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2-1 世界的物质性 第1课时 教案_第1页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2-1 世界的物质性 第1课时 教案_第2页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2-1 世界的物质性 第1课时 教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必备知识:自然界是物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关键能力:能够有效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学科素养:1.政治认同:认同并树立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2.科学精神:科学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自觉地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3.公共参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国家和生活中的事物,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和分析“天问一号”“中西方对世界本原的认识”等视频图文资料,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与神话创世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区别,准确说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2.通过对比,分析原始社会人类和古猿走向不同的发展道路的原因,能描述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3.结合人工智能以及鲁迅先生的话等情境材料合作探究,掌握意识的本质,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无神论立场。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教学难点:1.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分。2.意识的本质。教学过程本课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如何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教学环节一:导入:通过屈原的长诗《天问》,引发学生对于世界本质的思考,通过展示我们国家探索宇宙的视频,以及古人对于世界本质的看法,引发学生思考,具体教学环节如下:议题一:如何用哲学的眼光,为“物质”下个科学的定义?教师活动:1.展示屈原长诗《天问》。2.展示古代中西方对世界本原的认识。3.展示视频中国现代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4.展示生活中看的见的和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事物。5.提问我们能不能把物质等同于一种具体的形态?比如汽车、房子、电脑。学生活动:1.从生活中看的见和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事物中寻找共性。2.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结合生活知识,说出创世说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局限性。3.从生活中物质具体形态中,用哲学的眼光,寻找其共性特征,客观实在性。4.同桌讨论,完善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和联系的表格。教学评价:1.学生能通过利用疫情和洪水等材料佐证世界不是上帝拯救和创造的。2.学生能说出创世说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进一步探究世界的本质。3.小组讨论后,能准确说出物质的概念,描述出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和联系。设计思路:

1.通过屈原长诗引出对世界本质的思考,探究世界的本质。另外,以疫情和洪水材料佐证世界不是上帝拯救和创造的,既贴近生活又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坚持无神论的立场,易被学生接受,再引出自然界是物质的结论。2.通过表格的形式,检验学生能够区分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学环节二:议题二:人类社会为什么也是物质的?教师活动:比较两幅图的差异,我们和猿都是同一祖先,为什么我们经过几百万年进化成了人类,什么因素影响了我们和猿之间不同的发展道路?2.请运用物质的概念来分析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如何体现物质性的?学生活动:1.学生同桌讨论并整理信息,思考人类社会物质性的答案。教学评价:1.学生能准确从素材中获取信息并描述影响人类发展的因素。2.同桌交流后,针对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学生能从产生、存在、发展以及构成要素等方面,印证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设计思路:1.通过观看图片信息和阅读材料,训练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归纳的能力。教学环节三:议题三:为什么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教师活动:1.图片展示人的意识产生过程,分析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同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引发学生思考纯粹的动物心理为何不等同于意识?2.展示近年来人工智能的突破,分析新环境下人工智能有没有可能产生意识,为什么呢?3.展示鲁迅先生的话,引发思考为什么“说大话”“描神画鬼”等都不是凭空创造的?有人说艺术作品表达的创作者的理想和情感,不具有客观内容,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引导学生思考产生意识的必要条件。4.人的意识是天生的吗?产生意识还需要哪些重要因素?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总结概括人的意识和自然界的关系。2.观看近年来人工智能的突破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出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3.引导学生思考产生意识的必要条件,客观存在,掌握意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总结概括意识的本质。教学评价:

1.学生能熟练说出意识和自然界的关系。2.学生能够对比人工智能和人脑的区别,总结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学生能够结合鲁迅学生的话,描述出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4.能说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设计思路:

1.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境,生活中人工智能被赋予了更多期待和重任,思考人工智能能否产生意识,训练学生描述事物的能力。2.让学生思考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与客观存在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结:梳理学生的知识和逻辑,以及本课的知识点,重点掌握物质的概念以及世界的物质性。课后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