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树下的小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_第1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_第2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_第3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_第4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青树下的小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走进西南边疆,领略民族小学的独特风采

——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

1大青树下的小学

学习目标

语文要素

阅读: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能关注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写作:能借助提示,介绍自己学校生活中的某个场景。

学习重点

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关注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中的某个场景。

教师准备

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如,图片、视频等;《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前置性学习内容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画出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新词,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预习卡》。

2.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

学习内容与目标

1.认识“坝、汉”等生字,会写“晨、绒”等字,会写“早晨、穿戴”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学习第1自然段,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情境与任务

宣传栏目一:别具特色的边疆民族小学

活动一:激趣开场白

同学们,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这样一所学校,学生来自不同民族,他们语言不同,穿戴不同,却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你们想不想去看看这所学校呢?(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活动二:浏览宣传简介,交流初步印象

一、自读课文,学习字词,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词语或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画出来。

2.同桌之间读一读自己画的词句,相互正音。

3.小组内互相纠正部分词语的读音和意思,并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1)读准词语:坪坝、鲜艳、打扮、摔跤、凤尾竹、洁白。

(2)交流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说说为什么觉得有新鲜感。

预设1:我对课文描写边疆风貌时提到的事物或景物比较好奇,我可以结合图片理解“坪坝、铜钟、绒球花、凤尾竹”等,加深感受。

预设2:我觉得课文中对上课情景的描写有新鲜感,如,“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我可以结合插图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想。

小结:这真是一所特别的小学,这里有不同民族的小学生,他们的学习和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还有各种小动物被他们吸引过来,也加入了他们的活动,真有意思呀!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在初读课文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习,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觉得这些词句有新鲜感,然后通过图片引导理解。

二、交流反馈。

活动三:走进学校,聚焦“画面”,分享观后感

一、聚焦“学生”,想象画面,感受学校的“特别”。

1.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第1自然段所描绘的画面。

预设:从山坡、坪坝、小路上走来不同民族的小学生。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国旗敬礼。

2.圈画描写画面的语句,与同桌交流“大青树下的小学”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预设1: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预设2: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预设3: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二、聚集“画面”,分享感受。

1.全班同学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2.小组合作,根据第1自然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3.集体交流反馈。

预设1:①读到“山坡、坪坝”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山坡上长着碧绿的小草,树木郁郁葱葱,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坪坝平整、空旷,一路走来可以看到美丽的鲜花,闻着花香,让人一大早就很清爽。另外,我们还可以想象小学生还可能从哪些地方走来,并用“从……从……从……”的句式来说一说。

预设2:根据“鲜艳”,我们可以想象小学生服装的颜色、样子,再想象他们在大青树下,在洁白的墙边,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从而体会学校的生气蓬勃。

预设3:通过学生到学校后的表现,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画面,并由此想到我们在上学路上或在校园里会做些什么。我们可以运用“向……向……向……”的句式来表达,如,“早上来到学校,我向高大的梧桐树打招呼,向门卫爷爷问好,向值周的老师敬礼”。

小结: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群穿着各色各样的服装的小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这样的情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运用边朗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课文的表达。将句子的学习与学生初读课文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朗读和想象画面中理解意思,促进语言的积累。

活动四:交流反馈,课堂延伸

一、练习书写,交流评价。

1.仔细观察汉字“晨、绒、球、汉、艳、服、装、扮”的结构,相互提醒需要注意的笔画。

2.重点观察“绒、球”,注意笔画的穿插,左右两部分要写得紧凑。

3.比赛书写“绒、球”,注意“绒”右边部分的“戈”横短斜钩长,竖撇要穿插到左边提的下面。

4.抄写词语“早晨、穿戴、鲜艳、服装、打扮、敬爱、国旗、敬礼”。

5.展示书写,互相评价。

二、检查反馈,课堂延伸。

1.订正本课《新解新教材》本课《预习卡》,互相听写本课重点词语。

2.摘抄积累本课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学习内容与目标

1.会写“静、停”等字,会写“安静、树枝”等词语。

2.学习第2~4自然段,能边读边想象画面,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4.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中的某个场景。

情境与任务

活动一:深入校园,感受独特风采

同学们,初入大青树下的小学,我们就发现这是一所特别的边疆民族小学,那么,这所学校究竟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呢?现在让我们深入这所美丽的校园,去感受它的独特风采吧!

一、聚焦“活动”,想象画面,体会学校的“特别”。

1.自主读一读课文的第2、第3自然段,看看作者在描写上课和下课时又写到了哪些特别之处,画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合作学习。

(1)朗读圈画出的词句,边读边想象,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画面?

(2)相互交流所想象的画面,可以借助相关资料,播放图片或视频,加深理解。

(3)小组内交流圈画出的内容,联系自己的学校生活,简要说说自己觉得“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何特别之处。

(4)小组选择一个内容(“上课时”或“下课时”),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交流“上课时的特别”。

①对比“大青树下的小学”和“我们的学校”。

大青树下的小学我们的学校

大青树下的小学上课铃声是铜钟敲响的。班上有许多不同民族的学生一起上课。教室外还有山林里的小动物来听课。我们的上课铃声是电脑控制播放的一段音乐。我们教室里没有那么多民族的学生坐在一起上课。我们教室外面没有山林里的小动物。

②结合相互交流的句子,重点学习句式表达。

a.结合初读课文时对有新鲜感的词句的体验,想象这几句话描绘的画面,感受“安静”的氛围。

b.点拨:这里以树枝、鸟儿、蝴蝶、猴子的状态来表现窗外的安静,衬托出了学生上课时的专心,也表现出了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c.想象还会有哪些小动物在听大家读课文,再用上“(花儿)________(小草)________(蚂蚁)________,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以“交流圈画描写画面的具体语句”为切入口,将课文中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与自己的学校进行比较,意在通过比较,把理解词句与想象画面、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结合在一起,促进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预设: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2)交流“下课时的特别”。

①对比“大青树下的小学”和“我们的学校”。

大青树下的小学我们的学校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同学们的活动引来了许多小动物来看热闹。下课了,我们会玩跳绳,踢毽子,很少有人跳舞,摔跤。没有小动物来看热闹。

②展开想象:这些小动物看着小学生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预设: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

a.想象小鸟、松鼠看到大家玩耍、做游戏,赶来看热闹的情景。

二、聚焦“环境”,想象画面,感受学校的“可爱”。

1.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与同桌交流。

2.结合课文插图说说这所学校在环境方面的特别之处,从中感受这所学校的可爱。

3.对比“大青树下的小学”和“我们的学校”。

大青树下的小学我们的学校

古老的铜钟粗壮的大青树凤尾竹洁白的墙一排杨树热闹的操场美丽的花坛安静的图书室……

4.抓住关键句,体会作者对这所学校的感情。

预设:“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围绕“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生通过交流有新鲜感的句子,对这所学校已有初步的感受,在这一基础上,可以将“特别”与“新鲜感”融合在一起来反映特别之处。

b.点拨:这里写小鸟、松鼠等小动物来看热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下课后同学们玩耍的热闹景象。

活动二:回归整体,分享“特别”,畅谈校园生活

1.快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从整体上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提示:可以按照课文描写的先后顺序说,如,“上学路上……上课时……下课时……”;也可以从课文描写的几个方面来说,如,学校独特的景物、不同民族的学生、上课和下课时的情景等。

2.联系自己的学校生活,借助照片,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

(1)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特别感兴趣的场景进行观察,如,教室里、操场上、花坛边,可以在不同时间去看看这些地方的环境是怎样的。

(3)根据自己选择的场景,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在学校里会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仿说意在促进理解的进一步内化,让学生积极运用课文中的词句进行表达,再一次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

(2)以“教室里”为例,借助课后第三题泡泡中的提示“上课的时候……”“放学了……”来说;也可以抓住其他时间,如,“早晨……”“下课了……”“中午……”来说。

活动三:交流书写,积累词语

1.交流书写汉字“静、停、孔、雀、粗”。

(1)观察字的结构,同桌间交流自己发现的异同。

(2)自主练习,相互评价。

2.对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进行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示例:

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服装、国旗、树枝、孔雀、枝干、影子。

表示动作的词语:穿戴、打扮、敬礼、招引。

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鲜艳、敬爱、安静、好奇、粗壮。

活动四:检查反馈,课堂延伸

1.完成本课课后习题。

2.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随堂练》。

3.选择一个场景,写一写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会做什么。可以仿照课文的写法,用上自己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大青树下的小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