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单选题1.从汉唐至明清,需要最高统治者事必躬亲的事务A.日益增多 B.逐渐减少 C.保持不变 D.说不清楚2.明太祖废除宰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他曾作诗一首:“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置内阁 B.设置殿阁大学士C.设六部分理全国事务 D.授予阁臣票拟权3.中国古代的内阁创立于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4.洪武九年,刑部主事茹太素上奏疏,洋洋洒洒,但直到16500字后才涉及主题,朱元璋很生气,指出只需500字即可把事情说清楚。针对沉重的政务负担,朱元璋()A.废除宰相 B.设殿阁大学士 C.建立内阁 D.设军机处5.清朝入关后,迅速占领北京,逐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这里的“关”是指A.潼关 B.关中 C.嘉峪关 D.山海关6.从图1到图2的变化,最能体现出古代政治演变趋势是(

)A.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 B.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C.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7.据史书记载:明代“人尝谓辅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也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谴责)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说明A.辅臣对决策不起任何作用B.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C.明朝皇帝勤于政事D.辅臣参与政务,充当顾问8.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B.元朝实行一省制C.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 D.清朝设军机处,皇权高度集中9.明成祖时,内阁的主要职责是“进呈文字,商机密,承顾问”。明仁宗以后,这一职责转变为制度化的“票拟”,代替皇帝阅读臣僚奏章,草拟处理意见。内阁已开始给人以“俨然汉、唐宰辅”的印象。这一变化说明A.内阁对皇权形成制约 B.内阁掌握了行政决策权C.内阁的地位显著提高 D.内阁成为法定行政机构10.《明史》记载,明成祖表示“今四海一家,正当广示无外,有来贡者,听。”而在1406年,明朝使团被安南杀害,明成祖发兵,武力镇压安南的暴动,并将安南攻下,取消了安南国,使其属于明朝,成为了明朝的一部分。这说明明朝时期在处理对外关系时A.宣扬了明政府的国威 B.以扩充版图作为主要目标C.奠定了我国疆域基础 D.怀柔与武力政策同时并存11.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各机关奏事文书多达1660多件。也就是说,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7件文书。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明朝中央集权加强 B.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C.明初政权不够稳固 D.明朝政务较其它朝繁多12.康熙曾说:我的伟大事业终于完成了。在这两年中,我栉风沐雨,三次穿越沙漠追击敌人,……连续的追击,加之百分之百的艰辛,才有了今天的胜利。这里的“胜利”是指A.清剿明朝残余B.派兵收复台湾C.抗击沙俄入侵D.平定准部叛乱13.洪武元年,明太祖命儒臣修女诫,他对学士朱升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洪武三年,正式明确“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材料主要反映出明太祖A.力图阻止相权的扩大B.注意吸取前朝政权覆亡的教训C.欲抑制外戚,严防恃宠干政D.欲限制女性人身自由14.明朝宣德年间,内阁有了官属,“置诰敕、制敕两房,皆设中书舍人”,凡奏章和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呈交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票拟,再由司礼监将条旨呈交皇上“批红”,最后发回内阁下发各部。阁权进一步强化。英宗德宗时期,内阁票拟权逐步完善。明朝中枢机构的这些变化说明A.内阁具有了制度化的参与决策权B.标志着明代宦官专权的开始C.内阁成为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工具D.内阁制度发展进入鼎盛时期15.有学者认为,明朝时期皇权弱化时,内阁的作用可能被凸显;相反,皇权强化时,内阁作为附庸的表现可能更为突出。这表明明朝内阁(

)A.渐成正式国家权力机构 B.始终服务于专制皇权C.受到司礼监的严重制约 D.意在削弱相权强皇权16.明代的内阁大臣有代替皇帝发言的职能,即进行草拟圣旨、票拟批答、拟定遗诏等,这些诏书有时是皇帝亲授,有时是通过宦官传达。这一职能(

)A.使内阁成为正式机构 B.是君主意志的反映C.易导致权臣干政现象 D.说明内阁制约皇权17.1644年紫禁城史无前例地出现过三个皇帝。李自成的军队攻破北京外城后,明思宗于4月25日自缢殉国。6月3日李自成举行登基大典,但第二天就退出北京城。6月5日多尔衮率清军进占北京。10月30日,清顺治帝行定鼎登基礼。以上史事相关的正确结论是(

)A.李自成登基标志着大顺政权建立 B.明思宗自缢标志着明朝灭亡C.顺治帝定鼎标志着清朝开始建都 D.多尔衮入京标志着清朝统一18.明朝万历皇帝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中枢权力运作发生异化 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财政状况拮据 D.中央集权严重削弱二、材料分析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元朝漕运和海运路线图明成祖朱棣事迹简表1360年出生于当时称为应天府的南京,为朱元璋第四子1380年以燕王身份坐镇北平,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对北方蒙古势力的军事活动1402年经三年的“靖难之役”,是年率军攻进南京,夺取皇位。大肆搜捕、镇压拒绝效忠的官员和士子。次年正式登基,改北平为北京1406年下诏筹建北京宫殿,以作迁都的准备1410年以北京为基地第一次亲征蒙古1414年第二次亲征蒙古1421年改北京为京师,正式迁都北京1424年死于第五次亲征蒙古的会师途中根据材料,分析说明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原因。三、论述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古代王朝都城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朝代都城及现今地名统计表。朝代都城现今地名朝代都城现今地名商朝殷河南安阳隋朝大兴陕西西安西周镐京陕西西安唐朝长安陕西西安东周洛邑河南洛阳北宋东京河南开封秦朝咸阳陕西咸阳南宋临安浙江杭州西汉长安陕西西安元朝大都北京东汉洛阳河南洛阳明朝应天江苏南京北魏平城山西大同清朝盛京辽宁沈阳注释:①商代商城原在亳,今河南商丘北,公元14世纪,商王盘庚把瑚蝴壮迁址殷。②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至洛阳。③隋唐两代均以洛阳为东都。④1421年,明成祖朱棣把明代商嗡从应天(今南京)迁到北京。⑤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清政府把高强郎氇归匕京,开始了对成都的统治。阅读表格,从中分别提取中国古代王朝都城选址的两项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予以说明。(要求:信息准确,史论结合)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A【详解】从汉唐到明清,国家日益发展,再加上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因此最高统治者事必躬亲的事务增多,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2.B【详解】材料中的这首诗反映了朱元璋废除丞相后,政务繁忙,为此朱元璋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故B正确;内阁是明成祖时期设立的机构,排除A;六部早在隋唐时期已经设立,排除C;此时尚未有设立内阁,授予阁臣票拟权是明宣宗时期,排除D。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需要掌握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影响。解题时注意对题干材料的解读,结合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影响解答即可。3.C【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较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据所学知C为正确选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4.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朱元璋针对沉重的政务负担设殿阁大学士,故B项正确。A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皇帝直接领导六部,此时宰相已废除,排除。C项,明成祖时建立内阁,排除。D项,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排除。5.D【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建立清朝的是兴起于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所以清朝入关是通过山海关,而非潼关、关中和嘉峪关,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6.D【详解】试题分析:图一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皇帝之下设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彼此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图二是明朝的政治制度,明太祖废除了丞相,权分六部,由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宰相制度废除后,皇权进一步失去制约,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故选D。考点: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点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削弱相权、强化皇权的斗争一直存在,但每个王朝的措施、特点各不相同。2012年高考在考查本部分内容时,仍以考查各个历史阶段强化皇权、削弱相权的措施及其特点为主。7.B【详解】根据材料“几于擅国柄……帝一一省览窜定”可知皇帝有最终的决策权,故可说明明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辅臣拟旨”可知,辅臣对决策还是起一定作用的,排除A项。C项,题干并非强调皇帝治国理政的个人素养,排除。D项,材料旨在强调皇帝专制的加强,而非辅臣职责,排除。8.C【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内阁”是明成祖朱棣正式设立,所以排除A、B两项。再根据皇帝成为“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可以判断丞相制度废除,皇帝执掌六部权力,集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于一身。所以选择C项。清朝的军机处一直不是国家正式机构。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点评:本题属于因果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题干中常常出现的词语有“原因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目的”、“是为了”等。解答此类选择题的策略: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9.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内阁在明成祖时期只是顾问,到了明仁宗时期有“票拟”权,“俨然汉、唐宰辅”,从而说明内阁的地位显著提高。答案为C;从材料“代替皇帝阅读臣僚奏章,草拟处理意见”可以看出决策权在皇帝手中,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AB错误;内阁一直没有成为法定的行政机构,D错误。10.D【详解】据题意可知,明成祖既允许外国来进行朝贡,但对于冒犯明朝威严的安南也进行了武力镇压,这体现了怀柔和武力镇压并存的对外政策,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是为了宣扬国威,排除A项;允许外国来朝贡并不是扩充版图,排除B项;奠定了我国疆域基础是在清朝,排除C项。故选D项。11.B【详解】根据“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7件文书”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明太祖废除了丞相,没有人协助其处理政务,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12.D【详解】材料中涉及沙漠,因此是平定准噶叛乱,故D正确;明朝残部在南方,与沙漠无关,排除A;收复台湾不会出现沙漠,故B错误;抗击沙俄在黑龙江地区,与沙漠无关,故C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结合康熙时期的主要战事,依据材料中“沙漠”解答。13.C【分析】根据题干中“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缤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可以看出明太祖在抑制外戚干政,符合题意的是C项;明初废除丞相,排除A项,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不符合题意。【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4.A【详解】根据材料,内阁的机构逐步完善,通过一系列制度化的规定,内阁的票拟权逐步加强,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表明宦官掌握独立的权力,排除B项;明太祖时期已经废丞相制度,C项错误;D项缺乏依据,排除。15.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作用和地位的变化取决于皇权的强弱,表明明朝内阁始终服务于专制皇权,B项正确;明代内阁始终不是正式的国家权力机关,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内阁与司礼监的关系,排除C项;明代设立内阁的背景是相权的废除,排除D项。故选B项。16.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明代内阁大臣有代替皇帝发言的职能,这体现了明代内阁大臣有较大的权力,同时据所学可知,明代内阁大臣虽然权力较大,但是内阁是侍从顾问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B项正确;内阁大臣有代替皇帝发言的职能和内阁是否是正式机构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C项说法错误,明代内阁虽然是事实上的中枢部门,但终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因此易导致权臣干政现象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因此内阁很难制约皇权,排除D项。故选B项。17.B【详解】根据材料“李自成的军队攻破北京外城后,明思宗于4月25日自缢殉国。……6月3日李自成举行登基大典,但第二天就退出北京城。……10月30日,清顺治帝行定鼎登基礼。”可知,李自成起义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1644年明思宗自缢,标志着明朝灭亡,B项正确;1644年,李自成于西安称帝,国号仍为“大顺”,年号“永昌”。同年,大顺军灭亡明朝。选项表述有误,排除A项;1644年10月,清顺治帝行定鼎登基礼,标志着清王朝由地方政权开始转化为统治全国的中原王朝,排除C项;公元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被认为是清朝统一全国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B项。18.A【详解】据材料“以利不胜费止之”“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可知内阁成功限制了皇帝的要求,对皇权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中枢权力运作发生异化,故选A项;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明代的政治状况而不是经济状况,排除C项;材料讲的是君主专制问题,而不是中央集权,排除D项。19.原因:北京是明成祖经营多年的根据地;经靖难之役,南京及江南部分官员和知识分子对其统治不满;充实北部边防,防范蒙古贵族南下;大运河及海运的发展为北京提供了经济保障。【详解】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