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砂实施细则_第1页
采砂实施细则_第2页
采砂实施细则_第3页
采砂实施细则_第4页
采砂实施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实行细则(水利厅、财政厅、物价委、甘水办发[1992]68号)第一条

为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采运砂石、土料及淘金活动的管理,保障防洪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水利部、财政部、国家物价局联合颁发的《河道采砂收费管理措施》和《甘肃省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措施》,结合本省实际状况,制定本实行细则。第二条

本细则合用于本省境内所有河道(包括湖泊、人工水道、行洪沟道)。本细则所称河道采砂是指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采挖砂、石、取土和淘金(包括淘取其他金属和非金属)。在河道内采砂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细则。第三条

河道采砂实行许可证制度。按河道管理权限由各级河道主管部门负责对河道内砂石资源进行全面勘察登记,实行采砂管理。河道采砂许可证由水利厅统一印制,由所在河道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河道管理单位负责发放。第四条

在河道采砂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当地河道管理单位提出申请,并同步提交阐明开采量、采运地点、时间、范围、深度、作业方式、车辆运送路线、弃料处理方案、安全渡汛措施以及负责人等内容的开采计划。经河道管理单位审查后,报河道主管部门同意,发给采砂许可证。未设管理单位的河道,采砂单位和个人应直接向县级河道主管部门办理报批手续。从事淘金和营业性采运砂石、土料的单位和个人,在获准领取许可证后,还应按当地工商、物价、税务部门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河道内采砂,必须服从防汛安全管理和河道整改规划、河道采砂若与防汛安全和河道整改、河道管剪发生矛盾,应当服从防汛指挥部、河道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河道管理单位的统一指挥和管理。第六条

领取采砂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在河道内采砂,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一)严格按同意的开采计划作业,不得私自扩大开采范围。若需变更,必须重新申报;(二)开采弃料要随时清理,并按规定及时回填,不得在河道内任意堆积,不得影响行洪安全;(三)保证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工程设施完好,服从河道管理单位的监督管理;(四)服从计划管理,每年终向审批机关报送下年度开采计划。第七条

在河道内采砂的单位和个人,应向河道管理单位或河道主管部门缴纳河道采砂管理费,其收费原则的制定原则为:1、采砂、采石、取土按当地砂、石、土销售价格的15—30%计收;2、淘金按产值的1—2%计收;3、淘金并采砂者按淘金、采砂分别计收;详细收费原则由各地(州、市)河道主管部门报同级物价、财政部门核定。采砂管理费由发放河道采砂许可证的单位计收,收费单位应按规定向当地物价部门申领收费许可证,并使用同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第八条

采砂单位和个人,必须向河道管理单位按开采面积每亩预缴保证金二百至二千元。若需增设辅助设施(道路、坡道、路口),按略高于恢复工程原则的费用增长保证金数额。开采活动所有结束恢复平整后,经河道管理单位验收合格,保证金退还单位或个人,否则从保证金中抵顶恢复工程费用。第九条

在河道内采砂的单位和个人应按季度于每季度末前持生产收入帐向收费单位缴纳河道采砂管理费。逾期一种月不缴的,吊销采砂许可证,除应缴清拖欠的管理费外,并按月追加1%的滞纳金。第十条

县级收取的河道采砂管理费,应按年度向省、地(州、市)河道主管部门分别上缴当年收取总额的10%,重要用于河道的勘测,规划,设计,管理,科研,宣传,人员培训等。第十一条

河道采砂管理费用于河道与堤防工程的维修改造和管理单位的管理费,按预算外资金管理,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并按有关规定缴纳政府统筹基金。各级财政,水利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各项财务制度的执行状况和资金使用效果。第十二条

未获得采砂许可证,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的,由县级以上河道主管机关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用补救措施,可以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和处以相称违法所得2倍的罚款。未按采砂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和作业方式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取土、淘金的,由县级以上河道主管机关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采用补救措施,可以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吊销采砂许可证和处以相称于违法所得的罚款。第十三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的其他违章惩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颁发的《违反水法规行政惩罚暂行规定》和《甘肃省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措施》的有关条款办理。第十四条

河道主管机关和河道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河道采砂收费管理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收受贿赂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予以行政处分;对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导致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五条

本细则由甘肃省水利厅负责解释。第十六条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凡与本细则有抵触的采砂规定均与本细则为准。

甘肃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措施(甘肃省水利厅、计划委甘水办发[1997]21号)

第一条

为加强本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保证防洪安全,增进国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水利部、国家计委颁发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特制定本措施。第二条

本措施合用于本省行政区域河道(包括河滩地、湖泊、水库、人工水道、洪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包括开发水利(水电)、防治水害、整改河道的各类工程,跨河、穿河、渡口、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污口等建筑物,厂房、仓库、工业和民用建筑以及其他公共设施(如下简称建设项目)。各级河道的详细管理范围按照《甘肃省水利工程土地划界原则》(甘肃省地方原则DB62/446-1995)确定。一、

审查权限第三条

本省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管理权限,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审查权限划分为:(一)黄河干流及湟水、大通河、渭河和泾河干流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由省河道主管机关提出意见,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除大中型建设项目外的其他项目,由所在地、市河道主管机关负责审查,并报省河道主管机关核查。(二)黄河一级支流(除湟水、大通河、渭河、泾河外)白龙江、西汉水干流重要河段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由所在地(州、市)河道主管机关提出意见,报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重要河段是指城镇河段,有保护国家重点工程、重点建筑物和大片农田的河段(下同)。详细范围由各级河道主管部门负责划定,并报省河道主管部门立案。(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条内陆河及讨赖河干流重要河段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由所在地、市河道主管机关提出意见,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派出的流域管理机构审查,并抄报省河道主管机关立案;未设流域管理机构的,由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四)地(州、市)边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与两地协商提出意见,上报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五)在大型水库及下游有都市的中型水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由水库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并经所在地(州、市)河道主管机关提出初审意见后,上报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六)除上述已明确的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审查权限外,其他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由地、县河道主管机关根据河道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地、县河道主管机关在发放建设项目审查同意书时,须抄报省河道主管机关立案。二、

项目审查第四条

建设单位编制建设项目立项文献时,必须按照规定的审查权限,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申请时应提供如下文献:(一)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申请书;(二)建设项目所根据的文献;(三)建设项目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工程设施状况;(四)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原则与处理方案;(五)阐明建设项目对河势变化、防洪工程安全、河道行洪、河水水质的影响以及拟采用的补救措施。对防洪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还应编制更详尽的防洪评价汇报。第五条

河道主管机关接到申请后,应及时进行审查,审查的重要内容为:(一)与否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和都市、乡村发展规划,对规划实行有何影响;(二)与否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原则和有关技术规定;(三)对河势稳定、水流形态、水质、冲淤变化有无不利影响;(四)与否阻碍行洪、航运、减少河道泄洪能力;(五)对堤防、护岸和其他水工程安全的影响;(六)与否阻碍防汛抢险;(七)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原则与措施与否合适;(八)与否影响第三人合法的水事权益;(九)与否符合其他有关规定和协议。第六条

各级河道主管机关,在对建设项目审查时,必须进行现场勘察及技术论证。对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审查,必须有2名以上从事水利管理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参与。第七条

河道主管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将审查意见书面告知申请单位,同意兴建的,填发《甘肃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同意书》,并报送上级河道主管机关和建设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立案。建设单位在报送立项文献时,必须附有河道主管机关的审查同意书,否则计划主管部门不予审批。第八条

河道主管机关对建设项目进行审查后,作出不一样意建设的决定,或者规定就有关问题深入修改补充后再行审查的,应在批复文献中阐明理由和根据。建设单位持有异议的,可在接到批复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作出决定机关的上级河道主管机关提出复议申请,由被申请复议机关会同原审查部门进行复议后提出最终审查意见。第九条

在建设项目审查过程中,需补做的勘察、试验、技术评价等工作,其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第十条

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等作较大变动,建设单位应重新办理审查同意书。三、

施工监督第十一条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施工实行许可证制度。建设项目经同意后,建设单位必须将同意文献和施工安排、施工期间渡汛方案以及施工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状况,报送负责建设项目审查的河道主管机关或其委托的河道管理部门审核,经审核单位同意后发给《甘肃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方可办理动工手续。第十二条

因建设项目修建,占用、损坏河道管理范围内滩地、工程设施的,建设单位应按有关规定予以赔偿;对减少工程效益及防洪原则的,应按有关规定或按照河道主管部门规定采用补救措施。施工期间施工区的防汛任务由建设单位承担,必须保证防洪安全。第十三条

建设项目施工期间,河道主管机关应对该建设项目与否符合审查同意书规定进行检查,被检查单位应如实提供有关状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意见,建设单位必须执行;遇重大问题,应报上一级河道主管机关,并抄送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第十四条

经同意施工的建设项目,在施工中,如有变动,应及时征得发放河道管理范围内施工许可证的河道主管部门的同意;在性质、规模、地点等方面作较大变动时,建设单位应到原河道审查机关重新履行审查手续。四、

启用与检查第十五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为保证现场清理洁净和河道安全畅通,施工单位在动工前,应按清理现场的工作量向发放河道管理范围内施工许可证的河道主管机关预交现场清理保证金。建设项目竣工后现场清理完毕,经验收合格,保证金退还施工单位,否则从保证金中抵顶现场清理费用。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在竣工验收三十日前,将有关竣工资料报送填发审查同意书的河道主管机关或其委托的河道管理部门,须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启用。第十七条

河道主管机关应定期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筑物和设施进行检查,凡不符合工程安全规定的,应提出限期改建的意见,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河道主管机关的安全管理。第十八条

对未按本措施规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建设项目的,各级河道主管机关可根据有关法规责令其停建、限期拆除或采用其他补救措施,并可予以惩罚。五、

则第十九条

各地(州、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会同同级计划主管部门按本措施规定,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实行细则,并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立案。第二十条

甘肃省河道范围内建设项目申请书、审查同意书、施工许可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第二十一条

本措施由省水利厅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措施自颁发之日起施行。凡与本措施有抵触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规定均以本措施为准。甘肃省实行河道管理条例措施(1993年7月3日甘肃省人民政府第3号令公布)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充足发挥江河湖泊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如下简称《河道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措施。第二条

本措施合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河道(包括湖泊、人工水道、洪道)。河道内的航道,同步合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及其有关规定。

第三条

省、地(州、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是该行政区域内的河道主管机关,负责本措施的组织实行和监督执行。

第四条

国家对河道实行按水系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一)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河道的统一管理工作,各地(州、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辖范围内的河道管理工作。

(二)地(州、市)、县(市、区)所在地的都市河段由地(州、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管理。

第五条

河道管理是水利管理的构成部分,要按照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产业的规定,全面加强河道的经营管理,增进河道管理的良性运行,发挥河道和河道工程的综合效益,为社会经济发展全面服务。

第六条

河道防汛和清障工作实行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第七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均有保护河道堤防安全和参与防汛抢险的义务。第二章

管理组织与职责

第八条

省、地(州、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流域管理部门要加强河道管理。有保护城镇、农田的重要河段堤防,由有关河道主管机关组织成立河道专管机构,或指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乡(镇)水利站负责管理。

第九条

未设置河道专管机构的河段堤防,由河道主管机关会同当地乡人民政府负责,成立群众管护组织,开展河道堤防的平常维护、检查和管理。

第十条

各级河道管理机构和组织,在防汛抢险期间,要在有关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服从调度命令,接受抢险任务,组织力量,保证河道堤防安全。

第十一条

河道管理机构的重要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河道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令,加强河道管理,执行供水计划和防洪调度命令,维护水工程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建立健全河道管理组织和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河道管理经营承包责任制,加强河道管理经济指标考核.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三)制定河道防汛计划和河道治理规划,加强河道及堤防的检查和维护,积极开展河道的综合治理工作,充足发挥河道及水工程的经济效益。

(四)根据管理权限,负责河道有关整改和建设项目的审查和同意,以及河道采砂管理费、堤防工程维护费等的管理。

(五)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兴办河道管理经营实体,逐渐到达河道堤防管理的自我维持,实现水工程的良性循环。

(六)加强河道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依法管好水工程,勇于向损毁河道及水工程的不法行为作斗争。第三章

河道保护

第十二条

各级河道及堤防要划定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明确管护界线和责任,详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水利、土地等有关部门划定。

第十三条

有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两岸堤防及护堤地。

无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根据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确定。

第十四条

在河道两岸进行国家建设,危及河道堤防安全的,应征得水利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十五条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损毁河岸、护岸、堤防、闸坝等水工建筑物,以及有关防汛、水文等测量、监测设施。

第十六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严禁修建围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等损害堤岸和行水的行为,不得弃置矿渣、泥土、垃圾等。在河道保护范围内,严禁多种危及河岸、堤防的活动。

第十七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的采砂、取土、淘金、弃置砂石、爆破、钻探、挖筑鱼塘、寄存物料、开采地下资源等,必须报河道主管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同意。

第十八条

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土地,除集体土地外,属国家所有的,经土地主管部门、都市规划主管部门同意,可以由河道主管机关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侵占。

第十九条

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阻水障碍物和违章建筑,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由河道主管机关提出清障计划和实行方案,由防汛指挥部责令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由防汛指挥部组织进行清除,并由设障者承担所有清障费用。

第二十条

河道主管机关要加强河道水质的监督管理。向河道、湖泊排污的排污口的设置和扩大,排污单位在向环境保护部门申报之前,应征得河道主管机关的同意。

第二十一条

要加强河道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严禁在河道两岸山体滑坡、泥石流多发地段进行开荒、采石、取土、爆破等危及河道的活动。但如遇紧急状况,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可就近采石取土进行抢修。第四章

河道整改与建设

第二十二条

河道的整改与建设,应当服从流域综合规划,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原则和其他有关技术规定,维护堤防安全,保持河势稳定和行洪、航运畅通。

第二十三条

河道岸线的界线,要根据河道整改规划和航道整改规划,按管理权限,由河道主管机关会同交通等有关部门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

第二十四条

凡波及河道的引水、取水工程,河道堤防整改工程,跨河、穿河、穿堤工程以及临河的建设项目等,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事先将工程建设方案报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第二十五条

以河道为界的地(州、市)在河道两岸外侧各5公里之内,以河道为界的县(市、区)在河道两岸外侧各3公里之内,未经有关各方到达协议或者上一级河道主管机关同意,严禁单方面修建排水、阻水、引水、蓄水工程以及河道整改工程。

第二十六条

城镇、村庄建设和发展不得占用河道滩地。城镇、村庄规划的临河界线,应根据河道整改规划和河道管护范围,由河道主管机关会同城镇规划等有关部门划定。城镇规划主管部门在编制和审查建设规划时,应按河道管理权限征求河道主管机关的意见。

第二十七条

整改河道新增可运用土地属国家所有。新增可运用的国有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用于移民安顿和河道管理以及河道治理工程之后,所余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开发运用,河道主管机关需要使用的可优先考虑。第五章

第二十八条

河道堤防的防汛岁修费,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分别由省、地(州、市)、县(市、区)财政承担,列入同级年度财政预算。

第二十九条

河道堤防建设所需资金,实行国家、集体、群众多渠道多方面筹集的原则,依托社会力量,组织受益单位和群众共同承担。在汛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组织河道两岸的城镇和乡村的单位和个人义务出工,对河道堤防工程进行维修和加固。

第三十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取土、淘金、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领取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颁发的采砂许可证,按照经同意的范围和作业方式进行,并向河道主管机关或授权的河道管理单位缴纳管理费;因公路修建、养护需要,在河流取土采石,征得县(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可以减免优惠。收费的原则和计收措施,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对堤防护岸和其他水利工程设施导致损坏或导致河道淤积的,由责任者负责修复、清淤或承担维修费用。

第三十二条

河道主管机关收取的各项费用,用于河道堤防工程的建设、管理、维修和设施的更新改造。结余资金可以连年结转使用,任何部门不得截取或挪用。第六章

第三十三条

凡在河道管理、承包经营、工程维护、堤防建设、防汛抢险中做出明显成绩或有重要奉献的单位和个人,由河道主管机关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有关规定予以表扬和奖励。

第三十四条

违反《河道管理条例》和本措施有关规定,根据《河道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的规定惩罚,罚款原则按照《甘肃省实行水法措施》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以暴力、威胁方式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河道管理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部门根据治安管理惩罚条例进行惩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河道主管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河道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予以行政处分;对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导致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七章

第三十七条

各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可以根据《河道管理条例》和本措施的规定.结合当地区的实际状况,制定实行细则。

第三十八条

本措施执行中的详细问题由省水利厅负责解释。第三十九条

本措施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有关公布白银市河道采砂收费原则的告知(市水电处、财政局、物价局1992年12月8日以市水电发(1992)189号文献公布)各县区水利(水电)局、财政局、物价委员会(局):

为了加强河道的整改和管理工作,合理采挖河道(包括人工水道、行洪沟道)砂石资源,根据甘肃省水利厅、财政厅、物价委甘水办发[1992]68号文献颁发的《甘肃省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实行细则》第七条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市范围内河道采砂管理费征收原则,望认真贯彻执行。收费单位应按规定向当地物价部门申领《甘肃省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并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按预算外资金管理。

白银市河道采砂管理费征收原则表产品名称规格(cm)单

位征收原则(元)备

注毛石20如下M30.40—1.00

圆石子0.5--1M31.20—2.50

圆石子1—4M31.00—2.00

圆石子1—6M30.70—1.50

圆石子4--6M30.60—1.20

洗砂

M31.20—2.00

筛砂

M30.70—1.50

毛砂

M30.40—0.80

淘金

克6.00—12.00毛金

河道采砂收费管理措施(水利部、财政部、国家物价局1990年6月20日水财[1990]16号告知公布)第一条

为加强河道的整改和管理,合理采挖河道砂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四十条规定本措施。第二条

本措施所称河道采砂是指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采挖砂、石,取土和淘金(包括淘金取其他金属及非金属)。第三条

河道采砂必须服从河道整改规划。河道采砂实行许可证制度,按河道管理权限实行管理。河道采砂许可证由省级水利部门与同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由所在河道主管部门或由其授权的河道管理单位负责发放。第四条

采砂单位或个人必须提出河道采砂申请书,阐明采砂范围和作业方式,报经所在河道主管部门审批,在领取河道采砂许可证后方可开采。从事淘金和营业性采砂取土的,在获准许可后,还应按当地工商、物价、税务部门的有关规定办理。第五条

河道采砂必须交纳河道采砂管理费。第六条

河道采砂管理费的计收:(一)由发放河道采砂许可证的单位计收采砂管理费。(二)河道采砂管理费的收费原则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部门报同级物价、财政部门核定。收费单位应按规定向当地物价部门申领收费许可证,并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第七条

河道采砂管理费用于河道与堤防工程的维修、工程设施的更新改造及管理单位的管理费。结余资金可以连年结转,继续使用,其他任何部门不得截留或挪用。第八条

河道主管单位要加强财务及收费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收好、管好、用好河道采砂管理费。河道采砂管理费按预算外资金管理,专款专用,专户存储。各级财政、物价和水利部门要负责监督检查各项财务制度的执行状况和资金使用效果。第九条

违反本措施第三、四、五条规定的,按《河道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办理。第十条

河道管理、监理人员在河道采砂收费管理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收受贿赂的,按《河道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办理。第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部门可以根据本措施的规定,结合实际状况,商同级财政、物价部门制定当地区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实行细则。第十二条

本措施由水利部负责解释。第十三条

本措施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黄河上中游河道采砂管理措施(黄水政[]1号)第一条

为加强黄河上中游河道的整改和管理,合理采挖黄河河道砂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水利部、财政部、国家物价局《河道采砂收费管理措施》的规定,结合黄河上中游实际,制定本措施。第二条

本措施所称黄河上中游河道采砂是指:在黄河干流河源至禹门口河段,以及在跨省、自治区重要支流湟水(含大通河)、皇甫川、窟野河、渭河(耿镇桥以上,含泾河)河道内采挖砂、石、取土和淘金(包括淘取其他金属及非金属)。第三条

黄河上中游河道采砂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制度。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统一管理本措施第二条规定范围内的河道采砂。黄河上中游各省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措施规定,负责其管辖区域内黄河河道采砂的监督管理。第四条

黄河上中游河道采砂实行许可证制度。黄河上中游河道采砂许可证由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会同区域内省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以省区为单位统一印制,由黄河上中游各省区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发放。黄河上中游河道采砂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当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河道采砂申请,阐明采砂量、采砂地点、时间、范围、深度、作业方式、车辆运送路线、弃料处理方案、安全度汛措施以及负责人等,经审查同意后,发给采砂许可证。从事淘金和营业性采运砂石、土料的单位和个人,在获准领取许可证后,还应按当地工商、物价、税务部门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第五条

对年采砂量在三万立方米以上、五万立方米如下的,黄河上中游各省区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发放采砂许可证前,应征得其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对年采砂量在五万立方米以上、十万立方米如下的,黄河上中游各省区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发放采砂许可证前,应由其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经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对年采砂量在十万立方米以上或采砂对河势产生影响的,黄河上中游各省区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发放采砂许可证前,应逐层上报至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审批。第六条

黄河上中游河道采砂必须服从黄河河道统一管理的规定和河道整改规划,当河道采砂与防汛安全和河道整改、河道管剪发生矛盾时,应当服从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和地方防汛部门的统一指挥和管理。第七条

领取采砂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在河道内采砂,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一)严格按同意的开采计划作业,不得私自扩大开采范围,若需变更,必须重新申报;(二)开采弃料应随时清理,并按规定回填,不得在河道内堆积,不得影响行洪安全;(三)保证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工程设施完好,服从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的监督管理;(四)服从计划管理,每年终向审批机关报送下年度开采计划。第八条

在黄河上中游河道采砂的单位和个人,应缴纳河道采砂管理费,收费原则按采砂所在地省、自治区规定的原则执行。采砂管理费由发放采砂许可证的县级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收费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向当地物价部门申领收费许可证,并使用当地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第九条

在黄河上中游河道采砂的单位和个人,应按季度于每季末前持生产收入帐向收费单位缴纳河道采砂管理费。逾期一种月不缴的,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吊销采砂许可证,除应缴清拖欠的管理费外,并按月追缴千分之三滞纳金。第十条

黄河上中游各省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收取的黄河河道采砂管理费,应按年度向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上缴百分之十,用于河道整改的勘测、规划、管理,以及有关的科研和人员培训等。第十一条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及各省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收取的黄河河道采砂管理费应按照“收支两条线”及其他有关规定加强管理。第十二条

在黄河上中游河道采砂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县级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开采面积每亩预交500-元的保证金,开采活动所有结束恢复平整后,经县级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保证金退还采砂单位和个人。开采活动所有结束后,采砂单位和个人没有进行恢复平整逾期一种月的,或县级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不合格的,由所在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恢复平整,所需费用从保证金中支付。第十三条

未获得采砂许可证进行黄河河道采砂的,由县级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水行政惩罚实行措施》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处理。第十四条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和县级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管理人员在采砂管理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收受贿赂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第十五条

本措施由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解释。第十六条

本措施自3月1日起施行。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1992年4月3日水利部、国家计委水政[1992]7号颁发)第一条

为加强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建设的管理,保证江河防洪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合用在河道(包括河滩地、湖泊、水库、人工水道、行洪区、滞洪区)管理范围内新建、扩散、改建的建设项目,包括开发水利(水电)、防治水害、整改河道的各类工程,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污口等建筑物,厂房、仓库、工业和民用建筑以及其他公共设施(如下简称建设项目)。第三条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如下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由水利部所属的流域机构(如下简称流域机构)实行管理,或者由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河道主管机关根据流域统一规划实行管理:(一)在长江、黄河、松花江、辽河、海河、淮河、珠江重要河段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重要河段的详细范围由水利部划定;(二)在省际边界河道和国境边界河道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三)在流域机构直接管理的河道、水库、水域管理范围内兴的建设项目;(四)在太湖、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等大湖,湖滩地兴建的建设项目;其他河道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由地方各级河道主管机关实行分级管理。分级管理的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计划主管部门规定。第四条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原则和其他技术规定,维护堤防安全,保持河势稳定和行洪、航运畅通。蓄滞洪区、行洪区内建设项目还应符合《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的有关规定。第五条

建设单位编制立项文献时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申请时应提供如下文献:⑴申请书;⑵建设项目所根据的文献;⑶建设项目波及河道与防洪部分的初步方案;⑷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状况及该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原则与措施;⑸阐明建设项目对河势变化、堤防安全、河道行洪、河水水质的影响以及拟采用的补救措施。对于重要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还应编制更详尽的防洪评价汇报。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未列入国家基建计划的多种建筑物,应在申办建设许可证前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第六条

河道主管机关接到申请后,应及时进行审查,审查重要内容为:⑴与否符合江河流域综合规划和有关的国土及区域发展规划,对规划实行有何影响;⑵与否符合防洪原则和有关技术规定;⑶对河势稳定、水流形态、水质、冲淤变化有无不利影响;⑷与否阻碍行洪、减少河道泄洪能力;⑸对堤防、护岸和其他水工程安全的影响;⑹与否阻碍防汛抢险;⑺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原则与措施与否合适;⑻与否影响第三人合法的水事权益;⑼与否符合其他有关规定和协议。流域机构在对重大建设项目进行审查时,还应征求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意见。第七条

河道主管机关应在接到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将审查意见书面告知申请单位。同意兴建的,应发给审查同意书,并抄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在报送项目立项文献时,必须附有河道主管机关的审查同意书,否则计划主管部门不予审批。审查同意书可以对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和管理提出有关规定。第八条

河道主管机关对建设单位的申请进行审查后,作出不一样意建设的决定,或者规定就有关问题深入修改补充后再行审查的,应当在批复中阐明理由和根据。建设单位对批复持有异议的,可在接到告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作出决定的机关的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复议申请,由被申请复议机关会同同级计划主管部门商处。第九条

计划主管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时,如对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作出较大变动时,应事先征得河道主管机关的同意。建设单位应重新办理审查同意书。第十条

建设项目经同意后,建设单位必须将同意文献和施工安排送河道主管机关审核后,方可办理动工手续。施工安排应包括施工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的状况和施工期防汛措施。第十一条

建设项目施工期间,河道主管机关应对其与否符协议意书规定进行检查,被检查单位应如实提供状况。如发现未按审查同意书或经审核的施工安排的规定进行施工的,或者出现波及江河防洪与建设项目防汛安全面的问题,应同步抄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第十二条

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筑物和设施竣工后,应经河道主管机关检查合格后方可启用。建设单位应在竣工验收六个月内向河道主管机关报送有关竣工资料。第十三条

河道主管机关应定期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筑物和设施进行检查,凡不符合工程安全检查规定的,应提出限期改建的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河道主管机关的安全管理。第十四条

未按本规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建设项目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河道主管机关可根据《河道管理条例》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采用其他补救措施,可并处一万元如下罚款。第十五条

本规定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1992年4月3日水利部、国家计委水政[1992]7号颁发)第一条

为加强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建设的管理,保证江河防洪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合用在河道(包括河滩地、湖泊、水库、人工水道、行洪区、滞洪区)管理范围内新建、扩散、改建的建设项目,包括开发水利(水电)、防治水害、整改河道的各类工程,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污口等建筑物,厂房、仓库、工业和民用建筑以及其他公共设施(如下简称建设项目)。第三条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如下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由水利部所属的流域机构(如下简称流域机构)实行管理,或者由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河道主管机关根据流域统一规划实行管理:(一)在长江、黄河、松花江、辽河、海河、淮河、珠江重要河段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大中型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