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周边环境(茌)_第1页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周边环境(茌)_第2页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周边环境(茌)_第3页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周边环境(茌)_第4页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周边环境(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形势与周边安全

2013年11月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美国广播公司就辱华言论2013年10月16日,美国广播公司主持人吉米·基梅尔在深夜主持的一档"儿童圆桌会议"节目中,基梅尔邀请4名不同肤色的孩子组成“儿童圆桌会议”,讨论国家大事。当基梅尔问,“我们欠中国1.3万亿美元债务,怎样才能还完?”一名儿童语出惊人,说“要绕到地球另一边去,杀光中国人”。基梅尔调侃道,“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想法”。发布公开道歉声明棱镜门从2013年6月初开始,美国前防务承包商雇员爱德华·斯诺登通过多家媒体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棱镜”项目等涉及的机密文件,指认美国情报机构多年来在国内外持续监视互联网活动以及通信运营商用户信息。“棱镜门”事件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直接波及美俄关系,以及美国与欧盟关系。G20峰会遭监听2013年6月16日,英国《卫报》公开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提供的多项机密文件显示,2009年在伦敦召开的20国集团峰会上,英国情报机构政府通信总部监听多个政府代表团通话并获取他们的电邮信息。美国情报人员在此次会议上监听了俄罗斯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打往莫斯科的一通卫星电话。联合国遭监听2013年8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助理发言人哈克说,联合国将就其纽约总部遭美国情报部门监听一事与美方接触。外交使团不可侵犯是早已被广泛接受的国际法原则,这其中包括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它们的运作受到《维也纳公约》等国际公约的保护。联合国会员国应遵守相关法律,维护外交使团不可侵犯的权利。2013年8月25日,德国《明镜》周刊获得的美国国家安全局秘密文件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不仅监听欧盟目标,而且也对联合国总部实施了监听行动。美国失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决权美国在2011年起拒绝缴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费,以抗议该组织接纳巴勒斯坦。以色列与美国一起停止缴纳会费,此次也一同和美国失去表决权。美国每年应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缴纳的会费约占该组织预算的22%。外界担心美国停止缴纳会费将令教科文组织陷入经费紧张,该组织300多名雇员可能面临失业。一、我国周边环境安全形势特点相邻14个:

朝鲜、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6个: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日本、韩国

内容提要一、我国周边环境安全形势特点二、中国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看法三、国际形势展望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及其展望

中美关系

中俄关系

中日关系

中印关系

从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分析——东线:总体不太平,形势吃紧北线:在稳定的环境下进一步深化合作西线:非传统安全问题升温南线:危机四伏,合作仍存影响亚太地区的美国因素——

美国虽然与我国地理位置相距较远,但是由于它与亚洲的日本、韩国及东南亚一些国家是军事同盟关系,所以在不断介入亚太地区的事务,对亚太地区的事务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谈到我国周边安全因素时,就不得不谈到“美国因素”美国干涉世界各地区事务依然在奉行三个“主义”

一是霸权主义二是炮舰主义

三是单边主义经济上遏制军事上包围政治上演变1945年以后冷战时期“半月形的包围圈”发展与印度的战略伙伴关系加强同东南亚国家的军事联盟与安全合作大力发展同蒙古的军事合作关系当前“满月形遏制圈”

2023/9/21

美国在亚太的“岛链战略”

所谓“岛链”是由美国务卿杜勒斯在1951年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特定概念。

它有两层含义:

地理上和政治军事上的内容。

用途是——对中国形成威慑之势。琉球群岛日本群岛台湾菲律宾群岛小笠原群岛硫黄列岛马利亚纳群岛目前美国亚洲战略部署的“太平洋锁链”,主要目标就是——中国。

这里最关键的是台湾!“第一岛链”中间的台湾,具有极特殊的战略地位。

掌握了台湾岛——向北可扼控东海向南可以扼控南海间的咽喉战略通道。

也有了通往“第二岛链”内海域的有利航道。这也是走向远洋的便捷之路。

总的来说我国的周边环境堪称世界——

“最复杂的环境”

中国不仅是被“核武器”包围的国家。而且是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地区冲突、宗教极端势力、

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国家分裂主义活动、

毒品生产与走私等热点问题多发生在我国

的周边地区。伊朗核问题打破十年谈判僵局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外长与伊朗外长24日在日内瓦就伊朗核问题达成第一阶段协议。相关国际问题专家认为,协议的达成打破了过去十年来有关伊朗核问题谈判的僵局,为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了可能。根据这项协议,伊朗同意暂停生产丰度为5%以上的浓缩铀,同时稀释或转化库存的丰度为20%的浓缩铀;未来6个月里,伊朗不新增丰度为3.5%的浓缩铀库存,不再兴建额外的铀浓缩设施,不新增离心机等。作为回报,相关国家暂停对伊朗贵金属、汽车等的部分进口限制以及对伊朗石油化工产品的部分出口限制。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覆盖东海3/4涵盖钓鱼岛二、位于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必须提供以下识别方式:(一)飞行计划识别。位于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应当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或民用航空局通报飞行计划。(二)无线电识别。位于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必须开启并保持双向无线电通信联系,及时准确回答东海防空识别区管理机构或其授权单位的识别询问。(三)应答机识别。位于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配有二次雷达应答机的应当全程开启。(四)标志识别。位于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必须按照有关国际公约规定,明晰标示国籍和登记识别标志。三、位于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应当服从东海防空识别区管理机构或其授权单位的指令。对不配合识别或者拒不服从指令的航空器,中国武装力量将采取防御性紧急处置措施。中国图-154机首次巡逻防空识别区

日机紧急出动日民调显示超八成日本人对中国无亲近感据日本共同社12月23日消息,日本内阁当日发布了关于日本外交的舆论调查结果,调查显示80.7%的受访者表示对中国没有亲近感。创下自1978年开始此项调查以来的新高。报道称,调查结果明显反映出因钓鱼岛和历史认识问题而降温的中日关系对日本国民意识也产生了影响。美防长:

中方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会影响区域稳定中国政府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美国白宫国防部长哈格尔和国务卿克里都分别发表声明回应,表示强烈关注事件,同时他们也批评中方的做法试图改变现状,可能会导致亚太区紧张升级,美方正在和日本等盟友进行磋商。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到达菲律宾灾区自21日从中国舟山启航以来,和平方舟医院船星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驶向菲律宾台风重灾区——莱特省塔克洛班市。为尽早抵达灾区开展医疗救助工作,和平方舟医院船直接穿越大风浪区,并采取关闭减摇鳍、直升机海上换乘等方式,最大限度缩短航渡时间,最终比计划提前一天抵达塔克洛班市莱特湾。二、中国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看法、认识

认识一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

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认识二

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仍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如: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

经济旧秩序尚未根本改变、

局部的战乱、紧张、动荡此起彼伏,

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

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全球安全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认识三

面对挑战,各国应该怎么做呢?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制。尊重各国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认识四

中国愿同各国加强协调与合作,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实现一个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的世界做出积极的努力。三、国际形势有四个看点:

回顾2012-2013,这两年来国际形势最突出、鲜明的特点,可以用——“大动荡、大变革、大调整”来高度概括。

毫无疑问,世界将在动荡和变革中走完这极不平静的一年,2013年的世界局势,将会在“大整合、大博弈、大冲突”中度过。

(一)2013年中东乱局难平静

2011年开始出现了“大动荡、大变革和大调整”的苗头。

2011年初,突尼斯因一年轻自焚而首先爆发反政府、求变革的民主革命,“非洲之春”民主浪潮随即迅速在北非和中东地区扩展,直接导致——埃及、利比亚和也门等国政府相继倒台。

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困难重重,步履维艰。北非、中东地区的大变革,对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和“安全战略格局”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而且对“世界安全形势”带来众多不稳定因素,产生的后果更是难以预估。

现在的埃及、突尼斯、利比亚和也门等4个转型的阿拉伯国家在政治、2023/9/212023/9/21

目前,该地区的四大矛盾正在进一步激化。其一,政府改革迟缓与民众要求速变的矛盾;其二,世俗势力与伊斯兰势力争夺领导权的矛盾;其三,伊斯兰势力与军方的矛盾;其四,广大民众同西方“新干涉主义”的矛盾。

转型之路长期、曲折、复杂。

总之:——转型难,稳定更难。

进入2013年,中东地区动荡各国的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三大问题。

一是稳定政局。执政党需团结左右,合作共事,尤其是同军方的合作,妥善处理权力分配问题。

二是重振经济,改善民生。尽快提出一个可行的发展规划,并做些实事,以给民众带来希望;

三是适时调整对外政策,树立“顺民心”、“合民意”的新形象。

要做到以上三点绝非易事。

(二)从欧洲大陆来看。欧洲经济债务危机形势逐渐在减缓,欧债危机最危险、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现在,就要看欧盟及有关成员国如何尽快走出危机泥潭,如何加快经济复苏步伐,如何解决好失业等社会问题。

从政治上来说:人们最关心的是欧洲一体化进程,包括欧盟如何建立和完善财政、银行联盟以及如何朝政治联盟的方向迈出更大步伐等。从安全方面来看:三类问题——一是军事安全。一旦欧洲近邻中东地区尤其是叙利亚局势进一步恶化,一些欧洲国家可能会做出较强烈的反应,甚至不排除在北约框架下进行军事介入。二是能源安全。倘若中东北非的动乱持续蔓延和加剧,石油价格就可能高企不下,给欧洲经济复苏带来更大困难。三是恐怖主义威胁,包括来自中东北非或“本土化”的、有组织或无组织的恐怖行动威胁。

(三)在亚太地区,所谓中国“南海问题”纠纷表现格外突出。

9个29个1个2个3个10个

在越南首都河内,反华示威游行事件也接连发生。

而相对弱小的国家,如越南和菲律宾还采取“抱团”合围中国的策略,

试图利用以众敌寡的“群狼战术”对抗中国。2023/9/21

来自域外势力,如美、俄、日、澳和印度等,也借机介入南海争端,把本来属于中国同有主权诉求国家之间的双边问题扩大化、国际化和复杂化了。

南海局势动荡,为中国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

(四)美国全球战略调整2012年,美国全球战略变化趋势的第一个关键词是“重返亚太”,后面相继又有“转身亚太”“战略再平衡”等。然而,万变不离其宗。

目前,美全球“收缩”战略有两大要点:

第一,就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而言,国内事务优先,美2013年将把国内事务、尤其是重振经济置于战略优先位置;

第二,就国际事务和全球力量配置而言,美将力争从大中东和欧洲等地收缩,把主要力量集中于亚太。

很明显,美国采取“积极介入、强化主导、软硬兼施”的外交策略。

目的是——两方面

一方面是在政治、外交、经济和安全等全方位回归亚太地区,积极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巩固和加强美国与传统盟国的战略伙伴关系。

另一方面,通过拉拢与中国存在矛盾、纷争的国家,重新编织更大范围的围堵中国的外交网络,以便约束、钳制中国在家门口的外交影响力。总的来说,近几十年,出现了“极不平静”的局面,而以后将来的几年恐怕将会是更加动荡不安。

总括来说就是:

动荡延续、危机四伏。

世界将在“大整合、大博弈,甚至在大冲突”之间变化发展着。

过去的2012年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选之年。

美国、法国、俄罗斯、墨西哥、韩国、西班牙、蒙古、委内瑞拉、多米尼加、东帝汶、冰岛、加纳、肯尼亚、马里、塞拉利昂、莱索托、也门都要进行选举。而其中,美、法、俄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选举对世界局势的影响更是深远。

依常理,新政府走马上任,尽管不会大幅、快速调整内政外交政策,但几乎都会根据世界与地区新的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做出积极应对部署,以防形势突变而造成被动。

最后,总体来讲,2013年存在着众多不可预知的潜在危机的,那么,“外交大博弈、大整合”是2013年显著的特点。

从2012到2013年的“总体形势”来看,不容乐观,在解决全球热点问题上,如果没有世界各国齐心协力连手合作的话,问题恐怕只能变得更糟,而且无人可以独善其身,更无人可以独当一面。

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及其展望中美关系

中俄关系中日关系

中印关系中美关系

1、美国对中国的定位出现变化2023/9/21中美关系发展四阶段:(一)隔绝与对峙(1949-1971)(二)打破坚冰,走向建交

(1971-1978)

(三)中美建交,双边关系全面发展

(1979.1-1989.6)

(四)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进

(1989.6至今)1972年上海公报、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和1982年签署的中美“八.一七公报”一起并称为“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被视为中美关系发展的指导性文件。2023/9/212、美国为什么重返亚洲?

利之驱动

——美重返亚洲,无非是因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消费力最强,资源丰富,特别是中东的石油,市场最大的。

这样的大蛋糕,当然让群狼闻风而动。

十多年的反恐拖累的美国经济,急切要复苏,当然对亚洲这大蛋糕,口水直流。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把它放在“中国的战略圈”中,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类似美国在冷战期间对苏联采取的“遏制政策”。原因:

1,亚太地区经济显现出强大的增长潜力,任何国家都不能忽略

2,中国崛起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如果再不积极参与亚太事务,就有可能在亚太新的发展时期丧失影响力,这是美国不愿看到的。

3,针对中国,防止中国主导亚洲,因为现在除了中国没有其他国家能影响美国霸权(中国是可能威胁,其他强国是不可能威胁)。美国重返亚太的举动主要表现——

政治上:全面参与东亚现有的合作机制,包括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

经济上:提出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05年5月28日,文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四国协议发起,没邀请中国参加),目的是绕开中国,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泛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圈。

军事上:提升老盟友的关系(日韩,澳),建立新伙伴关系(越,印度,印尼,菲,新加坡准军事关系)。从伊拉克撤军,将大量先进战略武器移往太平洋地区,投入120亿升级关岛军事基地,太平洋航母战斗群增加到6个。

围绕中国的军演不断,还将把60%的战舰部署到太平洋地区。3、中国如何制约美国呢?从合作的一面看,世界体系的运行离不开美国和中国。

长期以来,美国以其自由主义经济和社会价值观推动全球化进程,而中国正在成为与美国同等重要的推动力。

美国的作用是对现行世界体系的保护与促进。

中国的贡献在于成为服务全球消费的世界工厂。

从竞争的一面看,中美构成遏制与制约关系。

美国遏制中国,是防止中国对美国的地位构成挑战。

中国则制约美国,限制美国利用全球化“中饱私囊”的野心。

中国制约美国—需要综合国力的全面跃升

★在硬实力方面,中美经济、军事实力差距很大,中国不必追求战略能力的赶超,但是美国的整体优势不应该是压倒性的,必须存在合理的平衡。

★在软实力上,中国要争取提升自身的文化和政治模式,以便能够经受住美国推广美式民主制度的压力。

目前,中国制约美国的国际政治能力远不够强,事实上是中俄协作加上其他一些忧心美国霸权的力量在共同制约美国。

美国可以是世界体系的支柱之一,但不能是世界权力的操纵者。

在制约霸权方面,大国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这就是中国还有其他负责任大国,不能听命于美国、追随美国模式的理由。2023/9/21

★着眼大局,立足长远,积极推进中美伙伴关系。

★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努力构建互利双赢的中美经济合作新局面。

★加强沟通,密切磋商,深化应对全球性挑战及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协调和合作。

★加深友谊,面向未来,积极促进社会各界友好交流。

★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妥善处理重大敏感问题。中俄关系

在中国的大国关系中,中俄关系——

是最稳定、最丰富的关系

2011年中俄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近年来,中俄双方高层互访频繁,在涉及——

主权、安全、发展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政治和战略互信不断深化。双方务实合作不断扩大——在能源、科技、军技、地方等重点领域实施了一批大型合作项目,有力地促进了两国的共同发展振兴。双方人文和民间交流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两国关系的社会和民意基础更加坚实。双方在应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在国际舞台上开展了密切协调配合,维护了两国的共同利益。

2023/9/21中俄关系近年来友好发展2006年俄罗斯年2007年中国年2009年中国的俄语年2010年俄罗斯的汉语年

中俄2005年联合军演中俄联合军演

演习目的——1、深化中俄互信。2、加强中俄两军在防务安全领域的合作与协调。3、演练两军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应对危机的组织协同。4、提高共同应对新挑战、新威胁的能力。中俄军演“和平使命2009”演习目

的——1、进一步深化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加强两国在防务安全领域的合作,深化两军务实合作。3、展示两军联合打击“三股势力”的决心和能力,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4、学习借鉴彼此的有益经验,探索和提高共同应对新挑战、新威胁的联合行动能力中俄“海上联合—2012”军演演习目的——1、发展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深化两军、特别是两国海军间的务实合作。3、力挺朝鲜。朝鲜事关中俄东部边陲的安全。4、抵制美国在亚太势力的扩张,确保中俄在西太平洋的利益所在。5、增强两国海军共同维护地区海上和平与稳定的信心2023/9/212013年8月将在俄中部车里雅宾斯克举行“和平使命-2013”。6月将在日本海大彼得湾举行“俄中海军舰队联合演习”。其它领域的合作——

中俄两国2009年,在航天领域联合探测火星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中俄原油管道工程2010年9月27日竣工,2011年1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

(俄罗斯远东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大庆站)管道全长约1000公里,俄罗斯将每年向中国供应1500万吨原油,合同期20年。

2011年11月7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会议后进行了双边会晤。双方在会晤中指出——两国信任水平得到了提升。2023/9/21★2013年3月22日到24日,习近平主席的首次外访,第一站是:俄罗斯(一天半的时间)。并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总理梅德韦杰夫会晤,与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及国家杜马主席纳雷什金举行会晤。

“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普京用这句话表明了俄方对于习近平来访的重视。★外国一些媒体认为:中国新任领导人习近平首访俄罗斯——目的有二:一是加强中俄联系共同应对美国,二是对美国展示强硬外交姿态。中日关系

如今一提起中日关系,很多人都感到头痛。的确,近年来的中日关系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

一边是红红火火的经贸合作;

一边却是政府首脑互不往来的似乎冷却到冰点的政治僵局;

一边是每年多达几百万人次的来往;

一边却是争钓鱼岛问题上的矛盾愈演愈烈。中日钓鱼岛之争升级中日相争美国得利?中日相争从来不仅仅是中日两国之间的纷争,正所谓螳螂捕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