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案_第1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_第2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_第3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_第4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备课教案(2022—2022学年)姓名:朱瑞科目:高一语文课题《烛之武退秦师》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3课时时间2022.09.06教学目标了解《左传》,积累文学常识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叙事脉络。准确理解和把握烛之武说退秦师的原因。4.分析烛之武的形象特点。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叙事脉络.教学难点分析烛之武的形象特点,识记文言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意义及用法。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教师点拨法教学辅助电子白板师生活动教学内容备注一、【导入】初识烛之武二、【活动】了解烛之武及《左传》【活动】知识链接【活动】整体感知五【结语】【导入】回顾旧知【活动】背景介绍【活动】问题探究四【活动】拓展补充五、结语一【导入】激趣导入二、【活动】知识点归纳三、【活动】作文应用四、结语第一课时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次攻城。《孙子兵法·谋攻篇》“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文心雕龙》【题目解说】烛之武,郑国大夫。退秦师,使秦军撤退。本文主要记叙了公元前年、在秦、晋围郑的危机形势下,烛之武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辩才巧妙说服秦伯,使秦国退兵、晋军撤退的故事。【文学常识:《左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它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468),充分反映了这250多年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状况。《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领,善于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和对战争的描摹,因此,《左传》既是宝贵的先秦历史文献,也是著名的散文作品。《左传》不但在当时有着巨大的创造性,而且对后世的历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司马迁著《史记》就继承了《左传》的优良传统。历代的散文家都重视学习《左传》叙事和议论的笔法,并以它为楷模。可以说,《左传》是我国历史散文的开山之作。1.【史书体例】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国别体: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汉书》《后汉书》等。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文言文该学些什么?认准字形字音字义。(自己利用工具书和注释完成)理解词语和句式:a掌握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b了解常见的虚词c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读对字音秦军氾(fán)南无能为(wéi)也矣共(gōng)其乏困若不阙(quē)秦夜缒(zhuì)而出夫(fú)晋,何厌之有失其所与,不知(zhì)秦伯说(yuè),与郑人盟微夫(fú)人之力不及此使杞(qǐ)子、逢(páng)孙戍之2.生自由诵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3.生齐读课文。(师点拨字音、停顿。)4.生结合课文注释初步梳理课文。(边轻声朗读,边梳理)5.重点点拨文章的叙事脉络是怎样的明确:第1段:秦晋围郑第2段:临危受命第3段:劝退秦师(亡郑利晋而阙秦;存郑利秦晋;忘恩负义,不可共事。)第4段:晋师撤离第二课时孟子曰:“春秋无义战”,事实上都是为自己称霸诸侯而扩大势力。第1段:秦晋围郑;第2段:临危受命第3段:劝退秦师;第4段:晋师撤离【背景简介】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二点:其一是郑国曾得罪过晋国,晋文公当年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其二是公元前632年时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此战影响烛之武说退秦师后,动摇秦晋联盟。两年后秦攻打郑国,郑早做准备,秦无功而返。在回师的路上,晋国对其进行了伏击,秦军大败,秦将被俘获,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崤之战”。晋献公死后,晋国一度陷入内乱,晋公子重耳流亡19年,得到秦国的帮助才得以回国建立政权,即文中提到的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又迎娶了秦穆公的女儿文嬴,这就是俗语常说的“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因此秦晋之好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结为“秦晋之好”。1.文中是如何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及形式的?这与整个故事的发展有何关系?参考:文章第一段用“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又用“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说明攻方的态势,暗示郑国已经危在旦夕。点明了烛之武游说秦伯的背景,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做了铺垫。2.讨论:烛之武说退秦师的理由①越国鄙远,不现实②厚邻薄己,不划算(动之以利,晓之以理)③存郑为友,好处多④晋国忘恩,不足信3.烛之武说秦师的结果①秦郑订立盟约②秦国驻兵守郑4.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文本,对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思考烛之武游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游说艺术)提示:烛之武、佚之狐、郑伯、晋文公、秦穆公。要求:“通过......,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人。”【提问】烛之武是怎样的一个人?本文还刻画了哪些人物?他们的性格特点怎样?烛之武:深明大义、临危受命、智勇双全、能言善辩(志士、勇士、谋士)郑伯:虚心纳谏勇于改过佚之狐:知人善举慧眼识珠秦伯:善于决策善谋利益晋侯:头脑清醒随机应变【烛之武的游说艺术】迂回战术——不暴露游说目的烛之武闭口不谈郑国的利益得失,言谈中处处为秦国利益着想。晓之以害,动之以利,使秦伯觉得枉费心机。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同床异梦的矛盾,透辟分析晋侯出征目的在于扩张领土,本性贪而负义,烛之武“一心为秦”地挑拨离间了“秦晋之好”。3.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更利于听烛之武虽年岁已高,但没有倚老卖老,处处尊重对方,不卑不亢,创造和谐的谈话氛围。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烛之武出色的劝谏艺术对于古人和现代人的处事有什么意义。—、对于古人中国有句古话:“伴君如伴虎。”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作为君王,则应虚心采纳,方可成就霸业。1、邹忌与齐威王

(正面)齐王接受皱忌的进谏,听取群臣吏民的意见,于是有“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美谈。2、触龙与赵太后(正面)抓住赵太后爱子、怜子之心,触龙拿人心比自心,以己子做诱引,动之以情,申明大义,进而解开太后心结。3、魏征与唐太宗(正面)唐太宗虚怀若谷,善于纳谏,终成一代名君。唐太宗“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殁,朕失一鉴矣!”4、管仲与齐桓公(正面)齐桓公豁达大度,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治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后来齐国就越来越富强了。5、比干与纣王。(反面)纣王拒谏饰非、耽于酒色、暴敛重刑,甚至将比剖腹挖心。最终是民怨四起。6、召公与厉王(反面)周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止谤”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三年之后,被“流于彘”。二、对于现代人1、注重对方感受,委婉劝说,文明交流。2、听取别人意见,完善自我,少走弯路。3、宰相肚里能称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烛之武委婉劝说的艺术在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给别人提意见和建议时,我们要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同时我们还应学会倾听与交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还要善于自己思考,把好的意见总汇起来,唯有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第三课时荀子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谈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学习文言文更应该如此。因为时间关系,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语意和语法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归纳整理,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句末语气词。)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3.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4.秦伯说(说,通“悦”,高兴)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敢以烦执事(古:您,对对方的敬称;今:主管事物的人)2.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今:泛指主人人)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5.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三)文言虚词1.之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1。助词,主谓之间2.是寡人之过也2。助词,的3.邻之厚,君之薄也3。助词,主谓之间4.行李之往来4。助词,主谓之间5.夫晋,何厌之有?5。助词,宾语提前6.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6。代词,指郑国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7。助词,的8.因人之力而敝之8。助词,的2.而1。今急而求子(连词,表示转折)2。夜缒而出(连词,表示修饰)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连词,表示结果)4。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示承接)5。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示转折)3.以(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2)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3)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4)越国以鄙远(连词,“而”,表承接)(5)阙秦以利晋(连词,表示并列)4.焉(1)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3)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5.其: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代词,它郑国)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3.失其所与,不知(自己的)4.吾其还也(副词,还是)5.安陵君其许寡人.(表祈使语气)(四)一词多义(五)词类活用(六)特殊句式(PPT)(七)积累成语1.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今泛指两家联姻。2.贪得无厌: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3.胜之不武:以强凌弱,即使赢了也不光彩。比喻以大欺小。4.春秋笔法: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思考】再一次细读文本,说说从烛之武的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3分钟独立思考+2分钟小组讨论5分钟后请你说说你的观点。选取话题,谈谈你对烛之武其人的认识,并言之成文段,不少于300字【适用话题】可用于“自强”“意志”“逆境与奋斗”“国难之时大丈夫当显英雄本色”“口才与成功”“智与勇”“责任”等写作话题。参考: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春秋时,在秦晋合兵围郑的危急时刻,郑伯老臣烛之武只身赴秦营,向秦伯幡然醒悟,遂与郑结盟。于是,秦晋联盟瓦解,晋国被迫撤兵,解除了郑国之危。烛之武凭借自己的巧言机智,使郑国不费一兵一卒,保住了国家社稷,百姓免遭涂炭,还与秦结成了联盟,使晋国不敢轻举妄动,可谓一石二鸟。《战国策》说:“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信然。一鸣惊人源于默默积蓄从烛之武对晋国历史和国君的为人了解之清楚,对联秦伯心理和秦晋恩怨把握之全面,可以看出:他虽然长期怀才不遇,却一直关注天下形势,思考安天下济苍生的方法。长期的默默积蓄,使其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沉稳自信,也使其具备了能言善辩,巧妙退兵的高超智慧。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迎来了瞬间释放的闪亮时刻。长期的默默积蓄,使老迈的烛之武最终一鸣惊人,名垂青史。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板凳要坐十年冷”。读书、治学,都要有这种精神,才能为将来报效国家积蓄力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