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第175练)【基础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爱国者必然尊重和维护国家的根本制度和特别行政区的宪制秩序。这里有条红线,就是绝不允许做损害国家的根本制度,也就是损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事情。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者,是“一国两制”方针的创立者,也是“一国两制”事业的领导者,(),这样无疑有违“爱国者治港”原则。爱国者必然全力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不做损害香港市民繁荣稳定和福祉的事,这看起来是一个很高的标准,但这个标准只有爱国者这样的人可以达到。反中乱港分子是达不到的。“揽炒派”是香港繁荣稳定的破坏者,绝不可能在爱国者之列。香港特别行政区不是别的什么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效忠香港特别行政区,就理应先要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爱港与爱国不能割裂,更不能对立。自称只爱香港、不爱中国者,当然也算不上是爱国者。1.本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治港者如果声称拥护“一国两制”,却反对“一国两制”的创立者和领导者B.如果治港者声称拥护“一国两制”,却反对“一国两制”的创立者和领导者C.如果治港者反对“一国两制”的创立者和领导者,声称只拥护“一国两制”D.治港者如果反对“一国两制”的创立者和领导者,声称只拥护“一国两制”2.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凝结了传统文化深厚历史底蕴的中国诗词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其传承源远流长,沉淀在每位中华儿女的心间。2016年,央视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甫一播出,①,此后每一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推出,总会引发全民热议。那么,《中国诗词大会》是如何做到“八季常青”的呢?总导演颜芳告诉记者,创作团队每年都在问自己,②?“我们一直把《中国诗词大会》当成一棵大树看待,希望它每年都有一个成长,这个成长不仅是外表上的变化,还包括从内核上一次次自我更新。”颜芳认为,诗词是一个成长的概念,创新是必然的。《2022中国诗词大会》就增加了“诗词小剧场”,节目组通过科技感的加持,将诗词化作短剧,开启了一场文化的跨时空对话。主持人龙洋感慨,从接触这个节目开始,就感受到③,“不用扬鞭自奋蹄”,他们永远在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让古韵诗词焕发新生。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5.你所在的学校将“诗词小剧场”作为“传承经典,你我同行”校园主题活动之一,并选取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演出。请你为这个节目拟写宣传语。要求:符合活动主题,使用对偶句,不超过30个字。(4分)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①张元干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②,谁伴我,醉中舞?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③。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④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⑤否?风浩荡,欲飞举。注释:①张元干,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张元干入李纲(字伯纪)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这首词作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这一年,宋向金屈辱求和已成定局,但李纲仍上书反对。南渡后,李纲曾任宰相,不久被罢免。②鼍鼓:[tuó]鼓,用扬子鳄皮蒙的鼓。③骄虏:指金人。④谩:同“漫”,徒然的意思;涩:不滑润;铜华:即铜锈。⑤垂纶:即垂钓。6.下列各项,没有运用“用典”手法的一项是()A.十年一梦扬州路B.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C.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7.有人说这首词“虽吊影自伤,但壮心犹存”,请结合全词简析。三、名篇名句默写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镜子有时会引发人们美人迟暮、时光易逝的惆怅,如“______,______”。(2)曹操在《短歌行》中用典故表明自己渴望广纳贤才一统天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列举了十件值得深思的事期望君王能做到,其中从思想修养方面规劝唐太宗谦逊不自傲的是“______,______”。【综合训练】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中药芬芳①2012年阳春的正午,我走进这间叫做“春泽堂”的百年中药店,为病中的母亲取药。此时屋外阳光灿烂,小摊小贩的叫卖声和车来车往的喇叭声全被隔在外面了。在中药店里,能感受到一份安静和几丝安全。②“春泽”,是取自“春天的光泽”之意。我坐在凳子上想,在春天中享受光泽,多好啊。这样想着,我等候抓药的心情就比较悠然自得。我坐的长条凳,木板厚而重,上面的红漆漆面斑驳,可凳子依旧是那样的结实。坐上这样一条凳子,心自然也会踏实了许多。③装中药的木匣子,大小一致,上面一律用规规矩矩的正楷毛笔字写着药名,有数百种药,可抓药的医生目光一扫药方子就能准确无误地走到装那味药的小匣子边,轻轻一抓,数量常常是八九不离十,这就是熟能生巧啊!中药最是讲究配药的分量,多一分少一分则药效有天壤之别。这就是中草药的奇妙之处!我看着抓药的医生有节奏地来回走动,他时或来到案板边看一眼医生开的药方子,时或轻轻拉开那一排排整整齐齐的小木匣子,取药,用小秤称,轻轻地抖去一些,确保重量的准确,而后返回案板,将药倒在黄皮纸上或纸袋中,再返回称第二味配药。他们的动作轻而柔,来来往往,脚踩在木地板上也从不会发出巨大空洞的声响。看着这流畅的动作,病人的疼痛仿佛也一下就减轻了许多。在中药店看医生抓药,谁都会赞同这样的说法:那抓药的医生本身也是一味药啊!④药抓好了,医生朝空中轻轻一招手,“唰唰唰”就开始包药了。我暗自称奇,这多像魔术般奇妙神秘啊!仔细看,禁不住哑然一笑,原来看似虚无的空中还垂着一根根的白线呢。抬头望去,蓝瓦下的屋脊上还吊着一个个纺锤形的线圈呢。那些线垂在空中,医生们随手就可包药了,一点也不用担心线会缠在一起解不开。这样的方法,既科学又节省时间,实在是妙。⑤中药包好了,配药的医生就大声喊出某人的名字。有人应声而起,取药离开,又有人进来坐下。等待的过程,有些淡淡的焦急,也有些心安理得。我看不见医生白口罩后面的表情,但那一双双眼睛却是同样的安静,同样的会说话,一如中药店里舒缓流淌的时光。与那样的眼睛对视,人自然而然会放下心来。药到自会病除的!⑥中药成为我眼中飘着草木气息的意象,是在1980年的早春。那年我7岁,跟随着祖父,与中药结缘。祖父喜欢舞文弄墨,但常年的哮喘却让他饱受折磨。在早春的回潮湿气里,祖父用娟秀小楷字体抄写的黄纸药方,带着发霉的味道。这些方子,在如今的我看来,是一张张通往过去的车票。每忆起一张,就会想起一段缓慢的光阴以及光阴里散发的中药味道。⑦祖父喜欢带着我走在午后的阳光里,拐过几条窄窄的街道,去“邱氏中药铺”拜访邱老伯。当祖父和邱老伯拉着家常聊着药方的时候,我就会偷偷溜进屋内。当我跨过中药铺那潮湿的木门槛,一股浓厚而芳香的中药味道,总会扑鼻而来。陈旧的木屋,却藏着一个神秘的世界。掉了金粉的牌匾,风雨剥蚀的门联以及柔和光线穿过屋檐斜漏的瘦影,让我仿佛遁入明清的旧宅里。我的额头在古老的光线里,闪着不谙世事的微光。黑色的地面,黏糊糊的,像被捣稠的面糊。而黑色古朴的药架子,长满了深藏不露的抽屉。抽屉的表面贴着药材的名称。一味味带着神秘感、可以救死扶伤的药啊!那些药名如同亲兄难弟,铺满了黄纸:半夏、冬青、春不见,莲心、防己、相思子,怀熟地、咸秋石、雪里青……⑧这些药名,有山野自然的气息,有诗情画意,又耐人寻味。⑨浓厚的中药味,有点呛人,但我还是闻个不停。我拿起药材,细细地品赏,就像欣赏祖父铜皮盒里那些闪光的银元和铜钱。但这些稀奇古怪的药材比“光绪元宝”和“乾隆通宝”可爱多了。那时候,我就想,将来我就做一个乡村的药铺郎中算了,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而有趣的事情。如今看来,我是低估了工业文明的力量,西药已经超越了中药,成为看病的主导。而我当药铺郎中的梦想,也在时间的过滤器里,被淘洗干净。现在我更多的是成年男人的焦灼和忧虑,全然没有了当初站在药铺架前的豪情壮志。⑩很长一段日子,我和祖父都是在“邱氏中药铺”的木屋度过的。邱老伯在中药铺的后院,给祖父煎药。黑色的沙钵上面,升腾起一股温情的轻烟。当祖父喝下苦涩的中药,我觉得仿佛一个个生命融入到祖父的血液里。之后,祖父的哮喘有所好转。我们去中药铺的日子就渐渐少了。⑪最后一次去“邱氏中药铺”,依旧是一个阳光慵懒的午后。掉了金粉的牌匾,在阳光下异常醒目。幽深、阴暗的木屋,越加衰败,如同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孤独地站在阳光下。我当时还不明白伤感之类的词语,但是一股难过的激流那时却在心中激荡。我感觉眼角有点潮湿,带着孩子独有的敏感和单纯。几年之后,邱老伯先我祖父而去,他的中药铺也被一排崭新的诊所和药房取代了。⑫周作人在《草木知秋》中说:“生病,吃药,也是现世的快乐呵。尤其是吃中药。”读后我不禁感叹:世上居然还有一个人也如我般从草药中喝出快乐来!回想那些中药颗粒,我就似闻到阵阵的草木芬芳,鼻息间的香气更浓重了。⑬时光渐逝,病中的我同样垂青于中药的疗效。冰片、半边莲、夏露、荭草、紫藤……这些中草药的名字给我留下了绿色健康的记忆。每当我端着浓浓的中药汤,就仿佛看到草木森森,每次喝下一碗中药汤,胸腔里都会有一股无法言说的妥帖感,浑身流动着阳光、雨水与泥土的气息,肺腑间充满了绿色的血。生命应着四季的更替,没有死亡,只有不断的新生与希望。⑭有时病中喝多了中药,我会带有一股淡淡的中药香。我特别喜爱那种药香,常抬起衣袖闻闻那股草木的香气。现在许多中药都被做成了胶囊,纤纤的中草药被时代换了筋骨,把实用的沟壑填得满满的。即使我吞再多的中药胶囊,衣袖间也不可能挥出草木的香气,胸腔间也唤不回喝中药那种妥帖温柔感了。(取材于林文钦同名散文)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就是熟能生巧啊熟能生巧:熟练,有技巧B.也有些心安理得心安理得:坦然,放心C.闪着不谙世事的微光不谙世事:不懂人情世故D.如同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历尽沧桑:历经岁月而苍老2.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第③段作者说抓药的医生“也是一味中药”,是因为他们非常熟悉中药药理而且技艺高超。B.第⑥段“一张张通往过去的车票”,承载着作者对祖父的怀念以及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热爱。C.第⑫段作者借周作人的话说明中药特有的草木香气带给人大自然的生命气息,弥足珍贵。D.第⑭段“现在许多中药都被做成了胶囊”,表达了作者对中药胶囊便捷、实用的喜爱。3.文中第⑦—⑨段关于“邱氏中药铺”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章标题“中药芬芳”包含了哪些涵义。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乾德元年正月庚申,以山南东道节度使兼侍中慕容延钊为湖南道行营都部署,枢密副使李处耘为都监,遣使十一人发安、复、郢、陈、澶、孟、宋、毫、颍、光等州兵会襄阳,以讨张文表。杨师璠之讨张文表也兵稍失利相持既久文表出战师璠大败之遂取潭州执文表。初,文表闻王师来伐,潜送款于赵璲。璲自以奉诏谕文表,得其归顺,甚喜,即遣使慰抚之。师璠兵既入城,纵火大掠,而璲亦继至。明日,享将吏于延昭门。指挥使高超语其众曰:“观中使之意,必活文表。若文表至阙,图害朗州,吾辈无遗数矣!”乃斩文表于市。及宴罢,璲召文表。超曰:“文表复谋为乱,已斩之矣。”璲太息久之。杨师璠以三年十月出师,四年正月,张文表乃成擒,其间必有相持守处,而史及杂记传皆不载。二月癸巳,王师因假道,遂收复荆南,益发兵日夜趋朗州。周保权惧,召观察判官李观象谋之。观象曰:“凡所以请援于朝者,诛张文表耳。今文表已诛,而王师不还,必将尽取湘湖之地。然我所恃者,北有荆渚,以为唇齿。今高氏束手听命,朗州势不独全。莫若幅巾归朝,幸不失富贵。”保权将从之,指挥使张从富等不可,乃相与为拒守计。慕容延钊使丁德裕先往安抚。德裕至朗州,从富等不纳,尽撤部内桥梁,沉船舫,伐木塞路。德裕不敢与战,退军须朝旨。延钊以闻。上遣使谕周保权及将校曰:“尔本请师救援,故发大军,以拯尔难。今妖孽既殄,是有大造于汝也,何为反距王师,自取涂炭,重扰生聚?”保权为左右所制,执迷不复,遂进讨。慕容延钊遣战棹都监武怀节等分兵趣岳州,大破贼军于三江口,获船七百余艘,斩首四千余级,遂取岳州。(节选自《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师璠之讨张文表也/兵稍失利/相持既久/文表出战/师璠大败之/遂取潭州/执文表B.杨师璠之讨张文表也/兵稍失利相持/既久文表出战师璠/大败之/遂取潭州/执文表C.杨师璠之讨张文表也/兵稍失利相持/既久文表出战/师璠大败之/遂取潭州执文表D.杨师璠之讨张文表也/兵稍失利/相持既久文表出战师璠/大败之/遂取潭州/执文表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使:官居六部之长,指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是宦官,其实不是一个固定的职位,东汉时期是由宦官来代表皇帝做一些外务。B.癸巳:中国古代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记录年月日,六十年一周期,是现今世界上已知使用时间最长的纪日法。C.荆渚:即“荆州”,古称江陵、郢都。“禹划九州,始有荆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大批文人墨客曾在荆州吟诗作赋。D.幅巾:又称巾帻、帕头。用葛布制成的称为“葛巾”,多为布衣庶人戴用。用绢帛制成的称为“缣巾”,多为王公雅士们戴用。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平的大将张文表自恃自己昔日功高,不服幼主,趁机起兵叛变,北宋派慕容延创和李处耘加以平定。B.指挥使高超认为张文表受招安回到朝廷必会加害朗州,他们都逃脱不了,于是在禀明赵璲后杀了张文表。C.武平幼主周保权在北宋大军南下时,未听从观察判官李观象的建议幅巾归朝,而是听从指挥使张从富拒守。D.张从富等不让大军进城,把部内桥梁都撒掉了,船舫都沉了底,砍伐树木堵住道路,丁德裕不敢攻打。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然我所恃者,北有荆渚,以为唇齿。今高氏束手听命,朗州势不独全。(4分)(2)今妖孽既殄,是有大造于汝也,何为反距王师,自取涂炭,重扰生聚?(4分)9.宋太祖赵匡胤延续了周世宗柴荣时期制定的“先南后北”策略,决定先用兵平定南方诸国,再挥师北伐,统一中国。文中哪几件事体现了这一过程?(3分)2024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答案与解析(第175练)【基础训练】1.B2.C3.不做损害香港繁荣稳定和市民福祉的事,这看起来是一个不算高的标准,但这个标准只有爱国者这样的人可以达到。反中乱港分子是达不到的。(“香港繁荣稳定”“市民福祉”“不算高的标准”各1分)4.①就吸引了许多人观看②还有什么新亮点呈现给大家③节目组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每处2分,意对即可)【解析】第①空第一步:结合上下文分析。前文说“《中国诗词大会》甫一播出”,后文说“此后每一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推出,总会引发全民热议”,故此处说的应是节目刚一播出就很受大众关注欢迎。第二步:根据大意推答案。横线处的大意应是“很受大众关注欢迎”,可填写“就吸引了许多人观看”之类的内容。第②空第一步:结合上下文分析。前文先是设问“《中国诗词大会》是如何做到‘八季常青’的呢?”,然后说“创作团队每年都在问自己”,后文中颜芳将《中国诗词大会》比作大树,说希望它每年都有成长、更新,故此处说的应是每年都在问自己有没有新的东西。第二步:根据大意推答案。横线处的大意应是“有没有新的东西”,可填写“还有什么新亮点呈现给大家”之类的内容。第③空第一步:结合上下文分析。前文说“创新是必然的”,又举了“诗词小剧场”的例子来说明《中国诗词大会》不断创新,后文说“他们永远在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可知此段强调的重点是《中国诗词大会》秉持创新理念,所以主持人感受到的应该是强烈的创新意识,再结合“不用扬鞭自奋蹄”来看,可知这种创新是主动的。第二步:根据大意推答案。横线处的大意应是“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可填写“节目组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之类的内容。5.示例:大江东去,故垒难见风流人物;巨擘今来,邀你共赏千古江山。(4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活动的性质、主题和内容。活动的性质:根据文段,可知“诗词小剧场”是指“将诗词化作短剧,开启了一场文化的跨时空对话”。活动的主题:“传承经典,你我同行”。活动的内容:演绎《念奴娇·赤壁怀古》。然后要明确题干要求。宣传语要符合“传承经典,你我同行”的主题,且要使用对偶句,字数在30字以内。最后还要考虑宣传语的一般特点:达到宣传活动、吸引参与的目的,语言简洁。据此不难拟写出答案。6.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表现手法的能力。A.“十年一梦扬州路”,化用杜牧《遣怀》中的诗句,表达了收复失地无望的悲愁。C.“要斩楼兰三尺剑”,化用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句。西汉傅介子出使西域,曾设计在宴席上刺杀攻击汉使者的楼兰王。这里以楼兰王比喻金统治者,以傅介子比喻李纲,表示坚定抗金的志向是很确切的。“遗恨琵琶旧语”:汉元帝时,宫女昭君出塞嫁于匈奴。相传王昭君善于弹琵琶,后有乐曲《昭君怨》。这里用来写宋向金统治者屈辱求和的遗恨,也可以说是抒写中原未能收复而抗金将领弃置不用的遗恨。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了证明自己还可以打仗,拉开了一把大弓,吃了几桶饭,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最后齐国也被秦国所灭。故选B。7.本词上片写词人登高眺望江上夜景,并引发出孤单无侣、众醉独醒的感慨,属于吊影自伤;下片运用典故以暗示手法表明对明朝屈膝议和的强烈不满,并表达了自己对李纲的敬仰之情。希望李纲东山再起,收复失地,重整朝纲,劝诫统治者要吸取前朝遗恨。全词写得慷慨、悲凉、愤激,其忠义之气,溢于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刚正不阿,坚持正义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壮心犹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词上片写词人登高眺望江上夜景,并引发出孤单无侣、众醉独醒的感慨,属于吊影自伤。本词起首四句写自己携着手杖登上高楼,只见夜空星斗下垂,江面宽广无边,波涛万顷,月光流泻在蒙着烟雾的洲渚之上。“扫尽”三句,是说江风极大,将天上浮云吹散,江面因风大而无人乘舟夜渡。沉思间又见雁儿飞落在芦苇深处夜宿,并由此引起无限感触。“怅望”两句,先是怅望祖国山河,徒然吊影自伤;这时正值深夜,“鼻息鸣鼍鼓”,这里以之喻苛安求和之辈,隐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慨。“谁伴我”两句,承上;“月流烟渚”、“怅望关河空吊影”,用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意,自伤孤独。下片运用典故以暗示手法表明对明朝屈膝议和的强烈不满,并表达了自己对李纲的敬仰之情。“十年”这一句,是作者想到十年前,高宗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同时,当时为建炎元年(1127年)。不久高宗南下,以淮南东路的杨州为行都;次年秋金兵进犯,南宋小朝廷又匆匆南逃,扬州被金人攻占,立刻被战争摧为一片空墟,昔日繁华现在犹如一梦,此处化用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遣怀》)诗句。而此时只剩残破空城,使人怀想之余,不觉加强了作者对高宗的屈膝议和感到不满,也加强了作者坚决抵抗金人的南下的决心。“倚高寒”两句,继续写作者夜倚高楼,但觉寒气逼人,远眺满目疮痍的中原大地,不由愁思满腔,但又感到自己壮心犹在,豪气如潮,足以吞灭敌人。“要斩”两句,运用两个典故反映出对宋金和议的看法。前一句是期望朝廷振作图强,像汉代使臣傅介子提剑斩楼兰(西域国名)王那样对付金人。词中以楼兰影射金国,以傅介子比喻李纲等主战之士。后一句是借汉嫁王昭君与匈奴和亲事,影射和议最终是不可行的,必须坚决抵抗。“谩暗涩”句,这里运用比喻,以宝剑被弃比喻李纲等主战人物的受到朝廷罢斥压制。“唤取”两句,先以“谪仙”李白来比李纲,兼切李姓,这是对李纲的推崇。作者对他评论,即发表意见,面对和议已成定局的形势,爱国之士能否就此隐退苕溪(浙江吴兴一带)垂钓自遣而不问国事。含蓄地表达李纲不能退隐,应该出来抗金的热忱希望。结尾振起,指出要凭浩荡长风,飞上九天,由此表示自己坚决不能消沉下去,而是怀着气冲云霄的壮志雄心,对李纲坚持主战、反对和议的主张表示最大的支持,这也就是写他作此词的旨意。所以说“壮心犹存”。8.(1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暮”“鬓”“斑”“哺”“溢”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综合训练】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C.结合原句“我的额头在古老的光线里,闪着不谙世事的微光”,此处的“不谙世事”是指自己年龄小,经历的事情不多,具体指对中草药了解不深。与“人情世故”无关。故选C。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中语句含义的能力。A.联系前文的“看着这流畅的动作,病人的疼痛仿佛也一下就减轻了许多”分析可知,应是指配药的医生的行云流水的动作,给人的独特感受。B.联系后文,“每忆起一张,就会想起一段缓慢的光阴以及光阴里散发的中药味道”分析可知,是对祖父的怀念。D.联系后文“即使我吞再多的中药胶囊,衣袖间也不可能挥出草木的香气,胸腔间也唤不回喝中药那种妥帖温柔感了”可知,是对中药都被做成了胶囊的失落与遗憾。故选C。3.写出作者对邱氏中药铺的最初印象,古旧神秘的环境、丰富的药材、耐人寻味的药名激发了作者对中药的强烈兴趣与向往。交代了上文作者在春泽堂抓药时踏实安心的原因,为后文表达对中药及传统的热爱作铺垫。【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相关情节作用的能力。写了作者对邱氏中药铺的最初印象,“陈旧的木屋,却藏着一个神秘的世界。掉了金粉的牌匾,风雨剥蚀的门联以及柔和光线穿过屋檐斜漏的瘦影,让我仿佛遁入明清的旧宅里……黑色古朴的药架子……”,古旧神秘的环境;“长满了深藏不露的抽屉。抽屉的表面贴着药材的名称。一味味带着神秘感……”,丰富的药材;“铺满了黄纸:半夏、冬青、春不见,莲心、防己、相思子,怀熟地、咸秋石、雪里青……这些药名,有山野自然的气息,有诗情画意,又耐人寻味”,耐人寻味的药名等;小时候的这些印象激发了作者对中药的强烈兴趣与向往,交代了上文作者在春泽堂抓药时踏实安心的原因:“在中药店里,能感受到一份安静和几丝安全。”结合文本内容“那时候,我就想,将来我就做个乡村的药铺郎中算了,那该是件多么幸福而有趣的事情”分析,结构上,为后文表达对中药及传统的热爱作铺垫。4.①中草药浓厚而芳香的味道;②与中药和中药铺相关的单纯美好的童年回忆;③中草药带来的山野自然的气息;④中草药给人的新生与希望,和踏实妥帖温柔之感;⑤和缓的生活节奏,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⑥从容安然的心境,相互亲近的人间温情;⑦日渐消逝但令人难舍怀念的文化与传统。【解析】本题考查理学生对标题含义的鉴赏能力。题目“中药芬芳”,最浅层的含义是“当我跨过中药铺那潮湿的木门槛,一股浓厚而芳香的中药味道,总会扑鼻而来”,即“中草药浓厚而芳香的味道”;文章⑥⑦段,描写“我”童年时因祖父有哮喘而走进“邱氏中药铺”,与中药结缘的一段美好的童年回忆,这回忆里有孩童的单纯“当我跨过中药铺那潮湿的木门槛,一股浓厚而芳香的中药味道,总会扑鼻而来。陈旧的木屋,却藏着一个神秘的世界”,有人与人之间的亲近“祖父和邱老伯拉着家常聊着药方”,因而“芬芳”的含义还有“与中药和中药铺相关的单纯美好的童年回忆”“从容安然的心境,相互亲近的人间温情”;文章第⑧段说,“这些药名,有山野自然的气息,有诗情画意,又耐人寻味”,因此“芬芳”指“中草药带来的山野自然的气息”;文章第⑨段说“如今看来,我是低估了工业文明的力量,西药已经超越了中药,成为了看病的主导。而我当药铺郎中的梦想,也在时间的过滤器里,被淘洗干净。现在我更多的是成年男人的焦灼和忧虑,全然没有了当初站在药铺架前的豪情壮志”,表达对过去生活方式的怀念,因此“芬芳”也指“和缓的生活节奏,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文章第⑬段说,“每当我端着浓浓的中药汤,就仿佛看到草木森森,每次喝下一碗中药汤,胸腔里会有一股无法言说的妥帖感,浑身流动着阳光、雨水与泥土的气息,肺腑间充满了绿色的血。生命应着四季的更替,没有死亡,只有不断的新生与希望”,这“芬芳”也是指“中草药给人的新生与希望,和踏实妥帖温柔之感”;文章最后说“现在许多中药都被做成了胶囊,纤纤的中草药被时代换了筋骨,把实用的沟壑填得满满的。即使我吞再多的中药胶囊,衣袖间也不可能挥出草木的香气,胸腔间也唤不回喝中药那种妥帖温柔感了”,“中药芬芳”,也代表“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