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传统文化之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第6课《老子》四章*五石之瓠【素养目标】1.诵读《〈老子〉四章》等文本,疏通文意,梳理文言知识,画出文本的思维导图。2.结合具体语句,概括老庄的核心思想,比较赏析两篇文章的论证特色。3.结合生活中“有用”“无用”之辩,任选一个立场,写一段辩词。【情境任务】子曰:“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鲁迅评价老子“老子之辈,盖其枭雄。以无为之为化社会,其术善也”,评价庄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道家的这两位先贤为中国的文学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二人辩证的思维方式,常常让我们惊为天人。班级将要召开辩论会,请在疏通文意,梳理脉络,明确二者的核心思想的前提下,比较赏析老庄独特的论证特色,并借鉴自己喜欢的风格,写一段有关“有用”和“无用”的辩词参加辩论。第1课时学习任务一
疏通文意,理清脉络,概括思想活动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理解并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语言现象。课时任务与活动车轮的辐条在指车毂的中空处功用,作用zhí,黏土器具门窗便利功用,作用踮起脚
阔步而行
自我显露
自以为是
彰显
夸耀
夸耀
剩饭
行,同“形”。赘瘤
讨厌、厌恶
为,做
了解
勤勉而行
意志
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
持守
名词作动词,显露迹象、征兆
同“判”,分离
散失
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
治理
树
极其细微的事物
léi,同“蔂”,土筐
人
jī,接近
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要像开始时那样谨慎,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以……为贵
弥补,补救
犯错
辅助
不敢妄加干预
赠给
种植
容得下
把……作为
宽大空廓的样子
实在
jūn,同“皲”,皮肤冻裂pínɡpì,漂洗
同“纩”,丝绵絮
yù,卖
同“悦”,取悦
发难,指发兵侵吴
做将领,带兵
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
凭借
用绳结缀
盛酒器
比喻不通达的见识。蓬,一种草,弯曲不直
活动2:同为道家代表,两个人的论说思路也有不同,请梳理两篇文章的行文思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老子〉四章》行文思路:1.通过对“有”和“无”的辩证分析,体现“有无相生”的观点。2.阐述“有道者不会彰显自我”的道理。3.强调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4.告诉人们要慎终如始,依照自然规律,有坚定毅力,耐心地去完成事情。参考答案《五石之瓠》行文思路:惠子问―→瓠大而无用(明)―→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暗)参考答案活动3:本周是班级文化建设周,你们班决定从《〈老子〉四章》和《五石之瓠》中选取几句名言激励同学们谦虚谨慎、扎实努力,注重积累、放大格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意和思想的基础上认真选择,参加班级展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示例)原句: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参考答案阐释:做事,要在尚未发生以前就着手;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中医讲究“治未病”,病要在未得时医治,等显现出来已经晚了一步。主张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主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时期,呈现出许多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新情况,对于各种问题,要防患于未然,化解于无形。即便形势很好,我们仍要保持清醒头脑,能敏锐发现问题的苗头。原句: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参考答案阐释:为人处世不要急躁炫耀,否则惹人厌恶。如果一个人总是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刚愎自用,只怕离失败也就不远了。自古以来,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者并不少见,大多因为骄傲自大,过于狂妄,功败垂成。比如雄霸一时的项羽,正因为他的“自矜功伐”,人才离散,同盟变敌人,兵败乌江可悲可叹。参考答案第2课时学习任务二
分析论证,经典新解,写出辩词活动1:老子和庄子说理虽说都很形象,但也有不同,请用具体语句分析其论证特色的不同之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语言风格不同:老子语言凝练精妙,直接论说道理。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等,这些格言、警句形象而深刻地浓缩了历史和现实生活的经验教训,闪耀着思想之光。庄子善于借助寓言说理,婉曲达意,用艺术形象阐明哲学道理,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如用“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深入浅出,含义更加丰富。参考答案活动2:老庄作品中有不少经典语句,都可以辩证分析,请自主选择两个名句,写出你的思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别人时,知道别人的不容易,那才是明智的;能够自知,那才是最聪明的。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事情要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量变引起质变。千里的远行,从脚下开始;要想成就大事,应该多着眼于细微之事。参考答案活动3:有人做任何事情都追求“有用”,有人觉得做一些“无用”的事情也很有必要;有人感觉读“无用”之书就是浪费时间,有人感觉读“无用”之书是自我丰富的需求。该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有用”和“无用”呢?请借鉴两篇文章的论证特色,任选一个立场,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辩词,参加班级辩论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示例)尊敬的评委、老师以及对方辩友,大家好。作为反方辩手,我方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处。原因有三:1.老子在《〈老子〉四章》中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也就是说,“有”只是给人提供了便利,而真正发挥作用的是“无”。2.世人都认为有房、有车、有钱、有权等物欲得到满足了,这是幸福;但是在智者看来,无忧、无虑、无病、无灾,才是真正的幸福!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更是在《逍遥游》中写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即至人能够任顺自然、忘掉自己,神人无意于求功,有道的圣人无意追求美名。因此,“无”是至高境界。参考答案3.《道德经》中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是从“无”中生出来的,能够给人带来实际的好处,比如说吃的食物、使用的工具。但是,少有人看到“有”后面还隐藏着“无”,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