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measle)教学讲解课件_第1页
麻疹(measle)教学讲解课件_第2页
麻疹(measle)教学讲解课件_第3页
麻疹(measle)教学讲解课件_第4页
麻疹(measle)教学讲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麻疹

(measle)1麻疹

(measle)1

一、概述1.定义:

麻疹是外感麻毒时邪(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泪水汪汪,口腔两颊近臼齿处可见麻疹粘膜斑,周身皮肤按序布发麻粒样大小的红色斑丘疹,疹退时皮肤有糠屑样脱屑和色素沉着斑为特征。2一、概述1.定义:22.病因:麻疹病毒。麻疹的前驱期、出疹期,在鼻咽部、血、尿中都可分离到病毒。病毒特点:不耐热,对日光、消毒剂敏感,但在低温中能长期保存。消毒法:阳光下暴晒、紫外线照射、消毒剂32.病因:33.流行病学传染源:麻疹患者。出疹前5天眼、鼻、咽分泌物、血、尿;出疹后5天内;并发肺炎者出疹后10天内均有传染性。传播途经: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气管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吸入传播;间接传播为日用品、玩具等。易感人群:1~5岁小儿(未接种疫苗)、免疫失败的十几岁儿童及青年中多见。43.流行病学传染源:麻疹患者。出疹前5天眼、鼻、咽分泌物、血4.发病情况发病季节发病年龄传染源隔离期检疫期预后冬春季节多见

6个月~5岁患者

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10天良好

终身免疫

观察21天54.发病情况发病季节冬春季节多见6个月~5岁患者出疹后5

5.历史沿革在古代,麻疹被列为儿科四大要证(痧、痘、惊、疳)之首。宋代《小儿药证直诀·疮疹候》首先描述麻疹的临床特征,“初起之候,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顿闷,乍凉乍热,咳嗽喷嚏,手足梢冷,夜卧惊悸,多睡,并疮疹证,此天行之病也”。《证治准绳·幼科》“麻疹初起,全类伤风,发热咳嗽,鼻塞面肿,涕唾稠黏,全是肺经之证”65.历史沿革在古代,麻疹被列为儿科四大要证(痧、痘、惊、疳—历史沿革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幼科》将麻疹分为3期:即“初热期”、“见形期”、“收没期”,这种分期方法迄今在临床应用。清代谢玉琼在《麻科活人全书》中提出了麻疹出疹时必发热的重要论点,并描述了麻疹的逆证—“气促发喘,鼻煽胸高者”为“肺炎喘嗽”7—历史沿革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幼科》将麻疹分为3期:即“初—历史沿革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疮疹候》认为“疮疡属阳,出则为顺”,治疗上应“有大热者,利小便;有小热者,宜解毒”,即以清热解毒为原则。《麻疹全书·麻证总论》“麻为火毒,出于肺胃”针对病程不同,治疗要有侧重:“初潮宜宣发,已潮宜解毒,将收宜养阴,收后宜安胃”。8—历史沿革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疮疹候》认为“疮疡属阳,出则—目前麻疹流行病学特点我国自1965年开始应用麻疹减毒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来,其发病率显著下降。现已无大流行。麻疹过去6个月至5岁小儿多见,近年发病有向大年龄推移的趋势,现多发于8个月以内婴儿和7岁以上学龄儿童。亦有新生儿罹患麻疹者。由于疫苗接种,丙球、血清及激素等药物的应用,常使皮疹表现不典型、透发不按顺序,甚至无皮疹,临床还发现许多顺证麻疹亦不按序发疹,临床需借助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9—目前麻疹流行病学特点我国自1965年开始应用麻疹减毒活疫苗二、病因病机-顺证

病因:麻毒时邪;病位:肺脾邪犯肺卫--外邪由口鼻而入,首犯肺卫,肺气失宣,卫阳郁遏,故见发热恶寒、咳嗽流涕、目赤多眵。

邪入肺脾--脾主肌肉,统血,合四肢,外邪由表入里,郁阻于脾,正邪相争,驱邪外泄,邪毒出于肌表,皮疹按序布发达于全身。气阴耗伤--疹透之后,毒随疹泄,麻疹渐次收没,热去津伤,趋于康复。10二、病因病机-顺证病因:麻毒时邪;病位:肺脾10二、病因病机-逆证

若感邪较重,或是素体正气不足,或者治疗不当,或者调护失宜,均可导致正虚不能托邪外泄,邪毒内陷,则可产生逆证。邪毒闭肺--麻疹时邪内传,灼津成痰,痰热壅盛,肺气闭郁。邪毒攻喉--麻疹时邪热盛,夹痰上攻,痰热壅阻,咽喉不利。邪陷心肝--麻疹邪毒炽盛,正气不支,邪毒内陷厥阴,蒙蔽心包,引动肝风。11二、病因病机-逆证若感邪较重,或是素体正气蕴于肺卫

肺失清宣

热毒炽盛

皮疹透出

疹透出齐

肺胃阴伤

初热期

出疹期

收没期

顺证逆证麻毒闭肺肺气闭郁体质虚弱麻毒壅盛

护理失宜失治误治

麻毒炽盛上攻咽喉

麻毒壅盛内陷厥阴

麻毒时邪

口鼻

肺脾麻疹病因病机示意图

12蕴于肺卫热毒炽盛疹透出齐初热期出疹期收没期顺证逆证三、临床诊断1.病史

易感儿,在流行季节,有麻疹接触史2.临床表现(潜伏期:6-18天,平均10天)前驱期:发热,流涕,咳嗽,羞明畏光,泪水汪汪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初热期)13三、临床诊断1.病史13口腔颊粘膜近臼齿处可见麻疹粘膜斑(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灰白色小点,出疹后1-2天迅速消失,遗留暗红色小点)koplik14koplik14出疹期(1)发热3~4天后出疹,(2)热盛疹出,(3)按序透发,先见于耳后、发际,依次向面、颈、躯干蔓延,经3~4天遍布全身,最后到达手足心、鼻尖部。15出疹期15(4)皮疹特点:玫瑰色斑丘疹,继而色加深呈暗红色。可融合成片,疹间可见正常皮肤。同一部位皮疹持续2-3天。16(4)皮疹特点:16收没期出疹3~4天后,发热渐退,全身情况好转,皮疹按出疹顺序逐渐隐退,出现糠麸样脱屑、淡褐色色素沉着,2~3周完全消失。

17收没期17发疹顺序耳后发际头面、颈部胸背、躯干鼻准手心足心18发疹顺序耳后发际头面、颈部胸背、躯干鼻准手心足心181919三、临床诊断3.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高。4.早期口腔粘膜或鼻咽拭子涂片找到多核巨细胞,有助于诊断。5.麻疹抗体: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在皮疹后3天取血,是新近感染的标志。6、双份血清抗体(病后1月复查)滴度超过4倍或>1:160可确诊。20三、临床诊断3.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高。2四、鉴别诊断l.幼儿急疹2.风疹21四、鉴别诊断l.幼儿急疹2.风疹21四、鉴别诊断猩红热水痘22四、鉴别诊断猩红热水痘22并发症:1、肺炎2、喉炎3、心肌炎4、神经系统: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5、结核病恶化6、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23并发症:23五、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辨表里顺证逆证首辨顺、逆辨脏腑24五、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辨表里顺证逆证首辨顺、逆辨脏腑24五、辨证论治治疗基本原则:麻为阳毒,以透为顺,以清为要透发“麻不厌透”“麻喜清凉”25五、辨证论治治疗基本原则:透发“麻不厌透”25五、辨证论治2、治疗原则(1)顺证—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养阴清热初热期—辛凉透表,清宣肺卫(辛平、辛凉重于辛温)出疹期—清热解毒,佐以透发收没期—养阴生津,清解余邪26五、辨证论治2、治疗原则26注意三点——透疹慎用辛温勿耗津伤阴清解忌过于苦寒伤正养阴需谨防滋腻留邪27注意三点——透疹慎用辛温勿耗津伤阴27五、治疗原则(2)逆证—透疹、解毒、扶正。邪毒闭肺—宣肺开闭,清热解毒。邪毒攻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邪陷心肝—平肝熄风,清心开窍。心阳虚衰—温阳救逆,扶正固脱28五、治疗原则(2)逆证—透疹、解毒、扶正。28邪犯肺卫

肺失清宣

邪入肺卫

热毒炽盛疹透出齐

肺胃阴伤

初热期

出疹期

收没期

顺证麻疹治疗示意图

辛凉透表清宣肺卫清热解毒

佐以透发

养阴生津

清解余邪

宣毒发表汤

清解透表汤

沙参麦冬汤升麻,葛根、芫荽,荆芥、防风、薄荷、连翘,

前胡、牛蒡子、桔梗、生甘草、竹叶、木通银花、连翘、桑叶、菊花,西河柳、葛根、蝉蜕、牛蒡子,升麻,紫草根29邪犯肺卫邪入肺卫疹透出齐初热期出疹期收没期顺证麻疹①邪犯肺卫(初热期)证候:发热咳嗽,微恶风寒,喷嚏流涕,两目红赤,泪水汪汪,畏光羞明,咽喉肿痛,神烦哭闹,纳减口干,小便短少,大便不调。发热第2~3天口腔两颊黏膜红赤,近臼齿处可见麻疹黏膜斑,周围绕以红晕。舌质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法:

辛凉透表,清宣肺卫方药:宣毒发表汤加减

升麻,葛根、芫荽,荆芥、防风、薄荷、连翘,前胡、牛蒡子、桔梗、生甘草、竹叶、木通发热咳嗽,加金银花、浙贝母清热化痰;咽喉疼痛,乳蛾红肿加射干、马勃清利咽喉。30①邪犯肺卫(初热期)证候:发热咳嗽,微恶风寒,喷嚏流涕,两目②邪入肺胃(出疹期)证候:壮热持续,起伏如潮,微汗,烦躁不安,目赤眵多,皮疹泛发,疹点由稀少而逐渐稠密,疹色先红后暗,压之退色,抚之稍碍手,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质红赤,苔黄腻,脉数有力。治法:清凉解毒,透疹达邪方药:清解透表汤加减

银花、连翘、桑叶、菊花,西河柳、葛根、蝉蜕、牛蒡子,升麻,紫草根

壮热烦渴者,加栀子、石膏、知母清热泻火;皮疹稠密,疹点红赤,紫暗成片,加丹皮、红花清热凉血。31②邪入肺胃(出疹期)证候:壮热持续,起伏如潮,微汗,烦躁不安③阴津耗伤(收没期)证候:皮疹出齐,发热渐退,神宁疲倦,咳嗽减轻,胃纳增加,皮疹依次渐回,皮肤可见糠麸样脱屑,并有色素沉着,舌红少津,苔薄净,脉细无力或细数。治法:养阴益气,清解余邪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加地骨皮、银柴胡、白薇清退虚热;纳谷不香,加山药、谷芽、麦芽健脾开胃;大便干结,加瓜蒌仁、火麻仁润肠通便。

32③阴津耗伤(收没期)证候:皮疹出齐,发热渐退,神宁疲倦,咳嗽羚角钩藤汤利咽消肿麻毒闭肺麻毒攻喉

邪陷心肝

高热烦躁咳嗽气促鼻翼煽动

喉间痰鸣

咽喉肿痛咳声重浊状如犬吠喉间痰鸣

吸气困难

高热不退烦躁谵妄甚则神昏抽搐

疹点紫暗或隐没

疹点密集成片,色泽紫暗

宣肺开闭

麻杏石甘汤清咽下痰汤逆证平肝息风33羚角钩藤汤利咽消肿麻毒闭肺麻毒攻喉邪陷心肝高热烦躁咽喉肿①邪毒闭肺证候: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咳嗽气促,鼻翼煽动,喉间痰鸣,唇周发绀,口干欲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皮疹稠密,疹点紫暗,或疹出未齐,或疹出骤没,舌质红赤,苔黄腻,脉数有力。治法:宣肺开闭,清热解毒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频咳痰多,加浙贝母、天竺黄、鱼腥草清肺化痰;咳嗽喘促,加桑白皮、葶苈子泻肺平喘;皮疹稠密,疹色紫暗,口唇发绀,加丹参、紫草、桃仁活血化瘀。34①邪毒闭肺证候: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咳嗽气促,鼻翼煽动,喉间②邪毒攻喉证候:咽喉肿痛,或溃烂疼痛,吞咽不利,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喉间痰鸣,咳如犬吠,甚则吸气困难,胸高胁陷,面唇紫绀,烦躁不安,舌质红赤,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方药:清咽下痰汤加减玄参、射干、桔梗、甘草牛蒡子、金银花、板蓝根、葶苈子、瓜蒌、浙贝。咽喉肿痛,加服六神丸清利咽喉;大便干结加大黄、玄明粉泻火通腑。喉梗阻时行气管切开。35②邪毒攻喉证候:咽喉肿痛,或溃烂疼痛,吞咽不利,饮水呛咳,声③邪陷心肝证候:高热不退,烦躁谵妄,喉间痰鸣甚至昏迷抽搐,皮疹稠密,聚集成片,色泽紫暗,舌质红绛,苔黄起刺,脉数有力。治法:平肝熄风,清营解毒方药:羚角钩藤汤加减壮热不退、神识昏迷、四肢抽搐,可选用紫雪丹、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镇惊熄风;如皮疹骤没,面色青灰,汗出肢厥,则用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味,急予固脱救逆。36③邪陷心肝证候:高热不退,烦躁谵妄,喉间痰鸣甚至昏迷抽搐,皮“五顺五逆”辨别麻疹顺逆及预后以透齐为顺,早没为逆;以色泽红润为顺,紫黯为逆;以得微汗为顺,无汗或汗多为逆;以疹前咳为顺,疹后久咳为逆;以大便通调为顺,泄泻为逆。

37“五顺五逆”辨别麻疹顺逆及预后以透齐为顺,早没为逆;37六、预防与护理预防1.免疫:主动免疫:按计划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被动免疫:流行期间有接触史者,可在5天内注射丙种球蛋白。2.控制传染源:隔离患儿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