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间词话》-高中语文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统编版)_第1页
【高中语文】《人间词话》-高中语文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统编版)_第2页
【高中语文】《人间词话》-高中语文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统编版)_第3页
【高中语文】《人间词话》-高中语文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统编版)_第4页
【高中语文】《人间词话》-高中语文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间词话》十则王国维

《人间词话》,青年们读得懂的太少了;肚里要不是先有上百首诗,几十首词,读此书也就无用。……我个人认为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一个人没有性灵,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

——《傅雷家书》导入学习目标

1.了解王国维及著名的文学评论作品《人间词语》

2.学习、领悟王国维的“境界”说。

3

、学以致用:尝试用“境界”说赏析古诗词。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国学大师。他17岁前已奠定深厚的国学基础,诗文俱佳,后又学西文,读西书,译西书,通晓日、英、德语,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桃李门生、私淑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被称为“教授的教授”。作为中国近代著名文论家,他的批评理论及美学观点对中国近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

知人论世王国维与清华国学研究院

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说文等。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上时,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一桩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22岁前,在家乡接受传统教育,却不喜欢科场诗文,科举考试时,“不终场而归”。1898年后,到上海,接受西方哲学,希望借助西方哲学来决现实人生中的困惑。1905年,王国维完成了《红楼梦评论》。1908年,开始连载《人间词话》。1912年,完成《宋元戏曲史》。辛亥革命后,政治态度日趋倒退。1923年,他欣然“应诏”北上,担任皇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1924年11月,溥仪被逐,王国维视为奇耻大辱,欲投御河自尽未遂。1927年6月,北伐军进逼北京,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的昆明湖自尽。

王国维的文化生命中,最深奥的一笔是他的死。

关于他的死,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有如下记载:“五月初二日夜,阅试卷毕,草遗书怀之。是夜熟眠如常。翌晨(即1927年6月2日)盥洗饮食,赴研究院视事亦如常。忽于友人处假银饼五枚,独行出校门,雇车至颐和园。步行至排云轩西鱼藻轩前,临流独立,尽纸烟一支,园丁曾见之,忽闻有落水声,争往援起,不及二分钟已气绝矣,时正巳正也。”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其学术研究涉猎广泛,成就甚高。著有《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史》《人间词话》。其中《人间词话》共六十四则,是其最有影响的著作,融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和西方美学思想于一体。行文流畅自然,见解独特,精辟阐释了“境界说”。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王国维文学研究代表作《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人间词话》,王国维文艺哲学成熟的代表作。一部重要的美学和文艺理论著作。该书沿用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的形式,将西方的康德、叔本华、尼采的美学观念和中国固有的诗、词、曲创作的丰富材料组合,兴之所至,随感而发,形成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观点新颖、立论精辟的划时代论著。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人间词话》简介你还知道哪些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曹丕:《典论·

论文》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严羽:《沧浪诗话》王国维:《人间词话》黄遵宪:《人境庐诗草》

大约是在梁武帝天监元年(502)至十二年(513)间。《诗品》版本很多,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元延祐庚申(1320)圆沙书院刊宋章如愚《山堂先生群书考索》本,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诗品》是古代第一部诗论专著,南朝梁钟嵘撰

《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美学和文学理论巨著,也是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完书于中国南北朝时期。《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的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约写成于南宋年间。

"以禅喻诗"是《沧浪诗话》鲜明的学术品格。严羽借用佛禅"妙悟"的概念作为其论诗的拱心石,构建了以"妙悟"为认识论与方法论,以"兴趣"为特质论,以"气象"为境界论的严整的诗学体系。《沧浪诗话》是严羽所著的一本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和诗歌美学著作孔子: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韩愈:文以载道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做,歌诗合为事而著顾炎武:经世致用(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古代文学理论重要观点你还能说出一二句吗?境界本文谈的主要对象是什么?阅读原文,初步感知境界说有“境界”就有“高格”,才能产生名句,“境界”高于一切,在艺术创作中起决定作用;第一则为总纲,冠于全书之首,开宗明义,全文总纲。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作者心中的“境界”有何意义?本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第二则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第一则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如何理解“造境与写境”?第二则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造境:虚构(想象)

浪漫主义写境:写实(摹写)现实主义第二则第二则创作方法“造境”“写境”(虚构之境)(写实之境)并非是胡编乱造,而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并非是照搬自然,而必须用审美理想对生活加以提炼、改造。艺术境界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诗歌中的意境是诗人按其主观理想虚构而成,离现实较远。诗歌中的意境是诗人按客观自然描写而成,更贴近现实。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两者的区别判断下面两首诗,哪首诗的境界是“造境”?哪首诗是“写境”?

《雨霖铃》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敕勒歌

北朝民歌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无我之境,人惟有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第三则第四则有我之境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花不语”“乱红”,“雨横风狂”,落花飘零,哀伤——都因独立黄昏,惜春伤春的我,面对着雨、风、落花这些“外物”而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孤馆”“闭”,春寒袭人,杜鹃啼血,夕阳西下,无限凄婉——因饱受羁旅漂泊的我(贬谪之后,逢春寒,感孤独,听杜鹃悲鸣,见夕阳西下。凄厉的气氛,“可堪”二字刻画诗人自我形象。移谪居之恨到凄厉之景上。)一切外物都渗透着孤独、寂寞、无限凄婉之意。

物本无意,实乃诗人主观情绪的浸染(亦可提“移情”)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内心不宁静或喜或悲)观察外物,并把这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景物被上明显的情感烙印。情显在景上。有我之境

物本无意,实乃诗人主观情绪的浸染(“移情”)。你还读过哪些这样的句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无我之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把房屋建在人群聚居的地方,却没有世俗往来的喧嚣。你问我如何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是因为我的)心远在闹市之外,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中看见了南山。(傍晚南山)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优美,更有飞鸟结伴而归。这其中蕴含着隐居生活的真正意义,想要说出来,却忘记了该如何用语言表达。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王国维所谓的“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无我”,而是指诗中景物不带作者任何的主观感情及个性特征。你如何理解“无我”之说?这里明明有个悠然的诗人吗?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元好问《颖亭留别》老朋友又一次分别,临水停泊着归途的马车。天地一片清朗,景物浑然一体。北风呼啸,下了三天大雪,万物遵循其自然规律。众山葱郁,高耸入云,冰雪覆盖山峰。寒冷的河水波浪荡漾,白色的飞鸟悠然落下。思归的人儿归心似箭,自然景物却如此从容。对酒当高歌,长途跋涉足以令人悲伤感叹。回望亭中送别的友人,看到平展的树林疏淡如画。元好问《颖亭留别》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诗人以寒波白鸟的悠闲反衬人事之仓猝。“无我之境”并不是真的没有我,所有的诗人在写诗的时候都是在写我,看起来却仿佛在写一种和我不相干的东西,这时候我的心灵完全隐晦地化入对象,指诗中景物不带作者任何的主观感情及个性特征。作者不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内心宁静平和)观察外物,外物以本来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在诗人眼底。景物上没有明显的情感烙印,情隐于景下。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内心不宁静或喜或悲)观察外物,并把这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情显在景上。无我之境:作者不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内心宁静平和)观察外物,外物以本来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在诗人眼底。景物上没有明显的情感烙印,情隐于景下。明确:情在景上,有我之境。寓景于情,见情。情在景下,无我之境。寓情于景,见景。下面诗句属“有我之境”的是:()属“无我之境”的是:()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B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D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ADBC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栾家濑》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判断下面诗歌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王维的诗歌中有很多体现“无我之境”的诗歌,由于王维对“禅宗”研究很深,追求“清净”的人生境界,他很善于描写自然景色,但是“不以主观的情绪或知性的逻辑介入去扰乱眼前景物内在生命的生长与变化的姿态”,而是“以自然自身构作的方式构作自然,以自然自身呈现的方式呈现自然”比如他的《栾家濑》一诗,“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诗人并没有出现在诗歌中,或者说他并没有干预这一自然景象,或者抒情言志,而是静默地关照着自然,平静地描写着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作者通过“白鹭”的动衬托栾家濑整个环境的静,意境幽致。再如《鸟鸣涧》这一首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作者表现山中的宁静,是通过花落这一细微的生命现象,同时并没有将自己代入,而是单纯地描写自然景色,以物观物,然而作者虽然并没有出现在画面里,那种淡泊宁静,沉浸于山色的诗人形象却跃然纸上。无我之境就是整个意境中没有“我”这个意象,没有抒情主体的形象有我之境境界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以物观物,物我合一,融为一体作者和自然的关系由动之静时得之于静中得之壮美优美观物方式给人感受“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分别有什么区别和特点?情显露在景上

偏重情感的外显,主观性强情隐藏在景下偏重理性的描述,客观性较强王国维认为这两种境界那种更高明?为什么?

人莫不有七情六欲,观景赏物莫不带有主观上的一些色彩,形成文字,多表现为“有我之境”;

相对而言,忽略掉主观情思,超然物外,达到物我浑然的境地,写出“无我之境”就比较难了。(为什么创作“无我之境”更难?)王国维认为这两种境界那种更高明?为什么?

人莫不有七情六欲,观景赏物莫不带有主观上的一些色彩,形成文字,多表现为“有我之境”;

相对而言,忽略掉主观情思,超然物外,达到物我浑然的境地,写出“无我之境”就比较难了。(为什么创作“无我之境”更难?)从第四则看,“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高下之别吗?明确:二者的创造虽有难易之别,但其所创造的“宏壮”与“优美”的美感,不必强分高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C①诗歌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透露出愉悦闲适之心境,全诗景物都笼罩上诗人的主观色彩。②诗歌第二句写小船仿佛在仙境穿行,诗人心情愉快,因而眼中所见景色也格外美丽。③诗歌颔联写夕阳晚照中小桥流水、山寺云峰悠然宁静的状态,恰是诗人内心宁静闲适的投射。④诗歌颈联描写归飞的小鸟和水中的红莲,“如见避、似相迎”,运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避人飞走,荷花热情欢迎,描写细腻,同样传达出诗人回家之时愉悦闲适的心情。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用自己的眼光、情感来看事物,所以万物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这是“有我之境”。诗歌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写诗人头枕船舷,归意极浓。“卧枕”二字写出诗人姿态的随意,表露内心的愉悦闲适。正因为这样的心境,使诗人眼中所见都带有了主观色彩。首先是“望中浑恐是蓬瀛”,诗人举目四望,周围碧波荡漾、云雾茫茫,小船好像正在蓬瀛仙界里穿行。这山这湖诗人并非首次见到,但因为要回到家中,心情愉快,因而眼中所见景色也格外美丽。接着写“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时值秋天、色彩斑斓,小桥流水、山寺云峰,都在夕阳晚照之中显得非常宁静,它们似乎都不想打搅诗人的思绪,也好像正享受着璀璨晚霞的沐浴。“桥横、寺倚”,表现出景物悠然的状态,也委婉地抒写出作者并不急于回家,而是很喜欢这种幽静和安闲的行程。其实自然景物并不带有感情色彩,正因诗人自己内心的宁静闲适投注其上,在诗人眼里景物才呈现出悠然、宁静的状态。最后是“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刚下过一阵小雨,鸟儿的翅膀湿漉漉的,正安静地栖息在水草边。客舟的船桨惊动了它,鸟儿赶紧振翅飞走。湖面上微风轻拂,粉红色的荷花姿态婀娜,仿佛正在热情地欢迎诗人的归来。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如见避、似相迎”,细腻生动地展现了湖面上的动植物,也传达出诗人愉悦的心情。如果诗人归心似箭,就会心有旁骛,不可能如此细心地进行观察和描摹。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第五则第六则第五、六则,讨论:王国维认为做到哪些方面才能使诗词出境界?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1.写真景、真情:

景真,写出自然神韵,不只求形似;

情真,发自肺腑,诚挚深切,而非虚情假意,无病呻吟。

2.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出境界需情景交融。

3.除了以上内容、形式两方面之外,还需鲜明真切的表达,比如炼字的技巧。例证法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①“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②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的场景(描景象)。③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讨论思考:第六则的两例是怎样“境界全出”的?①“闹”字不仅写出了红杏的众多和纷繁,②还用通感的手法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传达出莺歌燕舞、繁花争艳的蓬勃春意,③传达出诗人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欢愉的心灵意趣。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张先《天仙子》①“弄”字,含有“摆弄”、“摇曳”之意,予花人格化,富有生命感。②细致描绘出微风中云开月出,花儿婆娑摇曳的“动”的情状,唤起读者丰富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③表达对美好春夜的喜爱留恋,及春色阑珊的惋惜。讨论思考:第六则的两例是怎样“境界全出”的?迁移:王安石《泊船瓜州》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字王安石曾用过“入”“过”“满”等十几个字,最后才定为绿,结果“绿”

成全诗诗眼,说说“绿”字怎么好?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意境。迁移:王安石《泊船瓜州》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说说“绿”字怎么好?

①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②这个“绿”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动词,写出了在和煦春风吹拂下,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动态过程,③诗人就把看不见的春风转化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精神,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整体把握本课所选十则《人间词话》,可分为三方面内容:

第一则为总纲,冠于全书之首,作者开宗明义提出“境界”说,并高度概括境界的意义。第二至六则,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第七则借用形象比喻描述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的历程,分析这些诗句的比喻意义。第四则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此词,意在通过高楼独望刻画主人公的望眼欲穿,描绘的是恋人间的离愁别恨。词的原意是什么?王国维要表达的是什么?“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长林叶落,西风乍起的清秋时节,登楼远眺,云淡天高,一条路通向遥远的天际。此情此景,一种孤独寂寞油然而生,似乎也唤起了一种追求和探索的期望。比喻在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要志存高远,高瞻远瞩,视野开阔,耐得住寂寞孤独,而有所追求,有目标。同时广泛涉猎,吸取前人的经验,独辟蹊径,这是第一阶段。喻义什么?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词的原意是什么?王国维要表达的是什么?描绘热恋中情人的相思之苦。情有独钟,专一执着,虽衣带渐宽,枯槁憔悴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比喻创业治学的过程中,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孜孜以求,具有不怕艰难险阻,不惜殚精竭虑的献身精神。这是第二阶段。柳永此词,意在表达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对爱情的忠贞,言辞间既有万般柔情,又可见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喻义什么?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词的原意是什么?王国维要表达的是什么?描绘了灯如海,花如潮的无宵节,情人约会的情景。经过百千次苦苦追求,在那灯火冷落之处,终于见到朝思暮想的意中人,不禁大喜,极度幸福、欢欣。“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比喻经过艰辛的探索和追求,终于获得事业成功,学业有成,理想实现的无比喜悦和快慰,这是第三阶段。

辛弃疾此词,刻画了一位孤高美丽的女子,描绘了苦苦追寻心上人的痴情人,终于得偿所愿。喻义什么?王国维在此则中谈的是创业之路、治学之路。他认为大事业大学问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进行长期的探索和追求,必须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不仅要有天赋,更需要进行刻苦的修养。他强调的是一种献身精神,这既是一条充满荆棘和险阻的艰辛之路,也可使人体验到最高的精神愉悦,话中蕴含深邃的人生哲理。

第一步:要志存高远,广泛涉猎,吸取前人的经验,独辟蹊径;第二步:要苦思冥想,孜孜以求,无怨无悔;第三步:在上下求索中顿悟,犹如在人海中突然找到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般豁然开朗,在艺术上或学术上做出独有的贡献。

人生启示:三个阶段立志:找准目标和定位坚守:坚持不懈,努力钻研获得:守得云开见月明,终有所得。总结:第一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第二境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你还能说出其他类似的三境界吗?禅宗的三种境界第一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不知道禅为何物,即使就在你身边,也无从下手;是说想要修禅,但不明方法和路径。第二境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初窥门路,能以平常心修行,但身边有草叶;是说修行时的心路历程,感受到了禅的境界,但还有水、花的干扰。第三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大师境界,无相,世界为“一”。差不多就是悟的境界了,万相空明,直达本心,全无挂碍。

禅宗的三种境界诗人与境界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诗人与境界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第八则诗人与境界第八强调诗人应该有怎样的内在修养方成“大家”?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胸襟开阔、见识卓越。例证法。如何理解“东施之效捧心”?明确:即东施效颦(机械地,仅从外在形式上模仿别人)。思想、修养要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写出有境界的作品,光从形式上去仿照,达不到美的境界,还可能带来丑的效果。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宋代〕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词自成一家,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与人品一致,以诗为词,诗词一体,重在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苏轼虽历经宦海沉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宋代〕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的词作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这些作品大都基调昂扬,热情奔放,反映出忧国忧民“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诗人与境界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第九则真、深:“大家”之作写情沁人心脾——写景豁人耳目——脱口而出、无矫柔妆束——如何让作品成为“大家之作”?结论:作者的内在修养决定词的境界。情深而动人景物特征分明,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言语的自然真切开阔的胸襟和卓越的见识第八、九则把“境界说”与作家本身的内在修养结合起来,强调诗人应该有开阔的胸襟和卓越的见识,修身而成“大家”。一是以苏东坡、辛稼轩为例,肯定创作者内在的胸襟气度决定了词的境界。二是推崇“大家”之作,揭示了境界各构成元素的特征。沁人心脾,指所抒之情应情深而动人;写景必豁人耳目,指所写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