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行业研究报告_第1页
茶叶行业研究报告_第2页
茶叶行业研究报告_第3页
茶叶行业研究报告_第4页
茶叶行业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叶产业行业分析汇报茶叶的概述(一)茶叶的简介:茶叶别名:茶、槚(jiǎ),茗,荈(chuǎn),拉丁文名:Camelliasinensis(L.)O.Ktze.山茶科、山茶属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茶叶指茶树的叶子或芽。

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根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提成六大类。茶叶饮品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叶的家乡在中国,饮茶始于中国。茶叶的特点茶叶性味甘,苦,微寒,是我国老式的天然保健饮料。人们已经发现茶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达500多种,其中重要成分有咖啡碱、茶多酚、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维生素、脂质、有机酸等有机化合物,还具有钾、钠、镁、铜等28种无机营养元素,多种化学成分之间的组合比例十分协调。

适度饮茶对人体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它能提精神、去疲劳、助消化、能消炎杀菌、防治肠道传染病,能防暑降温,解渴生津。二、茶叶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一)茶业行业产业链模型(二)国际茶叶产业发展概况茶叶作为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可可)之一,早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全世界已经有50余个国家发展茶叶种植。受自然气候条件利好和全球经济转暖的影响,年全球茶叶种植、生产、消费均保持上升趋势,茶叶国际贸易略有下降,供销基本持平。据国际茶叶委员会(ITC)记录,全球茶叶产量490.7万吨,同比上升6.5%,再创历史新高。从地区看,亚洲茶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八成以上、非洲占一成左右、其他为欧州及其他地区。从国家看,中国茶叶产量192万吨,同比上升7.55%,占全球茶叶总产量39.12%。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和越南位列世界前五,上述5国茶叶产量之和占全球茶叶总产量82.94%。据国际茶叶委员会(ITC)记录,过去十年间全球茶叶产量以年均4.08%的速度增长,动力重要来自生产率的提高和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茶叶消费以年均3.81%的速度增长,茶叶产量增长的重要原因是稳定的油价、充足的劳动力和合适的气候。估计年,茶叶产量将提高41%,2033年将到达既有产量的1.77倍,而中国将成为世界产茶国中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从国际茶叶贸易状况看,世界茶叶消费国超过120个,长期以来,俄罗斯、英国、巴基斯坦、美国和埃及五个重要进口国家的进口量占世界茶叶进口总量超过40%。国际茶叶委员会记录数据显示,年,全球出口茶叶186.5万吨,肯尼亚出口49.4万吨,同比上升14.88%,占比26.48%,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我国出口32.58万吨,占比17.47%,位居第二,;斯里兰卡、印度和越南位列其后出口量分别为31万吨、21.5万吨和14万吨,以上五大出口国总占比达79.61%。,全球茶叶进口171万吨,比年上升5.4%。俄罗斯进18.50万吨,为世界最大茶叶进口国;美国进口13万吨,位居第二;巴基斯坦进口12.7万吨,位列第三,美国、埃及紧随其后。就茶叶消费类别看,虽说红茶的全球消费量从年的70%下滑至目前的60%左右,但仍为全球消费量最大的茶叶。在大多数亚洲国家、中东、俄罗斯和西方国家,饮用红茶仍是老式消费;而中国、日本、越南和北非为重要的绿茶消费地区。伴随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提高,中东、印度、巴基斯坦以及西方国家,饮茶口味正逐渐变化,绿茶越来越受欢迎;在北美洲、部分欧洲国家,乌龙茶、普洱茶也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知与青睐。(二)国内茶叶产业发展概况在茶叶种植方面,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农业产业扶持力度,中国茶叶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推进,茶区基础设施不停完善,种植面积逐年增长,绿色、有机、低碳以及原则化茶园发展速度明显加紧。年我国茶园面积到达257.93万公顷,较上一年新增29.94万公顷,增幅为13.13%,其中可采摘面积为194.50万公顷,占茶园总面积的75.41%。另据农业部记录数据显示,年全国茶树无性系良种面积达到135.40万公顷,同比增长29.33万公顷,占茶园总面积比例为52.49%。年全国无公害茶园面积抵达164.13万公顷,占全国茶园总面积的63.63%。全国有机茶园面积到达15.2万公顷,占全国茶园总面积5.89%。在茶叶产量方面,伴随我国茶叶消费市场的增大,茶叶生产也不停升温,产量连创新高,产品构造不停得到优化,有资源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茶叶品种发展迅速。年全国茶叶产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根据国家记录局数据显示,全国茶叶总产量到达192.45万吨,较年增长7.53%。至我国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记录图数据来源:国家记录局、恒泰证券整顿我国茶叶生产在品种分布上,展现出明显的地区特性。根据农业部-年《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我国茶叶生产划分为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重点区域、东南沿海优质乌龙茶重点区域、长江中下游特色及出口绿茶重点区域、西南红茶及特种茶重点区域四大区域。根据国家记录局数据年全国茶叶产量前五的省份分别是福建省(34.70万吨)、云南省(30.17万吨)、四川省(21.95万吨)、湖北省(22.20万吨)和浙江省(16.86万吨)。年,我国绿茶产量约124.9万吨,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64.89%,乌龙茶、红茶与黑茶约分别占茶叶总产量的11.90%、10.29%与10.24%。从国内茶叶消费来看,消费整体展现多元化、高品质的发展趋势。绿茶消费仍占市场主流,大宗绿茶消费状况较往年总体变化不大,乌龙茶市场稳步扩大,红茶、黑茶市场销量不停提高,普洱茶市场总体趋于平稳并呈恢复性增长。(三)行业市场规模我国茶叶内销数量从年的48万吨,增长至年的125万吨,成为全球第一大茶叶消费国,年均增长率为8.29%。至我国茶叶内销量记录图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恒泰证券整顿据国际茶叶委员会记录,国际茶叶消费大国的年人均茶叶年消费量在2千克左右,如土耳其(3.16kg)爱尔兰(2.19kg)英国(1.94kg),而我国目前虽说年总消费量达72.57万吨,但人均茶叶消费仅0.57公斤,我国饮茶的普及率不及30%,市场空间及潜力巨大。从外销市场上看,绿茶、红茶、特种茶(乌龙茶、花茶、普洱茶等)为我国茶叶出口的重要品种。其中绿茶出口规模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绿茶贸易量的八成左右。而作为当今世界茶叶消费的主体的红茶,市场重要集中在欧美、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我国生产的红茶以中、低级居多,由于肯尼亚、斯里兰卡、印度等国的竞争,加之我国缺乏红茶优秀加工企业,短时间内国内红茶出口增长空间有限。就各地区而言,以俄罗斯为代表的独联体各国是我国茶叶出口增速较快的市场。其中,俄罗斯茶叶市场消费需求较为稳定,年进口消费量18.5万吨,近年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根据国家商务部茶叶出口记录汇报显示,年我国茶叶重要出口至摩洛哥、香港、美国、毛里塔尼亚、日本、德国、俄罗斯联邦、多哥、阿尔及利亚和塞内加尔等国家/地区,出口至这10个国家/地区的茶叶占我国茶叶出口总额的56.75%。其中摩洛哥仍然是我国最重要的茶叶出口市场,年我国出口至摩洛哥的茶叶占我国茶叶出口总额的18.11%。在我国茶叶出口前10大市场中,年中国对多哥的茶叶出口量同比增长了38.6%,金额同比增长了50%,增长最快;对塞内加尔出口量及金额同比均增长30%以上,对香港地区的茶叶出口量同比增长了4.9%,金额同比增长了33.5%。对德国茶叶出口量同比增长了24%,金额同比增长了15.4%在亚、非伊斯兰国家,绿茶已成为当地人民生活基本必需品。摩洛哥是我国茶叶出口第一大市场,销量达5.9万吨,占我国茶叶出口总量18%。美国作为我国茶叶出口量排名第三的市场,出口量及金额均有所下降,塞内加尔作为我国茶叶出口的新市场增速迅猛。在欧盟国家中,红茶占欧盟茶叶市场的91%,红茶市场几乎饱和,深入增长的空间已经不大;而绿茶市场正逐渐扩大,尤其是在高收入国家,如德国和法国。欧盟是目前世界上农药MRL原则订的最严格的地区之一,欧洲大部分国家均执行欧盟的MRL原则。受其影响,中国作为欧盟绿茶最大的供应国,在欧盟市场的份额有所下降。但伴随我国大面积无公害茶园和有机茶园的建立,我国对欧盟茶叶出口有所恢复。在特种茶(乌龙茶、花茶、普洱茶)出口上,亚洲地区(以日本市场为主)占绝大部分,据商务部茶叶记录汇报,我国特种茶出口量为2.45万吨,重要进口国为日本,品种为乌龙茶。出口日本的乌龙茶以茶饮料原料为主,而日本乌龙茶饮料市场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已进入稳定期。三、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原因和不利原因(一)有利原因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一直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近几年不停推出一系列的惠农政策。茶叶属于农产品,加之我国茶叶品种分布广的地区特性,各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推进当地茶产业的发展。2、市场需求稳定增长我国作为茶叶产销大国,饮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伴随生活水平提高,更多国人开始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茶叶以及茶叶饮料已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消费群体扩大的同步,对于其他饮料的替代作用也在逐渐增强。3、交通运送及物流业的发展伴随交通运送尤其是物流行业的发展,茶叶消费的地区性垄断正不停被打破,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兴起,茶叶企业的销售半径可迅速扩展至全国,消费者也可以愈加以便快捷地购置、品尝各类茶产品,从而带动各类茶叶、茶产品市场迅速增长。(二)不利原因1、行业集中度低我国茶叶产业链上游目前仍以家庭式小作坊生产为主,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分散且规模小。这使得大部分茶园仍处在单产较低、管理分散的状态,限制了机械化作业的推广以及产业原则化的落地,由此带来的是产品质量不稳定、品牌难以形成等问题。2、深加工技术水平落后我国茶叶深加工技术水平相比发达国家而言仍存在较大差距,茶叶产品仍以初加工为主,产品技术含量及附加值较低。我国茶叶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茶叶在世界上是产茶大国,但还不是产茶强国。与世界各重要产茶国比,我国茶叶生产处在微笑曲线的底端,还存在如下问题:

1、茶叶单产低

我国茶叶单产仍处在较低水平。我国茶园面积占世界茶叶面积超过二分之一,不过产量未到达40%。印度茶园面积不到我国的二分之一,但茶叶产量却到达我国产量的60%以上。茶叶单产低,表明我国茶叶生产的效益低。导致单产低的原因重要是茶叶生产投入局限性及某些地方重规模、轻质量,种扩大面积、轻提高单产和品质所引起的。

2、劳动效率低

茶叶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从茶叶的种植到采摘、加工和销售都需要大量人工。据记录,我国目前有8000万茶农,此外尚有万以上涉茶人员从事茶叶销售、茶馆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工作。不过,从另首先也反应出我国茶叶生产劳动效率低问题。,我国人均产茶只有22.34公斤,而印度为546公斤、斯里兰卡为402公斤、肯尼亚是为649公斤。在南方茶叶产区,诸多农民并不是专业从事茶叶的生产,而是从事多种农副产品的生产。加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训,普遍存在专业技能缺乏等问题。这与国外茶农有很大区别,在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茶农受雇于农场主,大多数人只从事茶叶生产工作,并且通过良好的职业培训,可以纯熟掌握多种专业技能。

3、组织化程度低

1984年茶叶放开经营后,我国大多数茶园已经承包给农户,茶叶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在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他们大多以大型农场为主,实行企业化的管理和经营。日本和台湾和我们同样,茶园的所有权也归农户所有,不过他们建立了十分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并且组建合作社,实现合作生产,也很好处理茶叶生产分散问题。我们国家在把茶园承包给农户后,并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是一家一户独立生产,没有形成联合,由于管理水平的不一致,导致茶叶生产和经营过度分散。

4、茶叶的原则化程度低

茶叶商品化程度越高,对茶叶的原则化水平和加工工艺规定也就越高。其中一种重要的标志就是茶叶加工的机械化。目前,我国名优茶生产还不能实现全程的机械化加工,大多数还是采用手工制作,作坊式生产。大宗茶生产也是采用半机械化加工,不仅生产效率低,并且生产产品的原则化水平也不高。在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茶叶加工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在日本不管是茶园的管理,还是茶叶的加工,也都基本实现了原则化管理,机械化生产。生产的产品一致性很高,为茶叶品牌化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5、缺乏龙头企业

目前,国内市场处在竞争无序的混乱状态,市场分散,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对于某个地区来讲,有区域性的龙头企业或者著名品牌,但就全国市场而言,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占据2%的市场分额。这种状况,不可以发挥规模化生产的效应,不利于资源的优化组合,不利于品牌的树立。此后一段时期,整个茶产业将面临大的整合,竞争将日益剧烈,大量的茶企业将被购并或者被淘汰出局,强者更强,弱者出局。

(二)应对措施不停变化和发展的中国茶叶市场给企业带来众多的机会,因此,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行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对的投资的关键。根据目前茶叶发展现实状况,现提出如下几点提议:

1、把握市场热点转换。

从目前状况看,产量增长,市场热点不停,多茶类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市场重要特性。非典时期引起的绿茶消费热,铁观音消费热,普洱茶消费热,几乎每年均有新的消费热点形成,很好带动茶叶消费整体上升。尤其是普洱茶热的兴起,对我国现阶段茶叶市场将会产生较深远的影响。首先,其他的茶叶都是愈新愈好,而普洱茶越陈越值钱,这样普洱茶除了具有商品自身饮用价值外,还具有收藏价值。二是与其他茶叶品种相比,普洱茶生产可以形成规模生产。普洱茶只要是云南大叶种晒青茶,都可以作为原料。发酵过程类似葡萄酒的生产,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来形成质量相对一致的品质;此外,其他茶叶品质最重要取决于原料,而普洱茶更多是在工艺,将不一样等级的茶叶拼配在一起可以调出不一样风格的口感,厂家可以采用自己独特的工艺形成独有的品质,有助于品牌的树立。

分析这几年茶叶市场热点,非典带动绿茶的消费热带有一定偶尔性,是一次成功的事件营销。不过,铁观音和普洱茶热的形成,是对茶叶品质特性精确把握和有效的宣传,成功发明出新的市场发展空间,对行业更具有影响力。我国是多茶类的国家,每个茶类均有不一样的品质特性,个性化十分明显,怎样根据消费者不一样的需求,通过对加工工艺和品饮方式的改善,形成市场卖点,增进需求的增长,使各个茶类都可以协调发展,这样才能使我国多茶类优势得到充足发挥。铁观音热形成是通过十数年的市场培育,普洱茶热更具有创新的成分,绿茶热很好运用非典事件,下一种热点需要形成同样需要依托创新和大家共同培育。

2、发展名优茶,兼顾大宗茶。

我国名优茶的产量从14.4万吨,增长到的67.6万吨,年均增长近12%。名优茶的产值从55亿元,增长到的560亿元。名优茶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逐年在增长,到,名优茶的产值已经到达茶叶总产值的71.8%。名优茶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提高茶叶行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推进力量。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品质的规定已经提上日程,目前许多企业已经开发出有机茶,打造名优茶品牌将是茶企业必经之路。不过,目前名优茶已经碰到了成本不停上升的问题,不少地区已经出现采茶工局限性的问题。名优茶的发展日益受到限制。由于在产品质量上过度重视外形,不仅给采摘带来困难,并且增长了加工工艺的复杂程度,这也是名优茶不能完全实现机械化采摘和加工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约名优茶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原因。怎样引导茶叶消费由重外形向重内质转变,是名优茶此后能否继续得到迅速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名优绿茶显得更为迫切。这几年,有机茶发展已经使部分消费者变化对茶叶品质的鉴别原则,从外型转向内质,并且逐渐把安全、好喝作为判断品质的原则。普洱茶市场兴起,可以说是对老式茶叶品质判断原则的颠覆,并且发明了新的市场发展空间。伴随QS制度的全面实行,茶叶销售逐渐要从散装茶销售转向包装茶的销售,这将会为众多品牌企业带来机会,应当通过包装和品饮方式的创新来增进饮茶方式的变化。

此外,企业过度重视名优茶生产和经营,不乐意生产适合一般消费者的中低级茶叶,这也是制约目前茶叶企业规模扩张的问题。其实,大宗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茶叶市场需要象“猴王”“京华”等质量稳定“老百姓”品牌的茶叶。此后,茶叶还面临进入超市销售的问题,这也急需发展中低级品牌的包装茶叶。

3、打造茶叶品牌。

茶叶品牌有两类,一类是产品品牌,以中茶、竹叶青、大益和龙生为代表;一类是通路品牌,以天福、吴裕泰、张一元为代表,谢裕大、茶乾坤及武夷源等为补充。从这几年状况看,由于茶叶市场发育不成熟,通路品牌发展较为成功,适应了目前茶叶消费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趋势。天福连锁经营在全国扩张很快,已经有600多家连锁店,成为国内最具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其他的大多数还是区域性品牌,不过,成长数度也十分惊人。北京市场上著名品牌吴裕泰已经有122家店,张一元也有85家店。从市场发展看,茶叶销售此后必须走复合通路,除了老式营销模式外,网络营销等新型营销模式也将被应用到茶叶销售中来,这对企业将提出更高的规定。企业首先要通过扩大连锁经营规模,来迅速提高品牌的著名度;另首先必须通过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延伸企业经营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具有个性化产品和品牌。因此,具有实力的茶叶企业除了要加强通路建设外,还要加大企业对茶叶资源的控制能力,包括建立生产基地。我国产茶面积分布很广,资源也很丰富,不过优质资源有限,并且茶叶品质受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影响很大,尤其是国家加大对原产地产品保护后,这些资源此后会成为稀缺资源,更具有价值。

4、发展茶产品深加工

我国茶叶产能很大,假如所有投入生产,我国茶叶产量将远远超过目前的水平。因此,通过发展茶叶深加工,拓宽茶叶的应用领域,提高茶叶的消费量,也是我国茶叶可以得到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发展茶产品深加工方面,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日本的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用乌龙茶、绿茶、花茶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茶饮料,销量已超过可乐等碳酸饮料,成为日本最常见的饮料。日本商店中的茶食品也琳琅满目,而应用茶叶提取物儿茶素等制作的抗菌、除臭产品更是多达数百种,茶叶有效成分还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洗涤剂、茶染服装等。在我国,茶饮料、茶食品也已经具有相称规模,只是应用领域尚有待于深入扩大。5、关注茶文化产业的发展

我国有悠久的茶叶历史,茶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并且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各不相似,为我们提供了十分广泛的茶文化宣传资源。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茶叶行业同样要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新的引擎,推进产业升级。以茶文化为题材的旅游业、影视业、出版业、艺术品经营业、动漫业等同样也可以形成新的茶文化产业。目前,以经营茶文化为主体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例如以北京老舍茶馆和上海湖心亭为代表的依托地方特色茶文化为经营载体的茶馆企业。以北京圣唐古驿为代表的茶馆、茶博物馆等设计装修企业,以读图时代为代表的茶文化出版企业,加上茶叶的包装设计、茶具制作、广告宣传等,已经形成茶文化创意产业的雏形。应当说,我们的茶文化创意产业还刚开始,不过发展空间很大,我们要深入理解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引导茶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