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下重点考点解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史)课件(共57张PPT)_第1页
《框架结构下重点考点解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史)课件(共57张PPT)_第2页
《框架结构下重点考点解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史)课件(共57张PPT)_第3页
《框架结构下重点考点解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史)课件(共57张PPT)_第4页
《框架结构下重点考点解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史)课件(共57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框架结构下重点考点解析

——必修三中国史

袁文松(南师附中江宁分校)(2015江苏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2013全国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相似:都是考察对史料的正确理解江苏高考改革的应对思考一、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1.史料实证2.时空观念3.发展意识4.多元联系5.历史理解6.历史评判7.历史认同感一、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二、构建完整的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加强通史知识和阶段特征的教学:弄清重要史实的历史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背景、目的)、经过、结果、影响(价值)、性质等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内涵)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前因后果),掌握重要的历史发展线索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包括中外联系、特定时间下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等,把握阶段特征。(2015江苏21题)材料二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4分)(2)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

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1、春秋时期:创立2、战国时期:发展3、秦朝时期:重创(尊法抑儒)4、西汉时期:独尊5、魏晋:受到挑战6、隋唐:复兴、三教合一7、宋明时期:(发展为理学)8、明末清初:批判继承9、维新变法时期:利用10、新文化运动时期:全盘否定(儒学统治地位开始动摇)11、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儒学统治地位彻底动摇12、文革结束至今:儒学焕发新春第一单元: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图一框架结构图二春秋战国秦朝西汉魏晋隋唐宋朝元朝明清受到佛道教挑战转型(理学)官方哲学批判继承形成、发展重创正统儒学发展示意图三47614C16C(1765)18C1866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萌工场手工业一革二革古代史近代史

智者学派(BC5C中叶)

文艺复兴(14—17C)

宗教改革(16—17C)

启蒙运动(17—18C)BC770BC475BC221百家争鸣春秋战国西汉两宋136816441840儒学兴起理学兴起明朝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17——18C)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科学19C末190519151919古代史近代前期

西方中国方法:围绕主题、纵横比较(同类贯通)框架结构图四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2)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总之,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其根本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董仲舒的新儒学:外儒内法、剂之以道重点分析

儒家思想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落的原因:

第一:儒家自身:不断适应政治与社会变化;第二:政治因素:君主专制统治者的推崇;独尊儒术的结果;第三:教育因素:由上而下的各级学校都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是儒家人才不断涌现,学术得以不断传承;第四,经济因素: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王朝社会与同样强调稳定的儒家思想相互配合。

重点分析全面评价儒家思想:1、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①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道德教育;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③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④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⑤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⑤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2、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①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②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③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明显;④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抛弃。重点分析全国卷特点:不是关注儒学作为正统思想、意识形态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影响,而是关注作为伦理道德的儒学渗透进社会阶层的状态。(2014全国卷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2014全国卷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重点分析(2013全国卷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重点分析几个易错点1、民本与民主本质不同民本:古代民本思想以“君”为本,强调君民关系,其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民主:反专制,强调人民权利。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是民本还是民主?【典例】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儒家学者都对民本思想做过精彩的阐发,形成了一个丰富的理论体系。下列关于民本思想的说法,错误的是A.表现在政治方面就是重民意,表现在经济方面就是重民生B.重视人民权利,本质上就是民主思想C.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D.最终取向是通过规范君主对民的政治行为以实现国家的富强。几个易错点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内在关系(2015·北京文综·15)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①②

B.

②③

C.①③

D.

②④几个易错点3、对明清时期反封建民主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混淆不清【典例】在欧洲启蒙思想家看来,“自由”“平等”是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在中国最早大力倡导这一观念的是A.黄宗羲的民主思想B.林则徐“开眼看世界”C.康有为的维新思想D.陈独秀创办《新青年》(2015·安徽文综·1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经典例题(2014·全国大纲卷·17)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经典例题(2015·全国卷·27)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2014·全国卷·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经典例题(2015·福建文综·1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经典例题2015年全国2卷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6分)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6分)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3分)考察阶段特征经典例题

第五、六单元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第五单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标要求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课标要求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3.概述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框架结构示意图二

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想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魏源《海国图志》,林则徐《开眼看世界》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张之洞等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影响: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康有为:君主立宪;梁启超:兴民权、设议院;严复:用民权否定君权传播:李大钊是宣传第一人影响: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基础洋务思想维新思想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新文化

运动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术次技层度次制层想次思层时间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特点(侧重点)19C40s、50s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19C60s~90s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19世纪末康、梁、谭、严君主立宪制20世纪初孙中山民主共和制1915-1917陈、李、鲁、胡民主、科学(全盘西化)1917-1927陈独秀、李大钊走俄国人的路1927-1949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学习西方器物学习西方制度走自己的路学习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以俄为师

框架结构示意图三一个主题三个阶段一个方向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向何处去向西方学习器物制度思想文化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陈旭麓框架结构示意图四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三次历史巨变三大领导核心三大理论成果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社会现实(背景)理论构建(内容)实践应用(影响)框架结构示意图五时期政治经济思想

抗争、探索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末20世纪初1912年—1919年两次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师夷长技以制夷《资政新篇》中体西用开眼看世界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初步发展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义和团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对内专制,对外卖国求荣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民主和科学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阶段特征三大特征:一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联,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二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三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四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从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重点分析: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学习,要抓住三大特征、四个阶段不同史观解读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中国近代这一思想解放历程是中国向西方学习,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历程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迈出了思想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场“政治近代化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深刻影响了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进程。由民主共和思想指引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方面)。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历程是中国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历程

这一思想解放历程是中国在东西方文明碰撞后,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向西方学习,追赶世界发展潮流,逐步融入世界的历程重点分析:对于中国共产党理论的成熟,要把握住:一个真理,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次伟大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从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

重点分析:几个易错点:顽固派、洋务派与维新派对待清王朝统治的态度不同顽固派与洋务派同属于封建地主阶级,对封建统治和封建伦理纲常的态度是一致的,但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顽固派则盲目排外,二者只是维护统治的手段不同。维新派属于资产阶级派别,主张挽救民族危机,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但维新派一直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为己任。故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对待清王朝统治的态度是一致的。【典例】从下列图1与图2历史人物获取的历史信息,正确是图1李鸿章图2康有为A.都把挽救民族危机作为首要任务B.都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C.都主张革新封建政治制度D.都主张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几个易错点:对康有为尊孔和新文化运动中批孔的本质目的认识不确切康有为在宣传维新思想时,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创造历史根据;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则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但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本质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典例】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几个易错点:三民主义的本质内涵(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他又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2)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3)“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实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后,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尽管当时的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典例】右图是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意义是A.建立民主共和国B.反满兴汉C.推翻清朝封建统治D.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几个易错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关系新三民主义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新三民主义是革命斗争的纲领,是民主革命奋斗的目标,它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典例】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与时俱进,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A.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B.具有鲜明反帝反封建的内涵C.代表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D.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2015·海南单科·13)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2015·江苏单科·7)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经典例题(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2014·天津文综·6)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经典例题2014·安徽文综·14)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图4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趋势图(注:1922年始专指高级中学自然科学课程)A.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B.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C.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D.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经典例题(2013·江苏单科·7)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013·上海单科·25)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发生于()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经典例题(2015·海南单科·16)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A.抨击尊孔复古B.抨击军阀统治C.提倡科学精神D.提倡民生主义(2011·安徽文综·15)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经典例题(2015·安徽文综·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代表人物生活年代言论顾炎武1613~1682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日知录》魏源1794~1857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海国图志》陈独秀1879~1942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经典例题(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12分)(1)顾炎武:宋明理学脱离社会现实,明末文风空疏;提倡崇实致用的学风。(4分)魏源:西方列强入侵,清廷昧于大势,对西方文明缺乏正确认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4分)陈独秀: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主共和徒有虚名;关注国命存亡,提倡思想启蒙。(4分)(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14分)(2)趋势: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封建制度衰落,列强侵略不断加深,西学东渐。(6分)原因:关注现实,以天下为己任;顺应时代,开拓创新;文化自觉,富于批判精神;才学卓越,善于吸纳其他文明。(8分)经典例题(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2014·海南单科·17)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经典例题(2011·重庆文综·18)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2013·广东文综·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经典例题(2014·广东文综·17)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2012·广东文综·16)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例题(2015·江苏单科·13)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2012·江苏历史·11)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经典例题(2014·江苏单科·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经典例题(2014·广东文综·1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青铜兵器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D.皇帝宝座(2008·江苏单科·2)“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A.王羲之 B.张旭C.颜真卿 D.柳公权经典例题2015·江苏单科·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2015·重庆文综·2)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A.杜牧B.孟浩然C.杜甫D.白居易(2015·福建文综·16)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曲中唱道,“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A.显露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 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