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世禅宗与噶厦的新政
根据史料记载,川军于1910年进入西藏。不久,十三世达赖喇嘛与驻藏帮办大臣温宗尧发生矛盾,再加上川军进藏途中扰乱西藏地方民众,这使达赖喇嘛认为自身的安全受到威胁。于是,便匆匆逃离拉萨,前往印度流亡。不久,受辛亥革命的影响,驻藏川军内部发生内讧,进而引起动乱,不仅使驻藏川军之间相互征伐,还殃及当地藏族民众,激起西藏地方民众的不满甚至反抗。1912年6月,在帝国主义的怂恿和支持下,达赖喇嘛自印度返回西藏,组织藏军驱逐前清驻藏人员和川军,继而在西藏实行“新政”。为了推动“新政”的顺利实施,尤其是筹措巨额的军费开支,1913年初,西藏噶厦政府给札什伦布寺札萨下达令书,要求后藏地区承担清末两次抗英战争及民国初年驱逐清军所耗军费的四分之一,合计108万克青稞,并支付噶厦官员往来后藏的民佚骡马差役费用。之后,噶厦还发布“水猪法令”,要求后藏地区每年向噶厦增缴粮食3万克。噶厦向后藏地方摊派赋税,这不仅不符合历史定制,同时也远远超出了后藏的支付能力,为此,九世班禅多次请求达赖及噶厦减免,但一直未能如愿。1923年冬,按照噶厦的要求,札什伦布寺派员前往拉萨协商解决缴税问题,但噶厦扣押了札什伦布寺的代表。九世班禅得知消息,为了自身的安全,选择出走内地。一达赖、私家车与达赖关系的考察也许有人认为,噶厦向后藏摊派税赋,尤其是扣押后藏代表,这是导致九世班禅出走的真正原因。实际上,噶厦向后藏摊派税赋,扣押后藏代表,这仅仅是一个导火索,因为达赖与班禅两大集团矛盾的形成由来已久。关于这一点,我们从以下一些史料中不难得到印证。1717年7月,策零敦多布率领准噶尔军入侵西藏,杀死拉藏汗,并将三大寺抢劫一空。然而,入侵西藏期间,准噶尔军不仅对札什伦布寺的财物予以保护,而且还将后藏仁钦则宗本和江孜章子宗本的庄园、百姓赠送给五世班禅。之所以如此,准噶尔企图利用五世班禅的影响来维护自身的利益,进而达到控制西藏地方的目的。很显然,准噶尔的这一举措为日后班禅与达赖系统关系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因为在噶厦看来,在准噶尔军入侵西藏期间,后藏地区不仅未遭到蹂躏,而且还得到“保护”,获得“奖赏”,这显然是五世班禅与侵略者沆瀣一气的结果,否则,后藏地区不可能得到这样的“照顾”。1727年,卫藏爆发战争。战争平息后,清政府在重组西藏地方政权时,采取“众建以分其势”的策略,削弱达赖系统的实力。鉴于五世班禅在卫藏战争期间调解西藏地方内部矛盾中所起的积极作用,雍正皇帝决定将札什伦布寺以上至冈底斯山以下之所有地方全给五世班禅作为曲谿。对于雍正皇帝的赏赐,五世班禅虽然一再请求“收回成命”,但因皇命难违,最后只接受拉孜、昂仁、彭措林三个宗。清朝的这一做法,旨在强化后藏的实力,防止达赖的实力膨胀,但客观上为日后达赖和班禅两大势力集团间的不和埋下了种子。因为上述三个宗原为达赖的辖区,而五世班禅接受对三个宗的管辖权,尽管是清朝的授意,但毕竟触动了达赖及前藏的利益。1774年,受时任东印度公司总督赫斯定的派遣,波格尔以“回报”班禅为名,前往后藏进行渗透活动。期间,六世班禅大师始终站在维护国家主权的立场上,坚持西藏地方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反对任何超越中央政府权限的行为。尽管在六世班禅的反对下,波格尔进藏的“使命”未能实现,但这一事件对达赖与班禅系统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因为在达赖及噶厦政府看来,六世班禅接待波格尔,本身就意味着无视西藏地方政府,是践踏西藏地方政府权威的行为。1903年,在第二次侵藏战争前夕,英印政府提出在西藏的干(康)坝宗进行谈判,以解决“定界”、“游牧”问题,但噶厦政府则要求英军退回英印边界。当时,战争一触即发,九世班禅清楚地知道,如果在干(康)坝宗发生武装冲突,那么,札什伦布寺甚至整个后藏百姓的生命及财产将会遭受重大损失。所以,于1903年8月10日和21日先后两次派代表劝说英军退到印藏边界。英军在干(康)坝宗盘踞数月之后,突然撤出干(康)坝宗,向隆吐山以北集结,并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元月4日,向藏军发动进攻,占领西藏的大片土地。达赖和噶厦误认为,英军退出干(康)坝宗,而从隆吐山攻击,这是九世班禅和英军秘密协商的结果,因此,对九世班禅极为不满。但是,当时正值西藏地方团结一致全力抗击英军入侵,二者的矛盾被暂时搁置。第二次侵藏战争后,英帝国主义为了在西藏上层人士中培植亲英势力,进而实现控制西藏之目的,趁十三世达赖出走库伦后被清朝废黜,对九世班禅进行拉拢与收买。光绪三十一年(1905)9月24日,鄂康诺来到日喀则,胁迫九世班禅赴印会见英国王子。九世班禅权衡利弊,答应赴印与英皇太子会晤。在印度期间,九世班禅虽然没有按照英方的意愿作出丝毫有损国家主权的事情,但是,达赖及噶厦对九世班禅私自赴印的行为十分不满。认为西藏地方一直反对英国侵略西藏,并进行英勇抗击,而九世班禅私自赴印,无疑是投降帝国主义,出卖西藏地方利益的行为。这样,达赖与班禅系统的矛盾进一步被激化。1910年,川军入藏后,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出走印度。清政府降旨历数十三世达赖执掌商上商务以来擅违朝命,虐用藏众,轻启衅端的罪行,革去其名号,与此同时,降旨九世班禅“兼理全藏政务”,并邀请九世班禅主持拉萨新年庆贺仪式。辛亥革命后西藏发生动乱、川藏交战,九世班禅力主“亲汉”,不仅拒不出兵参战,而且还助汉军粮饷,这遭到十三世达赖的嫉恨。通过对上述大量史料的梳理就不难看出,早在清代,达赖与班禅两大集团之间就已经存在矛盾与冲突,之所以没有凸显出来,无疑与清朝的治藏政策和当时的时局密切相关。到清代中期,经过多年的施政,清朝在西藏地方的治理取得积极的成效,不论是西藏地方上层,还是普通民众,内倾意识不断增强。大凡发生矛盾和冲突,西藏地方都能及时上报清朝政府,并严格按照中央政府的旨意行事。另外,当时清朝在治藏问题上,实行的是“分而治之”的方针。达赖和班禅均受中央政府节制,二者没有隶属关系,因而也没有太多的厉害冲突。在清末,虽然两大系统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但由于英帝国主义对西藏的两次侵略,使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团结一致,共同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当时西藏地方的第一要务,因此,二者的矛盾被暂时搁置。但是,到了民国初年,西藏局势发生重大变革。受辛亥革命的影响,再加上帝国主义的挑唆和支持,十三世达赖及噶厦的自治意识不断增强,西藏上层少数分裂主义分子频频上演“独立”的闹剧;而具有爱国传统的班禅系统,一直坚持祖国统一,反对西藏分裂。这样,在对待西藏归属的问题上,班禅与达赖及噶厦之间形成尖锐对立。西藏上层少数分裂主义分子为了实现西藏“独立”,在对班禅系统进行政治打压的基础上,还采取经济“制裁”的方式,企图削弱班禅系统的实力,最终达到铲除班禅系统这一“绊脚石”的目的。这样,达赖与班禅系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进而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二清末以来两大系统矛盾的分化考察达赖与班禅系统关系史,其早期一度互为师徒,关系十分融洽。然而,自清末以来,两大系统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进而破裂。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达赖与班禅两大系统构怨?换言之,达赖与班禅系统之间矛盾的成因是什么?我们认为,这是内外部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达赖和重点矫正之间的关系差异考察清朝治藏政策的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两大转变:一是由“以蒙治藏”向“以藏治藏”的转变;一是由“政教分离”向“政教合一”的转变。但不论是哪一种转变,都对西藏地方产生重大影响。早在后金政权时期,身处东北一隅的后金统治者就与西藏地方建立了联系。1644年,满清入关,建立中央政权后,进一步加强了与西藏地方的联系。但由于当时清朝初立,一方面内部斗争十分激烈,政权并不巩固,另一方面明朝残余势力尚未彻底消灭,统一全国任重道远。所以,清政府在治理西藏问题上采取了“以蒙治藏”的方略。顺治十年(1953),清朝在册封五世达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的同时,对当时掌握西藏地方军政大权的和硕特蒙古首领固始汗亦予以册封,册文为:“帝王经纶大业,务安劝庶邦,使德教加于四海。庶邦君长能度势审时,归诚向化,朝廷必加旌异,以示柔怀。尔厄鲁特部顾实汗,遵德乐善,秉义行仁,惠泽克敷,被于一境,殚乃精诚,倾心恭顺,朕甚嘉焉。兹以金册印封尔为‘遵行文义敏慧顾实汗’。尔当益矢忠诚,广宣声教,作朕屏辅,辑乃封圻。如此则带砺山河,永膺嘉祉。钦此。”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西藏地方蒙藏上层矛盾日益激化,五世达赖利用蒙古上层的矛盾,逐渐将西藏地方大权独揽一身,从而使蒙藏联盟彻底瓦解。清朝洞察西藏地方局势发展的这一变化,及时调整治藏方略,支持五世达赖,从而完成了第一个转变,即由“以蒙治藏”向“以藏治藏”的演变。在实现上述转变后,清朝统治者一直通过支持达赖喇嘛来加强对西藏地方的统治。但桑杰嘉措“匿丧”败露后,清朝改革了西藏地方的政治体制,实行“噶伦制”。其目的显然是为了防止日后达赖喇嘛权势膨胀,进而专权,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但不久,噶伦内部不和,进而导致“卫藏战争”的爆发。“卫藏战争”后,鉴于颇罗鼐在卫藏战争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清朝在西藏推行“藏王制”,由颇罗鼐全权负责处理西藏地方军政事务。在之后的20年间,颇罗鼐积极执行清朝的治藏方针,加大对西藏社会的整饬力度,不仅得到西藏地方民众的支持,同时也赢得清朝的信任。但是,颇罗鼐之子珠尔墨特那木扎勒继位后,专横跋扈,独断专行,并阴谋发动反清叛乱,被驻藏大臣诱杀。通过珠尔墨特那木扎勒事件,使清朝清醒地认识到,在西藏几乎全民信教的情况下,实行政教分离,显然是不现实的。为此,1751年,乾隆皇帝决定由七世达赖执政,全面主持西藏地方(即前藏地区)的政教事务,而后藏地区则由班禅管辖。这样,便实现了由“政教分离”向“政教合一”的转变。毋庸讳言,政教合一制度在西藏的实施,对稳定当时西藏的局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达赖与班禅系统的关系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为达赖和班禅作为藏传佛教的两大领袖,虽然宗教地位平等,但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后,由于达赖的辖区较大,属民众多,这无形中提高了达赖的地位,影响了班禅系统的发展。久而久之,在达赖和班禅系统之间的关系发展问题上蒙上了阴影。在清朝对西藏的治理实践中,“分而治之”的治藏策略对达赖和班禅关系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前所述,清朝在治藏问题上,实现“以蒙治藏”向“以藏治藏”的转变后,通过支持达赖喇嘛的方式加强对西藏地方的统治。对于五世达赖而言,由于得到清朝政府的支持,很快便征服其他教派势力,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地,进而独揽西藏地方政教大权。然而,五世达赖圆寂后,西藏地方的蒙藏矛盾日趋激化,最终拉藏汗杀死桑杰嘉措,重新夺回对西藏的统治权,并在清朝的支持下,废黜桑杰嘉措所立达赖转世灵童,另立意希嘉措为五世达赖转世灵童,从而引发“真假达赖”之争,使西藏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为此,康熙五十二年(1713),清朝决定册封五世班禅。清朝册封五世班禅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缓和拉藏汗与西藏僧俗民众的矛盾,维护西藏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则通过实施“分而治之”,削弱达赖的实力。实践表明,清朝的这一举措确实在防止达赖实力的膨胀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当然也在达赖与班禅两大系统关系发展中埋下了隐患。因为清朝册封班禅的目的就是为了削弱达赖的实力,一旦形成“尾大不掉”,可以通过西藏地方内部的相互制衡,甚至通过扶持班禅以取代达赖的方式来控制西藏,进而达到治理西藏的目的。很显然,这本身就是一种挑动民族内部矛盾的行为,必然在达赖与班禅两大系统间造成矛盾,不利于甚至有害于二者关系的发展。(二)西藏地方“通俄”,让党植物大力开展早在17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就开始对西藏地方进行渗透,18世纪英国控制印度后,对西藏地方的渗透进一步加剧。波格尔进藏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但是,由于当时清朝在西藏的影响较大,再加上西藏地方的坚决反对,使帝国主义对西藏的渗透未能取得实效。19世纪中期,帝国主义趁清朝国势衰落,无暇顾及西藏事务之际,便加大对西藏的渗透力度。毋庸讳言,帝国主义对西藏地方的渗透,不仅侵犯了我国的主权,扰乱了西藏地方的社会秩序,同时,也破坏了西藏地方的内部团结,影响了达赖与班禅两大系统关系的发展。据史料表明,光绪初年,受英帝国主义派遣,达斯装扮成佛教僧侣,先后两次潜入西藏,名义上开展科学考察,实际上收集西藏地方的各种情报,从事间谍活动。达斯在西藏期间,受到札什伦布寺札萨克喇嘛、时任八世班禅经师的四世生钦活佛的接待,并发给通行证。西藏地方政府认为,“这是札什伦布寺与英国私通关节、窃取机密的行为”。因此,没收生钦活佛的财产,将其处以死刑,监禁其近侍洛桑次仁。后洛桑次仁逃离印度,被英人收留,成为英人豢养的一条鹰犬。“达斯事件”导致达赖与班禅两大系统关系的破裂,使二者矛盾逐渐公开化。“达斯事件”后,英帝国主义为了将西藏地方纳入自己的殖民范围,不惜动用武力,先后两次对西藏进行侵略。在第一次侵藏期间,鉴于清朝政府不仅不支持西藏民众的反英斗争,而且千方百计地加以阻挠,致使西藏地方对清朝政府失去信心。但是,仅仅靠西藏地方的力量,显然是无法抵制英帝国主义的侵略。于是,西藏地方便产生“联俄”的念头,并与沙俄秘密建立联系,企图借助沙俄的支持,粉碎英国的侵略。“前驻藏大臣升泰闻知查究,追出原函存案,惜未及时销毁,迨升泰出缺,藏蕃贿通司文案者,仍将三函盗去,然此后不闻再有往来之事。”关于西藏地方“通俄”泄露一事,有人认为系班禅方面向升泰告发所致,噶厦也一直怀疑后藏所为。由于资料缺乏,真实情况不得而知。当然也不能排除后藏“告发”的可能。之所以如此,西藏噶厦政府一直压制班禅系统,致使班禅系统对噶厦的所作所为不满,再加上班禅系统一直拥护清朝,坚决执行清朝的治藏方针。因此,当得知噶厦有“通俄”之嫌,后藏告知驻藏大臣也是正常的。不论是升泰自己查知,还是为后藏“告发”,噶厦将“泄密”之罪名安在后藏的头上,从而对班禅系统更加怨恨。英国在发动第一次侵藏战争后,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四月六日,建议清朝政府在西藏干(康)坝(今西藏岗县)就“定界”和“游牧”问题进行谈判,并于七月七日占领干(康)坝宗。对此,遭到西藏地方的坚决反对。噶厦一直坚持英军退回到藏印边界,才能谈判。同时,噶厦还致函札什伦布寺:“英军己侵入岗巴,若继续深入,势必对我政教大业造成严重危害。岗巴地区属札什伦布寺所辖。你方守土有责,务期竭尽全力,击退英军。否则,噶厦政府不仅要收回岗巴宗,且要给与惩罚。”作为班禅,也不同意在干(康)坝宗与英方谈判。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摄于噶厦的压力,以免给噶厦口舌;另一方面,干(康)坝地区属于后藏管辖,一旦发生战争,当地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必将遭受重大损失。因此,九世班禅立即派代表前往干(康)坝宗,劝说英军退回到藏印边境。英军在干(康)坝盘踞数月后,表面上听从九世班禅代表的劝说,从干(康)坝撤退,但实际上改变方向,从噶厦所属的卓木(亚东)再次入侵西藏。大量事实表明,英军从干(康)坝撤退,并非班禅代表劝说的结果,而是英军玩弄的阴谋。但是,噶厦却认为,这是班禅系统勾结英军的结果,致使达赖与班禅系统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英军第二次侵藏并占领拉萨后,强迫噶厦官员和三大寺代表签订《拉萨条约》,但是,并没有强迫札什伦布寺代表在条约上签字。之所以如此,在英国看来,达赖出逃后,九世班禅作为藏传佛教的领袖人物,在日后西藏局势的发展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达到控制西藏地方的目的,必须笼络九世班禅,并获得其信任和好感。而不让札什伦布寺的代表在条约上签字,便可以为日后拉拢班禅留下余地。另外,此举还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那就是挑拨达赖与班禅的关系。因为英帝国主义清楚地知道,只有成功地离间达赖与班禅系统之间的关系,破坏西藏地方的内部团结,才能削弱西藏地方的反英实力。在十三世达赖逃离西藏期间,西藏还发生一件重大事件,对达赖与班禅之间关系的恶化产生重大影响,那就是九世班禅赴印。光绪三十一年(1905)10月,英国驻江孜的商务代表鄂康诺抵达日喀则,名义上辞行,实际上要求九世班禅前往印度。在与九世班禅的会晤中,鄂康诺还以不容商量的语气提出:“该国(印度)今年有一大会,该国王太子(英国皇太子乔治五世)均往,欲一见班禅,请班禅于十月束装往印。”当遭到九世班禅的回绝后,鄂康诺恃强要挟:“该国有信,不去不行,请细思之”。为了避免后藏地区再次遭到印军的蹂躏,九世班禅决定赴印,但此事引起十三世达赖喇嘛的不满。在达赖看来,正当西藏民众全力抗击英国侵略西藏之时,九世班禅赴印会见英国王储,无疑向帝国主义投降,是一种出卖西藏利益的行为。所以,更加痛恨九世班禅,从而使二者的关系再次蒙上了阴影。光绪三十二年(1906)9月6日,英国派遣其驻锡金的行政长官贝尔访问札什伦布寺,企图拉拢九世班禅,但由于九世班禅的反对,未能如愿以偿。于是,贝尔便跑到拉萨,在噶厦政府内部寻找代理人。民国初年,在帝国主义的挑拨、利诱下,十三世达赖及噶厦内部一些上层人士的自治意识逐步增强,甚至与帝国主义沆瀣一气,上演西藏独立的闹剧。而作为九世班禅,由于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一直不支持西藏地方的独立,再加上帝国主义的挑拨,与十三世达赖的关系持续恶化,以至于不得不逃亡内地,寻求保护。综上所述,清朝前期,达赖与班禅互为师徒,关系一直十分融洽。但是,清末以来,两大系统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痕,继而矛盾日趋加深,最终彻底破裂。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帝国主义的渗透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我们不难想象,如果没有帝国主义的渗透和挑拨,二者的关系不会完全恶化。所以说,帝国主义的渗透是激化达赖与班禅两大系统矛盾的至关重要之因素。(三)达赖与私家车的关系史料表明,自元代西藏地方纳入祖国版图,历代中央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了对西藏的治理,尤其是清朝不仅治理时间最长,成效也最为显著。清朝之所以在治藏中取得积极的成效,一方面借鉴了前朝成功的做法,另一方面根据西藏的实际进行大胆创新,诸如:驻藏大臣的设立、政教合一制度的建立、摄政制度的实施等等。当然,也难免存在一些失误,例如:实行民族歧视与区域分治的政策、重视宗教而忽略社会的前面发展、独尊格鲁派而忽视其他一些教派,等等。民国时期,尽管历届政府一直反对帝国主义对西藏的渗透,积极改善与西藏地方的关系,有效地维护了西藏地方的主权,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也出现一些失误。毋庸讳言,清朝和民国政府的这些失误不仅影响了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同时也给达赖与班禅两大系统的关系蒙上了阴影,有些失误还成为导致二者关系恶化不可忽略的因素。如前所述,清朝治藏政策在实现由“以蒙治藏”向“以藏治藏”、由“政教分离”向“政教合一”转变之后,清朝政府通过支持达赖来加强对西藏地方的治理。正是由于得到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达赖喇嘛的实力迅速壮大,影响不断扩大,地位逐步提高,进而导致桑杰嘉措专权、“匿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清朝政府洞察到西藏时局的发展不利于对西藏的施政,便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册封五世班禅。清朝册封五世班禅,原因显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则是为了削弱达赖实力,实施“分而治之”。大量的史料表明,清朝册封五世班禅,在西藏实施前后藏分治,对防止达赖实力膨胀,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影响了西藏地方内部的团结,为日后达赖与班禅两大系统矛盾的产生埋下了隐患。雍正六年(1728),卫藏战争结束后,为了加强对西藏的施政,清朝对西藏政体进行改革,委任颇罗鼐“总理西藏事务”。同时,也为了削弱西藏地方及达赖的实力,雍正皇帝一方面将金沙江以东的巴塘、理塘、打箭炉地区划归四川省管辖,中甸地区划归云南省管辖,从南称巴彦(今青海玉树)等处七十九族中划出四十族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另一方面将后藏全部和阿里地区划归五世班禅管辖。虽然五世班禅碍于“皇命”,只领受拉孜、昂仁、彭措林等三个宗,但由于上述地区原由达赖管辖,触动了达赖及噶厦的利益,成为日后达赖与班禅系统形成矛盾的诱因。道光十七年(1837)九月一日,十世达赖圆寂。按照惯例,达赖自圆寂到亲政期间,由摄政暂摄西藏事务。于是,道光二十四年(1844),道光皇帝降旨,由七世班禅代理摄政,掌办商上事务。七世班禅虽以年迈为由推辞,最后不得不勉强接手,但于一年后辞去摄政职务。七世班禅出任摄政,对日后达赖与班禅的关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道光皇帝任命七世班禅为摄政,就是企图利用七世班禅的影响,维护西藏地方的稳定。而七世班禅的摄政,虽然起到了上述作用,但由于触动了达赖及西藏地方政府的利益,使前后藏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自然也就影响到达赖与班禅系统的关系。光绪三十年(1904)农历十五日,在英军攻占拉萨前夕,十三世达赖喇嘛秘密出逃,前往库伦(今蒙古共和国境)。鉴于十三世达赖“临阵出逃”,驻藏大臣有泰奏请清朝政府,“弹劾”十三世达赖:“平日跋扈妄为,临事潜逃无踪,请褫革达赖喇嘛的名号”。随即,清朝政府“将达赖喇嘛名号暂行革去,并着班禅额尔德尼暂摄”。尽管九世班禅婉言谢绝了清朝政府暂时代理摄政职务的要求,但是,清朝对达赖、班禅两大系统的一抑一扬,引起十三世达赖及西藏噶厦的不满,从而人为地在达赖与班禅之间制造了矛盾,对日后达赖与班禅系统的关系产生重大影响。民国时期尤其是九世班禅出走内地,中央政府一方面改善与达赖及噶厦的关系,另一方面大力支持九世班禅,利用九世班禅的影响反对西藏独立。由于民国政府对班禅系统优抚有加,引起达赖及噶厦的不满,从而在一定超度上激化了达赖与班禅的矛盾。从以上诸多事实可以看出,达赖与班禅原本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两大领袖,起初二者关系一直比较融洽,但是,清朝中后期以来,不论是清朝政府在其治藏实践中,还是民国政府在加强与西藏地方的联系中,出现了一些失误,客观上影响到达赖和班禅两大系统关系的发展。(四)深度方面:具有强烈的爱国传统,是西藏近代西藏的基1644年,满清入关,建立中央王朝后,便加强与西藏地方的联系。之后,清朝采取积极的治藏策略,加强了对西藏地方的治理。在清朝前期,由于清朝国势强大,再加上对西藏地方实施有效的治理,尤其是多次帮助西藏地方驱逐外国侵略,因此,不论是西藏地方上层,还是普通民众,形成了较强的内倾心理。但是,清末以来,由于内忧外患,清朝政府无暇顾及西藏地方。另外,英国两次侵藏战争期间,清朝政府不仅不支持西藏人民的抗英斗争,相反千方百计地加以阻挠,从而使西藏地方对清朝政府失去信心,再加上英帝国主义的挑拨,西藏地方与清政府离心离德,自治意识不断强化,导致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急促恶化。民国初年,在帝国主义的策划和支持下,十三世达赖在西藏大搞“新政”,旨在削弱中央政府的影响,实现西藏独立。作为班禅系统,一直具有强烈的爱国传统。在清代,历辈班禅忠实地执行清朝政府的治藏政策,每当西藏地方发生矛盾和纠纷,秉承中央政府的旨意,进行化解工作,有效维护了西藏地方的稳定;每当中央政府在治藏问题上遇到困难,历辈班禅总是挺身而出,积极维护中央权威,为政府分忧解愁。正因为具有强烈的爱国传统,在辛亥革命时期,驻藏川军发动兵变后,应联豫的请求,九世班禅写信给拉萨哲蚌寺的大堪布,要他负责联豫的安全。不久,拉萨的川军与藏军发生激战,川军统帅钟颖向九世班禅求援,“后藏僧民与汉军互相为援。一切饷糈,莫不臂助”。由于班禅的上述行为违背了达赖喇嘛的旨意,导致十三世达赖喇嘛对九世班禅的嫉恨进一步加深。辛亥革命发生后,在帝国主义的挑唆和策划下,以十三世达赖为首的西藏地方上层大搞西藏独立运动,但是班禅系统并未随波逐流。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九世班禅身处后藏,远离拉萨,没有参与西藏独立事件的地缘条件;其二,清末以来,班禅与达赖系统一直存在矛盾,因此,在达赖进行西藏独立活动时,班禅系统自然不愿卷入其中。当然,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班禅系统倾心内向,具有强烈的爱国传统。在九世班禅看来,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从事独立活动,实际上就是背叛祖国的行为。所以,坚决抵制帝国主义的渗透,反对西藏独立。也正是这个原因,班禅系统一直受到达赖及西藏噶厦的排挤。可见,在民国时期,对西藏归属的认识不一,是导致达赖与班禅两大集团关系恶化的重要思想根源。(五)达赖及噶砂三股势力内部的矛盾运动在清代,实施“分而治之”的治藏方略以来,达赖与班禅不仅是藏传佛教的两大领袖,同时也是西藏地区的两大势力集团。史料表明,1713年,为了稳定西藏局势,同时也为了削弱达赖实力,防止日后达赖集团“尾大不掉”,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也许有的人认为,这是班禅系统登上西藏政治舞台的开始。实际上,早在明末,四世班禅在西藏地方就已经具有较大的影响,并在西藏首次遣使后金,与后金政权建立联系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清朝建立后,清朝政府一直通过扶持达赖和蒙古首领固始汗,加强对西藏的治理。尤其是五世达赖进京并受到中央政府的册封后,达赖在蒙藏民众中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地位不断提高。而作为班禅系统,一直未受到中央政府应有的重视。在清朝政府看来,加强对西藏的治理,只要控制达赖就可以了,无需对班禅系统加以优抚。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桑杰嘉措“匿丧”败露后,清朝才改变独尊达赖的治藏方略,册封五世班禅,在西藏实行“分而治之”。从大量的史料不难看出,在清代,达赖与班禅的政治地位平等,一个管辖前藏,一个管辖后藏,尽管二者的辖区范围不一,属民数量不等,但并无隶属关系,都受驻藏大臣节制。清朝在西藏实施“分而治之”的治理方略以来,达赖与班禅系统作为西藏地方的两大势力集团,在清朝政府的统一施政下,分工协作,关系一直比较融洽。但是,二者毕竟是两大不同的势力集团,一旦由于种种原因,触及甚至威胁到自身利益的时候,两大集团之间的矛盾与斗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融资合同范例
- 百万装修工程合同范例
- 打井工程私人合同范例
- 比亚迪分期购买合同范例
- 2024年甲乙双方关于环保型农药研发的委托研发合同
- 建筑改造合同范例
- 2024年委托企业委托人力资源市场调研与分析合同协议3篇
- 2024年版云计算服务定制开发与部署合同
- 2024年度停车场场地租赁及物业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标准酒吧买卖交易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题库及答案(通用版)
- 10-500kV输变电及配电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标准 第八册 配电工程
- 购物中心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备案表
- 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技术研究
-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成本会计》机考终结性5套真题题库及答案6
- 滁州鑫龙化工有限公司新建30000吨-年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不同品系种猪的性能比较
- 人工鼻的护理
- GB/T 16552-2010珠宝玉石名称
- GB/T 12668.2-2002调速电气传动系统第2部分:一般要求低压交流变频电气传动系统额定值的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