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研究真题明确考向(2018·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1~3题。(10分)书《汤海秋诗集》后龚自珍人以诗名,诗尤以人名。唐大家若李、杜、韩及昌谷、玉溪;及宋、元,眉山、涪陵、遗山,当代吴娄东,皆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其面目也完。益阳汤鹏,海秋其字,有诗三千余篇,芟而存之二千余篇,评者无虑数十家,最后属龚巩研究真题明确考向(2018·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1~3题祚作一言,巩祚亦一言而已,曰:“完。”何以谓之完也?海
秋
心迹
尽
在
是
所
欲
言
者
在
是
所
不
欲
言
而
卒
不
能
不
言
在
是
所
不
欲
言
而
竟
不
言
于
所
不
言
求
其
言
亦
在
是。要不肯挦撦①他人之言以为己言,任举一篇,无论识与不识,曰:此汤益阳之诗。【注】
①挦撦:摘取。祚作一言,巩祚亦一言而已,曰:“完。”何以谓之完也?海秋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解析要求断句的内容是由几个并列关系的分句组成,由“……在是”构成,因此有“在是”的地方,后面都要相应地断开。而“所不欲言而竟不言,于所不言求其言亦在是”,因句子较长,故中间再根据句意断开。答案海秋心迹尽在是/所欲言者在是/所不欲言而卒不能不言在是/所不欲言而竟不言/于所不言求其言亦在是。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2.文中昌谷、玉溪的本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2分)解析李贺,我们学过他的诗《雁门太守行》,知道其祖居昌谷,世称李昌谷。李商隐,我们学过他的《锦瑟》,根据所学文学常识,知道他是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答案李贺李商隐3.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汤鹏诗作的特点。(4分)解析根据画线内容,作者列举海秋诗时指出“海秋心亦尽在是,所欲言者在……其言亦在是”,可见言为心声,诗如其人。最后作者又指出“要不肯挦撦他人之言以为己言”,可概括出不沿袭他人之言这一要点。答案言为心声,诗如其人;不沿袭他人之言。2.文中昌谷、玉溪的本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参考译文】诗人靠着他的诗出名,诗更是靠了作诗的人而出名。唐代大诗人像李白、杜甫、韩愈以及李贺、李商隐,还有宋代、元代的苏轼、黄庭坚、元好问,当代的吴伟业,全都是诗和人合为一体。没有他们的人就没有他们的诗,没有他们的诗也就没有他们的人,他们诗作的精神面貌是完整的。益阳人汤鹏,海秋是他的字,有三千多首诗,经过删减保存下二千多首,评论者大概有几十位,最后他嘱咐我说一说意见,我也只有一句话而已,叫作:“完整无缺。”为什么说它是完整无缺呢?海秋的思想言行全都在这些诗里,他所打算说的在这里面,不打算说而最终不能不说的在这里面,不打算说也到底没说,从他没说出来的地方能体会到他说的话也在这里面。总之不肯摘取别人的诗句当作自己的诗,所以任意举出一首来读,无论认识和不认识他的人,都说:这就是汤益阳的诗。【参考译文】江苏高考5年考情分析年份选文内容题干情境考点考向2018《书〈汤海秋诗集〉后》序言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文言断句文中昌谷、玉溪的本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2分)识记文学常识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汤鹏诗作的特点。(4分)归纳内容要点江苏高考5年考情分析年份选文内容题干情境考点考向2018《书2017吴澄《〈临川王文公集〉序》序言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4分)文言断句文中的老苏、大苏是指________、________。(2分)识记文学常识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临川集》在不同时期的命运。(4分)归纳内容要点2017吴澄《〈临川王文公集〉序》序言用斜线“/”给上面文言2016马端临《〈文献通考〉序》序言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4分)文言断句除陈寿外,“前四史”的另外三位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识记文学常识根据材料,概括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是一部什么样的书。(3分)归纳内容要点2015《掖今世说业序》序言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文言断句《世说新语》的作者是________。(1分)识记文学常识根据材料,概括《今世说》的特点。(4分)归纳内容要点2016马端临《〈文献通考〉序》序言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2014《题蔡琰传》人物传记用斜线“/”给上面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3分)文言断句作为地名,文中“东京”即今天的________。(限填城市名)识记文化常识依据材料,其中的《列女传》出自________(3分)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宋史》识记文学常识苏轼从哪几方面判断蔡琰二诗为拟作?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归纳内容要点2014《题蔡琰传》人物传记用斜线“/”给上面文中的画线部分考查形式从题型上看,除2014外,都是由三道试题组成,分别考查文言断句、文学文化常识、归纳内容要点。备考建议要注重培养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分析文本结构,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内涵;准确筛选、归纳、概括文本内容,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从题型上看,除2014外,都是由三道试题组成,分别考查文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课件考点详解核心突破考点解读考查内容文言文断句主要考查对完整句子的断句,内容相对完整。2008~2013,断句题的分值一直为6分,但2014年变成3分,2015年又增加到了5分,2016~2018年又变为4分。文言文断句的材料大多为评论性的话,这样可以适当增加区分度,又可以与文言文阅读的记叙类文字相区别。文言文简答题主要考查一些与文段中内容有某种联系的、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的文学、文化常识;与文段重要信息相关句段的理解归纳;与文段思想内容相关的信息的归纳分析。考点详解核心突破考点解读考查内容文言文主要考查对完整句子的一、(2017·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1~3题。(10分)宋政和间官局编书,诸臣之文,独《临川集》得预其列。靖康之祸,官书散失。私集竟无完善之本,弗如欧集、曾集、老苏大苏集之盛行于时也。公绝类之英,间气所生。同时文人,虽或意见素异,尚且推崇公文,口许心服,每极其至。而
后
来
卑
陋
之
士
不
满
其
相
业
因
并
废
其
文
此
公
生
平
所
谓
流
俗
胡
于
公
死
后
而
犹
然
也?(节选自吴澄《〈临川王文公集〉序》)一、(2017·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1~3题。(10分)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解析此题考查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根据句子结构和内容之间联系断句。“不满其相业”“并废其文”都是动宾短语,前后是顺承关系,它们的后面应断开。“胡……也”是固定结构,表疑问,前面应断开。答案而后来卑陋之士/不满其相业/因并废其文/此公生平所谓流俗/胡于公死后而犹然也?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2.文中的老苏、大苏是指________、________。(2分)解析此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1039~1112)。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答案苏洵苏轼2.文中的老苏、大苏是指________、________。3.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临川集》在不同时期的命运。(4分)解析此题考查文本材料要点归纳的能力。抓住原文中的相关信息,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一是宋政和间官局编书,“独《临川集》得预其列”;二是靖康之祸后,“私集竟无完善之本”;三是后来的卑陋之士出于对王安石相业的不满,“并废其文”。答案政和间,列于官书;靖康后,不再盛行。3.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临川集》在不同时期的命运。(4分)【参考译文】宋政和年间官局编书,诸位大臣的文章,唯独《临川集》能够放入其列。靖康之祸,官书散失,私集竟然没有完善的集本,不像欧集、曾集、老苏大苏集盛行于一时。王公是超出同类的英才,正气所产生。同时代的文人,虽然有的意见向来与之不同,尚且推崇王公的文章,口中赞许心中佩服,经常是到了极点。而后来一些品质恶劣之人,不满王公的宰相的功业,于是一并废止他的文章,这是王公生平所说的世俗。为什么在王公死后还是这样呢?【参考译文】二、阅读材料,完成题目。(10分)昔江淹有言:“修史之难,无出于志。”诚以志者,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陈寿号善叙述,李延寿亦称究悉旧事,然所著二史,俱有纪、传而独不克作志,重其事也。况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虽复穷老尽气刿目
心亦何所发明?聊辑见闻,以备遗忘耳!(节选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序》)4.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通读这篇短文,大致了解文段大意,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关系断句。句中的一些标志性词语“虽”“亦”等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答案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虽复穷老尽气/刿目
心/亦何所发明?二、阅读材料,完成题目。(10分)4.用斜线“/”给上面文言5.除陈寿外,“前四史”的另外三位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前四史”是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答案司马迁班固范晔6.根据材料,概括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是一部什么样的书。(3分)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联系文中“诚以志者,宪章之所系”“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窜定其间”等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就可以了。答案一部系统地记载历史(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典章制度的书。5.除陈寿外,“前四史”的另外三位作者是________、_【参考译文】从前江淹说:“修史的难处莫过于《志》。”实在是因为《志》关系到典章制度,不是精通典章制度的人根本就做不来。陈寿号称善于叙述,李延寿也号称研究熟悉史事,然而他们所著的两部史书,都有纪、传而独独没有作《志》,他们重视史事。何况上下几千年,贯穿二十五代,却想要凭借微末的学问粗陋的见识进行写作删改订正这些史实,即使是穷苦终老用尽力气,挖眼剜心,又能有什么发现呢?只不过是姑且编辑所见到和听到的事情,来防备遗忘罢了!【参考译文】一、文言文断句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古时没有标点符号,旧版古籍都是无标点的白文,所以,读古书需要自己断句,叫作“明句读”。古人以“习六书,明句读”为小学,可见它是读古文的入门之学。在具体的答题过程中,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的句子;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语感对断句也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以下方法:一、文言文断句1.据名词(或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须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史记·淮阴侯列传》中,传记开始即介绍“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对“韩信”用的是全称,以下则全部简称“信”,就不再提姓了。有些名词反复出现,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例如: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其中主要名词是“鼻”和“目”),句子基本就断开了: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1.据名词(或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2.据虚词定句读。古文没有标点符号,古人明辨句读时,虚词是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确实如此。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敬、而”等发语词、表敬副词和表承接、转折的连词,经常出现在句首;“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例如:2.据虚词定句读。古文没有标点符号,古人明辨句读时,虚词是重(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我们看加点的虚词,置于句末的有5个“也”,句首的有“已而、然而”,分句句首的有2个“而”。这一段共有14处(末句不计)标点,其中有8处(末句不计)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全段可断为:……山/……乱/……也/……翳/……下/……也/然而……乐/而……乐/……乐/而……也/……乐/……者/……也/……谁/……也。(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3.据修辞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如:“具告沛公,沛公大惊。”(《鸿门宴》)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例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有“相如”“秦王”“左右”,全句可断为: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3.据修辞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排比、对偶、对称也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荀子《劝学》中的“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再如: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摘自王勃《滕王阁序》)排比、对偶、对称也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这一段文字的骈赋色彩很浓,可谓全部是对偶。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断为:……天/……日/……迥/……穷/……来/……数/……下/……间/……深/……远/……越/……人/……逢/……客。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2012年江苏卷,节选自萧统《〈陶渊明集〉序》)这里虽然是对称句子,但句子的长短却是变化的。依据四个“而”字,可断开: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这一段文字的骈赋色彩很浓,可谓全部是对偶。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4.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例如李密《陈情表》中,“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这是先总写“夙遭闵凶”,后具体分述。再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摘自韩愈《师说》)这是先分后总,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据此可以断为:……前/……乎吾/……之/……后/……乎吾/……之/……也/……乎?在断句过程中,如果抓住了总分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4.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5.据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何处断句。例如:(选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其中的5个“曰”可以作为断句很好的依据。全段句子可这样断开:广曰/……里/……走/……尽/……留/……诱/……我/……曰/前/……所/止/……曰/……鞍/……曰/……近/……急/……何/……曰/……走/……走/……意。5.据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6.据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例如:(选自杜牧《阿房宫赋》)“多于”一次次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全段句子可以这样断开:……柱/多于……夫/……椽/多于……女/……磷/多于……粒/……差/多于……缕/……槛/多于……郭/……哑/多于……语。以上这几种断句方法是分别讲解的,但在具体断句时,常常要把这些方法综合运用。6.据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二、文言简答题古文阅读题是考查考生在阅读、断句的基础上,对文段相关内容理解的程度。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命题:1.与文段的文学、文化常识等相关。加试题以文科生为考查对象,所以往往会离开文段本身,而考查一些与文段中内容有某种联系的、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的文学、文化常识。如:岭南气候不齐吾尝云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不须以日月为断也今岁九月残暑方退既望之后月出愈迟。然予尝夜起登合江楼,……逮晓乃归。杜子美云:“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此殆古今绝唱也。(选自苏轼《东坡诗话录》)二、文言简答题①“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涉及了本文提到的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是:________②文中提到著名诗人“杜子美”,写出他的姓名:__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为阳数之尊,日、月皆“九”,故称“重阳”,有宜于长久之意。而杜甫字“子美”,也是学生应知的文学常识。答案①重阳节②杜甫①“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涉及了本文提到的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再如: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黎且谓景公曰:“去仲尼犹吹毛耳。君何不迎之以重禄高位,遗哀公女乐以骄荣其意?哀公新乐之,必怠于政,仲尼必谏;谏,必轻绝于鲁。”景公曰善乃令黎且以女乐二八遗哀公哀公乐之果怠于政仲尼谏不听去而之楚。(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下》)韩非子是先秦诸子百家中________家的代表人物。再如:考查的是对韩非子的了解。韩非子是战国晚期韩国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与李斯同师从荀卿。韩非子口吃,但他善于写作,且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学说,比较各国变法得失,提出“以法为主”,法、术、势结合的理论,集法家思想大成。答案法就近年的命题情况来看,文学常识是考查的热点,文科学生除了记好必修教材中的文学常识外,对《〈史记〉选读》《唐诗宋词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等古诗文选修教材中出现的文学常识也要加以记忆,此外,也可阅读本书归纳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精编”等资料,完善自己相关的知识结构。考查的是对韩非子的了解。韩非子是战国晚期韩国人,中国古代著名2.与文段重要信息相关。语段中的一些重要语句是理解语段的关键,既可以用来作为断句的材料,也可以作为设置问答题的依据。特别要注意,短短的一小段文字,重要语句或关键词语可能不止一处,有时要求概括“要素”“论断”“原因”,还必须要有分层意识。如: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节选自萧统《〈陶渊明集〉序》)2.与文段重要信息相关。语段中的一些重要语句是理解语段的关键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作者敬慕陶渊明的原因,不超过10个字。解析从末句“爱嗜其文”“尚想其德”入手,可知作者是从为文与为人两方面来说敬慕的原因。答案文章不群,大贤笃志。(前一点也可答“辞采精拔”,后一点也可答“与道污隆”。)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作者敬慕陶渊明的原因,不超过10个字。又如: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选自《后汉书·袁安传》李贤注引晋周斐《汝南先贤传》)结合文意说明洛阳令为什么将袁安举为孝廉?解析要理解“洛阳令为什么将袁安举为孝廉”,首先必须要读懂其中的重要语句,即“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因为这是洛阳令推举他为孝廉的原因。答案袁安认为,大雪天,人人忍饥挨饿,此时不宜有求于他人,这体现了袁安体恤他人、关心他人的美德。这一类题目,因为有断句材料的干扰,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回答时,必须先要依据准确的断句,然后再反复诵读文段,这样文句的意思就会慢慢浮现。又如:3.与文段思想内容相关。思想是语段的统帅,所以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往往是出题的重点。如: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年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从孟子与充虞的这段对话中,你领略到孟子怎样的精神风采?3.与文段思想内容相关。思想是语段的统帅,所以对思想内容的理解析通读语段,可以看出孟子在他人眼里似乎有“不豫色”,但并不是他人所理解的那样怨天尤人,而是充满浩然之气。答案孟子有圣贤之志(以“名世者”自许),有忧以天下的博大胸怀,有行仁救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或:有救民于水火的强烈愿望),有勇承重担的精神,有对自己“平治天下”能力的高度自信。与上一种理解重要语句的题目相比,对文段思想内容的理解难度更高一些,它的答案不可能直接来自原文段,而是必须要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归纳分析。当然,这样的考查方式跟必考部分的一些考点是相通的,难度在于先要准确断句读懂文段。解析通读语段,可以看出孟子在他人眼里似乎有“不豫色”,但并4.与文段表现手法相关。表现手法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以及其他写作手法,所以可命题的范围很大。如:范缜①盛称无佛。子良②曰:“君不信因果,何得有富贵贫贱?”缜曰:“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散或拂帘幌坠茵席之上或关③篱墙落粪溷之中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无以难。缜又著《神灭论》,以为:“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此论出,朝野喧哗,难之终不能屈。太原王琰著论讥缜曰:“呜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欲以杜缜后对。缜对曰:“呜呼王子!知其先祖神灵所在而不能杀身以从之!”
(选自《梁书·儒林列传》)【注】
①范缜:南朝齐梁时唯物主义哲学家。②子良:萧子良,齐武帝萧赜之子,封竟陵王。③关:穿。4.与文段表现手法相关。表现手法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包括修辞第2段中范缜回击王琰责难时运用了什么技巧?请用一个成语或俗语加以概括。解析范缜回击王琰责难时运用的技巧实际上也就是语段所使用的表现手法。要体会此处的表现手法,必须理解王琰对范缜的讥讽:“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答案针锋相对(反诘)。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一类命题的方式与诗歌鉴赏的一些考查方式类似,不同的是要以断句为基础。第2段中范缜回击王琰责难时运用了什么技巧?请用一个成语或俗语一、(2018·镇江一模)阅读材料,完成1~3题。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选自《道德经》)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解析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这个并列短语组成的句子外,其他句子都是四字结构,内容连贯,根据这一特点断句。答案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一、(2018·镇江一模)阅读材料,完成1~3题。解析除“2.《道德经》的作者是谁?与他同派的代表人物还有谁?解析《道德经》,又名《老子》,是春秋时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庄子也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答案老子庄子3.本段文字反映了作者的什么观点?解析抓住“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句话中的“无为”二字答题。答案无为2.《道德经》的作者是谁?与他同派的代表人物还有谁?解析《【参考译文】以无为、清净的正道来治理国家,以奇诈、诡秘的方法来用兵,以不去扰民来取信天下。我怎么知道应该这样做的呢?根据就在于此:天下的禁忌越多,民众就越贫穷;民众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混乱;民众的心智和技巧越多,邪恶的怪事就越容易发生;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多。所以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会遵纪守法;我无事,人民自然富足;我无欲,人民就自然朴实。”【参考译文】二、(2018·常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4~6题。是行也,交从日以广历涉日以熟识日长而志日起迹圣贤之迹而心其心必知士之为士殆不止于研经缀文工诗善书也。闻见将愈有余而愈不足,则天地万物之皆备于我者,真可以不出户而知。如是而游,光前绝后之游矣,余将于是乎观。(选自吴澄《送何太虚北游序》,有删改)4.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解析抓住句式特点和内容联系断句。“交从日以广”“历涉日以熟”句式结构相同,且内容前后连贯,后面应断开。“识日长而志日起”“迹圣贤之迹而心其心”都是由两个并列短语构成的句子,句式相同,内容相连,后面应断开。“必知士之为士”是动宾短语组成的句子,后面应断开。答案交从日以广/历涉日以熟/识日长而志日起/迹圣贤之迹而心其心/必知士之为士/殆不止于研经缀文工诗善书也二、(2018·常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4~6题。解析抓住5.请分别写出《送孟东野序》《送东阳马生序》这两篇著名赠序的作者。解析《送孟东野序》是韩愈为孟郊去江南就任溧阳县尉而作的一篇赠序,《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记住相关文学常识作答即可。答案韩愈宋濂6.作者对何太虚的“北游”抱有怎样的期待?解析抓住句子“交从日以广/历涉日以熟/识日长而志日起/迹圣贤之迹而心其心”,翻译成现代汉语,再用自己的话略加归纳即可。答案扩大交游,增广见识,壮大志向,学习圣贤。(答出任意三点即可)5.请分别写出《送孟东野序》《送东阳马生序》这两篇著名赠序的【参考译文】这次外出,交游一天天广泛,见的世面一天天深切,识见一天天增长,志向一天天壮大,追踪圣贤的踪迹,想圣贤所想,必定会懂得作为读书人,一定不能仅满足于研读经书撰写文章赋诗填词擅长书法。见识越多而越感到自己孤陋寡闻,那么天地间万物都齐备于我,真正可以不出家门而知道天下事了。像这样出游,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游,我将从这方面来看待。【参考译文】三、(2018·苏锡常镇一调)阅读材料,完成7~9题。其体源出于《国风》。陆机所拟十二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虽多哀怨,颇为总杂。旧疑是建安中曹、王所制。“客从远方来”“橘柚垂华实”,亦为惊绝矣!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节选自钟嵘《诗品·古诗》)7.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解析“文温以丽”“意悲而远”两句结构相同,句式整齐,前后都应断开。“可谓”领起下文,前面应断开。答案陆机所拟十二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三、(2018·苏锡常镇一调)阅读材料,完成7~9题。解析8.文中的曹、王二人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解析文中的“建安”提示曹、王二人所处年代,联系当时情况,曹植、王粲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由此可推断出答案。答案曹植王粲9.这段材料中,钟嵘是从哪些方面来品评古诗的?请简要概括。解析“其体源出于《国风》”谈其起源,“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是谈其语言风格和意境,“惊心动魄”是谈其艺术感染力。答案起源、风格(语言)、情意(意境)、感染力(效果)。8.文中的曹、王二人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参考译文】它(古诗)诗体的源头从《国风》来。陆机所模仿的十二首。文辞温和而艳丽,情意悲哀而深远,使人心惊体颤,可以说近乎一字千金!此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虽然多哀伤怨恨,很是杂滥。过去怀疑是建安中曹、王所作,“客从远方来”“橘柚垂华实”,也是惊采绝艳了。作者和时代都隐没灭绝,但清新的音调特别深远,可悲啊!【参考译文】四、(2018·南京三模)阅读材料,完成10~12题。世言白少傅诗格卑,虽诚有之,然亦不可不察也。元、白、张籍诗,皆自陶阮中出,专以道得人心中事为工,本不应格卑,但其词伤于太烦,其意伤于太尽,遂成冗长卑陋尔。比之吴融韩偓俳优之词号为格卑则有间矣若收敛其词而少加含蓄其意味岂复可及也。苏端明子瞻喜之,良有由然。(节选自张戒《岁寒堂诗话》)1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解析抓住标志性的虚词“则”“若”“而”“其”断句即可。答案比之吴融韩偓俳优之词/号为格卑/则有间矣/若收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艺术学院《影视照明技术》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书法实训I》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剪辑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供热管网互联互通协议书模板
- 吉林师范大学《中国东北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大型绿植售卖合同范本
- 2024年大厂员工合同范本
- 娱乐场营销合同协议书范文范本
- (浙教2024版)科学七年级上册3.2 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 课件(共2课时)
-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古代教育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思想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T∕CECA-G 0074-2020 T∕CAAMTB 23-2020 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纯电动汽车 (含2022年第1号修改单)
- 五四制青岛版2022-2023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浮和沉》课件(定稿)
- 一年级下册音乐课件- 第一课 小鹿小鹿|湘艺版 15张
- 阿里巴巴步行街经济报告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假期专项练习题
- 经纬度转换工具(简易版)
- 教材使用情况自查报告(6篇)
- 试运行方案计划-
- 湘少版级英语单词表吐血整理
- 2022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含2022年修订和新增部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