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代长江上游救护船的初步研究
关于现代长江上游的生命之船系统,信息很少,缺乏系统研究。笔者在1995年发表一文,对救生红船制的产生时间、性质和作用作了首次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长江上游的救生红船制起于明代末年,兴盛于近代的清末民国时期,是一种官民共管的内河航运慈善救灾制度;历史上从岷江青神以下至宜昌都有救生红船分布;红船制设立和运行的开支主要靠官府正项和民间捐资运行;救生红船制对中国内河海难救护起了十分极积的作用。近来,不断发现的一些新史料表明以往对于救生红船的分布状况的考察还不够全面,对运行机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也还不够清楚,对其功用,特别是对其在中国海事救灾和中国社会慈善事业所拥有的地位应重新认识。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进一步探索。一拯救红船的设立及其形制长江上游救生红船的分布和数量:关于清代和民国时期长江上游救生红船的分布和数量问题,以住我们根据一些材料统计整理出,青神、犍为、江安、纳溪、泸县、江津、巴县、涪州、丰都、忠州、万县、云阳、奉节、巫山、归州、宜昌东湖等1000多公里水程上的79只救生红船,设置险滩85处,有水手439名,最多只谈到在嘉陵江巴县至合州河道上曾设有红船只,其它情况不是很清楚。近来,我们发现了光绪年间的《四川额设救生船只驿站水手等数目图说》和《峡江救生船志》两个文献,增补了长寿、南溪、宜宾、乐山、青神等地救生红船数,对一些记载救生红船数有出入的地方,如犍为、江安、纳溪、泸县、合江等地的红船数也分别加以了注明,使我们对于清代民国初年长江上游的救生红船的规模和分布有了更全面准确的了解。根据这个统计,发现清代和民国在长江上游上设置的救生红船不是以往的79只,而是97只,水手不是400多名,而是500多名。从分布上来看。可能从成都开始就有了救生红船,据天启《成都府志》记载,早在明代成都府递运所有十二只救生红船。清初康熙年间就开始在夔州至夷陵州一线设立救生红船。以后川江一线都设有救生红船,但其间多有间断的地方,救生红船多集中在夔州至夷陵州一线,故乾隆元年(1736)便下谕在四川彭山江口下至夔州仿效夔州至夷陵州一线普遍了设立救生红船。清末日本人山川早水记载:“从成都到宜昌路段,沿江府县及险滩所在之地,或靠近江边最近的驿站,大多备有几艘这样的红船。”如果加上在嘉陵江上的救生红船,还有清代一些渡船也兼有救生的性质,可能长江上游救生红船的数量更大。如《四川额设救生红船只驿站水手等数目图说》中标注有当时四川按察使司所属的渡船和站船,其中屏山县4只,雷坡厅2只,冕宁县2只,广元县2只,昭化县6只,兼有救生性质。据记载同治年间归州也有摆江划子2只,兼有救护功能。不过,这里要说明的是这里统计的救生红船只是整个清代设立的救生红船的数目,并不是一个时间断面上的救生红船数目,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断面上的救生红船数目可能比这个统计少一些。救生红船的形制:以往我们考证知道救生红船多用五板小船、大五板船和平底快船充当,但并不知具体的船形。我们发现清代救生红船主要有两种形制,即武汉成式和蜀中成式;据《峡江救生船志》记载当时一是武汉成式:长3丈8尺,宽8尺2寸,适宜相对宽阔的江河救险,而蜀中成式:长3丈,宽5尺3寸,更适宜峡谷窄险处的救险。据日本山川早水《巴蜀》中的清末图像资料显现,当时的救生的红船有一根桅杆,有一根很长的后梢,船上有2名水手,是比较小的一种救生红船。据民国时期的图像资料显现,当时的红船更大,有水手7名。这正如日本人山川早水记载的“舵长齐船身,因此便于应付急流险滩,能很好地避免翻船事故的发生。而且,船体小巧玲珑,既便于快速行驶,又利于应用自如地摆弄船只,同时还便于有效地躲过暗礁危岩。”从有关记载来看,当时的救生船船身较宽,如英国人莫里循记载“它的船身良宽”,而英国人立德则记载“船幅大”。这种船形主要是有利于在急流中救护的平稳。救生船水手数:一般一只红船配备水手桡夫数并不固定,从2名到6名不等。清初雍正年间规定为每船6名水手。而且救生红船水手是随便季节不断增减的,如《峡江救生船志》记载救生船夏秋之季每船5名水手,而春冬之季减为4人。同治年间夏秋之季,郑观应在宜昌租用的红船水手就是5人。日本人山川早水记载水手为4至5人,而从其书所附照片来看却只有2人。英国人立德《扁舟过三峡》则称为4人,我们发现了民国初年的川江红船救护中的照片,救生红船的水手数为7人。从目前的史料来看,清代救生红船额设水手虽然有额定,但在实际的救护中水手并不固定,往往随实际需要增减,这也是以住我们没有注意的。救生红船的经费与水手报酬:以往我们研究表明救生红船的经费除了靠官府正项调拨和民间捐献外,当时的救生机构往往有田产和房产用于租佃,收取的租佃金一般用于红船维持的开支。《峡江救生船志》还记载了用长沙平银并生息、四川成绵道丁税并生息、宜昌盐厘并生息来维持红船运转,表明救生红船制经费来源的多样化,体现了传统慈善救济经费的来源多样化的特点。其中,川盐济鄂的盐船主要靠红船护送,故红船的部分经费要从盐务公项中开支。以往我们发现救生红船水手的报酬较为统一,但现在看来要复杂得多。历史上关于救生船水手的报酬记载出入较大。据《峡江救生船志》记载峡江的救生红船舵工每月120文,头工110文,水手100文,但同书却记载有的救生红船水手每月工食舵工4串,水手3串,这与以前的研究表明救生红船的水手每月工食银为6钱左右有出入。而莫里循《中国风情》记载救生红船的报酬每天是8文,以30天计,一月应在240文左右,也出入较大。这种差异可能与救生红船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船属有关,但其间的关系限于史料还难以考证清楚。由于救生红船是官府所管,故水手一般都穿上坎肩制服。光绪年间,丁宝桢经过三峡见救生红船水手寒冬救护,衣服单薄,出钱专门为水手购买了羊皮马褂,显现当时民间捐赠也是红船制运行的重要基础。救生红船的救护奖励与义埋制:到清末救生红船的救护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救护体系。王纲谈到当时红船每救起一人赏银8钱,捞尸一具赏钱400文。据《巫山县志》如规定每个红船救起一名赏钱1400文,打捞尸体一具赏1000文。据英国人立德记载则是每救起一人奖铜钱1000文,打捞死尸一具奖800文。而据《峡江救生船志》记载救活一人,发给路费一串文,同时赏水手一串200文。如果是将死人打捞起来,给水手淹埋钱800文,其中用于买棺材700文,刻石碑100文。如果这样,奖励水手的钱实际上是用于死者安葬的费用,而不是用于归于本人的。这与我们以前的认识不同,但可能这才是实际的情况。救生红船制体系下还专门买有义地来安埋淹死的过客,发给水手土布一匹用于裹尸安葬,并且还刻立石碑。对于救活的人给与回家的路费,形成一整套救护、安葬和遣送制度。如光绪年间,救生红船管理机构在东湖、秭归、巴东等地买义山八处,每处用钱八九十串文。这八个义山是东湖罗佃山、三斗坪义山、镇境山义山、黑岩子义山、平善坝义山、归州泄滩义山、巴东西口义山、楠木园义山。可能实际上的义山还不止此数,因仅归州境内就设有泄滩、何家湾、烟墩沟、东门头、卡子湾、新滩六处“漏法院”专门负责安葬无主尸骨。今湖北秭归县新滩镇的白骨塔其中的无名死者许多都是内河海难失吉的人员,这是救生红船救护的历史见证。救生红船的管理体制与衰败原因:以往我们研究表明救生红船最初是官民共管和分管的,如通过忠恕堂由民间伸士管理,有的是在下面县设立经管局,由州县官员称为委员的管理。从《峡江救生船志》来看,光绪年间丁宝桢设立的救生红船是由水师所属的汛防舢板船就近管理。但同时,归州民间的“培元堂”也管辖着救生红船4只,另川、鄂、湘、赣四省八大商帮在新滩成立了“康济堂”,其中就有负责处理商船救护安葬等事项之职,官民共营民间救护的体系仍十分明显。清末及民国以来,救生红船可能大多由官府管理了,清末,日本人山川早水记载当时在重庆是由川东兵备道借租救生红船随行的,称“红船是官方准备用来救助江中船难事故的轻便小船。”立德《扁舟过三峡》:扬子江救生船网是我在中国遇到的唯一忠于职守的官府机构。它们按目前的方式部署,自宜昌至重庆沿途每一处险滩都有救生船驻泊,由一位河“将军”指挥,总部设在宜昌,负责整条水道的治安,保护江上无数游人,将它们救出险境。河将军在他的编排得很好、有图解的《扬子导航》(或称《行船备要》)中列举了约1000处急流险滩,并附有说明,指导船家如何避免危险。这里译出的“河‘将军’”,应有误。据《峡江救生船志》记载的事实,这里的“河”将军应指贺笏臣,又称贺缙绅,即光绪年间为湖北总办军需局务管带新副营候补副将、宜昌镇总兵。光绪二年受命造救生红船15只,编有《行川必要》,并非《行船备要》。贺笏臣后来在光绪四年编有《峡江救生船志》一书。以前我们发现民国时期1927年川鄂两省以经费不支废除了实行了400多年的救生红船制,但并不知具体原因。据王健强谈到是,民国时期救生红船实行分局管理制,经费从地方船捐和地捐中支出,正是因为地方两捐缺乏,成为民国中期救生红船制衰败的重要原因。这仅是谈到了救生红船在长江上游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客观上,民国初年以来,由于川江航运机动船大增,危险系数相对减小,一些大船自己也配备了救生船,特别是现代信号台、竹浮标、桩标、绞滩机的运用,更使川江航运危险系数减小,救生红船的功用相对减弱。这也是救生红船制退出历史舞台的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二拯救红船的功能与控制机制以前我们一直认为救生红船只具有遇难时的救生功用,平时最多有一点巡江救护的功用。但据我们发现的史料表明,长江上游的救生红船还可租用护航,这是以前所没有想到的。据日本人山川早水《巴蜀》记载:时逢长江汛期将至,德丸先生便照会川东兵备道,请求发一艘红船——至于租船费用并没有特殊规定。按照惯例,租船人根据水兵的人头数、租用船只的期限、旅程的远近等因素,作为酒钱随便支付给予各位。不过,一路上也可以将这些水手用作差役,就像陆路上跟随的勤务兵。这条史料有两则史料佐证。据记载,同治年间,郑观应从宜昌到重庆,在宜昌租用一只麻阳子船西上,同时租用了一只救生红船随行。一个月的途中看见了五条沉船。自己的麻阳子也在逢子滩遇险。好在随行的救生红船施救,才得安全。这次租用红船共用租金24元。另据向宜兵谈到,光绪九年(1883),英国领事加德纳携二友人溯江而上,舟至新滩失吉遇难,好在救生红船救护,后专门租一条红船返回宜昌。由于救险往往有一定的时间性,不同的州县根据季节不同,救生红船往往可兼做贸易和生意。如青神县夏秋之季由于大水无险,救生红船就从事贸易,官府只给冬春两季的工食银;而丰都县则相反,在春冬两季无险,从事贸易,官府只给夏秋两季的工食银。有资料记载,在1887年,救生红船在长江三峡还成功地将三个英国人从失吉的木船中救出。看来,清代的救生红船的功用远比我们以前认识的更广。从目前的史料来看,中国以往的海上救难都是临时,宋明时期都有一些救助事例,形成了救护惯例,但并没形成明确的制度。中国海难救灾慈善事业总的说来是在清代兴起的。研究表明中国海上救助到乾隆二年才正式形成制度。但并没有专门的救助机构出现。到清同治十二年,西方各国驻沪领事就准备在沿海一带设立“济命局”。第二年,清政府与西方各国共同签订《中外救生船总会章程》,总部设于上海,通商口岸和香港设立分堂,配备红色的救生红船。如浙江玉环是在同治五年设立救生局,主要是用于救助海难,用冬钓捐钱2000文生息为开支。长江上游的救生红船制早在明代末年就兴起了,在中国水上灾害慈善救护史上有开创之功。至清代康乾时期长江上游救生红船制就较为完善,规模也十分大了。长江中下游的救护制度可能也是受长江上游救生红船制的影响而出现的。以住传说镇江自唐代相承的江上“救生会”、“红船”还有七代救生传人等。前者并不可信,后者所谓七代救生红船人也只应有100多年的历史。我们发现,清代设立有太湖救生局、上海救生局、武汉救生局、沙市救生局、南京救生局等,但时间都较晚。像上海是在咸丰年间才开始设立。武汉是在光绪年间开始设立,光绪年间,荆州府知府倪文蔚才倡建“大小红船六只”。清代岳州府巴陵县就设有救生红船8只,时间也较晚。翻阳湖的救生红船也是在清末由按察司高应瑞开办的同仁堂设立的。日本人山川早水当时对长江中下游的救生红船也没有太多的了解,称“这种红船只是限于成都至宜昌的路段,还是通行于中国全境的水路?还有待作进一步的了解。”救生红船之所以在长江上游首先兴起而最为发达,主要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房产中介股东权益协议
- 2024年度成都市IT设备采购与维护合同
- 2024年度企业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合同
- 融资协议指导文本2024年
- 2024年广告制作与发布合同标的及相关规定
- DB41T 1738-2018 下肢假肢装配前康复训练规范
- 2024年委托创作合同标的创作内容与完成标准
- DB4117T 366-2023 奶牛抗热应激饲养管理要求
- DB4117T 326-2021 奶牛种牛场建设要求
- DB41T 1145-2015 白蜡栽培技术规程
- GB/T 14480.1-2015无损检测仪器涡流检测设备第1部分:仪器性能和检验
- FZ/T 21001-2019自梳外毛毛条
- CB/T 3780-1997管子吊架
- 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工作规范
- 日立电梯MCA调试培训课件
- 电动客车驱动桥总成设计
-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综合知识》事业单位国考真题
- 2023年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大学生心理健康优秀说课-比赛课件
- 收款账户变更的声明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