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理论与能力理论比较研究_第1页
契约理论与能力理论比较研究_第2页
契约理论与能力理论比较研究_第3页
契约理论与能力理论比较研究_第4页
契约理论与能力理论比较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契约理论与能力理论比较研究

一、契约理论的解释当提到新制度经济的公司理论时,第一个想到的是理性。根据斯皮尔斯基纳的说法,公司的出现是由于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而公司可以节省交易成本。将“交易费用”概念引入经济学是科斯的主要贡献。在科斯的基础上,新制度经济学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企业理论,霍奇逊(Hodgson)指出了它们的共同之处:“虽然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角度,但是在说明哪些因素可以解释企业的存在、企业的边界、结构和发展时,还没有一致的意见。契约理论强调交易的执行与监督成本,虽然在契约理论内也有不同的观点,甚至是相反的理论,但是这一派都认为信息和明确表达、监督、贯彻契约的困难是关键的解释变量”(Hodgson,1997,p.180)。威廉姆森(Williamson)根据交易的频率和投资的特征,把契约分为三类,分别为非专用、混合和特质契约,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古典契约接近于市场规制,新古典契约接近于三方规制,而关系契约接近于双边规制或统一规制。威廉姆森笔下的统一规制实际上就是指企业,但是他没有具体说明企业内契约和市场契约的区别,只是认为企业中的契约是包含命令的。企业契约理论的代表人物还有阿尔钦和德姆塞茨,他们的观点是“团队理论”,为了克服团队成员的“机会主义”或“搭便车”等问题,合作成员之间需要达成协议,由一部分成员专门负责监督,获取剩余索取权作为报酬。张五常的观点更为明显,他甚至于抹去了市场与企业的界线,他说:“科斯‘企业替代市场’的观点不是完全正确的,不如说要素市场代替产品市场更正有……在自由企业的社会中,一种组织安排是契约安排的一种形式,而组织的选择必定是一种契约选择”(科斯、哈特、斯蒂格利茨等,1992,p.72)。他把所有的组织都看成契约甚至包括“政府”在内。另外,委托代理理论和企业内部的最优激励机制设计理论都属于契约理论的研究范围。二、企业能力理论的企业集合观能力为基础的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国富论》。通过“干中学”,劳动的分工导致技能的积累和促进。这不是一个静态均衡的阐述,相反这是动态增长与发展的观点,在这里个人的技能逐渐得到促进……然而,对于为什么生产活动不得不被安排在一个组织内部进行,斯密对此没有提供解释。按照斯密的观点,工人都可以是单个的自我雇佣者,买原材料和半成品,经过加工后相互交换产品就完成整个生产和交换过程,组织没有必要存在。随着19世纪8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注意力逐渐从生产转向市场。选择、契约与交换成为经济理论的中心,企业越来越不被看成是生产的组织,而是成本与收入的曲线1。正是对这种标准的分析方式不满意,导致能力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的复苏。在20世纪,这种方法的代表人物有奈特、潘多斯(Penrose,E.T.)、里查得森(Richardson,G.B.)、尼尔森和温特(Nelson,R.RandWinter,G.B.)、罗斯比(Loasby,B.)、霍奇逊、福斯(Foss,N.J.)。潘多斯(1959)第一次明确提出企业能力的思想,在《企业增长理论》一书中,她说:“企业,是一个生产资源的集合,在不同的用途之间处置这些生产资源是由管理决策决定的。”在潘多斯看来,资源产生服务,正是这些服务——是这位能力理论的先驱最感兴趣的。由于资源/服务对企业来说变得专业化,但在一个类似“队”的生产方式中相互吻合,因此,相对于市场(意味着别的企业),这些资源更有价值。它们产生了准租金,其中的一部分会被企业主独占。企业能力理论有一个共同点是认为不论个人还是组织,他(它)们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他(它)们关于如何做好一件事情的知识(技能)是有限的。用能力的方法理解企业,不仅可以说明企业混杂性的来源、竞争优势,以及租金的差异,而且可以用来分析经济组织的进展。尼尔森和温特的观点与潘多斯的观点是类似的,“工程蓝图和更为一般的符合设计的记录,都没有详尽无遗地说明实际运用一种生产能力所涉及的方法。事实上,蓝图往往只是很粗略地描述去做什么,而很少说明工作的水平上提供‘怎么去做’的指导”(NelsonandWinter,1982,p.71)。他们分析了“正统理论”的企业集合观,“在标准的论述里,生产集合只被当作给定的。它随时间而变化的问题没有被考虑。不同的企业是否有不同的生产集合这一问题,在正统模型里,没有一致方式来论述,也没有得到许多讨论。一般看来,正统框架内最自然的假设是,一切企业的生产集合都是相同的……”(NelsonandWinter,1982,p.70)。从中可以看出,他们认为正统经济理论中,假定每个企业的生产集合是相同的,正统理论关注的是这些生产集合之间信息传递的费用。里查得森和温特认为,企业拥有的知识不能分解为任何个人的知识,企业的知识是一种无形的、隐含的能力,甚至也不能分解为工程师或各式各样的人、设备和装置。他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有汽车企业这样的东西,它不拥有工厂,且看不见摸不着的,不雇佣工人,也不生产汽车,却保留着生产汽车的能力,而且准备按市场的念头去这样做”,这意味着企业中的能力更多地是隐含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能力也是一个整体,它不能分解为任何个人知道的东西,或者甚至分解为企业、一切各式各样的个人、设备和装置……(NelsonandWinter,1982,p.72)。霍奇逊是演化经济学家,同时也是能力理论的支持者。他认为,解释企业的存在、边界、特征和成长的一个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是在变动的环境下这种组织保护、促进组织内团体和个人的能力(competence)的能力(capability)。因此,企业有一种能力来塑造、综合个人的感觉、偏好、才能以及它自己的行为(Hodgson,1997,p.189)。他说个人可能并不是都相互合作、为组织的整体目标服务,一定的机会主义倾向是有的,但是这种倾向不应该夸大,如威廉姆森说的那样,企业是自利的个人的集合。无疑机会主义在现实中是存在的,但有时合作与协调的失败也有可能是因为理解的不同,缺乏信息和沟通,甚至是不调合的个人的动机。他还说企业延续它的功能是建立在正式与非正式的关系上的。维持命令关系和权威关系的法律和财产权,是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并且激励企业中的个人的主要因素。但非正式关系,如文化与道德规则、规范、一定的信任等等对企业的完整性同样也是重要的(Hodgson,1997,p.190)。霍奇逊认为企业的能力更多地是体现在非正式的关系上,因此企业能力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在他看来,“信任”也是一种企业能力,“企业有能力对人的偏好和行为施加影响,因此关于特征活动的一定程度的忠诚与信任就会产生”(Hodgson,1997,p.191)。而信任是网络理论的重要分析基础。钱德勒也支持企业能力理论,他认为,说明现代工业企业的起源与成长的规律,基本的分析单位是企业和它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交易(Chandler,1992,p.87)。他说商业史的经验支持了能力是经济组织形式背后的独立的决定因素。而他在早期也是支持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理论的。在他看来,后科斯主义(Post-Coase)的文献对生产的忽视在于它们选择相对孤立的交易作为分析的单位。相反,“如果企业是分析的单位,而不是交易,”钱得勒说,“那么企业技能的特殊性成为决定什么应该在企业内完成,什么通过市场完成的最重要的因素。”(LangloisandFoss,1996,p.15)。企业的能力理论正在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注意。从能力的观点看,企业的存在、结构和边界都可以解释为个人或团队的能力——技能、隐含知识——组织通过某种方式促进与保持的。能力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以产业竞争与发展的演化理论与非均衡理论为基础。在能力理论这一学派内,也有不同的分支,特别是关于隐含知识的性质,分析的单位与方法,以及演化的类比上。能力理论已经吸引了大量的跟随者,它的思想已经用在了企业战略分析等领域。三、企业技能理论与合同理论的比较能力为基础的企业理论与契约为基础的企业理论之间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可以用表2来总结:1.能力基础的企业理论西蒙提出著名的“有限理性”(boundedrationality),“有限理性”有三个含义:(1)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2)人们依赖于走捷径(shortcut)提高认知努力的效率;(3)由于(1)和(2)以及别的原因,如情绪的影响,人们的认知和判断会发生错误。威廉姆森接受了西蒙“有限理性”观点的第一点内容和新古典的经济人自利假定,将这两点归纳为“契约人”。契约人在两个方面区别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人。第一,其接收、存储、检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第二,契约人天生具有追求自利的本性,要比原先的经济人更加根深蒂固,而且会带来更多的麻烦(Williamson,1987)。这两点导致契约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威廉姆森进而认为组织代替市场可以缓解行为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这是他主张一体化的理由之一。威廉姆森强调的是机会主义,认为通过组织(企业)对市场的替代可以避免机会主义,减少交易成本。但以能力为基础的企业理论认为,即使没有机会主义,双方相互“忠诚”也并不能保证契约会得到如实履行、保证没有交易成本。这是因为主体之间拥有的知识、经验、技能、期望等存在差别,交易过程中主体会作出不同的判断和预期,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摩擦,换句话说,即使没有机会主义,由于有限认知,交易成本也照样存在。以契约理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只要契约是完备的,就不存在交易费用,但实际上不可能,因为受到人的认知能力的限制,交易费用会始终存在。不是从机会主义而是从人的认知角度来定义人的理性前提假设是能力理论的主要观点。交易成本经济学特别是持契约理论观点的经济学家对相互作用的个人的分析简化为成本的计算,个人是给定偏好下的效用最大化的原子。关心的是给定的、目标最大化的个人相互之间是如何形成并维持制度的。个人偏好函数受文化与制度影响的现实可能性被忽视。企业的能力理论认为个体是能动的、善于学习的,具有学习、创新、模仿等能力的。仅考虑有限理性而忽视个人认知的一面,是难以说明个人或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模仿行为、学习行为,以及长期的交往行为的。2.企业能力理论的解释契约理论的经济学家是从“机会主义”的角度出发来说明“企业为什么存在”这一问题的,他们认为,通过企业内部有管理的协调替代市场协调,可以达到防止机会主义的目的。而企业的能力理论不是从防止“机会主义”的交易费用,而是从人的能力出发来说明这一问题的,人的能力是隐含的、独特的、不可测量的,不是所有的能力都可以用契约的形式表示,特别是那些与不确定情况下判断的实施有关的能力。因此“企业为什么存在”不是由于人的机会主义导致的高昂交易成本,而是由于企业家才能和管理才能的完全市场不存在(Hodgson,1997),才会建立企业,以内部管理的方式组织这些不可交易的资源。科斯在1937年的经典论文中写道:“我们要想像一个系统,在这里所有建议或知识都能按照要求购得”(Coase,1937)。企业能力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的霍奇逊(Hodgson,1997)指出科斯在这里忽视了关键的一点:与产品和服务比较,信息和知识不能轻易地按照要求购得。包含在管理与企业家技能中的不仅仅是信息或知识,而是复杂的、独特的判断与推测。能力理论强调不确定性和对付不确定性需要的判断,而契约对付不确定性的空间是有限的。在不确定性背景下,一些能力是不能被购买或雇佣的。能力的本质特征是它们不能通过市场事先“收集”起来,正是由于这些能力不能被购买,才会在企业内部,通过管理的手段,对这些不同的能力进行组织,实现有目的的生产。能力更多的是以隐含知识来体现的,而契约更多的是以明晰知识表现出来的。3.从契约和交易的角度谈企业生产企业的契约理论主要关注的是交易,而不是生产。而企业的能力理论刚好相反。契约理论假定不同的规治模式下技术是不变的,这意味着生产和技术与规治结构或交易成本在分析上是可以分开处理的,按这种思路,生产成本与技术可以起的解释作用可以(至少暂时)忽略。结果,主要强调的就不是生产、积累与增长,而是有效规治结构的选择以及给定资源的有效配置。交易费用的分析框架,是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比较不同的规治模式。这种处理方式意味着概念上的分离:社会关系与生产组织的结构在一端,而生产本身在另一端,两者互不影响。然而,实际上技术与规治结构是相关的,生产成本是受社会关系影响的。契约经济学把生产看成是交易的扩展,交易决定了生产,假定主体主要从事的是交易活动,买卖行为是推动经济系统的主要力量,契约与市场交易活动被看成是主要的,生产是次要的。前者被看成是后者的结果。与契约理论重视“交易”而忽视“生产”相比,企业的能力理论认为“生产”是非常重要的。“……现实中在分析交易方式时常假设生产成本并不重要。这是一种历史性的错误:在过去的两百多年间,交易成本和政府管制的成本都大幅度上升,因为承担这一上升成本的产业组织的变革允许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这正是劳动分工和知识分工带来的效果”(罗斯比,1996)。在这里,布林.罗斯比认为正是生产成本的大幅度下降抵消了交易成本的大幅度上升。与新制度经济学一样,能力理论也认为企业不是一个“生产函数”,但后者更多地是从企业内部所包含的知识(特别是隐含知识)、技术、技能、生产过程、能力等来理解企业不是“生产函数”,而不是从契约和交易的角度来理解的。契约理论看到的是产品与服务的“交换”(exchange),而能力理论看到了产品与服务的“转换”(transformation),因而,更加强调的是“生产”,使用适当的知识、工具、机械和材料,对商品与服务进行有意识的创造。4.企业能力理论的解释威廉姆森(1985)用交易成本来比较不同的规治结构,认为交易成本最低的规治结构是更加有效的,某种组织安排的交易成本注定会比另一种低。这说明,他应用的是比较静态分析,关注的是静态成本最小化,而不是动态效率与长期优势。本质上契约理论是一种静态的分析方法。霍奇逊(1997)等企业能力理论的支持者强调的是技术创新和动态变化,他们认为动态的学习、创新和技术进步是企业理论的关键,而静态的交易费用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考虑“创新”,没有把“创新作为互动的学习过程”作为分析的中心,把促进员工学习、技术创新、研究与发展等关系到企业能否生存的重要问题都忽视了。企业能力理论的支持者强调动态的变化还因为“不确定性”,他们认为未来的知识本质上是不可知的,研究与发展的结果是不确定的。这种困难意味着一个知识与创新的完全市场是不存在的。不确定性强化了时间维度,使得比较静态的分析框架失效。他们认为在不确定世界中,对企业行为的分析应集中于对付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能力的形成、发展和促进这些问题上,而不能停留在交易费用这一层次上。威廉姆森、阿而钦与德姆塞茨、格罗斯曼(Crossman,S.)、哈特以及别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