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_第1页
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_第2页
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_第3页
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_第4页
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及重要意义姓名:××※学院:××※专业:××※学号:××※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及重要意义生物技术被是一项高新技术,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它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农林牧渔、轻工、食品、化工和能源等领域,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对人类社会生活将产生深远的革命性的影响。生物技术对于提高综合国力,迎接人类所面临的诸如食品短缺、健康问题、环境问题及经济问题的挑战是至关重要的;生物技术是现实生产力,也是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潜在生产力,它将是21世纪高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生物技术产业是21世纪的支柱产业,许多国家都将生物技术确定为增长国力和经济实力的关键性技术之一。我国政府同样把生物技术列为高新技术之一并组织力量攻关。生物技术可分为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是从传统生物技术发展而来的。传统的生物技术是指旧有的制造酱、醋、酒、面包、奶酪、酸奶及其他食品的传统工艺;现代生物技术则是指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新兴学科。一、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1、传统生物技术的产生传统生物技术应该说从史前时代起就一直为人们所开发和利用,以造福人类。在石器时代后期,我国人民就会利用谷物造酒,这是最早的发酵技术。在公兀前221年,周代后期,我国人民就能制作豆腐、酱和醋,并一直沿用至今。公元10世纪,我国就有了预防天花在着免疫效果不理想,被免疫者有被感染的风险等不足。而基因工程生产的重组疫苗可以达到安全、高效的目的。已经上市或进入临床实验的如病毒性肝炎疫苗,肠道传染病疫苗(包括霍乱、痢疾等)...1998年初,美国批准了首个艾滋病疫苗进入人体实验。这预示着艾滋病或许可以象乙肝一样得到有效的预防。利用细胞工程可以生产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既可用于疾病治疗,又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如用于治疗肿瘤的“生物导弹”就是将治疗肿瘤的药物与抗肿瘤细胞的抗体联结在一起,利用抗体和抗原的特异亲和性,使药物集中于肿瘤部位以杀死肿瘤细胞,减少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害。单克隆抗体更多的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目前单克隆抗体用于免疫检测大约占全部诊断试剂的30%.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生产诊断用的DNA试剂,称之为DNA探针,主要用来诊断遗传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通过生物技术可以进行基因治疗:导入正常基因来治疗由于基因缺陷而引起的疾病,一直是人们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但由于技术难度大,一直进展缓慢。直到1990年9月,美国批准用ADA(腺苷脱氨酶基因)基因治疗严重联合型免疫缺陷病(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并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目前已有涉及到恶性肿瘤、遗传病、代谢性疾病、传染病等90个基因治疗方案通过了美国FDA的审查,其中60个正在实施中。我国则有包括血友病、地中海贫血、恶性肿瘤等多个氨酶基因)基因治疗严重联合型免疫缺陷病(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并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目前已有涉及到恶性肿瘤、遗传病、代谢性疾病、传染病等90个基因治疗方案通过了美国FDA的审查,其中60个正在实施中。我国则有包括血友病、地中海贫血、恶性肿瘤等多个基因治疗方案正在实施中。利用生物技术还可以解决能源危机。目前,我们主要使用的能源是石油和煤炭。但这些化石能源终将枯竭。生物能源将是最有希望的新能源之一,其中又以乙醇最有希望成为新的替代能源。人们很早就会用发酵的方法来得到乙醇,但由于是用谷物做原料,且得率低,成本高,不可能大量用做能源。科学家希望能找到一种特殊的微生物,使之可以利用杂草、木屑、植物的秸杆等纤维素或木质素类大量而又廉价的材料,生产出低成本,高得率的乙醇。通过微生物发酵或固定化酶技术,将农业或工业的废弃物变成沼气或氢气,也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生物技术还可以提高石油的开采率。目前的石油一次采油仅能开采储量的30%二次采油需加压、注水,也只能再获得储量的20%。深层石油吸附在岩石空隙间,难以开采。加入能分解蜡质的微生物后,微生物分解蜡质使石油流动性增加而获取石油,被称为三次采油。生物技术还有利于环境保护:传统的化学工业生产大都在高温高压下进行,这是一个典型的耗能过程并带来环境的恶化。如果用生物技术方法来生产,就可以节约能源而且避免环境污染。如用苏云金杆菌生产毒性蛋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