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水库消落带植被重建及生态恢复成套技术_第1页
科技成果-水库消落带植被重建及生态恢复成套技术_第2页
科技成果-水库消落带植被重建及生态恢复成套技术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技成果水库消落带植被重建及生态恢复成套技术技术开发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对应需求针对长江中上游的消落带生态恢复成套技术成果简介该技术通过微地形改造、基质修复、水文连通和生物群落构建等生态工程措施恢复水库消落带的生物多样性,并提高水库消落带的生态服务功能。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筛选适应目标水库反季节水文节律的湿地植物;湿地植物群落优化配谿和垂直结构构建;微地形改造和基质修复;湿地水文连通和恢复;乔灌草植物及土壤动物群落快速恢复;生态恢复效应监测及日常管理维护。主要性能指标生态恢复2年后,在水库消落带工程区内:植被覆盖度不少于60%,植物多样性超过5种;土壤动物多样性提高10%,微生物多样性提高20%;土壤反硝化脱氮等生态功能提升25%;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2%;土壤侵蚀总量减少30%。适用范围我国亚热带地区大中型水库消落带地势较平缓区域的植被重建和生态恢复。技术特点操作性强,优选耐长期水淹的乡土湿地植物,辅以微地形改造和基质修复,工程量小;易维护,后期依靠植物克隆和种子繁殖,无需专人维护;成本较低,相比传统工程措施节约资金30%以上;恢复效果较好,恢复2年后即可实现大部分覆绿。应用成本本技术应用成本较低,资金主要用于植物育苗或苗木购买、植物种植以及工程区地形改造和水文连通施工等,总体造价约3.5万元/亩。如果水库消落带无需地形改造和水文连通,则造价约1.3-1.6万元/亩。典型案例案例1:该技术在湖北丹江口市境内的丹江口水库消落带得到应用。实施区域恢复前植被贫瘠,土壤侵蚀严重。与传统人工恢复方式相比,采用本技术实施水库消落带恢复2年后,水库消落带的植被得到了有效重建,植物多样性显著提高,湿地土壤的氮磷削减等生态功能大幅提升。案例2:该技术还在河南淅川县境内的丹江口水库消落带得到实施应用。实施区域地势较为平缓,基质以粗砂和细小砾石为主。经过恢复后,水库消落带植被和生态功能均有大幅度提升。推广应用情况自2016年以来,该技术已在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