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测能力)(含解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闯关双测卷_第1页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测能力)(含解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闯关双测卷_第2页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测能力)(含解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闯关双测卷_第3页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测能力)(含解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闯关双测卷_第4页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测能力)(含解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闯关双测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能力)(含解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闯关双测卷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能力)——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闯关双测卷

(全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各图中所涉及的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B.

C.D.

2.如图所示,科学家提出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燃烧热值高,产物无污染

B.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

C.燃料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光照条件下分解水,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催化剂

3.绿色交通工具是指在行驶中对环境不造成污染或污染程度很小的载客工具。下列交通工具的使用对环境污染最大的是()

A.复兴号高速列车B.柴油汽车C.天然气汽车D.氢动力汽车

4.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要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

A.散热的速度加快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木柴的着火点降低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5.如图表示某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夜间发现天然气泄漏,先开灯进行检查

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C.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岀热量,而煤得到焦炭、煤焦油等的过程会吸收热量

D.气态燃料与空气接触充分,可提高燃料利用率

6.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得更充分B.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7.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8.下列成语用化学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目的

B.“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剧烈

C.“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杯水车薪”——用水使少量可燃物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目的

9.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们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的新技术,其中海水分解可用方程式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分解产物不污染环境B.在海水分解过程中应不断添加

C.该技术可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D.是催化剂

10.古代人在元宵节有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着火点约170℃)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

B.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C.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D.风将热全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11.用如图装置验证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甲中白磷乙中白磷

滴入溶液前①不燃烧②不燃烧

滴入溶液后③不燃烧④燃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对比②④,可验证白磷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对比①④,可验证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D.若将乙中的水全部倒出,白磷立即燃烧

12.如图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不足

B.这个实验告诉大家面粉加工厂要严禁烟火

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D.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面粉和氧气的接触面积

13.“化学链燃烧”是新的燃烧概念,即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燃烧,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相比直接燃烧甲烷,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A.反应更充分、能源利用率高B.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氧气较少

C.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14.1815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发明了煤矿安全灯——戴维灯(如图):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金属网罩住煤油火焰,火焰仅在网中燃烧而不引燃矿坑内的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金属网罩可降低甲烷的着火点

B.灯内煤油燃烧耗尽氧气,则甲烷无法燃烧

C.金属网吸收热量,使温度低于甲烷的着火点

D.戴维灯的使用可极大缩小甲烷的爆炸极限

15.“化学链燃烧”是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的燃烧,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在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与直接燃烧甲烷相比,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A.反应更充分、能源利用率高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的氧气较少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6.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1)煤主要含有碳元素,将煤作为燃料,主要是利用碳与氧气反应放出的;氧气不充足时,煤中的碳燃烧会产生等物质污染空气。

(2)将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用作汽车燃料的产品之一是。压缩天然气也可用作汽车燃料,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人们正在开发和使用的新能源之一是。

17.可燃冰在南海的成功开采意义重大。可燃冰降压可分离出甲烷。下图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1)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过程中没有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填符号)。

(3)可燃冰作为未来一种潜力巨大的能源,其突出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4)可燃冰若开采不慎,会导致甲烷大量泄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根据所学知识及题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火柴头先燃烧,原因是火柴头着火点较火柴梗_______(填“低”或“高”)。

(2)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图2所示),火柴在火柴头斜向下的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原因是_______。

(3)由图3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灭火。

(4)用大烧杯罩住图4所示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烛,最后_____(填“高”或“低”)的蜡烛先熄灭,根据该原理,如果你在火灾现场,你会采取的逃生措施是___________。

19.课堂上,老师将用水润湿的棉布手帕在体积分数为75%的医用酒精中浸泡后点燃,酒精燃烧但是手帕安然无恙(如图1)。针对本实验,学生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滤纸的着火点约为130℃。

【进行实验】

实验一取不同质量的酒精与水混合:

实验编号无水酒精质量/g水质量/g酒精溶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

①8561.5

②81044.4

③81534.8

④82028.6

⑤83021.1

实验二取滤纸,分别浸泡在实验一所得溶液中,用图2所示装置测定酒精燃烧时滤纸的温度,得数据绘制成图3所示的曲线。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

现象酒精和滤纸都燃烧酒精燃烧酒精燃烧酒精燃烧酒精不燃烧

【解释与结论】

(1)实验一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实验①在接近20s时温度突然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3)实验③在___________s时酒精燃尽,火焰熄灭。

(4)用滤纸做“烧不坏的手帕”实验,所用酒精溶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范围大致是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图3中实验⑤的曲线与其他4个实验的曲线比较后,你对物质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_______。

20.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的“环保煤”,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弱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环保煤”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的值分别是______;

(2)若煤厂一次共加入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70吨,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多少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是新能源。

2.答案:B

解析:B.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燃烧热值高,产物只有水,无污染,故A正确;该循环体系中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中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和光照,不是通电分解,故B错误;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故C正确;现在氢能源作为人类理想中的能源大量使用还需解决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运输和储存问题,故D正确。

3.答案:B

解析:复兴号高速列车的动力是电,无污染;柴油汽车的燃料是柴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污染物,对环境污染大;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天然气汽车对环境的污染较小;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故选B。

4.答案:B

解析:可燃物架空一些,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旺;架空木柴不能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等物质的固有属性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B。

5.答案:A

解析: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一旦泄漏遇到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不能开灯检查,A选项错误;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B项正确;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而煤得到焦炭、煤焦油等的过程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此过程吸热,C项正确;与空气充分接触时,有利于燃料充分燃烧,D项正确。

6.答案:B

解析: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煤燃烧得更充分;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可以是缓慢氧化,不一定是燃烧;人类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是通过燃烧获得,还有一部分可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获得。故选B。

7.答案:D

解析:煤球变成蜂窝煤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A错误。火柴头斜向下时,能充分利用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B错误。蜡烛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图c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把产生的热量迅速向四周传导,使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C错误。点燃的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因此,由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D正确。

8.答案:D

解析:釜底抽薪,隔离或清除可燃物,能起到灭火的作用;火上浇油,增加了可燃物;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水灭火的原理是可以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杯水车薪,是说少量的水不足以让很多可燃物燃烧产生的火熄灭。故选D。

9.答案:B

解析:是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故在海水分解过程中没有必要不断添加,B说法错误。

10.答案:B

解析:纸质灯罩(着火点约170℃)属于可燃物,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灯罩的着火点,而不是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故选B。

11.答案:C

解析: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丙中发生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对比②④,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前白磷不燃烧,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后白磷燃烧,可验证白磷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对比①④,有两个变量,不可验证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若将乙中的水全部倒出,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立即燃烧。故选C。

12.答案:C

解析:蜡烛熄灭是因为面粉爆炸消耗,蜡烛燃烧所需的不足;该实验告诉大家面粉加工厂要严禁烟火;人类利用的能量不一定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如风能、太阳能等;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面粉和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反应的进行。故选C。

13.答案:B

解析: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燃烧,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较低温度下燃烧,可以使燃料充分燃烧,反应更充分,能源利用率更高;该反应还是甲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只是反应条件不同,消耗等质量的甲烷,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不变;该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无火焰,可以避免甲烷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爆炸的风险,也不易发生火灾;该反应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较低温度下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中不会混有氮气等杂质,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故选B。

14.答案:C

解析: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升高或降低,故A错误;灯内煤油燃烧不会耗尽氧气,故B错误;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低于甲烷的着火点,故C正确;甲烷的爆炸极限不会因戴维灯的使用而改变,故D错误。

15.答案:C

解析:根据题给信息可知,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燃烧,可以使反应更充分、能源利用率高,A说法正确;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可以减少爆炸的危险,较为安全,B说法正确;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不会改变,C说法错误;该技术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D说法正确。

16.答案:(1)热量;一氧化碳

(2)汽油(或柴油);

(3)太阳能(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1)煤作为燃料主要是利用碳元素与氧气反应放出的热量;氧气不充足时,煤中的碳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等物质而污染空气。

(2)将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用作汽车燃料的产品之一是汽油或柴油;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17.答案:(1);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2)C、H、O

(3)热值高(或污染小或储量大,合理即可)

(4)加剧温室效应

解析:(2)甲烷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燃烧过程中甲烷分子分解为碳原子和氢原子,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碳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二氧化碳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故燃烧过程中没有改变的微粒是C、H、O三种原子。

(4)甲烷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如果开采不当导致甲烷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更加严重。

18.答案:(1)低

(2)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使火柴梗更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

(3)不能

(4)高;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合理即可)

解析:(1)题图1中火柴头先燃烧,原因是火柴头着火点比火柴梗低。

(2)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

(3)由题图3可知,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