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课件_第1页
组织胚胎学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课件_第2页
组织胚胎学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课件_第3页
组织胚胎学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课件_第4页
组织胚胎学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umanphysiology第五章血液Humanphysiology第五章血液1学习要求:血细胞的结构、功能和正常值学习要求:血细胞的结构、功能和正常值2血液是存在于心血管系统内的流体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3血液的生理功能1、运输功能2、缓冲功能3、参与体温的维持4、免疫防御功能5、参与机体的生理止血血液的生理功能4第一节血液组成及理化特性一、血液的组成和血量血液由血浆和各种血细胞组成,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血量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第一节血液组成及理化特性一、血液的组成和血量5血液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水:90%

血浆蛋白溶质:8~10%小分子物质营养物质激素代谢产物有机物无机盐(电解质)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1、血液的组成

血血血红细胞水:90%血浆蛋白溶质:小分子物质营养物6血液的化学成分、理化特性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全血离心后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血细胞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血液的化学成分、理化特性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全7组织胚胎学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课件8血浆的化学成分蛋白质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质的总称,总量为65-85g/L白蛋白40~48g/L形成胶体渗透压球蛋白15~30g/L免疫防御作用纤维蛋白原2~4g/L参与血液凝固血浆的化学成分9血浆蛋白的功能1、形成血浆渗透压2、运输作用3、免疫作用4、参与生理止血和纤维蛋白溶解过程血浆蛋白的功能10(一)血浆渗透压渗透压:溶液所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能力。

二、血浆的理化特性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血浆中溶质颗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300mmol/L,主要来自溶解在血浆中的晶体物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血浆的溶质颗粒数成正比,而与溶质颗粒的种类、化学性质和大小无关。二、血浆的理化特性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血浆中溶质颗粒的数目11★分类: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组成主要为Na+、Cl-、糖主要为白蛋白压力大(300mmol/L)小(1.3mmol/L)占99.6%占0.4%3.3kPa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分平衡维持血管内外水分平衡保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保持正常循环血量和功能水和晶体物质可自由通过毛细血管壁,血浆与组织液中晶体物质的浓度几乎相等(血管内外的晶体渗透压几乎相等);血浆中绝大多数晶体物质不易通过细胞膜(细胞膜的选择性),维持细胞内外水分平衡

由于毛细血管壁不允许血浆蛋白通过,因此血浆中蛋白质的浓度高于组织液中蛋白质的浓度,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高于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分类:水和晶体物质可自由通过毛细血管壁,血浆与组织液由于12水水水0.9%NaCl2%NaCl0.7%NaCl等渗溶液高渗溶液低渗溶液正常红细胞NaCl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比=血浆渗透压:等渗溶液>血浆渗透压:高渗溶液<血浆渗透压:低渗溶液在临床上和生理实验中所使用的各种溶液水水水0.9%NaCl2%Na13组织胚胎学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课件14第二节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血细胞生成部位成人的各种血细胞均发源于骨髓,在胚胎早期从是卵黄囊造血,从第二个月起由肝脾造血,第五个月起变为红骨髓造血,出生时几乎完全依靠骨髓造血,随着骨髓腔的增长脂肪细胞进入骨髓,逐步填充多余的骨髓腔,18岁以后主要是在脊椎骨、肋骨、髂骨和长骨骨骺处才有造血骨髓。所有的血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第二节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血细胞生成部位151.红细胞(Erythrocyte,redbloodcell):

A.最多,男(4.0~5.5X1012/L),女性(3.5~5.0X1012/L)。寿命120天。B.双凹圆盘状。直径7-8.5µm,周边厚2.6µm,中央厚0.8µm。利于增加细胞的表面积。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1.红细胞(Erythrocyte,redblood16C.

无细胞核,无细胞器,细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

(Hb)。D.

可塑性强。蛋白质占细胞膜化学成分的50%以上,有细胞骨架的功能。E.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C.无细胞核,无细胞器,细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b)。17原始:原红细胞幼稚: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成熟: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巨幼细胞性贫血:VB12,叶酸缺乏红细胞的发生原始:原红细胞巨幼细胞性贫血:VB12,叶酸缺乏红细胞的发生181119F.

来源于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刚从骨髓进入血液的新生红细胞,胞质内残留少量核糖体,易被煌焦油蓝染色,呈蓝色小粒或小网。具有合成血红蛋白的能力,1~3天后充分成熟为红细胞。成人:占红细胞总数0.5%~1.5%新生儿:3%~6%F.来源于网织红细胞20贫血:红细胞数量下降,或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下降。红细胞<3.0×1012个/L血红蛋白<100g/L贫血:红细胞数量下降,或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下降。红细胞<2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22无色、有核、球形细胞可作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进入周围组织功能:防御和免疫成人白细胞的正常值:4~10×109个/L光镜下分类:根据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有粒白细胞(granulocyte)

根据颗粒的嗜色性: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白细胞(agranulocyte):单核细胞淋巴细胞2、白细胞(leukocyte;whitebloodcell)无色、有核、球形细胞2、白细胞(leukocyte;whit23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主要生理功能

分类百分比(%)主要生理功能中性粒细胞50~70吞噬细菌,尤其是入侵的化脓性细菌嗜碱性粒细胞0~1与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共同参与过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1~4限制过敏反应,参与蠕虫免疫淋巴细胞20~40参与特异性免疫单核细胞2~8吞噬病原微生物及衰老细胞;识别杀伤肿瘤细胞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主要生理功能24白细胞(Leukocyte,WBC):无色。4~10X109/L。根据有无特殊颗粒分2类。白细胞(Leukocyte,WBC):无色。4~10X125A.粒细胞(Granulocyte):细胞核形状多样。细胞质内含特殊颗粒(溶酶体)。寿命短,在结缔组织中调亡。a.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最多,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直径10-12µm。核分叶,常为2~5叶。细胞寿命越大则叶数越多。A.粒细胞(Granulocyte):细胞核形状多样。细261叶–5%核左移2叶–35%3叶–41%4叶–17%5叶–2%核右移常见于感染,尤其是化脓菌引起的急性感染,也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

主要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感染的恢复期。1叶–5%核左移常见于27组织胚胎学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课件28*特殊颗粒内含溶菌酶等。嗜天青颗粒(一种溶酶体)比特殊颗粒大,但数量少,内含溶酶体酶和过氧化物酶,在白细胞的发生中比特殊颗粒出现早。*中性粒细胞能吞噬细菌:吞噬体→特殊颗粒→嗜天青颗粒。死亡后形成脓细胞。*特殊颗粒内含溶菌酶等。嗜天青颗粒(一种溶酶体)比特殊颗粒29b.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占白细胞总数的1~3%,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降低其数量。直径12~15µm。细胞核通常分2叶。*细胞质内有大量的折光性强的特殊颗粒,颗粒强嗜酸性,含溶酶体酶,过氧化物酶和组胺酶。b.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占白细胞总数的30*电镜下,特殊颗粒内有与其长轴平行排列的电子致密核。*特殊颗粒有碱性的含精氨酸丰富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强嗜酸性,参与杀灭寄生虫。*破坏组胺,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降低免疫反应。*电镜下,特殊颗粒内有与其长轴平行排列的电子致密核。31c.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占白细胞总数的1%左右。直径10~12µm。细胞核由几个不规则的叶构成。c.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占白细胞总数的1%左32*特殊颗粒内有组胺和肝素。组胺是血管活性物质,肝素可以阻止凝血并且造成颗粒的嗜碱性和异染性。*特殊颗粒较大,蓝紫色,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功能与肥大细胞相似。*特殊颗粒内有组胺和肝素。组胺是血管活性物质,肝素可以阻止33B.无粒细胞(Agranulocyte):核圆形,无特殊颗粒。a.淋巴细胞(Lymphocyte):占白细胞的25~30%左右,核圆染色深。*细胞质稀少,呈环状,嗜碱性,含中心体和少量RS。*有少量嗜天青颗粒,颗粒里无过氧化物酶。*寿命介于几天到多年。B.无粒细胞(Agranulocyte):核圆形,无特殊34组织胚胎学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课件35*直径范围较大:7~8µm的占90%,10~18µm的占10%。*分3类:根据细胞膜上的抗原可分为T、B和NK。B淋巴细胞可以转变成浆细胞,分泌抗体对抗病毒。*直径范围较大:7~8µm的占90%,10~18µm的占36b.单核细胞(Monocyte):占白细胞总数的3~8%。直径14~20µm。*卵圆形,马蹄形或肾形的细胞核内有纤细的染色质。*细胞质嗜碱性,细小的嗜天青颗粒含过氧化物酶。b.单核细胞(Monocyte):占白细胞总数的3~8%373.血小板(Platelet,thrombocyte):100~400X109/L,直径2~4µm。双凸圆盘状。常成群存在。年幼的血小板体积较大。在血液中存活9~12天。

有被膜,来源于巨核细胞的细胞质。无细胞核但有细胞器。3.血小板(Platelet,thrombocyte):38由周围的透明区和中央的颗粒区构成。颗粒区内有MT,糖原颗粒以及含纤维蛋白原的被膜颗粒。质膜凹陷形成开放性小管,有利于血小板内的物质释放。由周围的透明区和中央的颗粒区构成。39来源于SER的闭合性电子致密管道系统和分布在透明区的微管一起维持血小板的形态。血小板可以附着在受损的血管壁,促进凝血。来源于SER的闭合性电子致密管道系统和分布在透明区的微管一起40当血小板少于50×109/L时,称血小板过少,人体可出现异常出血倾向。当血小板多于1000×109/L时,称血小板过多,则易发生血栓。血小板平均寿命7~14天。当血小板少于50×109/L时,称血小板过少,人体可出现异常41血小板的生理功能(1).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2).参与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过程血小板的生理功能42第四节血型和输血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人类红细胞膜上存在不同的特异糖蛋白抗原,称为凝集原,而血浆中存在着能与红细胞膜上相应凝集原发生反应的抗体,称为凝集素。第四节血型和输血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43红细胞凝集

将含不同凝集原的血混合,将会发生红细胞聚集成簇,这一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同时伴有引起凝集的红细胞破例,发生溶血。因此当给人体输入血型不相容的血液时,在血管内可发生红细胞凝集和溶血反应。红细胞凝集44一、ABO血型2002年国际输血协会(1SBT)血型命名委员会确认红细胞血型系统有25个,其中与临床关系最密切的血型系统是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一、ABO血型451、ABO血型系统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凝集原A和凝集原B的有无分为四型:A、B、AB和O型2、在血清中有与凝集原A和凝集原B相对应的抗体,即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1、ABO血型系统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凝集原A和凝集原B461901年发现ABO血型分类依据:血型 凝集原 凝集素

(红细胞表面)(血清)A型 A 抗BB型 B 抗AAB型 A+B 无O型 无 抗A+抗B1901年发现ABO血型47抗A凝集素可使含凝集原A的红细胞发生凝集。抗B凝集素可使含凝集原B的红细胞发生凝集。抗A凝集素可使含凝集原A的红细胞发生凝集。48组织胚胎学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课件49以往曾把O型血的人称为“万能供血者”,AB型血的人称为“万能受血者”,这种说法是不足取的。因为O型血的红细胞上虽然没有A和B抗原,不会被受血者的血浆凝集,但其血浆中的抗A抗体和抗B抗体能与其他血型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同理,AB血型的人A和B抗原可能和献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