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课件免疫器官和组织_第1页
免疫学课件免疫器官和组织_第2页
免疫学课件免疫器官和组织_第3页
免疫学课件免疫器官和组织_第4页
免疫学课件免疫器官和组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免疫学》

金伯泉

施维分子酶学工eishi0668@《医学免疫学》

金伯泉

施维参考书KubyImmunology授课内容:1、免疫器官和组织2、补体系统3、固有免疫4、细胞因子参考书KubyImmunology授课内容: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器官和组织人体重要的三大系统?人体重要的三大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1919年J

.

博尔德特(比利时人)作出了有关免疫方面的一系列发现1951年M.蒂勒(南非人)发现黄热病疫苗

1960年F.M.伯内特(澳大利亚人)、P.B.梅达沃(英国人)证实了获得性免疫耐受性1972年G.M.埃德尔曼(美国人)、R.R.波特(英国人)从事抗体的化学结构和机能的研究1977年R.S.雅洛(美国人)开发放射免疫分析法1980年B.贝纳塞拉夫、G.D.斯内尔(美国人)、J.多塞(法国人)从事细胞表面调节免疫反应的遗传结构的研究1984年N.K.杰尼(丹麦人)、G.J.F.克勒(德国人)、C.米尔斯坦(英国人)确立有免疫抑制机理的理论,研制出了单克隆抗体

1987年利根川进(日本人)阐明与抗体生成有关的遗传性原理

1992年E.H.费希尔、E.G.克雷布斯(美国人)发现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用1996年P.C.多尔蒂(澳大利亚人)、R.M.青克纳格尔(瑞士人)发现细胞的中介免疫保护特征2008年法国人

“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HIV)”2011年美国、法国三人"对于先天免疫机制激活的发现”"树突细胞和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

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1919年J

.

博尔德特(比利时人)作出免疫系统(immunesystem)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系统。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学精品ppt课件免疫器官和组织肠道相关淋巴样组织肠道相关淋巴样组织免疫器官(immuneorgans)免疫组织(immunetissue)/淋巴组织(lymphoidtissue):

广泛分布于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黏膜下含大量非包膜化的弥散性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参与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免疫器官(immuneorgans)免疫学精品ppt课件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学精品ppt课件免疫器官和组织1.位置和形态:位于上纵隔内,呈锥体形,分为大小不等的左右叶。

2.胸腺的年龄变化:新生儿时期相对体积最大,10~15g,随年龄增长继续发育,至青春期后逐渐退化,成人胸腺组织多被脂肪组织代替。

3.功能:也属淋巴器官,兼有内分泌功能,主要产生T淋巴细胞及分泌胸腺素,参与细胞免疫功能。1.位置和形态:位于上纵隔内,呈锥体形,分为大小不等的左右叶细胞表型分析WTRb-KICD4,CD8andCD44expressioninthymusof10daysmice.CD4CD8CD44inCD4+gateCD44inCD8+gate细胞表型分析WTRb-KICD4,CD8andCD44免疫学精品ppt课件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器官(immuneorgan):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发育较早;多能造血干细胞在此发育.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成熟免疫细胞定居、接受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免疫器官(immuneorgan):第一节

一、骨髓(bonemarrow)(一)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场所。红骨髓:造血组织和血窦构成。造血组织:造血细胞和基质细胞(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造血诱导微环境(hemopoieticinductivemicroenvironment,HIM),包括: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第一节一、骨髓(bonemarrow)第一节中枢免疫(二)、骨髓的功能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多能造血干细胞---》髓样、淋巴样祖细胞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红细胞等淋巴样祖细胞----》发育成各种淋巴细胞(T、B、NK细胞)的前体细胞。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淋巴细胞祖细胞及前体细胞,一部分进入胸腺,发育为T细胞,一部分留在骨髓发育为B细胞和NK细胞。(二)、骨髓的功能免疫学精品ppt课件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学精品ppt课件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学精品ppt课件免疫器官和组织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记忆B(外周免疫器官)受抗原刺激活化——淋巴液/血液——骨髓:分化成熟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主要IgG)。脾、淋巴结发生的再次应答——抗体产生速度快、持续时间短。骨髓发生的再次应答——缓慢、持久产生大量抗体——血清抗体的主要来源。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二、胸腺

胸腺(thymus)——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胚胎第9周出现——最早发生的免疫器官胚胎20周发育成熟——具有正常胸腺结构青春期30-40g青春期后,逐渐萎缩退化——胸腺细胞减少、间质细胞增多、含有大量脂肪细胞。二、胸腺

胸腺(thymus)——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免疫学精品ppt课件免疫器官和组织胸腺的结构皮质结构:浅皮质区(outercortex):未成熟T细胞即胸腺细胞(85~90%);胸腺上皮细胞包绕胸腺细胞,可产生促进胸腺细胞发育的激素和细胞因子。深皮质区(intercortex):主要为体积较小的皮质胸腺细胞。髓质细胞构成:大量胸腺上皮细胞疏散分布的成熟的胸腺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DC).胸腺的结构皮质结构:免疫学精品ppt课件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学精品ppt课件免疫器官和组织胸腺微环境: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和肽类分子。胸腺实质:由胸腺细胞(未成熟T细胞)和胸腺基质细胞组成。胸腺基质细胞(thymicstromalcell,TSC)包括:胸腺上皮细胞(为主),Mφ、DC、成纤维细胞。胸腺微环境: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和肽类分子。胸腺的功能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主要器官。胸腺发育与胸腺上皮细胞密切相关。胸腺上皮细胞发育障碍:无胸腺裸鼠:转录因子基因突变--》胸腺上皮细胞发育障碍--》胸腺发育不全、T细胞缺失。人胸腺上皮细胞缺失——DiGeorge综合征。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和胸腺肽自身耐受的建立和维持胸腺的功能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主要器官。免疫学精品ppt课件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学精品ppt课件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学精品ppt课件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学精品ppt课件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学精品ppt课件免疫器官和组织

一、淋巴结实质:皮质和髓质1、皮质区浅皮质区:非胸腺依赖区(thymus-independentarea):B细胞定居场所。B细胞聚集形成大量淋巴滤泡(lymphoidfollicle)/淋巴小结(lymphnodule)。第二节外周免疫组织和器官一、淋巴结第二节外周深皮质区(副皮质区):胸腺依赖区:T细胞定居场所。含大量高内皮小静脉(highendothelialvenule,HEV)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由此进入淋巴结。2、髓质区髓索——致密聚集的淋巴细胞组成——主要B和浆细胞,部分T和Mφ。髓窦——富含Mφ,有较强过滤作用深皮质区(副皮质区):免疫学精品ppt课件免疫器官和组织浅皮质区(B细胞区)髓质区(髓索和髓窦)副质区(T细胞区)淋巴结的结构浅皮质区髓质区副质区淋巴结的结构淋巴结的功能1、T、B细胞定居场所(T:75%、B:25%)。2、免疫应答发生场所。效应T细胞可随输出淋巴管,经胸导管进入血流。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4、过滤作用。淋巴结的功能1、T、B细胞定居场所(T:75%、B:25%)

二、脾(一)脾的结构1、白髓(whitepulp)动脉周围淋巴鞘:中央动脉周围厚层弥散淋巴组织,T细胞区(密集T,少量DC、巨噬细胞)。淋巴滤泡/脾小结(splenicnodule):动脉周围淋巴鞘的旁侧,为B细胞区(大量B,少量Mφ、FDC)。边缘区(marginalzone):红、白髓交界处,含T、B,较多Mφ。二、脾(一)脾的结构2、红髓

脾索——索条状组织:B、浆细胞、

Mφ、DC。脾血窦——脾索之间,充满血液。2、红髓免疫学精品ppt课件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学精品ppt课件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学精品ppt课件免疫器官和组织(二)脾的功能1、T、B细胞定居场所T(T:40%、B:60%)。2、免疫应答发生场所脾为对血源性抗原应答的主要场所。3、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4、过滤作用,如清除衰老的红细胞。(二)脾的功能1、T、B细胞定居场所T(T:40%、B:60免疫学精品ppt课件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学精品ppt课件免疫器官和组织

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黏膜免疫系统(mucosalimmunesystem,MIS)又称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lymphoidtissue,MALT)。呼吸道、肠道、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的淋巴组织,某些带生发中心的器官化淋巴组织——扁桃体、阑尾、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Peyer’spatches,PP)。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黏膜免疫系统(mucosalimmu免疫学精品ppt课件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学精品ppt课件免疫器官和组织MALT的功能:人体重要的防御屏障。局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产生分泌型IgAMALT的功能: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分子基础: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受体:表达于淋巴细胞表面,Lymphocytehomingreceptor,LHR配体:血管地址素(Vascularaddressin),主要表达在血管内皮表面(尤其是HEV).第三节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homing)第三节

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recirculation)

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再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高类皮静脉(highendothelialvenule,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recirculat免疫学精品ppt课件免疫器官和组织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Recycling)生物学意义(参与再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