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_第1页
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_第2页
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_第3页
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_第4页
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六章第一节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一、正常菌群(normalflora)

1、概念:

在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口腔、鼻咽部、肠道、泌尿生殖道等)寄居着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对宿主无害,这样的微生物称为正常微生物群,俗称正常菌群。肠道的正常菌群健康青年粪便涂片健康少年粪便涂片健康中年粪便涂片

2、正常菌群对宿主的生理学作用

*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

*微生态学

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与宿主、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学科。

*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失衡:

最常见的是菌群失调症3.微生态平衡与失调1.正常菌群的寄居部位改变

2.宿主免疫功能低下3.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二、机会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当正常菌群与宿主的生态平衡失调时,一些正常菌群会成为机会致病菌而引起宿主发病。机会致病菌的致病条件

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概念:

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导致宿主某部位寄居细菌的种群发生改变或各种群的数量比例发生大幅度变化从而导致疾病称为菌群失调。菌群失调可表现为引起二重感染/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毒力(Virulence):

1、定义:指病原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

半数致死量(medianlethaldose,LD50)

半数感染量(medianinfectivedose,ID50)2、表示

在一定条件下(规定时间,指定的感染途径、一定体重或年龄),能使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所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第二节细菌的致病作用致病性:细菌对宿主感染致病的能力。。一、细菌的侵袭力(invasiveness):(一)定义:病原菌突破宿主的皮肤、黏膜等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和繁殖扩散的能力。1、黏附素:菌毛黏附素:普通菌毛(二)组成:2、荚膜及微荚膜(链球菌的M蛋白、伤寒沙门菌的Vi抗原)4、侵袭素(由inv基因编码):能介导细菌侵入邻近的上皮细胞3、侵袭性酶类: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IgA分解酶等。非菌毛黏附素:外膜蛋白、膜磷壁酸等5、细菌生物被膜生物被膜(1)定义:由细菌及其所分泌的胞外多聚物(胞外多糖或蛋白质)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材料表面后形成的膜状结构,是细菌的群体结构。(2)功能:黏附;抗有害物质的杀伤;形成多重耐药脱落扩散(二)毒素:

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

1、外毒素(exotoxin):定义: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物质。

结构:A-B毒素A亚单位:外毒素活性部分B亚单位:无毒,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外毒素主要特点

1)化学本质为蛋白质2)毒性强,对组织有高度选择性3)多数不耐热

4)免疫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能脱毒形成类毒素。主要的外毒素及作用机制毒素种类(产生菌)毒素作用机制

神经毒素肉毒毒素(肉毒芽胞梭菌)抑制胆碱能运动神经释放乙酰胆碱痉挛毒素(破伤风芽胞梭菌)阻断神经元间抑制性冲动传递细胞毒素白喉毒素(白喉棒状杆菌)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致热外毒素(A群链球菌)破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霍乱肠毒素(霍乱弧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升高肠毒素肠毒素(葡萄球菌)作用于呕吐中枢肠毒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不耐热肠毒素同霍乱肠毒素耐热肠毒素使细胞cGMP升高

内毒素(endotoxin)定义:即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LPS,只有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体后才释放出来。

内毒素主要特点

1)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2)化学成分为LPS

3)对理化因素稳定,加热160℃2-4h4)毒性相对较弱且对组织无选择性

5)不能脱毒形成类毒素内毒素引起的主要病理生理反应

1)发热反应

2)白细胞反应

3)内毒素血症和内毒素休克

4)DIC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编码基因质粒、前噬菌体、染色体基因染色体基因存在部位活菌分泌,少数菌崩解后释放菌裂解后释放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

60~80℃,30min被破坏160℃,2~4h才被破坏毒性作用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反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

抗原性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

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素

三、体内诱生抗原只有在细菌侵入宿主体内才诱导表达的基因,称为体内诱生抗原(invivoinducedantigen,IVIA)。其中有些体内诱导基因与致病性密切相关。四、超抗原五、免疫病理损伤

如:链球菌——Ⅱ、Ⅲ型超敏反应

结核杆菌——Ⅳ型超敏反应第三节宿主的抗感染免疫一、固有免疫屏障结构

皮肤与黏膜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体液因素补体溶菌酶防御素、乙型溶素

屏障结构

皮肤与黏膜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吞噬细胞小吞噬细胞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大吞噬细胞血中的单核细胞和各种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过程

趋化识别与黏附

吞入杀灭与消化吞噬后果

(1)完全吞噬

(2)不完全吞噬(3)组织损伤(4)抗原提呈补体是正常血清中的一组蛋白质溶菌酶(lysozyme)主要来源于吞噬细胞

抗微生物肽体液因素二、适应性免疫(一)体液免疫

*效应分子:Ab作用机制

中和作用:抑制病原体的粘附

调理吞噬作用

抗体和补体的联合溶菌作用

中和细菌毒素

ADCC

Bacterial‘Neutralization’ByAbNeutralizationByAntitoxinAntibodies(二)细胞免疫

CD4+Th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CD8+CTL(细胞毒性T细胞):

直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肠道淋巴系统免疫应答Th巨噬细胞IgAsIgA浆细胞BM细胞上皮细胞辅助(三)粘膜免疫

机体抗胞外菌感染和抗毒素的免疫主要为体液免疫;机体抗胞内寄生菌感染、抗病毒感染、抗真菌感染的免疫主要为细胞免疫。胞内菌兼性胞内菌专性胞内菌第四节感染的发生与发展一、感染源与传播(一)感染源1.外源性感染(Exogenousinfection)

传染源:患者、带菌者、病畜及带菌动物2.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Infection)是指由来自宿主体外的病原菌所引起的感染。条件致病菌(二)传播途径1)呼吸道2)消化道

3)皮肤黏膜损伤4)性传播:5)节肢动物媒介:

如人类鼠疫由鼠蚤传播6)多途径:

如结核分枝杆菌二、感染的发生是否发生感染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1.机体的免疫状态;2.细菌因素:细菌毒力、数量与侵入途径;3.环境和社会因素。三、感染类型隐性感染:可获得免疫力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局部感染全身感染毒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败血症菌血症显性感染带菌状态: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原体并未立即消失,在机体内持续一定的时间。病情缓急感染部位第五节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也称hospitalinfection)是指病人或医务人员在医院环境内发生的感染。

一、分类

由病人自己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病人/医护人员病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