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力设计教案_第1页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力设计教案_第2页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力设计教案_第3页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力设计教案_第4页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力设计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法教学能力大赛教学设计教案目录专题一补足精神之钙第1课时: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第2课时:如何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专题二追寻信仰之光第3课时:为什么要坚定理想信念?第4课时: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专题三探寻信心之源第5课时: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第6课时:民族复兴为什么能专题四感悟民族之魂第8课时:中国精神何以传专题五担当爱国之责第10课时:爱国应该怎么做专题六筑牢强国之基第12课时:如何实现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分析本专题是立足于《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二章第一节第一目和第三节第一目、第二目的内容,主要内容为理想的内涵与特征、正确把握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依据本课程标准和本校人才培养方案对本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构,将本章第二章第一节第一目和第三节第二目、第三目的内容有机融合,形成专题《补足精神之钙》。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问题链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深入把握理想的内涵和特征,激励学生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大数据技术(高职)一年级学生,个性活跃,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善于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也乐于表达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在高中阶段绝大多数为理科生,文科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思维方式倾向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偏弱。对于具象的案例接受程度较高,对于抽象的理论接收程度较低,比较适用于案例教学法和基于问题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认知上:已经学习了第一章的内容,能够理解人生理想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对理想认识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部分学生有着明确的理想目标,并愿意为之努力奋斗,部分学生理想模糊。对未来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有一定的思考和了解,但对于如何去实现理想,如何把握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如何把握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的认识尚且不足。情感上:大一新生原来的奋斗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新的目标还未完全确立,因此还处在迷茫期。对未来的职业和生活有非常美好的憧憬,但也容易因为一时的迷茫陷入自我否定当中。部分大学生脱离现实谈理想,不能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难以能意识到实现理想的艰巨性,在追寻理想受挫后,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行为上: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但意志力不坚定,学习方向不够明确和学习动力不够充足等问题比较突出。少数大学生只关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不能做到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统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理想的内涵;理解理想的特征;正确把握理想和现实的关系,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应用目标能够结合实际树立科学的奋斗目标;能为理想的实现制定计划并付出持续的行动;自觉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素质目标坚定理想,增强学生的奋斗意识;勇于追逐理想,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培养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家国精神。教学策略本专题教学遵循“从思想到行为”的这一基本逻辑结构,贯穿中国梦的的案例,融入北京冬奥的人物事迹,通过对理想的内涵和特征等理论知识的建构到辩证对待理想和现实等思想意识的确立、进而探讨理想转变为现实的途径和方法,探讨如何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激激励大学生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本专题教学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基于问题链的启发式教学法、微信视频连线、视频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师生互动,营造和谐的“内容有用、过程有趣、学生有得”的课堂。本次课的教学由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组成:1.课前:教师在教学平台推送教学案例和教学视频,发布课前任务,查看点评学生完成情况,了解掌握学情;学生自学自测,完成课前任务,奠定学习基础。2.课中:依据教学内容,结合案例,设计问题链,层层设问,抽丝剥茧,展开教学。教师剖析案例,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总结知识要点;学生分析案例,思考问题,参与课堂互动与小组任务。3.课后: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拓展学习,巩固提高,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课前:自学自测,了解学情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前随笔发布资源自主学习1.上传中国梦文档资料至教学平台;2.上传中国梦视频资源包至教学平台。平台发布教学案例;平台发布教学视频资源。平台查看教学案例;平台查看教学视频资源。教学意图:学生课前自主查看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提前熟悉课堂教学案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自主完成课前调查,教师查看,分析学情,以便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教学手段:智慧职教;MP4视频。二维码。学生课前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够,需要教师加以督促。课前检测明确学情1.你的理想是什么?2.你知道中国梦是什么样的梦吗?3.你觉得你的理想能否实现?4.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5.你的个人理想和中国梦有关系吗?1.发布课前学习任务;2.查看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点评学生的作答;3.根据课前任务完成情况进一步分析学情,掌握学情。完成课前学习任务;预习课程内容;完成课前检测;查看课前检测,并相互点赞;查看教师评价。教学评价平台测评、教师点评、生生互评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堂随笔课前检测分析(1分钟)1.课前检测展示:你的理想是什么?2.课前检测分析。平台展示课前检测;引导学生观看大家的回答;点评、分析、总结学生的回答。观看同学们的回答;认真听讲。教学意图:1.通过课前检测导入教学,将课前与课中联系起来,同时进一步了解学情;2.通过课前检测分析,进一步了解学情,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智慧职教;多媒体课件。教师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学。课堂互动(2分钟)1.教学互动:哪些“想”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理想?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2.教师总结:不是所有的愿望、目标、想法都能称之为理想。什么是真正的理想?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知识点:什么是理想?(5分钟)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堂随笔剖析内涵(3分钟)理想的内涵;2.理想同空想与幻想的区别。剖析理想内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讲解理想同空想与幻想的区别。认真听讲,做课堂笔记;思考理想、空想、幻想的区别。教学意图:让学生理解概念,厘清对理想的错误认识,不把空想和幻想当成是自己的理想;通过课堂检测,巩固新知,及时掌握学习情况;教学手段:1.智慧职教;2.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积极性不是特别高,需要教师多鼓励,多引导。课堂互动检测(2分钟)1.区分理想、空想、幻想;2.动画展示:苹果树。课堂检测:下面这些“想”,分别属于什么“想”。2.课堂检测:苹果树上哪个或者哪些苹果才是你的理想?3.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励学生回答问题;4.点评学生表现。1.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2.区分理想、空想、幻想;知识点:理想的特征有哪些?(10分钟)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堂随笔视频案例(3分钟)1.视频播放:2.案例呈现:中国梦的提出和中国梦的内涵。播放视频;讲解案例;提出问题:结合中国梦思考理想的特征有哪些?观看视频;认真听讲;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学意图:使学生对理想有一个正确理解,增强对理想的认知。结合中国梦讲解理想的特征,一个案例贯穿,让学生对中国梦有了解;课堂检测,巩固新知,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手段:1.智慧职教;2.多媒体课。通过理想特征的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自己的“想”法是不是真正在的理想。分析总结(5分钟)结合中国梦分析理想的特征:1.理想具有超越性:中国梦来源于现实,超越现实;2.理想具有实践性3.理想具有时代性教师讲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前中国人民共同的社会理想;结合中国梦分析理想的特征。认真听讲,做课堂笔记;思考自己的理想是否也具有这些特征。课堂检测(2分钟)1.结合你自己的理想剖析理想的特征。1.教师发布任务,引导学生思考;2.点评、总结学生的回答。1.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重点知识: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13分钟)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堂随笔课前检测分析(2分钟)1.课前检测呈现:你觉得你的理想能否实现?2.课前检测分析。1.平台展示课前检测;2.引导学生观看大家的回答;3.点评、分析、总结学生的回答。1.观看同学们的回答;2.认真听讲。教学意图:通过课前检测分析引入学习,实现课中与课前的链接,同时进一步了解学情;图片展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分析当前的社会热词,增强思政课的时效性;用线条图形展示知识点,更加清晰明了,易于学生理解掌握;课堂检测,巩固新知,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为下一难点的图片奠定教学基础。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智慧职教;图片资源。学生对有趣的图片,社会热词表现处浓厚的兴趣。课堂互动(4分钟)1.课堂互动:为什么觉得你的理想能/不能实现?2.图片展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3.课堂互动:如何理解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展示图片,提出问题;点评学生回答,总结学生回答。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观看图片,思考问题;聆听同学观点和老师的评价。案例分析总结(5分钟)1.案例分析:躺平青年与佛系青年;2.课堂讨论:躺平青年与佛系青年是如何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的?3.知识讲解:(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讲解分析案例;发布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点评学生回答,总结学生回答;讲解理想和现实的辩证关系。分析案例;思考问题,参与讨论,发表观点;聆听老师的讲解,做好课堂笔记。课堂检测(2分钟)再次思考你的理想能否实现;讨论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1.发布检测任务;2.点评总结。1.完成课堂检测任务;2.完成生生互评。难点知识:如何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15分钟)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堂随笔课前检测分析(1分钟)1.课前检测:如何才能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2.课前检测分析总结。1.平台展示课前检测;2.引导学生观看大家的回答;3.点评、分析、总结学生的回答。1.观看同学们的回答;2.认真听讲。1.通过课前检测分析引入学习,实现课中与课前的链接,同时进一步了解学情;2.现场视频联系,活跃课堂氛围;3.小组讨论,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4.教师结合奋斗目标讲解知识,加强党史教育,增强历史自信;5.课堂辩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思中学,学中思。6.课堂检测,巩固新知,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智慧职教;3.mp4视频资源;4.微信视频。用我校优秀校友的案例,学生身边的案例,更能激发学生为理想奋斗的斗志。视频连线案例讨论(5分钟)1.案例分析:我校优秀校友陈鹏的逐梦之路;2.微信视频:现场微信视频连线陈鹏;3.课堂小组讨论:结合陈鹏的逐梦之路讨论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1.教师讲解案例;2.发起微信视频连线;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4.组织小组代表进行发言;5.点评学生表现,总结学生发言。聆听教师讲解案例;与学长在线互动,提出问题;参与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案例分析总结(7分钟)1.实践是是通往理想彼岸的的桥梁;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案例:冬奥故事--心疼武大靖3.艰苦奋斗是实现梦想的重要条件(1)需不需要艰苦奋斗?课堂辩论:当代青年不需要艰苦奋斗。①新时代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②党史教育: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视频播放:《百炼成钢:(2)新时代青年如何艰苦奋斗?①案例分析:《逆境修炼指南》②课堂互动: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③教师总结。讲解案例、分析案例;根据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点评学生的回答,总结学生观点;播放视频;结合案例分析总结知识点。分析案例,结合案例分析问题;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问题;参与课堂辩论;聆听教师讲解,做好课堂笔记。课堂检测(2分钟)请用线条表示实现了理想的道路。1.发布检测任务;2.点评总结。1.完成课堂检测任务;2.完成生生互评。第2课时:如何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45分钟)知识点:什么是个人理想、社会理想?(10分钟)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堂随笔课前检测分析(2分钟)课前检测:你的理想是什么?课前检测分析总结。1.平台展示课前检测;2.引导学生观看大家的回答;3.点评、分析、总结学生的回答。1.观看同学们的回答;2.认真听讲。1.通过课前检测分析引入学习,实现课中与课前的链接,同时进一步了解学情;2.课堂检测,巩固新知,同时为下面内容讲解做铺垫。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智慧职教。学生对纯理论讲授的接受程度较低,教师应该将理论讲授和案例充分结合。内涵剖析(5分钟)理想的类型;个人理想的涵义;社会理想的涵义。讲解分析理想的分类;讲解分析个人理想和社会的理想的涵义。1.聆听教师讲解,做好课堂笔记。课堂检测(3分钟)课堂互动:下面这些“想”哪些是个人理想,哪些是社会理想?2.课堂互动: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社会理想是什么?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2.点评学生回答,总结学生回答。1.完成课堂检测任务;2.完成生生互评;2.聆听教师讲解,做好课堂笔记。难点知识:如何把握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15分钟)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堂随笔课前检测分析(5分钟)1.课前检测:你的理想是什么?2.课前检测分析总结;3.课堂追问:为什么说你的个人理想和中国梦有关系/没有关系?1.平台展示课前检测;2.引导学生观看大家的回答;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4.点评、分析、总结学生的回答。1.观看同学们的回答;2.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3.认真听讲。教学意图:课前检测分析,将课堂与课前衔接,进一步了解掌握学情;课堂检测,巩固新知,及时了解学习掌握情况,同时为难点的图片奠定基础。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智慧职教;以中国梦的案例一案到底,教学效果良好。案例分析总结(6分钟)案例分析:中国梦知识总结:(1)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2)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力实现个人理想;(3)大学生要在实现社会理想的过程中努个人理想。讲解分析案例;总结知识点。1.聆听教师讲解,做好课堂笔记。课堂检测(4分钟1.结合专业谈谈你的梦和中国梦的关系。1.发布检测任务;2.点评总结学生回答。1.完成检测任务;2.完成生生互评。重点知识:如何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15分钟)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堂随笔案例分析总结(7分钟)1.案例分析:袁隆平的两个梦;2.为什么要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小。讲解分析案例;提出问题:袁隆平为什么如此受尊敬;点评、总结学生回答;讲解总结知识点。分析案例;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聆听教师讲解,做好课堂笔记。引用袁隆平的案例,致敬袁老;小组讨论,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智慧职教;3.MP4视频资源。引用我校优秀校友,学生身边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讨论总结(8分钟)视频播放:我校优秀校友助力西藏通信事业发展;小组讨论:结合案例,思考作为一名大数据专业的高职生如何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播放视频;组织小组讨论;点评、总结学生回答;讲解总结知识点。观看视频;参与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聆听教师讲解,做好课堂笔记。课堂小结(5分钟)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堂随笔总结巩固(5分钟)制作教学内容思维导图;总结回顾专题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发布制作思维导图的任务;指导学生完成任务;教师点评,组织学生互评;布置课后作业。完成思维导图制作;完成生生互评。教学意图:复习巩固知识;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教学评价平台测评、教师点评、生生互评课后拓学:巩固拓展内化于心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后随记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定逐梦之心每位同学准备好便签纸,在便签纸上写上的自己的理想,附上实现理想的具体实践计划操;完成之后贴在自己的书桌最显眼处,拍照上传至智慧职教。之后定期上传计划完情况。平台发布课后作业;明确课后作业完成步骤与要求;查看完成情况,点评;督促生生互评。按时按要求完成课后作业;完成生生互评;查看教师点评。教学意图:巩固教学内容;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预习下一专题内容,为下次课做好准备。教学手段:智慧职教;智能手机。明确课后作业的具体要求,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并进行相互评价。课后预习预习下次课内容;下载查阅下次课教学资源包。发布预习任务;2.发布下次课课前任务。完成预习任务;2.完成才下次课前任务。教学评价平台测评、教师点评、生生互评教学反思教学效果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理想的内涵,树立科学的奋斗目标;正确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认识到实现理想需要过程;自觉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契合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成就自己的精彩。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每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抽丝剥茧,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和设计质量达到预期目标。教学特色本专题的教学用“中国梦”这一案例贯穿始终,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主要运用微信视频连线,视频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开展教学,激活学生学习积极性,解决了学生不爱听说教和理论的“痛点”。在教学案例的选择方面,还选择了两个学生身边的案例,我校优秀校友的逐梦故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整改教学实际表明,围绕案例层层设问教学方法受到学生的欢迎,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思考,充分体现了学生了主体性地位。因此,接下来,本团队将着重对授课体系进行优化,以期能够进一步提升本课的教学效率和满意度,更加科学地设计问题链,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广本团队设计的教学方式。31/50专题二追寻信仰之光教学内容分析本专题是立足于《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第二章第二节第一目的内容,主要内容为信念的内涵与特征、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依据本课程标准和本校人才培养方案对本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对教材当中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拓展和深化,形成专题《追寻信仰之光》。结合教材、课程标准进行问题链设计,通过层层设问,课堂明辨,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内容,通过回顾建党百年的辉煌历程让学生感受信仰的力量,让学生深刻明白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大数据技术(高职)一年级学生,个性活跃,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善于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也乐于表达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在高中阶段绝大多数为理科生,文科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思维方式倾向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偏弱。他们对于具象的案例接受程度较高,对于抽象的理论接收程度较低,因此比较适用于案例教学法和基于问题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认知上:学生已经学习了专题一,掌握了理想的内涵及其特征,理解理想和现实、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相互关系。但学生文科基础知识欠缺,对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认识比较浅薄。情感上: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一定的认同,但是情感态度不稳定,不坚定,容易受到负面事件的影响。行为上:受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影响,人生目标大多比较务实,注重对物质欲望的追求,忽视对崇高社会理想的追求,难以做到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指导实践。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信念、信仰的内涵和特征;2.理解信仰对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3.掌握什么是共产主义社会;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点。应用目标提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确立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正确认知;自觉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素质目标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增强对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的信心;彰显正确理想信念的科学性质和崇高价值;增强历史自信。教学重点从百年党史感悟信仰的力量;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教学难点信仰的特征;驳斥关于共产主义的谬论。教学策略本专题教学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这一基本逻辑整合知识,展开,即首先讲清楚什么是信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什么共产主义社会等基本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继续追问为什么。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讲清为什么大学生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本专题教学采用了混合式教学法,主要采用问题链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借助教学平台、案例视频等技术手段,层层设计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辩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本专题教学由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组成。1.课前:自主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和情感基础。教师课前在学习平台发推送视频、文章等资料,学生自主完成学习。2.课中:活动探究,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的基本教学逻辑设计教学活动,呈现案例、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组探究,讨论发言,突破教学重难点3.课后:课后作业,温故而知新课前:自学自测,了解学情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前随笔发布资源自主学习上传视频《AI技术让牺牲的革命者露出微笑》;上传《觉醒年代》视频片段;上传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视频。上传文章:《共产党宣言》、(2)《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平台发布教学案例;2.平台发布教学视频资源。1.平台查看教学案例;2.平台查看教学视频资源。教学意图:1.学生课前自主查看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提前熟悉课堂教学案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学生自主完成课前调查,教师查看,分析学情,以便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教学手段:1.智慧职教;2.MP4视频;3.二维码。学生课前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够,需要教师加以督促。课前任务明确学情1.你有信仰吗?2.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信仰?3.马克思是谁?我们为什么要如此隆重纪念马克思?4.头脑风暴:共产主义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1.发布课前学习任务;2.查看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点评学生的作答;3.根据课前任务完成情况进一步分析学情,掌握学情。1.完成课前学习任务;2.预习课程内容;3.完成课前检测;4.查看课前检测,并相互点赞;5.查看教师评价。教学评价平台测评、教师点评、生生互评课中导学:层层设问,探索分析(90分钟)第3课时:为什么要坚定信仰?(45分钟)导入新课(5分钟)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堂随笔视频导入教学(3分钟)1.播放视频:《觉醒年代》《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1.播放视频;2.总结视频主要内容和精神。1.观看视频;2.认真听讲。教学意图:通过热播的电视剧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感受革命先辈历尽磨难的救国探索之路。教学手段:1.智慧职教;2.多媒体课件。1.教师提问,让学生带者问题学习,能够有效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互动(2分钟)1.教学互动:是什么支撑着这些革命先辈们鞠躬尽瘁,慷慨赴义?1.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2.总结知识点:因为内心坚定的信仰;3.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什么是信仰?为什么有了信念之后就有如此巨大的胆量、力量和能量呢?3.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4.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5.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带着问题学习。知识点:什么是信仰(10分钟)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堂随笔课前检测分析(2分钟)1.课前检测呈现:你有信仰吗?2.课前检测分析。1.平台展示课前检测;2.引导学生观看大家的回答;3.点评、分析、总结学生的回答。1.观看同学们的回答;2.思考什么是信仰;3.认真听讲。教学意图:1.剖析内涵,让学生理解概念;2.通过课堂检测,巩固新知,及时掌握学习情况;用热播的电视剧剖析内涵,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共鸣。教学手段:1.智慧职教;2.多媒体课件。学生对信念和信仰的关系认识不清、剖析内涵(6分钟)1.结合电视剧《觉醒年代》的故事剖析内涵:信念的内涵;信仰的内涵:自发对某种思想或宗教或追求的信奉敬仰;信念和信仰的关系。1.剖析信念的内涵;2.讲解信仰的内涵;3.分析信念和信仰的关系。1.认真听讲,做课堂笔记;2.思考信念和信仰的关系。课堂互动检测(2分钟)1.头脑风暴:你所知道的能够被称之为信念或是信仰的事物和理论。平台发布头脑风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励学生回答问题;3.点评、总结学生回答。1.参与头脑风暴;2.完成是生生互评。难点知识:信仰有哪些特征(15分钟)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堂随笔课堂活动(8分钟)播放视频:《AI技术让牺牲的革命者露出微笑》;小组活动:分小组展示李大钊、陈独秀三父子,夏明翰、方志敏的革命事迹;3.小组讨论:从他们的事迹思考信仰具有什么特征?1.播放视频;2.组织小组讨论;3.点评各小组表现;总结小组观点。1.观看视频2.参与小组讨论;3.小组代表发言;完成生生互评。教学意图:1.使学生科学把握信念、信仰特征。2.小组活动,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3.课堂检测,巩固新知,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手段:1.智慧职教;2.多媒体课件。3.AI技术。通过理想特征的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什么是信仰。分析总结(4分钟)1.信仰的具有信念的普遍性特征执着性、支撑性,多样性;2.信仰具有一般信念没有的特征精神层面超越性,可以超越生死。1.教师讲解分析信念、信仰的特征。1.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课堂互动检测(3分钟)1.结合历史知识分析共产主主义信仰的特征。1.教师发布任务,引导学生思考;2.点评、总结学生的回答。1.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重点知识:从百年党史感悟信仰的力量(15分钟)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堂随笔案例推导互动讨论逐一剖析(12分钟)1.视频播放:2.课堂互动:如何理解有些人因为看见而相信,而共产党人因为相信而看见;3.结论总结:信仰是思想的总开关。1.播放视频;2.提出问题;3.点评、分析、总结学生的回答;4.总结结论。1.观看视频;2.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3.认真听讲在,做好课堂笔记。教学意图:1.用热播电视剧贯穿教学,贴近现实,贴近学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使学生认识到信念、信仰对个人、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感受革命先辈为了心中的信仰前赴后继的决心,加强党史教育;3.课堂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视频教学法,有效解决学生不爱听理论说教的“痛点”。5.课堂检测,巩固新知,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智慧职教;3.MP4视频资源。学生对有热播电视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视频播放:《谈长征信念》;2.课堂互动:(1)是什么力量在激励他们、推动他们?(2)我们为什么能够不断的从胜利走向胜利?3.结论总结:信仰是胜利之钥。1.播放视频;2.提出问题;3.点评、分析、总结学生的回答;4.总结结论。1.观看视频;2.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3.认真听讲在,做好课堂笔记。案例分析:苏联为什么解体?如何理解苏联只有数以千万计的共产党员,却没有共产党人?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4.结论总结: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根本。1.讲解分析案例;2.发布课堂讨论;3.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4.点评学生回答,总结学生回答;5.总结结论。1.分析案例;2.思考问题,参与讨论,发表观点;3.聆听老师的讲解,做好课堂笔记。1.教学互动:《觉醒年代》的续集是什么?2.今天的幸福生活怎么来的?3.结论总结:信仰是精神之钙。发布教学互动;点评、分析、总结学生回答;总结结论:1.参与教学互动;2.思考问题,参与讨论,发表观点;3.聆听老师的讲解,做好课堂笔记。课堂检测(3分钟)完成填空:1.发布填空题;2.点评学生回答;3.进行知识小结。1.完成填空题;2.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第4课时: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45分钟)教学导入(5分钟)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堂随笔课前检测分析(2分钟)课前检测展示: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信仰?2.课前检测分析。平台展示课前检测;2.引导学生观看大家的回答;点评、分析、总结学生的回答。1.观看同学们的回答;2.认真听讲。教学意图:1.通过课前检测导入教学,将课前与课中联系起来,同时进一步了解学情;2.案例分析,问题预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手段:1.智慧职教;2.多媒体课件。教师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案例分析互动(3分钟)案例分析:董必武深信前途会伐轲教学互动:应该树立怎样的信仰?结论总结: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问题思考: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讲解、分析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点评、分析、总结学生回答。分析案例;2.思考并回答问题。知识点:马克思是谁?(5分钟)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堂随笔案例分析互动(3分钟)案例分析:千年思想家第一人--马克思;2.教学互动:为什么马克思能成为千年思想家第一人?1.讲解、分析案例;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3.点评、分析、总结学生回答。1.分析案例;2.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学意图:1.使学生对马克思有简单的了解,为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打好基础。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智慧职教;3.MP4视频资源。视频教学法,学生更直观,更易于学生接受理解。视频播放(2分钟)介绍马克思人物生平:2.播放视频介绍马克思人物生平:介绍视频,播放视频。聆听教师讲解,做好课堂笔记;观看视频。知识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5分钟)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堂随笔课前检测分析(2分钟)1.课前检测:你知道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课前检测分析总结。1.平台展示课前检测;2.引导学生观看大家的回答;3.点评、分析、总结学生的回答。1.观看同学们的回答;2.思考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教学意图:1.课前检测分析,将课堂与课前衔接,进一步了解掌握学情;2.让学生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形成基本认识,为后面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奠定基础。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智慧职教;理科生文科基础知识薄弱,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不深。教师分析总结(3分钟)讲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教师讲解分析: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聆听教师讲解,做好课堂笔记。重点知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15分钟)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堂随笔理论剖析互动探究(12分钟)1.教学引入:七一讲话2.理论剖析: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1.七一讲话导入教学;2.理论剖析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1.聆听教师讲解,做好课堂笔记。1.引用七一讲话,贯彻七一讲话精神;2.课堂互动,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小组讨论,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4.课堂检测,巩固新知,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为下一难点的图片奠定教学基础。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智慧职教;理科生文科基础知识薄弱,对于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认识不深。理论剖析: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理论剖析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剖析讲解讲话。1.聆听教师讲解,做好课堂笔记。案例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2.结论总结: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3.课堂互动:马克思主义如何改变中国?讲解、分析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点评、分析、总结学生回答;结论总结。分析案例;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聆听教师讲解,做好课堂笔记。图片展示;课堂互动:结合图片提示,说说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产生了哪些理论?结论总结: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点评、分析、总结学生回答;总结结论。观看图片;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问题;聆听教师讲解,做好课堂笔记。课堂检测(3分钟)1.分小组总结:马克思主义主义为什么行?2.小组代表发表观点;完成课堂自测填空题。1.组织小组讨论总结;2.点评、分析、总结小组观点;3.发布课堂自测填空题;4.知识小结1.参与小组讨论;2.小组代表发言;3.聆听教师讲课,做好课堂笔记。什么是共产主义?(5分钟)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堂随笔头脑风暴(5分钟)教学引入:头脑风暴:共产主义社会是什么样的?知识讲解:共产主义是这样的。引入教学;发布课堂头脑风暴;点评、分析、总结学生回答;讲解知识。参与头脑风暴;观看并思考其他同学的回答;聆听教师讲解,做好课堂笔记。让学生对什么是共产主义有进一步的了解,为接下来教学难点的突破奠定基础。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智慧职教。学生对什么是共产主义了解不深。难点知识:共产主义社会能否实现?(10分钟)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堂随笔课堂明辨(6分钟)1.课堂投票:共产主义社会能否实现?2.课堂辩论:你为什么认为共产主义社会能/不能实现?1.发布课堂投票;2.组织课堂辩论;3.点评、分析、总结学生观点;4.做出结论总结: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1.完成课堂投票;2.参与课堂辩论。教学意图:明确什么是共产主义,改变对共产主义的错误认识;通过课堂辩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智慧职教。学生比较喜欢课堂辩论的形式。理论剖析(4分钟)驳斥共产主义渺茫论;结合理论驳斥共产主义渺茫论;1.聆听教师讲解,做好课堂笔记。课堂小结(5分钟)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堂随笔总结巩固(5分钟)1.制作教学内容思维导图;2.总结回顾专题知识点;3.布置课后作业1.发布制作思维导图的任务;2.指导学生完成任务;3.教师点评,组织学生互评;4.布置课后作业。1.完成思维导图制作;2.完成生生互评。教学意图:1.复习巩固知识;2.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教学手段:1.智慧职教;2.思维导图。教学评价平台测评、教师点评、生生互评课后拓学:巩固拓展内化于心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后随记课后作业课后作业:追先辈之信仰。观看马大型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并结合革命先辈的故事谈谈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照片和文字材料上传至平台。1.平台发布课后作业;2.明确课后作业完成步骤与要求;3.查看完成情况,点评;4.督促生生互评。1.按时按要求完成课后作业;2.完成生生互评;3.查看教师点评。教学意图:1.巩固教学内容;2.将知识内化于心;3.预习下一专题内容,为下次课做好准备。教学手段:1.智慧职教;智能手机。明确课后作业的具体要求,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并进行相互评价。课后预习1.预习下次课内容;2.下载查阅下次课教学资源包。1.发布预习任务;2.发布下次课课前任务。1.完成预习任务;2.完成才下次课前任务。教学评价平台测评、教师点评、生生互评教学反思教学效果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信念、信仰的内涵和特征,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基本内容,更加深入理解信仰对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视频教学法、理论讲授法展开教学,同时结合课程内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去科学的设计问题链,让学生跟着问题链去思考,去学习,实现了在思中学,学中悟,教学效果和设计质量达到预期目标。教学特色本专题教学教师首先从理论上把信念、信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基本概念讲清、讲透,同时还运用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的教学案例予以呈现和佐证;运用历史上、现实中的典型事例、经典素材充实教学,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师通过课堂辩论、环环相扣的问题链设计,多媒体手段加深情景设置,带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的思维跟着主题的学习,升华内涵。教学整改本专题的教学理论性比较强,而学生本身理论基础知识薄弱,对于理论讲授的接受程度比较低,部分理论还未真正做到内化于心。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要探究更多直观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去呈现理论,将深刻的理论知识与直观的视频、案例深度结合起来讲解。47/50专题三探寻信心之源教学内容分析本次课是立足于《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第二章第二节第二目第三目和第三节第三目的内容,主要内容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民族复兴为什么能,时代新人如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依据本课程标准和本校人才培养方案对本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对教材内容内容进行了重构,并在对教材当中的内容进行了拓展和深化,形成专题《探寻信心之源》。结合教材、课程标准,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基本逻辑整合知识点,设计教学问题链,层层推进教学内容的开展。教学中充分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是社会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激励学生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立志强国梦的实现贡献青春能量。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大数据技术(高职)一年级学生,个性活跃,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善于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也乐于表达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在高中阶段绝大多数为理科生,文科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思维方式倾向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偏弱。他们对于具象的案例接受程度较高,对于抽象的理论接收程度较低,因此比较适用于案例教学法和基于问题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认知上:已经学习了专题一和专题二,掌握了理想信念的内涵及其特征。对于理想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对于社会共同理想缺乏充分的认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前面章节也有内容,对中国梦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中国梦的科学内容以及如何实现中国梦缺乏深刻的认识。情感上:对当前国家取得发展成就感到十分自豪,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着强烈的信心和意愿,但在现实中更注重个人利益的得失,缺乏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行为上:愿意为实现个人理想和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但行动自觉性、主动性较差。部分学生对理想的考虑更趋务实,离开经济政治、脱离现实空谈理想。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理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理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必然性;4.理解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应用目标自觉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忠实实践者;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自身理想进行结合,把自己的理想贯穿融入进更高的理想中去。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荣誉感;增强历史自信,培育历史主动精神;增强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学重点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教学难点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2.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学策略本专题教学遵循“体国家之幸--为国家之兴成国家之星”这一基本教学逻辑开展教学。通过展现近代以来尤其是建党百年以来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让学生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励学生用自己所学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成长成才,在贡献青春力量中绽放青春之花。本次课采用了混合式教学法,主要有案例教学法、问题链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借助教学平台、案例视频、问卷调查调查明确学情,在此基础上,层层设计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辩论,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本专题的教学由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组成。1.课前:发布任务、自主学习、评价总结教师根据学情,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课前任务,发布到教学平台,同时上传与本次课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及学习内容链接。学生根据课前任务及教师上传的学习资源、学习内容链接,进行自主学习,要求完成相关学习任务。2.课中:问题导向、案例嵌入、评析总结教师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梳理,结合本次课程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难点,以教学重点难点为问题导向,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或对学生陈述的观点进行评析,由浅入深地启发学生分析问题。3.课后:发布任务、完成任务、评价总结课前:自学自测,了解学情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前随笔发布资源自主学习1.上传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知识文档材料至教学平台;2.上传视频《复兴之路》至教学平台。1.平台发布教学案例;2.平台发布教学视频资源。1.平台查看教学案例;2.平台查看教学视频资源。教学意图:1.学生课前自主查看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提前熟悉课堂教学案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学生自主完成课前调查,教师查看,分析学情,以便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教学手段:1.智慧职教;2.MP4视频。学生课前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够,需要教师加以督促。课前检测明确学情课前小组任务:分小组收集资料制作PPT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衣、食、住、行方面发生的变化;分小组了解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奋斗目标;党百年取得的历史成就。课前自测:你是怎样选择自己适合的鞋子的?你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双“鞋子”,我们选对了吗?3.观看《复兴之路》片段,思考并讨论为何用“复兴”一词?4.你认为怎样才算是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如何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发布课前学习任务;2.查看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点评学生的作答;3.根据课前任务完成情况进一步分析学情,掌握学情。1.完成课前学习任务;2.预习课程内容;3.完成课前检测;4.查看课前检测,并相互点赞;5.查看教师评价。教学评价平台测评、教师点评、生生互评课中导学:层层设问,探索分析(90分钟)第5课时:社会主义为什么好?(45分钟)导入新课(5分钟)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堂随笔课前检测分析(2分钟)课前检测展示:你是怎样选择自己适合的鞋子的?2.课前检测分析。1.平台展示课前检测;2.引导学生观看大家的回答;3.点评、分析、总结学生的回答。1.观看同学们的回答;2.认真听讲。教学意图:1.通过课前检测导入教学,将课前与课中联系起来,同时进一步了解学情;2.通过课前检测分析,进一步了解学情,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教学手段:1.智慧职教;2.多媒体课件。教师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学。分析总结(3分钟)2.导入教学:中国是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鞋子,走自己的道路的?1.教师分析讲解经典语录;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知识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0分钟)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堂随笔剖析历史总结观点(6分钟)历史呈现与分析:近代中国各阶级的救国探索;近代中国各阶级的救国探索的结果说明了什么?3.观点总结:中国走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选择,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讲解、分析近代中国各阶级的救国探索的历史知识;2.讲解、分析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内容;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4.点评、分析、总结学生回答;5.观点总结。1.认真听讲,做课堂笔记;2.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学意图:1.通过历史呈现,讲清楚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2.通过视频播放,巩固所学知识。教学手段:1.智慧职教;2.多媒体课件;3.MP4视频资源。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积极性不是特别高,需要教师多鼓励,多引导。视频播放(4分钟)播放视频:《李大钊社会主义不会辜负中》;总结观点。播放视频;讲解视频;总结观点。1.聆听教师讲解,做好课堂笔记。重点知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5分钟)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堂随笔课前检测分析(1分钟)课前检测展示:你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双“鞋子”,我们选对了吗?2.课前检测分析。1.平台展示课前检测;2.引导学生观看大家的回答;3.点评、分析、总结学生的回答。1.观看同学们的回答;2.认真听讲。教学意图:1.通过课前检测导入教学,将课前与课中联系起来,同时进一步了解学情;2.通过课前检测分析,进一步了解学情,以便调整教学策略;3.通过小组活动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4.通过展现社会发展成就,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5,融入抗疫情案例,弘扬抗疫精神。教学手段:1.智慧职教;2.多媒体课件。引用“鞋子”做比喻,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小组活动(6分钟)教学引入::2.课堂活动:分小组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课堂互动:中国穿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双“鞋子”,还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请着重从自己的专业出发来思考问题;观点总结: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世界瞩。1.讲解经典语录,导入教学;2.组织课堂小组活动;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4.点评、总结、分析学生回答;组织生生互评。1.认真听讲;2.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3.参与小组活动;4.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讲解ppt;5.完成生生互评。抗疫案例分析(6分钟)1.课堂互动:2.课堂互动:3.抗疫案例分析;4.观点总结:疫情防控充分彰显制度优势。1.组织课堂互动;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点评、分析、总结学生回答;分析抗疫案例;总结形成观点。1.参与课堂互动;2.分析案例;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听讲,做课堂笔记。巩固升华(2分钟)1.视频播放:1.播放视频;2.知识总结,深化主题。1.观看视频;2.认知听讲,做好课堂笔记。难点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15分钟)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堂随笔视频播放(2分钟)视频播放;课堂互动: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观点总结:中国共产带领中国人民找到正确的方向,取得革命胜利。播放视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点评、分析、总结学生的回答;总结观点:1.观看视频;2.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3.聆听教师讲解,做好课堂笔记。教学意图:1.融入七一讲话,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内容,贯彻七一讲话精神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2.课堂小组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课堂检测,巩固新知,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智慧职教;3.MP4视频资源。通过课前小组的准备,有益于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小组活动(6分钟)1.分小组讲解: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奋斗目标;党百年取得的历史成就。1.组织小组活动;2.点评小组表现;3.总结小组观点;组织生生互评。1.参与小组活动;2.小组代表发言;3.完成生生互评。理论分析总结(6分钟)总结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奋斗目标播放视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取得成就结论总结。1.剖析理论,剖析的重要讲话;2.讲解党的基本知识及其理论依据和现实表现;3.播放视频;4.总结观点:1.思考问题;2.观看视频;3.聆听教师讲解,做好课堂笔记。课堂检测(1分钟)完成课堂检测填空题。1.发布检测任务;2.点评总结。1.完成课堂检测任务;2.完成生生互评。第6课时:民族复兴为什么能?(45分钟)教学导入(2分钟)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堂随笔教学导入(2分钟)1.导入教学:1.导入教学。1.认真听讲。教学手段;1.智慧职教;2.多媒体课件。知识点:为何是“复兴”?(10分钟)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堂随笔课前检测分析(2分钟)课前检测:思考为何是“复兴”?课前检测分析总结。1.平台展示课前检测;2.引导学生观看大家的回答;3.点评、分析、总结学生的回答。1.观看同学们的回答;2.认真听讲。1.通过课前检测分析引入学习,实现课中与课前的链接,同时进一步了解学情;2.讲解历史,加强历史教育。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智慧职教。学生对纯理论讲授的接受程度较低,教师应该将理论讲授和案例充分结合。课堂互动历史分析(8分钟)课堂互动1: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盛世案例分析1:教学总结: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课堂互动2:简要介绍禁毒以来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案例分析2:6.观点总结2:只有历经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2.呈现并讲解相关历史知识;3.点评、分析、总结学生回答;4.总结观点。参与课堂互动;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难点知识:如何实现复兴(15分钟)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手段课堂随笔剖析图片故事(5分钟)1.图片展示与分析:2.教学互动:讲解两张图片背后的故事;3.课堂互动:对比这两张照片,谈谈你的感受?4.结论总结: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点评、分析、总结学生回答;总结结论:讲解图片故事;参与课堂互动;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教学意图:1.课前检测分析,将课堂与课前衔接,进一步了解掌握学情;2.图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