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笔记整理_第1页
金融学笔记整理_第2页
金融学笔记整理_第3页
金融学笔记整理_第4页
金融学笔记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基础知识1、货币起源与发展从时间序列角度看:生产力发展→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从价值形态演化过程看:①简单的价值形态→②扩大的价值形态→③一般价值形态→④货币形态【说明】①商品的价值在偶然的商品交换体现出来;②物物交换变得频繁,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不同的交换表现;③用一般等价物表示商品的价值;④用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货币与商品伴生,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说明】①纸制货币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②金属货币制度崩溃后,银行券从不完全兑现金属货币变为完全不能兑现为金属货币。2、货币的分类:①商品货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称量货币、铸币);②信用货币:纸质货币(银行券、纸币等)、存款货币、电子货币。【说明】①纸制货币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②金属货币制度崩溃后,银行券从不完全兑现金属货币变为完全不能兑现为金属货币。纸币的流通规律:单位纸币代表的货币金属量二、货币的职能(双重职能说)0、马克思理论(金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1、交换媒介职能——计价标准、交换手段、支付手段计价标准(价值尺度)交换手段(流通手段、世界货币)支付手段特点可以是观念中的货币,不需要拿出真实的货币即可发挥其职能。①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必须使用现实的货币;②人们只关注货币的购买力而不是其本身的价值。【说明】②可解释货币经历了足值到不足值的过程;纸币、信用货币等没有实际价值的货币的产生和流通。①用于跨期支付,是价值的单方面转移;使货币收支在时间上、数量上不一致,从而改变了一定时期货币流通量。作用为各种商品和劳务定价,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使不同商品和劳务之间的价值比较变得容易。积极作用: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促进商品流通与市场的扩大。消极作用:将交换过程分离为买卖两个环节,可能会出现买卖脱节、供求失衡。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M金属货币制度下:M=PQ/V信用货币制度下:PQ≡MV【三要素】①价格(P);②待出售商品的数量(Q);③货币流通速度(V)。积极作用:①支付抵消,节约流通费用;②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③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利用。消极作用:①买卖进一步脱节,加大供求失衡的可能性;②形成经济主体的债务链条,有出现债务危机的可能性;③出现财政超分配和信用膨胀的可能性。注意问题: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区别:流通手段中没有信用因素,支付手段以信用交易为基础。衡量货币流通状况的标准:货币能否正常发挥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的调节能力商品货币:有内在价值,能够自发调节。货币过多购买力不变,多余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信用货币:无内在价值,不能自发调节。货币过多购买力下降,多余货币不退出流通,并促使原来保存的货币进入流通。现代信用制度下,需要央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调控。2、资产职能(贮藏手段)特点:①货币退出了流通领域;②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能够实现保值增值。【说明】货币是资产的一种存在形式。作用:①贮藏财富;②为购买或支付作准备;③为投资积累资本;④为预防不测之需或其他目的。三、货币的本质(补充内容,加深理解)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信用货币制度下,这一定义已不能完全说明货币的本质。信用货币几乎没有价值,却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原因在于人们只关注其购买力,而不关注实际价值。只要具有购买力,就能够充当货币。因此应从货币职能角度理解货币定义,即货币是被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货币的本质也就是能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尺度、贮藏手段职能的交换媒介。四、货币的作用1、货币的积极作用(提示)从货币的职能看:(思考货币的出现解决了什么问题)(课本P40)关键点:①物物交换困难;②价值衡量困难;③跨期支付问题;④财富积累;⑤社会资金集中。货币成文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特殊力量。(课本P40)关键点:①活动领域拓展,激发创造性;②积累财富,创造财富,扩大生产。货币在整个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键点:①个人角度:购买,劳动报酬,积累财富;②企事业单位;③财政收入,经济政策;④国际贸易。2、货币的消极作用(课本P41)关键点:(1)买卖分离;(2)债务链条;(3)信用膨胀,通货膨胀或紧缩;(4)货币崇拜。3、货币发挥作用的内在要求(课本P41)币值稳定。影响货币职能的发挥,如计价标准职能、资产职能。有一个调节机制使货币流通量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要求货币供给弹性,但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没有自我调节能力,需要央行通过货币政策进行调控。五、货币的层次划分与计量1、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必要性现金和各种存款都代表了一定的购买力,但其购买力强弱有别,影响力也不同。货币量统计时,即要考虑全面性和准确性,又要兼顾央行调控的需要。2、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流动性各种资产都具有流动性,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远大于实物资产,各种金融资产中现金流动性最强。流动性的实质:反映货币发挥交换媒介职能的能力。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通货、货币、准货币4、我国目前货币的层次划分:①M0=流通中的现金;②M1=M0+活期存款;③M2=M1+准货币(准货币=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说明】准货币是指可以随时转化成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5、各国货币层次划分的特点①货币范围随着流动性强弱的变化而变化。②进入那个制度越发达,金融产品越丰富的国家,货币层次也越多。③不同国家各个货币层次所包含的内容不同。④货币层次的划分不是固定的。⑤货币层次的划分及计量只能在一定能够程度上反映货币流通的状况。五、货币制度1、国家货币制度:一国货币主权的体现。由本国政府或司法机构独立制定,仅国内有效。(P49~P51)基本内容:规定①货币材料(构成不同货币本位,信用货币制度下不规定币材);②货币单位的名称和值;③流通中的货币种类(铸币和辅币);④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无限法偿、有限法偿);⑤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自由铸造、限制铸造,分散发行、垄断发行);⑥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现金准备、证券准备)。类型及演变金银复本位:易引起价格混乱,易出现“货币驱逐良币”现象(格雷欣法则)。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①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②现实中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③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和调控是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的货币制度:“一国多币”——人民币、港元(与美元挂钩)、澳门元(与港元挂钩)、新台币2、国际货币制度(体系):各国磋商确定,不具有强制性。(P52~P53)基本内容:①确定国际储备资产(国际支付货币);②安排汇率制度(固定、浮动);③选择国际收支调节方式。类型及演变:国际金本位制(金平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双挂钩,固定汇率)→牙买加体系3、区域性货币制度:欧洲货币制度★汇率与汇率制度一、外汇与汇率1、成为外汇的条件:①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国境;②可以自由兑换、买卖;③在国际支付中被广泛接受。2、汇率:不仅取决于货币对内价值,还受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变化影响。一国货币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可能有偏离。3、汇率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应付标价法):一定单位外国货币应付多少本国货币。汇率越高,本国货币价值越低。我国采用间接标价法(应收标价法):一定数量本国货币应收多少外国货币。汇率越高,本国货币价值越高。英美采用4、汇率分类△名义汇率反映市场外汇供求状况;实际汇率反映一国对外竞争力水平。二、汇率的决定理论早期国际借贷理论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时,该国汇率趋于贬值;顺差时,该国货币趋于升值。购买力平价理论本国货币购买力相对外币购买力下降时,本币汇率趋于贬值;反之,趋于升值。绝对购买力平价(一价定律):两国货币兑换比例等于两国物价水平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时期内,汇率变化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变化(通胀率差异)之差。汇兑心理学说外汇市场上交易者的心理预期对汇率变化有显著影响。利率平价理论利率高(低)的国家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贴水(升水),升贴水率等于两国利率之差。现代货币分析法外国货币供给不变时,本币供给数量与本币汇率反向变动;外国收入增长不变时,本国收入增长与本币汇率同方向变动。资产组合分析法货币是人们可以持有的金融资产中的一类。换汇成本说剔除购买力平价说中的非贸易品,只考虑贸易品价格对比。出口换汇成本:在国际市场上换得1美元所需支付的人民币成本。进口换汇成本:在国际市场上出售1美元的进口物品能获得的人民币收入。△利率具有双重性质:①货币层面的变量,收到各种货币因素影响;②取决于实体经济状况,受实体经济变化影响。利率变动是为了实现两国资产市场的存量均衡,均衡汇率即均衡时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三、汇率的影响1、利率影响的内容进出口本币贬值,促进出口,抑制进口;本币升值,促进进口,抑制出口。(还要考虑进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出口供给的价格弹性问题。)物价①进口商品和原材料角度,汇率贬值可能引起进口商品在国内价格上涨。②出口商品角度,汇率贬值利于扩大出口;但出口商品供给弹性较小时,出口扩大会引发国内市场此类产品价格上涨。资本流动短期资本流动受汇率影响较大,本币贬值,会发生资本外流,从而进一步增加外汇需求,本币汇率进一步下跌。(长期资本流动主要以利润和风险为转移,受汇率影响较小。)金融资产选择本币汇率升值,促使投资者更倾向于持有本币资产。(实际、预期汇率变化都能产生影响)2、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①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②出口商品供给弹性;③一国经济体制、市场条件、市场运行机制、对外开放程度(p69)。3、汇率风险:①进出口贸易;②外汇储备;③外债风险。四、汇率制度1、汇率制度的安排:①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②汇率变动方式。2、演进国际金本位制度下以黄金为物质基础,汇率有自动稳定机制;稳定的固定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以黄金-美元为基础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牙买加体系下以浮动汇率制为主导,与黄金彻底脱钩,以信用货币为基础,自主决定。可调整的盯住汇率制、有限的浮动汇率制、更灵活的浮动汇率安排。3、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利弊(P71~P73)4、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开放前固定汇率制经济转轨阶段①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并存;②外汇调剂市场汇率与官方汇率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①有管理浮动汇率制;②盯住汇率制;③有管理浮动汇率制。★信用与信用体系一、信用1、信用的含义:①道德范畴:诚信,即通过诚实履行自己的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②经济范畴: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代表一种债权债务关系(由收支状况决定)。国家宏观调控的杠杆。【说明】偿还与回收、支付与收取利息是信用关系确立的必要条件,利率从信用关系中产生,又引导信用关系发展。2、信用的基本形态:①实物借贷;②货币借贷(主导)。3、信用的产生与发展私有制是信用产生的基础。私有制下,信用解决了不损害所有者利益为前提下财富调剂的问题。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信用良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信用与货币的结合形成的新的范畴,即金融。金融是以货币为载体的借贷活动。4、高利贷(最古老的信用)自然经济条件下借贷资金供求矛盾、贷者垄断、高偿还风险、信用维系成本是高利贷者索取高利率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及现代银行和信用货币体系的建立从根本上动摇了高利贷的垄断地位。(供求角度)5、信用关系中的各部门:国民经济中的五部门的资金余缺状态时现代信用关系存在的宏观经济基础。①居民:盈余;②企业:资金的主要供给者和需求者,最大的赤字部门;③政府:由政府收支状况决定,但财政赤字是常态;④金融机构:信用中介,债权债务的集中;⑤国外部门:净债务(逆差)或净债权(顺差)。6、资金供求者之间的信用活动(融资形式):(根本区别:有无中介参与)通过供求双方关系典型优缺点直接融资金融工具(商业票据、股票、债券)债券债务关系证券市场融资P87间接融资金融中介分别于金融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银行存贷业务P87~P887、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P888、信用风险:①债务人刻意违约(违约收益大于失信成本);②债务人不得不违约(经济周期、公司负面事件)。二、信用形式商业信用(直接融资)形式:卖方商品形式提供信用(赊销)。工具是商业票据。商业信用的局限性。4点,P90银行信用(间接融资)形式: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信用。银行信用的特点。3点,P91国家信用(政府参与)形式:内债、外债;国债、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担保债券。消费信用(用于消费)形式:赊销(短期)、分期付款(中长期)、消费贷款(长期)①消费信用的作用。P95。②消费信贷可能的负面影响。P96。国际信用(跨国借贷)①国外借贷(出口信贷、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国际融资租赁);②国际直接投资(独资、并购、合资、股权投资、再投资)三、信用体系信用制度规范和约束社会信用活动和信用关系的行为规则(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基础保障三个层面:①道德规范是信用体系构建的重要基础;②高效快捷的社会征信系统是防止同一主体多次出现失信行为的利器;③法律规范对失信行为的严厉制裁是完备信用体系的终极制度保障。信用机构体系①信用中介机构(金融机构);②信用服务机构:信息咨询公司、投资咨询公司、征信公司、信用评估机构等;③信用管理机构:政府设立(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行业自律型。社会征信系统信用档案系统、信用调查系统、信用评估系统、信用查询系统、信用公示系统★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率一、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息1、货币的时间价值:同等金额的货币其现在的价值大于未来的价值。时间价值来源于对现在消费推迟的时间补偿。2、利息是什么?①利息是借贷关系中资金借入方支付给资金贷出方的报酬;②从资金使用者看,利息是资金使用的成本;③从资金提供者看,利息是资金的价格;④从国家宏观调控看,利率时国家调控的重要杠杆。3、风险资产收益率=无风险利率(国债利率)+风险溢价4、利息是收益的一般形态:利息是资本所有权的必然产物。(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导致了收益的资本化)5、收益的资本化:各种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进行资本定价。B=P·r6、利息计算【说明】利息额I,本金P,借贷期限n,本金和S,现值PV,终值FV,第i期现金流Ci(现金流=收入-支出)利息额①单利法(短期):I=P·r·n②复利法(长期):I=P[(1+r)n-1]本金和①单利法(短期):S=P(1+r·n)②复利法(长期):S=P(1+r)n现值/终值①已知现值求终值:FV=C0(1+R)t=PV(1+R)t②已知终值求现值:PV=Ct/(1+r)t=FV/(1+r)t贴现即求现值的过程。1/(1+r)t是贴现因子(现值复利因子)。使用的r是贴现率。净现值(NPV)方法:NPV=未来流入现金的现值-未来流出现金的现值二、利率的分类1、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的关系:(1+rn)n=(1+rn-1)n-1(1+fn)【说明】第n年即期利率rn,第n年远期利率fn。2、收益率:受利息支付额、投资额、计息期间、利息支付周期、投资标的市场价格变动等因素影响。收益率=当期收益率+资本利得(损失)率RET=【说明】按票面价值计算的利息C,时间t债券价格Pt,时间t+1债券价格Pt+1。到期收益率与持有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yTM持有期收益率yHP将债券持有到期所获得的全部收益。未来各期利息收入+到期本金收入的现值=债券购买价格的贴现率。购入到卖出这段特有期限里所能得到的收益率。i=1i=1【说明】每期支付的利息C,债券购买价格P,到期票面值FV,到期期数T;债券出售价格PT三、利率的决定1、决定因素:储蓄、投资、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国民收入等。马克思利率决定理论①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②利息取决于利润总额,利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并受总利润分配比例影响。(利率范围:0~平均利润率)。③企业盈利能力强,利率高;衰退时利率低。古典学派“实际利率理论”(关注非货币的实际因素)①投资导致的资金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资金需求增加会降低利率;②储蓄导致的资金供给是利率的增函数,资金供给增加会提高利率;③利率变化取决于投资与储蓄的均衡。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关注货币因素)①货币供给量由货币当局决定;②货币需求由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决定,流动性偏好强时货币需求上升,利率也随之上升;③利率取决于货币供求数量的对比。④“流动性陷阱”:利率很低时,流动性偏好会趋于无穷,货币需求利率弹性无限大。新剑桥学派“可贷资金利率理论”①利率时借贷资金的价格,取决于可贷资金的供求状况。②可贷资金供给Fs=S+ΔMs,与利率正相关;③需求Fd=I+ΔMs,与利率正相关;④Fs=Fd。新古典综合学派“IS-LM”模型①国民经济均衡时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出现均衡;②利率在既定国民收入下由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决定。2、影响因素经济周期因素①危机阶段:企业销售困难、资金紧张,要求现款支付增加,从而资金需求急剧增加、借贷资金供不应求,利率走高。②萧条阶段:对经济前景缺乏信心,现金需求大幅降低,加上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使利率不断走低。③复苏阶段:信心逐渐恢复,消费和投资需求上升,对借贷资金需求增加,利率逐渐提高。④繁荣阶段:利润增长,资金需求上升,利率上升。风险因素(利率的风险结构)①含义:相同期限的金融资产因风险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利率。②风险类型:违约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税收风险、购买力风险(费雪效应、通胀的损失)、汇率变动风险P127时间因素(利率的期限结构)①利率期限结构在同质的债务相关利率才具有可比性。②利率期限的关系:预期假说、市场分割理论(期限偏好理论)、期限选择和流动性升水理论。利率管制基本特征:由政府有关部门或中央银行直接制定利率或规定利率上下限。四、利率的作用1、利率的作用影响储蓄和投资:①调节居民消费和储蓄的相对比重;②影响企业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与借贷资金供求相互影响:①(见利率决定);②高利率增加获取资金的成本,抑制资金需求;低利率……。影响资产价格:①实物资产、金融资产;②资产价格等于该资产未来现金流或收益的贴现;③r越低,P越高。影响社会总供求:作用于短期内易于调节的总需求上。低利率增加居民消费动机、企业投资需求。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利率是否合理、能否真实反映资金的机会成本,作为价格杠杆能够将资金引入那些优质高效的企业,将对事物资源流动和配置效率产生重要影响。P132~P1332、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P133~P134基础性条件:①独立决策的市场主体(理性经济人,利率与收益相关);②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资金供求与利率相互影响);③合理的利率弹性(其他变量对利率的敏感性)。经济制度与经济环境因素:①市场化改革;②投资机会与资金可得性问题;③产权制度。五、利率市场化P135★金融资产一、金融资产1、金融工具:本质是契约承载的金融工具。分为①金融资产:有明确价值,如股票、债券;②其他金融资产。2、金融工具的特征:法律性(首要)、流动性、收益性(货币或非货币性的)、风险性。P141~P1423、分类标准:①统计角度按流动性分;②投资交易者角度按权利和义务分类,债权类、股权类、衍生类、合成类。【说明】债权类:票据、债券、基金等。股权类:股票。金融工具产生于资金余缺的并存和信用的发展。4、金融资产基本要素:①发售人;②价格(面值、发行价格、市场价格);③期限;④收益;⑤标价货币。5、金融资产的风险与收益风险类型:①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道德风险。②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个别风险)。收益类型:①现金流收益:利息、股利、红利;②资本利得:资产买卖差价收益。收益衡量指标:收益率(当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非组合投资资产收益与风险收益率风险非组合投资①收益率:见上章RET②期望收益率:未来投资收益率各种可能值的加权平均。

r①风险:未来实际收益率与期望收益率的偏离程度。σ=②弹性系数:单位收益承受的风险。CV=σ/组合投资①组合收益率:所有组合资产期望收益率的加权平均。wi表示该种资产所占比重。

金融资产投资组合的选择,本质上是实现资产在时间维度和风险维度上的有效配置。有效边界:风险相同、收益最大,或收益相同、风险最小的组合点的连线。有效边界线上的组合为有效组合。二、金融资产的价格1、类型:①票面价格;②发行价格:平价发行、折价发行、溢价发行(票面利率>市场利率);③市场价格。2、证券市场价格衡量:①综合指数:考虑全部上市的证券。②成分指数:选取代表性的证券作为指数样本。3、证券价值评估(内在价值/理论价值)债券的价值股票的价值原理证券的内在价值是证券未来收益的现值,取决于预期收益与市场收益率水平。(现金流贴现法)绝对价值评估①到期一次性支付本息:PB=A/(1+r)n②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P③分期付息永久性债券:PB=C/r(股票收益一般不稳定,且无到期日)P相对价值评估①市盈率(本益比)=股票市价/每股盈利。反映每股盈利不变且所得股息没有进行再投资条件下,经过多少年院士投资本金可以通过股息全部收回。市盈率越低,则投资回收期越短,风险越小,股票投资价格越大。②市净率=股票市价/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总股数)市净率越低,则风险越低,投资价值较高。4、市场估值:得到市场价格。有价证券市场价格经常会偏离其理论价格。无套利均衡是市场定价的基本标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系统风险较高的组合资产,风险溢价也比较高。套利定价理论(APT):比CAPM考虑了更多因素。5、金融资产价格与利率的关系:利率变化通过预期、市场供求机制、无套利均衡机制使资产价格反方向变化。6、金融资产价格与汇率的关系:汇率通过预期、资本与资产供求均衡机制作用于金融资产的价格。作用程度受制于一国经济的外貌依存度、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本币可兑换程度、资本市场有效性。P162~P163★金融市场一、金融市场概述1、投资:①产业投资:投资实体经济,如工农业、服务业;②金融投资:流动性强,交易成本低,收益和风险高。2、金融市场:狭义金融市场专指以金融工具为载体的交易活动(直接融资、金融投资)。产生基础是投融资需求。3、国际资本流动P168~P169类型:①长期资本流动: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国际信贷。②短期资本流动:贸易性资本流动、套利性资本流动、保值性资本流动、投机性资本流动。原因:①实体经济原因(过剩资本);②金融原因(利率差异、汇率变化);③制度原因(放松管制);④技术。【说明】不同国家资本回报率的差异是引起国际资本流动的根本原因。国际利率差异是短期资本流动的根本原因。效应:①全球化效应;②放大效益(杠杆效应);③冲击效应:巨额资金频繁进出造成波动。国际金融市场作用:①提供国际投融资渠道(间接和直接融资机制);②调剂各国资金余缺;③调节国际收支;④促进经济全球化;⑤利于规避风险。4、金融市场分类:①按工具期限(2);②按标的物(5);③按交割期限(2);④按地域(4)。P171~P1725、金融市场构成要素(4个)市场参与者:政府、央行、金融机构、企业、居民、(国外部门)金融工具:一般具有广泛的社会可接受性、可随时流通转让。(信用工具发展而来)金融工具的价格:①反映资金供求关系;②政府调节宏观经济的手段。金融交易的组织形式:交易所交易(固定场所、集中)、柜台交易(分散)、电信网络交易(无固定场所)6、市场体系7、金融市场的功能四大功能:①资源配置与转化功能;②价格发现功能;③风险分散和规避功能;④宏观调控传到功能。P181【说明】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投融资需求,促进资本的集中于转换。外部条件:法制健全、信息披露充分(金融市场使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市场进退有序(充分竞争)内部条件:国内、国际统一的市场、丰富的市场交易品种、健全的价格机制(定价机制、价格机制)、技术二、货币市场(短期金融市场)1、特点:交易期限短、流动性强、安全性高、交易额大(批发市场)【说明】金融工具流动性与偿还期限成反比。2、功能:①政府和企业调剂资金余缺、满足短期融资需要的市场;②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市场;③央行进行宏观金融调控的场所;④基准利率(市场化的无风险利率)生成的场所。P186~P1873、货币市场的子市场三、资本市场(长期金融市场)1、特点:提示(期限、目的、规模、收益)2、功能:①筹资与投资平台(中长期);②资源有效配置的场所(广泛筹集资金,有助于生产要素的部门间转移和重组);③促进购并与重组(货币市场无此功能);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证券市场发行市场参与主体证券发行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证券投资者(个人、工商企业、金融机构、证券经营机构);证券中介机构(投行、信托投资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发行方式私募发行、公募发行;直接发行、间接发行(代销、承销、报销、赞助推销)发行方式选择选择认购人(私募/公募);选择销售人(直接/间接)P217~P218流通市场参与主体(中介人)证券经纪人(代客买卖,不承担风险)、证券商(自负盈亏)、第二经纪人证券交易程序开设股东账户及资金帐户→委托买卖→竞价成交→清算、交割与过户证券流通组织方式证券交易所交易(场内交易)、柜台交易(场外)、无形市场(网络市场,场外)证券交易成本①显性成本:手续费、税费、通信费等。②隐性成本:价差、信息成本(信息透明度)。投资分析①基本面:经济周期、经济政策(货币、财政、汇率)、产业生命周期、公司状况(获利能力和竞争地位)。②技术分析:信息完全;价格沿趋势波动并保持趋势;历史会重复。4、资本市场国际化衡量:①市场进入限制;②市场机构与品种丰富程度;③市场价格与国际价格联动程度。四、其他市场1、外汇市场:零售市场(银行与企业、个人间)、批发市场(银行间)。全球化、复杂化、一体化。2、黄金市场:受供求关系、经济周期、外汇价格、政治局势与突发事件影响。3、保险市场:财产保险市场、人寿保险市场;原保险市场、再保险市场;国内保险市场、国际保险市场。★金融机构一、金融机构体系1、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内生于实体经济活动的需要。2、分类:①能否吸收存款:存款性金融机构、非存款性金融机构;②按职能:管理性金融机构、营业性金融机构;③按业务性质:商业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④按地理范围:国内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⑤按组织方式:公司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其他组织制度(如独资形式)的金融机构。3、金融机构与一般经济组织的共性和区别。P271~2714、金融机构在经济中的地位:①资金活动总枢纽;②金融产业载体;③政府调节、管理经济活动主要对象。P2715、金融机构的功能:①便利支付结算;②促进资金融通;③促进各种社会闲置资金的有效利用;④降低交易成本;⑤改善信息不对称;⑥分散或转移风险;⑦创造信用与存款货币。(最基本功能:融资、提供金融服务)6、金融机构经营体制:①分页经营(分离银行制度);②混业经营(全能银行制度)。优缺点:P2777、发展趋势:①业务、组织、技术和管理不断创新;②业务综合化;③注重兼并重组;④经营全球化。8、全球性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国际清算银行。(国际金融机构作用与局限:P283)二、存款类金融机构1、特征:以存款为主要负债,以贷款为主要资产,以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中间业务,直接参与存款货币创造过程。2、分类:①按业务活动目标:管理性(央行)、商业性、政策性;②按业务范围:国际性、全国性、地方性。3、相互关系:①功能互补;②满足不同市场需求;③相互竞争,优胜劣汰。P298~P2994、运作原理存款性金融机构通过吸收存款和借入资金形成资金来源,再通过各类贷款与证券投资运用资金,成为资金供求者之间的信用中介。(高杠杆经营)运作特点公众性(讲信用)、风险性、服务性作用积极作用:①充当信用中介,实现对全社会的资源配置。②充当支付中介,对经济稳定和增长发挥重要作用。③创造信用与存款货币,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④转移与管理风险,实现金融、经济的安全运行。⑤提供各种服务便利,满足经济发展的各种金融服务需求。负面作用:①其发挥信用中介的积极作用是建立在市场化条件的基础上,倘若其对资金运用缺乏有效的市场选择,不仅自身出现不良资产,而且导致社会资源配置失当。②因其自有资本低、负债经营,业务的开展遵循信用原则,在实现转移与管理风险的同时其自身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内在要求①具有公信力;②具有流动性;③具有实际、辨识、筛选信息的能力。5、存款类金融机构中央银行(第一家央行:1694年英格兰银行)产生的客观要求①克服分散发行银行券弊端(小银行银行券不能兑现、流通范围小)。②解决票据交换和清算难问题。③充当最后贷款人,保证银行的支付能力。④对金融业进行监管以保证金融业安全和规范化经营。⑤保证和方便政府融资。△内在要求:商品经济和金融业发展。外在动力:国家对经济、金融管理加强。组织形式①单一中央银行制(一元式、二元式);②跨国中央银行制;③复合中央银行制;④准中央银行制。性质中央银行是国家授权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以调控国民经济,监督管理金融业以维护金融运行和稳定、服务于政府和整个金融体系并代表国家开展金融交往与合作的宏观管理部门。职能①发行的银行:垄断货币发行,向社会提供社所需货币,保证货币流通正常运行,维护币值稳定。②银行的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充当最后贷款人;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清算业务;监管金融业。③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代理发行政府债券;向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信贷支持;管理、经营国际储备;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活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提供经济信息服务。经济体系中的地位①从经济体系的运转看,中央银行为经济发展创造货币和信用条件,为经济稳健运行提供保障。②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来看,中央银行是最重要的宏观调控部门之一。③从对外经济金融关系来看,中央银行是现代国际经济联系与合作的纽带。资产负债表资产:国外资产;对政府、存款机构、对非货币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的债权;其他资产。负债:储备货币;发行债券;对外负债;政府存款;资本项目;其它负债。资产负债的关系:①资产=负债+自有资本。②负债=资产—自有资本。③自有资本=资产-负债。△资产业务对负债业务有决定性作用。资产业务过大时可以调整负债进行对冲。对金融机构①债权:再贴现、贷款、回购等。②负债: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对政府①债权:贷款、持有政府债券。②负债:中央和地方政府存款。业务运作负债

业务货币发行两重含义:①货币从央行发行库通过各商业银行业务库流通到社会。②央行流出的的货币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形成净投放。操作方法:①对商业银行提供再贴现、再贷款,向社会收购黄金外汇。②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存款业务业务构成:金融机构的存款;政府存款;非银行金融机构、外国、特定机构存款。目的:①调控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②维护金融业安全。③便利国内资金清算。特点:①存款原则特殊,强制性。②存款动机特殊,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管,不以盈利为目的。③存款对象特殊,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其他①发行中央银行债券与票据。②对外负债。③资本业务。资产

业务贴现与放款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和再贷款(无抵押担保)。再贴现是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之一。证券业务在公开市场上进行证券买卖的业务,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三大基本工具之一。黄金和外汇储备、其他资产业务清算业务作用①支持跨行支付清算。②支持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掌握支付信息,支付系统是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渠道)。③有利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④有利于防范和控制支付风险(头寸预警)。类型大额实时全额支付系统(业务数额大,数量少)、小额定时批量支付系统业务规范法定业务权利、法定业务范围、法定业务限制业务原则非营利性、流动性(一般不做期限长的资产业务)、主动性、公开性独立性央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独立性是相对的。△央行与政府部门存在独立于合作的关系;与其他金融管理机构是核心与专业监管的关系;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是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对比一般金融机构中央银行一般金融机构相同①属金融业,共同构成一国金融机构体系。②从事货币信用业务,如贷款、吸收存款、清算等。地位最高金融管理当局,代表政府对整个金融业实施管理和调控。公司法人经营目的不以盈利为目的,追求政策和社会目标。以盈利为目的,在考虑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追求盈利。业务对象只面向政府和金融机构,一般不对个人和企业。一般面向企业、居民以及其他部门,即面向经济微观主体。权限国家赋予各种特权,如货币发行权、收缴存款准备金率无特权,商业银行之间平等竞争职能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业务活动领域宏观经济和金融领域,关注宏观层面。微观经济和金融领域,关注微观层面。商业银行组织形式总分行制、单一制(不设分支)、控股公司制(控股或子公司)、连锁银行制(不必成立持股公司)业务类型表内业务△资产业务(资金运用):①现金资产(库存现金、存放在央行和同业的存款);②信贷资产(贷款和票据贴现);③证券投资(政府、公司债券)△负债业务(资金来源):①被动负债(活期、定期、储蓄存款);②主动负债(发行金融工具);③其他负债(借入款、临时占用资金)。△资产=负债+银行资本表外业务①中间业务(不动用资金):结算、代理、信托、理财、咨询等);②创新的表外业务。发展趋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业务创新、业务电子化经营原则安全性、流动性、营利性政策性银行特征①不以盈利为经营目标。②具有特定的业务领域和对象。③资金运作的特殊性(资金来源于国家预算拨款、发行债券集资或央行再贷款;资金运用以长期贷款为主;受制于特定法律法规)。作用①补充和完善市场融资机制。②诱导和牵制商业性资金的流向。③提供专业性的金融服务。种类按机构设置:单一型、塔型分支机构我国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合作金融机构特征以股金为资本、以入股者为服务对象、以基本金融业务为经营内容。运作特点①自愿性;②民主性(地位平等);③合作性(资本合作、金融活动合作、与成员或相关经济组织合作)种类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作用①增强个体或弱势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能力。②降低个体经济获取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合作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区别。P317三、非存款类金融机构1、业务运作及特点:①经营活动不直接参与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对货币供求及其均衡的影响相对较小。②资金来源与运用方式各异。③专业化程度高,业务之间存在较大的区别。④业务承担的风险不同,相互的传染性较弱。⑤业务的开展与金融市场密切相关,对金融资产价格变动非常敏感。△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种类的多少,往往代表着金融结构的复杂程度和金融市场发达程度。2、发展条件:①经济与技术条件;②金融创新;③法律规范及监管。(经济发展对其发展起决定作用。)3、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投资类金融机构业务特点①主要以有价证券为业务活动的载体。②业务的专业性高,风险较大。③业务活动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信息密度高)作用①促进证券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②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搜寻成本。③通过专业技术与知识为投资者规避风险、分散风险和转移风险提供可能。种类证券公司作用证券公司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沟通资金供求、构造证券市场、推动企业购并、促进产业集中和规模经济形成、优化资源配置等作用。种类经纪类证券公司、综合类证券公司(可自营、承销及其他业务)。业务证券经纪业务、证券承销业务、证券自营业务、其他业务投资基金公司特点①集合理财、专业管理。②组合投资、分散风险。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④严格监管、信息透明。⑥独立托管、保障安全。作用①提供高效的投资途径。②能够更有效的分散投资风险。其他投资类金融机构按揭证券公司、金融期货公司、黄金投资公司等保障类金融机构运作特点①业务经营符合大数定律。②业务具有独特的风险管理技术和要求。③通过收取保费,集合大量分散的储蓄资金,通过对资金进行充分、安全的投资运作,既可增强偿付能力,又能获得收益。作用分散风险、补偿损失。积蓄保险基金、促进资本形成、重新配置资源。提供经济保障、稳定社会生活。种类保险公司分类①按业务分: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②按经营目的:商业性保险公司、政策性保险公司。③按保险经营方式:互助保险、行业自保、机构承保。业务①筹集资本金。②出售保单,收取保费。③给付赔偿款。④经营资产(证券投资)。社会保障(机构)功能①保障功能。②互济功能。③调节收入分配关系(社会再分配)。管理①成立专门社保机构负责社会保险管理事务。②社保资金由专业投资机构负责以实现保值增值。③我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全国社保基金)其他非存款类金融机构信托投资公司业务管理财产事务,接受客户委托,代客户管理、经营、处置财产。特征①服务特征明显。②与资本市场关系非常密切(投资)。③服务对象相当广泛(法人/个人)。④在经营中不需要提取准备金。金融租赁公司业务包括自担风险、同担风险、不承担风险的融资租赁业务。作用以出租商品为基础,将融资与融物相结合,为承租人融通资金。特点①面对单一客户。②租赁物通常是专用设备,风险小。③长期占用资金,负债管理任务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先审慎收购资产,再采取各种方式有效管理资产和变现资产,包括清收、拍卖、经营等。作用清理银行不良资产。一般在银行出现危机或存在大量不良债权时由政府设立。其他汽车金融服务公司、金融担保公司、金融信息咨询服务类机构★货币均衡一、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在一定的资源(如财富拥有额、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制约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运行对执行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货币(包括现金和存款货币)产生的总需求。分析视角(有机结合)宏观视角探讨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与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关注点在于货币供求均衡及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微观视角研究一个经济单位在既定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需要持有的货币量。关注点在于货币需求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③宏观微观视角有机结合。数量问题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微观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运行对货币的真实需求量。交易性、资产性货币需求。结构问题①层次结构:通货和货币执行交易媒介职能(M1),准货币(QM=M2-M1)执行资产职能(M2)。(M1/M2)↑经济更活跃;(QM/M2)↑经济活跃度下降。②主体结构:四部门。③区域结构。货币需求理论马克思理论货币必要量公式:M=PQ/V(P商品价格,Q代售商品数量,PQ商品价格总额)假设条件:完全金币流通。重点:在一定时期内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要量主要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古典学派费雪交易方程式:P=MV/T;M=PT/V(P物价水平,T交易总量;V、T是常量)①强调货币数量对价格的决定作用。②商品交易量决定货币需求。③宏观角度分析,仅着眼于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功能(流通中的货币)。区别:①Y代替T,k代替V。②货币需求决定因素不同。马歇尔、庇古剑桥方程式:Md=kPY(货币余额说)(Y总收入,k以货币形式保有的收入占名义总收入的比率)①持币代价制约货币数量(考虑利率因素)。②微观角度分析,重点在货币的持有动机方面。(交易性、资产性货币)凯恩斯学派凯恩斯M=M1+M2=L1(Y)+L2(i)=L(Y,i)(流动性偏好说)货币需求不稳定。①持币动机:a)交易动机(Y↑则M↑);b)预防动机(Y↑则M↑);c)投机动机(i↑则M↓)。②流动性陷阱:利率极低时,货币需求弹性无限大。货币政策失效。鲍莫尔平方根定律:研究交易性货币需求同利率的关系。①持币成本:交易成本(手续费)、机会成本(放弃利息收益)。②口径:M1。惠伦立方根定律:研究预防性货币需求同利率的关系。托宾资产组合理论:发展了凯恩斯的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微观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与Y成正比,与W成反比,与机会成本变量成反比,与效用(U)成正比。(Y永恒收入,W非人力收入在总收入的比重)货币需求具有稳定性。现代实证研究:①率与货币需求的关系。②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我国主要影响因素:收入、物价水平、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水平等。二、货币供给货币供给: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货币的行为过程。货币供给量:存量。包括现金(M0,央行的负债)、存款货币(M2-M0,商业银行的负债)。Ms机制①市场经济、二级银行体制:双层货币供给机制。②计划经济、复合央行体制:计划决定供给。Ms模型基本模型:Ms=Bm供给过程:①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②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大部分)。过程特点:①货币供给的主体是央行和存款货币银行;②“源与流”的双层货币供给机制;③银行系统供给货币的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完全的信用货币流通、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以及广泛采用非现金结算方式)。基础货币(B)含义处于流通界由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的总和。表现为央行负债。构成一般:①库存现金(银行业务库);②准备金存款(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负债)。中国:流通中的现金、准备金存款、部分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储备货币栏目)基础货币的收放投放收回评价国外资产业务买入外汇和黄金卖出外汇和黄金外汇储备增加时,基础货币也相应增加;外汇储备减少时,基础货币相应减少。(考虑是否追求稳定汇率)对政府债权(持有政府债券、财政透支、贷款)增加债权(将款项存入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存款账户)减少债权(金融机构用存款准备金支付)追求货币稳定的国家一般不允许后两种途径,央行对政府的债权主要为持有政府债券。对金融机构债权再贴现、再贷款减少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央行控制力较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决定负债业务,增加资产业务时,相应调整了负债。可以通过改变负债业务结构调节基础货币。存款货币创造含义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的贷款,通过转帐支付又会创造出新的存款。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不断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制约因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提现率C、超额准备金率E存款扩张倍数超额存款准备金存在形式:①央行账户上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存款;②商业银行业务库库存现金;③存放在同业账户上随时可支取的存款。货币乘数(m)含义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基础货币变化1单位引起货币供给量变化量。推导基础货币(B)=流通中的现金(C)+存款准备金(R)(只有准备金可以扩张)货币供给量(Ms)=现金(C)+存款货币(D)m=决定①通货-存款比率(C/D):受经济货币化程度、居民货币收入、储蓄倾向、社会支付习惯、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对通胀/通缩的心理预期等因素音响。②准备-存款比率(R/D):主要取决于央行和商业银行。影响居民①持币行为影响C/D;②储定期、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不同时,蓄种类的选择影响R/D;③资产选择影响储蓄存款,从而影响D。企业①持币行为影响C/D;②理财及资产组合影响存款数量和结构;③经营状况影响商业银行贷款决策;④企业贷款需求是货币创造的前提。金融机构①超额准备金变动;②贷款意愿影响R/D;③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行为影响R,且通过资金运用扩大贷款从而增加D。政府弥补财政赤字方式:①增税:长期通过影响投资收益,使投资需求下降、货币需求减少导致m减小;②举债:短期Ms不变,但影响货币结构;③向央行借款或透支:直接增加现金投放,非政府部门存款增加而增加D。Ms数量界限理论上说,货币供给应该取决于经济生活中对货币的需求,即交易性货币需求和资产性货币需求。考虑经济增长率、就业增长率、物价变动率Ms控制①计划经济体制下,通过控制贷款来控制货币。②市场经济体制下,央行可以通过三大法宝(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三、货币均衡1、原理: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Md=Ms。①动态过程;②实现具有相对性。2、不同体制下的货币均衡问题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主要矛盾货币供大于求或货币供小于求现象交替出现货币均衡主要矛盾是供小于求主要表现均衡与否主要表现在价格和利率的变动失衡表现为:商品供不应求、票证配给、排队、黑市猖獗实现机制依赖健全的利率机制和发达的金融市场依靠计划和行政性措施强制强制实现均衡3、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均衡之间的关系从形式上看,货币均衡不过是货币供求相互平衡的一种货币流通状态,但从实质上说,则是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一种反映。货币均衡有两个层次:货币市场上的局部均衡;整体市场上的一般均衡。一般均衡中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存在四边联动关系:①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决定了需要多少货币来实现价值,从而引出货币需求。②货币需求是货币供给的决定依据。③货币供给西形成了社会总需求,称为总需求的载体。④总需求对总供给有决定性影响。货币均衡的两个标志是:商品市场上物价稳定;金融市场上利率稳定。4、货币均衡实现机制(图)条件:①健全的利率机制:利率作为货币的价格,能灵敏地反映货币供求状况,

又能调节货币供求关系。②发达的金融市场,尤其是发达的货币市场,货币与其

他金融工具之间可以便利而有效地转化。其他影响因素:①央行的市场干预和有效控制;②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弥补赤字会增加货币投放);③经济结构合理;④国际收支基本平衡。5、国际收支(流量)记账原理:①复式记账;②权责发生制;③按市场价格记录;④记账单位折合成一种货币(本币或外币)。项目构成经常项目货物(含非货币性黄金)、服务、收入(职工报酬和投资收益)、经常转移(资本转移外的转移)资本与金融项目资本项目:资本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交易金融项目: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货币当局持有的黄金、特别提款权(SDR)、在IMF的储备头寸、外汇储备(一国一定时期内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表现为顺差时,该国储备资产增加。)规模管理:考虑①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②进出口规模及差额;③汇率制度(越有弹性,储备需求越低);④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和市场效率;⑤国际金融合作状况;⑥国际资本流动状况。结构管理:①币种结构管理(安全性/保值性、盈利性、便利性);②国际储备资产运用形式管理。净误差与遗漏(一个平衡项目)国际收支失衡的判断区分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自主性交易平衡,则国际收支平衡。判断项目:贸易差额、经常项目差额、国际收支总差额(与国际储备增减相对应)失衡原因:①经济发展状况;②经济结构性原因;③货币性因素(货币政策引起物价和币值变化、汇率政策、利率变化);④外汇投机和国际资本流动;⑤国际经济环境;⑥经济周期。失衡影响逆差影响:逆差将导致外汇供应短缺,使本币汇率有贬值压力,短期资本大量外流,从而恶化国际收支状况;以国际储备来弥补长期性的逆差,将导致一国对外资产的持续减少,有损国家的对外信用。顺差影响:顺差将导致本币汇率有升值压力,迫使央行投放基础货币,带来本国通货膨胀压力;国际收支大量顺差会不利于本国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与贸易伙伴的冲突和摩擦。失衡调节方式:①临时性因素或经济周期因素引起的失衡能够自动恢复,可不采取措施调节。②货币政策或汇率政策引起的失衡需要采取相应措施。③结构性失衡比较复杂,要综合采取措施,主要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体手段:①财政、收入政策。②调整汇率、利率等,完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的价格机制;③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大劳工保护、能源保护、环境保护等执法力度。④对外贸外资实行更加有效的外汇管理政策,更好满足市场主体对外金融投资的需求,加强外债借用和结汇的管理。⑤加强国际间合作,进行国际借款调节。6、通货膨胀(Ms>Md)与通货紧缩(Ms<Md)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①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的特有现象,但纸币流通并不是必然产生通货膨胀;②通货膨胀的实质是币值下跌,外在表现为物价上涨;③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④通货膨胀不是偶然的,而是价格持续上涨的过程。由于货币供给不足而引起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货币现象,典型的通货紧缩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