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1页
复习课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2页
复习课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3页
复习课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4页
复习课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诸子百家:

对先秦至汉代初期各学派的总称,百家是虚指,以形容学派之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百家争鸣: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历经春秋--战国--秦--至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结束。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老、庄则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重难点分析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

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学派代表主要思想墨家墨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兼爱”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非攻”“尚贤”继承老子的学说,认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历史向前发展、政治改革主张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节俭春秋战国秦朝西汉初汉武帝

宋明明清

4、儒家思想的发展:兴起蔚然大宗遭到打击复苏正统高潮新的儒学体系新思想批判时代特色第一阶段:前秦儒家思想,儒学的勃兴第二阶段:董仲舒的改造,成为正统思想第三阶段:程朱理学,新的儒学体系第四阶段:对儒学批判继承,构建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

(一)儒家思想的形成——先秦时期孔子

政治思想

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主张“为政以德”,逐步改良政治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思想《六经》

举办私学和“有教无类”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学习方法:实事求是和独立思考思想地位

孔子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在世界的历史地位;文化史上的地位孔子本人在历史上的价值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1)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2)具有进步性: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展。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孔子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很大!

“仁”对中国人为人处世产生极大影响,形成了中国人谦恭的性格;他倡导的“礼”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规定了应当为、可以为、不得为的行为方式,具有很强的规范性,限制了中国人的创新思维,造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观念障碍。他所强调的“不怨天,不尤人”,不正视矛盾,不具开拓精神,形成中国人内敛的性格特点。“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这种通过修身、齐家而形成的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

君主专制政治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长期存在,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有民本主义的调节,使君主滥用权力的现象不能不有所遏制,而不至于公然以天下为敌,以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所谓的“民为邦本”、“民贵君轻”、“吏为民役”等,是中国历史上民本主义的思维定势和施政方略。当然,古代的“民本”、“重民”,根本上不同于近现代的民主政治,它的核心内容是为民之主或为民作主,是把民众作为君主治国的基础,而绝非让民众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大事。

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无不对民心所向问题从政治层面上予以极大的关注,看成是为政者功名成败的关键。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政治理论、政治实践重视民众政治心理、政治观念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虽有着明显的封建烙印,但仍不失为可资借鉴的古代政治文化遗产。

民本思想的历史文化遗产孟子

思想的内容

1、仁政学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2、主张:性本善。

3、人的修养和义利观思想的影响

《孟子》成为“四书”之一,成为“亚圣”,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荀子

主要思想

自然观方面:“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唯物主义思想伦理观上:性恶论政治上:仁义、“君舟民水”,礼法并施影响: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改造原来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经济成分),对中国传统哲学影响深远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民本思想异人性论爱人为政以德足食…民信之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孔子与老子的对比“小国寡民”政治世界观对人民处世之道社会发展“为政以德”

“无为而治”“敬鬼神而远之”“天法道,道法自然”“仁者爱人”“愚民思想”“中庸之道”“无为才能无不为”通过公民自律达到对社会的治理前秦儒家思想特点:(1)具体化,没有抽象的理论基础(2)具有理想化的色彩

主要内容:大多是关于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从政方面的治国原则。(民间学派)

1、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

季孙欲以田赋(按田亩收取地租),使冉由访仲尼。仲尼曰:“吾不识也。”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此时处于中国历史的什么时期?(2)材料中季孙“欲以田赋”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会产生何种影响?(3)仲尼为何“不识”,这又反映了什么?

2、、简释题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见图)。事后,几位同学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1、材料解析题:(1)春秋时期。(2)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这会加速鲁国奴隶制的崩溃。(3)孔子是奴隶主阶级的代表,主张维护奴隶制反对承认土地私有,故说“吾不识也”。反映出孔子思想中保守的一面2、简释题:甲: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或孔子的有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乙:突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文化曾是中国主流文化。丙:有一定道理,孔子主张“仁”,孟子提出过“民本”,但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观念有本质区别。

黄老之学“黄”: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黄老之学是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关于“无为而治”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37章

老子这里说的“无为”是指顺其自然,不妄为。“无不为”是说没有一件事是它所不能为的。在老子看来,统治者能依照“道”的法则来为政,顺任自然,不妄加干涉,百姓们将会自由自在,自我发展。这种顺应自然,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的观点,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儒学地位确立的原因汉武帝

汉武帝即位后,社会经济得到很大的恢复和发展。武帝依靠文、景两代积累的财富,大事兴作。因此,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需要强化中央集权。这时黄老思想清净无为、与民休息的主张显然已不能满足政治的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和君臣等级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新儒学取得了统治的地位。(二)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汉代独尊地位的确立

1、历史背景: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2、董仲舒的思想

《五经》太学“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说(君权)“大一统”的理论(中央集权)“三纲五常”学说,成为封建伦理关系的准则(为人处世)提倡孝道限制土地兼并和轻徭薄赋(土地兼并)3评价:1)巩固国家的统一,打击地方割据势力2)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3)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4)确立了儒学在中国的统治地位。董仲舒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

(1)使儒家思想政治制度化(2)使儒家思想宗教化总之:政治制度层面的作用上升;作为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面的社会功能下降。单项选择题①被董仲舒发挥了的儒学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A.孔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墨子的思想②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其本质都是A.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③关于“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与“大一统”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D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CDA④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⑤汉武帝时期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下列与此有关的社会背景是A.经济发展使综合国力增强B.西汉中央地方教育系统的建立C.君主集权取得对割据势力的胜利D.佛教冲击了我国传统文化DC(三)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宋明理学

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对儒学的影响

理学的两大流派

程朱理学

理学的核心:先有理而后有万物把握理的途径:格物致知陆王心学

“心即理也”“致良知”1、三教合一

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得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信仰出现危机感,而道教的修炼丹药长生不老,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来世的思想在社会迅速传播。随着政治稳定三教相互渗透,彼此调和逐渐趋向合一。

儒家强调人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个人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就是了解万事万物的道理即穷理!

致知就是心里明白了!

修身是用正理来指导修行的。齐家是治理家族。

治国是治理国家。平天下是治理天下。

道家强调自由,目标就是超脱尘世而获得更大的自由

佛家强调解脱。都想要解脱了,还在乎什么呢?

儒家思想在三教中多侧重于人世间的事。而儒家思想是佛道二家的基础,因为我们是生活在人世间的,首先应做好人这个基础,把基础做好了才有条件学习佛道二家的知识,人应该不违世法以证佛法,宗教是人类理想的最高祈祷目标,宗教的道德标准超然地高于人世间的法律和道德标准。以上这些足以看出,在三教中儒家思想这个基础的重要性了。

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1)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2)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并不低。3)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2、程朱理学宋代儒学的特点是,儒家学者们大都不顾旧有的传注,他们往往抛弃传统的训诂,提出了儒家自身对宇宙的形成和人的本性的看法,因涉及天理人性,因此被称为“性理之学”,简称“理学”。理学的创始人是北宋的程颢、程颐等人,至南宋时,朱熹为集大成者,统称为“程朱理学”。北宋时期

代表:程颢、程颐兄弟

思想:

1)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2)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思想)3)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4)仁是万物俱生的南宋时期

代表:

朱熹(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著述:

《四书章句集注》

思想:

“理气论”、“心性论”

评价: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2、王阳明的心学(1)、地位理学发展到新阶段,号称“心学”

(2)、思想a/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禅宗的思想b/形成“心即理”的主观唯心论宇宙观c/对“仁”的思想进行发挥,提出“致良知”的学说程朱理学的特点:复兴儒学,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思辩化总之:政治制度层面的作用和作为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孔子贵仁,孟子贵义,儒家重伦理,讲信修睦,通仪礼。程朱理学直承孔孟而又继续发展,使之从传统启蒙思想上升为中国传统哲学。这种传统的中国哲学,是中国人对宇宙现象与人的生存原则的一种领悟和把握,并把这种领悟和把握的基本精神贯彻于实际践履之中。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共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1)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理”,2)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1)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