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比较研究_第1页
中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比较研究_第2页
中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比较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比较研究

一、俄、日产权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首先,关于政府企业产权改革的目标制定,俄罗斯比中国更明确、更全面。1991年俄罗斯最高苏维埃在叶利钦的主持下通过了《俄罗斯联邦私有化法》,该法令指出,“国有和地方所有企业的私有化,是指把国有和地方所有的企业、车间、设备、厂房、设施、其他财产以及股份出售给公民和股份公司,变为私有”。(p306)1992年的《私有化纲领》对私有化的目标作了具体阐述,就是打破国家所有制的垄断地位,通过出售国有和地方财产,形成一个广泛的私有者阶层,从而最终建立一个以私人所有为基础的所有制结构。为此,国家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私有化的近期目标,即在国营经济成份和私有经济成份的比例上要取得根本进展,到1993年底,不低于全部生产基金总值的30%应掌握在私人手中,到1994年底应不低于50%,到1995年底应不低于60%。(p203)与俄罗斯不同,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制定呈现出一种阶段性的特点,这种特点完全体现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一贯遵循的“试验—确认—推广”这一渐进与稳健的风格。1993年底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将有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内容写进了党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对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组的改革战略。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对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经济作出了明确的肯定。在提出要确保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大会通过的《报告》旗帜鲜明指出了在国有经济非主导性领域进行非国有改造的历史任务,尤其是明确了对小型国有企业的非国有改造,提出了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以及出售等七种形式,除承包制外,其余六种形式都是对产权制度的根本改造。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的国企改革新战略,提出国有经济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国有经济要逐步从大部分竞争性行业中退让出来。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进一步提出,“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十六大报告的论述将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其次,俄罗斯与中国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方法选择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产权制度改革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分权法:二是外部控制法。(p203)分权法就是指实行股份制改革的企业的股权在国家股东和个人股东之间进行分配;外部控制法就是指实行股份制改革的企业的股权全部卖给个人,国家不以股东的身份从内部对企业进行控制,而是从外部上对企业进行控制。从中俄两国的改革实践来看,俄罗斯实行的是以外部控制法为主的改革模式,而中国实行的是以分权法为主的改革模式,这一点在两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俄罗斯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将规定数额的企业改造成开放型股份公司。对一些不愿意进行私有化的企业采取强制性措施,即由政府规定其在一定的期限内必须实行私有化。第二步是向所有的俄罗斯公民发放私有化证券,使每一个人都有获得一份国有资产的权利。第三步是在专门的拍卖市场上出售私有化企业的股票,每个公民都可以自由购买私有化证券。(p307)中国从1994年起进行股份制试点,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企业都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行了改制,变成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或者是国有独资公司,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第三,在改革的范围和深度上,两国的改革存在巨大的差异。俄罗斯除了少数行业的国有企业禁止实行私有化外,其他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必须实行私有化,国家股份必须全部或多数转给私人所有,变为完全意义上的私有企业和国家参股企业(国家股份通常不超过25%的股份公司)。1997年的新私有化法对国家必须控制的少数企业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凡是对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意义的部门和自然垄断部门,国家必须掌握其控制权。(p309)中国虽然在中共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中也提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国家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要从大部分竞争性领域中逐步退出,但在改革的深度上却迟迟不见效,突出表现在国有独资公司和国家控股公司过多,股权过于集中。第四,改革的绩效不同。俄罗斯的私有化改革使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滑坡,给俄罗斯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相比而言,中国的产权改造企业要比俄罗斯成功得多。但是应该肯定,通过改革,俄罗斯已经建立起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越来越少,不再无偿向企业投资和提供补贴。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只有积极改变经营方式,开发新产品,主动寻找投资来源。中国的改革使部分企业摆脱了困境,实现了扭亏增盈,但是却将改革的硬骨头留在了后面,还没有从根本上明晰企业产权,没有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根本转变。二、第三,美国实施产权改革原则的依据不同第一,任何一个国家在转轨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三个问题:稳定化、私有化和市场化。这二个方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首先,保持宏观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的稳定,是市场化和私有化得以顺利展开的前提。俄罗斯由于改革政策的过于激进和政府过早地放弃了对经济的干预,从而导致了高通货膨胀和混乱的经济社会秩序。经济社会秩序的混乱加上人们的恐慌心理,会出现两种不利的后果:一是增加了人们的投资风险和投资成本,因此降低了人们的投资积极性;二是降低了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度,使得政府的改革政策难以贯彻执行。而中国的改革是在政局稳定的条件下有序地进行的,在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同时,不是放弃政府的经济功能,而是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在改革过程当中,必须保持政府的控制力和社会组织结构的稳定,依靠他们的力量保持经济社会环境的稳定,为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私有化要以一定的市场化为前提,也即是说,只有在存在竞争的比较健全的市场环境中,私有化改革才能真正奏效,才能真正调动起微观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俄罗斯的私有化改革之所以导致经济的严重滑坡至今未见起色,根本原因就在于此。俄罗斯白上世纪20年代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就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几乎控制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说在几代人思想中压根就没有市场的观念,更不知道在市场环境中如何生存和发展。所以说,在完全没有市场基础的情况下,一夜之间完全放开实行私有化,必然会出现全国经济的瘫痪和混乱。而中国则不同,中国不仅实行计划经济的时间比苏联短得多,而且自始至终就没有完全消灭过市场,即使在极左思想盛行的文革时期,全国人仍有大大小小几万个市场。因此,中国人对市场从来就不陌生,搞市场经济也就得心应于。第二,在产权改革方法的选择上要符合本国国情,制定符合本国实际和阶段特征的改革方略。从理论上讲,分权法和外部控制法是两种可供替代的产权改造方法。但是,对于这两种方法究竟哪一种更好呢?这取决于两个外部约束条件。(p205)其一是个人财产的社会供给水平,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在个人财产的社会供给能够满足私有化需要的前提下,外部控制法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反之,分权法应是一种更为稳妥和可行的改革方式。从俄罗斯的实际情况来看,截止到1995年底,居民的存款连同现金总共只有300万亿卢布。而国民经济的固定资产,按照1996年1月1日的重新估价,为12717万亿卢布,其中生产性固定资产为8870万亿卢布,居民的现金和存款只占固定资产的4.8%。(p313)可想而知,即使是老百姓不吃不喝,用这些钱来投资买股票,也只能占到一个较小的比例。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不可能募集到足够的资金,用于改进技术、更新设备,也就不可能提高效率。私有化证券看起来是弥补资金不足的明智之举,但是由于居民的极端贫困,证券通过各种合法和非法手段集中到少数人于中,导致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与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其二是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一般来说,在资本市场比较健全,个人股东投资能力较强的情况下,利用外部控制法进行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造是一种比较理性的选择。反之,在资本市场发育不够健全,个人股东缺乏投资欲望与能力的情况下,选择分权法对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处置是更为理性的。以此两点来分析两国的国营企业产权改革,我们发现两国都不具备实行外部控制法的条件,因此只能选择分权法的改革策略。第三,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与之相适应。首先,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是产权改革的制度保证之一。俄罗斯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规定,居民持有的私有化证券可以在专门的拍卖市场上用来购买任何企业的股票,也可以将证券投入投资基金会,成为该基金会的股东。不想成为股东的,则可将自己的证券出卖,变为现金。结果由于公民普遍缺乏金融意识,更无必要的金融市场,许多人迫于生计,不得不将得到的凭证随意转让,甚至只换回一瓶伏特加酒喝,使私有化证券在少数人手中迅速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