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地理毕业会考复习第1页考试说明教材:中国地理八年级上、下册考试时间:4月26-28日90分钟考试范围:中国地理第一章-第六章相关内容第2页题型: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二、双项选择题: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三、综合题:5题,共60分。(行政区划、中国地形、四大分区、新疆、西藏等)第3页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4页
1.说出我国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纬度位置:中纬度、北温带;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东部濒临太平洋,海陆兼备。第5页
2.利用政区图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简称和行政中心。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乌鲁木齐②广东省粤
广州③安徽省皖
合肥④江苏省苏
南京⑤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呼和浩特⑥云南省云或滇
昆明⑦西藏自治区藏
拉萨⑧河南省豫
郑州⑨四川省川或蜀
成都⑩台湾省台
台北第6页
3.利用中国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概况,并尝试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大势形成原因。东南多西北少,东南密西北疏。
与自然条件优劣,经济水平高低,社会条件差异亲密相关。其中自然条件起着重大作用……第7页
4.说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地域及各民族分布特征。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域。“大杂居,小聚居”。第8页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第9页
5.说出我国地势特征和对河流、气候影响。
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造成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域带来了较为丰沛降水。第10页
6.利用中国地形图指出各地势阶梯边缘主要山脉,以及各级阶梯主要地形区。能说出一些山脉两侧地形名称。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山脉组成地形骨架,之间镶嵌着高原、盆地、平原等……(上册P27表格)第11页
7.说出地形、地势特征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资源利用等人类活动影响。
平原和丘陵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各种经营等方面优势巨大,但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西高东低地势使大河向东流淌,沟通了我国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联络;阶梯交界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巨大障碍。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第12页
8.说出我国气候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第13页
9.说出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对我国气候影响。
冬季气温:南北温差大(主要原因:纬度位置影响;次要原因:冬季风)。夏季气温:除青藏高原等地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地形影响)。年降水量分布总趋势——东南向西北递减(海陆位置影响)。第14页
10.依据某地(如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等)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分析说明该地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严寒干燥(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酷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第15页
11.北京属哪个温度带和干湿地域?暖温带、半湿润区。第16页
12.说出秦-淮一线地理意义。
1月0℃等温线大致位置;
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位置;暖温带与亚热带之间界限;湿润地域与半湿润地域界限;北方地域与南方地域分界限。第17页
13.说明内流河、外流河。最终没有流入海洋河流为内流河;流入海洋河流为外流河。第18页
14.说出黄河源流情况及其资源开发、水能、航运、防治等情况。
源流情况:发源地、注入海洋、上中下游分界点、支流、主要水利枢纽;各河段主要特点(如上游水能开发,号称“塞上江南”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下游“地上河”成因等等)。第19页
14.说出长江源流情况及其资源开发、水能、航运、防治等情况。
源流情况:发源地、注入海洋、上中下游分界点、流经主要地形区名称、主要水利枢纽(三峡、葛洲坝);长江各河段主要特点(上游“水能宝库”;中下游“黄金水道”;发生洪涝灾害原因。第20页第三章中国自然资源第21页
15.知道主要自然资源,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矿产资源大都是非可再生资源;而土地、森林、水、水能、阳光、草原等在利用合理情况下,是能够再生资源。第22页
16.说出主要土地类型。
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第23页
17.说出土地资源分布特点。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东部季风区。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域;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西部内陆地域。(上册P68、69页图、表等)第24页
18.说出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季节改变和年际改变大。第25页
19.说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东南多,西北少。第26页
20.当前人类利用淡水资源有哪些?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占全球淡水资源0.3%)。第27页
21.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有效调控办法。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兴建水库,如:三峡工程。空间(地域)上:南丰北缺。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第28页
22.以三峡工程等为例说出其在调整水资源季节(时间)分布不均方面所起作用。以南水北调等工程为例说出其在调整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方面所起作用。调控径流和水量,即在洪水期蓄水,减缓下游洪水,在枯水期放水,增加下游水量。把一些水系丰富水资源,经过引水工程调到缺水严重地域。第29页第四章中国经济发展第30页
23.认识主要铁路干线和交通枢纽。东西铁路干线(三横);南北铁路干线(五纵)。
青藏铁路:连接青海省西宁和西藏自治区拉萨;高原铁路特殊地位(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世界上海拔最高高原铁路);修建难度和需要克服技术困难(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及交通不便、地质条件复杂等)等(与青藏地域特殊自然环境——高、寒——关系)。主要交通枢纽:北京、郑州、株洲等以及它们连接铁路线。第31页
24.说出农业地域分布差异。东西之差:西部以畜牧业为主(四大牧区);东部以种植业、林业、渔业等为主。南北之差:(上册P101活动1)粮食作物:南稻北麦;糖料作物:南甘北甜。第32页我国三大棉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新疆南部
25.指出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工业集中分布地域。第33页
26.了解北京中关村。最早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我国科技智力资源最密集地域,是北京市经济发展主要增加源。第34页第五章中国地理差异第35页
27.能利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域、南方地域、西北地域、青藏地域四大地理单元范围。第36页
28.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比较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差异。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北方地域平原辽阔1月平均气温低于0℃,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河流流量小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地域平原、丘陵交织分布,西部有盆地、高原1月平均气温高于0℃,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河流流量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西北地域以高原、盆地为主干旱河流极少,多位内流河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青藏地域高寒大江大河发源地高寒草原第37页
29.经过对比秦岭、淮河南北气候差异,说明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自然地理上一条主要分界限,含有主要地理意义。并能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此线南北人们生产生活习惯不一样。(下册P8、P10表)第38页
30.说出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影响。(下册P9图,P16活动2)第39页31.说明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限。主导原因:季风与非季风区界限主导原因:气温和降水量(气候)主导原因:地形(地势高低)第40页
32.说出南北差异——自然差异。主要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类型一月均温年降水量流量汛期结冰期北方平原高原山地0ºC以下800mm以下较小较短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平原丘陵盆地高原0ºC以上800mm以上较大较长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41页
32.人文差异。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耕地类型产品特点主食类型口味特点传统民居传统交通工具粮食作物糖料作物房顶墙体南北差异南水北旱南稻北麦南甘北甜南米北面南甜北咸南尖北平南薄北厚南船北马第42页
33.说出西北地域自然、人文特点。深居内陆、山脉阻挡→干旱→畜牧业为主(还有浇灌农业:河套、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天山山麓等)。第43页
34.说出青藏地域自然、人文特点。海拔高→高、寒→畜牧业为主(还有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另外,本区还有特殊太阳能资源、地热资源;是许多大江大河发源地(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第44页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45页
35.说出北京地形、河流、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西部和北部高,东部和南部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缓缓向渤海倾斜平原。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北运河)。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煤炭资源……第46页南海福建
36.说出北京城市职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有许多名胜古迹)以及国际交往中心。第47页
37.说出港澳位置和范围、人口、经济发展等概况。地理位置:珠江口东:香港;西:澳门。香港:香港岛、九龙、新界……澳门: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人多地狭。经济特点:港——国际贸易、运输、金融、信息服务和旅游中心;澳——博彩旅游业。(回归时间:港——1997年7月1日;澳——1999年12月20日)
第48页
38.从对外贸易、资金注入、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分析说明祖国内地对港澳经济促进作用。香港与祖国内地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当前,香港大约80%以上生产、生活资料来自祖国内地,80%以上工业也已转移到祖国内地。祖国内地经过香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同时,也促进了香港贸易事业发展,成为香港最大转口贸易搭档。
……第49页
39.利用地图,指出台湾省位置和范围。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包含台湾岛,以及附近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第50页
40.台湾丰富物产和资源。“美称”(下册P35;P36表)。第51页
41.分析台湾经济发展改变及特色。
20世纪60年代前——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20世纪60年代后——“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出口导向型经济)。(有利原因)第52页
42.利用西部某区域地图和资料说明该区域开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夏季高温,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潜力巨大;农牧业优势;旅游资源、向西开发主要门户……第53页
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