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括号内的声音王东杰①澎湃新闻的微信公众号二○二○年八月九日发表文章,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官方微博账号“东风快递”的一份征兵文告:好消息!好消息!世界一流、包吃包住的东风快递!招(征)人(兵)啦!(例1)②除了内容,这份文告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它最后一行采用的特殊的修辞方式;而澎湃新闻的那篇文章亦步亦趋,在结语处采用了同样的手法:看了这么硬(tǔ)核(wèi)的宣传你还在等什么?(《包吃包住、伙食全是肉!这波硬核招聘,你心动了吗?)(例2)③这是近年网络文章中非常流行的一种修辞方式,例子很多(唯在纸媒中尚少见到)。此处不妨再引一则:为了做(àn)好(shí)科(bì)研(yè),许多研究生每天大多数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吴非:《史上最肝“科学家”:每天工作21.5小时,8天做了688个实验,终于肝上了Nature封面》,“环球科学”微信公众号,2020年7月9日)④有人将这种修辞方式称为“注音心声体”。“注音”指的就是其在形式上的特征,“心声”是指它同时为读者提供了两个不同声音。大部分情况下,括号外的表述都更加“官方”、正式,但括号内所要表达的,才是作者的真正意图所在。⑤单从修辞的角度看,“注音心声体”主要是为了造成一种幽默效果,它产生于互联网,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因此也天然带有一种活泼和俏皮的感觉。不过,在这种表面上的修辞形式下,隐含着一些意味深长的文化态度,甚至具有一种潜在的政治与伦理的力量,有助于我们对当下中国社会心态的把握。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有趣的对比,那就是巴赫金笔下的“狂欢节”。从某种意义上看,“注音心声体”和“狂欢节”不无相似:它们都是由“民间”发动的,表达了“人民大众”对于“主流”秩序的疏离乃至“颠覆”,而且,它们都是通过冷嘲热讽或插科打诨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事实上,互联网的匿名属性本身就很容易提供一种“准狂欢”的形式。但仔细思考之后可以发现,这两者在精神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和“狂欢节”不同,“注音心声体”所要凸显的是一种清醒,而非沉醉的狂迷;它是个体的或个体之间的交流方式,而非群体性的耽溺。⑥相对于“狂欢节”那种刻意的倒置和“革命”精神,“注音心声体”来自更为日常的社会互动情境。发言者并不刻意地跳出现实,而是很清楚自己就生活在现实之中。但他又不肯全情投入,而是维持了与现实之间应有的(但并不遥远的)距离——这距离使他保有了刻意冷眼旁观乃至点破现实“合理性”中的虚伪和漏洞的权利。可是,另一方面,他也不会采用“狂欢节”那种撕裂一切秩序、决绝抗争的方式去否定现实。虽然他不肯轻易就范,却也不无几分世故。他明白改变现状的艰难,对他所嘲讽的对象也不无宽厚与同情。我们也大概可以想象,他甚至可能预见到,令人沉醉的“狂欢节”也有其结束之际:那时,被驱逐的诸神会从容归位,一切被“推翻”的秩序也都要恢复其“正常”——“狂欢”最终是无效的。这也就是我之所以说“注音心声体”背后是一颗清醒头脑的原因:发言者既清醒地洞察到社会生活中的虚伪,又清醒地意识到,这种“伪善”对于维持社会来说,亦不无(有限但又是不可缺少的)价值。因此,不消说,他也清醒地明白,要想彻底颠覆社会中的伪善,人的力量是何等的微不足道。⑦可是,话说回来,这并不表明他就是顺服的、怯懦的。相反,“注音心声体”使一个人实现了与现实沟通的多维可能性:他揭露现实,也能(部分地)维持与现实的“共谋”(下文将会讲到这一点),但他同时也在探索松动现实的可能性。在这种意义上,“讽”和“刺”是一种试图与日常、现实和社会进行交流的手段,而不是对它们的全盘否定。它虽然明白自己无法颠覆括号外的世界,却也固执地维续着括号内的空间,进而逼近一种改善的可能。这很有点类似于传统戏剧中“丑角”的作用——钱锺书在《管锥编》里,摘引中西史事,让我们注意到“优言无邮”(“邮,过也”),因而可以“冒主威之不测,言廷臣所不敢,谲谏匡正”的功能。俳优弄臣,何以言之“无过”?钱先生说,因为他们乃是主上的“左右近习”,人主“不恶”也。这是从私人情感政治的角度所做的解释,不过,我想,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大概与丑角本身的暧昧性有关。这暧昧既是态度上的,也是社会上的:他因表达方式相对温和而得到容忍,也因为身处边缘而能够保持实话实说的权利。显然,这两重属性同样也是“注音心声体”所具备的。⑧与巴赫金表彰的“狂欢节”精神不同的另一方面是,“注音心声体”一般不会刻意使用粗话和怪诞、恶心的形象,也不会在“物质——肉体下部”做文章。即使是括号内的语言,它采用的也是“正常”的、可以被公众接受的表达。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中国“诗教”传统的一种另类延续:“怨而不怒”。这使它展示出“温柔敦厚”的一面,也使它随时可能与它所揭露的社会现象之间达成和解。但我们切不可忘记的是,“不怒”也自有其前提,那就是随时保有“怨”的权利。⑨当“狂欢”告终,结构会再次确立,而“注音心声体”则不会——假如它确实有所起效的话,它只是嘴角轻挑,对现实中的虚伪和漏洞不断地微笑,才释放出一种更具韧度的力量。(原文有删改)1.根据文意,“注音心声”中的“心声”所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和幽默性。
2.下列表述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例1注音心声体的运用使征兵广告不掩事实又具吸引力。B.例2表面上夸奖对方“硬核”,实际是幽默自嘲其“土味”。C.例3作者借助注音体批评了研究生做实验的真正目的。D.在一定程度上,“注音心声体”可以视作一种委婉语。3.分析第⑦段中钱锺书这则材料的作用
4.联系全文,分析作者是如何推导出结尾画线句这一结论的。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所谓“出场定型”,意为人物一出场,作者即总体概括其思想性格,描绘其肖像特征,以使读者对此人物形象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贾宝玉和林黛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对他们的出场,作者就采用了“由场定型”的聚焦式方法,以给读者一个总体的深刻印象。二人正式出场是在第三回,作者以内视点的方法集中笔墨次第写来,先在林黛玉眼中写贾宝玉,再于贾宝玉眼中写林黛玉。作者着意在对方眼中写出,可谓别出心裁,颇有深意。黛玉见宝玉是先视形,再由形窥神,由神知人。形包括服饰与容貌等方面,服饰描写一再强调,冠、褂、袄、裤、靴、玉齐全,纯用工笔,显出贵族公子的气派;容貌描写双重用墨,面、色、鬓、眉、目、态具在,昭示其美男子的神韵。“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重在写其内心之情,强调他是古今少有的多情种。两首《西江月》,意在揭示其与传统评价标准相违背的带有叛逆色彩的独特思想性格。似贬实褒、明贬暗褒、寓褒于贬,全面地概括了贾宝玉的不合时宜特征,为统领贾宝玉形象的总纲。宝玉见黛玉是先总写,再细描;先观貌,次看神,后写心。总写只用八个字:“细看形容,与众各别。”这是形神兼备的包括气质、风度在内的出类拔萃的整体感觉。细描重在借形传神,以“眉目”传情达意。“眉”以“似蹙非蹙”状之,现出其多愁善感;“目”以“似喜非喜”状之,写出她敏感多疑。而“态”、“娇”、“闲静”、“弱”、“病”等词语意在突出她的气质的独特性。“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强调其聪明颖悟及病态之美。宝玉眼中的这段描写又与前面众人眼中的黛玉形象——“举止言谈不俗”,“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相互映衬,相互印证。凡此可见,“出场定型”的写人方法是颇为允当的,它可以在人物亮相的瞬间一下子使其形象鲜明起来,给读者一个明确深刻的总体印象,使读者容易把握。同时,也为人物思想性格的丰富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节选自关四平、陈默《谈〈红楼梦〉的人物出场艺术》,有删改)材料二:作者对人物的独特性格反复皴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贾宝玉的“爱博而心劳”的性格特征,是通过他那特别敏锐和细腻的思维和感情,通过他那乖张可笑的言语和行为,反复加以渲染。这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惟妙惟肖地写出他对黛玉、宝钗、晴雯、袭人、平儿、香菱等各种不同类型女性所持有的不同感情和态度,使其丰富多彩的各个层面立体地不可分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成为独特的人物,极其鲜明又朦胧模糊,让人叹为观止。作者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而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地刻画人物。如通过周瑞家的送宫花、雪雁送手炉等生活细节把林黛玉的敏感、尖酸的“小性儿”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是反复刻画、渲染、衬托,而对一些次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能通过几笔的速写,勾勒出人物鲜明的轮廓。如贾琏与鲍二家的私通,让两个小丫头放风,凤姐、平儿回来,两个小丫头,一个吓得“回身就跑”,一个见躲不过,“越性跑出来,笑道:‘我正要告诉奶奶去呢,可巧奶奶来了。’”只这个简单的细节,就把两个性格不同的丫头勾画出来了。(节选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四卷,《〈红楼梦〉的人物塑造》,有删改)材料三:不同人物之间性格的对照可以使彼此之间的性格“区别得更加鲜明”,相互起衬托作用,而带有较高审美意义的人物性格的外部对照,应当是《红楼梦》式的对照,对照的双方都应当具备丰富的性格内涵,只有这种对照才是高级的对照方式。那么这种高级的性格外部对照方式怎样才能实现呢?这里的关键是必须从外转入内,即依赖性格内部的美丑对照和美丑的二重组合,并且,典型性格内部的对照,很少只是单纯的一组对照关系,它往往形成多组对照关系,并形成性格内部的对照系统。在这个对照系统中,“杂多”的性格元素,通过一定的中介,分别形成一组一组的对立统一联系,这就是性格整体中的二重组合单元,这些二重组合单元,在性格内部积极运动,互相交叉,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形成丰富复杂的性格。以项羽为例,他的性格就是一个复杂的对照系统。钱锺书先生汇集《史记》中其他人物对项羽的评价,找出项羽多种性格元素的两极对照,他说:“‘言语呕呕’与‘喑恶叱咤’,‘恭敬慈爱’与‘剽悍猾贼’‘爱人礼’与‘妒贤嫉能’,‘妇人之仁’与‘屠坑残灭’,‘分食推饮’与‘玩印不予’,皆若相反相违,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两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项羽丰富复杂性格系统包括善与恶、残暴与仁爱等多种性格的二重组合单元,而由于两极对照中又有心理中介与感情中介的联系,因而形成犁然有当的性格运动。在成功的文学作品中,不仅主要人物可以形成自己的性格对照系统,次要人物也可以形成自己的性格对照系统,例如《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贾宝玉具有自己复杂的性格对照系统,而次要人物晴雯、袭人等,也都有自己的性格对照系统。以袭人为例,她既恪守奴才的本分,全心全意地尽奴仆之职,但也流露出对自己“奴才命”的不满。她对主子极其温顺,似有逢迎之嫌,但她又同情刘姥姥,惜老爱贫,似无势利之心。她对宝玉既有“从”也有“爱”,既有奴仆对主子卑微的恭顺,也有青春少女对恋人真实的痴情。袭人性格内里包含着美丑、善恶的对照,这种对照是由很多二重组合单元互相交叉构成的,因此,袭人的性格也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袭人的性格塑造与晴雯的性格塑造,都是非常成功的。她们两人形成一种性格对照,让人感到她们的性格虽然清晰,但又不是一览无余,没有人为的对眼痕迹。这就因为她们自身的性格是丰富的,其内部也有对照,也有联结,也有统一,深层结构中蕴涵着许多一家独有的内容。这些内容既确定又不确定,既复杂又深邃。这样,她们的性格外部对照,由于自身性格内涵的丰富,而获得较高的审美价值。因此,一部作品的形象体系,尽管作家可采取多种对照手段,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人物性格内部的对照和组合。(节选自刘再复《红楼梦悟》,有删改)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场定型”就是指人物一出场,作者就从总体上概括其思想性格,描绘其肖像特征的一种方法,可以使小说中的人物在亮相的瞬间形象鲜明,让读者对人物有一个整体的印象。B.对中心人物,作者采取了“出场定型”的方法,如对贾宝玉,从服饰、容貌、内心之情等方面为其“定型”;对林黛玉,先总写她给人们的整体感觉,然后细描其“貌”“神”“心”。C.文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仅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速写勾勒,更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反复刻画出来的。D.在人物性格内部的对照系统中,“杂多”的性格元素经过一定中介就可以分别形成不同组别的对立统一联系,即性格整体中的二重组合单元。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雪芹塑造人物善于以形写神,如对林黛玉“眉”“心”的描写就写出了她多愁善感、敏感多疑、聪明颖悟的“神”。B.材料二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通过典型的事例将工笔细描与简笔速写两种塑造人物的方式进行对比阐述,使文章的论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C.材料二论述了《红楼梦》塑造人物的多种方式,虽然塑造方式不同,但是塑造出的人物性格却很鲜明,甚至无关紧要的人物轮廓也很清晰。D.材料三中的人物性格对照原则有性格外部对照和性格内部对照方式两种,作者以袭人和晴雯之间的各有不同、相互映衬,论证了次要人物的塑造成功需要来自外部的对照和比较。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是《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眼里王熙凤的出场定型。B.《红楼梦》中两首《西江月》,概括了宝玉的性格特点,一出场就给人留下一个不仅蔑视世俗、不慕功名利禄,还徒有英俊的外貌、不学无术的总体印象。C.相较于《红楼梦》式的对照方式,中国戏剧中常用的脸谱化对照方式,是单一化性格之间的外部对照。D.《鸿门宴》中项羽的英勇霸气与天真轻信、刘邦的能屈能伸与虚情假意、范增的干练精明与心浮气躁是一种高级的对照方式。8.蒋勋先生评价《红楼梦》时谈到,这些人物都是“正邪两赋”之人,没有截然的好,也没有截然的坏,所以不必苛求,这和材料中的观点不谋而合。请从《红楼梦》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人物言行事迹,阐述这种《红楼梦》式性格对照。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四世同堂(节选)老舍学校开了课。可是瑞宣并不高兴去。他怕见到第二代的亡国奴。但是,他不能不去。为了收入,为了使老人们心安,为了对学校的责任,他不能藏在家里。他必须硬着头皮去受刑——教那些可爱的青年们的眼,象铁钉似的,钉在他的脸上与心中。来到教员休息室,坐下,他翻弄翻弄一本上学期用过的点名簿,看到一列学生的名字——上学期还是各别的有名有姓的青年,现在已一律的,没有例外的,变成了亡国奴。他几乎坐不住了。听一听院里,他希望听到学生们的欢笑与喊叫。在往日,学生们在上课前后的乱闹乱吵老给他一种刺激,使他觉到:青春的生命力量虽然已从他自己身上渐渐消逝,可是还在他的周围;使他也想去和他们一块儿蹦蹦跳跳,吵吵闹闹。现在,院里没有任何声音!学生们——不,不是学生们,而是亡国奴们——也和他一样因羞愧而静寂!这比成群的飞机来轰炸还更残酷!教务主任轻轻的把门拉开,进了屋门。他的扁脸转了一圈。看清了屋中的四位同事,他紧赶几步,扑过瑞宣来,很亲热的握手;而后,他又赶过那三位去,也一一的握手。在往常,他的话必定在握手以前已经说出来好几句。今天,他的手握得时间比较的长,而没有话可说。都握完手,大家站了一圈儿,心中都感到应当出点声音,打破屋中的被潮湿浸透了的沉寂。“校长呢?”瑞宣问。“嗯——”教务主任的话来得很不顺畅,“校长不大舒服,不大舒服。今天,他不来了;嘱咐我告诉诸位,今天不举行开学式;一打铃,诸位老师上班就是了;和学生们谈一谈就行了,明天再上课——啊,再上课。”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的往外走,脚好象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课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的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的竖直了背,扬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象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味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嗽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象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使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大家的眼失望的追着他。极快的,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坎,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象是偷手摸脚的那样往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吸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象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有删改)【注】本文的背景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北平城沦陷。文本二:最后一课郑振铎口头上慷慨激昂的人,未见得便是杀身成仁的志士。无数的勇士,前仆后继地倒下去,默默无言。好几个汉奸,都曾经做过抗日会的主席;首先变节的一个国文教师,却是好使酒骂座,惯出什么“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一类题目的东西;说是要在枪林弹雨里上课,绝对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一个校长,却是第一个屈膝于敌伪的教育界之蟊贼。然而默默无言的人们,却坚定地做着最后的打算,抛下了一切,千山万水地,千辛万苦地开始长征,绝不做什么为国家保存财产、文献一类的借口的话。在最艰苦的情形之下奋斗着,决对地不做“苟全”之梦;该牺牲的时机一到,便毫不踌躇地踏上应走的大道,义无反顾。十二月八号是一块试金石。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C在电话里说。“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从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地明白。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或郊外开进租界。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地,立刻议决了:“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地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儿异样。我们依旧地摇铃上课。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吧?”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但是我这一门功课还要照常地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地讲下去。学生们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记得愈多愈好。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地不停地在抄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街上依然地平滑光鲜,小贩们不时地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地晒着。我的表在衣袋里嘀嘀地嗒嗒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毅异常地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远远地有沉重的车轮碾地的声音可听到。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时间是上午十时三十分。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直了身体,做着立正的姿势,沉毅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现在下课!”学生们一致地立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有几个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着。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没有顾虑。各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面走去。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从来没有那么无纷纭地一致地坚决过,从校长到工役。这样地,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着迁校的工作。那些喧哗的慷慨激昂的东西们,却在忙碌地打算着怎样维持他们的学校,借口于学生们的学业、校产的保全与教职员们的生活问题。(有删改)【注】1941年,大半个中国仍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下,唯有上海的租界仍在英美的势力范围,犹如“孤岛”。12月8日这一天,“孤岛”也沉沦了。这是本文的写作背景。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瑞宣内心矛盾,一方面他不愿意看到亡国奴,所以不想去教书,另一方面为了生活和责任,他不得不继续上课。B.文本一中反复出现了“亡国奴”一词,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充分体现出了瑞宣极度的悲愤之情。C.暨大的校长等所有负责人决定在日军到来时关闭学校,并准备迁校,但有的学生以学生学业、保护校产等为借口维持学校。D.“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地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儿异样”,作者观察着校外的环境,内心还存着一丝希望——日军没有攻占租界。10.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学生们对家国沦亡的冷漠与麻木。B.文本二对比了两类人,强烈地批判了那些言行不一的投降派小人,赞扬了那些默默无言却志向坚定的爱国者。C.“时间是上午十时三十分”,作者突出了日军到来的时间,显示出作者决绝的态度——绝不在日军的铁蹄下教学。D.两个文本都是从教师的视角叙写了师生在遭受日军侵略下的言行举止,从中我们感受到人们炽热的爱国之情。11.同样作为老师,为什么瑞宣不愿多讲,而郑振铎却恨不得在一堂课内讲完所有的内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2.两个文本所写内容有相近之处,艺术表现上却有较大差异。请比较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贞观十七年,太子承乾既获罪,魏王泰日入侍奉,上面许立为太子,岑文本、刘洎亦劝之;长孙无忌固请立晋王治。上谓侍臣曰:“昨青雀投我怀云:‘臣今日始得为陛下子,乃更生之日也。臣有一子臣死之日当为陛下杀之传位晋王。’人谁不爱其子,朕见其如此,甚怜之。”谏议大夫褚遂良曰:“陛下言大失。愿审思,勿误也!安有陛下万岁后,魏王据天下,肯杀其爱子,传位晋王者乎!陛下日者既立承乾为太子,复宠魏王,礼秩过于承乾,以成今日之祸。前事不远,足以为鉴。陛下今立魏王,愿先措置晋王,始得安全耳。”上流涕曰:“我不能尔!”因起,入宫。魏王泰恐上立晋王治,谓之曰:“汝与元昌善,元昌今败,得无忧乎?”治由是忧形于色,上怪,屡问其故,治乃以状告;上怃然,始悔立泰之言矣。承乾既废,上御两仪殿,群臣俱出,独留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勐、褚遂良,谓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因自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无忌等请上所欲,上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曰:“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上谓治曰:“汝舅许汝矣,宜拜谢。”治因拜之。上谓无忌等曰:“公等已同我意,未知外议何如?”对曰:“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乞陛下试召问百官,有不同者,臣负陛下万死。”上乃御太极殿,召文武六品以上,谓曰:“承乾悖逆,泰亦凶险,皆不可立。朕欲选诸子为嗣,谁可者?卿辈明言之。”众皆欢呼曰:“晋王仁孝,当为嗣。”丙戌,诏立晋王治为皇太子。上谓侍臣曰:“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且泰立,则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臣光曰:唐太宗不以天下大器私其所爱,以杜祸乱之原,可谓能远谋矣!《资治通鉴·唐纪十三》1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
臣A有B一C子D臣E死F之G日H当I为J陛K下L杀M之N传O位P晋Q王。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重新。与《琵琶行》“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中的“更”意思不同。B.爱,喜爱。与《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中的“爱”意思不同。C.审,详细;周密。与《促织》“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中的“审”意思相同。D.得无……乎,恐怕……吧。与《岳阳楼记》“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得无”意思相同。15.不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承乾获罪后,魏王泰每日入宫侍奉,太宗心中高兴,暗暗决定立魏王泰为太子。B.褚遂良认为如果立魏王,就要吸取教训,必须先安置好晋王,这样才能保障其安全。C.晋王治担心元昌的事连累自己,忧心忡忡,太宗知晓前因后果后,后悔立泰的想法。D.在立嗣的过程中,晋王治因仁孝取得了群臣的一致称赞,最终太宗下诏立为皇太子。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乞陛下试召问百官,有不同者,臣负陛下万死。
(2)唐太宗不以天下大器私其所爱,以杜祸乱之原,可谓能远谋矣!
17.唐太宗起初想立魏王为太子,最终却立晋王为太子。他是如何考虑的?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不堪丞相延东阁③,闲伴诸儒老曲台④。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⑤百遍开。【注】①韩魏公:北宋宰相韩琦。②金罍(1éi):泛指酒盏。③东阁:汉代公孙弘“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④曲台:太常寺,主管礼仪制度。⑤新诗:韩琦新赋的诗,诗中含有久居高位、宾朋满座的富贵之气。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中“九日”与“佳节”相呼应,“和”字交代了写作的缘由。B.首联“晚岁”与“华发”相互映衬,其中“不才”颇具自嘲之感。C.颔联以公孙弘比韩琦,既感谢他的知遇之恩,又表达了辞谢之意。D.“暮”“雨”“寒”营造了昏暗、凄冷的环境,为诗人的夜不能寐烘托了气氛。19.叶梦得《避暑录话》评价此诗“哀而不伤”,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
六、名篇名句默写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笑傲江湖》中描写合奏琴箫:“突然间,铮的一声急响,琴管声立止。霎时间四下里一片寂静,明月当空,树影在地。”《琵琶行》中与之手法相同的用来表现演奏技巧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气是古代诗文中经常出现的描写对象,比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____________”寥寥数字便勾勒出天气的变化无常;在姚鼐的《登泰山记》中,写在泰山顶上等待日出时“____________”的一句,突显了天气的恶劣。
(3)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七、简答题
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玻璃包装木箱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电子商务平台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应用研究
- 股东增加合同范本
- 吹蒲公英十篇
- 个人租凭合同范本
- 小学三年级英语单词音标1-3单元
- 知识付费用户的购买行为分析与价格决策优化
- 科技引领的农产品电商发展新机遇
- 会议专业顾问服务协议
- 实验报告与预习
- 教学设计心肺复苏
-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研究共3篇
- 红楼梦英文版(杨宪益译)
- 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以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
- 初三开学第一课家长会优秀课件两篇
- 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PPT-第十四章 国际财政
- AP微积分课件全版(无法编辑)
- 狮子王1中英文台词
- 学习空间大地测量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讲义课件
- 美发店承包合同范本(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