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家国情怀中的“家国”有两种用法:一是家和国,一是家国一体。后一种用法突出的是国,以国为家,凸显的是一种对国的情怀,爱国如爱家。当将“家国”分而论之时,家与国具有互本性,即国以家为本,民以国为本。国以家为本。中国儒家经典《尚书》的主题就是国以及国的代表——君如何看待民,如何对待民,也就是如何看待家。《尚书》有一句极为经典的话:“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是国家之本,只有得民心了,人民稳定了,国家才能安宁。善待人民,行善政,实质是看重国家政权,同时也是尊奉天命。善政主要体现为养民。《尚书》载:“禹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养民”作为国之责任,本质上与家之功能是一致的。在中国文化中,国就是放大了的家,君就是家长。家长的根本职责是养家,将养家扩大并提升,就是国君的核心职责——养民。国诚然要治民,而治民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养民,“养民”之“养”,包括物质之养和精神之养。物质之养为富民;精神之养为德民。《尚书》将两者统一起来,表述为“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正德”侧重于德民;“利用”“厚生”侧重于富民;“和”既指善政与养民中诸多措施协调妥当后的最佳关系,也指善政和养民所要达到的百姓生活的最高质量。《大学》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这“先”不能只理解为时间之先,而应理解成理论之本。也就是说,治家与治国在根本道理上是相通的,家在社会结构中处于基础的地位,因此《大学》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民以国为本,人类由史前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社会组织的最大变化就是国的出现。中国国家形态出现于何时,尚在研究之中,现在公认的为夏朝。家及族的组合以伦理关系为基础,国的组合以政治关系为基础,两者本来是不相干的。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居于主导性地位,它将政治关系伦理化,本来以政治关系为基础的国被理解成伦理关系的家。于是,国就成了家,国君成了家长。家庭的利益主要有两种:一是家庭中个人的利益,二是家庭整体的利益。既然国被理解为最大的家,那么,一方面,国作为诸多家的整体,要充分考虑并尊重家的利益,以家为本;但另一方面,作为国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家,要充分考虑并尊重最高且最大的家——国的利益,以国为本。在文明社会,人们为生存、发展而发生的争战更为激烈、残酷。家、族均无力真正保卫个人的利益,也无法保卫家庭的利益。唯有国才具有这种资格与能力。国家的强大,不仅是个人和家财富增长、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与条件,而且是个人和家安全、尊严的保障。因此,人民对国具有最大的依赖感。无数的事实证明,国富则民强,国强则民尊,爱国当如爱家。(摘编自陈望衡《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国情怀作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以国为家,爱国如爱家。B.“养民”是“养家”的扩大与提升,是国君的核心职责,既要能富民,又要做到德民。C.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居于主导性地位,它将政治关系伦理化,这使得人们常常把政治关系的国理解成伦理关系的家。D.在为生存、发展而残酷争战的文明社会,只有国才有能力真正保卫个人和家庭的利益。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这一理念,提出了家与国具有互本性的论点。B.文章既将家国看作一个整体,又从家国的相互联系中展开分析,具有辩证意味。C.文章援引《尚书》《大学》,旨在证明治家与治国在根本道理上是相通的。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对“家国”两种用法“家和国”“家国一体”分别展开论述,严谨周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家国一体”的用法凸显对国的情怀相比,“家和国”的用法强调家与国具有互本性。B.“先天下之忧而忧”与文中“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家国关系。C.依据本文对《尚书》的评价及相关引文,可见中国古代帝王很早就将国作为自己的家了。D.维护并且尊重祖国,既是保障个体利益的功利需求,也是维持社会关系的伦理要求。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总结近年来的文化潮流,绝对绕不开“国风崛起”。从汉服热“破圈”,到音乐创作刮起古风,从李子柒们走红全网,到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大受追捧,传统文化正在深刻影响着当代人的审美与生活。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语言作为文化最重要的载体,社会上对汉语传承的担忧却不减反增。最近看到有媒体盘点汉语字词章句之美,不由得产生联想,今天需要以怎样的方式打开汉语,如何重拾汉语之美。抛开人文底蕴,汉语之美无从谈起。很多古风歌曲不知所云,更像是在堆砌辞藻,却偏偏能够受到追捧。还有不久前,网上盛传一首“杜甫笔下最美唐诗”,其中不乏“你我暮年,闲坐庭院”等现代表述。类似的伪诗博得大量点赞转发,通过对比,伪诗与杜诗笔力和意境相去甚远。更令人怀疑,读者是不是从未接触过杜甫暮年坦陈心迹的《秋兴》《阁夜》,抑或是温馨闲适的《江村》《江畔独步寻花》,在探索美的过程中错过了太多更美、更值得推敲品鉴的锦绣文章。换言之,如果不辨妍媸不分朱紫,那么所谓的推崇传统文化,只会让人们离传统文化之美越来越远,使创作日益虚浮。要让更多人理解汉语之美,还是要通过自身与外界的努力。看到文言文就犯憷,其实是把它想得过于复杂了。好比钱镠墓被盗时,一提钱镠写过“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大家都耳熟能详,这句话一点也不难理解。或许今天人们可以更进一步,试着理解这句话美在何处,钱镠是在何种背景下写出来的。当看到《洛神水赋》的表演,大家都知道灵感源于洛神的传说与曹植文采飞扬的《洛神赋》,但不妨找来原文,看看“八斗之才”究竟是如何施展的,这背后又对家与国怀有怎样的情感寄托。读书的乐趣往往就在于,从一处联系到另一处,从一点推开一面,最后塑造起人的知识架构与审美情操。至于来自外界影响,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以及网上很多读书类音视频都能够起到弘扬和引导的作用,但语文课堂仍然至关重要。梁实秋曾回忆梁启超讲授《箜篌引》如何让他追忆了二十余年。这其实启发今天的语文教育,可以努力讲述得更加细致、准确而生动,讲出文章的美好,激发学生兴趣,而非只是讲讲名词解释、考考全文默写。语文终究和其他学科不同,教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在传承国家与民族的文脉与风骨。今天,增强文化自信成为至关重要的课题。无论是追忆过去,还是书写当下,乃至创造未来,都离不开汉语功底,离不开汉语之美。或许,不妨就从阅读开始,重拾汉语之美。(摘编自王梓佩《从阅读开始,重拾汉语之美》)材料二:每年都有大量流行语轰轰烈烈地出现,又默默无闻地消失。“yyds”“emo”等字母词更是让许多人大呼“看不懂”,对汉语表达“被污染”而忧心忡忡。其实经历时间的选择之后,大浪淘沙,那些真正有价值的词才最终留下来,所以我们无需担心流行语会对汉语之美有所损害。《咬文嚼字》编辑部从2008年开始评选年度十大流行语,是国内最早做流行语评选的机构。其评选标准是什么呢?作为《咬文嚼字》的主编,我从“选什么”与“如何选”两个角度来解析。人们所使用的交流手段,其实是一个由并非单一、纯粹的成分构成的圈层结构。这个圈层结构分成三层:第一层“核心层”,由规范纯粹的母语成分构成,符合母语的内在结构规律,也符合我们社会的文明道德规范;第二层“混杂层”,混杂着源自母语但偏离母语内在结构规律的成分(如“十动然拒”),价值递减趋零的谐音词(如“蚌埠住了”),源于母语及源于外语的未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字母词(如“emo”),数字、符号、字母混合体(如“9494”);第三层“边沿层”,由颜文字、表情包甚至眼神、手势等组成。《咬文嚼字》评选“流行语”无疑应该把选择范围局限在由规范母语成分组成的“核心层”。再说“怎么选”。《咬文嚼字》评选年度“流行语”的标准——坚持语言学价值、社会学价值原则。“语言学”当然是针对我们的母语汉语说的;“价值”的含义是,我们评选“流行语”要对我们母语汉语作出贡献,能推动汉语的健康发展,能为汉语增光添彩。“社会学价值”,主要考虑流行语必须反映时代特征,为一年的社会生活留下印记。在对新词新语新用法做价值判断时,我们要把握好两点:首先,用好“语法规则”这把尺子;其次,用好“社会准则”这把尺子。社会各界要引起足够重视,自觉抵制不健康语言成分的侵蚀,增强“语言免疫力”。(摘编自黄安靖《流行语无损汉语之美》)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传统文化正影响着当代人的审美与生活,但社会上对汉语传承的担忧却呈上升趋势。B.《洛神水赋》创作灵感源于洛神的传说与曹植的《洛神赋》,寄托了创作者的家国情感。C.每年都有大量流行语不断出现和消失,因此我们不用担心流行语会对汉语之美有所损害。D.评选年度“流行语”的语言学价值体现在能为汉语作贡献和添光彩,推动汉语健康发展。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具体谈了汉语之美与文化自信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B.两则材料都呈现出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均开篇引出话题,然后展开论述,最后发出呼吁。C.材料一运用了举例、对比、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文章不仅论证有力,且富有文化底蕴。D.根据材料二内容,我们可以判断,“绝绝子”“夺笋”“yyds”“3Q”均属“混杂层”。6.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浮生六记》《陶庵梦忆》翻译本纷纷推出,让明清小品文复活,有利于重拾汉语之美。B.“囧”“山寨”“雷”“给力”“穿越”等词,如今仍被频繁使用,有的甚至进入词典。C.2022年10月,网络上掀起了一场“斯人”与“是人”的争论,话题“吵”上热搜第一。D.《红楼梦》中贾探春发起海棠诗会,探春、宝钗、宝玉和黛玉各自赋诗一首,尽显才情。7.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的第一篇课文为《诗经·氓》,请结合材料一内容,以你学习《氓》的过程为例,谈谈如何重拾汉语之美。
8.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评选“十大语文差错”这一活动的理解。2023年1月11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22年十大语文差错。其中包括将“连花清瘟”误为“莲花清瘟”涉及疫情防控,“天然气”误为“天燃气”涉及俄乌冲突,“不负众望”误为“不孚众望”涉及卡塔尔世界杯等。“十大语文差错”的背后,其实是一份别样的年度重大社会热点档案。规范使用文字需要从学校课堂教育把好关,期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以“十大语文差错”为镜,给孩子们上好语文课、纠错课。规范使用语言文字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这不仅要有一种严谨的态度,更要有一颗敬畏之心。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草彭家河①在我看来,草其实才是最伟大的哲学家或者说战略家。②草与人虽然各在两个不同的圈子,但是,在这个星球,人似乎一直都是草的掌控者,草仿佛是天然的奴仆,源源不断,供人差遣使唤,草从来没有也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盖房、生火、果腹、遮羞……草都派上用场,被腰斩、焚烧、暴尸甚至株连根除,所有这些,无需对草说明理由,无需对草罗列罪证。或许是因为草不会语言,不能控诉;也或许是因为草家族庞大,斩杀不尽。③对于草来说,这世界对它们肯定是有失公允的。但是,有不少思想家已经替我们把这个问题解释得合情合理,不偏不倚,这只不过是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罢了。草只是大千世界食物链条上的一环,只要草与人或者别的草食动物共存,草就是天然的祭品。或许草也无可奈何,只有一边默默承受,一边寻找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道。但是,我想道理并非这么简单,我一直认为,草,其实是伟大的哲学家,百折不回的苦行者,甚至是锋芒暗藏胜券在握的钢铁战士。④草的哲学,是它们用无数同胞生命换来的集体智慧,可以说是集众多人类哲学大师学说之大成,或者也可以这样说,人类的哲学家,许多只是从草那里学到了一鳞半爪。“无为而治”“适者生存”“顺其自然”等众多思想家的理论精髓,都可以在草那里找到出处得到印证。但是,还是没有谁能真正把草的哲学读透。古往今来,当一个一个哲学家成天冥思苦想直到须发苍白老眼昏花,衰老逝去的时候,春风一吹,枯萎的草经过一个冬天的沉思,又醒过来,换件新衣再次青春焕发地站立在大地上。⑤草满腹经纶,但从不高谈阔论、四处游说,它只身体力行,奉行自己的信仰,修炼自己的境界。古往今来,天南海北,诗里诗外,到处都长着萋萋芳草,历朝历代都能找到对草的哲学的解读,草可以说是久负盛名了,然而,草却谦虚得连自己单独的一个名字都没有。一棵小草叫芦苇草,它所有的亲人也都叫芦苇;一株狗尾巴草,它所有的亲人也叫狗尾巴。⑥我来自乡下,但多年没有回乡,也很少进地干活。父母进城,说全村的男男女女都到外打工去了,那些田地已经转让给别人耕种,后来根本转让不出去了,就只得撂荒。村里人越走越少,那些早年被赶出地界的草,一路一路从四面八方向那些庄稼地悄悄派出小分队,然后一步一步向地中央进军。偶尔,我经过乡下的山坡时,远远望去,已经分不出哪里是荒坡,哪里是曾经的庄稼地了。我只看到,那些草以胜利者的姿态在悠然自得地摇头晃脑,仿佛在享受自己领地失而复得的满足。⑦草侵庄稼已经不足为怪,毕竟都在野外,然而,草侵村庄就有点让人意想不到了。⑧农村的房屋都修在山坡的平坦处,三五间瓦房一立,四下就用石板或者水泥硬化。一是不让草长进来,二是不让泥水浸过来。如果房舍烟火旺盛,即使什么也不铺,人来人往,草也没有机会抛头露面,有在路上伸过头来的,也会被踩踏得悄悄退回去。村里的人一个个远去不回,路上的人也就越来越少,草就试探着伸过头来,十天半月,没有人来阻止它们,它们就不约而同从路的两边向中间靠拢,仿佛河两岸的牛郎织女,终于拥抱在一起。三年五载,路也就深深地藏了起来。对于人来说,草的这些行为似乎有些不仁不义,人走了,它就侵占过来。而且,我发现,对于草的这种不义行为,至少说白居易已经发现,他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说“远芳侵古道”,这何尝不是已经发现了草潜藏的攻击特性呢?只不过,唐朝的草攻陷了古老的道路,而今天,草在我们面前吞并了村庄。⑨草的大军如同绿色的潮水,一步一步,漫过了山间小路,漫过了农家小院,漫过围墙,漫上台阶,漫进人去楼空的陋室高堂,漫过我们的童年,漫过我们的回忆,直到把我们深深淹没。⑩一个夏天过去,几场大雨,房屋又倒了几间,田地又冲毁几处,草就乘势扑过去,驻扎下来,高高地伸出绿色的手臂,仿佛在召唤更多的同盟,又仿佛是一面面绿色的旗帜,在宣告又一次行动的胜利。⑪在我看来,草是在蚕食村庄,而对草来说,它们只是在收复失地。⑫站在小小的城市,回望草的来势,我们还有什么方法来抵挡村庄的陷落?还有什么策略来瓦解草深谋远虑后已经全面展开的反攻呢?(选自《瓦下听风》,有删减)文本二:博物概念的再度兴起,与生态主义、环境意识的觉醒有关。作家从关注自我、内在、生命经验转向关注自然中各种植物、动物,是对生态的回归,很多博物书写都在表达这样一种生态思维。还有一些物的书写是对现代文明的深度反思,这些书写在介绍新鲜事物的时候,更多带有一层焦虑和担忧,是现代性反思的延伸,是文学的敏锐性和使命的必然要求。博物书写还具有一种参照价值,物往往具有恒常性,见证着人的变迁。人随着时间的流逝浮浮沉沉,而物却始终在冷眼旁观。彭家河的散文集《瓦下听风》中书写农村的各种器物,诸如瓦片、铁锈、石器,物的变迁正是乡土社会一种裂变的直接写照。(刘小波《文学是“人”学,也是“物”学》)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第①段开门见山,写草是“最伟大的哲学家或者说战略家”,总领下文,表达了作者对草的高度关注和赞美,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B.文本一第③段中“有不少思想家已经替我们把这个问题解释得合情合理,不偏不倚”这句话流露出作者对人类在草面前的傲慢态度的不满。C.文本一写“草侵庄稼”和“草侵村庄”时,说这是草“收复失地”,是深谋远虑后的反攻,体现了作者对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切和思考。D.依据文本二刘小波的观点,在《草》这篇作品中,作者彭家河平等地看待物与人,把“草”当作认识乡村、认识社会的一面镜子,当作情感的寄托。10.赏析文本一中画横线的句子。
11.文本二中刘小波提到“博物书写”,请结合文本一谈谈你对“博物书写”的理解。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癸酉,师陈于鞍。邴夏御齐侯,逄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①,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②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③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袍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节选自《左传·齐晋鞍之战》)材料二:十年春,齐伐鲁、卫。鲁、卫大夫如晋请师,皆因郤克。晋使郤克以车八百乘为中军将,士燮将上军,栾书将下军,以救鲁、卫,伐齐。六月壬申,与齐侯兵合靡笄下。癸酉,陈于鞍。逄丑父为齐顷公右。顷公曰:“驰之,破晋军会食”。射伤郤克,流血至履。克欲还入壁,其御曰:“我始入,再伤,不敢言疾,恐惧士卒。愿子忍之。”遂复战。战,齐急,丑父恐齐侯得,乃易处,顷公为右,车絓于木④而止。晋小将韩厥伏齐侯车前,曰“寡君使臣救鲁、卫”,戏之。丑父使顷公下取饮,因得亡,脱去,入其军。晋郤克欲杀丑父,丑父曰代君死而见僇后人臣无忠其君者矣克舍之。丑父遂得亡归齐。十一年,晋初置六卿,赏鞍之功。齐顷公朝晋,欲尊王晋景公,晋景公不敢受,乃归。归而顷公弛苑囿,薄赋敛,振孤问疾,虚积聚以救民,民亦大说。厚礼诸侯。竟顷公卒,百姓附,诸侯不犯。(节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注】①郤克:郤献之,晋军主帅,居帅车中央掌旗鼓。②介:同“甲”,铠甲。③张侯:即解张。④絓(guà)于木:被树枝阻挡。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丑父曰A代B君C死D而E见F僇G后H人I臣J无K忠L其M君N者O矣P克Q舍之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逄丑父为右”中的“右”与“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中的“参乘”意义相同。B.“吾子忍之”中的“吾子”即你,与“吾属今为之虏矣”中的“吾属”意义不同。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属“春秋三传”之一。D.“世家”指《史记》中帝王诸侯的传记,共三十篇,如《陈涉世家》。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写人物极为出色。选文详写帅车上的对话,人物个性鲜明,解张有慷慨陈辞,又有理性分析,性格刚毅;郑丘缓则先表功又表关心,显得细腻。B.《左传》写战斗场面精彩,选文突出战斗特点:快——快速进攻、快速反击、快速追击。《史记》选文除了记述战斗场面外,还交代了战争的前因后果。C.齐晋鞍之战,齐军攻势凶猛,晋军主帅重伤在身,但毫不畏惧,一直坚持击鼓指挥战斗,最终齐师败逃,晋军乘胜追击,齐侯先被韩厥俘虏,后成功逃亡。D.从《史记》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齐晋鞍之战的起因表面是齐国攻打鲁国和卫国,鲁国卫国向晋国求救,晋军出兵救援,但深层原因却是两个大国的争霸。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
(2)其御曰:“我始入,再伤,不敢言疾,恐惧士卒。愿子忍之。”
16.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齐晋鞍之战晋国取胜的原因及齐侯成功逃亡的原因。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春夕崔涂①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注释:①崔涂:唐代诗人,终身漂泊,久在湘、鄂等地为官,自称是“孤独异乡人”。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17.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送春风归去,将“东风”拟人化,依依为其送别,奠定了哀婉的感情基调。B.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清冷、愁惨的气氛。C.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里的书一直没有翻动过,充满寥落之意。D.这首诗前四句描写春夕特定情景,因景抒情,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18.本诗蕴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内容分析。
六、名篇名句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孟子的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互文手法奏响了国泰民安、喜乐祥和的幸福之音,对仗工整,情韵悠扬。
(3)龙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我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在古诗文中更是俯拾即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简答题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先生,你那些记山水的文章我都读过,我觉得那些都很好。但是我又很自然地有一个奇怪念头:我觉得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新职业服务协议模板(2024年)
- DB11∕T 1705-2019 农业机械作业规范 青饲料收获机
- 2024年企业新员工劳动协议细则
- 2024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居间协议
- 2024美发沙龙个人聘用协议样本
- 2024挖掘机购销协议范本
- 2024智能家居设备安装服务协议
- 2024年度纪录片后期制作服务协议
- 夫妻双方房产分割自愿离婚协议格式
- 2024物业管理室内装修协议
- 网易云音乐用户满意度调查问卷
- 雪佛兰爱唯欧说明书
- 经营分析报告案例-麦肯锡风格
- 烟花爆竹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
- 2023春国开会计实务专题形考任务1-4题库及答案汇总
- 可疑值的取舍-Q检验法
- 生物信息学(上海海洋大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 核磁共振T临床应用
- 文件与文件夹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 电工安全培训课件
- 维修工程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