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化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化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化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化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总则1.根据国家关于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必须达到规定的深度要要求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规定,结合化工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为进一步搞好建设前期工作,努力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提高投资经济效益,特将(1992)化计发第995号文发布的《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修订补充为本规定。2.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立项后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和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3.可行性研究报告由项目法人委托有资格的设计单位或工程咨询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根据国家或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议书的审批文件进行编制。应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行业、地区发展规划及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的要求,对化工建设项目的技术、工程、环保和经济,在项目建议书的基础上进_步论证。4.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实事求是,对项目的要素进行认真的、全面的调查和详细的测算分析,做多方案的比较论证;具体论述项目设立在经济上的必要性、合理性、现实性;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财务上的盈利性、合法性;环境上的可行性;建设上的可行性。为项目法人和领导机关决策、审批,提供可靠的依据。5.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要完整,文字要简练,文件要齐全。应有编制单位的行政、技术、经济负责人签字。负责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单位,提供的数据资料应准确可靠,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各项计算应该科学合理;对项目的建设、生产和经营要进行风险分析,留有余地;对于不落实的问题要如实反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6.项目主办单位要为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单位科学地、客观地、公正地进行工作创造条件;应向编制单位提供必要的、准确的有关基础资料;与有关单位研究落实建设条件,并签订意向性协议或取得有关单位对拟建项目的意见书。7.化工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一般可按财务评价计算项目的效益和费用,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有些政府贷款的项目必须作国民经济评价。其他大中型项目是否作国民经济评价,可视具体情况和有关部门要求而定。8.根据国家计委有关文件的要求,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决策的依据,应按规定的深度做到一定的准确性,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概算的出入一般不大于 10%,否则视超出情况再议。9•本规定适用于大、中型化工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对于老厂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可根据本规定的要求,结合项目的原有基础条件和可利用设施情况,拟建设项目与企业总体改造规划的关系,如何平衡、衔接等情况,进行编制。小型项目可行性研究可参照本规定的有关内容要求,在满足投资决策需要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本规定的内容和深度随工程项目不同而有所差别,根据工程项目条件的不同而各有所侧重。可根据拟建项目具体情况确定。橡胶行业可根据本规定的要求,结合行业特点变通专业指标执行。二、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1总论1.1概述1.1.1项目名称、主办单位名称、企业性质及法人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原则1.1.3项目提出的背景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要说明企业现有概况)、投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1.1.4研究范围1.1.5研究的主要过程1.2研究结论1.2.1研究的简要综合结论1.2.2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一一生产规模万t/a或万套/a-——二产品方案万t/a或万套/a1万t/a或万t/a或万套/a2万t/a 三年操作日天四主要原材料,燃料用量1实物量/a2实物量/a五公用动力消耗量1供水(新鲜水)

最大用水量M3/h平均用水量M3/h2供电设备容量KW计算负荷KW年耗电量万KW.H3供气最大用气量T/H平均用气量T/H4冷冻最大用冷负荷KJ/H平均用冷负荷KJ/H六三废排放量1废水m3/H2废气Nmyh3废渣t/h七运输量t/a1运入量t/a2运出量t/a八全厂定员人1其中:生产工人人2管理人员人九总占地面积万m21厂区占地面积万m22渣场占地面积万m23生活区占地面积万m24其他占地面积万m2十全厂建筑面积m2十一全厂综合能耗总量(包括二次能源)吨标煤/年十二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吨标煤/单位产品十三工程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外汇力美兀1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其中外汇力美兀(1)建设投资万元其中外汇力美兀(2)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万元(3)建设期利息万元其中外汇,力美兀

2流动资金万元其中外汇:力美兀其中铺底流动资主万元十四报批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外汇:力美兀十五年销售收入万元十六成本和费用1年均总成本费用万元2年均经营成本万元十六年均利润总额万元十七年均销售税金万元十九财务评价指标1投资利润率%2投资利税率%3资本净利润率%4投资回收期年5全贝劳动生产率万元/人6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和税后)%7全投资财务净现值(税前和税后;需注明i,值)万元8自有资金财务内部收益率%9自有资金财务净现值(需注明i,值)万元二十清偿能力指标1人民币借款偿还期(含建设期)年2外汇借款偿还期(含建设朗)年二十国民经济评价指标1经济内部收益率%2经济净现值(需注明i,值)万元2市场预测2.1 国内外市场情况预测2.1.1产品现有品种、型号、规格、质量标准情况和用途2.1.2产品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的现状和主要消费去向2.1.3国内外目同或可替代产品近几年已有的和在建的生产能力、产量情况及变化趋势预测2.1.4近几年产品进出口情况2.1.5产品国内、外近期、远期需要量的预测和消费覆盖面的发展趋势2.1.6产品的销售预测、竞争能力和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2.2产品价格的分析2.2.1国内、外产品价格的现状2.2.2产品价格的稳定性及变化趋势预测2,2.3产品内销、外销或替代进口价格确定原则和意见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3.1产品方案的选择与比较3.2产品方案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技术政策、产品结构和国家清洁生产的要求3.3生产规模和各装置的规模(以日和年产量计)确定的原则和理由3.4产品、中间产品和副产品的品种、数量、规格及质量指标老厂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要结合企业现有内部和外部条件,对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作方案比较,进行优选。工艺技术方案4.1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4.1.1原料路线确定的原则和依据4.1.2国内外工艺技术概况4.1.3工艺技术方案的比较和选择理由4.1.4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要说明引进方式、引进和进口的范围、内容及理由。说明可能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的国家与公司(写明外文全称)4.1.5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消化、吸收、新的建议4.2工艺流程和消耗定额4.2.1全厂总工艺流程和车间(装置)的工艺流程说明[附全厂工艺总流程图和车间(装置)工艺流程图]4.2.2全厂物料平衡方案4.2.3全厂热平衡方案4.2.4车间(装置)原材料、辅助材料和燃料、动力消耗定额及国内外先进水平比较4.3自控技术方案4.3.1自控水平和主要控制方案4,3.2仪表类型的确定4.3.3主要关键仪表选择4.4主要设备的选择4.4.1根据工艺技术方案的情况,主要关键设备方案比较和选用的理由4.4.2大型超限设备名称、重量、尺寸4.4.3进口设备应提出国内、外设备拟分交方案或与外国厂商合作制造方案(附进口设备表)4.4.4车间(装置)主要设备表(名称、规格、参数、数量、材质)老厂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要说明可利用原有的设备情况。4.5标准化4.5.1工艺设备、管道、分析、仪表、电气等拟采用标准化的情况4.5.2对技术引进和进口设备拟采用标准化的说明原料、辅助材料及燃料的供应5.1原料供应5.1.1主要原料的品种、规格、年需用量、来源及运输条件5.1.2原料资源的来源、品位、开采及生产规模等情况5.1.3原料来源的可靠性5.2辅助材料供应5.2.1主要辅助材料的品种、规格、年需用量和开车需用量及来源5.2.2主要辅助材料如需进口,应说明进口的品种、规格、进口量和拟进口的理由5.3燃料供应5.3.1使用燃料的品种、规格、年需用量情况5.3.2来源及运输条件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6.1建厂条件6.1.1厂址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概况6.1.2工程地质、地震烈度、水文地质概况和有关的江、湖、海、河水文资料6.1.3当地气象条件6.1.4地区和城镇社会经济的现况及发展规划6.1.5交通运输(铁路、公路、水运、码头等)条件和运输量的现况及发展规划6.1.6水源、供排水、防潮用:涝、防洪等情况6.1.7电源、供电、电讯等情况和发展规划6,1.8供热工程情况6.1.9环境条件6.1.10当地施工和协作条件6.1.11与城镇、地区规划的关系和生活福利设施的条件6.1.12拟选厂址目前土地使用现状、厂区拟占地面积、需征土地情况等6.2厂址方案6.2.1扼要归纳各厂址方案的优缺点,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是否符合环保、卫生防护距离要求6.2.2推荐厂址的意见并说明理由(附厂址区域位置和厂址方案示意图)对老厂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说明承办企业基本情况并作厂址方案的比较。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方案7.1总图运输7.1.1总平面布置7.1.1.1总平面布置的原则和功能划分7.1.1.2竖向布置原则及工程的土石方工程量7.1.1.3总图布置方案的比较和推荐意见(并列出总图主要指标)附总平面布置图7.1.1.4绿化(绿化面积、绿化方案、覆盖率及绿化投资)7.1.2工厂运输7.1.2.1全厂货物运输量和运输方式的确定7.1.2.2货物运输方案的比较和选择7.1.3工厂防护设施设置的原则和要求7.1.4排渣场7.1.4.1 工厂排出废渣的数量(T/A)、性质、综合利用途径和堆存时间7.1.4.2排渣场方案比较、占地概况,估计贮存量和使用年限7.1,4.3废渣输送方式、运距和运输工具7.1.4.4渣场防渗漏、防流失、防飞扬、防灾害措施,渣场渗出水处理方案7.1.5厂外工程占地及布置方案7.1.6运输车辆和设备的选择列出主要运输车辆和设备表7.2给排水7,2.1工厂给水7,2.1.1给水源、取水和输水及水处理方案的比较与选择7.2.1.2厂区给水系统方案的比较和选择7.2.2工厂排水7.2.2.1全厂排水系统的划分和技术方案的选择7.2.2.2污水处理方案的比较和选择,说明技术来源及其成熟可靠性,附全厂“给水、排水水量、水质表和水平衡图7.2.3设备的选择列出给排水主要设备表7.3供电及电讯7.3.1全厂供电7.3.1.1全厂供电计算负荷及负荷等级,按装置分项列表7.3.1.2供电电源选择和可靠性阐述7.3.1.3全厂供电方案比较与选择及原则确定。附全厂供电系统图、7.3.1.4非线性负荷谐波情况预测及防治设想7.3.2电讯7.3.2.1全厂电讯设施的组成及包括范围7.3.2.2全厂电讯设施方案的选择7.3.3设备选择列出供电、电讯主要设备表7.4供热或热电车间7.4.1供热或热电车间7.4.1.1全厂不同参数蒸汽的用汽量情况[按车间(装置)和单项列出]7.4.1.2供热或热电车间规模的比较和确定7.4.1.3供热或热电车间技术方案的比较和选择对热电车间要说明供汽和发电之间的关系,列出汽平衡表(附全厂热力系统图)7.4.1.4除尘和脱二氧化硫方案7.4,1.5燃料的消耗量、灰渣排出量(并说明灰渣存放和综合利用情况)7.4.2化学水7.4.2.1全厂化学水用量、水质和规模确定7.4.2.2化学水方案的选择7.4.3设备的选择(列出供热或热电车间、脱化学水的主要设备表)7.5贮运设施及机械化运输7.5.1全厂性贮运设施的内容及管理体制7.5.1.1厂外贮运设施7.5.1.2厂内贮运设施7.5.2各种物料贮存天数、贮存量的确定7.5.3物料的装卸、贮运、处理等方案的确定7.5.4集中罐区及其辅助设施方案的选择7.5.5全厂性仓库面积及贮存量的确定7.5.6物料的运输工艺走向,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确定7.5.7主要设备表7.6工厂外管网7.6.1车间(装置)外部工艺及供热管道所包括的范围和输送的介质情况7.6.2管道敷设的原则及敷设方式7.6.3厂外管道输送及管道穿越特殊地区,技术方案的确定7.7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7.7.1采暖、通风、除尘及空气调节设置原则的确定7.7.2采暖、通风、除尘及空气调节方案的选择7.7.3列出主要设备表7.8空压站、氮氧站、冷冻站7.8.1全厂压缩空气、仪表空气、氮气和氧气需要量和质量要求7.8.2全厂各车间(装置)用冷量、用冷方式,用冷温度等级要求7.8.3空压站、氮氧站、冷冻站的规模和技术方案的确定7.8.4主要设备表7.9维修(机修、仪修、电修、建修)7.9.1全厂维修体制及设置原则7.9.2维修能力的确定7.9.3主要设备选型(列出主要设备表)7.10制袋、制桶7.10.1设置制袋、制桶车间(装置)的必要性和原则确定7.10.2制袋、制桶规模的确定7.10.3主要设备表7.11中央化验室7.11.1中化室设置的目的和任务7.11.2中化室的规模、组成和面积确走7.12土建(建筑物、构筑物)7.12.1土建工程方案的选择和原则确定7.12.2土建工程量及三大材料用量估算(附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一览表)7.12.3地区特殊性问题(,航震、特殊土地基处理)采取处理措施的说明7.13生活福利设施7.13.1全厂生活福利设施规划方案7.13.2建筑标准、建筑面积及单位造价的确定老厂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方案中,应说明那些可利用原有的设备和设施;那些需相应地改造和改建、扩建;并要说明总图布置有项目和无项目时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及建筑利用系数的对比分析;要说明拟建项目用水与老厂的关系,厂区内已有电网供电情况,厂区内已有锅炉供热情况等。节能8.1能耗指标及分析8.1.1项目能耗指标8.1.1.1分品种实物能耗总量、综合能耗总量8.1.1.2单位产品(产值)综合能耗、可比能耗情况8.1.2能耗分析8.1.2.1单位产品能耗、主要工艺能耗指标和国内、国际对比分析8.1.2.2主要指标应以国内先进水平和国际先进能耗水平作为比较依据8.2节能措施综述8.2.1主要工艺流程采取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情况8.2.2一律不得选用已公布淘汰的机电产品以及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内的产业序列和规模容量8.2.3余热、余压、放散可燃气体回收利用措施8.2.4炉窑、热力管网系统采用的保温措施

8.2.5工业锅炉采用热电联产措施8.3单项节能工程8.3.l凡不能纳入主导工艺流程(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拟分期建设的节能项目,应在报告中单列节能工程8.3.2单列节能工程应单列节能量计算、单位节能造价、投资估算以及投资回收期9999.9.9.9.1.11.1厂址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1.2厂址环境现状与分析1.3老厂“三废”排放及环境保护现状9.2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及排放标准(或说明可参考的国外标准)9.3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9.3.1主要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点9.3.2主要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所含有害有毒物质的成份和排放浓度9.3.3排放方式和去向9.4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论述9.4.1综合利用或回收方案的比较9.4.2“三废”处理技术与措施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论述9.4.3生产原料路线、工艺技术路线、综合利用和环保技术是否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9.4.4预计达到的效果,全厂“三废”排放状况9.5环境保护费用环境保护设施和投资估算(万元)明细表,占工程建设投资的比例(%)老厂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与原有生产系统结合,论述环境影响状况。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10.1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10.1.1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10.1.2职业安全卫生防护的措施10,1.3劳动保护设施费用劳动保护投资(万元),占建设投资比例(%)10.2消防10.2.1工程的消防环境现状10.2.2工程的火灾危险性类别,民用建筑类别10.2.3消防设施和措施10.2.4消防设施费用消防投资(万元):占建设投资比例(%)老厂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与原有生产系统结合,论述劳动安全的情况。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11.1工厂体制及组织机构11.1.1工厂体制及管理机构的设置和确定原则11,1.2生产和辅助生产车间(装置、的组织杉、构11.2生产班制和定员11.2.1全厂的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及行政管理部门的班制划分11.2.2全厂总定员和各类人员的比例(附定员表)11.3人员的来源和培训11.3.1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来源11.3.2人员培训规划以如需出国培训要单独列出)老厂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说明从老厂可能调剂的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人数。项目实施规划12.1建设周期的规划12.1.1建设周期内拟分几个阶段进行12.1.2建设周期总时间12.2实施进度规划12.2.1各阶段实施进度规划12.2.2项目实施规划进度表或实施规划网络图老厂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进度的安爿:与新建项目比要复杂得多。其复杂程度将视与原有车间(装置)、设施结合的密切程度而定。安排项目实施进度规划的原则(应是把车间(芋置)、设施停产或减产损失减少轰“最低限度。一般是结合大修理”寸间进行安装。重大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要作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比较,确定最优方案。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3.1投资估算13.1.1建设投资估算13.1.1.1投资估算编制的依据和说明13.1.1.2单项工程的投资估算13.1.1.3建设投资估算包括固定资产费用、无形资产费用、递延资产费用及预备费。估算包括静态和动态两部分。静态部分是指建设项目的设备购置费(含工器具)、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动态部分是指建设项目由于物价等变化所需的费用。附建设投资估算表(注明环保投资)。13.1.1.4建设投资所需外汇资金用汇额估算(均折算为美元,使用非美元外汇的要注明折算率)13.1.1.5投资估算分析13.1.2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估算13。1.2.1基本建设序列13.1.2.2技术改造序列13.1.3建设期贷款利息计算13.1.3.1人民币贷款利息计算13.1.3.2外汇贷款利息计算13.1.4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包括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利息13.1.5流动资金估算应按详估法估算,包括应收帐款、存货(包括原材料、燃料、在产品、产成品、备品备件)、库存现金及应付帐款等。附流动资金估算表。13.1.6项目工程总投资由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两部分组戚13.1.7报批项目总投资由固定资产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两部分组成。老厂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要说明利用原有固定资产原值、净值情况或重估值情况及可利用原有流动资金情况。13.2资金筹措13.2.1资金来源13.2.1.1项目资本金(含30%铺底流动资金)根据国家对不同行业项目资金比例的要求,详细说明项目资金筹措情况,包括出资方、出资方式、资本金来源及数额、资本金认缴进度等。13.2.1.2贷款资金(1)人民币长期贷款渠道、金额和贷款条件(2)外汇长期贷款渠道、金额和贷款条件“70%”动资金贷款渠道、金额和贷款条件13.2.2 资金运筹计划逐年(或半年)资金筹措数额和安排使用规划财务、经济评价及社会效益评价14.1产品成本和费用估算14.1.1成本和费用估算依据及说明14.1.2.1化工产品生产成本包括直接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直接工资及制造费用14.1.3产品成本和费用分析14.2财务评价14.2.1财务评价的依据和说明14.2.2主要计算报表分析14.2.2.1财务现金流量表(1) 全部现金流量表,是以全部投资均为自有资金作为计算基础的.(2) 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该表适用、利用自有资金项目,以自有资金作为计算基础14.2.2.2损益表14.2.2.3资金来源与运用表14,2.2.4资产负债表14.2.2.5财务外汇平衡表老厂改扩建与技术改造项目原则上应按企业或”有项目”编制资产负债表。14.2.3财务盈利能力分析14.2.3.1静态指标(1)投资利润率(2)投资利税率(3)资本净利润率(4)投资收益率(5)社会贡献率(6)投资回收期(一般从建设开始年算起,如从投产年算起则应予注明)( 7)全员劳动生产率除上述指标外,还可以计算其他补充指标,如产值能耗(t/万元)、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利税率等指标。在财务评价中可根据拟建项目的具体情况选用需要的指标。14.2.3.2动态指标(1)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和税后)(2)全投资财务净现值(税前和税后)(3)自有资金财务内部收益率(4)自有资金财务净现值14.2.4项目清偿能力分析14.2.4.1人民币借款偿还期14.2.4.2外汇借款偿还期14.2.4.3清偿能力分析说明14.2.5不确定性分析14.2.5.1盈亏平衡分析14.2.5.2敏感性分析14.2.5.3概率分析(一般可不作)14.2.6方案比较指标14.2.6.1静态指标(1)差额投资收益率法(2)差额投资回收期法14.2.6.2动态指标(1)上净现值(2) 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3) 费用现值比较(简称现值比较)(4) 年费用比较14.2.7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评价14.2.7.1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盈利能力分析原则上应采用有无对比法。即分别计算有项目和无项目时的费用和效益,从而计算增量费用和增量效益,进一步求得净增量效益14.2.7.2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财务评价盈利能力分析原则上应在增量效益和增量费用对应一致的基础上进行,其增量投资不应包括”沉没费用”。所谓沉没费用是指企业过去建设中预留发展的设施(如工厂留有发展余地、厂房留有新设备安装位置等),项目利用旧有设施的潜在能力等14.2.7.3必要时也可计算改造方案总量效益指标14.2.7.4清偿能力分析原则上应按企业整体情况考虑14.3国民经济评价14.3.1国民经济评价采用的主要参数14.3.1.1社会折现率14.3.1.2影子汇率14.3.1.3工资换算系数14.3.2基础数据调整及原则依据的说明14.3.2.1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整14.3.2.2流动资金的调整14.3.2.3经营成本的调整14.3.2.4销售收入的调整14.3.3基本计算报表分析14.3.3.1全部投资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以全部投资作为计委的基础)14.3.3.2国内投资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以国内投资作为计参的基础)14.3.4评价的主要指标14,3.4.1经济内部收益率14.3.4.2经济净现值14.3.4.3经济外汇净现值14.3.4.4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元/美元)14.3.5不确定性分析14.3.5.1敏感性分析14.3.5.2概率分析(一般可不作)14.4社会效益的评价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及具体情况确定评价的内容,有的可以用数字表示,有的则是非数量化的。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l)对节能的影响;(2)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影响;(3)对提高国家、地区和部门科技进步的影响;(4)对发展地区或部门经济的影响;(5)对减少进口节约外汇和增加出口创汇的影响;(6)提高产品质量对用户的影响;(7)对节约劳动力或提供就业机会的影响;(8)对节约及合理利用国家资源(如土地、矿产等)的影响;(9)对远景发展的影响;(10)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及社会福利的影响;(11)对国防和工业配置的影响等。结论15.1综合评价15.1.1综述项目研究过程中主要方案的选择和推荐意见15.1.2综述项目实施方案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情况,以及不确定性因素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指出项目承担风险的程度,提出可减少风险的措施)15.2研究报告的结论15.2.1综合上述分析,对工程项目建设方案,从技术和经济,从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作出结论15.2.2存在的问题15.2.3建议及实施条件应有附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的有关文件;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及运输等有关协作单位或有关主管部门签订的意向性协议书或签署的意见;储委会正式批准的资源开采储量、品位、成份的审批意见(包括拟用的地下水开采储量);厂址选择、选线报告(新建项目);资金筹措意向书或意见书;项目资本金各出资方承诺出资的文件(应附同级财政部门或银行对资金来源渠道的审查意见);项目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预审意见和审批意见;有关主管部门对建厂地址和征用土地的审批或签署的意见;其他。化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化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单位:XXX联系人:XXX电话:XXX传真:XXX编写时间:XXX主管部门:XXX撰稿单位:XXXX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撰稿时间:2020年9月2日第一篇总论从数据来看,2020年1~4月,我国的原油加工量为15868.3万吨,同比增长3.2%;乙烯产量为529.8万吨,同比增长3.0%;合成树脂产量为1851.8万吨,同比增长9.8%;合成纤维单体产量为736.8万吨,同比增长1.4%;合成橡胶产量为132.1万吨,同比增长7.4%。乙烯产量扭转了负增长,但增速很低,三大合成也都低速增长。石化各主要子行业的盈利状况基本呈现小幅反弹。其中,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22.18亿元,同比增长15.2%,实现利润总额111.00亿元,同比增长2.3%;合成树脂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27.01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利润总额80.31亿元,同比增长11.9%;合成橡胶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8.33亿元,同比增长24.9%,实现利润总额21.70亿元,同比增长17.2%;合成纤维单体(聚合)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46.06亿元,同比下降4.4%,实现利润总额-6.20亿元。从各主要子行业看,合成纤维单体(聚合)制造业由于受到棉花价格大幅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行业出现亏损。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业和合成树脂制造业两个最大的子行业的盈利水平也反弹乏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经济基本面偏冷。从2013年的情况来看,虽然原油价格稳定在100美元/桶(布伦特)上下,对于整个石化产业链还是比较有利的,但是,由于实体经济的持续走弱而导致的需求端下降趋势,将对整个行业形成冲击。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会下降,装臵开工率会下降,行业的经济活度会下降,化工的下降周期将变得漫长且底部无法明确。第二篇市场现状“入世”以来,我国化工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化学品市场在世界上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化学品产量持续增长,化学品进口的年均增长率近十年来一直居世界首位,我国化工园区的基地化、规模化正在加速,外商外资全方位进入我国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烯烃及其下游衍生物装置正在向规模化发展,我国化工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竞争和发展的新阶段。2005年我国取代德国,登上全球化工产业第三大国的位置。到2005年。我国已经有十余种主要石油化工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化肥、合成氨、纯碱、硫酸、染料、磷矿、磷肥、合成纤维、胶鞋等产量居第一位;农药、烧碱、轮胎产量居设计界第三位;原油生产、合纤单体、合成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能力和产量、部分合成单体能力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由于国内产能产量大幅提高,我国主要的石油石化产品的自给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就总量而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国之一。根据中国化工报的统计数据,2008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农药总产量达190.2万吨,已居世界第一位。未来,我国将在农药、涂料、染料、食品添加剂、胶黏剂、电子化学品及水处理剂7个领域重点开发新型高附加值产品,满足各产业需要。“十五”、“十一五”期间,我国石油和化工产业基地快速发展,除原有的化工基地将继续改造和扩建外,在临海、临江或资源丰富地区建设的国家及化学工业园区都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如:上海化学工业区、南京等化工区、江苏张家港扬子江国际化工园区等。现全国已有60多个建设或拟建的化工园区,这些化工园区交通运输便利、产品靠近市场、园区内原料和产品相互配套、劳动力便宜、公用工程设施完善等,给投资者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美、日、德等外资公司大量进入这些园区。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工产品将成为新的增长点,“绿色化工”也将是我国化工产业未来发张的必然趋势。根据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预测,近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工产业将以年均7%—10%的速度增长,将远远高于世界目前3%—4%的增长速度,我国石油产业的世界市场份额将逐年增大。近年来,以欧美大石油石化公司为主,日、韩、中东等国家地区紧跟其后的外资企业加大了对我国市场的投入,规模日趋加大,业务领域日趋广泛,产业链结构日趋完善,是我国石化产业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多元化竞争格局已经形成。目前外资已经形成了以油品营销、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功能化学品、合成材料加工、石油石化仓储物流、高附加值终端产品为重点的投资发展产业集群,有些领域已在我国占有相当份额。石化领域目前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最高、外商最活跃、发展最快、投资项目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领域。外商对我国石化产业的投资主要包括三类:以炼油和乙烯为龙头的石油化工项目;聚丙烯酰胺、环氧树脂等精细化工产品和专用化学品以及传统的优势产品如轮胎、涂料、染料和农药项目等。另外,日本、韩国、台湾等周边国家和地区也利用我国广阔的消费市场和廉价劳动力,将部分产品转移到我国生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也是飞速上涨。由于能源供应不足,高昂的油价迫使我国需要寻找替代能源。就石油化工行业而言,通常所说的替代能源主要是指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甲醇、二甲醚等。 而我国化工行业未来发展重点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重点发展农用化学品。化肥行业重点是提高国产化肥的竞争能力,保证其在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其中氮肥要抓大、中型企业的节能、增产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改造;磷复肥要大力增产,向规模化、基地化方向发展;钾肥是重点建设好青海化肥基地和积极利用国外资源,缓解中国钾肥供应压力。农药工业重点是进行产品结构测整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快替代高毒有机磷的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的发展,采取多种措施逐步使企业走向集约化经营。二是搞好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的配套。重点发展有机硅、聚氨酯等化工新材料:子午线轮胎、汽车及机械用新型橡胶制品及为国防军工配套的橡胶制品、建材用塑料制品和防水材料等;建筑、汽车、交通用新型高档涂料、电子化公用无机化工材料等。三是加快精细化工产品的发展,提高化工行业的精细化率。重点发展经表面处理的、高纯、品行单一的、超细和纳米级无机盐产品;节能、环保型、耐久型既具有特殊功能的专用涂料;符合国际纺织品环保法规要求的分散染料、活性染料、酸性染料以及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四是加强同石油化工的结合,优化原料和技术路线。以乙烯PVC替代电石法PVC为突破1:3,在基础有机原料和氯丁橡胶主要产品生产中全面以石化原料路线替代传统原料路线。另外两项发展重点是加强节能、环保与资源节约以及发挥西部优势,加快西部化工发展。第三篇我国化工行业污染状况化学行业污染严重,污染危害大尽管20多年来我国在化工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化工污染物排放总量受到控制,甚至某些污染物排放量还有所降低,但化工行业所面临的环境形势仍然严峻。化工行业依然是污染大户,治理污染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2003年,我国化工行业排放工业废水35亿吨、工业废气12000亿立方米,产生工业固体废弃物6800万吨。其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l6%,居第一位;废气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的6.5%,居第四位;固体废物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5%,居第五位。化工行业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在全国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003年排放COD5万吨、氰化物350吨、氨氮20万吨、石油类5200吨、二氧化硫75万吨、烟(粉)尘62万吨。尽管化学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2002年有所减少,但在全国工业行业中仍名列前茅。(2) 化学行业存在污染转移从上世纪90年代,世界化工产业结构开始调整,西方发达国家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化工,传统化工则转向发展中国家、东欧等地。能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大宗化工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的生产,由西欧、北美向亚太、拉美、中东和东欧等地区转移。发展中的新兴工业国家或地区如韩国、台湾等,也开始致力于发展技术密集型化工产品,而将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品逐步向中国大陆、印度等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中国已成为目前国外化工企业转移传统生产能力的重要地区。近年来,发达国家的许多大型化工企业都在向中国大陆转移生产能力,其主要驱动因素就是为了避开发达国家严格的环保排污标准。国(境)外化工企业加速向我国转移传统生产能力,这些化工巨头的进入对我国化工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大量的中小型合资项目更多的是给中国带来了污染,这种情况越到地方表现得越突出。由于各级政府短期难以从“以环境换效益”的短期思维中走出来和缺乏对国外化工企业“污染性转移”的防范,所以许多地方政府还是把经济发展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为了急于发展经济,饥不择食,把污染严重的项目引进来。这些引进的项目会给本来就严峻的环境形势增添极大的压力。第四篇化工行业发展趋势对于全球化工行业来说,此次金融危机这一重大经济事件与传统化工行业能力过剩导致的资产循环下行期同步发生,这就使本次行业循环周期低谷会经历更长的时间,这种需求低迷状况在世界化工历史上也比较少见。而全球化工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除了需求萎缩外,还有产能过剩。以乙烯及其衍生产品为例,瑞士著名咨询企业MaacklQ月份预测,2009年-2013年,全球将有约1500万吨乙烯、1000万吨聚乙烯和500万吨聚丙烯产能过剩,包括中东地区和中国在内的一些乙烯装置将长期处于低开工率状态。荷兰ING银行10月份的研究报告也显示,到2009年底全球将新增超过900万吨/年的乙烯产能,而2010年将在此基础上再新增850万吨/年的乙烯产能。ING称,来自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和印度以及中东地区的大量新增产能还在陆续投产。不过,随着工业生产在今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开始回暖,全球化学工业即将进入U型复苏轨道,而长期的可持续性复苏将取决于来自消费者的支出和投资拉动的最终需求。从国内化工行业来看,今年以来,我国化工行业的多个下游行业复苏势头日益明显。国内汽车销量大增带动了对轮胎、炭黑、改性塑料等化工子行业的需求回暖;房地产市场景气回升、投资增加改善了纯碱、有机硅和 PVC等产品的需求;纺织行业的复苏则激活了上游的合成纤维产业链,对染料、助剂等化工品的需求也在增加。因此,相对世界化工行业来说,我国化工行业下行周期触底回升的迹象更为明显。虽然三季度化工行业多数关键经济指标同比仍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比二季度情况有所改善。可以预见的是,2009年第四季度我国化工行业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由于2008年四季度至2009年一季度是我国化工品需求和价格的全面崩溃期,因而2009年四季度以后我国化工行业各项指标同比将有显著改善同时,由于需求逐渐恢复而美元走势疲软,预计2010年国际原油价格仍将保持上涨。由于石油等原材料成本在化工行业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国际油价温和上涨有利于拉动化工产品价格回升。但在世界经济仍比较脆弱的情况下,如果油价大幅上涨,消费国承受力将大为削弱,并对世界经济复苏不利。当前多数化工产品价格还在低位徘徊,原油价格过快上涨将拉高化工产品成本,而在下游需求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价格传导机制必定受挫,导致增加的成本无法顺利传递,进而对化工产品价格和企业利润造成负面影响。此外,发改委宣布自11月20日起上调全国非居民用电价格,这将增加化工企业生产成本,而煤价、水价预期也将继续上涨,未来化工行业复苏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总体来看,2010年我国化工行业整体走势将继续向好。不过,由于国际需求尚未完全恢复,我国化工产品出口形势仍然严峻,因此,化工行业的进一步复苏更依赖国内相关下游市场需求的驱动。又由于化工行业各子行业受危机影响的程度和经济回暖时期的恢复能力不尽相同,加之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预期上涨以及部分子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预计行业整体恢复到较为理想的景气状况仍需要一定的时间。A、基础化工原料制造业:向好趋势不稳定由于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基础化工产品市场需求并未全面复苏,加之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较低,因此虽然目前基础化工行业已出现向好势头,但回升趋势还不稳定。以纯碱行业为例,2008年三季度,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实际完成投资额和新开工面积与2009年同期相比都出现了明显的恢复性增长,这带动了平板玻璃行业的复苏,也刺激了平板玻璃的重要上游行业--纯碱行业转暖。9月中旬以来,部分地区纯碱企业受经营压力影响开始调高出厂价格,企业利润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纯碱行业开工率也由年初的不足70%恢复至10月初的80%左右。虽然纯碱行业有所回暖,但年内能否全面回暖仍有不确定性。因为对于玻璃业和纯碱业来说,房屋新开工项目真正形成拉动作用需要大约一年的时间,纯碱市场一般还滞后玻璃市场5个月左右。从这个意义上看,房地产对纯碱市场的真正拉动可能要到2010年上半年。此外,产能过剩也是我国基础化工行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虽然目前整个化工行业仍在低位运行,而且基础化工原料行业中的部分产品产能相对过剩,需要依靠国际市场平衡需求,但资本对化工行业的投资冲动却依然不减。这主要缘于各省对化工行业投资的大力支持。2009年以来,山东、山西、江苏等十来个省陆续将石化产业列为重要支柱产业,并制定了本地区的行业振兴规划。在这些振兴规划中,乙烯、甲醇、纯碱、电石等过剩产能的规划重复出现,如果这些规划得以实施,那么部分产品产能相对过剩的问题不但无法解决,还将进一步加剧。这无疑会给行业产业机构调整带来严重压力,也将使未来行业的复苏步伐变得迟缓。以甲醇为例,目前国内甲醇已经建成的装置产能近3000万吨/年,若2010年甲醇装置全部建成投产,其总产能将超过4000万吨/年。而近几年国内甲醇的表观需求量每年仅为1200万吨左右,即使最乐观估计,2010年甲醇的需求量也难超过2000万吨。而本来众望所归的替代能源二甲醚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也举步维艰,对于甲醇需求的支撑非常有限。从目前甲醇供需的基本面可以预见到,现阶段如果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没有大的利好,那么甲醇行业的颓势将一直持续,长期来看必须有效控制产能并寄望于发展二甲醚燃料和甲醇汽油才可能从根本上使甲醇行业脱困。B、合成材料制造业:总体继续回暖金融危机对我国合成材料行业的影响十分明显,造成需求下降、价格高位下挫、市场行情低迷的严峻局面。不过,今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止跌回升、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以及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影响,基建、家电、房地产、汽车以及纺织服装等下游行业的相关需求非常可观。2009年1-9月,我国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和聚酯的表观消费量同比分别增长25.9%、19.3%和17.8%和22.5%,增速均比前8个月有不同程度的加快。从后市来看,世界主要经济体相继复苏、美元贬值和石油行情震荡向上,将成为合成材料价格继续上行的三大推动力量。预计2010年,随着经济复苏程度的逐步加深,我国多数合成材料的终端需求有望进一步增长。对于合成橡胶来说,由于其最重要的下游产品轮胎是我国的大宗出口产品,美国轮胎特保案将严重阻碍我国轮胎出口回暖,进而对其上游橡胶行业造成负面影响。从部分地区轮胎出口情况来看,目前这一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江苏昆山是中国重要的出口轮胎生产基地,2008年,昆山出口美国轮胎的金额占江苏的62.4%,全国的11.1%。据江苏昆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2009年10月,昆山出口轮胎483批、货值3215.40万美元,与上月733批、4916.93美元相比,出口批次下降34.11%,货值减少34.61%。受此影响,我国合成橡胶产品产销率从9月的100.3%下降为10月的99.4%,现价销售产值同比降幅从9月的-10%进一步扩大为10月的-11.7%。虽然轮胎出口受影响较大,但得益于国内需求回升的支撑,合成橡胶行情持续大幅下挫的可能性也不大。综合来看,2010年,我国合成橡胶行业的总体态势仍然向好。C化肥制造业:需求长期看好2008年下半年至今,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国内化肥行业也惨遭重创,需求低迷,价格大幅下滑,企业利润空间较大幅度萎缩,部分企业出现亏损。今年三季度以来,化肥行业整体形势并没有真正走出低谷,不乐观因素很多。不过,2009年四季度至2010年,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将逐步消失,天气的负面因素也正在好转,遭受打击的信心也将逐渐恢复,各国政府也必将重新关注 "粮食危机"问题。短期负面因素逐渐消除,而长期支持农作物产量和化肥需求增长的动力并未改变: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各国政府大力发展生物能源,全球新增耕地有限,必须提升化肥施用水平。而粮农组织和USDA匀预测未来两年全球粮食库存消费比处于近30年最低点,也是我们看好长期化肥需求的重要因素。从具体品种来看,我国氮肥尤其是尿素仍然面临供大于求的困境。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氮肥生产企业扩建、新建的尿素生产装置陆续建成投产,合成氨新增产能预计将达246万吨/年,尿素新增产能预计将达430万吨/年。该协会预测,2009年我国尿素产量将达到5100-5200万吨,国内尿素需求约4500-4600万吨,年内将有300-600万吨产量过剩。如果2010年年初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如期推出,则气价上涨必然大幅抬高气头氮肥企业成本,使全国氮肥成本水平总体上移,将对氮肥价格形成有效支撑。鉴于氮肥供求形势依然严峻,综合判断,2009年底前各种氮肥价格大幅回暖基本无望,2010年上半年才有可能略有起色。目前国内钾肥市场虽然仍将延续低迷态势,但农业用肥需求有一定刚性,而且2009年钾肥进口量下降较多,国际生产商实际减产量已超过年产量的32%,并将继续保持低开工率,加之近期农产品价格上升预期已经形成,这将有力刺激2010年国内外钾肥需求出现反弹。长期来看,由于我国缺钾土壤面积不断扩大,农业部门已认识到缺钾的严重性,并在全国推广"补钾工程",钾肥需求量将保持增长,给钾肥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第五篇化工产业前景目前,世界化学工业的地区分布主要是在发达国家,我国化学工业占世界化学工业的比重还比较小。但是我国化学工业发展比较迅猛,正逐步改变世界化学工业目前的格局。北美(主要是美国)约占1/4,西欧(主要是德国、法国、英国、瑞士、意大利)占1/4强,日本占10%以上,即发达国家的化学工业占世界化学工业的60%以上,但其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12%,而发展中国家的化学工业占世界化学工业的比重合计尚不足40%,目前大量的化工产品从发达国家出口到发展中国家,而大部分起始原料则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近十几年,发达国家加大了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力度,加快了向亚太地区市场和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的渗透和生产能力的转移。从新建的大型化工项目来看有两种趋势:一是转向具有原料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墨西哥等;二是由于亚洲经济的崛起,新加坡、印度、韩国及中国等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正在逐步改变化学工业过去高度集中在发达国家的格局,特别是亚洲及中东的比例有所增加。从1998年~2005年新增乙烯生产能力约2500万吨,其中50%以上集中在人工成本低的亚洲和原料成本低的中东,其中大部分产品将用来满足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日益增加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快速增长的中国需求使“中国因素”成为促进包括化工产品在内的原材料商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合成树脂为例,全球合成树脂产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和西欧,非洲和中东也有一部分产能。2008年全球总产量约15000万吨,其中大部分产能集中在亚洲、北美和西欧,这三个地区分别占全球产能的50.5%、20.2%和14.7%。2008年,全球塑料制品消费量约13476万吨,其中北美约占24.4%,西欧21.9%,日本5.7%,除日本之外的亚洲国家和地区33.6%,其他地区14.4%。亚洲地区的产能集中在中国、日本、韩国,产能增长主要集中在中国地区,另外中东的一些石油富足的国家塑料的产量和消费量也在逐年增加,预计未来在全球市场中所占比重也将越来越大。消费方面,欧洲和北美地区人均塑料消费量已经超过100千克。预计到2010年北美人均塑料消费量将达到145千克,西欧人均塑料消费量达到132千克,日本将达到121千克。而中国目前人均塑料消费量只有25千克,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通过简单的对比可以发现,中国合成树脂产业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极大的差距,说明我国塑料行业依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第六篇化工项目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一、化工项目技术方案.化工项目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