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化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_第1页
上海石化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_第2页
上海石化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_第3页
上海石化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石化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上海是中国工业和贸易的发源地,拥有150年的历史,创造了中国许多第一流行。解放后,由于受历史原因,上海化工布局分散、规模偏小、档次不高、发展不快。改革开放来,上海化工产业才得到长足进步,目前已成为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的重镇之一。在“十二五”发展起步之年,上海石油和化工行业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紧密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通过新一轮的布局调整、结构调整,提升集聚度,延伸产业链,努力打造杭州湾北岸世界级石油化工产业带,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区的化工先进材料生产基地和应用研发的发源地。上海现代化工企业发展现状上海缺少资源、能源和土地,环境容量有限,制造成本较高。同时上海发展石化产业具有明显优势,一是上海依江临海,交通便捷;二是上海正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经济中心,商务环境一流;三是上海石化产业基础比较厚实,自上世纪60年代建设了吴泾煤化工基地,70年代开建了金山石化基地,上海拥有一批著名老品牌,工业配套齐全,;四是上海研发力量和人才集聚,坐落一批知名的化工研究院所和大学,以及数百个国内外化企的研发中心。20多年来,上海化工行业瞄准全球石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经过改革、调整,坚持“高新发展、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和低碳发展”,坚持“集聚化、规模化、高端化、精细化”方向,通过“关停并转”,中心城区的化工企业全部退出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并对市郊的零星化工企业设施搬迁或关停,同时自主开发和引进外资、技术,改造和建设了一批高端化工项目,整个行业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化工向现代化工的转型升级,走上一条大都市石化产业的科学发展之路。如今,上海建有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石化产业基地。拥有2700万t炼油和200万t乙烯的产能,建立了亚洲最大的化工新材料基地,具有领先的现代煤化工技术,有一批高附加值的精细和特种化工企业;形成了国企、外资和民企共同推动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全行业形成上海石化、高桥石化、上海华谊、上海化学工业区和金山工业园区等五大集群,落户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如巴斯夫、拜耳、陶氏、赢创德固赛等化工和材料巨头。中外企业在上海发展取得良好业绩,持续追加投资。值得“上海化工人”自豪的是:最近10年,已建成了世界级规模、国内循环经济试点和生态园区示范的上海化学工业区,为实现杭州湾北岸石油化工产业带的目标,打下扎实基础。今年来,上海石化行业迎合全球气候、能源、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瞄准中国新能源、交通革命、生物医药、建筑节能和城镇化等的崛起,以及满足上海发展九大高新技术产业对化学材料的需求,纷纷投资中下游项目,或实施技术改造,或投资建设新厂,或投入应用研发,呈现一派生机勃勃景象。1~10月,上海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的经济运行保持健康平稳态势。在全市继续“关停并转”一批小化工,并且在原油加工量同比负3.3%的前提下,实现总产值3247亿元,同比基本持平。然后,它的产值构成在悄然变化,其中体现“创新”、“特种”、“精细”为内涵的化工新材料产值约630亿元,同比增12.3%;被列入上海高技术产业的“信息化学品业”产值34.58亿元,同比增长13%。新材料、特种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的增长,为国内新能源、电子信息、建筑、新能源汽车和航空工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配套。上海化工区“1+4”产业组合借鉴世界化工“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的发展模式,根据上海市总体规划,上海市政府决定建设成规模的上海化学工业区。1996年在杭州湾北岸围海造田;2001年1月,化工区全面启动一期项目建设。以国家大企业和著名跨国公司为建设主体,采取开创性的“主体项目、配套设施、物流配送、环境保护和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的开发建设理念,以大型乙烯工程为核心,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深加工和天然气化工系列产品,建设工艺技术水平先进、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协调的国际一流石化产业基地。已成为上海乃至全国集聚国际知名跨国公司最多、开放度最大、融入经济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开发区之一。“十一五”期间,上海化工区“五个一体化”开发实践,被写入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发布的《关于我国化工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成为我国化工园区开发建设的基本模式。10年来,上海化工区充分挖掘现有资源,不断延伸产业链和产品链,大力发展绿色化工、清洁工艺和循环经济,进一步推动园区向“装置大型化、产业基地化、产品高端化”方向发展。截止2011年8月31日,化工区共引进项目总投资175.65亿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7.52亿元人民币。2010年,化工区完成工业总产值806.3亿元,比2005增加490%,年均增37.4%;实现销售收入870.7亿元,比2005增加499.5%,年均增37.9%。今年1~10月,化工区经济运行保持健康平稳态势,实现销售收入778.2亿元,同比增长7.8%;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27.3亿元,同比增长8%。展望“十二五”上海化工区发展的蓝图,将坚持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大项目拉动为主战略。打造“1+4”产业组合,即以“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形成乙烯、丙烯、碳四、芳烃等四条产业链,涵盖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三大新材料,以及重要化工中间体和高端精细化学品的绿色“产品树”。目前,上海化工区新材料的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三分之一,约300亿元。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化工区的新一轮发展蓄势待发。今年10月21日,化工区总投资670亿元的21个项目集中签约,投资额超10亿元的项目有11个。21个项目以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为方向。主要有:华谊集团总投资116亿元的丙烯酸、丙烷脱氢制丙烯、DEACON装置和ABS等一揽子项目,高桥石化的苯酚丙酮和三元乙丙橡胶项目,上海宏特化工(集团)公司的碳纤维项目,巴斯夫的汽车面漆和树脂项目,赢创德固赛的特殊护理有机化学品和异氟尔酮项目,英威达的尼龙66中间体项目,以及上海赛科、汉高等的新材料项目。上海化工区还宣布,将以实施上海和中石化的“提升调整”计划为契机,建设年2000万t炼油、100万t乙烯的“炼化一体化项目”。这样,未来5年上海化工区总投资规模有望超过1200亿元,为上海石油化工的“创新发展”再搭一个平台。以大型企业为自主创新,全面提升能源质量上海石油和化工的转型发展离不开央企和地方国企的领头羊作用。从原上海市化工局改制而成的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如今是上海市国资委旗下的大型企业集团。拥有20多家二级子公司,其中双钱集团、氯碱公司、三爱富公司为上市公司。华谊集团已在上海化工区投资建设了一批企业和项目。目前,华谊集团以“煤基多联产”、“绿色轮胎”、“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及“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营业务。2010年,华谊集团名列上海制造业企业50强第9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103位。“十一五”期间,华谊集团积极探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集中、集约、集聚”的发展理念,推进“高端发展、跨市发展、创新发展、一体化发展”战略,逐步形成“技术创新引领、主业优势集聚、全国业务布局、经济效益提升”的发展局面。2010年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436.8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53.8%。5年中,华谊集团勇挑重担,主动关闭淘汰焦炉、合成氨、烧碱等44套高耗能装置,坚持聚焦主业,推进整合调整,打造其五大核心业务。在煤基多联产业务上,发挥在煤的高效转化和综合利用方面长年积累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努力发展煤化工高端产品,及替代石油产品;同时,集团迈向安徽、内蒙等煤资源产地,其中安徽无为煤基多联产绿色化工示范基地一期项目即将建成投产。在绿色轮胎业务上,按照“中高档、全系列、差异化”的产品定位,加快产品开发和高端升级,2010年双钱集团“绿色轮胎”是国内首家通过美国环保署(EPA)认证的橡胶制品;目前双钱集团在上海闵行、江苏如皋、重庆双桥建有载重胎生产基地,生产的全钢载重子午胎年产量超过700万条;还有年产1500万条回力高性能半钢丝子午线轮胎项目将于2012年投产。在新材料业务上,依托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了CPVC、ABS、氟聚合物和氟化学品等产品。创建于1972年的中石化上海石化股份公司,经历40年、五个阶段的大规模集中建设,至2010年底,已具有一次加工原油1400万t/a,年产乙烯84.5万t、有机化学品429万t、合成树脂97万t、合纤原料114万t、合纤聚合物59万t、合成纤维34万t的产能的一体化大型企业;为上海交通能源的供应和新材料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目前,上海石化正按照中国石化的总体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策略,以及公司低成本与差异化兼顾、规模化和精细化并重的发展战略,侧重上游低成本、规模化,下游高附加值、精细化,充分发挥公司产品链较宽、产品多样化且靠近市场的优势,提高公司竞争能力。今年,上海石化涤纶部阻燃纤维级聚酯切片出现持续放量的局面,1~6月产量已达到全年产量的85%。12月上旬,上海石化启动炼油改造渣油加氢项目,到明年10月将实现成品油产量翻番,达到970万t,原油利用率可达99%,汽柴油成品可达欧五标准。一批跨国公司成为打造上海世界级新材料基地的先锋。拜耳在上海化工区基地已累计投资21亿欧元,建成了世界级的MDI、PC和HDI装置等。近期又宣布,再斥资10亿欧元进行二期建设,到2016年将MDI产能提高到100万t,PC产能提高到50万t,并再建一条5万吨级HDI生产线。目前,其世界首套新工艺的25万t/aTDI装置,已在化工区正式投运。全球领先的化学公司巴斯夫在上海高桥基地建有亚太区最大的工程塑料工厂,为适应中国低碳汽车发展的需要,今年已对改性材料工厂进行扩建,在目前年产4.5万t基础上,将在2013年实现翻番。外资企业在上海设立了333个研发中心。巴斯夫、陶氏、拜耳、杜邦、道康宁、霍尼韦尔、帝斯曼、汉高和GE等,其研发中心堪称世界一流。2009年6月启用的上海陶氏中心,既作为陶氏大中华区总部,又成为陶氏全球三大研发中心之一,硬件设施最为先进;在10万m2的大楼内,拥有84个专业实验室,500多位科技工作者。能源、能源等产出率上海石油化工行业在调整升级中,坚持重在发展下游,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新材料和精细化工板块;同时,坚持环境规划先行,不断加大EHS投入,实现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和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打造和谐的生态环境。以上海化工区为例,2005~2010年间,在该区29.4km2规划范围内,其单位能源的产出率和单位土地的产出率逐年上升,能源产出率从2005年的0.62万元/吨标煤上升到2010年的1.06万元/吨标煤,土地产出率从2005年的0.6亿元/公顷上升到2010年的1.2亿元/公顷。万元产值能耗逐年降低,从2005年的1.618t标煤下降到了2010年的0.944t标煤,万元产值能耗不到石油化工行业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2010年上海化工园区工业水重复利用率为97%,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为87.4%,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二氧化硫排放量为628.6t,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526.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