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地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本溪市旅游地学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_第1页
旅游产地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本溪市旅游地学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_第2页
旅游产地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本溪市旅游地学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_第3页
旅游产地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本溪市旅游地学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_第4页
旅游产地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本溪市旅游地学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产地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本溪市旅游地学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

0旅游地域资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繁荣逐渐增多,尤其是近年来的增长期和双双鞋的实施,旅游目的地的开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游客的品味也越来越高。因此,旅游业备受关注,其中旅游地学资源是当今社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旅游地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财富,也是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当务之急。以下结合本溪市旅游地学资源状况介绍其旅游地学及资源的涵义、特点和开发利用建议。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章程第二条表明,“旅游地学”(TourismEarthScience)是运用地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旅游资源调查、研究、规划、开发、改造与保护服务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从这一概念中延伸其旅游地学资源的内容涵盖了自然景观中的山水名胜,如高山、江河、峡谷、湖泊、岩洞、水库、地热、森林、瀑布、喷泉、草原、海岛、海滨等都是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由于地质因素本身的错综复杂性,才形成了地球上自然景观的千姿百态。能够观光的风景区是由多种地质、地理、水文气象、人类活动等旅游地学要素构成的,其要素细化为:1.地形地貌景观要素;2.风景地质要素;3.风景天气和气候要素;4.风景动植物要素;5.人文景观要素;6.古人类遗迹。可以说,旅游地学资源包含地球上客观存在的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1太子山人工发挥地质作用的优势本溪市位于辽东山地丘陵的中部,东临吉林省,西壤辽阳市,西北毗沈阳市,南接丹东市,北邻抚顺市。地处东经123°35′~125°47′,北纬40°49′~41°34′。全市辖本溪、桓仁二个满族自治县和平山、明山、溪湖、南芬四个城区,面积8420km2,总人口155.4万人。本区分布有太古代鞍山群、辽河群变质岩系,青自口系、震旦系及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和砂页岩;石炭系、二叠系的含煤岩系;侏罗系、白垩系的火山岩系以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1。特别是沿太子河流域出露的碳酸盐岩,为岩溶景观创造了有利的地质条件。本溪市地质史上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及多次岩浆侵入,都给本溪留下了大量的痕迹,构造运动的多期性、复杂性,构成了如今多姿多彩的地质景观。因此,在地貌上呈“八山一水一分田”之势,群山起伏,沟谷纵横,并有太子河、浑江、草河、北沙河等水系发育。绵延的山川形成了几十处各具特色的风景名胜,如国家级风景名胜——本溪水洞,号称“小黄山”的关门山,东北道教发祥地九顶铁刹山,险道雄关南天门,省级名胜五女山,浑江水库国家森林公园、温泉疗养胜地温泉寺、汤沟等。本溪市独特的风光,适宜的气候,便利的食宿,发达的交通,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己成为辽宁省的旅游胜地。2显山岩结构的岩溶区内碳酸盐岩分布广,岩溶发育,一般发育的岩溶现象有:(1)暗河:如韭菜园子暗河、卧龙暗河、草河掌暗河等。(2)岩溶洼地、漏斗:发育于金坑、观音阁等地。(3)溶蚀陡崖:发育于欢喜岭、任家堡等地,形成陡崖,并伴生有巨大的溶蚀裂缝和溶洞。其主要的岩溶产物就是溶洞,它赋存的层位多,分布广,规模大。据统计本溪有五层岩溶发育,发育最好的一层标高在185~200m(相当于太子河的二级阶地)。地表发育的溶洞都藏身于山体中,如以下所描述的本溪水洞等。这些溶洞形态各异,成为旅游业良好的基础性资源。2.1号旱洞图2号称“亚洲第一充水洞”,国家级名胜。位于市区东35km的太子河边,水洞呈西北-东南走向,形成于奥陶系灰岩中。洞体由三部分组成,即水洞、旱洞和泻水洞,水洞长2132m,顺北西31°方向扭动发育。洞内水流终年不竭,清澈见底。水深平均2m,最深7m。水面宽阔幽深,可容二三十艘游艇往返其间。入洞口是一座高、宽各20多米,长50余米的天然“迎客大厅”。旱洞长134m左右。整个水洞内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特别发育,形态逼真,被人们冠以各种美名,象“宝莲灯火”、“银河潮涌”、“玉柱擎天”、“宝顶双钟”、“鸳鸯剑”、“仙丹石”、“织女石与牛郎负子”等组成一幅幅天然雕塑,成为我国一大名胜景区,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2.2回采天洞中洞穴位于桓仁县雅河乡,在浑江支流雅河岸边,是一特大天然岩溶洞。洞总长7000余米。呈现洞中有洞,洞洞相通,其中有一段为上中下三层,有天然“迷宫”之称。望天洞内水洞、旱洞兼有,有水潭30个,暗河7条。全洞有宽阔的大厅十多处,厅高一般20~30m,洞内最大厅面积为6000余m2。洞内景观奇特,钟乳石形如华丽宫灯,似倚天长剑,像白玉塔林,形态各异。2.3个溶洞群的发育怪石洞位于溪湖区后湖,由几个溶洞组成了一个溶洞群,发育于中奥陶统灰岩中,洞内无水,溶洞迂回曲折,时宽时窄,窄处仅能容一个人侧身而过。洞内石钟乳、石笋等比较发育。2.4岩溶出露高度位于本溪县南甸镇东北道教发源地九顶铁刹山顶。溶洞出露标高约700m左右,为境内溶洞出露最高处,发育于奥陶系马家沟组,洞高4m,深8m左右,宽4m,洞内还有延伸的支洞。3景观形态的景观特征3.1“小门,大单体”关门山位于本溪市区东南48km,它有三道门,即北门在小市方向,双峰对峙,相向如门,得山名。南门在去汤沟的岭顶,公路从中穿过,山势险要。中门在深谷河道中,双扉夹水,宽二十余米。关门山有五美:一是山美、二是树美、三是水美、四是花美、五是云美。3.2道教铁资源概况九顶铁刹山位于本溪市东80km,为长白山余脉,主峰海拔700m以上。全山方圆二十余里,是东北道教圣地。铁刹山有五主,即中峰原始顶、北峰真武顶、南峰云宝顶、东峰玉皇顶、西峰太上顶。因从东南北三面仰视,均可望见三个顶峰,三三为九,故名九顶。还因山中多庙宇古刹,得名“九顶铁刹山”。该山奇峰峭拔,林木葱郁,溶洞发育,洞外多有摩石刻分布。3.3基肥、东南角水五女山位于桓仁县城北浑江西岸,相传曾有五女屯兵山上,因此而得名。主峰海拔824m,东西长约1500m,南北宽约300m。五女山巍峨险峻,江河环绕,东、南临浑江,西有哈达河,北面是大东沟河。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37年),北扶余人朱蒙在五女山建立高句丽第一个都城——纥升骨城(五女山城)。3.4辽宁屋脊山公园老秃顶山位于桓仁县西部。因山高寒冷,不生草木故名。老秃顶山属长白山脉,主峰海拔1325.3m,为辽宁省第二高峰,面积48km2,其山雄伟宏大,有“辽宁屋脊”之称。这里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盛产名贵药材,是国内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面积较大的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3.5谷监控的文化内涵大石湖位于本溪县兰河峪乡大石湖村西南2.5km的深山狭谷之中,一条山溪的流水从香水岭飞跃直下,谷底有高低错落的石槽,因巨石、石槽等原因,接连形成五湖,湖间阶梯相连为四瀑,大石湖两岸险峻林密,鸟兽较多,是一处天然的旅游场所。3.6控制流域东南角观音阁水库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城东部,距本溪水洞7km。水库最大库容为21.68亿m3,控制流域面积为279km2。观音阁水库大坝及部分水库坐落在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上。水库走向自北而南,呈“入”字型,与沿岸山峰呼应,崎岖弯转,山水相依,有窄有阔,是乘船驾舟观赏美景的好去处。3.7辽宁淡水养殖区总库容量浑江水库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浑江水库沿线总长81km,总库容量为34.6亿m3,为辽宁省最大的淡水养殖区。库区碧波万顷,水光山色,是旅游避暑垂钓的胜地。4地质构造、地层古生代景观特征4.1典型的地质特征本区各时代地层出露比较齐全,辽宁区域地质中不少群组地层名称采用辽东或本溪地区地名命名,象青白口系钓鱼台组、南芬组,震旦系桥头组、康家组,寒武系的碱厂组,石炭系的本溪组,三叠系的林家组,侏罗系的北庙组、三个岭组,白垩系的小岭组、大峪组等,以及具有特殊意义的岩层,如竹叶状灰岩、王八盖子砂岩、三个岭砾层岩等,都是辽东地区比较典型的地层剖面及特殊岩层,可作为地质教学的标准地层1。4.2地层三叶虫掌握本区地层中无脊椎动物化石分布比较广泛,如寒武系地层的三叶虫化石,种类较多,主要分布于火连寨、牛心台泉水、碱厂等地。奥陶系地层以产头足类化石为主,分布于牛心台、欢喜岭、泉水、三官阁、南甸等地。4.3成高差较大陡崖类型太子河断层、思山岭断裂等深大断裂形成高差较大的陡崖,典型如滴水壶断层崖和滴水洞断层崖。这两个断层崖峭壁耸立,雨季时流水成小瀑布,十分壮观。4.4彩北新洞沟内波痕遗迹发育于青白口系的钓鱼台组,震旦系桥头组等石英砂岩中。标准剖面出露于彩北新洞沟,桥头组关门山,波痕比较发育,波痕之间的峰距约250mm,峰高20~70mm,成为典型的波痕遗迹。5异常加热和土壤温度5.1民宿水中微量元素该泉位于小市西北7km处太子河岸边,温泉水由构造断裂带溢出,温泉水温44℃,日流量400t。水中含有大量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和放射性氡元素。该温泉寺依山傍水,林水葱郁,景色秀丽,为当地著名的疗养胜地。5.2地表地表及温泉水该沟位于本溪县草河掌乡胡家堡,距本溪市78km,距本溪水洞40km。这一带林木葱笼,群山环抱,风光优美。山下露出地表的地热显示面积达1.4万km2,热水从岩缝中涌出地表,形成热泉,数九寒冬仍热气腾腾,形成热水沟,故名“汤沟”。温泉水由花岗岩裂隙中溢出,水温76℃,水质良好,对人的某些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被人们称之为“宝泉”。该温泉位于峪谷之中,山高林密,并有抗联英雄杨靖宇活动旧址。汤沟是风光秀丽的旅游度假疗养胜地,也是瞻仰革命英烈的古迹名胜。5.3异常带trt该带位于桓仁县沙尖子镇南1.5km处的船营沟和宽甸县牛蹄山麓之间的浑江两岸,分布有长约15km地温异常带。冬天热气腾腾,夏天冷气习习。以木通公路附近的船营沟村有一姓任氏的农宅院内地温异常最为明显,冬季温度可达15~17℃,夏季温度在零下15~17℃。一年之中,地温变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与正常气温的显示恰恰相反。6形、生长正方缸地缸位于桓仁县沙尖子镇双水洞村下地缸自然村浑江边,形态似老百姓家中使用的缸。缸套缸,大缸中有小缸。一般呈近圆形或椭圆形,数量达上百个,直径多在10~100cm,深5~80cm,岸边的地缸像浴盆,长1~1.5m,宽0.4~1.0m,靠江的一边呈开口状,似簸箕。用手摸缸壁,无明显粗糙感。从形态看,类似于冰川作用下形成的“冰臼”,当地人形象地称为地缸,发育在混合岩中。这一典型地质现象应作深入的调查研究,确定成因和规模,挖掘利用。7人类在该地区的生活过人类活动遗迹沿太子河流域分布相当广泛,庙后山遗址、本溪水洞遗址等地的发掘,证明旧时器时代以来,人类就在这里居住和生活过。本溪地区还经历了秦汉以来的各个朝代,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址,其主要的人文景观有以下几个。7.1顶骨出土岩石组织该遗址位于本溪县山城子村东的庙后山南麓山坡上。1978年发现,经多次发掘,出土了大量古生物化石、石器和用火痕迹。出土地层经C14和釉系法测定年代为距今2.8万年,在这个层位发现了两块不同个体的幼儿右侧顶骨化石残片,为晚更新世时代的古人类化石。庙后山遗址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位置最北的一处,是研究辽东地区古人类分布和发展、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己成为我国重要的旧石器文化遗址之一。7.2改革前的洛阳副党总支该遗址位于本溪县清河城,这座古城建于明城化四年,为当时的辽阳副总兵所建。城为正方形,周长500m,城墙高6m,宽3m,采用条石青砖砌筑,至今保存尚好的一段基石在南甸。7.3新城子码头新堡遗址该旧址位于本溪县兰河峪乡新城子村。城为方形,周长约1200m,明朝万历二年建,现已残破不全,是研究本溪地方史的重要文物。7.4唐至唐时的时期,其所代表的中心地区及中国及秦汉至明清时期的陶罐、瓷器、瓷器、瓷器、瓷器1983年7月在本溪水洞发掘出距今4000年的新时器时代的陶片,以及距今约3000~4000年青铜器时代的陶罐、石器及春秋战国到秦汉至明清时期文物,为本溪地区人类活动的重要遗址。8旅游遗址资源开发根据本溪市旅游地学资源分布情况、各自的特点、交通、服务及疗养等条件可大致划分成以下几个旅游地学资源重点区进行开发。8.1地貌及交通景观从市内溪湖出发,沿着本桓公路至本溪水洞,沿途地质景观齐全,岩溶地貌景观发育,有溪湖的龙洞、怪石洞,后湖至兴隆山的溶蚀陡崖,峰丛地貌,奥陶系地层的头足类化石产地及本溪水洞等。交通便利,为地质考察和旅游的胜地。沿途还有风景如画的观音阁水库、温泉寺疗养院等。8.2以云光岩、鱼岩岩石石等为主体的景区该区为东北道教发源地,以九顶铁刹山为中心,云台卷书山为依衬,形成九顶连绵,以云光洞、鱼鳞洞等为主的岩洞组成幽险的风景区,还有石刻、寺院、古迹等。这些溶洞标高在海拔700m以上,说明了本溪地区曾经历经沧桑变化。8.3大石湖景观以关门山为中心,东至大石湖,南至汤沟、庙后山、草河掌。即有双峰成门的关门山,又有五湖环绕的大石湖,更有热水流淌的汤沟,溶洞如龙眼的草河掌,还有我国重要的旧石器文化之一庙后山遗址等,这些景色构成该区重要的观赏内容。8.4砂岩层面大型波痕该区位于本溪南部,地层剖面出露完好,有当地地名命名的钓鱼台组、南芬组、桥头组、康家组等地层,发育于砂岩层面的大型波痕。在桥头卧龙沟中山势雄浑的南天门形成一道天然屏嶂。断层崖形成的滴水壶,陡崖高差达50m以上,小溪沿陡崖直泻飞下,气势如水落银河,可作为地质考察现场。8.5大山的形成,是开展古战场的最高望台平顶山,本溪市的天然屏嶂,由震旦系钓鱼台组层状石英砂岩经风化剥蚀后形成的山,它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为本溪城区最高的了望台。前行15km就到了山奇水秀的滴水洞风景区,这里植被茂盛,由断裂形成的滴水陡崖,深约30m,形成一个天然瀑布,成为离市区较近的一处天然景区。8.6望天洞和老充山这一旅游区分布于桓仁县境内。首先去离县城不远的五女山、浑江水库山水风景区,也可当天或第二天游览距离县城19km的望天洞,这是目前东北地区最长的天然溶洞。几人带车或集体乘车到桓仁西部边境的老秃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人心旷神怡,值得一游。在距县城约60km的浑江南岸船营沟村分布地温异常带,其奇特的现象令人难忘,有兴趣的话接着还可沿着浑江北岸到下地缸村的“冰臼”地质遗迹,是一处很有意思的奇观。9关于旅游场地资源开发的建议9.1行业规划、政策保护其基本思路是要树立旅游产品的观念:首先,认为它是旅游业的基础,要进行总体规划。它要求从全局着眼,长期发展的思路,统筹协调旅游业发展及其它相关部门、行业之间的关系。如旅游地学资源评价开发和保护、旅游路线的设计、旅游地学资源的宣传力度、旅游景点布局、客源组织、旅游商品供应及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其次,必须具有“大旅游”的思路,发展旅游产业,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沈本、沈丹高速公路,京丹、沈丹、连丹铁路及省级公路的交通网络优势,结合本地区实际的景点特色,与外部环境、国内外投资、国内外游客等国内外市场进行外引内联,做出旅游营销规划。9.2研究旅游地域作用该规划主要包括:1.组织专家对旅游地学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其内容包括旅游地学资源的类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