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届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届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届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届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加热高锰酸钾后的残余固体 B.冰水混合物 C.矿泉水 D.清新的空气2.为预防骨质疏松,应给人体补充的元素是A.钙 B.铁 C.锌 D.碘3.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4.2016年9月30日,扬州市正式获得202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权,2021扬州世园会的主题是“绿色城市,健康生活”,下面不符合这个主题的行为是()A.爱护花草树木 B.随意排放废水C.分类回收垃圾 D.绿色低碳出行5.下列物质变化中微粒种类发生改变的是()A.碘升华 B.铁生锈 C.铜导电 D.水蒸发6.用“O"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可以表示氧化物的是A. B.C. D.7.实验室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5%的过氧化氢溶液是氧化物B.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C.过氧化氢分子比水分子多一个氧原子D.过氧化氢中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1:1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 B.验满氧气 C.读取液体体积 D.向试管中加固体9.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A.集气瓶中的水:吸收反应放出的热量B.量筒中水: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的变化得出发生反应的O2的体积C.集气瓶中的水:防止集气瓶底炸裂D.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便于观察O2何时收集满10.在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原因可能是: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⑤氯化钠晶体不纯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根据下列图示,回答与铝有关的问题。(1)图A为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可知铝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2)图B为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x为_____;(3)图C为地壳中某些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铝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请结合硫、铁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A图中放水的作用是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若干问题进行如下探究。【问题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的选择在KClO3、H2O、H2O2、NaCl这些物质中寻找到制取氧气的原料,肯定不能作为原料的物质是________,说出你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二】设计实验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可能用到的装置:(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____(填字母);反应前后,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质量分数是________(“不变”或“变大”或“变小”)。(3)为了得到稳定的气流,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应选择________(填字母)组合成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4)某同学用C装置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导致这一结果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实验结束后,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甲.熄灭酒精灯乙.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丙.松开铁夹,移走试管(5)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底部的原因是___________,如用下图所示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由_________端(填“a”或“b”)通往。【问题三】计算制取一定量的氧气所需原料的量现要得到19.2g氧气,理论上需要分解______mol的氯酸钾?(写出计算过程)【进行分析与比较】比较用过氧化氢和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两者的共同点是________(填序号)I.发生装置相同II.都可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III.反应的基本类型相同VI.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成分相同14.实验室有下列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写出有标号②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2)检查B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堵住右侧导气管,________________,向分液漏斗中加适量的水,若观察到分液漏斗末端出现稳定的水柱,则装置不漏气。(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于验证蜡烛燃烧产物的实验,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__(填序号);如何判断该装置已收集满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进一步研究高锰酸钾的分解产物,某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并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使之完全分解。(查阅资料)KMnO4受热分解时,在某条件下可能发生以下两个反应:①;②。称取15.8gKMnO4,其中含氧元素的质量x为____________克;加热使之在上述条件下完全分解,所得O2的质量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x。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乙醇(C2H5OH)可用作燃料。按要求计算:(1)乙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_____;(2)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16.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5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19.9g。请计算:(1)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______;(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B【解题分析】

A、加热KMnO4后的残余固体是锰酸钾、二氧化锰,所以属于混合物,故A错;B、冰和水都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C、矿泉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D、清新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B。2、A【解题分析】

A、骨质疏松是由骨组织中钙盐流失引起的骨病,缺钙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因此补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选项A正确;B、人体缺铁会得缺铁性贫血,与骨质疏松无关,选项B不正确;C、缺锌会影响人体发育,与骨质疏松无关,选项C不正确;D、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与骨质疏松无关,选项D不正确。故选A。3、B【解题分析】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变大了,而不是分在大小在改变,故B错误。故选B4、B【解题分析】

A、花草树木可以吸收一定的空气污染物,可使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增高,空气变得清新,故A正确;

B、随意排放污水,使河流、水源遭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故B错误;

C、分类回收垃圾,既可以节约能源,又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故C正确;

D、绿色低碳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温室效应的产生,使生态变得更好,故D正确。

故选:B。5、B【解题分析】

A、碘升华是碘分子的间隔发生变化,碘分子本身不变,故错误;B、铁生锈是铁单质与氧气、水生成铁锈,微粒本身发生变化,故正确;C、铜导电,没有生成新物质,微粒本身不变,故错误;D、水蒸发是水分子间隔发生变化,微粒本身不变,故错误。故选B。6、B【解题分析】

A、该图中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是单质,故错误;B、该图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可以表示氧化物,故正确;C、该图中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是单质,故错误;D、该图中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故错误;故选B。【题目点拨】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7、B【解题分析】

A.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水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此选项错误;B.一个化学反应可能有多种行之有效的催化剂,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此选项正确;C.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比一个水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此选项错误;D.过氧化氢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1,此选项错误。故选B。8、C【解题分析】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验满氧气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并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9、A【解题分析】

A、主要是吸收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逸出后污染空气,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符合题意。B、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体积,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不符合题意。C、冷却溅落的融熔物四氧化三铁,防止集气瓶炸裂,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不符合题意。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中加入水主要是为了是为了排出集气瓶中的空气,便于观察氧气何时收集满,因此该选项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不符合题意。故选A。10、C【解题分析】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测量的水的实际体积偏小,故溶液的浓度偏大,故错误;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相当于溶液中水的质量偏大,故浓度偏小,故正确;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称量所得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浓度偏小,故正确;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相当于溶液中水的质量偏大,浓度偏小,故正确;⑤氯化钠晶体不纯相当于溶液中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浓度偏小;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138Al2O3【解题分析】

(1)元素周期表小方格的左上角表示原子序数,且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可知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2)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13-(2+3)=8;(3)由题图可知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与铝元素组成化合物是氧化铝,氧元素通常显-2价,铝元素通常显+3价,根据“排序交叉约减”的方法可知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题目点拨】元素周期表小方格的左上角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表示元素符号,中间表示元素名称,正下方表示相对原子质量,且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环境硫+氧气二氧化硫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解题分析】

实验现象是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发出蓝紫色火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题目详解】(1)A图中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有毒能污染空气,放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环境;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题目点拨】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点燃生成淡蓝色火焰。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NaClNaCl中不含氧元素集气瓶长颈漏斗A、F、C变大H、B略分解反应集气瓶未装满水而留有气泡或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乙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气先进入集气瓶底部,再将瓶内空气向上排出a0.4molII、III【解题分析】【问题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的选择在KClO3、H2O、H2O2、NaCl这些物质中寻找制取氧气的原料,肯定不能作为分解反应原料的物质是NaCl,因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NaCl不含氧元素,所以不能用来制取氧气;【问题二】(1)据图可知仪器的名称①是集气瓶;②是长颈漏斗;(2)如果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A;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但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会变小,反应前后,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质量分数变大;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3)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可用H、B组合;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属于分解反应;(4)用排水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导致这一结果可能的原因是:集气瓶未装满水而留有气泡或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实验结束后,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应先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5)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底部的原因是: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气先进入集气瓶底部,再将瓶内空气向上排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应从a端进入;【问题三】设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为x,19.2g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9.2g÷32g/mol=0.6mol,2KClO32KCl+3O2↑23x0.6molx=0.4mol答:消耗了0.4mol氯酸钾;【进行分析与比较】根据发生装置的特点以及反应原理可知:都可用二氧化锰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