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中基课件-课件_第1页
五行学说-中基课件-课件_第2页
五行学说-中基课件-课件_第3页
五行学说-中基课件-课件_第4页
五行学说-中基课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三节五行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一)五行的特性(二)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五行的生克、制化、胜复和乘侮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二)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

(三)用于疾病的诊断

(四)用于疾病的治疗

第二节五行学说一、五行学说的概念第二节五行学说2五行学说—中基课件_课件3复习1、以下哪位医家著有《瘟疫论》,并提出“戾气”学说?

A.叶天士B.薛雪C.吴有性D.吴鞠通2、以下哪位医家著有《脾胃论》,并被称为“补土派”?

A.朱震亨B.刘完素C.李杲D.张从正3、(口述)什么是“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学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中医学认为人体各部分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4、阴阳之中复有阴阳,秋天为?

A.阴中之阴B.阴中之阳C.阳中之阴D.阳中之阴5、“五行学说”中的“行”作何解释?“行”,四通八达,流行和行用之谓,是行动、运动的古义,即运动变化,运行不息的意思。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复习1、以下哪位医家著有《瘟疫论》,并提出“戾气”4五行学说—中基课件_课件5“五行”之“行”●行xíngㄒㄧㄥˊ

1.走:~走。步~。旅~。~踪。~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

2.出外时用的:~装。~箧。~李。

3.流通,传递:~销。风~一时。

4.从事:进~。

5.流动性的,临时性的:~商。~营。

6.实际地做:~礼。~医。~文。

7.可以:不学习不~。8.能干:你真~。9.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五~(“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行”●行6五行学说—中基课件_课件7五行学说—中基课件_课件8“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尚书大传》“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国语》从“五材”到“五行”“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从“五材”到“五行”9由此可见,在春秋时期“木、火、土、金、水”指的都是五材,五种具体的物质和材料。即使将其说成是五种元素,也仍然属于五材的范畴。从“五材”到“五行”由此可见,在春秋时期“木、火、土、金、水”指的都是五材,五种10从“五材”到“五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湿燥风”,也是把四季和五行联系起来的。因此在《黄帝内经》里,又把五行叫作“五运”。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说得更清楚:“天地之气,合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行者,其行不同,故为五行。比相生而间相胜也。”显然是说,五行是指天地之气的运行,有了阴阳,才有了四季,有了四季,才有了五行,之所以用“行”字,是因为天地之气的运行方式不同。五行之间,以季节相邻的次序相生,以季节相间的次序相胜,也就是相克。从“五材”到“五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天有四时五11这些都说明五行是揭示天地之间四季气的运动变化规律、揭示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揭示人体各器官气机特性和相互联系的学说。因此在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这五个字,已由具体的五种物质或材料的原义,升华到五种气的运动形式的高度,已由形而下的水平,上升到研究万事万物普遍规律的形而上的水平,也就是由“器”的水平,上升到了“道”的水平。完成了由“五材”到“五行”的嬗变。从“五材”到“五行”这些都说明五行是揭示天地之间四季气的运动变化规律、揭示人与自12从“五材”到“五行”古人是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方法来研究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生活在北半球的华夏先人,在傍晚仰望星空时,很容易观察到北斗七星的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从“五材”到“五行”古人是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13五行学说—中基课件_课件14五行学说—中基课件_课件15五行学说—中基课件_课件16五行特性就周年视运动而论,当北斗七星的斗柄在傍晚时分指向东方时,地面上则是春季;指向南方时,则为夏季;指向西方时,则为秋季;指向北方时,则为冬季,这就是四方和四季相对应的来历。五行特性就周年视运动而论,当北斗七星的斗柄在傍晚17从“五材”到“五行”古人是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方法来研究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生活在北半球的华夏先人,在傍晚仰望星空时,很容易观察到北斗七星的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从“五材”到“五行”古人是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18仰观天文,斗柄指东;俯察地理,地面为春。在这个季节微风和煦,冰雪消融,种子生根、发芽,草木根须下伸、枝叶上层。蜷曲成团而冬眠的熊,在春风的呼唤下,爬出树洞,伸伸腰肢,一派舒展之相;盘成圆盘而冬眠的蛇,被春风唤醒,伸展身体,慢慢爬出了山洞,开始了一年的新生活……从物候的观察,到古人关于春季阳气布陈、发散、发陈的论述,皆提示,在春季,是气的展放、疏泄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树木的根须和枝条皆展放条达,故古人便将气的展放、疏泄运动形式,以“木”来命名,因此“木”在五行中,并不是指具体的树木或木材,而是代表自然界在春季的气的展放疏泄运动。五行特性仰观天文,斗柄指东;俯察地理,地面为春。五行特性19木的特性:木曰曲直

原义:指树木的生长形态是枝干曲直,向上向外舒展

引申义:具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或现象

木的特性:木曰曲直原义:指树木的生长形态是枝干曲直,向上向20

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在中医学里,称肝和春气相应,也就是说肝的生理特性和木气的疏条展放之气相应,临床通过调肝舒肝,在上可以治疗心肺疾病,在下可以通便、利尿,可以治疗妇科疾病,都是利用了肝主疏泄展放的功能,木的特性:木曰曲直

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在中医学里,称肝和春气相21五行学说—中基课件_课件22斗柄指南,地面为夏。气候炎热,草木在地下的根须长势明显减缓,而在地面上的枝叶则繁茂生长,动物更加活跃,自然界一派欣欣向荣、蒸蒸向上的景象。从物候观察,到古人关于阳气至夏洪盛、夏气扬蕃秀之令、万物蒸蒸向上、养长之道的论述,皆提示在夏季,是气的上升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于火性炎上,故以“火”字来命名。因此主升的是火气。五行特性斗柄指南,地面为夏。五行特性23火的特性:火曰炎上

原义:指火具有炎热、升腾、光明的特性

引申义:具有温热、上升、光明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火现象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原义:指火具有炎热、升腾、光明的特性引24斗柄指西,地面为秋。气候凉爽干燥,草木枝叶枯萎,根须末端干枯,养分向主干内收,向果实和种子内贮藏;冬眠的动物此时在体内积聚了大量脂肪,以致显得臃肿肥胖,以便等待严冬到来,进入冬眠状态后慢慢利用这些能量。从物候的观察,到古人关于至秋要收敛神气、养收之道、秋气正收敛之令的论述,皆说明在秋季,是气的内收、收敛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于金属密度大,象征着收敛密集,故以“金”来命名。五行特性斗柄指西,地面为秋。五行特性25金的特性:金曰从革

原义:是指“变革、顺从”的意思。

引申义: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或现象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原义:是指“变革、顺从”的意思。引申义26斗柄指北,地面为冬,气候严寒,万物闭藏。种子深藏土中,生机潜闭,处于滞育状态;冬眠的动物深居洞中,基础代谢降至最低水平。从物候观察到古人关于冬季地户闭塞、阳气伏藏、阳气下沉、地气下降、冬气正养藏之令的论述,皆提示在冬季,是气的下降、潜藏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于水性就下,象征着下降、潜藏,故以“水”来命名。五行特性斗柄指北,地面为冬,气候严寒,万物闭藏。五行特性27水的特性:水曰润下

原义: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

引申义:具有寒凉、滋润、下行、闭藏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或现象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原义: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义:28从春至夏,是由木气的展放到火气的上升,为气的阳性运动;由秋到冬,是由金气的内收到水气的潜降,为气的阴性运动。其间由阳转阴,需经由夏秋之交的转折过度,此时中医称之为“长夏”。在长夏,暑热未去,阴雨连绵,气候闷热潮湿。此时草木枝端长势减缓,已经开花结果,正在化育种子和果实;动物孕育胎儿,繁育后代,已不如春夏求偶交尾之活跃。由此推知,此时是平稳运动的气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也就是气的展放和内收运动相均衡,上升与下降运动相均衡,保持了一种动态的稳定,而土性最为敦厚平稳,于是便用“土”字来命名。五行特性从春至夏,是由木气的展放到火气的上升,为气的阳性运动;五29土的特性:土爰稼穑

原义: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引申义: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或现象,土载四行”、“土为万物之母”

土的特性:土爰稼穑原义: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引申义30五行学说概念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唯物论的哲学范畴,是重要的系统结构观。地位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密不可分,阴阳五行学说和精气学说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五行学说概念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31五行学说-作用

1.用五行属性来归类一切事物或现象的属性。2.对自然界的各种食物和现象进行归类。3.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五行学说-作用1.用五行属性来归类一切事物或现象的属性。232五行学说-归类方法

取象比类(类比)将事物的形象(指事物的性质、作用、形态)与五行属性相类比,物象具有与某行相类似的特性,便将其归属于某行。如方位配五行、五脏配五行等。方位配五行,旭日东升,与木之升发特性相类,故东方归属于木;南方炎热,与火之炎上特性相类,故南方归属于火。又如五脏配五行,脾主运化而类于土之化物,故脾归属于土,肺主肃降而类于金之肃杀,故肺归属于金,等等。推演络绎(推衍)以木行为例,已知肝属木,而肝合胆,主筋,开窍于目,故胆、筋、目眦属于木。他如五志之怒、五声之呼、变动之握,以及五季之春、五方之东、五气之风、五化之生、五色之青、五味之酸、五时之平旦、五音之角等等,亦归于本。根据木行的特性,在人体以肝为中心,推衍至胆、目、筋、怒、呼、握;在自然界以春为中心,推衍至东、风、生、青、酸、平旦、角等。仅是在五脏之肝、五季之春的基础上发生了量的增加,其他四行均类此。五行学说-归类方法取象比类(类比)将事物的形象(指事物的性33五行学说总之,五行学说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框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按其属性进行归纳:即凡具有生发、柔和特性者统属于木;具有阳热、上炎特性者统属于火;具有长养、化育特性者统属于土;具有清静、收杀特性者统属于金;具有寒冷、滋润、就下、闭藏特性者统属于水。从而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五行学说总之,五行学说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以五行为中心,以34中医学应用五行学说的目的:

(1)概括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属性(2)阐释五脏系统相互联系的内在规律,(3)并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的某些关系,特别是阐明人体的系统结构医学模式,对于促进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应用,指导中医临床的病证分析、诊断和治疗,则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医学应用五行学说的目的:(1)概括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属性35五行学说—中基课件_课件36本节小结1、五行学说概念: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2、五行的属性(阐述)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3、五行归类事物或现象的方法:取象比类和推演络绎本节小结1、五行学说概念:37课后作业1、思考题: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与阴阳的互根互用相互制约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复习与测验复习绪论和第一章学过的内容,准备迎接“中医基础理论前半学期知识竞赛(测验)”。课后作业1、思考题:38五行学说—中基课件_课件39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三节五行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40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五行的两种结构模式1、生克五行与中土五行(二)五行生克制化1、五行相生2、五行相克3、五行制化4、五行胜复(三)五行生克异常1、相生异常2、相克异常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的两种结构模式41复习1、以下哪位医家著有《温热论》,并提出“卫气营血辨证”?

A.叶天士B.薛雪C.吴有性D.吴鞠通2、以下哪位医家著有《儒门事亲》,并被称为“攻邪派”?

A.朱震亨B.刘完素C.李杲D.张从正3、人体的三宝是?精、气、神。4、

“证”的概念是:(

)?

A、疾病的名称B、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C、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D、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5、五行中金的特性是:(

)“A、寒凉B、收敛C、承载D、条达舒畅6、五行中金的特性古人概括为:(

)A、曲直B、炎上C、稼穑D、从革E、润下叶桂治贫,赴鲁学针复习1、以下哪位医家著有《温热论》,并提出“卫气营42一、生克五行与中土五行稼穑一、生克五行与中土五行稼穑43中土五行图解中土五行图解44二、五行的生克制化五行生克制化:

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是五行结构系统在正常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其中的关系包括: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制化、五行胜复。二、五行的生克制化五行生克制化:45二、五行的生克制化——相生五行相生:相生规律:相生即递相资生、助长、促进之意。五行之间互相滋生和促进的关系称作五行相生。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二、五行的生克制化——相生五行相生:46

木生火者,木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生,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热故能焚木,木焚而能成灰,灰即土也,故火能生土。土生金者,金居石依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土必生金。金生水者,少阴之气温润流泽,销金亦为水,故金生水。水生木者,木因水润而能生,故水生木也。”二、五行的生克制化——相生“二、五行的生克制化——相生47二、五行的生克制化——相生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难经》把它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相生关系又称“母子关系”。二、五行的生克制化——相生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48二、五行的生克制化——相生请说出下列“行”的“我生”与“生我”的“行”。木,土,火,金,水,二、五行的生克制化——相生请说出下列“行”的“我生”与“生49二、五行的生克制化——相克五行相克:相克规律:相克即相互制约、克制、抑制之意。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之为五行相克。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二、五行的生克制化——相克五行相克:50二、五行的生克制化——相克五行相克:五行的这种克制关系也是往复无穷的。木得金敛,则木不过散;水得火伏,则火不过炎;土得木疏,则土不过湿;金得火温,则金不过收;水得土渗,则水不过润。皆气化自然之妙用。二、五行的生克制化——相克五行相克:51二、五行的生克制化——相克五行相克:在相克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克我”、“我克”两方面的关系。《黄帝内经》称之为“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所以,五行相克的关系,又叫“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以土为例,“克我”者木,则木为土之“所不胜”。“我克”者水,则水为土之“所胜”。余可类推。二、五行的生克制化——相克五行相克:52二、五行的生克制化——相克请说出一下关系中,“所胜”与“所不胜”关系。木与土,土与水,水与火,火与金,金与木,二、五行的生克制化——相克请说出一下关系中,“所胜”与“所不53二、五行的生克制化——制化五行制化:制化规律:五行中的制化关系,是五行生克关系的结合。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与发展。因此,必须生中有克(化中有制),克中有生(制中有化),相反相成,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相对平衡协调和发展变化。五行之间这种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相互生化、相互制约的生克关系,称之为制化。二、五行的生克制化——制化五行制化:54二、五行的生克制化——制化制化规律是: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火克金,金生水,水克火;土克水,水生木,木克土;金克木,木生火,火克金;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水。二、五行的生克制化——制化制化规律是:55二、五行的生克制化——制化五行的制化调节:所谓制化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正常状态下,通过其相生和相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调节作用,又称之为“五行制化”,或隔二隔三调节(隔二为克,隔三为生)。二、五行的生克制化——制化五行的制化调节:56二、五行的生克制化——制化五行的制化调节:以相生言之,木能生火,是“母来顾子”之意,但是木之本身又受水之所生,这种“生我”、“我生”的关系是平衡的。如果只有“我生”而无“生我”,那么对木来说,会形成太过,宛如收入与支出不平衡一样。另一方面,水与火之间,又是相克的关系,所以相生之中,又寓有相克的关系,而不是绝对的相生,这样就保证了生克之间的动态平衡。二、五行的生克制化——制化五行的制化调节:57二、五行的生克制化——制化五行的制化调节:以相克言之,木能克土,金又能克木(我克、克我),而土与金之间,又是相生的关系,所以就形成了木克土、土生金、金又克木(子复母仇)。这说明五行相克不是绝对的,相克之中,必须寓有相生,才能维持平衡。换句话说,被克者本身有反制作用,所以当发生相克太过而产生贼害的时候,才能够保持正常的平衡协调关系。二、五行的生克制化——制化五行的制化调节:58

制化调节意义:

五行学说认为,正是这种五行整体制化调节的自我调控效应,才保证了五行系统结构在正常情况下的生化运动,并保持着整体的协调与平衡。对于自然界来说,即是维持着正常的生态平衡;对于人体来说,则是维持着生理上的动态平衡,从而保证着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类经图翼》二、五行的生克制化——制化制化调节意义:“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59五行胜复调节:五行胜复,又称为“子复母仇”。因五行的某一行偏盛,即为胜气;该行的所不胜行,是其复气;而此复气又为其胜气的所胜行之子行。复气之母行受其胜气所害,复气制约胜气,为母复仇,故称“子复母仇”。

所谓胜复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反常的情况下,即在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的情况下,通过相克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大循环的调节作用。可使一时性偏盛偏衰的五行系统结构,经过调节,由不平衡而再次恢复其平衡。二、五行的生克制化——胜复五行胜复调节:二、五行的生克制化——胜复60五行胜复调节:

木亢(+)乘土引起土衰(-),土衰则不能制水而致水盛(+),水盛乘火而使火衰(-),火衰则不能制金而致金旺(+),金旺则乘木而使木行的偏盛得以平复(0)。此处的木行的偏盛是“胜气”,而金行的旺盛为“复气”,金行的旺盛是对木行偏盛的报复。其余四行的偏盛引起的报复,以此类推。如此经过胜复循环,胜气得以抑制,五行系统复归于协调、稳定。二、五行的生克制化——胜复五行胜复调节:二、五行的生克制化——胜复61胜复调节意义:

通过胜复调节,可使五行系统结构在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即使是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的状态时,则亦可通过胜复的自我调控,继续维持其系统结构整体的相对平衡。就自然界来说,即是对寒热温凉较大气候变化的自我调整,这与日月的运行及宇宙规律有关。就人体来说,则是指因感受外界气候变化或喜怒哀乐刺激所引起的脏腑一时性偏盛偏衰,经过自我调节而亦能恢复其生理活动的正常。二、五行的生克制化——胜复胜复调节意义:二、五行的生克制化——胜复62五行学说—中基课件_课件63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三节五行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64五行学说—中基课件_课件65复习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四大经典:的问世。2、以下哪位医家著有《格致余论》,并被称为“滋阴派”?

A.朱震亨B.刘完素C.李杲D.张从正3、以下哪位医家著有《温病条辨》,并创立“三焦辨证”?A.叶桂B.薛生白C.吴又可D.吴瑭4、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5、五色是(

)其中属水的是()6、属于五行相克关系的有:(

A、金与木B、木与土C、火与土D、水与土E、金与水7、五行相克中,木的“所不胜”?A、木B、火C、土D、金E、水复习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66五行生克关系异常分为:(一)相生关系异常子病及母、母病及子(二)相克关系异常

五行相乘、五行相侮

二、五行的生克异常五行生克关系异常分为:二、五行的生克异常67子母相及:及,影响所及之意。子母相及是指五行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所出现的不正常的相生现象。子母相及:68五行相生关系异常——母子相及1、母病及子(1)母行虚弱→子行亦不足→子行母行皆不足例如:水生木,水不足则木不能正常生发,终致水竭木枯,母子俱衰。肾虚→肾精与肝血互相化生不足→肝肾精血不足肾阴虚→不能滋养肝阴→“水不涵木”→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高血压中风)五行相生关系异常——母子相及1、母病及子69五行相生关系异常——母子相及1、母病及子(2)母行邪实→子行亦亢盛→母子俱实例如:

肝火旺→心火旺→心肝火旺五行相生关系异常——母子相及1、母病及子70五行相生关系异常——母子相及2、子病及母(1)“子病犯母”:子行亢盛→母行亦亢盛→子行母行皆亢盛例如:

肝火旺→心火旺→肝心火旺

五行相生关系异常——母子相及2、子病及母71五行相生关系异常——母子相及2、子病及母(2)子行虚弱→母行亦不足→子行母行皆不足例如:

肾阴虚→肺阴虚→肺肾阴虚

五行相生关系异常——母子相及2、子病及母72五行相生关系异常——母子相及2、子病及母(3)“子盗母气”:子行亢盛→损伤母行→子盛母衰例如:肝火旺→肾阴虚→肾阴虚肝火旺(虚实夹杂证)五行相生关系异常——母子相及2、子病及母73一般认为:母病及子为顺、病情较轻,子病及母为逆,病情较重。“邪挟生气而来,则虽进而易退;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其势必甚”——徐灵胎《难经经释》五行相生关系异常——母子相及“终日遑遑,总没有一时闲荡。严冬雪夜,拥被驼绵,直读到鸡声三唱。到夏月蚊多,还要隔帐停灯映末光。只今日,目暗神衰,还不肯把笔儿放轻”。——徐灵胎自述一般认为:母病及子为顺、病情较轻,子病及母为逆,病情较重。五74芦墟迮(zé)卧病,六日不食不言,目炯炯直视。先生曰:“此阴阳相搏证也。”先投一剂,须臾目瞑能言;再饮以汤,竟跃然起。唶曰:“余病危时,有红黑二人缠绕作祟,忽见黑人为雷震死,顷之,经人又为白虎衔去,是何祥也?”先生笑曰:“雷震者,余所投出附子霹雳散也;白虎者,余所投天生白虎汤也。”迮惊,以为神。张雨村儿生无皮,见者欲哎,将弃之。先生命以糯米作粉,糁其体,裹以绢,埋之土中,出其头,饮以乳,两尽夜而皮生。——袁枚《徐灵胎先生传》徐大椿医案两则芦墟迮(zé)卧病,六日不食不言,目炯炯直视。先生曰:“此75五行学说—中基课件_课件76⒈五行相乘⑴含义: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火土金水木五行相克关系异常——五行相乘相乘规律:乘,即乘虚侵袭之意。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正常制约的程度,使事物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协调关系。

五行之间相乘的次序与相克同,但被克者更加虚弱。⒈五行相乘火土金水木五行相克关系异常——五行相乘77五行相克关系异常——五行相乘五行相克关系异常——五行相乘78⒈五行相乘原因:太过、不及太过所致相乘:如木旺乘土不及所致相乘:如土虚木乘火土金水木五行相克关系异常——五行相乘“相克”和“相乘”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后者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的异常相克现象。在人体,前者为生理现象,而后者为病理表现。⒈五行相乘火土金水木五行相克关系异常——五行相乘“相克”和“79五行相克关系异常——五行相乘五行相克关系异常——五行相乘80五行相克关系异常——五行相乘五行相克关系异常——五行相乘81⒉五行相侮

⑴含义: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五行相克关系异常——五行相侮相侮规律: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本身太过,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去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即反克,又称反侮。⒉五行相侮五行相克关系异常——五行相侮相侮规律:侮,即82五行相克关系异常——五行乘侮五行相克关系异常——五行乘侮83⒉五行相侮

⑵规律:⑶原因:

太过、不及

.太过所致相侮:如木反侮金

.不及所致相侮:如土虚水侮五行相克关系异常——五行相侮⒉五行相侮五行相克关系异常——五行相侮84五行相克关系异常——五行相侮五行相克关系异常——五行相侮85五行相克关系异常——五行相侮五行相克关系异常——五行相侮86相侮与相乘的异同:

同:均为五行生克制化关系遭到破坏后出现的异常相克现象;两者皆因“太过”或“不及”

引起;且相乘与相侮可同时发生。异:相乘是按五行相克次序发生过度克制;相侮是按五行相克次序发生反向克制。五行相克关系异常——五行乘侮相侮与相乘的异同:五行相克关系异常——五行乘侮87已所胜轻而侮之木金土不及太过制已所胜侮所不胜已所不胜侮而乘之气有余其不及《素问·五运行大论》:“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五行相克关系异常——五行乘侮已所胜轻而侮之木金土不及太过制已所胜侮所不胜已所不胜侮而乘之88

本节小结

1、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是五行结构系统在正常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1)相生规律:相生即递相资生、助长、促进之意。(2)相克规律:相克即相互制约、克制、抑制之意。(3)制化规律:五行中的制化关系,是五行生克关系的结合。2、五行结构系统在异常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制为子母相及和乘侮。(1)子母相及:子母相及是指五行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所出现的不正常

的相生现象。(2)相乘规律:乘,即乘虚侵袭之意。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正常制的程度,使事物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协调关系。(3)相侮规律: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任何

一行本身太过,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去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

制,即反克,又称反侮。

89五行学说—中基课件_课件90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三节五行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91复习1、《黄帝内经》分为哪两部分,共多少卷?

《素问》与《灵枢》,各九卷,共18卷。2、我国的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A.《脉诀》

B.《濒湖脉学》

C.《脉经》

D.《脉学正义》3、以下哪位医家倡“火热论”,被称为“寒凉派”?A.张子和B.刘河间C.朱丹溪D.李东垣4、

何为气机,何为气化?5、“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反映的是阴阳偏盛还是阴阳偏衰?6、(多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体现了(

A、实者泻之B、虚者补之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7、何为药物的“四气”?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复习1、《黄帝内经》分为哪两部分,共多少卷?92五行学说—中基课件_课件93(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三)指导疾病的诊断

(三)指导疾病的防治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94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五行学说运用于中医,是以五行特性归纳总结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情志等器官或机能活动,构建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进而与自然社会环境相联系。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95木:木曰曲直,枝叶条达,有升发舒畅之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可疏通气血、调畅情志。1.以五行特点类比五脏的生理机能木:木曰曲直,枝叶条达,有升发舒畅之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96心属火:火曰炎上,有温热之性,心居膈上,有温煦之功1.以五行特点类比五脏的生理机能心属火:火曰炎上,有温热之性,心居膈上,有温煦之功1.以五行97脾属土:土性敦厚,生化万物;脾居中焦,化生气血。1.以五行特点类比五脏的生理机能脾属土:土性敦厚,生化万物;脾居中焦,化生气血。1.以五行98肺属金:金性清肃,收敛肃杀;肺性清肃,以降为顺1.以五行特点类比五脏的生理机能肺属金:金性清肃,收敛肃杀;肺性清肃,以降为顺1.以五行特99肾属水:水性滋润,下行闭藏;肾有藏精,主水之功

1.以五行特点类比五脏的生理机能肾属水:水性滋润,下行闭藏;肾有藏精,主水之功1.以五行特1002.构建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五行学说运用于中医学,首先是确立了五脏的五行属性;其次推衍至形体、官窍、精神、情志构建起五脏一体的生理病理系统;再次推及自然界的五方、五气、五色、五味;最终将人体与体内外环境结合成天人合一的五脏系统;再次体现了中医学的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2.构建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五行学说运用于中医学,首先1012.五行学说构建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2.五行学说构建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1023.说明脏腑生理机能的内在联系中医五行学说对五脏五行的分属,不仅阐明了五脏的功能和特性,而且还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来说明脏腑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五脏之间既有相互滋生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3.说明脏腑生理机能的内在联系103五行学说—中基课件_课件104肝生心:肝藏血以济心,肝之疏泄助心行血。心生脾:心阳温煦脾土,以助脾运化。脾生肺:脾气运化,化气以充肺。肺生肾:肺精津下行以滋肾精,肺肃降助肾纳气。肾生肝:肾藏精滋养肝血,肝肾之阴以防肝阳上亢①.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滋生关系肝生心:肝藏血以济心,肝之疏泄助心行血。心生脾:心阳温煦105肝制约脾:肝气条达,疏泻脾气之壅塞。心制约肺:心之阳热,可制约肺气清肃太过。脾制约肾:脾气运化水液,可防肾水泛滥。肺制约肝:肺气肃降可抑制肝阳之亢盛。肾制约心:肾水上济于心以防心火亢盛。②.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肝制约脾:肝气条达,疏泻脾气之壅塞。心制约肺:心之阳热,可106③.以五行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

五脏中每一脏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关系。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有他脏的资助,不致于虚损,又能克制另外的脏器,使其不致过亢。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则又可由他脏之气补之。

③.以五行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107③.以五行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如脾(土)之气,其虚,则有心(火)生之;其亢,则有肝木克之;肺(金)气不足,土可生之;肾(水)气过亢,土可克之。

这种生克关系把五脏紧紧联系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对立统一。

③.以五行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如脾(土)之气,其虚,则108④.以五行其他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的其他关系(了解)五行互藏(五行之中复有五行)

:五行中任何一行皆包含有其他四行。如:“五行者,水火木金土也⋯⋯第人皆知五之为五,而不知五者之中,五五二十五,而复有互藏之妙焉。”

-张介宾《类经图翼·五行统论》

再如:《内经•阴阳二十五人》(见下页)

④.以五行其他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的其他关系(了解)五行互藏109④.以五行其他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的其他关系(了解)五行互藏(五行之中复有五行)

:黄帝曰:余闻阴阳之人何如?伯高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故五五二十五人之政,而阴阳之人不与焉。其态又不合于众者五,余已知之矣。愿闻二十五人之形,血气之所生,别而以候,从外知内,何如?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此先师之秘也,虽伯高犹不能明之也。黄帝避席遵循而却曰:余闻之得其人弗教,是谓重失,得而泄之,天将厌之,余愿得而明之,金柜藏之,不敢扬之。岐伯曰: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黄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慎之慎之,臣请言之。

④.以五行其他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的其他关系(了解)五行互藏110④.以五行其他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的其他关系(了解)五脏调节:某一部位或功能均受到五脏不同程度的共同调节。如:五轮学说;

津液输布的五脏调节。《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④.以五行其他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的其他关系(了解)五脏调节:某111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三节五行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12复习1、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

)为中心的。五脏/六腑/气血/经络?2、气的运动有哪四种形式?3、肺气的肃降能制约肝气的上升,这种关系属于五行学说中的:(

A、相生关系B、相克关系C、相乘关系D、相侮关系4、下列事物的五行归属,哪一项是不对的?(

)A、木—肝、春、东B、土—脾、夏、南

C、金—肺、秋、西D、水—肾、冬、北

5、不属于阴的是:(

)A、晦暗的B、内在的C、静止的D轻清的6、说明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是:(

A、孤阴不生,孤阳不长B、阳平阳秘,精神乃治

C、阴胜则寒,阳胜则热D、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复习1、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113五行学说—中基课件_课件1144.说明人体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发病与传变发病:五脏外应五时,所以六气发病的规律,一般是主时之脏受邪发病。由于五脏各以所主之时而受病,当其时者,必先受之。所以,春天的时候,肝先受邪;夏天的时候,心先受邪;长夏的时候,脾先受邪;秋天的时候,肺先受邪;冬天的时候,肾先受邪。4.说明人体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发病与传变1154.说明人体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发病与传变主时之脏受邪发病,这是一般的规律,但是也有所胜和所不胜之脏受病的。气候失常,时令未到而气先至,属太过之气;时令已到而气未至,属不及之气。太过之气的发病规律,不仅可以反侮其所不胜之脏,而且还要乘其所胜之脏;不及之气的发病规律,不仅所胜之脏妄行而反侮,即使是我生之脏,亦有受病的可能。4.说明人体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发病与传变1164.说明人体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发病与传变传变: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脏之间又是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因而在病理上必然相互影响。本脏之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之病也可以传至本脏,这种病理上的相互影响称之为传变。从五行学说来说明五脏病变的传变,可以分为相生关系传变和相克关系传变。4.说明人体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发病与传变117(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⒈相生关系传变

母病及子——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及子脏

子病及母——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⒈相生关系传变118母病及子肾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现水不生木,其病由肾及肝,由母传子,即水不涵木,由于相生的关系,病情虽有发展,但互相滋生作用不绝,病情较轻。表现在肾则为肾阴不足,多见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等;表现在肝肝之阴血不足,多见眩晕、消瘦、乏力、肢体麻木,或手足蠕动,甚则震颤抽掣等。肝肾阴虚阴虚生内热,故亦现低热、颧红、五心烦热等症状。母病及子肾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现水不生木,其病由肾及肝,119子病犯母心属火,肝属木,木能生火。肝为母,心为子.其病由心及肝,由于传母,病情较重。子病犯母病邪从子脏传来,侵入属母之脏,即先有子脏的病变,后有母脏的病变。心火亢盛心火亢盛,则现心烦或狂躁谵语、口舌生疮、舌尖红赤疼痛等症状;肝火偏旺肝火偏旺,则现烦躁易怒、头痛眩晕、面红目赤等症状。子病犯母心属火,肝属木,木能生火。肝为母,心为子.其病由心及120子病犯母心属火,肝属木,木能生火。肝为母,心为子.其病由心及肝,由于传母,病情较重。子盗母气病邪从子脏传来,侵入属母之脏,即先有子脏的病变,后有母脏的病变。肾阴亏虚肝火偏旺,则现烦躁易怒、头痛眩晕、面红目赤等症状。肝火偏旺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遗精经少,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子病犯母心属火,肝属木,木能生火。肝为母,心为子.其病由心及121肝心脾肺肾母病及子子病及母乘侮⒉相克关系传变

相乘——相克太过而为病。如“木旺乘土”、“土虚木乘”

相侮——反向克制而为病。如“木火刑金”、“土虚水侮”⒊五脏病变传变规律

如:肝脏有病(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肝心脾肺肾母病及子子病及母乘侮⒉相克关系传变(二)说明五脏病122相乘肝属木,脾(胃)属土,木能克土,木气有余,相克太过,其病由肝传脾(胃)。病邪从相克方面传来,侵犯被克脏器。由肝传脾称肝气犯脾,由肝传胃称肝气犯胃:木旺乘土,除了肝气横逆的病变外,往往是脾气虚弱和胃失和降的病变同时存在。木旺乘土木旺乘土,即肝木克伐脾胃,先有肝的病变,后有脾胃的病变。由于肝气横逆,疏泄太过,影响脾胃,导致消化机能紊乱。肾阴亏虚肝气亢盛肝气横逆,则现眩晕头痛、烦躁易怒、胸闷胁痛等症状;及脾则表现为脘腹胀痛、厌食、大便溏泄或不调等脾虚之候;及胃则表现为纳呆、嗳气、吞酸、呕吐等胃失和降之证。相乘肝属木,脾(胃)属土,木能克土,木气有余123反侮肝属木,肺属金,金能克木,今肝木太过,反侮肺金,其病由肝传肺。病邪从被克脏器传来,此属相侮规律传变,生理上既制约于我,病则其邪必微,其病较轻,故《难经》谓“从所胜来者为微邪”。木火刑金木火刑金,由于肝火偏旺,影响肺气清肃,肝病在先,肺病在后。肺失清肃肝火过旺临床表现既有胸胁疼痛、口苦、烦躁易怒、脉弦数等肝火过旺之证,又有咳嗽、咳痰,甚或痰中带血等肺失清肃之候反侮肝属木,肺属金,金能克木,今肝木太过,反124(三)指导疾病的诊断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当内脏有病时,人体内脏功能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异常变化,可以反映到体表相应的组织器官,出现色泽、声音、形态、脉象等诸方面的异常变化。由于五脏与五色、五音、五味等都以五行分类归属形成了一定的联系,这种五脏系统的层次结构,为诊断和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三)指导疾病的诊断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当内脏有病时,人体内125(三)指导疾病的诊断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当内脏有病时,人体内脏功能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异常变化,可以反映到体表相应的组织器官,出现色泽、声音、形态、脉象等诸方面的异常变化。“有诸内者,必行诸外”——《孟子•告子上》“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灵枢•本藏》(三)指导疾病的诊断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当内脏有病时,人体内126(三)指导疾病的诊断确定五脏病变部位从本脏所主色、味、脉诊断本脏之病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弦,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洪,为心病

从出现它脏所主色、脉确定五脏相兼病变脾虚病人,而面见青色,是肝病犯脾

心脏病人,而面见黑色,是肾水凌心

(三)指导疾病的诊断确定五脏病变部位从本脏所主色、味、脉诊断127難經•六十一難曰:經言,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脈而知之謂之巧。何謂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以知其病。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別其病。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病在何臟腑也。經言,以外知之曰聖,以內知之曰神,此之謂也。難經•六十一難128⒉判断疾病预后(了解)从脉与色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得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即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若得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心脉浮大而散.肺脉浮涩而短.肝脉弦而长.脾脉缓而大.肾脉沉而软滑⒉判断疾病预后(了解)从脉与色之间的129五行学说—中基课件_课件130

㈣指导疾病的防治

⒈指导脏腑用药根据药物的色、味,按照五行归属来指导:青色、酸味入肝,如白芍、山茱萸味酸入肝经以补肝;赤色、苦味入心,如丹参味苦色赤入心经以活血安神;黄色、甘味入脾,如白术色黄味甘以补益脾气;白色、辛味入肺,如石膏色白味辛入肺经以清肺热;黑色、咸味入肾,如玄参、生地色黑味咸入肾经以滋肾㈣指导疾病的防治131

⒉控制疾病的传变掌握疾病发展传变的生克乘侮规律,及早控制传变,防患于未然。五脏中一脏有病,可以传及其他四脏而发生传变。临床治疗时,除对所病本脏进行治疗之外,还要依据其传变规律(五脏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盛则传,虚则受”),治疗其他脏腑,以防止其传变。“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难经·七十七难》⒉控制疾病的传变132

⒊确定治则和治⑴以相生规律确定

治则: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

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临床上运用相生规律来治疗疾病,多属母病及子,其次为子盗母气。其基本治疗原则是补母和泻子,所谓“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难经·六十九难》)。

⒊确定治则和治⑴以相生规律确定133

⒊确定治则和治法

⑴以相生规律确定

治则: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

治法:滋水涵木,

益火补土

培土生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