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以家法族规为代表的社会规范,与国家制定的法律规范一并组成了人类社会的法律规范体系。与依靠强制力执行的国家法规不同,家法族规属于“软法”范畴,它们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在造福家国的同时,也彰显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柔性之美。家法族规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与国家法律之间存在着种种联系,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家训、家法的雏形。商周时期,宗法制日渐成熟,对皇族而言,治国与治家存在着诸多共通之处。直到清朝末年,皇族家法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命运。传统中国号称礼仪之邦,礼制在传统社会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崇高地位。自然而然,许多家规、家训围绕着“礼”而诞生、发展与演变。与此同时,礼制与法制也在不断融合。到了唐代,随着“一准乎礼”的《唐律疏议》的制定与实施,传统中国法律的“礼法合一”达到巅峰,家训家规与国家法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了,并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国家法的不足。一般来说,家规又可以细分为家训、家法、族规等几种类型,具体内容略有不同。家训多为劝导型规范,体例灵活,可长可短。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告诫儿子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南北朝时期名士颜之推写有著名的《颜氏家训》,洋洋数万字包括教子、勉学、风操、名实等二十篇。纵览古今家训,其内容虽有差异,但用意大致相同,以劝人勤俭亲善为宗。寻常百姓讲求立训治家,皇家更是如此,有些皇族家训,其作用不亚于现代国家之宪法,宋朝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赵匡胤吸取前代教训,提倡文治天下,厚待士人,曾于太庙中立有誓碑,要求后世之君“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一伟大成就与赵匡胤的立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家训相比,家法的诞生要晚一些,而且常附有明确的惩罚措施。有些家法扩展至整个宗族,是为族规。中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成文家法,大概当属制定于唐朝的江州陈氏《义门家法》,这部家法体例完备,内容丰富,对于家族管理的种种事项都有明确规定,还设有处罚措施,这与今日法治的立法、执法亦有异曲同工之妙。从立法角度考量,《义门家法》彰显了较高的立法水平。首先,它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机构,规定家族之中设立主事一人,副事二人,负责管理内外诸事。其次,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用于提高家族成员的个人素质和生活质量。比如,“立书堂一所于东佳庄,弟侄子孙有赋性聪敏者令修学”。再次,为日常起居制定了详细的规则。比如一日三餐。最后,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比如,“不遵家法,不从家长令,妄作是非,逐于赌博,斗争伤损者,各决杖十五”。同国法相比,家法的制裁虽然力度较小,但是影响力却不小。因为在古代那样一个宗族人情社会,一旦受到家法制裁,意味着当事人颜面尽失,失去了在当地立足的资本。如果当事人不服宗族管教,一旦诉诸官府,除有极大冤情外,官方通常会尊重宗族的意见,对其施以重惩,这就使得家法更有约束力。虽然在今天看来,传统社会的家法族规之中不免保留了许多落后甚至错误之处,但瑕不掩瑜,其中仍然保留了大量的闪光点,可资当代借鉴。到了近代,作为传统社会的产物,家法族规非但没有消亡,反而能够与时俱进,印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今天,中央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倡导挖掘家规家训中的优秀法治内容,这一传统法律中的柔性之美,必将焕发新生,迎来春天。(摘编自宋伟哲《家有家规:传统法律文化的柔性之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法族规属于“软法”范畴,不具备强制力,彰显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柔性之美,同时具有教育意义。B.商周时期,宗法制日渐成熟,统治阶层认为治国与治家存在着诸多共通之处,为家法的出现提供了条件。C.一般来说,家规又可以分为家训、家法、族规等类型,它们诞生的时间有先后,具体内容略有不同。D.在今天,传统的家法族规之中不免保留了落后甚至错误之处,但瑕不掩瑜,其中闪光点仍然有借鉴意义。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举《诫子书》《颜氏家训》之例,旨在论证家训多为劝导型规范,以劝人勤俭亲善为宗。B.文章善于在比较中展开论证,既分析了国法与家规之间的区别,也区分了家训与家法的不同。C.文中引用历史学家陈寅恪的话,论证了宋朝赵匡胤的立训与其他家训用意相同,值得后人学习。D.文章在阐述《义门家法》具有较高立法水平时,从多方面予以阐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许多家规、家训围绕着“礼”而诞生、发展与演变,随着礼法的不断融合,成为国家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B.《义门家法》作为中国最早的家法,彰显了较高的立法水平,家法中设有处罚措施,甚至比今日法治的立法、执法都更完备。C.如果当事人受到家法制裁后不服宗族管教,当事人可诉诸官府,官府为了维护宗族人情,往往让宗族对当事人的惩罚从轻考量。D.家训家规应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当前,中央倡导挖掘家规家训中的优秀法治内容,家训家规必将焕发新生,迎来春天。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考察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序列,儿童视角的存在几乎是一片荒芜。这是一个完全可以理解的事实,在儿童没有取得“人”的资格的年代里,儿童的感受和对世界的体认自然就被创作者放逐在了文本之外。中国现代小说中儿童视角的出现和之后的长足发展,是以五四时期“人”的发现和儿童的发现作为理论的坚强依托的。当时社会开始意识到儿童的重要性,儿童作为未来的人的萌芽获得了独立人格的尊重,具有了与成人同等的地位,自然也就获得了与成人同等的话语权,开始拥有了表达对世界的感受的权利。在儿童视角被发现之前,成人的全知视角是弥漫在整个中国古典小说创作中的一种传统叙事模式,全知全能的成年“说书人”雄踞于中国小说界上千年。(摘编自王黎君《儿童视角的叙事学意义》)材料二:儿童视角是儿童文学的核心叙事视角。选择儿童视角的叙事者成人作家,由于身心的变化与人生经历的复杂,实际上已不可能复归纯真的儿童状态。成人作家在儿童文学创作中选取“儿童视角”,首先必须使自己来一番角色转换,使自己重新“回到”童年状态,以儿童的感受形式、思维方式、叙事策略和语言句式,去重新诠释和表现对象世界。对此,陈伯吹曾有过非常形象的表述:“一个有成就的作家,愿意和儿童站在一起,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就必然会写出儿童能看得懂、喜欢看的作品来。”陈伯吹在这里说的实际上正是他积数十年创作经验所得出的一条定律:真正为儿童写作就必须选择与坚持“儿童视角”。英国作家格尔姆在《怎样为孩子写书》中认为:“想开采这个矿脉的诸君,必须留心的是,绝对不可以认为是小孩的东西嘛,随便写写就可以了,或者以为有诚意写作,就会获得儿童的感激,这种自我陶醉或随便的想法是很严重的错误。如果你想成功,必须有相反的态度,也就是放弃命令的姿态,准备一切服从小孩,因为小孩是在支配你的写作。”“准备一切服从小孩”,这就明白无误地说明了为儿童写作必须转变角色与立场,必须从“成人中心”转变到“儿童本位”,“回归”童年状态。儿童对现实生活有自己的感悟,唯有与他们平等对话才能真正传达出他们的所思所想,笔下的世界才能成为真正的儿童世界,或者说儿童憧憬的世界。如果忽视或轻视儿童的感情、感悟,或想当然地以成人的经验取代儿童的经验,那么作家创造出的世界只能是成人的儿童世界,而不是儿童的儿童世界。儿童文学作家大多是人生经历丰富的成年人,这就要求作家应该沉潜于儿童的心灵世界中,同儿童的精神息息相通。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有不一样的判断尺度,也少有成人社会中的功利主义色彩,因而更能表现出人性真实的一面。儿童文学作家要表现的是儿童“绝假存真”的生命本真,而不是只对儿童的稚态童真做表面的叙写。自从儿童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门类出现以来,所有经典的、传世的儿童文学作品无不包含着作家对儿童独特精神状态的认识和把握,我们常说的儿童文学作家的“童心”也即此意。因此,以儿童视角创作的作品常常以“卫护童年”的主题出现。一般说来,在儿童文学创作中,作家从儿童自身生活层面与儿童经验世界入手直接描写儿童生活、关注儿童心灵的作品,大多属于儿童视角。还有不少作品直接以第一人称切入,主人公以儿童“代言人”的身份出场。(摘编自王泉根《谈谈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材料三:《岁月神偷》影片从一个孩子的视角看小人物家庭的命运起伏、岁月的无情。这种儿童视角的叙事方式,不仅拉近了观众与人物的距离,也淡化了故事中死亡、潦倒的痛楚和悲伤,继而产生了一种“间离效果”和独特的悲剧美。在影片中,儿童视角的“间离效果”主要表现在儿童对暴力、政治、性等方面的间离。不同于成人视角对世界的认知思维,儿童以其视角面对成人世界的问题,他们感知的选择性相对较弱,对生老病死的经历和感受更加趋向无意识的陌生,往往跳出既定的认知范畴,在情感和心理上产生一种突然的疏离感。尤其面对成人世界金钱、权力、欲望下的种种黑暗与不公,作为儿童的生命体态会本能地弱化,剥离覆盖在现实世界表层的虚伪和谎言,更原生态地呈现生活的内核,从而使作品涂上了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因此,在罗进二的童年里,经历了台风下的老屋坍塌、哥哥的生病死亡、一家人的艰难生计后,他用一个孩子的思维和方式去学会成长,学会懂事,开始认真学习,祈求用偷来的米字旗、夜光杯填满“苦海”去化解生命中接踵而来的苦难,换回哥哥宝贵的生命。面对死亡的逼近、哥哥的离去,在他眼中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的悲剧美,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让观影者从一个儿童身上感知到对生命、爱与信仰的体悟,更像是一首关于小人物成长的诗歌。(摘编自徐潇潇《浅析儿童视角的叙事美学——以电影〈岁月神偷〉为例》)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视角中几乎没有儿童视角,儿童视角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B.成人作家以“儿童视角”创作,首先要完成角色转换,必须使自己重新“回到”童年状态。C.成人作家写儿童文学不只是模仿儿童的口吻,更重要的是能够回到孩子的视角,使作品符合儿童的认知思维。D.以儿童的视角去面对成人世界的问题,往往可以起到淡化悲剧的作用,使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儿童视角的运用丰富了中国小说的叙事视角,使成人视角的雄踞局面有所改观。B.材料二中引用英国作家格尔姆的话,是为了证明“回归”童年的重要性。C.作品是否运用儿童视角,要看其内容是否描写儿童生活、关注儿童心灵。D.儿童视角并非儿童文学的专利,成人文学里同样有儿童视角的作品。6.下列作品中,没有运用“儿童视角”的一项是(
)A.英国作家狄更斯创作的《大卫•科波菲尔》。B.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C.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D.铁凝的短篇小说《哦,香雪》。7.请结合材料三的观点,分析《呼兰河传》之《小团圆媳妇之死》片段中“儿童视角”的表达效果。大神打着鼓,命令她当众脱了衣裳。衣裳她是不肯脱的,她的婆婆抱住了她,还请了几个帮忙的人,就一齐上来,把她的衣裳撕掉了。她本来是十二岁,却长得十五六岁那么高,所以一时看热闹的姑娘媳妇们,看了她,都难为情起来。很快的小团圆媳妇就被抬进大缸里去。大缸里满是热水,是滚热的热水。她在大缸里边,叫着,跳着,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她的旁边站着三四个人从缸里搅起热水来往她的头上浇。不一会,浇得满脸通红,她再也不能够挣扎了,她安稳地在大缸里边站着,她再不往外边跳了,大概她觉得跳也跳不出来了。那大缸是很大的,她站在里边仅仅露着一个头。我看了半天,到后来她连动也不动,哭也不哭,笑也不笑。满脸的汗珠,满脸通红,红得像一张红纸。我跟祖父说:“小团圆媳妇不叫了。”我再往大缸里一看,小团圆媳妇没有了。她昏倒在大缸里了。【注】节选于萧红的《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是老胡家的童养媳,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说当众泡在滚水里洗澡可以镇邪),烫一次昏倒一次。小团圆媳妇后来被折磨致死。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绿友高洪波绿友者,绿色的朋友。何为绿色的朋友?植物们。我身边绿色的朋友,院子里有诸多大大小小的树,从国槐、玉兰、海棠到枣树、石榴树、桃树、杏树、柿子树、法国梧桐、雪松,还有迎春、牡丹、连翘,虽然不是树,但是也可以列入绿友之列。家中绿友也不少,有发财树、幸福树、富贵竹、绿萝、琴叶榕、散尾葵、吊兰等,我还种植过赫赫有名的红豆杉和地涌金莲。这些绿色的朋友们装饰着我的客厅,也装饰着我生活的空间,把绿色的气息无偿地散发出来赠送给我,让我感到身心久久的轻松。我家最早的绿友,或者说年纪最大的绿友,一个是发财树,一个是富贵竹,它们从2004年进入我家,转眼已经十八年了。发财树曾经开过很多次花,发财树的花大多开在七月间,花期很短,大约一昼夜的时间,但是花朵灿烂如夜空里的烟火,几十厘米长的金黄色花蕊散发着一种特殊的色泽,还有隐约的香气。发财树开花的时候我跟很多朋友说过,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但事实上发财树可以开花,我用黄豆煮熟之后放在一个大瓶子里发酵成肥水,浇上去,它便开心地结出了大朵大朵的花。幸福树也可以开花。有一年冬天,我曾经在楼门口救助过一株身上有很多小腻虫的幸福树,它被主人遗弃在门口,叶子还是绿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我和妻子把它移入家来,用酒精棉球细心地擦去附在叶子上的细小虫卵和小虫子。每天进行这样的操作之后,这棵幸福树当年就开出了绿色的花朵,是我平生所见过的特别美丽的一种花,花朵还很多,不像发财树开得那么吝啬,顶多三两朵花,这株幸福树开出了几十朵嫩绿色的花,所以那一年冬天我的幸福感满满。而富贵竹和发财树同年进入我家后,就坦然地肆无忌惮地生长着,越长越高,越长越茂盛,我不断地修剪它的枝条,但是它无怨无悔,继续开心地显示着一个富贵竹固有的姿态。后来,我家里又进驻了琴叶榕和散尾葵。琴叶榕有大片的像小提琴一样的叶子,而散尾葵更像是一座云南凤尾竹林的化身,它让我想起南方,想起遥远的云南瑞丽,想起西双版纳。这里我要说到另外一种绿友:地涌金莲。地涌金莲又名“千瓣莲花”和“地金莲”,还有一个怪怪的名字叫“不倒金刚”。它是中国云南的特产花卉,产自于金沙江干热的河谷。我在一个朋友家见过一株地涌金莲,大瓣的花朵灿烂得让我惊喜,娇嫩的黄绿色、淡淡的清香让我入迷,于是我买了一株地涌金莲陪了我好几年。这是我所见到的最大的一种花朵,光它的四个名字就充满着一种佛教的气息,“地涌金莲”意味着天降祥瑞吧。有一年出差去天水,一位在林场的朋友还赠我两株红豆杉,这是一种珍贵的树种。养在室内的时候我努力地给它浇水、通风,但还是没能养活,我只好把两株奄奄一息的红豆杉移植到院子外的一个小山坡上,却意外地发现这个小山坡上长着几株不知什么人移植的红豆杉,我相信它们可能也来自天水,当然红豆杉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在室外,红豆杉们不经意间长成了一座小小的丛林,我希望我的两株红豆杉移植过去之后,和它的伙伴们在这个小山坡上共同扎根成长。它们不适合在室内生存,这是我结交绿友的一个沉痛的教训。今年春节,女儿在微信上告诉我,为我买了一盆兰花。接到这个消息我很高兴,午睡起来推开门,门口果然有一盆枝叶干枯的兰花。我很诧异,为什么女儿会买这样一盆兰花?细弱干枯的叶片好像久久没有人照料一样,我把这盆兰花搬进家里,清理掉干枯的枝叶,上水又施了点花肥。这时忽然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是我楼上的近邻,手里还捧着一盆兰花,这位邻居告诉我说:“我要和爱人回湖北过年,我的两盆兰花寄养在你们家,请你们适时地浇点水。”哦,我才明白,原来门口这盆细弱的兰花不是我女儿买的那盆兰花。这位邻居还很认真地告诉我:“我这两盆兰花是从大别山革命老区采到的野兰,对于我们湖北人来说,有一种特别的意义,所以我把它们暂时寄养在你们家。”于是我接纳了这两个临时居住的绿色朋友。第二天女儿买的兰花也到家了,三盆兰花和我的琴叶榕、富贵竹并排地站在一起,我给它们浇水的时候感觉到了一种别样的滋味,因为我是平生第一次代别人管理绿色的朋友。大别山的野兰慢慢变得清新茁壮,它们到现在都还没有用花来展示自己独特的韵味,但是我相信从遥远的大别山一路走来,居然走到林萃公寓,成为林萃舍人笔下一个绿色的朋友,这本身就显得非常有趣。绿友,是植物,但植物有生命,会呼吸,甚至我还知道,竹子会有公竹和母竹,砀山梨也有公梨和母梨,说明植物也有性别区分。我曾经看过一篇研究植物的文章,上面说到植物对悲伤或者喜悦的音乐会有自己独特的领悟方式,从这个意义来说,所有植物都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绿友。请珍惜你的绿色朋友,无论它在你家里还是在室外,因为人生不能缺少绿友。(节选自《中国社会报》)文本二:散文是一种倾向于自我的自由文体,它比任何一种文体都更注重个体经验的诗性表达。这一点在高洪波的散文创作中表现得特别突出。高洪波的散文从浪漫激情到平实闲适的蜕变,走的是一条既师承中国的散文传统而又别调继起、旧旨全非的自己的路子——他以自身独特的情怀与眼光,以鉴赏家的阅历与闲心,以学人的杂博与风致,三者杂糅成就了高洪波别具一格的“散文”。尤为难得的是,在高洪波的散文中,我们还读到了一份闲心。而拥有闲心再加上一些闲笔,于是便氤氲成了一种“闲适”的笔调。从“闲适”的笔调中又可以读到一种情性,一种寄托,一种寓思想于闲适之中的人生境界。高洪波的散文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特点,即学识与文采的相融和相得益彰。好的散文首先应该是美文。它的立意情思、格调意境,特别是它的语言文字都应当是美的。以这个标准来考量高洪波的散文,我以为他的散文是达标的。读高洪波的散文,我有这样一种体会:散文的本性应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因此散文作者不应固守一隅、从一而终,而要顺应自己的天性和兴趣,寻找最佳的人生和艺术的契合点,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达到潇洒自然之境。高洪波近年的散文创作正是这样实践的,所以他获得了成功。(摘编自陈剑晖《激情与闲适中的生命变奏——评高洪波的散文创作》)8.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开篇点题,并以设问的方式简洁明了地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对象,也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身边诸多“绿友”的描述。B.文本一选材详略得当,如对发财树、幸福树、地涌金莲等绿植进行了详细描述,对琴叶榕和散尾葵就只作了简单交代。C.文本一写两株红豆杉的移植经历,是为了将这种室外植物和上文提到的植物作对比,从而说明室外绿植不如室内绿植好养。D.文本一既富有知识性,又贴近现实生活;既有文采,又有情趣;同时又包含极为丰富的人生内涵,结尾耐人寻味。9.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剑晖认为散文注重个体经验的诗性表达,而高洪波的散文把这一特点发挥的尤为突出,标志着他散文风格的蜕变。B.陈剑晖认为高洪波的散文有着鲜明的个人特点,是融合了高洪波自身的情怀与眼光、阅历与闲心、杂博与风致的结果。C.陈剑晖认为在高洪波的散文中,闲心与闲笔相结合,形成了一种“闲适”的笔调,从中可以体会到高洪波的人生境界。D.陈剑晖认为高洪波近年散文的成功,与他不固守一隅,顺应自己的天性和兴趣,寻找人生和艺术的最佳契合点有关。10.文本一中叙写女儿为“我”买了一盆兰花的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1.请结合文本二中画线句的评论,对文本一作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读书过一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言。年十六,领乡书,再举冠里选。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考官已定埙冠多士,孝祥次之。高宗读埙策皆秦桧语,于是擢孝祥第一,而埙第三。谕宰相曰:“张孝祥词翰俱美。”上之抑埙而擢孝祥也,秦桧已怒,既知孝祥乃祁之子,祁与胡寅厚,桧素憾寅。于是风言者诬祁有反谋,系诏狱。会桧死,魏良臣密奏散狱释罪,遂以孝祥为秘书省正字。初,孝祥登第,出汤思退之门,思退为相,擢孝祥甚峻。而思退素不喜汪澈,孝祥与澈同为馆职,澈老成重厚,而孝祥年少气锐,往往陵拂之。至是澈为御史中丞,首劾孝祥奸不在卢杞下,孝祥遂罢。寻除知抚州。年未三十,莅事精确,老于州县者所不及。孝宗即位,知平江府。事繁剧,孝祥剖决,庭无滞讼。属邑大姓为奸利,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张浚自蜀还朝,荐孝祥,召赴行在。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上嘉之。会金再犯边,孝祥陈金之势不过欲要盟。宣谕使劾孝祥落职,罢。复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治有声绩,复以言者罢。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以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复待制,徙荆湖北路安抚使。筑寸金堤,自是荆州无水患,置万盈仓以储诸漕之运。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请祠,以疾卒,年三十八。孝宗惜之,有用才不尽之叹。孝祥俊逸,文章过人,尤工翰墨,尝亲书奏札,高宗见之,曰:“必将名世。”(节选自《宋史·张孝祥传》,有删改)[注]①埙xūn:秦桧的孙子秦埙。②卢杞:唐朝宰相、巨奸,曾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等人。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B.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C.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D.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1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试又称殿试,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贡士才可以参加,一般由皇帝在殿廷之上亲自主持。B.文中“祁与胡寅厚,桧素憾寅”的“厚”与“澈老成重厚,而孝祥年少气锐”的“厚”意思相同。C.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划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在的省,此处“路”与“烽火扬州路”的“路”同义。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致仕的一般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官员也可自请退职,如“乞骸骨”。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孝祥聪慧过人,颇受赏识。他年少时读书过目不忘,才思敏捷,十六岁时,被乡里推荐为第一名,后来高宗称赞他词翰俱美。B.张孝祥年轻有为,能力出众。他担任抚州知府时,处理事情精明、准确;任平江府知府,不怕事务繁重艰巨,没有留下积压的案件。C.张孝祥治洪有方,造福百姓。他在担任潭州知府时,组织修筑了寸金堤,去除荆州水患;又设立万盈仓来储备漕运的粮食。D.张孝祥才思敏捷,擅长书法。高宗看了他写的奏章,称赞他将来必定名传后世。他英年早逝,孝宗深感痛惜。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桧死,魏良臣密奏散狱释罪,遂以孝祥为秘书省正字。
(2)属邑大姓为奸利,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
16.高宗称赞张孝祥“必将名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雨霖铃①(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②无绪,留恋处,兰舟③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注】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②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③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为眼前之景,是实写;“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之景,为虚写。B.“都门帐饮无绪”,明写送别的地点,同时暗示了送别时的情感。“无绪”即没有心思,将词人的情感世界置于送别的大环境之中。C.“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这一走,年复一年,恋人啊,纵然有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纵然有深情蜜意,我还能向谁诉说?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几句叙述全篇文意,是词的主旨句。18.简析这首词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色。
六、名篇名句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场景,造成排山倒海之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港口设施工程技术研究考核试卷
- 2025居民生活供用电合同
- 2025合作合同电子产品收益分配协议书
- 2025办公室租赁合同书样本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文)试题
- 垫资服务合同书协议书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百世快递业务员劳动合同书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针灸推拿学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2025房地产合同范本
- 2025建筑工程弱电安装合同范本
-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
- 山东省大教育联盟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 DB43T-稻-再-油生产技术规程
- 中国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及管理指南2024版解读
- 课件:《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第二版)》第五章
- DB36∕T 1720-2022 牧草裹包青贮技术规程
-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应用与探讨
- 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力系统故障恢复与优化方法研究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营销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南昌大学
-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导学案)(原卷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