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OLX行业报告PAGEPAGE404正文目录第一章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行业运行环境解析 11第一节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行业环境分析 11一、保健品行业特性,发展方向 11二、国外保健品行业发展分析 16三、国内保健品行业发展分析 16第二节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政策环境分析 17一、《食品安全法》首次纳入保健品监管 17二、《食品安全法》对保健品行业的影响 18三、药监局严查保健品行业 20四、保健品广告法规分析 20第三节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社会环境分析 22一、人口规模及结构分析 22二、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健康意识 25三、居民收入与消费分析 26第四节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技术环境分析 34第五节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市场环境变化分析 36一、广告对购买决策的影响力变化 36二、行业的信任危机对需求的影响 36三、产品同质化对需求的影响分析 36第二章国际保健品市场发展分析 37第一节国际保健品市场发展分析 37一、眼保健品成为国际保健食品市场上的新宠 37二、2010-2012年5月国际市场对中国维生素c的需求分析 38三、2010-2012年5月全球医药保健品市场增长分析 39第二节美国保健品市场发展分析 40一、美国30%以上儿童食用保健品 40二、美国流行中药保健品 41三、美国天然保健食品原料前景看好 43四、2010-2012年5月美国保健业发生震荡 43五、2010-2012年5月美国保健品行业发展动态 44第三节日本保健品市场发展分析 45一、保健食品日本走俏 45二、日本医药保健品市场规模庞大 46第四节韩国保健品市场发展分析 47一、韩国健康食品管理现状 47二、韩国保健食品市场状况 48三、韩国主要保健食品厂商与主要产品项目 50四、韩国保健食品未来趋势 51第五节其他国家保健品市场发展分析 51一、泰国保健品市场分析 51二、俄罗斯医药保健品市场分析 52第三章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行业运行新形势透析 53第一节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行业运行总况 53一、中国保健品行业发展三阶段 53二、保健品行业困境之中被迫转型 54三、产品功能分布情况 55四、主要产品概念诉求 56第二节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57一、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行业产值分析 57二、新医改春风下保健品市场成香饽饽 58三、保健品市场进入“冰封”时期 59四、新《食品安全法》为保健品行业设门槛 61第三节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行业原材料分析 62一、中国保健产品主要原料 62二、主要原料产品分布概况 63三、水溶性膳食纤维分析及预测 64第四节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行业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66一、中国保健品企业发展应返璞归真 66二、中国保健品企业的研发策略浅析 67三、保健品企业成功开发产品的四大动力 68第四章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市场运行动态分析 71第一节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分析 71一、中国保健品企业规模 71二、都市女性保健品市场规模 71三、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 72第二节2012-2015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预测 72一、2012-2015年中国保健产业年销售额 72二、2012-2015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预测 73第三节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区域市场分析 73一、华东区域 73二、华南区域 74三、华中区域 75四、华北区域 75五、西北区域 76六、西南区域 76七、东北区域 77第五章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需求与消费状况分析 78第一节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需求与消费状况分析 78一、2010-2012年5月辅食、保健品消费市场分析 78二、中国鱼油保健品消费量高价位盘整 78第二节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市场消费动向分析 80一、2010年保健品市场消费者跟风现象 80二、2010年保健品市场两极分化趋势 80三、保健品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81第三节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消费者分析 82一、老年保健品市场发展分析 82二、女性保健品市场发展分析 83三、儿童保健品市场发展分析 84四、2010-2012年5月保健品消费人群变化情况 87第六章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市场产品监测情况分析 89第一节保健药品市场运行分析 89第二节保健食品市场产品竞争排名情况 91第三节保健茶市场产品竞争排名情况 91第四节保健酒市场产品竞争排名情况 92第五节保健饮料市场产品竞争排名情况 92第七章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价格走势 94第一节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市场价格波动情况 94一、2012年春节保健品价格大幅跳水 94二、影响保健品价格的因素分析 94三、2010-2012年5月蜂王浆价格走势分析 95第二节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原料价格走势分析 97一、2010-2012年5月中国中药材价格监测 97二、2010-2012年5月红花价格走势分析 98三、2010-2012年5月宁夏枸杞价格走势 99四、2010-2012年5月中药材价格走势 99第八章保健品行业进出口分析 101第一节中国保健品进出口分析 101一、中国保健品出口遭遇贸易壁垒的特点 101二、中国中药保健品出口结构亟待调整 101三、中国对德国保健品、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分析 103第二节2010-2012年5月中国医药保健品出口分析 103一、2010-2012年5月医药保健品出口情况 103二、2010-2012年5月医药保健品进口情况 106第三节2010-2012年5月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分析 106一、2010-2012年5月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106二、2010-2012年5月中国医药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107三、2010-2012年5月中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形势展望 110第四节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进出口分析 111一、2010-2012年5月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形势的主要特点 111二、2010-2012年5月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形势预测 115第九章保健品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119第一节补血产品市场分析 119一、补血类产品市场概况 119二、补血产品消费群体调查分析 121三、补血产品价格调查分析 124四、补血产品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126五、补血产品市场策略分析 128第二节美容类保健品市场分析 129一、直销将成为美容保健品市场主要手段 129二、女性美容保健品市场分析 129三、女性补血市场分析 135四、女性排毒市场分析 135五、美容保健品市场的选择与考验 137第三节减肥保健品市场分析 138一、国内减肥药市场概况 138二、口服减肥产品在药店销售调查分析 140三、2010-2012年5月中国减肥产品市场分析 148四、女性减肥市场分析 150五、减肥市场前景预测分析 151第四节降血脂保健品市场分析 152一、降血脂保健品概况 152二、降血脂保健品和OTC产品市场表现不佳的原因 153三、降血脂类保健食品的选用 153四、降血脂保健品的企业需要重视的要素 154五、降血脂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155第五节提高免疫力类保健品市场分析 155一、提高免疫力类保健品市场发展概况 155二、提高免疫力类保健品市场主要竞争品牌 156三、提高免疫力类保健品消费者购买因素分析 161四、提高免疫力类保健品市场成功产品案例分析 162第六节补钙保健品市场分析 163一、补钙类保健品市场概况 163二、补钙类保健品市场消费者分析 164三、补钙类保健品市场的竞争格局 168四、补钙保健品市场成功产品案例分析 170第七节维生素类保健品市场分析 176一、维生素类产品市场规模 176二、维生素类主要产品及生产企业 176三、维生素类产品消费市场 177四、维生素类产品优势企业分析 180第十章保健品市场消费者分析 182第一节保健品行业消费者行为分析 182一、消费者挑选保健品的关键因素 182二、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六大警惕 182三、消费者信任的十大最具公信力品牌医药保健品 183一、2010-2012年5月消费者选择保健品心态分析 183二、2010-2012年5月消费者购买保健品产品分析 184第三节不同消费人群保健品市场分析 186一、女性保健品市场分析 186二、儿童保健品市场分析 189三、中年男性保健市场分析 192四、老年保健品市场分析 196第十一章保健品行业直销分析 198第一节直销与直销法的相关概述 198一、直销的定义 198二、直销的优点 199三、直销的发展由来 199四、直销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 200第二节保健品行业直销分析 201一、直销立法给保健品行业带来的影响 201二、医药保健品直销大势与升级 202第三节保健品直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3一、保健品直销四大风险 203二、保健品在药店直销策略分析 205第四节保健品行业的直销趋势 206一、中国保健品将进入品牌直销 206二、直销进入法制时代保健品营销面临改革 207第十二章保健品行业广告市场分析 209第一节保健品广告市场状况 209一、保健品市场广告主题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209二、减肥药品和保健品广告市场投放规模减少 212三、2010-2012年5月医药保健品广告市场分析 214第二节保健品广告创新的思想 215一、反向思维 215二、沟通艺术 215三、风格区隔 216四、理性迎合 217五、层次导引 218六、心理感染 219七、受众细分 219第三节保健品广告市场存在的问题 220一、医药保健品虚假宣传“四大问题” 220二、医药保健品传统广告十大缺陷 220三、违规的广告宣传阻碍保健品市场发展 228第四节保健品广告发展策略 230一、政府严管下保健品摆脱广告瓶颈出路 230二、创意成功医药广告的原则 234第十三章保健品行业竞争分析 237第一节中国保健品竞争格局 237一、国内医药保健品广告市场面临新竞争格局 237二、2009年医药保健品市场的竞争利器 237三、医药保健产业格局将面临激烈震荡 238四、保健酒市场竞争分析 240第二节从OEM观看保健品行业违规竞争 241一、OEM是保健品企业必然的选择 241二、从OEM透析保健食品行业违规操作的根源 242三、保健品行业发展要走出急功近利的误区 243第三节主要产品市场竞争分析 245一、各大补血产品品牌竞争回顾 245二、减肥保健品市场竞争状况 248三、美容养颜类保健品市场竞争分析 249第十四章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部分企业分析 251第一节山东阿胶股份有限公司 251第二节哈药集团有限公司 260第三节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79第四节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 288第五节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96第六节安利中国 306第七节罗氏中国 306第八节江中集团 307第九节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16第十节深圳海王生物公司 327第十一节香港康富来国际企业有限公司 336第十二节其他公司分析 338第十五章2010-2012年5月中国植物提取物运行状况分析 342第一节植物提取物产业相关概述 342第二节2010-2012年5月中国植物提取物现状综述 342一、植物提取物在保健品中的应用 342二、中草药、植物提取物提取现状 343第三节2010-2012年5月中国植物药提取物行业技术分析 344一、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344二、天然中药提取物AF-8新技术通过鉴定 345三、大孔树脂吸附法 346四、半仿生提取法 346第四节2010-2012年5月中国植物药提取物市场动态分析 347一、中药提取物产业化需调控和规范 347二、厦台药厂签协议台湾药品有望进军大陆 348三、中国植物提取物产业标准化步伐加快 349第五节其它主要产品市场运行分析分析 350一、灵芝提取物市场分析 350二、丹参提取物市场分析 351三、白芍提取物市场分析 351四、白藜芦醇市场分析 352五、芝麻脂素市场分析 352第十六章2010-2012年5月中国植物药提取物部分企业分析 354第一节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354第二节四川中汇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63第三节天津天士力股份有限公司 363第四节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73第五节青海三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382第六节青海省青海湖药业有限公司 391第七节青岛华钟制药有限公司 391第八节吉林省宏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92第九节北京绿色金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393第十节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394第十七章2012-2015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发展预测 403第一节中国保健品行业发展预测 403一、中国保健品发展前景分析 403二、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将扩大 404三、保健品行业主要企业发展前景 404四、保健品的药店销售前景分析 405第二节保健品行业总体发展趋势分析 406一、保健品行业发展呈现四大趋势 406二、细分领域是保健品市场未来发展走向 407三、保健品大众化逐渐成新趋势 408四、白领将成为保健品消费主力 409第三节保健品主要热门种类发展趋势 410一、保健品行业绿色天然产品发展空间巨大 410二、中药保健品将成国际市场上的新宠 410三、美容养颜类保健品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412四、氨基酸类保健品市场发展预测 413五、中国减肥市场四大发展趋势 414六、中国保健酒行业前景预测 415七、中草药保健茶市场前景分析 415八、孕妇保健品市场前景广阔 417第十八章保健品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418第一节2012-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418一、2010-2012年5月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418二、2012-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426第二节2012-2015年中国保健品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427一、2012-2015年产业政策分析 427二、2012-2015年相关行业政策影响分析 428第三节中国“十二五”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分析 432第四节2012-2015年中国保健品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433第五节2012-2015年中国保健品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433一、技术发展现状 433二、2012-2015年新技术的发展 437三、2012-2015年技术发展趋势 438第十九章2009年金融危机对保健品行业的影响 440第一节金融业与保健品行业的关系 440一、全球金融业与保健品行业的关系 440二、中国金融业与保健品行业的关系 440第二节2009年金融危机对全球保健品行业的影响 441一、对保健品行业本身影响 441二、对保健品行业相关行业影响 441第三节次贷金融危机对中国保健品行业的影响 441一、对国内保健品市场的影响 441二、对保健品出口市场的影响 441第四节次贷金融危机对中国保健品企业发展的影响 442一、大型企业 442二、中小企业 442第五节中国保健品行业当前政策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442第六节后金融危机时期保健品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443第七节2011年全球经济发展宏观趋势预测 443第二十章2012-2015年中国保健品行业投资建议 449第一节2012-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449第二节2012-2015年“十二五”规划对保健品行业发展影响分析 452第三节2012-2015年中国保健品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453第四节2012-2015年中国保健品企业投资机会分析 454一、主要外资企业投资机会分析 454二、主要内资企业投资机会分析 454三、中小企业投资机会分析 454第五节2012-2015年中国保健品企业投资策略分析 455一、主要外资企业投资策略分析 455二、主要内资企业投资策略分析 455三、中小企业投资策略分析 456第六节中心专家建议 456一、认清形势,树立信心 456二、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抓住国家“十二五”产业政策机遇,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457三、加强管理,挖掘内部潜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457四、国内、国际市场一起抓,努力实现“两个市场”的新格局 457图表目录TOC\h\z\c"图表"图表1中国保健品行业生命周期 11图表2中国保健品企业投资规模 12图表3中国保健品产品功能分布 12图表42011年12月及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主要数据 27图表52011年4月-2012年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27图表62006年-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单位:元 28图表7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31图表8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结构分析 31图表9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结构分析 32图表10城乡居民家庭收入增长情况 32图表11城乡收入比 33图表12保健食品的功能评审受理范围 55图表13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行业产值分析 57图表14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分析 72图表152012-2015年中国保健产业年销售额分析 72图表162012-2015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预测 73图表17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华东区域市场分析 74图表18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华南区域市场分析 74图表19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华中区域市场分析 75图表20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华北区域市场分析 75图表21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西北区域市场分析 76图表22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西南区域市场分析 76图表23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东北区域市场分析 77图表24保健食品市场产品竞争排名情况 91图表25保健茶市场产品竞争排名情况 91图表26保健酒市场产品竞争排名情况 92图表27保健饮料市场产品竞争排名情况 93图表282010-2012年红花市场价格分析 98图表29补血类保健产品概况 119图表30补血类保健产品品牌调查 120图表31贫血主要群体数据 122图表32男女购买比率数据 122图表33女性购买年龄特征 123图表34购买产品信息来源 123图表35补血类中成药与保健品价格对比 124图表36东阿阿胶务指标 252图表37东阿阿胶资产负债表 256图表38东阿阿胶利润表 258图表39哈药股份财务指标 263图表40哈药股份资产负债表 267图表41哈药股份利润表 270图表42三精制药财务指标 271图表43三精制药资产负债表 275图表44三精制药利润表 278图表45武汉健民财务指标 280图表46武汉健民资产负债表 284图表47武汉健民利润表 287图表48交大昂立财务指标 289图表49交大昂立资产负债表 293图表50交大昂立利润表 295图表51健康元财务指标 297图表52健康元资产负债表 301图表53健康元利润表 304图表54江中药业财务指标 308图表55江中药业资产负债表 312图表56江中药业利润表 315图表57太极集团财务指标 318图表58太极集团资产负债表 322图表59太极集团利润表 325图表60海王生物财务指标 328图表61海王生物资产负债表 332图表62海王生物利润表 334图表63康恩贝财务指标 354图表64康恩贝资产负债表 358图表65康恩贝利润表 361图表66天士力财务指标 364图表67天士力资产负债表 368图表68天士力利润表 371图表69沃华医药财务指标 374图表70沃华医药资产负债表 378图表71沃华医药利润表 380图表72三普药业财务指标 382图表73三普药业资产负债表 386图表74三普药业利润表 389图表75益佰制药财务指标 394图表76益佰制药资产负债表 398图表77益佰制药利润表 401图表782011年2月—2012年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 424图表79不同发展阶段投资率和储蓄率的变动趋势 450图表80技术进步加速的趋势 452图表81“十二五”期间宏观政策趋势 452第一章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行业运行环境解析第一节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行业环境分析一、保健品行业特性,发展方向中国保健品行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80年代末期到1995年初,是保健品行业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保健品的高额利润和相对较低的政策壁垒和技术壁垒,涌现出了大大小小3000多家保健品生产企业。但仅仅建立在广告宣传和庞大的营销攻势基础上的保健品行业难以支持长久的发展,1995年到1998年保健品行业经历了一个低谷期,企业数量和销售额大面积萎缩。1996年以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保健品行业的制度规定。由于行业逐步规范和新一轮保健品消费热潮的兴起,1998年至今,保健品行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无论企业数量还是年产值都达到了历史最高点,成为备受各界人士瞩目的热点行业。图表SEQ图表\*ARABIC1中国保健品行业生命周期数据来源:欧立信研究中心保健品行业现状目前我国共有保健品企业3000多家,年产值500多亿。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只占1.45%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下5000万元以上的中型企业占38%投资在5000元以下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6.66%投资在l00万元以下10万元以上的小型企业占41.39%投资不足10万元的作坊式企业占12.5%。这表明,我国保健品的生产企业中,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大规模的企业较少。一项对12个省市的453家国内保健品企业的调查表明,机器设备平均投资仅为241万元,其中最小的企业仅有价值1万元的生产设备。图表SEQ图表\*ARABIC2中国保健品企业投资规模数据来源:欧立信研究中心我国现在的保健品有四大特点1、产地比较集中。目前已批准生产的保健品中,42.79%集中在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而诸如云南、西藏、青海、新疆、贵州5个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产品仅占1.25%。2、申报功能雷同的多。功能分布集中在免疫调节、调节血脂、抗疲劳3项,约占62.2%。如此集中,容易造成竞争过于激烈,很难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图表SEQ图表\*ARABIC3中国保健品产品功能分布数据来源:欧立信研究中心3、相同原料重复开发的多。集中在螺旋藻、褪黑素、鱼油、灵芝、鲨鱼软骨、虫草、甲壳质、银杏等。4、保健品产品剂型以药品剂型为主。主要采取胶囊、片剂、口服液、颗粒剂(冲剂)等剂型提高了保健品的科技含量。例如人参含片的研制成功,改变了以前人参仅能通过胃肠道吸收的单一途径,增加了口腔粘膜吸收,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吸收利用率。保健品市场发展趋势
保健品市场将进一步扩大2000年,我国保健品市场份额达到了创纪录的500亿元,这说明消费者的保健欲望增强,而且把这种欲望变成了现实需求。如果保健品行业的营销手段作出相应调整,这个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1、消费者对保健品的需求旺盛。首先,我国居民素来就有进补的习惯。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自制传统补品的炖、熬、泡等制作过程繁琐,消费者转而购买服用方便的保健品。其次,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消费者将更加注重自身保健。2、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逐渐变得成熟和理性,高品质、知名品牌保健品市场将扩大。随着消费经验的积累和保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成熟和理性。这种心理主要表现在对广告不轻信,重视自己身边的口碑宣传,对品质可靠、知名度较高的保健品重复消费。这就意味着失去市场的是那些短期行为严重、功效不理想、靠制造轰动效应推广的保健品。消费者的选择使市场集中在功效显著、品质可靠、知名度较高的保健品上,这一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3、购买力的提高令保健品潜在市场扩大。我国人口众多,消费群体基数较大虽然购买力从总体上看不是很高,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购买力将会有所提高,保健品潜在市场将会更大。另外,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家庭规模减小,家庭在抚养子女上的负担减轻,而在保健品上的支出比例会相应增加,这也是促使保健品市场扩大的一个因素。保健品价格总体水平将下降保健品行业的利润目前处于高位,消费者普遍认为保健品价格太高。这种高利润、高价格为降价提供了较大空间。1、高利润会吸引竞争者进入保健品行业,竞争的导入会带来价格下降。目前保健品市场分为补钙、补血、补肾、补气、美容、减肥等几个板块,每个板块都被一到两个企业垄断。显然,这种垄断不利于行业发展,也不符合行业的长远利益。但是目前垄断盟主不愿发动竞争,因为他们只关心自己的高额垄断利润而不关心行业利益。而且发动价格上的竞争会引发很多企业本来就脆弱的价格管理问题,故企业并不愿意冒这个风险。但当外界竞争到来之时,比如加入WTO后国外保健品同行的加入等,竞争带来的降价将是不可避免的。2、保健品的需求弹性大,为保健品降价提供了较大空间。需求弹性是指一定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种商品需求量的增减变化。保健品属于高需求弹性商品。目前大多数消费者都觉得保健品价格太高,这就意味着,如果降价,保健品的需求量将会成倍增加。由于市场扩大,行业的规模效益可以弥补降价带来的损失,行业的利润不会受到影响,只会有所增加。3、保健品将逐渐由奢侈消费品向普通消费品转变,价格随之下降也是必然趋势。到目前为止,保健品被定位为高档奢侈消费品,价格自然也高。随着保健观念的深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品正由保健药品向保健食品或功能食品演变,保健消费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经常消费,低价政策更符合未来保健品的角色定位。新资源、高技术、方便剂型的保健品将成为主流1、新资源保健品受宠。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人类认知程度的不断深入,利用新资源,开发新的保健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将是21世纪保健品的一大趋势。这主要表现在:昆虫、海洋生物和中药三个方面。21世纪的主导保健品是功能性食品,而昆虫食品正是典型的功能性食品。昆虫虫体具有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齐全、微量元素丰富等特点,并且含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昆虫血液中所含的游离氨基酸量是人体血液的数十倍,种类达20种左右,蚂蚁、蝗虫、蚕蛹、蚯蚓等保健价值都较高。利用昆虫作为保健食品资源,生产新型的营养保健食品,已经展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浩瀚的海洋中生活着无数的海洋生物,除了目前市场行情比较看好的鱼油(以鱼类为主提炼加工而成)外,海绵、软珊瑚、乌贼、海参与藻苔虫等海洋无脊椎生物将成为新型海洋保健品的原料。已经发现:一种生长在南美洲热带洋面上的微藻类生物体内含有丰富的DHA与ARA成分。这种微藻可通过人工培育,从而提取贵重的DHA、ARA等保健品原料,其成本大大低于从鱼油中提取的DHA。我国的保健食品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大都取材于某个中药方剂。几千年来通过不断组方改造,不断研制出新的中药和滋补品。目前国际市场对中药很感兴趣,欧美各国将银杏叶的某些成分提出,制成口香糖、巧克力等保健食品,大受欢迎。对于当前大部分的保健品科研、生产厂家而言,当务之急是要进行深层次研究,开发高科技含量的中药保健品。2、基因食品将成为未来保健品主流。氨基酸、核酸产品在保健品市场上独占鳌头,它们的主要优势是能够被人体直接吸收,从而省略了其它保健品需要合成、转化等一系列“加工”过程。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把它们列为“生命工程”并不为过。我国的转基因工程研究居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专家预言,21世纪人们进医院不再是为了治病,而是检查身体上哪一级基因出现了“故障”,从而进行修复。基因食品在21世纪的保健品行业将会呈现出空前的大发展。3、软胶囊、口服液成为包装新趋势。国际市场流行的包装是以软胶囊或一次性的口服液为主,既便于携带又卫生。我国目前所用的包装,不乏胶囊与口服液,但无论从外形还是包装质量上,与国际市场都存在着差距尤其是在视觉冲击力方面不能引起人们的购买欲或食欲。广告宣传往往仅限于长篇幅的文字赘述与一句夸大了的主打广告词上。随着新型软胶囊生产技术的应用,保健品的包装势必在用料、色彩、形状等方面大有改观并由此增加了一个通往国际市场的砝码。二、国外保健品行业发展分析全球保健食品市场容量为2000亿美元,保健食品占整个食品销售的5%。目前美国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530家,每年共有1000多个品种投放市场,其销售额达750亿美元,占食品销售额的1/3。据位于美国圣地驱哥的NutritionalBusinessJournal(NBJ)研究结果表明,由膳食补充剂、功能性食品饮料、天然有机食品、三大类构成的保健食品市场,其中前二者占据了整个份额的85%左右,而各个国家因国力、民俗等因素又有不同。国外保健食品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①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的保健食品品种多,销售量最大,并将主导市场。②维生素、矿物质类保健食品所占比例稳定。③小麦胚油、深海鱼油、卵磷脂、鲨鱼软骨、鱼鲨烯等软胶囊制剂类新产品销量增加,并有扩大海外市场之势。④“素食”及植物性保健食品所占比重逐渐增大。⑤保健茶、中草药保健食品继续风行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三、国内保健品行业发展分析据1996年卫生部颁布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是指能调节人体机能、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只适合于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病为目的。此定义包含三个要素:1、它不能脱离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2、它必须具有一般食品无法比拟的功效作用,能调节人体的某种功能;3、它不是药品,不是为治疗疾病而生产的产品。可以说保健食品是介于食品和药品之间一种特殊的食品。目前,国家卫生部对保健食品功能受理和审批范围限定有27种,包括:促进排铅、改善睡眠、促进泌乳、减肥、改善营养性贫血、增强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通便、对胃粘膜有辅助保护功能、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缓解视疲劳、清咽、辅助降血压、缓解体力疲劳、提高缺氧耐受力、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改善生长发育、增加骨密度、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祛痤疮、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份、改善皮肤油份。受收入增加、产品渗透率提高、人口老龄化和消费者教育等因素影响,保健食品市场从低迷期复苏,未来将保持快速增长。从目前保健食品市场总体情况看,名牌保健食品的市场占有率在稳步上升。国内市场中不到20%的品种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这说明知名品牌在市场中的地位逐渐确立,是保健食品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另外,通过市场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各种慢性病随之上升,消费者对保健食品需求逐渐增强。具有减肥、美容、润肠通便,调节血脂、调节免疫等保健功能的产品成为市场主流。第二节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政策环境分析一、《食品安全法》首次纳入保健品监管2009年2月28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立法严格监管实际上,保健食品的性质介于食品和药品之间,对其安全性评价、标准制定、准入以及监管等各方面也有异于一般食品。在《食品安全法》草案起草的过程中,不少专家委员一直建议对保健食品区分对待,并制定具体管理办法。获得通过的《食品安全法》采纳了这种意见,其第五十一条规定,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必须真实,应当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产品的功能和成分必须与标签、说明书相一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保健食品快速兴起,相关产业急剧升温。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已审批保健食品8900多种,共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1640多家,年产值达到1000多亿元。这其中,我国独特的中药保健食品约占65%,其余是国际通行的营养补充剂。资料显示,1987年,卫生部颁布了《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这标志着保健品行业的出现。1995年,《食品卫生法》首次明确将保健食品纳入管理范畴。1996年,卫生部颁布《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结束了营养功能性食品准入无法可依的混乱局面。1999年《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施行,使我国保健食品从此走出“一口大锅两口缸三四个人来分装”的生产局面。二、《食品安全法》对保健品行业的影响因保健食品违规添加药物、夸大功效宣传的现象,新法中拟取消“保健食品”的传言曾让众多企业心神不定,也让许多业内人士开始反思保健食品的出路。《食品安全法》的尘埃落定,可以看出,国家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保健食品的,不会因噎废食,但存在的问题不能轻视,保健食品必须“严管”,否则,奶制品业遇到的危机,迟早要在保健品行业重演。《食品安全法》中涉及保健食品的条规,至少有四点值得重视:1、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理顺监管体制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质监、农业部等。有些问题,这些部门可能都想管,也有一些问题,他们可能都不愿意管。这样,在管理衔接上往往出现问题,脱节、滞后的情况难免。针对多头监管、政出多门的现状,新法规定,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同时,各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对食品安全分段实施监管。《食品安全法》第4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承担综合协调职责,质监部门负责生产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的监管、食药部门负责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管。在无缝隙衔接以及承担责任方面清楚明确,这样的管理体系,为的就是避免“九龙不治水”,“十几个部门管不了一桌菜”的情况,各部门各司其职、分段管理,统一协调,在职责分明的同时也有利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2、对保健食品监管从严新法规定:“国家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有关监管部门应当依法履职、承担责任。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新法对保健食品做了针对性规定:“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必须真实,应当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产品的功能和成分必须与标签、说明书相一致。”保健食品企业一直担忧“没人管”,现在,不但要管,还要严管。其实,保健食品行业的问题主要是夸大宣传,总想往药上靠,尤其是行业门槛低,业内企业良莠不齐,众多小作坊式的公司没有或者很少在科研上投入,心思都用在炒作概念、夸大功效上,导致消费者失去信任,即使真的好产品也开始打问号,“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的现状难于突破。新法特别明确,要对食品添加剂加强监管:“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严禁往食品里添加目录以外的物质”。保健食品可以添加的物质有明确规定,但添加违禁药物的现象屡禁不止,如果不从源头上从严监管,信誉危机就难消除。新法给了希望,要改变保健食品行业困局,必须痛定思痛,从研发、审批、生产、销售各个环节都要从严、从重,行业必须洗牌,清除“浑水摸鱼者”。新法对保健食品行业肯定会有阵痛,但不下猛药,治不好顽疾。3、社会团体、明星代言必须负连带责任这显然是某些学会、协会不负责任的“监制”、“推荐”和越来越多的明星代言问题食品广告引起强烈不满的后果,新法规定:一、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或者承担食品检验职责的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不得以广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二、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所有人都欣慰的一条,让一部分人会心不安。在“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发生后,“明星代言广告是否应该承担连带责任?”成为社会焦点。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其实也使一些社会组织、名人的名誉受损,新法的“连带责任”,明显是更重的处罚,意味着代言人有可能承担食品生产经营者所承担的所有责任,而过去的“相应责任”只承担一部分责任。要“利”的时候必须考虑“名”了!个别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受囿于利益诱惑,置法律于不顾,使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市场,也许,不是社会组织的本意,但轻率造成的后果至少也是要负一定责任的。新法规定:违反相关规定的,将由有关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4、确立了民事赔偿责任优先的原则《食品安全法》明确了民事赔偿责任优先的原则,使权益受到损害的消费者优先得到赔偿。新法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新法规定对生产不合格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除了一般的民事赔偿之外,还有一个十倍价款的赔偿。当然,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首先满足民事赔偿,是对公民权利的重视和保障,抚慰了很多受害者的内心之痛,充分体现出了法律应有的理性与进步。新法对保健食品的影响,当然不止以上四点,对于普通食品的要求,保健食品是必须要做到的。三、药监局严查保健品行业药监局集中督查只是保健品行业监管从业大幕的序曲,预计后续仍将有各种规范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出台。预计以《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甚至可能是保健品食品法)为标志的行业新规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陆续出台,从严的行业监管将进一步拉高行业的门槛,推动行业走向竞争有序的状态,一大批不合规的保健品企业将陆续被淘汰出局。行业监管趋严,对提前高标准布局的上市公司构成重大利好。随着行业监管趋严,预计行业门槛将显著提升,将可能造成行业结构的重大变局,一系列小企业和食品级公司将退出保健品行业的历史舞台。行业将形成更为丰厚的利基,有利于行业有实力、负责任的大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在监管从严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提前高标准布局的上市公司将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尤其是获得更多批文产品的企业。四、保健品广告法规分析保健食品广告法规从17个方面规定了保健品广告中不得出现的内容:含有表示产品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含有使用该产品能够获得健康的表述;用公众难以理解的专业化术语、神秘化语言、表示科技含量的语言等描述;以专家、医务人员和消费者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功效作证明;宣称产品为祖传秘方;含有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等。该规定明确提出保健食品广告中必须说明或者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忠告语,电视广告中保健食品标识和忠告语必须始终出现。A、实力派公司的品牌时代实力弱、靠炒短线的小公司被逐出市场,对于有实力的保健品公司来说是一件好事,“安静”的竞争环境,让拥有资金实力的企业带领整个医药保健品行业迎来“品牌时代”。做品牌传播是相对于“功效传播”而言的不以“广告一响,黄金万两”为目标,不单纯追求迅速“下货”,而是通过品牌传播营销策略建立消费者对企业、对品牌、对产品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忠诚度,追求长久的回报。只经营一种功能性产品的保健品公司,通过传播,在该功能产品的类别中,成为第一;如果你的公司拥有多种产品,一是可以选择让每一个产品在该产品所属类别中通过传播,在消费者心中建立“第一”的效果,二是可以把众多产品组合形成系列品牌,打个比方说,雀巢奶粉、雀巢咖啡、雀巢矿泉水,消费者只要认准了一个品牌,忠诚度还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对功能性产品。B、保健品专卖店保健品也可以有专卖店,做一个保健品的专卖店,陈列各种功能性产品,打造样板店,迅速加盟复制,在短期内有目的有规划的覆盖某个区域,像便利店一样,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吸纳一些非医药保健品行业的人进来,收取加盟费,区域支持品牌店广告,广告力度越大,收取的加盟费越高,是一种很有效的营销方式。专卖店大致分三种类型:1、综合型专卖店,形式类似药店,各种品牌、各种产品形态、各种功效的保健品应有尽有。2、专业型专卖店,目前市场上有糖尿病病人的食品专卖店,同样,保健品也可依据产品功能来建立专卖店,各种品牌、各种产品形态、功效相同。3、体验型专卖店,适用于医疗器械,消费者可来店中体验,体验店同样也可分为综合型和专业型两种。医药保健品行业,基本上谁都知道谁是谁,谁手里有什么产品,做保健品专卖店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够把自己身边的一切资源都整合起来,或者专攻某一类疾病,或专卖几种原料,或专卖服务(适用于器械类),只要营销有特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销售渠道1、社区医院营销渠道社区医院的营销性很强,这里所说的私人社区医院并不是你所想象的小诊所,是装修非常华丽的私人社区医院,在这个医院里,周围社区的居民都在这里登记,每人一张卡,每年免费体检两次,这种社区医院的好处就是医生可以和居民相处成朋友,头疼脑热的,小病,不用大老远跑去医院,在这种看起来很正规的私人社区医院就可以解决,而且医生可以随时说出病人的生活习惯和以往疾病史,医生与病人之间拉近了距离,有了亲和度,所以向消费者推荐任何保健品,要容易的多,再加上中国人保健的习惯是:首选食疗,其次保健品,再次口服药品,最后针剂,自然顺理成章。社区医院的好处是消费者从保健品到OTC药品到处方药,全部可以在社区医院里达成购买,对消费者来说,有亲情、有依赖、有专业服务,放心。2、家庭医生营销渠道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可以看到,富豪一生病,家人马上会打电话给专职医生,这个医生给这个富豪看病已经很多年,对富豪的病情了如指掌,其实这种私人医生并不是只给富豪一个人看病,而是给几个或者几十个固定的人群看病。在我国,贫富差距已经拉大,已经具备发展私人保健医生的条件,做“家庭医生”。一个家庭,至少也是一家三口,丈夫的亲属、妻子的亲属,加起来不下7个人,还不算兄弟姐妹,一个“家庭医生”固定给100?1000个家庭做“专职家庭医生”,在专职医生的建议下,一个“病人”可以带动全家的购买保健品。第三节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社会环境分析一、人口规模及结构分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千万普查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十三亿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人口普查顺利完成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十年年均增长0.67%,高于汉族0.11个百分点。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这次人口普查,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8%,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6.72%下降2.64个百分点。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和文盲率的变化,反映了十年来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七、城乡构成这次人口普查,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5万人,占50.32%。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这表明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八、地区分布这次人口普查,东部地区人口占31个省(区、市)常住人口的37.98%,中部地区占26.76%,西部地区占27.04%,东北地区占8.22%。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其中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11个百分点;其次是中部地区,下降1.0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0.22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江苏省。九、人口的流动这次人口普查,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3996万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43万人。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其中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增加10036万人,增长82.89%。这主要是多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和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人口普查现场登记结束后,在全国随机抽取了402个普查小区进行事后质量抽查,通过与现场登记结果比对,这次普查的漏登率为0.12%。二、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健康意识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20世纪后期,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由于下世纪前半叶人口压力仍然沉重,还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其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使中国提早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第二,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以上,呈现出"先富后老",这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而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1000美元,呈现出"未富先老",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强,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第三,在多重压力下渡过人口老龄化阶段。下个世纪前半叶,中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繁重,经济和社会要可持续发展,社会要保持稳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使得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对发达国家和人口少的国家更为艰巨。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日趋严峻。目前,我国居民“一个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60%至80%花在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这一反常现象提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必须从过去重治疗转为以预防为主。通过公共卫生服务实现使大多数人不得病、少得病或者晚得病;提倡在社区进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通过健康教育以推动公众健康观念的转变,更加注重防病意识。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长期规划。我们提出健康老龄化战略内涵,主要包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内容,这是对中国老龄工作的综合概括,是促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好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体思路。三、居民收入与消费分析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2%,二季度上涨2.9%,三季度上涨3.5%,四季度上涨4.7%,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6%。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9%。进入二季度,我国物价水平依然居高不下,尽管4月CPI同比增长较3月有0.1%的回落,但随后5月迅速回升至5.5%。6月CPI涨幅为6.4%,创下三年以来的新高点,猪肉价格与去年同比上涨57.1%。CPI环比上涨0.3%。其中,城市上涨0.2%,农村上涨0.4%;食品价格上涨0.9%,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上涨0.4%,服务项目价格持平。相对于CPI的居高不下,二季度PPI同比增幅较一季度有所回落,仅在6月突破了7%的关口达到7.1%,整个季度平均增幅为6.9%,低于一季度平均7.03%的同比增幅。2011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1%。其中,城市上涨4.1%,农村上涨4.1%;食品价格上涨9.1%,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4.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3%。其中,城市上涨0.3%,农村上涨0.3%;食品价格上涨1.2%,非食品价格下降0.1%;消费品价格上涨0.5%,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2%。2011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4%。2012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5%。其中,城市上涨4.5%,农村上涨4.6%;食品价格上涨10.5%,非食品价格上涨1.8%;消费品价格上涨5.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2%。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1.5%。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5%;食品价格上涨4.2%,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上涨1.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8%。图表SEQ图表\*ARABIC42011年12月及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主要数据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表SEQ图表\*ARABIC52011年4月-2012年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居民收入情况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实际增长7.8%。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0.9%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5.7%,城镇为410.1%。按2010年农村贫困标准1274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909万人。图表SEQ图表\*ARABIC62006年-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单位:元数据来源:欧立信研究中心“十一五”时期,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稳定增长。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4805元,比2005年增长64.9%,年均增长10.5%。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从2005年的36.7%下降至2010年的35.7%,下降1.0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标志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具体来看,牛羊肉、水产品类、鲜菜、鲜果类食物消费支出增长迅猛,城镇居民人均鲜菜、鲜果消费支出5年间分别增长83.7%和82.5%,年均分别增长12.9%和12.8%。此外,在外用餐成为食品消费的新方式,在外饮食支出增长较快。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在外饮食支出1019元,比2005年增长67.9%,年均增长10.9%。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正逐步改变。2011年全国居民收入情况农村居民收入(一)人均纯收入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加1058元,增长17.9%。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1.4%,增速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963元,同比增加532元,增长21.9%。工资性收入对全年农村居民增收的贡献率达50.3%。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比重达42.5%,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农民工工资水平上涨较多。人均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2520元,增加289元,增长12.9%。其中,人均农业纯收入1897元,增加173元,增长10.0%。收成好、价格高是农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据测算,2011年农村居民出售农产品增加的收入中,六成来自于价格上涨因素,四成来自于出售数量增加因素。人均牧业纯收入463元,增加107元,牧业收入在2009年和2010年出现连续下降后,增速大幅度回升至30.1%。这主要是牧业产品价格上涨,尤其是生猪价格大幅上涨所致。人均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纯收入702元,增加101元,增长16.7%。其中,人均第二产业纯收入193元,增加11元,增长5.8%;人均第三产业纯收入509元,增加90元,增长21.4%。人均财产性收入229元,增加26元,增长13.0%。人均转移性收入563元,增加110元,增长24.4%。受农村养老保险等政策全面推进的影响,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增速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其中,人均离退休金和养老金收入190元,增加77元,增长68.6%。(二)人均纯收入中位数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为6194元,比上年增加995元,增长19.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比人均纯收入低783元,但增速高1.2个百分点。2011年大多数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较快,但棉花、土豆等部分农产品价格急跌也造成部分农户减收,甚至亏损,拉低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城镇居民收入(一)人均总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加2701元,增长14.1%。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4%,增速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人均总收入各分项增长情况如下:人均工资性收入15412元,增长12.4%。主要是绝大多数地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部分地区继续规范落实津补贴制度,部分企业提高了职工工资及奖金。人均经营净收入2210元,增长29.0%。一是全年经济运行总体良好,个体经营者人数增加;二是个体工商户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提高,税赋降低。人均财产性收入649元,增长24.7%。主要是受出租房房租涨幅较大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出租房屋收入增长较快。人均转移性收入5709元,增长12.1%。主要是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二)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9118元,比上年增加2279元,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低2692元,增速低0.6个百分点。主要是受最低工资标准、城镇居民基本养老金和离退休金以及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影响,城镇低收入户收入增速较高;同时高收入户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所以中等收入户增速相对较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13:1,2010年该收入比为3.23:1。图表SEQ图表\*ARABIC7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数据来源:欧立信研究中心图表SEQ图表\*ARABIC8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结构分析数据来源:欧立信研究中心图表SEQ图表\*ARABIC9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结构分析数据来源:欧立信研究中心图表SEQ图表\*ARABIC10城乡居民家庭收入增长情况数据来源:欧立信研究中心图表SEQ图表\*ARABIC11城乡收入比数据来源:欧立信研究中心(注:城镇居民使用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使用人均纯收入。以农村人均纯收入为1进行比较。)2012年第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7382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6元,同比名义增长14.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3.8%,转移性收入增长15.1%,经营净收入增长13.1%,财产性收入增长15.1%。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560元,同比名义增长1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7%。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7.5%,家庭经营收入增长15.4%,财产性收入增长12.3%,转移性收入增长25.6%。一季度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6371万人,同比增长3.4%;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173元,同比增长16.6%。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5658元,同比增长14.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中位数1872元,同比增长20.3%。总的来看,一季度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仍处在合理适度增长区间。当然,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主要是稳定出口难度较大,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部分行业效益下滑,物价上涨压力仍然存在等。下一阶段,要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进一步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第四节2010-2012年5月中国保健品技术环境分析一、技术发展现状更加注重对功能因子的基础研究一方面对功能因子,例如β-葡聚糖、免疫球蛋白、类胡萝卜素、抗氧化类维生素、类黄酮、膳食纤维、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低聚糖、生物活性短肽、生物多糖、活性菌类及微量元素等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利用丰富的生物资源,不断寻找、确认和开发新的功能因子,并对其结构、性质、分离、提取和纯化等方面进行研究。更加注重对功能因子的作用机制及其安全性的研究利用体外干预实验、动物实验以及双盲人体观察实验,对各种功能因子的延缓衰老、增强免疫、调节血脂和血糖、抗肿瘤等调节功能的作用机理及毒理、安全性进行综合研究。更加注重对功能因子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的研究结合现代加工工艺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持和延长功能因子的活性,及提高它们在功能食品中的稳定性。更加注重高新技术的应用及其产业化研究主要对功能因子的高效提取分离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膜分离技术、短程分子蒸馏技术)、功能评价技术(如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稳定及制造技术(微胶囊技术、超细微粉碎技术、新型杀菌与包装技术等)进行研究。二、保健食品技术审评水平在保健食品的审批上,我国多部法规要求申请人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检验机构提供的资料更翔实,并且要向认定的检验机构提供产品研发报告。这样就从注册、审批的环节防止了没有科学含量的保健品流入市场。但注册申请主体得到了放开,以前是法人才能申请,以后公民个人也有望申请。另外,保健食品功能也进一步放开,27种以外的功能也可申报。目前审批程序:试验--申请--省局受理--申报资料形式审查--试验现场核查--样品试制现场核查--抽取检验用样品送检--提出审查意见--上报SFDA审批。三、保健品生产技术研究发展动向我国多部法规将涉及到保健品的注册、生产、销售、宣传等多个环节,对保健品企业也将提出较高的要求,要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通过GMP(良好的生产管理规范)认证。另外,今后的卫生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将两证合一,这也意味着,今后要拿到卫生许可证的企业,也必须符合GMP的生产要求。这将有利于提高保健品生产的安全性,同时也防止了家庭作坊式保健品企业的出现。销售环节中的夸大宣传一直是保健品的软肋,也使得人们对保健品失去了信任,保健品正面临着一场深重的“信任危机”。多部法规的出台将加强对广告中宣传的保健品真实性和安全性进行监管。当然对于种类繁多的保健食品市场着重是要针对一些已经批准的产品的安全性,屡禁不止的减肥产品、抗疲劳产品、辅助降糖等产品,以及添加西药,比如伟哥等保健品。还需要联合工商、新闻出版总署等政府部门,对保健食品宣传广告进行监督管理。1、新资源保健品受宠。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人类认知程度的不断深入,利用新资源,开发新的保健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将是21世纪保健品的一大趋势。我国的保健食品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大都取材于某个中药方剂。几千年来通过不断组方改造,不断研制出新的中药和滋补品。目前国际市场对中药很感兴趣,欧美各国将银杏叶的某些成分提出,制成口香糖、巧克力等保健食品,大受欢迎。对于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5章 随机事件的概率25.2 随机事件的概率 3列举所有机会均等的结果教学实录 (新版)华东师大版
- 小朋友国防教育
- 2025江西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练习试题(附答案)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
- 蠡县中学高一月月考语文试题
- 学校艾滋病宣传活动总结
- 乡镇卫生院年终工作总结
- 年轻干部廉洁教育
- 生物工程公司特约经销商合同
- 广告委托加工宣传合同
- 房屋建筑工程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巡检记录表
- 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课件(共36张课件)
- 2024智慧水电厂评价项目表
- 超星尔雅学习通《工程伦理》章节测试答案
- 人工智能通识 课件 04 驾驭AIGC提示词工程(Prompt)
- DB3301-T 65.11-2024 反恐怖防范系统管理规范 第11部分:医院
- T-CPQS C010-2024 鉴赏收藏用潮流玩偶及类似用途产品
- 110kV变电站专项电气试验及调试方案
- 选煤厂安全规程-编辑说明
- 物联网系统安装与调试活页式教程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GB/T 3428-2024架空导线用镀锌钢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