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百年词之历程与当代词学的新格局
在撰写《清史》时,我们注重从“中观”的角度来审视清代特定时间的特点,并将其界定为区、家、派、团等。(1)考察近百年词之历程,以上几大特点整体上走向消沉淡散,而自晚清至民国末共和国初,乃至新时期以来——包括网络时代——词社的大量崛起构成了一道崭新的风景线。文学社团从根本上说,乃是审美共同体和创作共同体的集成。无论是嘤鸣求友、切磋琢磨,还是标举风气、月旦人物,文学社团的存在均可起到其他样式无可取代的作用,历来是辨认文学生态系统最应关注的焦点之一。带着古典文化的流香遗韵,融合现代文明的演进方式,层峦叠嶂的词苑结社现象不仅为词这一文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观察视角,同时,词社也挽起了地域、家族、流派/群体等“中观”参照环节。它的蓬勃兴起理应成为我们切入近百年词史的一个重要截面。对于词坛结社现象,施议对、曹辛华、查紫阳、万柳等先生已有精审的研究。施议对先生《当代词综前言》中曾提及北京的聊园、趣园、蛰园、瓶花簃、延秋、庚寅等词社,天津的须社、玉澜词社,上海的沤社、午社、声社,南京的如社,江苏盐城的湖海艺文社,福州的谷社,计十余个,并将其作为词业较为活跃的重要标志,已为后来的词社考察导夫先路。(2)査紫阳《晚清词社知见考略》考得1890年后至辛亥前所结词社23个。(3)曹辛华《民国词社考论》则考得清末(断自1890年左右)至共和国初期词社共计134个,可谓洋洋大观。(4)尽管曹氏所考以广搜博取为原则,其中不少难副“词社”之名,可也充分展现出词坛结社的隆盛程度。万柳《清代词社研究》中有关晚清词社的考论也都深入细腻。(5)至于新时期至上世纪末的二十年间,以诗词学会面目出现的结社性质活动更是风起云涌,难以数计。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网络为传播媒介的虚拟性词社亦悄焉勃兴,成为新一代词坛仝人唱酬商榷的大本营。这两项数据或均无法精确数计,但也正因无法精确数计,才更折射出当代词业统计学意义上的繁荣。当然,其间菁芜杂陈,鱼龙混杂,可议处不少,正文对此还将有诸多批评辨析。根据词社的活跃度、词人阵容、产生影响、作品结集刊刻等多项指标综合评量,我试着列出近百年的若干最重要词社,其中对前贤时彦著述采撷不少,或未一一注明,先此致谢。1.校梦施工、学校参与。在当地的各级学校,也有学者参与倡议和强调教育咫村词社光绪二十二年(1896)由王鹏运创立于北京,郑文焯、朱祖谋、宋育仁、缪荃孙、夏孙桐、许玉3、况周颐等为中坚。其中朱祖谋先以诗名,为半塘强邀入社,始悟填词之道,是乃彊邨文学生涯最巨大之转折。咫村词社活动高潮期在戊戌、己亥(1898—1899)两年,张仲炘、王以敏、华辉、裴维侒、黄桂清、易顺豫、成昌等皆参与倡和。其中己亥年王鹏运邀约朱祖谋校勘《梦窗词》,故又有“校梦龛词社”之名,实即咫村词社阶段性称谓。(6)庚子年(1900),义和团攻打租界使馆区,引发八国联军之役,北京遭受空前未有之浩劫。王鹏运、朱祖谋、刘福姚等困居于北京城中,百无聊赖,愁肠百结,遂集宣武门外教场头条胡同王鹏运寓宅——即声名煊赫之“四印斋”——以词课形式销解忧心,后加宋育仁倡和之作,辑成《庚子秋词》两卷。本年底至翌年三月,又续作《春蛰吟》。倡和者除王、朱、刘三人外,尚有郑文焯、张仲炘、曾习经、刘恩黻、于齐庆、贾璜、吴鸿藻、恩溥、杨福璋、成昌、左绍佐等。《庚子秋词》与《春蛰吟》之倡和刊刻活动非严格意义上的词社之谓,然倡和过程既深具词社性质,可视作咫村词社之延续形态,更作于特殊历史机缘之下,无论证史功能、词坛影响、艺术造诣皆极具分析价值,故合于一处,以为百年词社之滥觞。2.词汇的数量南社已为读者所熟知,诸多相关情况不必在此交代。需阐明者,诗文为南社创作之大宗,而词亦占据相当不小的比重。据汪梦川博士的统计,《南社丛刻·词录》载词人146人,词多至2800以上。加其他口径计数,则南社能词者总数近190人,其中有词集传世者即75人,词集百数十种。(7)这些数字令我们无法忽视南社在近百年词史中占据的极显赫席位,故应厕入最重要词社之列。3.朱权为保障民国四年(1915)初夏由周庆云创立于上海。曰“舂音”者,亦劳者歌事之意也。(8)据周延礽著《吴兴周梦坡先生年谱》云:“第一集以樱花命题,调限《花犯》。推朱沤尹为社长。先后入社者有朱沤尹、徐仲可、庞檗子、白也诗、恽季申、恽瑾叔、夏剑丞、袁伯夔、叶楚伧、吴瞿安、陈倦鹤、王莼农诸先生。”(9)徐珂《可言》云:“词社罕见,沪曾有之。周梦坡所提倡者,予与焉……至十七集而风流云散,檗子且早谢世矣。”(10)王蕴章有《舂音馀响》述之,其中除周、徐二氏所提及诸人外,尚有曹元忠、李岳瑞、陈方恪、郭则澐、邵瑞彭、林葆恒、叶玉森、杨铁夫、林鹍翔、黄孝纾等(11),阵容颇为强大,彼时寓沪之词坛名家大半在社。4.《黄粱梦窗玉田流派》民国十四年(1925)谭祖任发起于北京,社友如夏敬观、章华、邵伯章、赵椿年吕凤伉俪、汪曾武、陆增炜、三多、邵瑞彭、金兆藩、洪汝闿、溥儒、罗复堪、向迪琮、寿玺等,月一集,多在谭氏寓中。盖其姬人精庖制,即世所称谭家菜也。津门章钰、郭则沄、杨寿楠等亦往往于春秋佳日,欢然与会。一时耆彦,颇称盛况。其始仍以梦窗玉田流派居多,继则提倡北宋,尊高周柳,风气为之一变。至谭氏南归,社事销歇,前后亦达十年以上。(12)夏纬明《近五十年北京词人社集之梗概》梳理北京文坛之脉络,以为辛亥后词坛寂寞,迨癸亥(1923)春,夏敬观在清史馆偶赋《露华》平仄韵二阕,同人争相倡和,于是言词者又复渐盛。则聊园词社于彼时词坛风气关系极巨,自可想见。5.《潜社汇刊》民国十五年(1926)由东南大学爱好词曲学生组成,公推吴梅主盟。时间“自丙寅(1926)至丙子(1936)合十一年”(13),1936年后徐益藩又赓续之。潜社规定月集两次,轮流出题,即时填词作曲,一一评定,列出名次。先后参加者达七十余人,多为东南大学和金陵大学学生。所作后来汇集成册,名为《潜社汇刊》,共十二集,收词曲306首。如唐圭璋、段熙仲、王季思、任中敏、卢前、张世禄、王玉章、盛静霞、徐益藩、周法高、常任侠、沈祖棻等所作均在其中。后抗战正炽之1939年,卢前又在重庆召集潜社集会,社员有盛静霞、周仁齐、张乃香、殷焕先、张恕、金启华等。6.天津德政李学《烟权》民国十七年(1928)创立于天津,社友有陈恩澍、查尔崇、李孺、章钰、周登皞、白廷夔、杨寿楠、林葆恒、王承垣、郭宗熙、徐沅、陈实铭、周学渊、许钟璐、胡嗣瑗、陈曾寿、李书勋、郭则澐、唐兰、周伟,计二十人。陈宝琛、樊增祥等亦间与之。月三集,限调与题。社集满百次,至1931年春散,1933年刻《烟沽渔唱》二册行世。袁思亮为之序云:“感于心而发于言,言不可以遂,乃託于声。声之幼眇、悱恻、凄丽,言近而指远,可喻若不可喻,莫如词。天津之有须社,上海之有沤社,胥此志也,而须社为之先。”天津非人文荟萃之地,词虽有乾隆间“北查”查为仁、厉鹗等沾溉,亦难称风气。下迨民国,则因北京之辐射,须社、梦碧等先后并起,遂成北地词坛重镇。此乃近百年词坛一大关目也。7.和和作人家世民国十九年(1930)由周庆云、夏敬观、黄孝纾等倡立于上海。每月一会,以二人主之。题各写意,调则同一。社中同人有朱孝臧、潘飞声、周庆云、程颂万、洪汝闿、林鹍翔、谢抡元、林葆恒、杨铁夫、姚景之、许崇熙、冒广生、刘肇隅、夏敬观、高毓浵、袁思亮、叶恭绰、郭则澐、梁鸿志、王蕴章、徐祯立、陈祖壬、吴湖帆、陈方恪、彭醇士、赵尊岳、黄孝纾、龙榆生、袁荣法,共二十九人,前后社集二十次,填词284阕。和作同人有汪兆镛、赵熙、陈洵、张茂炯、邵章、路朝銮、张尔田、胡嗣瑗、陈曾寿、包安保、黄孝平、陈文中等。此社基本囊括当时填词名家,亦可觇沪上自晚清以来之词学中心地位。8.是符合正解的二十八次民国二十三年(1934)由廖恩焘、林鵾翔倡议成立于南京,社名取《诗经·小雅·天保》中“九如”之意。先后入社者有二十四人,一时词坛老宿新秀如廖恩焘、杨铁夫、吴梅、汪东、唐圭璋、林鹍翔、蔡嵩云、夏仁虎、向迪琮、乔曾劬、卢前、邵启贤、夏仁沂、周树年、陈匪石、仇埰、石凌汉、寿鉨、卢前、吴白匋、程龙骧、杨胜葆、孙濬源、蔡宝善等皆在其列。月一集,地点多选在夫子庙老万全酒家西厅。根据吴梅日记统计,如社从1935年3月9日举行第一集到1937年6月5日最后一集,先后雅集共十八次。每集取同一词牌,限韵而不限题。1936年9月,汇集社员词作226首,梓成《如社词钞》。至1937年初夏,因抗战而自行解散。(14)9.“夏庵宅”民国二十四年(1935)在上海成立。《词学季刊》二卷四号“词坛消息”:“声社以本年六月十八日成立于沪西康家桥夏吷庵宅,主其事者为夏敬观吷庵、高敏浵潜子、叶恭绰遐庵、杨玉衔铁夫、林葆恒讱庵、黄濬秋岳、吴湖帆丑簃、陈方恪彦通、赵尊岳叔雍、黄孝纾公渚、龙沐勋榆生、卢前冀野,亦以十二人为限。”10.家庭成员研究民国二十六年(1937)郭则澐主持于北京。本年郭氏由天津移居北京,结蛰园律社及瓶花簃词社。成员有夏仁虎、傅岳棻、陈宗藩、张伯驹、黄孝纾、黄孝平、关赓麟、黄默园等。11.弘基等三员本民国二十七年(1938)由乔曾劬、杨公庶等创立于巴县杨氏雍园。杨氏《雍园词钞》序云:“仆往与内子溯江入蜀,卜居巴县沙坪坝之雍园,并嗜倚声,雅志搜访。越明年抗战军兴,并世词客多聚西南,刻羽引商,备闻绪论,比九更寒暑矣。遂用弘基、公谨故事,裒为总集,兼志游从。第限于物力,聊尝鼎脔,加诸家惠草先后不时,每得一集,辄付手民,未遑诠次,命曰词钞云。民国三十五年一月杨公庶识。”据此可知其活动时间下限在1945年左右。《雍园词抄》内收叶麐、吴白匋、乔曾劬、沈祖棻、汪东、唐圭璋、沈尹默、陈匪石等八人的词作九种(其中沈尹默两种),则其社员当亦如此数。12.《酸》梁海文民国二十八年(1939)西历六月夏敬观等发起于上海(15),社中同人有廖恩焘、金兆藩、林鹍翔、林葆恒、冒广生、仇埰、夏敬观、吴庠、吴湖帆、郑昶、夏承焘、龙榆生、吕贞白、何嘉,黄孟超,约定月一集,每集两人为东道主。自7月起,第一集限调《归国谣》、《荷叶杯》,各得十八阕。第二集限调《卜算子》,得五十九阕。第三集限调《绿盖舞风轻》,得十三阕。第四集限调《玉京谣》,得十三阕。第五集限调《霜叶飞》,得十一阕。第六集限调《垂丝钓》,得十二阕。第七集限调《雪梅香》、《小梅花》,分别得十一阕和五阕。此七集共得词一百六十阕,翌年编为《午社词》刊行。又以林鹍翔病殁,故后附录“半樱翁挽词”七首。此后午社仍有集会,而人员亦有变动。(16)13.空间认同的新社友民国三十二年(1943)由寇泰逢(梦碧)创立于天津。寇氏1939年尝参加林修竹组织之玉澜词社,至此自创门庭,始名癸未文社,内分诗词、诗钟、谜语诸门,而以词为主。翌年经向迪琮、姚灵犀、周公阜等前辈宣导,社务日益发展,更名为甲申文社,姚灵犀任社长,是年秋再更名为吟秋社。抗战胜利后尝一度中断,1946年夏,寇梦碧邀集旧社社友,并征求新社友于报端,遂有梦碧社。(17)1948年第一阶段活动停止。(18)其社友有姚灵犀、赵浣蘜、周汝昌、杨寿楠、张谦、梁艮、解用骏、寇泰逢、杨采中、周公阜、张郁庭、冯孝绰、姜毅然、赵哲馀、马醉天、王禹人、杨绍颜、顾恺白、陈玉夫、刘云孙、李择庐、杨炜章、黄洁尘、杨轶伦、杨彩宗、乐建、冯文光、杜仲甫、陆纯明、康仁山、曹朗臣、郑阜南、刘沛、王绮如、吴逸痕等,先后入社者百余人。共和国成立后,梦碧词社与张伯驹在北京举办之庚寅词社联袂,续有活动(19),并结识张牧石、陈宗枢(机峰),同声相求,多有倡和,奠定日后津门词苑三家之基本格局(20)。20世纪六七十年代,梦碧陆续收曹长河、王蛰堪等入门。(21)1987年,天津诗词社成立,梦碧任社长。1989年,梦碧后社成立。(22)自1943年至此,寇氏词学活动已近半个世纪,至1990年病逝,犹牵挂社务不止,确乎为“春蚕到死丝方尽”,令人感喟不置。(23)此为20世纪活动最久之词社,虽影响不能称大,然二三素心人,荒江野老屋,风雅正脉,薪尽火传,对于百年词史乃至千年词史之功勋劳绩可谓甚巨。13.结社活动的范围1950年8月由张伯驹创立于北京西郊展春园,成员有章士钊、叶恭绰、夏仁虎、龙沐勋、王冷斋、黄孝平、萧劳、黄畲、汪曾武、许季湘、陈宗藩、关赓麟、寇梦碧、周汝昌、孙正刚、溥儒、周汝昌、夏纬明等。其中关赓麟又倡立咫社,大抵以其所主稊园诗社为班底,亦多中央文史馆馆员。旋将诗词合而为一,仍称稊园吟集。夏纬明以为其时北京两词社“张主精,而关主广,(关)有时亦联合稊园社友,并征及外省,多至百馀人,然能应课者为数仍不多。曾选印诗词两次,不无滥收之诮”,可觇其大概。夏氏又曰:“辛丑(1961)秋,丛碧(张伯驹)应聘出关。壬寅(1962),颖人(关赓麟)遽归道山。于是坛坫萧条,词客星散”(24),则民国词社之最后遗响在是矣。以上13个词社应为20世纪前半期之主要词社,兼有词社性质之综合社团如丽则吟社(25)、著涒吟社(26)、希社(27)、超社(28)、苔岑吟社(29)、坚社(30)等,虽词社而影响不大者如稷园词社(31)、六一消夏词社(32)、玉澜词社(33)、延秋词社(34)、藕波词社(35)等皆未列入。自以上之梳理可得到几点结论:一是南方上海、南京,北方北京、天津为20世纪前半期词创作之四大坛坫。二是结社活动中,朱祖谋、夏敬观、周庆云、郭则沄、寇梦碧等数子最为活跃,而诸如廖恩焘、林鵾翔、吴梅、龙榆生、叶恭绰、黄孝纾、夏仁虎等亦多中流砥柱之作用。三是对词社之整体性把握有助于我们了解20世纪前半期词坛的基本面貌,可谓串联该数十年词史的一条红线。对此,我们应在钩沉文献、还原面貌的基础上予以更多关注和更深探研。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愈加严酷的政治文化气候,文人大多保命不遑,社集饮馔、无聊吟咏当然更属奢侈,其销声匿迹可不待想象而后得之。20世纪80年代以迄世纪末,随着社会生活全面正常化,以中华诗词学会为代表的新一代社集活动不仅全面回潮,比之数十年前势头且远过之。然而,单纯从数量观察已难得出正确判断。以诗词学会面目出现的社集存在两大致命问题:一是诗词学会带有半官方色彩,抒情言志大多有既定轨道,难以畅所欲言,罕见文人情怀的真实披露;二是经由数十年文化断裂之后,诗词学会中人学殖谫陋贫乏者极多,不必求可上埓古人之佳作,即便基本格式能过关、表情写心稍顺畅者亦不易觏见。故总体而言,诗词学会之社集必然沦为“老干体”之主要据点,在本质上较以上盘点之社集行为已存在巨大差异。故此处从略。2000年前后,对传统文明予以确认的社会思潮渐踞主流,诗词的民间写作随之焕发勃勃生机,而网络又恰在此际忽焉勃兴,这就为接续古典文明样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与全新的平台。故完整考察百年词坛的结社行为,不能够缺少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结社具有传统结社之特点,如雅集、游览等,同时又借助高科技条件,将传统的邮筒互寄等倡和形式挪移为网络信息的交换,唱酬等活动极为便捷。其形式崭新,而按其实质,则与此前的结社没有本质区别。经请教李子、徐晋如等友人,并经整合裁量,我试着列入与词密切相关的几个社团。1.网络拟诗4:浊浪排世,社会原因典型2003年11月,莼鲈归客(亦简称“莼客”,真名钱之江)、军持(真名秦鸿)等发起人在杭州因诗词为缘结社,后定名为留社,取“留以存脉,文以致道”之意。其《留社丛刊第一期序》云:“久矣哉诗道之霣零也……今文遽兴,如浊浪排空,喧腾沆瀣,为时不过百年而诗道遂衰,犹江河入海,晚景恋岫,挽之无计,留之乌能,而留社因之作焉……曰‘留’者,存古雅淳朴之人本,以当纷繁倏忽之世界……汉语音节苟存一日,文言诗词必不能废。诗道所存,又何难哉!”(36)文化保守主义倾向至为明显。留社正式成立大会于2004年11月20日举行,至2011年6月,共有社员69名,雅集酬唱多次,饶具古风。(37)留社中莼客、军持、伯昏子(真名眭谦)、嘘堂(真名段晓松)等为网络诗词界之代表人物,青衫客醉、刀把五、燕垒生、天吴、莫大等亦实力不凡,而如王翼奇、刘梦芙、傅国涌等前辈诗人学者亦厕身其列,声势颇壮。留社中人多擅词,军持、青衫客醉、江东散人等尤专力而杰出,是为网络时代最具古典气质的一个社团。2.重和而不同,主要活动区域2006年端午节由徐晋如(胡马)发起成立,并在北京陶然亭举行祭屈活动,引发媒体关注。(38)甘棠社发起时以首都师范大学赵敏俐教授为社长,主要成员有徐晋如、伯昏子、檀作文、李子等,一度与留社呈南北应呼之势。“其内部成员并没有统一的风格和诗歌主张,更多的是以友情维系,和而不同”(39)。主要活动区域在北京地区。2006年编纂印行《甘棠初集》,收录徐晋如(胡马)、高松(殊同)、陈骥(披云)、眭谦(伯昏子)、曾少立(李子梨子栗子)、檀作文(周穆)诗词共270首,即世所谓“甘棠六子”。徐晋如《甘棠初集序》大倡“诗教”之旨,“惟自暴秦隳宗周,四始之心,渐成坠绪,每思及此,良以喟叹。近世士风凌替,古近体诗乃竟不乏作者,两戒以内,会社林立,惟多率尔操觚,浅近鄙野,不然则荡诗游词,矜为才人。欲求贤士大夫之心,乌可得乎……呜呼!红羊劫后,圣门诗教几成广陵绝响,任重道远,凡吾甘棠社人,不可以不弘毅也”,感喟邃深,目光宏远,较留社之保守主义倾向尤觉浓烈。目前甘棠社因人员走散及其他原因,活动渐少。然李子、徐晋如、檀作文之词数量颇丰,且也别开境界。3.网络发布平台2002年成立,是一个完全的网上虚拟诗社,以菊斋网站为活动据点。社长为秋水轩主,副社长为人淡如菊、孟依依、诗与刀、飘然、落花风雨。其《章程》所规定之活动方式为:每月由诗社出一题,同题、同韵、同体裁(诗或词牌)。每月一题结束后附点评、注解,汇总成《菊斋诗刊》发表,邮至会员信箱,同时将会刊向外宣传。(40)截至2010年10月,注册社员已逾四百,充分显示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版档案托管合同范本
- 机械厂管理协议合同范本
- 自由房产合作的合同范本
- 电子汽车买卖合同协议书
- 材料采购合同定金协议书
- 用劳务公司人员合同范本
- 背靠背合同三方终止协议
- 独居小沙发租房合同范本
- 飞机保险合作协议书模板
- 瑜伽普拉提合作合同协议
- DB4201T 039-2015 汽车旅游露营营地建设规范
- DB64∕T 2133-2025 骨干渠道安全巡护检查技术导则
- 建立并优化医院的药品管理体系
- 肿瘤全程康复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中国护眼灯行业发展趋势预判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易错题测试试题(含答案和解析)
- 一书一签收发管理制度
- 2025年酒店管理专业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四川酒业茶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高清版)DB13 5808-2023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T/CGCC 66-2022外卖智能取餐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