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分析的池州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_第1页
基于swo分析的池州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_第2页
基于swo分析的池州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_第3页
基于swo分析的池州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_第4页
基于swo分析的池州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swo分析的池州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

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池州市位于安徽省南部西部,北临长江,东临金陵,南临黄山,西与江西省接壤。全市总面积8271平方公里,辖贵池区、青阳县、东至县、石台县及九华山管委会,人口154万。境内山清水秀,山、水、洞俱全,文化源远流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各具特色,交相辉映。池州市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极具开发潜力。池州市旅游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快发展,2002年全市接待了境外游客2.81万人次,境内游客2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8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8.63%,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从池州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看,虽然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但是,由于起步晚,发展滞后,旅游资源开发尚处在初始创牌阶段,与“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本文拟对池州市旅游业进行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池州市旅游业发展战略。一、对池州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一)竞争优势strull1.进入旅游经济圈。在池州市高速公路池州市是安徽省实施“两山一湖”旅游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极。“两山一湖”旅游区东连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与这一地区的上海、南京、苏杭等城市景观相接,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向西则沿着长江黄金水道连接庐山、洞庭湖、张家界等著名景区。东西连接可以构成我国旅游经济圈。从2004年起,池州市境内将有沿江、铜汤、安景(安庆至景德镇)、东九(东至至九江)等四条过境高速公路陆续开工建设,五年后,池州市高速公路密度居安徽省第二位,池州旅游外环线便将形成。2004年开工的铜九铁路又为该市旅游融入各大旅游圈营造了最佳融合点,尤其是“九华山”号两小时旅游高速专列这个一级通道的形成,池州外围交通环境将得到彻底改善。从2003年始,池州市以每年500公里速度改建境内县乡公路和旅游公路,境内景景相融、点点相串已将成为现实。另外,池州市正积极争取打通九华山境外市场,筹建九华山旅游支线机场,再加上池州旅游码头的兴建和近160公里的境内长江岸线资源的深度开发,公铁水并通的立体交通网络早日形成已是指日可待。届时,池州旅游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释放出来。2.景观,设计风格以九华山、牯牛降、升金湖、蓬莱仙洞等为代表的众多自然景观,特色浓郁,品味较高;莲花佛国、杏花村、秋浦仙境为代表的众多人文景观,底蕴深厚,独具风格。近年来,随着一批旅游公路的建成,池州境内的旅游资源得以初步整合,以九华山为主线,突出名山、名水、名城特色的“池州三大旅游圈”初显雏形,即九华山-牯牛降-升金湖“小两山一湖旅游圈”,牯牛降、秋浦河仙境及蓬莱仙洞、大王洞等溶洞“山水洞穴旅游圈”和九华山、池州主城区、青阳县“一鸟两翼城市圈”,达到了佛教文化、自然风光、访古探幽等旅游资源的互补。3.大x旅游圈的兴起发展,“两山一湖”战略奠定了新的发展基础。在地层内,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初创阶段,政府支持是旅游产业得以发展的根本保障。早在1993年5月,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九华山视察时指出“要在佛教上做文章”后,池州市委、市政府就适时提出池州旅游业发展战略,即以九华山为龙头发展旅游业,带动全市经济振兴,首次提出“大九华”的概念。2000年池州实现地改市后的四年来,市委、市政府完善大九华旅游圈总体构思,重新修编了《九华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将九华山风景区面积由过去的12平方公里扩大到120平方公里。策划了九华山风景区管理机构整体从核心景区下迁柯村,掀开了大九华旅游业开发的新篇章。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两山一湖”旅游开发战略,给池州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出台,与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规划进行了有机衔接,该规划将池州8271平方公里区域上的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作为一个整体实行互动开发,为池州与黄山两市打造无缝对接、无障碍旅游区构建了新平台。(二)竞争劣势1.旅游资源未能被开发池州市建市迟,尚未进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丰富的旅游资源中除九华山、蓬莱仙洞、大历山、牯牛降有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外,大多数旅游资源尚未开发。就已经开发的旅游资源而言,主要局限于山水风光和宗教文化类,停留在观光旅游、佛教旅游层面上,以秋浦河、升金湖、白沙湖等水体旅游资源,贵池傩戏、黄梅戏、青阳民歌等戏曲文化旅游资源,杏花村、南溪古寨、东流老街等古村古街旅游资源为代表的适宜开展度假、科考、修学等项目的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开发利用。由于没有对境内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分类和正确定位、评价,池州旅游资源的特色及优势在开发中未能得到充分体现。2.阻碍池州市开拓高质量市场池州市目前星级饭店已达11家,但还没有一家高星级(五星、四星)宾馆,高档次接待设施不足,妨碍了池州市开拓高质量的客源市场。同时,池州市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中存在重硬件环境建设轻软件服务质量管理的现象,专业性的旅游从业人员严重短缺,旅游从业人员大专以上学历的不足10%,70%的人员只有初中文化水平,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3.评估的知名度不高旅游促销缺乏“核心理念”、“常抓机制”和“团队意识”,小打小敲,导致池州的知名度、美誉度不高。池州市旅游资源虽然量多质高,但大多数不为旅游者所了解,存在着“知道黄山而不知道九华山,知道九华山而不知道池州”的尴尬状况。4.缺乏境外资本的注入池州市旅游企业规模小,体制老化,管理方式落后,目前还没有境外资本的注入,一些著名旅游品牌成熟的、先进的管理经验也未能引进。旅行社的小、弱、散、差现象较为突出,缺乏垂直分工体系,导致低水平价格竞争重复发生。5.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综合实力较弱池州市是一个农业市,一直是小城市大农村的格局,经济基础薄,经济实力较差,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配套欠完善。缺乏足够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举办大型社会经济活动所需的集散能力较弱。(三)机会ortunis1.地方政府政策主导旅游产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1998年旅游产业被确定为经济新增长点,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各地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措施,确立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先导地位。池州市对加快发展旅游业已形成共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将旅游业作为“十五”主导产业。各县、区也纷纷提出旅游兴县战略。各部门对旅游业发展非常关心和支持。2.降低进口汽车关税,降低旅游交通成本旅游产业是我国服务业中具有竞争优势的少数行业之一,目前国家明确开放的三个领域,对旅游产业均有直接“利好”。金融业的开放将方便旅游支付;信息产业将推动随之进入的电子商务和销售网络的发展,促使旅游运动现代化;降低进口汽车关税,有利于降低旅游交通成本;降低其他关税则能使高档饭店经营成本下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关税和贸易壁垒减少,国内外旅游产业的交往频繁,为池州市旅游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3.旅游发展的机遇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提出,将促进我国西部地区各方面建设与发展。池州市地处东西部结合地带,是东西部的联结点,西部大开发的热潮必然会促进东西交通建设的大发展,同时促进东西方向的物流、人流速度的加快与频度的加大,沿海资本“西进”,这些必然会为池州市旅游发展带来很多机遇。4.排浪式消费阶段旅游作为一个生活要素已经在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与国际上相比较,凡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1000美元时,势必是一个旅游发展的排浪式消费阶段。现在这种排浪式的消费开始在中国显现出来,预示着旅游市场的前景无限。5.—一批工程的开工建设2004年,九华山99米地藏王菩萨铜像在柯村景区开工建设,工程投资达3亿元人民币,建成后将是国内同类景观之最。这必然给九华山、池州带来新的旅游营销机会。安庆长江公路大桥,铜九铁路等工程的建设将改变池州主要以北、东方向市场为主的客源结构。(四)风险threat1.旅游产业竞争优势池州市旅游产业面临着“东西夹击”的挑战。东部地区是我国旅游产业较发达的地区,其良好的接待设施和优良的服务水平,较完善的旅游管理体制和相对成熟的旅游产品对池州市旅游产业构成强有力的竞争。国家实施的西部开发战略,对西部实施倾斜政策,西部地区已将旅游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进行培育。西部地区高品味的旅游资源,神秘独特的旅游形象,将对池州市旅游发展构成强有力的竞争。2.提高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产品的能力不足池州市拥有一批品味高,文化价值高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是由于开发意识不强,或者破坏严重等原因在短期内难以转化为高质量的旅游产品。3.增长型增长及效益型增长的转变池州市旅游业面临着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的转变。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高旅游业的效益和质量是池州市旅游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三、池州市旅游业发展战略与对策(一)确立文化旅游核心理念首先,要确定“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的核心理念。旅游本质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从旅游客体看,不管其存在形态和性质如何,都必须赋予其文化氛围,富有文化意蕴,才能构成旅游吸引物。从旅游主体看,随着旅游活动的纵深发展,人们对旅游产品品味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联系古老的地域文化,又要享受现代文化气息,缺少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是难以在市场中立足的。因此,“文化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从旅游的内涵看,文化旅游是以一种或多种文化为主题,以地区雄厚的文化底蕴为背景,以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作为主要旅游产品而进行营销的一种特色旅游。因此,从池州特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出发,确立“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的核心理念,可以整合现有的佛教文化和山水文化。由此来拓展一条更加宽阔的旅游产业开发营销主题,才能在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之中,谋求产业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要优化整合旅游资源。旅游是一个“卖线不卖点”的行业,避免各县区之间,各景点之间“单打独斗”现象,要按照局部服从全局的要求,把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宗教文化结合起来,形成区域联动、优势互补、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旅游发展局面。(二)发挥比较优势,吸引潜在合作,找准发展定位“两山一湖”旅游区名山、名水、名城俱全,符合建成世界旅游胜地的“三名”条件。黄山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中唯一的山岳风景区。黄山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是自然名山、文化名山、中国山魂。池州市旅游业的发展要在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发展战略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充分与区内其它旅游地合作,借助黄山的牌子,发挥自身佛教文化,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比较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这样才能在区域旅游协作中共谋发展。池州市与黄山市的旅游合作要以长三角旅游经济一体化为背景,以黄山,九华山及周边地区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为依托,以良好的旅游服务和快捷的交通为基础,共同建设政策互惠、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客源互送、线路对接、合作双赢的无障碍旅游区。(三)多渠道筹资,共同发展目前,池州市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资金短缺,单纯依靠政策,短期内将难以解决,因此,在发挥好政府投资先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