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作业专题2第7讲伟大的抗日战争_第1页
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作业专题2第7讲伟大的抗日战争_第2页
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作业专题2第7讲伟大的抗日战争_第3页
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作业专题2第7讲伟大的抗日战争_第4页
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作业专题2第7讲伟大的抗日战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1.(2021·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章乃器曾回忆:“我们在不久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中国从此可以转弱为强,中华民族吐气扬眉为期不远,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体现了()A.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人的思想状况B.九一八事变后人们的悲愤心情C.华北事变在中国引起了巨大震动D.七七事变以来民族意识的觉醒解析:据材料“我们在不久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国家又濒于危亡”可知,在北伐战争后不久,中国又面临新的危险。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与“北伐的胜利”较为接近,B项正确;中日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A项错误;华北事变发生在1935年,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都晚于九一八事变,C、D两项错误。答案:B2.1938年11月至1940年春,各战区中国部队按统一部署向侵华日军发动了冬季攻势,攻击地区涉及绥、晋、豫、浙等广大地区,重点置于豫南、鄂西及皖南等地。这一军事行动()A.迫使日军放弃速战速决计划B.使抗日战争转入战略反攻C.维持了正面战场的抗战态势D.说明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解析:材料“中国部队按统一部署”可以判断是国民政府的军队。“发起冬季攻势”是主动出击,再结合史实判断,国民政府主导的是正面战场,故选C项;迫使日军放弃速战速决计划的是武汉会战,不是冬季攻势,排除A项;抗日战争转入战略反攻是在194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敌后战场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材料中讲的是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排除D项。答案:C3.(2020·黑龙江哈尔滨高三复课模拟联考)1938年10月,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论及“实行抗战教育政策”时提出,“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据此可知,毛泽东主张的教育政策在当时有利于()A.提高国人的民族觉悟B.促进社会教育广泛发展C.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D.形成实事求是教学方法解析:根据材料“1938年10月”“一切为着战争”“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可知“实行抗战教育政策”是为了适应全民族抗战的需要,此政策有利于提高国人的民族觉悟,团结抗战,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抗战教育政策”不是社会教育,排除B项;根据材料“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可知教育为抗战服务,而非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排除C项;材料中反映了教育政策为现实服务,没有涉及教学方法的问题,排除D项。答案:A4.下图为1938年5月某画家创作的《锄头给我你拿枪去,机器给我你拿枪去》。这一作品()A.反映了妇女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B.创作于抗战相持阶段C.有利于国共合作局面的正式形成D.讽刺国人的消极抗战解析:根据漫画《锄头给我你拿枪去,机器给我你拿枪去》可知,妇女积极地推动和宣传动员丈夫从军杀敌,为民族解放贡献力量,这反映了妇女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故A项正确;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故B项错误;第二次国共合作局面正式形成于1937年9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漫画反映的是妇女支持丈夫从军杀敌,并非讽刺国人的消极抗战,故D项错误。答案:A5.(2020·广东深圳二模)《晋察冀日报》是中共在抗战中创办的一份重要报刊,1940年改版后,以国内新闻、国际新闻、通讯、社论、诗歌、漫画等为主,并创办了副刊《老百姓》。它所刊载的文章大多通俗易懂、诙谐幽默,在解放区和敌占区都发行,给人们极大的希望和鼓舞。这反映()A.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成就斐然B.舆论宣传在抗战中发挥了特殊作用C.民主革命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解析:材料中共在抗战中创办的报刊“给人们极大的希望和鼓舞”,发挥了抗战舆论宣传的作用,故选B项;材料反映出中共在抗战中的舆论宣传,没有涉及民主政治建设,排除A项;民主革命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农村,没有发生转移,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中共在抗战中的舆论宣传,没有涉及团结其他阶级阶层抗战,排除D项。答案:B6.(2020·山西运城二模)聂荣臻在答《抗敌报》记者问时指出,此次战役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次战役()A.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B.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D.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解析:根据材料“主动的进攻战役”“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等信息可知此次战役是1940年彭德怀在华北指挥的百团大战且取得重大胜利,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故选D项;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淞沪会战,排除A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平型关大捷,排除B项;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的战役是台儿庄战役,排除C项。答案:D7.美英于1942年10月9日通知中国政府,愿意立即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有关权益,并准备尽快与中国政府进行谈判,以便缔结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解决有关问题的条约。表明()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抗战相持阶段的开始C.不平等条约得以废除D.美英无条件支持中国解析:据材料“1942年10月9日通知中国政府,愿意立即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有关权益”表明列强愿意废除不平等条约,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故选A项;抗战相持阶段开始是1938年10月,排除B项;据材料“准备尽快与中国政府进行谈判,以便缔结”说明只是准备还没有正式废除,排除C项;材料只是说明美英放弃一些不平等条约,不是无条件支持,排除D项。答案:A8.1945年9月,蒋介石密令各战区“围剿长江南岸、鄂浙皖东及桐柏山区奸匪……警备阜阳、沈丘、商城、霍邱间地区,清剿各该地区奸匪……除警备交通及剿匪外,并注意防范邻近战区之奸匪流窜。”该密令发出的背景是()A.抗日战争进入决胜阶段B.蒋介石正积极筹备内战C.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D.国共已经达成和平协定解析:据材料“1945年9月,蒋介石密令……围剿长江南岸、鄂浙皖东及桐柏山区奸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抗日战争结束,蒋介石正积极筹备内战,故B项正确;1945年9月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故A项错误;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是在1946年,故C项错误;国共达成和平协定是在1945年10月,故D项错误。答案:B9.1947年10月10日,毛泽东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公开发表,首次明确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其背景是()A.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B.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C.东北全境获得了解放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已完成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1947年10月10日”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所以此时解放战争已进入反攻阶段,毛泽东提出这一年的作战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故选A项;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是在1948年秋,排除B项;东北全境获得解放是在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之后,排除C项;解放区的土改基本完成是在1952年,排除D项。答案:A10.(2020·湖北高三4月线上调研测试)下表是国民政府土地政策表(1946—1948年)时间土地政策1946年6月“在变乱期间,农民欠缴之佃租,一概免于追缴”1947年1月“政府即举办土地政策,保障人民财产之权利”1948年8月“对策应考虑土地政策,实行耕者有其田,并于收复区已分配之土地,承认其所有权”据表可知,国民政府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意图是()A.通过土地改革与共产党竞争B.扭转内战战场上的不利局势C.实现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D.为进行内战提供物质基础解析:“一概免于追缴”“保障人民财产之权利”“承认其所有权”并结合1946—1948年国民党在内战中的不断失利,可知国民政府对原有土地政策进行局部调整的目的在于拉拢人心以扭转内战的不利局势,故选B项;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并不等同于实行土地改革,排除A项;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早已背离孙中山的革命宗旨,并非为真正实现民生主义,排除C项;土地政策的调整有利于调动农民劳动积极性,但土地政策本身不会提供物质基础,排除D项。答案:B11.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内,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是有充分可能的。要在战争的第三年内,用最大努力克服各根据地的地方主义和游击主义,将一切可能和必须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和中央代表机关手里。这样做是为了()A.加强统一领导实施战略决战B.推动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C.适应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D.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解析:据材料“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内,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是有充分可能的。要在战争的第三年内……将一切可能和必须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和中央代表机关手里”分析为了实现战争的胜利,需要在最后阶段集中权力实行战略决战,故选A项。答案:A12.1949年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解放北平入城仪式,通讯记者刘白羽写道:“这时,欢迎的人们已经站立了整整一天,他们忘记了寒冷,忘记了饥饿,并与行进的队伍汇合起来,高唱‘我永远跟着你前进’,昂首通过一向为帝国主义禁地的东交民巷。”这一场景()A.表明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古代建筑的保护意识C.说明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消亡D.宣示了广大军民对实现民族解放的坚定信念解析:根据“1949年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解放北平入城仪式”可知人民解放军解放北平是在平津战役中,结合“我永远跟着你前进”可知反映了当时广大军民对实现民族解放的坚定信念,故选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放手发动群众,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不断地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但在实战中又设想用顽强的阵地防守充分杀伤敌人,遏制日军的进攻势头。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但同年蒋介石又下令,对各地自发组织的游击队“一律勒令取消”,李宗仁说国民党把抗战“前途建立在欧战和世界大战之上”,因此在日本进攻面前被动应敌、苦撑待变。——摘编自祝滨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材料二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且全部为军火贷款,,且均为非军事贷款,主要用于购买非军事品和稳定货币。从1940年起,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国家。1941年3月,罗斯福总统将《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从1942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通过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进入昆明、重庆等地,租借法援助总额达到13亿美元。——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国际对华援助的变化及国际援助对中国抗战的影响。解析:第(1)题,从援助国家、援助物资、援助金额以及援助数量上分析变化,从物质上、精神上分析对中国抗战的影响。答案:(1)变化:主要援助国从苏联变为美国;援助通道由西北转为西南;美国对华援助由非军事性援助转为军事援助。影响:在道义上、精神上鼓舞了中国人民,坚定了抗战的决心和信心;缓解了中国抗战的物资困难,为中国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中国抗战的特点。解析:第(2)题,材料一反映中国抗战的民族性,国共合作抗日,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答案:(2)特点:民族性:国共合作基础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双重性:从斗争性质看,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国共抗战中形成了两个战场、两条路线,两个战场互相配合,互相依存,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14.(2021·河北沧州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时段)“新中国”一词内涵的历史发展脉络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为改变清王朝危机,设想在巴西建立和管理殖民地时首次提出了“新中国”的概念,希望通过向外移民来挽救民族国家危机;梁启超也提出了“新中国”一词,这源于其对戊戌变法失败的思考1907年美籍传教士威廉·蒲鲁士作《新中国在演进》一书,揭示某些洋人活动的殖民性、有害性及其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冲突,并从这些冲突中凸显“新中国”出现的必要性续表时间(时段)“新中国”一词内涵的历史发展脉络1910年陆士谔写理想小说《新中国》,该书以幻想形式对未来新中国进行了设计和构建,希望建立一个立宪民主的现代化新中国辛亥革命时期《新中国报论自由真理》中提道:“人群之自由者文明也,外国惟文明故人群之自由胜”五四运动前后国人纷纷提出建设“新中国”,各种“新中国”构想的呼声覆盖全中国,特别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观的推动下,“新中国”一词的含义进一步深化,囊括了民族独立的内容1921年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概念和实践两方面深化了“新中国”的内涵,并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新中国”一词的无限能量释放出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新中国”实现了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