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单元综述】本单元主要讲述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中国古代经济以农耕经济为主体,工商业经济为补充;呈现出多样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在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生产组织的小型化以及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随着土地私有制的不断发展,租佃生产关系逐渐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生产关系。作为农耕经济的工商业高度发达,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在明清之际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君主专制统治和重农抑商等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最终使中国在近代化的世界大潮中落伍。【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考点定位】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突出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特点(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等)、耕作方式、土地制度等,同时考查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知识整合】一、 农业的起源1、 时间、地点:2、 地域差别:3、 农业结构:4、 古代遗存:二、 古代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提高:1、 农具的变革:商周——春秋战国-…2、 牛耕的出现及发展:春秋后期 战国中后期 西汉中期 唐代3、 灌溉工具:曹魏、人力 唐代、水力4、 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水利设施:远古——春秋战国 西汉 东汉、经验总结:三、 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1、 商周时期--春秋时期2、 小农经济:产生时间:产生条件:特点:(4)评价:积极: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的主要经营方式,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为我国的精耕细作做出贡献;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消极:封闭性(自给自足,除盐铁外,一般不必外求);落后性(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脆弱性(承受风险的能力差,很容易走向破产);环境性(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造成环境的破坏)。四、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考题回顾】1、 (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6)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2、 (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荤荤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脫自然的束缚3、 (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4、(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17)在古代文学家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 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5、(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材料二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迁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休止的,食疗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实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高程,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等等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易混辨析】小农经济、自然经济、自耕农经济所谓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市场交换需要,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它曾经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存在。中国的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后来逐渐被商品经济吞食,但是在今天,有些地方的农业经济仍然带有一定的自然经济性质。与自然经济对立的是商品经济,并且两者长期共存,互为消长。小农经济是指以个体家庭为主要单位,农业经营规模不大的一种经济形态。中国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到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在中国大地上完全
消失。但是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小农经济在一定程度又有所恢复,但今天的农民经济也不完全等同于古代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变化,具有三种社会属性。即封建小农经济、资本主义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小农经济。与小农经济对立的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自耕农经济则是拥有耕种土地的所有权。春秋时期,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自耕农经济产生。在封建时代是随着封建朝代的更替不断生产和衰退,到1956年三大改造的时候完全消失。与自耕农经济对立的是租佃经济。由此,我们能够得出以下结论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不是小农经济而是自然经济。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并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结束。因为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两者出现了交集。中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小农经济,它们并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们生产的产品主要不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是和市场相联系。由于它经营规模小,故叫小农经济。在长期的封建时代,三者也有许多相同之处:第一封闭性,三种经济都很少与外界进行产品以及技术的交流。第二保守性,三者都很难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长期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第三狭隘性,三种经济形态下的劳动者大多目光短浅,没有远大理想,只追求眼前利益。第四自给自足性,三者都是基本能够自给自足,对外依赖性很小。【巩固练习:】1、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A.小农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心房的健康宣教
- 商务车接送客人礼仪培训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健康宣教
- 分项工程移交培训大纲
- 小班泥塑活动课件
- 太阳能工程技术选择题100道及答案
- 2025城市私营企业员工劳动合同范本标准版
- 心肺复苏护理动态图解
- 2025钢筋混凝土管桩桩基分项工程施工承包合同
- 2025标准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
- “条令条例学习月”主题授课课件
-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全面剖析
- 2024年湖北省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卫星科普知识
- 北京市朝阳区2025届高三一模质量检测一 语文试题(含答案)
-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1 2 种群数量的变化(人教版)
- 车辆租赁服务保障计划
- DB37T 3862-2020 汽油清净增效剂技术要求
- 框架涵施工工艺标准
- 小学美术1《古代传说中的艺术形象》ppt
- 病历书写奖惩实施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