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及取芯检测报告_第1页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及取芯检测报告_第2页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及取芯检测报告_第3页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及取芯检测报告_第4页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及取芯检测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检测报告委托单位:工程名称:检测类别:现场检测一、若本次检测为送检,则检测报告仅对送检样品负责。二、本检测报告涂改、增删无效,未加盖单位印章无效。三、若送检单位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可在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复检或仲裁申请,逾期不予受理。四、未经本公司同意,不得部分复印本检测报告。联系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报告编号:项目名称:检测类别: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委托单位:检测单位:计量认证编号资质等级:检测人员编写审核批准检测日期:报告日期:概述1TOC\o"1-5"\h\z1.1工程概况11.2合同段的划分11.3检测目的11.4检测依据11.5主要检测仪器设备1\o"CurrentDocument"检测内容及方法32.1检测内容方法及频率32.1.1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32.1.2粉喷桩取芯检测4\o"CurrentDocument"检测结果53.1.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53.1.1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结果汇总53.1.2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各测点试验情况73.3.现场检测照片10地基承载力试验检测汇总报告地基承载力试验检测汇总报告-#-2.检测内容及方法2.1检测内容方法及频率2.1.1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根据相关规范及委托方质量管理的要求,本次对单桩复合地基进行承载力试验。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在变形容许和维系稳定的前提下,单位面积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即复合地基(桩+土)所能承受的安全荷载。本次检测以现场随机抽查的形式选取测试点,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采用直径为1.2m的方形荷载板及测力装置等仪器进行测试,最终提供承载力特征值。荷载板法试验就是在欲试验的点位表面放置一定规格的方形或圆形承载板,在其上逐级施加荷载,每级荷载增量持续时间相同或接近,测记每级荷载作用下荷载板沉降量的稳定值,达到加载设备的最大容量为止,然后卸载,记录单桩或单桩复合地基的回弹值,持续时间应不小于一级荷载增量的持续时间。根据试验记录绘制荷戟和沉降量S的关系曲线。分析研究复合地基或桩身的强度与变形特性,计算复合地基或桩身的容许承载力。A7戶诜-LA7戶诜-L图2.1-1载荷试验堆载法正面示意图本次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遵循《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附录A中试验要点:1、加荷分级不应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2倍。2、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每隔0.5h测读一次沉降量,当在连续2h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复合地基静载试验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1、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2、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3、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大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复合地基静载试验检测成果分析:1、当压力-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2、当压力-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对于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6〜0.008所对应的压力,桩身强度大于1.0MPa且桩身质量均匀时可取高值。复合地基静载试验检测频率:根据设计文件、相关规范并结合委托方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本次在03标段共抽检了13个点进行了检测。2.1.2粉喷桩取芯检测通过对水泥搅拌桩取芯检测,了解桩长、芯样密实性、均匀性等质量情况。现场对每个桩体芯样进行详细描述、采集相关影像资料,芯样强度抽检及其频率根据现场芯样的成型情况和试验基本条件的要求进行。截取的芯样经室内切割、磨平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根据设计文件、相关规范并结合委托方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本次共钻孔取芯48根桩,并从水泥搅拌桩截取了96个满足试验条件的芯样进行强度试验。3.检测结果3.1.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3.1.1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结果汇总本次检测的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载试验位于,经测试,所测桩位的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均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检测成果见表3-1-1~表3-1-4所示。表3-1-1单桩复合地基检测汇总表表3-1-3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成果汇总表点号最大加载(kPa)设计承载力(kPa)检测数据分析单点承载力特征值(kPa)11-6230115从p-s曲线上可以看出,当荷载最大加至230kPa时,最大沉降量为17.17mm,未达到极限状态,p-s曲线上未出现明显的陡降点,属缓变型曲线,其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按相对变形标准确定,取s/b=0.006对应的荷载值为该点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规范要求: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故取115kPa作为承载力特征值。11514-29230115从p-s曲线上可以看出,当荷载最大加至230kPa时,最大沉降量为17.64mm,未达到极限状态,p-s曲线上未出现明显的陡降点,属缓变型曲线,其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按相对变形标准确定,取s/b=0.006对应的荷载值为该点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规范要求: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故取115kPa作为承载力特征值。11516-15230115从p-s曲线上可以看出,当荷载最大加至230kPa时,最大沉降量为16.14mm,未达到极限状态,p-s曲线上未出现明显的陡降点,属缓变型曲线,其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按相对变形标准确定,取s/b=0.006对应的荷载值为该点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规范要求: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故取115kPa作为承载力特征值。11520-10220110从p-s曲线上可以看出,当荷载最大加至230kPa时,最大沉降量为14.73mm,未达到极限状态,p-s曲线上未出现明显的陡降点,属缓变型曲线,其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按相对变形标准确定,取s/b=0.006对应的荷载值为该点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规范要求: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故取115kPa作为承载力特征值。110承载力

特征值(kPa)115110沉降量(mm

)17.1717.6416.1414.73客弓点号最大加载(kPa)设计承载力(kPa)检测数据分析单点承载力特征值(kPa)承载力特征值(kPa)沉降量(mm)22-22220110从p-s曲线上可以看出,当荷载最大加至220kPa时,最大沉降量为15.66mm,未达到极限状态,p-s曲线上未出现明显的陡降点,属缓变型曲线,其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按相对变形标准确定,取s/b=0.006对应的荷载值为该点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规范要求: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故取110kPa作为承载力特征值。11015.663.1.2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各测点试验情况(1)、试点编号:5-8从5-8试验点的地基平板载荷试验p-s关系曲线和s-lgt关系曲线和s-lgp关系曲线

可以看出,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没有明显的比例界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

规范》中附录B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要点B.0.10的第2条,“当压力一沉降曲线是平缓

的光滑曲线时,对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按相对变形标准确定,可取s/b等于0.006所

对应的荷载值为该点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规范要求: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

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故取llOkPa作为承载力特征值。表3-1-单5桩复合承载力检测成果表工程名称:K27+557-K27+572试点编号:5-8设计荷载:220kPa压板面积:1.246开始检测日期:2016-09-26级数荷载(kPa)本级位移(mm)累计位移(mm)本级历时(min)累计历时(min)127.01.631.632020255.01.933.562040383.01.985.5420604110.02.067.6020805137.01.699.29201006166.02.2311.52301307192.02.9014.42451758220.03.1117.5345220

9166.0-2.1315.401523510110.0-2.4712.93152501155.0-1.6211.3115265120.0-1.2110.10150415最大加载量:220kPa最大位移量:17.53mm最大回弹量:7.43mm回弹率:42.38%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曲线图桩号/部位取样深度(m)芯样描述10-190〜1.5芯样呈长柱状,硬塑,断口吻合一般,胶结一般1.5〜3.0芯样呈长柱状及短柱状,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