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一)耕作方式的演进与影响1.过程: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过程。前者是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后者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采用。2.生产工具、技术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形成。(2)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出现耦犁。(3)汉代铁制农具的数量远超前代,曲柄锄、大镰和播种工具耧车的出现,说明农具有所改进。(4)唐代出现曲辕犁,标志着我国古代农耕技术的成熟。3.影响(1)耕作技术的改进,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2)小农户个体经营使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革命性的发展。(二)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制度)1.主要土地制度(1)商周时代:井田制具有土地所有形式由公有向私有过渡的特征。(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3)北魏到唐前期:均田制实质上是封建的土地国有制。2.土地兼并及影响(1)土地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宋代以后尤其严重。土地私有制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2)疯狂的土地兼并导致农耕生产秩序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不安。(3)使“平均”口号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意识中的重要内容。(三)沉重的赋税和力役1.赋税名目繁多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2.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3.徭役是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多至农民无法忍受,以致引发社会动乱。(四)水利事业的发展1.水利文献:主要有《河渠书》《沟洫志》等。2.水利工程(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2)汉代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至今还流行于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3)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水患。3.灌溉工具(1)隋唐五代:北方有立井水车,长江流域发明高转筒车。(2)宋代:水转翻车利用水力为动力。(3)明清:出现了风力水车。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类型1.家庭手工业:手工业长期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了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自给自足。2.田庄手工业: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了田庄手工业,生产生活自给自足。3.官营手工业:从汉武帝时代起,政府垄断煮盐、冶铁等行业;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成为职业世袭的“匠户”。(二)手工业部门与成就1.纺织业(1)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原料最初用的是麻和葛。(2)商周: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周代“妇功”成为“国有六职”之一。(3)汉代:花色品种多样纺织品远销到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4)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规模也相当大。(5)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有所提高。(6)元代:黄道婆创造新式纺车,推广织造技术。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7)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而且出现了雇工和自由劳动力市场。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2.冶铸业(1)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青铜铸造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作品多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2)春秋晚期出现人工冶炼的铁器。(3)战国中期后,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4)汉代冶铁以煤炭做燃料,并创造出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水排。(5)南北朝时期出现灌钢法。(6)北宋时期有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3.陶瓷业(1)原始时代的彩陶和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工艺水平很高。(2)唐代美术陶制品“唐三彩”风行一时。(3)早期瓷器是一种釉陶,又称做原始青瓷。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4)唐代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有青瓷和白瓷两大体系,代表是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5)唐宋以来,各地瓷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6)清康熙年间,发明粉彩瓷器工艺;雍正时期,烧制技术达到顶峰。(7)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路外销的重要商品,“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路”。[构图解史]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图片解史]铁犁牛耕的演进信息提取:铁犁牛耕技术自春秋战国时代出现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成为助推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方面,传统步犁定型,成为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传统农业的耕作技术没有实现革命性的变革。[构图解史]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演变[易混辨析]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分为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所有制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据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屯田制和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很规范而分散,由于农民经济力量薄弱,土地往往被兼并。[图片解史]水排信息提取:水排是鼓风冶铁的工具,由东汉太守杜诗创造,以水力为动力,实现了供风形式的革命性变化,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问题情境]资本主义萌芽材料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思考运用:你如何理解“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提示:在民营手工业中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已经出现,经济领域中出现了新的经济现象。[图示明史]古代手工业[问题情境]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材料一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礼记·王制》材料二孟子说:“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思考运用:依据上述两则材料,说明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手工业各有什么特点。提示: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手工业劳动者地位低下,世代为官府服务。家庭手工业的特点:是农户的副业,主要满足家庭自己生产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主题一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一、“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自然经济的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农经济除包括自耕农经济外,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的佃农经济。三者的关系图示如下:[针对训练](2020·河南新乡调研)下表取自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汉景帝(前157—前141年在位)二年南郡江陵县郑里廪簿(土地、赋税等情况记录簿)。据此可知,当时该地()户数口数成丁男女数耕地总数每户最多与最少田亩数25户105口69口617亩54亩、8亩A.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B.地主田庄经济繁荣C.自耕小农经济盛行 D.土地租佃现象普遍解析:材料反映了郑里户口和耕地数量,无法体现精耕细作,故A项错误;根据表中每户最多田亩数为54亩可知当时耕地分配较为均匀,并未形成地主田庄经济,故B项错误;根据表中每户最多耕地54亩与最少耕地8亩可知当时该地每户都拥有一定数量的耕地,自耕小农经济盛行,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土地租佃现象,故D项错误。答案:C二、“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以通史视角认识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1)政治上: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的必要因素和经济基础。(2)经济上: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根源;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3)科技文化上: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造就了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落后性也决定了中国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古代许多文学作品多是反映小农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4)民族心理与家庭伦理观念上: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具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自私、保守性的不足;小农经济条件下,导致“重男轻女”“安土重迁”思想观念的产生;同时也铸就了中国古代注重孝道、重视邻里与家庭和睦的观念。三、“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获取史料信息]——小农经济的特点史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摘编自白居易《朱陈村》史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摘编自晁错《论贵粟疏》要求:根据史料一、二,概括归纳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试答:答案:①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②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③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⑤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认识史料的价值]——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史料一“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牛”。——《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秦以牛田,水通粮。——《战国策·秦策》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为畎亩之勤。——《国语·晋语》史料二战国时期出土的铁制的起土工具主要是锄、镢、锸。而犁(包括犁冠,即所谓V型器)的出土却寥寥无几。——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史料三(战国)铁犁铧也已经出现,所见多是一种“V”字形的铁铧冠。春秋战国文献中曾见到一些关于“铁犁”或“犁耕”的零星记录。——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一卷辨析史料:上面的三则史料是关于铁犁牛耕的历史记载和现代人的考古成果报告。史料一出自《史记》(成书于汉代),《战国策》(成书于秦汉之际),《国语》(成书于战国时期),可信度高。史料二、三虽是现代人所著,但其是考古成果的报告,可信度更高,可作为第一手史料。应用:(1)对以上史料认识正确的是()A.《国语》成书时间最早最可信B.《史记》成书时间较晚,可信度不如《战国策》《国语》C.以上史料尚不足以说明铁犁牛耕出现的时间D.都具有史料价值,应综合分析利用(2)史料反映出当时农业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试答:答案:(1)D(2)春秋战国之际,我国开始出现铁犁牛耕。主题二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一、“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影响1.原因(1)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不仅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带去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2.过程朝代表现特征魏晋南北朝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中唐以后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3.影响海外贸易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改善,促进了宋元时期海上贸易的发展城市发展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人口分布南方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人才教育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生态环境南方某些地区被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风俗习惯的影响如受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唐中期北方饮茶之风盛行等二、“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获取史料信息]——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史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摘编自《史记·货殖列传》史料二方朝廷在故都(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摘编自陆游《渭南文集》要求:根据史料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试答:答案:(1)汉代南方经济发展落后,经济重心在北方。(2)南宋江南经济发展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运用史料说明问题]——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史料一史料二北宋科举入朝做官的官员统计前期中期后期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北方278人84.5%274人63.9%121人40.3%南方51人15.5%155人36.1%179人59.7%要求:根据上述史料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试答:答案:史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人口在数量上和区域分布上的特点。整体上中国古代人口呈增加趋势,而区域人口分布状况呈现“南增北减”的特点。从史料二的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北宋时期南方地区通过科举入朝为官的人数逐渐增多,客观上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教育的影响,说明文化重心随经济重心转移而变化。主题三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一、“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1.工商食官“工”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商”是官商,他们在官府的监督、控制下劳动,由官府给以必需的生产原料和衣食等微薄的生活资料,称之为“食官”。他们的职业世代相袭,没有经营、迁徙的自由,专为官府和贵族服务。[针对训练]1.(2020·安徽马鞍山调研考试)西周时期,在“工商食官”制度下,擅长经商的家庭或家族在被国家认可之后,又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世代相袭,不得改弦易辙。这反映出该制度()A.推动了私营工商业发展 B.可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C.是重农抑商政策的雏形 D.固化了当时的职业划分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在“工商食官”制度下工商业家族具有职业世袭的特征,说明该制度固化了当时的职业划分,故D项正确;西周时期还没有出现私营工商业,私营工商业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B、C两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答案:D2.匠户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户称作“匠户”。唐代出现工匠定期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服役的制度。宋代雇匠实行薪酬制。元代实行“匠籍”制,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不得脱籍改业,世代相袭。明代匠户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清顺治二年(1645年)废除“匠籍制”,匠人获得自由身份。[针对训练]2.元代为了便于强制征调工匠服役,匠工入专门的“匠籍”,称为匠户。明代与元代的不同在于匠户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作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服役。这种变化()A.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巩固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C.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 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解析:根据“明代与元代的不同在于匠户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作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服役”可知,明代放松了对匠户的人身束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二、“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古代中国手工业没有出现生产领域技术革命的原因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其征收重税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技术水平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难以得到交流提高三、“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解释”全面认识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1.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1)从行业和区域上看:产生于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区的丝织行业。(2)从表现上看:主要是苏州丝织业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这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3)从程度上看:只是在局部发达地区一些生产部门中稀疏出现,是十分微弱的,发展缓慢,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也没有成长为独立的经济力量。全国范围内,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主导地位。(4)从历史地位上看: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反映。2.对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进步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革命性资本主义萌芽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对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弱小性资本主义萌芽只在部分地区的少数行业中出现,稀疏而微弱缓慢性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四、“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获取史料信息]——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史料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荀子·王制》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礼记·王制》要求:分析史料,归纳先秦官营手工业的特点。试答:答案:分类较细;官府严格控制;从业者专业生产;工艺精细。[从史料中发现问题]——手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史料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营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营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范文澜《中国通史》发现问题:史料反映出明清时期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的松弛,这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要求:史料反映出明清时期的工匠地位有何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试答:答案:变化:从定期服役到纳银代役再到完全废除匠籍;政府对工匠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影响:提高了手工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自由劳动力;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客观上为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全国卷全国Ⅰ2020·T26;2019·T27;2018·T26;2017·T27;2016·T25全国卷对本讲的考查,偏重于古代农业政策与农业发展状况、经济重心南移,这也是复习备考的核心所在。从命题的角度来看,注重从经济文明演进的角度考查农业发展的影响;注重从农户角色的变化考查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在注重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拓展挖掘教材之外的知识,以补充完善古代史的知识体系。从命题立意上看,凸显核心素养,重视方向引领,如从社会角度考查明末“用工荒”的原因,将社会热点融入历史问题的考查之中,润物无声,巧妙至极。全国Ⅱ2020·T27;2017·T26;2016·T26全国Ⅲ2020·T25;2019·T27;2018·T24;2017·T26;2016·T27地方卷江苏2020·T1;江苏2020·T5;天津2020·T1[感悟真题——明确命题方向]1.命题点:东汉末年的屯田制(2020·高考全国卷Ⅲ)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 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 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解析:D对:东汉末年,战争连年不断,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粮食短缺,社会问题严重。从材料“以解决……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可以看出屯田对安置流民,开垦荒地,恢复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客观上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A错:屯田并非地主的私有土地,因此不会助长大土地所有制。B错:发展屯田主要是解决军粮供应及屯田军民本身的生计问题,且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农产品商品化的相关内容。C错:中原人口南迁主要是因为战乱,且从材料中无法看出中原人口南迁。答案:D2.命题点:宋代农作物的引进与推广种植(2020·高考全国卷Ⅰ)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解析:A对:占城稻是耐水旱作物,在多旱地的北方得到推广,大、小麦是旱地作物,在多水田的南方得到推广,表明宋代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错:曹魏时已经有翻车。C错:南宋时期,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也说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D错:占城稻和大、小麦推广种植的区域扩大,不能说明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根本”一词说法过于绝对。答案:A3.命题点:官营手工业与工匠制度(2020·高考全国卷Ⅱ)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 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 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解析:由材料“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可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用货币征收取代了对工匠的实物征收,工匠不再专一于物资生产,削弱了官营手工业的地位,故选D项;材料并未提及市场流通的货币形式,“已取代”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明中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雇佣劳动并未发展为主要的用工方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官营手工业而非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答案:D4.命题点:清代租佃关系的发展(2019·高考全国卷Ⅲ)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解析:C对:清乾隆时期,随着江南租佃关系的发展,佃农普遍存在,而佃农也属于小农,仍然是个体经营。A错:“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不是土地所有权的变动,佃农只是以租佃方式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因此材料没有体现出土地所有权的变动情况,且土地所有权的变更极为频繁的表述错误。B错:材料中没有体现农业生产利润的问题。D错:农业的商品化生产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C5.命题点:北宋民营手工业的发展(2018·高考全国卷Ⅰ)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解析:A对:根据材料“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可知民营手工作坊众多;手工业者“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也说明当地民营手工业作坊多,手工业者选择空间大,综合以上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错: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对工商业的管理各个朝代基本都采取压制政策,故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并不高。C错:“已经普及”说法与史实不符。D错:材料仅体现了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的制盐业情况,不能体现盐业专卖制度解体。答案:A6.命题点: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2017·高考全国卷Ⅱ)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喝茶习俗在北方由被嘲笑到普遍流行的变化情况,这是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的结果,C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喝茶习俗不能等同于饮食习惯,B项错误;仅由材料无法得出南北方经济水平发展情况,排除D项。答案:C7.命题点:古代土地制度(井田制)(2020·高考天津卷)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 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 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解析:D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下土地归国家所有,由周王将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根据材料“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可知,此时村社成员没有土地的所有权,所有权依然归国家所有。A错,井田制下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不能转让与买卖,且私田只是村社成员的份地,村社成员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B错,井田制下的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使用的份地,收获归自己。C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小农经济逐渐形成。井田制在春秋时期开始走向崩溃,两者内涵不同。答案:D8.命题点:青铜农具的礼器化(2020·高考江苏卷)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 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 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解析:C对,根据材料“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分析,江西出土的青铜农具并非用于耕种,更多的是发挥礼器的作用,说明这一时期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A错,青铜农具在夏朝就已出现,并且材料中也得不出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B错,青铜农具很少用于农业生产,所以得不出其有利于精耕细作。D错,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南宋。答案:C9.命题点: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2020·高考江苏卷)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 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解析:D对,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土地租佃方式既有“工本”又有“工银”,同时生产的产品不是完全为了自己的需要,而是一部分投放到市场,反映出农业生产突破了传统的结构,家庭副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生产经营方式多样化。A错,材料体现的是农村的土地租佃关系,并不是雇佣关系,且“普及”说法不符合史实。B错,材料并未提到地主对佃农的剥削程度。C错,材料只是提到地主的田庄产品一部分投放市场,得不出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的结论。答案:D[模拟精练——好题精练赢高考]1.(2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中型载货车未来趋势预测分析及投资规划研究建议报告
- 传媒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产销包装装潢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直管进水装置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氚在线测量仪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2025年中国美容喷雾机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中国水杨酸酯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建议报告
- 防洪工程质量检测报告
- 2025年老骥伏枥表座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粉晶吊坠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海门中学高三最后一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声乐、器乐表演组”赛项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数据中心综合布线工程设计
- 胸外科讲课全套
- 2024年下半年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华宇工程限公司中层干部公开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副省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届上海市宝山区行知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流感课件名称教学课件
- 学生课业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 二年级上册劳动《理床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