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医案三则_第1页
《针灸大成》医案三则_第2页
《针灸大成》医案三则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大成》医案三则

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是中国第一部针灸文献专著,内容丰富,流传广泛,对针灸和按摩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书的结尾,你可以思考和发现。虽案例不多,亦可管窥杨氏学术思想之一斑。兹将学习体会分述如下。一、辨证论治不全杨氏学有渊源,其深厚根基,本于《内》、《难》,他说:“《素》、《难》是医家之鼻祖,是济生之心法,垂万世而无弊”(策论篇)。并引《素问·异法方宜论》云:“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针灸直指》篇)。他认为疾病有内伤于七情,外感于六淫之分,致病之因既有不同,而治疗之法,亦不可一律。所以他指出:“有疾在腠理者焉,有疾在血脉者焉,有疾在肠胃者焉,然而疾在肠胃,非药饵不能济;在血脉非针刺不能及;在腠理非熨焫不能达,是以针灸药三者,医家不可缺一者也”(《策论》篇)。本书所录31则医案,其33个症例中包括颈臂结核、腰及四肢痹症、痢疾便血、血崩血厥、小儿惊痫、神志病等。其中单用中药者4例,单用针者10例,其余案例皆针和灸或与药物并施,总以审察邪正盛衰、气血虚实、病症之所在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一妇人患危异之疾,半月不饮食,目闭不开,六脉似有如无。杨氏认为此疾非针不苏,遂针内关二穴,目即开,能食米饮。又一妇人患怪病,用孙真人十三针之法,立验,精神复旧,临床对这类癔症和精神病患者,每每单一用针即可取效.杨氏对经常发作的病症,先用针以控制症状,再以中药调治以善其后。如一妇人患痫症20余年,曾经医数十,俱未验,诊其脉,依理取中脘、鸠尾、曲池等穴以定痫,次日平妥,然后依法制健脾之药予服,以巩固疗效。对虚实夹杂之症,在施针用灸的同时,每用中药协同治疗而取效。如:一老人手臂不举,背恶寒而体困倦,盛暑仍喜穿棉衣,诸医作虚冷治之不效,诊其脉沉滑,系疾在经络为患,为针肺俞、曲池、足三里穴,是日即觉身轻手举,亦不畏寒,并投除湿化痰之剂而告痊愈。对正虚邪实之例,则以中药先祛其邪,后用灸法以补其正。如:一妇人崩不止,身热烦躁,六脉数且有歇止,此外感误用凉药,予羌活汤退热,后灸膏肓、足三里而愈。从以上病例可见杨氏善于针灸药三者相辅为用,相机而行,因而效果显著。也是他强调医生要安不拘成法。“病以人殊,治以疾异”、“师古而不泥于古”的具体体现.二、泻热除满,消滞三焦杨氏对脉象十分重视,把辨脉视为明证的重要环节。如:夏梅源公患伤寒,迎视六脉微细,阳症得阴脉,断为险症。按经云:“阳脉见于阴症,其生也可知;阴脉见于阳症,其死也可许”。于给服中药的同时更针内关,六脉遂转阳,后续汤散而愈。又如:李姓老人,两腿痛十余载,诸药不效,诊其脉滑浮,为风湿入于筋骨,取风市、阴市等穴针之,嗣后病不再发。以上两案,一为以脉预测病情危重,针药合用取效,一为凭脉辨证而用针获愈。杨氏临证,精思脉理,意究病源,参定治法。如:许姓男,患腰痛甚剧,诊脉尺部沉数有力,然男子尺脉固宜沉实,但带数有力是湿热所致,为有余之疾,故于肾俞行补泻之法,以指代针,并用中药渗利之剂治之得愈。一妇人年七旬,发热、头眩、目涩、手挛食少,诊得人迎脉浮而关带弦,见症虽多,宜清热为先,依法制方用药施针后热退身凉,饮食渐进,诸症均可。本例以其脉浮弦,是过用养血补脾之剂,闭塞火邪而流溢于太阳膀胱经,因本经循行起于睛明而迄于至阴,故目涩头眩,支走三焦经故手挛。临证分析病因病机,在众多的症状中抓住其中一症作为辨证的关键,脉证合参,这样的辨证对指导临床是十分有益的。三、选穴治疗,共病物治杨氏在医案中论述脾胃为一身之根蒂,五行之成基,因脾胃为元气之本,又是升降运动的枢纽。增强脾气的升发作用可使元气充沛、气机通畅,而疾病得以痊愈。倘脾胃气虚,升降失常,则诸病由生。因此在治疗中十分重视整体对局部病变的影响,多从整休出发,尤其重视调理脾胃和疏调气机,以冀恢复本身元气,使气血升降通畅而达到治愈局部疾病的目的。医案选穴治疗就体现这一中心思想。医案中选用最多的穴是足三里、中脘、章门;其次是气海、膻中、曲池、内关。足三里为胃经合穴,是健脾和胃的强壮要穴;章门、中脘是脾胃募穴,又是脏腑会穴,是调理脾胃的主穴;气海功擅培元益气,亦为全身强壮穴;膻中为心包募穴,又为气会,曲池是大肠经合穴,内关为心包经络穴,此三穴是宽胸理气、疏调气机的主穴。杨氏治张姓男泻痢半载,不能进食,诸药不效,即针灸中脘、章门后,果能进食。田姓老人患脾胃之疾,医治久不得当,针中脘、食仓(中脘旁一寸半),行九阳之数,每穴各灸九壮,灸疮发渐愈。此皆从脾胃论治而愈之案例。又如:治王念颐公咽嗌之疾,似有核上下于其间(梅核气),取膻中、气海、足三里(加灸),徐徐调之而痊。治虞姓膈气之疾,形体羸瘦,药饵难愈,六脉沉涩,取膻中(行六阴数)以调和其膈,取气海(行九阳数)以保其源,并各灸七壮,元气充实,脉息自盛,经治愈后,形体丰厚。以轩歧论“诸痛皆生于气,百病皆生于气”之说,而用培元益气,疏调气机法施治之案。四、选取穴位价值显著杨氏在策论中说:“执简可以御繁,观会可以得要,而按经治疾之余,尚何疾之有不愈”。又说:“求穴在乎按经”。说明他重视经络学说,强调循经取穴,所以他临证选穴的特点是少而精。在医案29个症例中,除一例用十三鬼穴外,所列穴名者不过三十,仅用一穴者9例,其余多只用2~3穴,这符合“疏针简灸”的要旨,是我们所应加以重视和研究的课题。如:工部郎许公患两腿股风,日夜痛不止,卧床月余,遂针环跳、绝骨,随针而愈。杨氏谓:“治病必求其本,得其本穴会归之处,故痛能立止,而即可步履”。如治许妇人案,对七情病症象、机理论述甚详,仅取内关二穴以舒气解郁,半月之疾便得速愈。再如:吕姓痰核结于臂部,针泻曲池以通其经气,更灸二七壮,不数日即平安。又如:王疏翁患痰火炽盛,手臂难伸,望其形体强壮,多是湿痰流注经络之中,针肩髃疏通手太阴、手阳明经之湿痰,更灸肺俞以理其本,则痰气可清,手臂即能举,后形体益壮。这些案例,取穴少而见效速,是由于杨氏能掌握经络学说的要领,治疗方法适宜,注重补泻手法的运用,故只选用主要的穴位,即可取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