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_第1页
每逢佳节倍思亲_第2页
每逢佳节倍思亲_第3页
每逢佳节倍思亲_第4页
每逢佳节倍思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吟情动之句,披辞发之源——《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使用教材:苏教国标本第5册23课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3、 阅读课文之“文”并发挥想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初步理解“诗”之涵义。4、 感悟诗句中以及课文中包含的浓浓的思乡之情。教学时间:2课时教材解读:这篇文章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形象地解释了王维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创作背景和大意,抒发了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生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该“文包诗”是根据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的,语言优美,生动活泼。“文”是由“诗”演化而来的,但“文”不仅是“诗”的内容的形象呈现,还是“诗”的创作背景的补充。而“诗”是教材的核心,是“文”的升华。教学时,应当以文会诗,诗文互参,来理解全文主旨。设计理念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与“缀文者情动而辞发”相反,“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即一般读者先看文章是“怎么说的”(披文),后看它“说了什么”(入情)。这是中国传统文论关于阅读过程的一个比较清晰的表述,这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体察文本中的情感因素,紧扣文本中的情感要素展开有效的对话,真正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因而,学习本课课文的“文”也好,“诗”也罢,都要先有个感性的认识一一“怎么说的”,再追寻“说了什么”。先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习得某种方法,再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文包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从字面上来看,其核心词是“诗”教学自然要围绕诗来展开,以诗统文,借文解诗,感悟诗歌的意象,领会承载的情感。根据中年段特点,我认为中年级文包诗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1、 由诗入文。在教学“文包诗”这类课文时,诗作是重点,是核心部分。首先应呈现的便是古诗。读通读顺古诗是前提条件,接下来便是借助“文包诗”中“文”的部分来理解古诗,尤其是对古诗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初步感受古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线索。2、 缘文学诗。简单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不能够深刻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因此要想把古诗读好,还需要走进诗歌背后的文字,借助“文”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在文中找句子,写批注,谈理解。其中设身处地的想象非常重要,而想象当时的画面尤为重要。想象和阅读文字不能与古诗脱节,而要将学生自己的感受与古诗中的诗句相结合来谈,处处与诗句相结合,带着体会到的情感来读诗句。3、 由此及彼。在阅读方法指导上:“文包诗”的学习只是一种方法,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所以课后的迁移可结合课中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查阅资料,理解古诗。如课中上的是“怀乡”古诗,那么教师可再出示几首“怀乡”古诗,让学生查找作者资料以及创作背景,让学生根据资料来理解古诗。教学过程:一、名句导入,铺垫基调。

1、 配乐诵读三首古诗名句(幻灯出示图画、诗作、配以音乐《思乡曲》)师:在古诗中,有很多诗句是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唐代大诗人李白身在他乡,难以入眠,在《静夜思》中写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成为千古名句。宋代诗人王安石,因外出做官,公务缠身,不能回家,于是在《泊船瓜洲》中写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几经修改的“绿”字成就了一段诗坛佳话。在安史之乱中,饱尝艰辛的大诗人杜甫因思念失散在各地的兄弟,吟诵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心声。(以上幻灯出示整首诗,特别突出显示名句。)2、 引出王维诗句师:老师这儿还有两句唐朝王维写的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师:想看一看完整的诗么?(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设计意图】给古诗配乐能很快让学生入情入境,走入诗的王国。不同曲调的古曲有助于表现不同的主题。如表现相对平静点的用:《潇湘夜雨》《雨打芭蕉》《琵琶语》《春江花月夜》;表现激烈的用:《十面埋伏》《骏马奋蹄》;表现哀伤的用:《二泉映月》《寒鸦戏水》。本课主题为“怀乡主题”,因而可以选古筝弹奏的《思乡曲》。二、趣读古诗,初悟诗意。1、读通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戈第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九月九日忆山东戈第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t茱萸少一人节奏提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个“/”为短暂停顿,2个为稍长停顿)【设计意图】关于吟诵,清代程廷祚认为:“古者之于诗,有诵有歌,诵可以尽人而学,歌不可以尽人而能也。”近人黄仲苏认为:“诵就字义言,则为读之而有音节者……”朱光潜说:“歌重音乐的节奏而诵重语言的节奏。”综合各家的理解,我认为诵读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反复地读,熟练到脱口而出,自然成诵。因此,本环节分几个层次的诵读,旨在帮助学生读通、读熟,乃至初步读出诗的意味来。拿“情动辞发”的观点来看,这个环节是通过吟“情动之句”,初步体验古诗怎么写的,由韵律美来触摸古诗的“情动”之处。2、读短古诗(1)师:要理解古诗的意思,就要学会把诗读短,下面同学都来读读这首诗,如果把这首诗读短,读得越短越好,你会怎么读?你能不能能把这首诗读成每行四个字的,(题目不管):让学生同座2人试着读一读,说一说你读的“诗”描绘了哪些画面?教师点拨。预设答案:(有不同的读法若干,只要能呈现一些画面,没有短语搭配问题的皆可)或者 1或者独在异乡,独在异乡,异乡为客,佳节思亲。每逢佳节。佳节思亲。兄弟登高,遥知兄弟,遥知兄弟,遍插茱萸。遍插茱萸。插茱少人。师点评:这样读,让人仿佛看到了四幅画面,“独在异乡”图,“佳节思亲”图,“兄弟登高”图,“遍插茱萸”图。不错,大部分诗意都读出来了。(2)如果读成3个字,你会怎样读?其-一-• 1其~二:在异乡,为异客,其三/、 倍思亲。倍思亲。知兄弟,登高处,插茱萸。少一人。(3)如果读成2个字,你会怎样读?异乡, 或者:异客,思亲。佳节。登高,兄弟,少人。茱萸。 师点评:同学们真有水平,读出了四个意象,其实,诗歌就是有很多意象组成的,抓住了这些关键意象,你也能成为诗人。(4)如果整首诗读成一个字,你会读成哪个字?说说理由。预设:板书:思。师点评:这个“思”,是思念的思,是思乡的思。同学们读出了全诗的主旨,真了不起!【设计意图】将一首七言诗读短的灵感来源于古体诗也有三言四言之类的短诗。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有三个:一是让学生将古诗描述的画面精简至最简单,保留一些最基本的画面或者意象,从而让学生领悟写了什么,学生所保留词语会各有特色(有好几种方式),不管会呈现何种画面意象,都是对诗歌的一次个性化解读,有助于了解诗歌究竟写什么主题。二是在读短诗的过程中,特别是保留四个字、三个字时,学会关键词组合搭配的得当,只有如“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等搭配恰当,读起来才通顺,当然,这些术语名称不需在课堂上直接明示。三是通过最终的凝练形成对诗的主旨“思”的初步认同,真正达到了“情动辞发”的第二个环节——“写了什么?”三、以诗会文,索句解诗。过渡:我们不仅要能把古诗读短了,我们还要把古诗读长了?谁能把古诗读长?怎样读长?(就是借助课文的介绍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能行吗?)1、幻灯出示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对照诗句读课文,找到能解释古诗的相关句子或者词语,做上记号或写下来,每个小组重点解释一句话,题目也算。2、 小组合作研究。(教师在巡视小组学习情况时初步了解各组研究的句子情况,避免研究集中在几句热门句子上。)3、 上台交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九为阳数,所以称“重阳”。古时候这天又佩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来驱邪避灾的习俗。忆:想念)(教师补充:“山东兄弟”不是现在的“山东”而是“华山以东”一一五岳之一。王维的家乡在蒲州——山西永济。简笔画介绍。)△独在异乡为异客:对应句子: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对应句子: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遥知兄弟登高处:对应句子: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遍插茱萸少一人:对应句子: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预设:教师点拨注意点:王维15岁那年,就一个人来到京城长安求学,而且一待就是两年,没有亲人陪伴,“孤独”是主要精神状态。学生容易疏漏的解释“逢”遇到;“佳节”:只知道重阳节,不知道“美好的节日”少了王维一人。(教师补充:要知道,王维兄弟情谊很深很深。王维有四个弟弟,两个妹妹,其父早逝,早慧的王维十五岁就开始了两京的游宦活动,他十七岁时孤身一人在长安,家中只有寡母一人支撑,每当佳节临近,怎么不引起了他强烈的思念之情?)4、 齐读全诗。5、 小结:刚才,我们各小组根据课文的相关描述,初步理解了诗意,走近了作者内心,但是,诗有限而意无穷,还有很多内容需要借助课文来加深;理解。【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考虑到生本学习背景下,学生在课前对古诗已经有了初步理解,根据查阅的资料,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借助小组的讨论:先找关键句、照应句,再从文章其余处补充,基本可以解决疏通诗意的任务。小组交流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对古诗中个别字义的准确把握。如“每”解释“每当”“逢”解释“遇到”等,在小组交流时,教师需要点拨。四、走进文本,入情入境1、 自读自悟要求:课题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关键词是2个:“佳节”“倍思亲”“为什么王维在佳节中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呢?"找出有关词句,细细品读,写写批注,然后交流。2、 交流:重点为以下几句:▲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预设:点拨要点:联系自己的经历,抓住“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进行理解。联系重阳节的风俗,想象一下大街上人们还在干什么?回顾“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一一诗句中的哪个字表示“更加”的意思?(倍)▲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预设:点拨要点: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领会王维设身处地,替兄弟们想到的“少一人”的含义。▲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预设:点拨要点:王维想到了过去和兄弟登高的欢乐,想到了现在独自一人的孤独,内心是百感交集。这里的省略号就像一声长长的叹息,唉一一从这声长长的叹息中,你们品出了什么?王维可能还想了些什么呢?借机理解“思绪万千”的意思。3、感情朗读全文。【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目标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诗人对话,再次加深诗意的领会;二是对“佳节”情境之下思亲之“倍”的再次解读,同时也是对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解读过程。这个环节是反过来找寻“缀文者”“情动而辞发”的源头的过程,由于“文包诗”的“文”更形象具体一些,如文中对“佳节”热闹情境的描述,对诗人内心的揣摩等都比较详细,所以,有助于进一步领会诗人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思乡”之情,学生通过“披阅”“批注”找寻辞发之源,五、同题拓展,比较阅读1、 纵向(王维本人诗作)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诗歌一开头,诗人以近似讲话一样的语气,不加修饰地表现了一个久住他乡异地的人,一旦见到自己家里的亲友,欲知家乡情事分外热烈、急切的心情。那么,身在异地的异客,最想知道什么样的事呢?最令诗中主人公亲切怀想的却是花窗前那枝梅花开了没有。全诗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2、 横向(其他诗人佳作)隋代薛道衡《人日思归》诗曰:“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诗人抓住“雁后”“花前”这些形象事物,深刻地写出自己思念故乡,急切思归的心情,委婉含蓄,颇近唐人五绝。唐代岑参《渭水思秦川》诗写道:“渭水东流去,何时到澭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诗人用凭添两行眼泪,随水流向故园,来表达自己思念故乡的情愫,形象而又深刻。清朝袁凯《客中夜生》:“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落叶萧萧,触动诗人归思,但归路茫茫,回归无望,夜雨声中,又传来一声雁叫,更使诗人愁肠欲断,归思难收。《春江夕望》是卢纶为躲避安史之乱而客居湖南时写的:“洞庭芳草遍,楚客莫思归。经难人空老,逢春雁归飞。东西兄弟远,存没友朋稀。独立还垂泪,天南一布衣。”首联说春天已到洞庭,自己可不要想家。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