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义全套课件_第1页
《道德经》讲义全套课件_第2页
《道德经》讲义全套课件_第3页
《道德经》讲义全套课件_第4页
《道德经》讲义全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读一、为何要读《道德经》?二、《道德经》的真面目三、如何读《道德经》?1.“经”是什么?“经者,径也、镜也、精也、静也、敬也。”“径者,竞也。”“镜者,警也。”“精者,晶也。”“静者,净也。”“敬者,儆也。”一.为何要读《道德经》1.“经”是什么?“经者,径也、镜也、精也、静也、敬也。”经者,径也,径者,竞也。

竞争、竞赛充溢于人生的每一个环节。

竞的三种境界:(1)小竞与人。(2)中竞与己。(3)上竞与天。一.为何要读《道德经》1.“经”是什么?“经者,径也、镜也、精也、静也、敬也。”镜者,警也,警者,醒也。

镜乃起居之中常见之物,我们却很少真正的看懂里面的世界。

镜的三种境界:(1)小镜正衣冠。(2)中镜辨正邪。(3)大镜景宇宙。一.为何要读《道德经》1.“经”是什么?“经者,径也、镜也、精也、静也、敬也。”精者,晶也,晶者,菁也。

精,乃钟聚凡物而成,故多被我们所忽略。

精的三种境界:(1)小精为物体。(2)中精为经籍。(3)大精为造化。一.为何要读《道德经》1.“经”是什么?“经者,径也、镜也、精也、静也、敬也。”静者,净也,净者,兢也。

静,不仅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智慧。

静的三种境界:(1)小静为超然物外。(2)中静为无物无我。(3)大静为大化流行。一.为何要读《道德经》1.“经”是什么?“经者,径也、镜也、精也、静也、敬也。”敬者,儆也,儆者,竟也。

敬,不是无知,而是面对造化的谦卑和自尊。

敬的三种境界:(1)小敬敬人。(2)中敬敬己。(3)大敬敬万物。一.为何要读《道德经》1.“经”是什么?“经者,径也、镜也、精也、静也、敬也。”经者,径也,径者,竞也。上竞与天。镜者,警也,警者,醒也。大镜景宇宙。精者,晶也,晶者,菁也。大精为造化。静者,净也,净者,兢也。大静为大化流行。敬者,儆也,儆者,竟也。大敬敬万物。“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易·大传》)一.为何要读《道德经》一.为何要读《道德经》2.对于《道德经》的一般认识英国汉学家彭马田:“《道德经》并非我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书,它是格言及注疏的集合,前后并无明显的逻辑顺序。这81章犹如一串圆润的珍珠项链:像珍珠一样,各自独立,集合在一起,其效果则更显美奂绝伦。”

晋·葛洪:“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

宋太宗赵光义:“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

明太祖朱元璋:“朕虽菲材,唯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至宝。”

鲁迅:“中国的文化根蒂全在于道教。”3.《道德经》评论一.为何要读《道德经》

胡适:“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郭沫若:“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两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墨家店早已被吞没了,孔家店仅存了一个招牌。”

台湾·丁中江:“老子思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至少可以于孔子相提并论。我个人认为,他的贡献要超过孔子。”3.《道德经》评论一.为何要读《道德经》

黑格尔:“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

尼采:“《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德国总统(前)施罗德在电视上呼吁,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

日本·卢川芳郎:“《老子》有一种魅力,它给在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以一种神奇的力量。”3.《道德经》评论一.为何要读《道德经》

李约瑟《中国科技史》:“中国人性格中许多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

美国蒲克明:“当人类隔阂泯除、四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

美国科学家威尔·杜兰:“除了《道德经》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

美国迈克尔·哈特:“在西方,《道德经》比孔子或任何儒家的作品都流行。”3.《道德经》评论一.为何要读《道德经》

美国明道大学校长张绪通:“整个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朝代即汉代与唐代奉行道的哲学。这两个帝国是当时全部地球文明中最健康、最幸运、最先进的国度。”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老子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个体的人及整体人类的最终命运。”

日本·福冈正信:“如果我们早听老子的话,也不致于科技的发展对人类自然环境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俄国托尔斯泰:“我的良好精神状态归于阅读孔子,其实主要是《老子》。”3.《道德经》评论一.为何要读《道德经》

荷兰汉学家许理和:“《道德经》在西方人眼中,无论是哪个西方思想派别看来,都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典籍,也最富于中国智慧,或甚至更广泛而言——东方智慧。”

突变理论创始人托姆:“在老子的理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突变理论的启蒙论述。我相信今天中国许多喜欢这个学说的科学天才,会了解突变理论是如何证实这些发源于中国的古老学说的。”3.《道德经》评论一.为何要读《道德经》

二、《道德经》的真面目今本河上公本、王弼本、傅奕本、严遵本

古本楚簡甲乙丙本(1993)、漢帛甲乙本(1973)、敦煌本、北大汉简本1.《道德经》的版本

二、《道德经》的真面目今本河上公本、王弼本、傅奕本、龍興觀本(唐景龍二年易州龍興觀道德經碑)、范應元本(《老子道德經古本集注》)

古本楚簡甲乙丙本(1993)、漢帛甲乙本(1973)、敦煌本、北大汉简本2.《道德经》的分章老子的文献资料《老子集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严灵峰《无求备斋老子集成初编》和《续编》。2011年,《老子集成》共收集、标点整理了265种历代的《老子》注疏。其中有87种是严灵峰所编《老子集成》中没有的,包括50余种难得一见的孤本或善本。

由书而经今本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曆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合於堯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及放者為之,則欲絕去禮學,兼棄仁義,曰獨任清虛可以為治。(《漢書藝文志·道家小序》)之前为《老子》,汉景帝改为《道德经》,唐玄宗改为《道德真经》。

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第一章

一、“也”的問題兩本語氣差異比較:柔而綿長;剛而內收。甲本如雲舒,王本似露凝。甲本如花綻;王本似果成。甲本娓娓道來,頗有長者之風;王本強攻硬進,多是政令之氣。

第一章

二、“恒”的問題古文之避諱。避漢文帝刘恒之諱,改“恒”為常。人名避諱,古已多之,姓而避諱,有“淳於”,本為“純于”,避唐憲宗李純諱,改“純於”之姓為“淳於”。關於避諱一事,有如下書籍可資參看:

1、《經史避名匯考》(上、下)清·周廣業,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8月。2、《史諱舉例》8卷,陳垣,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年;上海書店1997年6月。3、《歷代避諱字彙典》王彥坤,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5月。4、《避諱與漢語》向熹,四川大學漢語史研究所《漢語史研究集刊》第2輯(2001年)起連載。5、《中國古代避諱史》王建,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

第一章

三、“道”的问题王弼:“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物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朱熹:“道者,日用事物當行之理。”《禮記·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道之抽象的本體意義。“指道”與“知道”【句读】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注意】“道”在先秦没有言说的意思,此意起于李唐【补诗1首】

第一章

四、“名”的問題,言意矛盾。1、《論語·陽貨》:“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易傳·系辭上》說:“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3、《莊子·秋水》:“可以言論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論,意之所不能致者,不期精粗焉。”4、《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第一章

5、佛家:“見月忽指”《楞嚴經》卷二:“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若複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標指,為明月故。豈唯亡指,亦複不識明之與暗。何以故?即以指體,為月明性,明暗二性,無所了故。6、朱熹講:“講論一篇書,須是理會得透。把這一篇書與自家袞作一片,方是。去了本子,都在心中,皆說得去,方好。”7、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符號的任意性原理”——“能指”(聲音)與“所指”(語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

第一章

五、“无名”与浑沌

1、《莊子·應帝王第七》:“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2、顧炎武《日知錄》:“古人之詩,有詩而後有題;今人有題而後有詩。有詩而後有題者,其詩本乎情;有題而後有詩者,其詩循乎物。”

3、余嘉錫《古書通例》:“古人之著書作文,亦因事物之需要,而發乎不得不然,未有先命題,而強其情與意曲折以赴之者。故《詩》、《書》之篇名,皆後人所題。諸子之文,成于手著者,往往一意相承,自具首尾,文成之後,或取篇中旨意,標為題目。”

第一章

六、“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的断句问题——“千古谜案”1、“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2、“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这两种断句法都来自古人,但第一种更为古远。司马迁在《史记·日者列传》中即采用“无名者,万物之始也”的断句法,近代高明、张扬明赞成。第二种断句法源自宋代的司马光和王安石,近代梁启超、高亨、严灵峰、陈鼓应、古棣(关锋)赞成。

第一章

七、“故恒無欲也,以觀其妙;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的断句问题通行本: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帛书出土后,其纰漏自现)八、什么是观?觀,必须有所见。何谓见?何谓看?观察、观想、观念、观照、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看见与认识九、“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第一章

八、“徼”的问题。

1、终归也。(1)河上公:“徼,归也。常有欲之人,可以观世俗之所归趣也。”(2)王弼:“徼,归终也。”(3)焦竑:“‘徼’……,言物之尽处也。……盖无之为无不待言已,方其有欲之时,人皆执以为有,然有欲必有尽,及其尽也,极而无所更往,必复归于无,斯与妙何以异哉!”

第一章

2、要求也。(1)《说文》:“徼,循也”,段注:“引申为徼求”;《玉篇》:“要也,求也。”(2)蒋锡昌:“此指有名时期人类极端发展其占有欲之要求而言。……谓常以有欲观有名时期人类之要求也。”

九、“兩者”的问题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指归】人之聪明可绝而不可散,人之情欲可逆而不可顺。饬人之容,伤人之性;养人之欲,损人之命。世人所谓美善者,非至美至善也。夫至美,非世所能见;至善,非世所能知也。(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第二章第二章第一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第二层: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第三层: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二章美的两种类型:美人与美物。美人如夏姬、“楚王好细腰”、“汉皇重色思倾国”,“冲冠一怒为红颜”,“英雄难过美人关”;佛教的“红粉骷髅”和“白骨观”。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催人骨髓枯。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美物如阿房宫、赵佶的字画、李煜的词、圆明园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64章)“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第63章)第二章诗经·陈风·株林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兮!匪适株林,从夏南兮!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4.陈风中的那点事儿陈宣公子夏夏御叔公子蛮郑穆公夏姬兄妹夏徵舒孔宁仪行父陈国大夫陈灵公杀楚庄王连尹襄老黑要第二年便死公子子反申公巫臣郑襄公灭族史载她三次成为王后、先后七次嫁给别人为夫人,共有九个男人因为她而死,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第二章“功成而弗居”:無為之事——治大国若烹小鲜1、無為。(“無為”二字在道德經中7章,出現9次。)第2章聖人居無為之事第38章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第43章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第48章為學者日益.聞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以為.取天下也.恒無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第57章我無為而民自化.第63章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第64章為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也.故無敗也.無執也.故無失也.第二章不言之教第43章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第75章天之道.不戰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蔣錫昌云:“聖人一面養成自完,一面以自完模範感化人民,讓人民自生自營,自作自息……”《論語·陽貨》: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始”的問題爰始爰谋,爰契我龟。——《诗·大雅·緜》。马瑞辰通释:“始亦谋也。爰始爰谋,犹言是究是图也。”——不刻意干涉,任其自然。“輔萬物之生而不為謀”“恃”的問題Shi.高亨:“恃,猶德也,心以為恩之意。”母亲的代称,母死称失恃。第二章“夫唯不居,是以不去”王弼:“使功在己,則功不可久也。”范蠡给文仲的信:“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韩信临刑: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不杀功臣的开国帝王:李世民和赵匡胤第二章《水浒传》里的第一高人赤须龙的建议:

话说当下费保对李俊道:“小弟虽是个愚卤匹夫,曾闻聪明人道:‘世事有成必有败,为人有兴必有衰。’哥哥在梁山泊,勋业到今已经数十余载,更兼百战百胜。去破辽国时,不曾损折了一个兄弟。今番收方腊,眼见挫动锐气,天数不久。为何小弟不愿为官?为因世情不好。有日太平之后,一个个必然来侵害你性命。自古道:‘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水浒传》一百一十四回宁海军宋江吊孝涌金门张顺归神)

第三章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一、"贤愚"孰好!《洗儿诗》苏轼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寄薛三郎中据(节录)(唐·杜甫)人生无贤愚,飘飖若埃尘。自非得神仙,谁免危其身。与子俱白头,役役常苦辛。虽为尚书郎,不及村野人。一段对话宋孝宗言:难得办事之臣。右文殿修撰张栻对曰:陛下当求晓事之臣,不当求办事之臣。若但求办事之臣,则他日败陛下事者,未必非此人也。二、“贤愚”无定!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王莽: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始祖,也称建兴帝或新帝,公元8年-公元23年在位。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再世”。三、“贤”是什么意思?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多財也。財各本作才。今正。賢本多財之偁。引伸之凡多皆曰賢。人偁賢能,因習其引伸之義而廢其本義矣。小雅。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傳曰。賢,勞也。謂事多而勞也。故孟子說之曰。我獨賢勞。”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四、“盗”与“欲”大盗《阴符经》: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小窃《庄子·胠(qū)箧(qiè)》:““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倮虫”即是人。大虫、长虫、毛毛虫。《鹤林玉露》载朱熹诗:“十年浮海一身轻,归对棃涡却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四、圣人之治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不敢.虚其心:心虚则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空洞与空动。空是一切动的开始和前提。没有空就没有动,没有动就没有有,没有有就没有万物。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清静经》)四、圣人之治虚心则祛欲,实腹则守神。智:迷惑的开始,忧患的开始,痛苦的开始。苏轼《石苍舒醉墨堂》:“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庄子·外篇·天地》)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1.道“冲”的前提?冲,动也,无虚何动?2.红色字与56章重简。3.“弗盈”的智慧。弗盈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彖》)介于石,不终日。(《预》)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剥·彖》)君子以虚受人。(《咸·象》)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损·彖》)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丰·彖》)满招损,谦受益。(《虞书·大禹谟》)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战国策·秦三》)弗盈《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越绝书》说文种向勾践进伐吴九术:“一曰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财币,以遗其君;三曰贵籴粟槁,以空其邦;四曰遗之好美,以为劳其志;五曰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台,尽其财,疲其力;六曰遗其谀臣,使之易伐;七曰疆其谏臣,使之自杀;八曰邦家富而备器;九曰坚厉甲兵,以承其弊。”勾践仅用其三而灭吴。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蘥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仁”是好还是不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楚庄王的弓楚庄王的弓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孔子家语·好生》)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楚王失弓,左右欲求之。王曰:“楚人失弓,楚人得之,何必求也。”仲尼曰:“惜乎其不广也。胡不曰:人遗弓,人得之,何必楚也。”大矣哉!楚王固沧海之胸襟,而仲尼实乾坤之度量也。虽然,仲尼姑就楚王言之,而未尽其所欲言也。何也?尚不能忘情于弓也。进之则王失弓,王犹故也,无失也;假令王复得弓,王犹故也,无得也。虽然,犹未也,尚不能忘情于我也。又进之,求其所谓我者不可得,安求其所谓弓也、人也、楚也。(莲池大师《竹窗随笔·楚失弓》)多闻数穷“王寿负书而行,见徐冯于周涂。冯曰:“事者,为也,为生于时,知者无常事;书者,言也,言生于知,知者不藏书。今子何独负之而行?”于是王寿因焚其书而舞之。”(《韩非子·喻老》)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牗.以知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成.(《老子·第四十七章》)多言数穷壁有缝,墙有耳。(《重订增广》)百病从口入,百祸从口出。(《重订增广》)丧家亡身,多言占了八分。(《重订增广》)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抛却一片心。(《增广贤文》)画人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增广贤文》)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增广贤文》)苦甜下咽不觉,是非出口难收;可怜八尺身命,死生一任舌头。(《续小儿语》)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小儿语》)

子曰:“可与言之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孔子曰:“伺于君子有三愆(qiān)过失: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季氏)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子张)河上公:“多事害神,多言害身,口开舌举,必有祸患。”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勤.玄牝什么是“谷”?河上公注“玄牝”:“言鼻口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人合一”的可能性在哪里?“玄,天也,于人在鼻;牝,地也,于人在口。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藏于心。五气清微,为精神聪明,音声五性,其鬼曰魂,魂者,雄也,主出入人鼻,与天通,故鼻为玄也。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藏于胃。五味浊辱,为形骸骨肉,血脉六情,其鬼曰魄,魄者雌也,主出入人口,与地通,故口为牝也。”TY:管好口,免祸(言祸+食祸);管好鼻,长生。

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不自生:不为自己而生。

第八章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水之八德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毋疵乎.爱民治国.能毋以智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牗.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讬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如可以寄天下矣.

第十四章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曰.豫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严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凌释.敦呵其若朴.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第十六章致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夫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犹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

第十八章故大道废.案有仁义.智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绝学无忧.

第二十章唯与诃.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呵.其未央哉.众人熙熙.若飨于大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累呵.如无所归.众人皆有余.我独匮.我愚人之心也.沌沌呵.俗人昭昭.我独若昏呵.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呵.忽呵.其若海.恍呵.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俚.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恍唯忽.忽呵恍呵.中有象呵.恍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情呵.其情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也.以此.

第二十二章企者不立.自是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裕者弗居.

第二十三章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不自是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全者.岂语哉.诚全归之.

第二十四章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又况于人乎.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虽有营观.燕处则超若.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第二十七章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以筹策.善闭者无关钥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材.是谓袭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乎大迷.是谓妙要.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培或堕.是以圣人去甚.去泰.去奢.

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果而毋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物壮而老.是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裕者弗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二章道恒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雨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与江海也.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亡者寿也.

第三十四章道泛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

第三十六章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七章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其诫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誉无誉.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太平经圣君秘旨》中的“守一”《太平经圣君秘旨》天不守一失其清,地不守一失其寧,日不守一失其明,月不守一失其精,星不守一失其行,山不守一不免崩,水不守一塵土生,神不守一不生成,人不守一不活生。一之為本,萬事皆行。子知一,萬事畢矣。(《太平经圣君秘旨》)

第四十章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昧.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襃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第四十一章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古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故强梁者不得其死.我将以为学父.

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盅.其用不穷.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赢如肭.躁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第四十七章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牗.以知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以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第四十九章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翕翕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孩之.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盖闻善摄生者.陵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第五十一章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谓之玄德.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

第五十三章使我絜有知.行于大道.唯迤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资财有余.是谓盗竽.非道也哉.

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嚘.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即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五十六章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浅.故为天下贵.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人多智巧.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惇惇.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廉而不刺.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第六十一章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

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主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也.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拱之璧以駪驷马.不若坐而进此.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

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第六十四章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破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