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水库实习报告_第1页
玉山水库实习报告_第2页
玉山水库实习报告_第3页
玉山水库实习报告_第4页
玉山水库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江西省玉山县七一水库实习报告班级:12水利水电建筑工程(4)班姓名:杨昌涨学号:2012011191指导老师:杨普济唐春校外地质实训目的、要求实习目的和要求:1、实习目的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是课本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基础。2、实习要求(1)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学会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地质点的工作内容,岩层产状的测定,地质路线的观测,地质剖面的测绘及节理的测量与统计方法等。(2)仔细观察与认识不同时代地层的主要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及物理地质现象,达到初步具有观察和分析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3)对实习地区的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归纳、分析,并结合水工建筑物进行稳定和渗漏等方面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4)认真并按时完成所规定实习内容,根据野外观察实测材料、记录、标本及作业等,实习结束时编写实习报告和绘制基本图件,以利于巩固实习效果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二、地质实习准备工作1、思想准备及分组情况实习前首先要做好思想动员和组织准备工作。讲明实习的目的和具体要求,宣布实习守则,要求严格遵守。为保证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合作好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野外的实习生活、学习条件相对较差、困难较多,要求同学们做好吃苦耐劳、敢于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要求实习队必须是一只战斗性极强、纪律性严的组织。在实习队指导下,每班设主要负责人一名(班长),将班上的同学分为3组(第一组:12人;第二组:12人;第三组:10人),各组设组长一人,小组是完成实习任务最基本单位。班上主要负责人负责实习期间各项具体工作。2、实习期间各项事项为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校园内课堂讲授,野外现场进行教学实习的方式。为此要求结合实习内容,重点对主要造岩矿物与岩石,地质构造、地史概要、地质图等部分进行复习准备,认真学习实习指导书。在实习期间,结合现场教学所讲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实习期间的政治学习结合实习任务的要求进行,并借助看电视,读报纸、参观及座谈等方式进行时事政治的学习。严格要求同学们必须做到:“注意安全、严谨守纪、服从指挥、文明礼貌、认真学习、仔细观摩。”3、实习需要的物品自备各项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另外集体向实习地质实验室借用:地质罗盘仪、地质锤等。三、实习的内容与方式1、室外主要工作任务外业工作具体有以下内容主要内容:(1)地质路线观测主要是通过几条地质现象比较丰富的典型路线,使同学观察到主要的地质现象,其内容包括:eq\o\ac(○,1)实习地区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岩石性质和特征,地层的接触关系,风化情况和工程特征。eq\o\ac(○,2)主要的地质构造现象:如褶皱、断层、节理等。测定岩层的产状、确定褶皱的类型,研究断层和节理的性质、分布及发育规律等。eq\o\ac(○,3)第四纪沉积岩的成因,岩性及分布;本区的地貌特征(山形,阶地、河曲等),查明河谷纵、横剖面情况,研究河谷阶地及其性质,以及新构造运动的特征等。eq\o\ac(○,4)物理地质现象:如喀斯特、滑坡、冲沟、崩塌等的分布,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以及对工程建筑的影响等。eq\o\ac(○,5)水文地质:通过井、泉的调查,了解本区不同岩层的透水性和地下水位,查明地下水补给、运动和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与河水的水力联系的关系等。(2)地质点的观测和描述地质点的选择位置的确定、地层时代、岩性特征。产状要素的测定、地质构造特征、地质现象观察、地质图的使用,绘示意剖面图及素描图,,标本的采集及记录描述等。(3)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问题评价综合实习地区的建筑物进行参观,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观测、分析与评价。主要有:eq\o\ac(○,1)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eq\o\ac(○,2)坝(闸)两岸及河床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eq\o\ac(○,3)引水隧洞及泄水建筑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eq\o\ac(○,4)电站、厂房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2、内业工作配合外业主要有以下内业工作安排:eq\o\ac(○,1)野外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记录集标本的整理,地质现象的分析,工程地质问题的讨论;节理统计图,实测地质剖面图,地层柱状图的绘制;eq\o\ac(○,2)区域地质概要及有关资料的阅读;eq\o\ac(○,3)勘测及试验工作的有关资料;eq\o\ac(○,4)参观水工等建筑物时记录的有关单位介绍的资料的整理;eq\o\ac(○,5)按时完成实习作业及阶段小结,做好实习总结报告。二:七一水库地质介绍一、七一水库的介绍1、玉山县七一水库位于县城东北,信江上游主要支流之一金沙溪中游,距城16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18度16分,北纬28度49分。东为少华乡棠梨山、茗坞村、东坑村,南与双明乡大徐村毗邻,西为陶家山,北临紫湖乡。2、实习地区为低山区和中部平原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上游接近北部怀玉山,三清山区,低湿多雾,昼夜温差大,高山气候较突出。中游一带气候温凉湿润,下游与中部平原丘陵区相接,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降水以亚热带锋面气旋雨为主,为典型的江南梅雨。3、七一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24平方公里,流域地形多山,东北高,西南低,山区性气候显著。库区地质:老虎滩以上为奥陶纪、志留纪不透水岩石组成,其下分水岭两侧虽有卡斯特(石灰岩)现象,但多被不透水砂、页岩截断联系,成为库水向邻谷渗透的屏障,地下水均高于库水位。二、库区工程地质条件1、坝基地质构造:虽有卡斯特现象,然岩石之抗压强度能满足土坝要求。同时,地层中无软弱夹层,而岩基之页岩,也因与其坚硬砂岩互层,被砂岩所阻,且倾向上游,风化层较薄,压缩系数少,不会形成软弱滑动面。因此,主坝基础是稳定的。2、副坝地质条件:坝址地层因F逆岩断层影响,使之倒超复在中石炭系地层之上,地基组成岩石,主要为志留系灰白,微红色砂岩,粉砂岩,页岩及中石炭系砂砾岩,页岩,部分坝段落于2—3米厚有淤泥粘土层土。坝基和坝肩岩性软弱风化破碎极为严重,风化层厚,力学性差。在构造上,位于倒转向斜南翼中,次一级为背斜之转折端稍偏南翼,岩层倾向下游,坝址落在F逆岩层上段,且沿垭口有断层通过,并延伸至库内少华山左侧。据钻孔压水实验,左岸致基面以下单位吸水量0.03—0.08升/分,为微透水层,垭口鞍部处基岩面以下14米单位吸水量0.03—0.712升/分,基岩面以下2.3—5.5米处的砾岩中发现承压含水层,承压水高出顶板21米(顶板高程69.42米)。区内岩层浓度褶皱断层及火成岩广泛活动影响,导致岩石及其破碎,是建坝不利条件。3、发电隧洞地质条件:隧洞通过地段身桩号0+000-0+355,出露岩石为下石炭系砂岩,砂砾岩,砂质页岩及泥质页岩,0+355一出口中石炭系泥质岩夹砂岩及炭质页岩夹砂砾岩。表部见有正长斑岩浸入,泥质页岩和炭质页岩岩性软弱,砂岩和砂砾岩岩性坚硬。0+170-0+240地段岩层强烈褶曲,为一扇形褶曲带,隧洞从褶曲核部通过。0+170至进口段,为褶曲带的南翼。整个地段有F3.F4,F5和F28等断层通过,其中尤以F28逆断层对隧洞的影响较大。裂隙主要有两组,第一组走向N50度—60度W,倾向NE,倾角85度以上,与隧洞轴线夹角较小,对隧洞影响较大,第二组走向N30度—40度E,倾角SE,倾角30度—80度,对隧洞影响较小。隧洞闸门井,位于0+092桩号处,出露岩石为下石炭系砂岩,砂砾岩和紫红色页岩。地表至井深6米处为强风化,6—27.9米以下为微新岩石,页岩性软,砂岩和砂砾岩性坚硬。整个闸门井岩石,裂隙发育,比较破碎。4、电站厂房地质条件:基础岩石为中石炭系炭质岩与石英砂岩互层组成,岩层与发电机轴线相互垂直,且恰位于厂房背斜部及褶皱带内,岩石遭受挤压,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循环活跃且丰富,促使弱页岩软化,有产生不均匀沉陷的可能。溢洪道地质条件闸室基础岩石主要由坚硬的石英砂砾岩及石英砂岩组成,偶夹断续的页岩及少量的正长斑岩。岩层倾向向下游,走向多于中心线近于正交,对边坡稳定有利,基础筑于弱风化的岩层上,岩层坚硬,胶结较好,力学性佳,基础中有少量软弱之页岩及正长斑岩分布,基石因受构造影响,在86—97米高程间,裂隙极为发育,岩石较破碎,单位较破碎,单位吸水率达3.08—3.4公分/升。三、地形地貌1、流域地形流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河源分水岭高程搭1200米以上,河口高程仅为100米左右(均为黄海高程)。坝址以上流域形状为叶形,平均宽度为7公里,最大宽度为12公里。上游紫湖口至河源段,崇山峻岭,河谷两岸悬崖陡壁,相对高程150—400米,坡度60—75度;流域中游贲口至紫湖口段为浅山区,河谷两岸有断续平原,山脉走向零乱,相对高度50—200米,坡度约50—65度;坝址以下河谷显著开阔,两岸多为平原,有山脉也有高丘陵,相对高度在100米以内,坡度约为20—40度。流域上游土层浅薄,多为紫色土,林木茂盛,植被良好,耕地甚少。中游多为沙壤土,植被稍次于上游。下游以冲击土为主,耕地较多,是玉山县粮食地区之一。2、流域地貌坝址以上,河床狭窄,呈“V”型,两岸台地不对称发育,为一壮年期河谷。坝址以下,河床开阔平坦,漫滩和台地均很发育。按成因类型及山的标高,本流域分为3个地貌单元:(1)侵蚀低山区坝址以上,山峰毗连,绝对标高200—900米,相对标高150—500米。山脉之分水岭走向:北西—南东向,山坡高度一般40度左右。坚硬岩石分布地区,坡度角达60度以上,常形成高山峰和陡岩峭壁,区内冲沟发育,一般冲沟垂直河流与构造吻合,且多呈“V”型。本区石灰岩自北东—南西向,呈条带状不连续分布,喀斯特地貌颇为发育。根据其出露形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地表型,主要以溶洞漏斗、幽谷、天生桥及喀斯特、洼地等形式出现;二是地下型,主要有溶洞及地下暗河两种形式。溶洞内常有钟乳石和石笋出现。老虎滩以上树木茂盛,植被良好,老虎滩至坝址一带树木稀疏,基岩出露良好,山顶及山坡均有残坡积层覆盖。(2)侵蚀丘陵区主要分布于坝址以下,山丘低矮,山坡平缓。绝对高程在200米以下,相对高程30—50米。植被不佳,基岩裸露,极易风化和侵蚀,山顶光秃浑圆,水土流失严重。(3)侵蚀堆积区主要有漫滩、台地洪积和冰水期堆积扇等形式,分布于沿河两岸反冲出口处,漫滩有沙砾石组成,高出枯水面0—1.0米。台地分一级台地和二级台地,一级台地,台面平坦,微倾河床,上部为亚粘土,下部为沙砾石,高出正常水面3—6米,主要为农田分布地区;二级台地仅见于伯力坞西山坡附近,台面高出水面7—8米,与一级台地组成内迭台地。四、地层岩性本区出露在地层有古代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石炭二迭系,中生代仅仅露出白垩系,新生代第四系,并有小型火成岩体浸入。岩层分布特征如下:中奥陶系,主要以黄绿,灰绿和古灰等色板岩夹薄层砂岩,厚度3000米以上,分布与库区上游的仓板,冷水坑,大王山和盛家一带。上奥古系,为黄绿色砂岩夹薄层板灰绿色板岩,厚500—600米,分布于——小叶一带。志留系,为深紫,暗灰浅绿色,,灰绿和灰白色砂岩夹少量薄层板岩和粉砂岩,厚700—800米,与奥古系成角度不整合接触,主要分布于大岭,小叶和老虎滩一带。泥盆岩,仅出露中泥盆纪峡山系的灰白色石英砂岩和少量石英砂岩,厚80—100米,与志留系岩层不整合接触,由北东向西南呈带状分布于岭脚及球川之东南面。下石炭系,主要为紫红,微红色砂质,泥质页岩,石英砂岩和砂砾岩,厚300—400米,分布较广,上至老虎滩,下至古塘。中石炭系,主要为灰白,黄色和紫色石英质砂砾岩,细砂岩及灰白,黄绿,灰黑,紫色泥质页岩及炭质页岩,并夹有两层不厚的煤层,厚250—300米,与下石炭系及石炭二迭系成不整合断层接触,分布于球川,路口,寸头,陶家山,扇山棚及坝址下游一带。石炭二迭系壶天灰岩,为灰白,紫灰色灰岩,局部夹有紫红色薄层状泥灰岩,厚200—250米,与中,下石炭纪层岩是不整合及断层接触,构成白石桥——球川倒转向斜核部岩层,分布于白石桥,洞口,陶家山,少华山,路口与球川一带。白垩系,为石灰质角砾岩(及底砂岩),粘土质页岩,黏土层,出露面积较广,主要分布于水库以下丘陵区。火成岩,常以规模不大的岩墙,岩盘和岩脉浸入于下石炭——二迭系以前的地层中,而以下石炭系最为常见,浸入体延伸方向为东北——南西,与主要构造方向吻合。区内所见岩体有三种:(1)正长斑岩,多以岩盘产出,分布于主坝两岸山头及溢洪道一带;(2)泥灰岩,以岩墙及岩脉产出。主要分布于大桥坞和主坝右岸的灰岩中;(3)流纹岩,主要侵于灰岩中。第四系,为现代冰水堆积,冲击,洪积和坡积松散堆积物,其中冰水堆积层为黄红,土红色泥砾,及碎石间的空隙被红褐色粘土充填,具半胶结,见于溢洪道沿线至3号导水坝一带的鞍部及山顶,冲积,洪积及坡积层主要为砂卵石,亚砾土及亚粘土夹碎石,分布于河床,漫滩,台地及山坡上。五、库区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类型坝区地下水,主要有两种类型:孔隙潜水埋藏在冲积、洪积和残破积层中,一般厚2—3米,个别达5米。残破积层涌水量不大,一般是0.2公升/分。冲积层中砂卵石涌水量较大,达73.75—81.0公升/分,渗透系数200—500米/日,为强透水层。2、基层裂隙水埋藏在地表以下20—30米的基层裂隙中。由于坝区砂岩、砂砾岩和页岩常呈互层,而页岩透水性很弱,致使基层裂隙水连通性差,裂隙水流量不大,约0.1—0.2公升/分,个别地段裂隙水具承压性,如区号孔在30.75—29.2米高程处,砂岩中的承压水头高达21.12米,涌水量2.16公升/分。3、地下水性质坝区内地下水及地表水均物色、无味、无臭、透明。水质大多属重碳酸钙型和硫酸钙型水,其含量So在4—20mg/L,CL为3—12mg/L,Mg为1.8—7.9mg/L,游离CO2为10.4—53.4mg/L,PH值为5.7—6.9,暂时硬度在0.56—1.94.根据《水工混凝土中判定环境税的侵蚀性之特征与标准》判断,本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普通水泥均有不同程度的侵蚀性。灌溉水水温18度—23度,盐类总含量大于500mg/l,灌溉系数85—389,大于规定值18,对灌溉用水极为有利,饮用水也符合卫生部规定的水质标准。4、渗漏在库区老虎滩以上,周边均为整齐山脉组成的分水岭,无低矮垭口,且为奥陶系板岩组成,基岩裂缝水出露高程远高于库水位,故没有产生永久渗漏的可能。老虎滩以下至坝址地段,有洞口一白石桥和路口一球川两处低矮分水岭,同时在分水岭附近又有石炭一二迭系石炭岩分布5、对该两处分水岩曾重点进行勘察:(1)洞口一白石桥低矮分水岭,鞍部高程约400米(假设高程,下同),高出正常水位约300米,山体雄厚(约5一6公里)。虽出露有壶天灰岩,切岩溶溶洞盲谷及地下暗河均较发育,尤以45一150米高程出现较多,但溶洞均倾向库内,岩溶水均流向库里。同时灰岩正位于白石桥一球川倒向斜内,呈不连续分布,延伸至分水岭又被中石炭系砂页岩所隔断。因此,该分水岭两侧灰岩岩溶溶洞互不相通,岩溶水无水力联系。据野外观察,分水岭附近之泉水出露高程在150一200米,均高出水库正常水位,无产生渗漏可能。路口一球川低垭口,鞍部高程120米左右,两侧山坡均较平缓。批邻河谷水位102米,分水岭处的地下水高程115米,均高于水库正常水位。山露岩层表部第四纪层,岩卵(砾)石破压粘土和粘土冲填,厚1—7米,透水性较好,但垭口和两岸岩基为梓山梅系之砾岩,砂岩,页岩和壶天灰岩所组成,灰岩随岩溶发育,但呈不连续分布,在路口附近被梓山梅岩层所切断,使岩溶无水力联系,因此也不存在库水向邻谷产生渗漏现象。三:实习记录时间:2013年12月21日星期六天气:晴地点:上饶市玉山县双明镇路线:老五饭店——唐梨山大桥——溢洪道——副坝一路上由杨老师、胡老师带领12水利水电建筑工程3、4班同学艰辛的翻沟越岭的走完整个溢洪道下游,一路来老师有针对性的对每一块有特色的情况点作为节点进行分析、讲解!期间总共累计了11个点,在这11个点上留下了同学们的足迹,更留下了老师的辛勤汗水。NO.1:七一水库下游河床分析点:分析水库下游地形地貌以及构造条件。NO.2:地层分析点: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NO.3:地质工具使用练习点:罗盘的基本使用方法:①罗盘的上度盘测点或面的方位:走向、倾向、定位。罗盘的下度盘用来测:坡角、坡度、倾角;②罗盘内的圆水准气泡是对上度盘进行整平,长水准气泡是对下度盘进行整平;③罗盘中绑着铜丝的针是南针,反之则是北针(北针指向0°的方向为正北方)。④点位于某地形或地物的方位的测定方法:测量时打开罗盘盖,放松制度螺丝,让磁针自由转动。然后把罗盘放在放在胸前,罗盘的长水准器对准被测物体,然后,转动反光镜,使物体及长水准器都映入反光镜,并且使物体、长瞄准器的尖及反光镜的中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同时保持罗盘水平(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当磁针停止摆动时,即可直接读数磁针所指圆刻度盘上的读数。罗盘测产状的方法:①测量岩层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罗盘上标有N—S相平行的边)的一条棱线与层面紧贴,见图1,然后缓慢转动罗盘(注意:在转动过程中,罗盘紧靠层面的那条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离开层面)。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磁针停止摆动,这时读出磁针所指的读数即为岩层之走向。读北针或南针都可以,因为岩层走向是朝向两个方向延伸的,相差180°。②测量岩层的倾向时,罗盘如图1放置,将罗盘南端(标有S)的一条棱紧靠岩层面,这时长瞄准器指向与岩层的倾向一致,并转动罗盘,转动方法及原则同上。当罗盘水平、磁针不摆动时,就可读数。如图1放置罗盘,应读磁北针所指的读数。当测量完倾向后,不要让罗盘离开岩层面,马上把罗盘转90°,(罗盘直立),如图放置,使罗盘的长边紧靠岩层面,并与倾斜线重合,然后转动罗盘底面的手把,使测斜器上的水准器(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这时测斜器上的游标所指半圆刻度盘的读数即为倾角。在测量地层产状时,若被测量的岩层表面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面上当作层面,以便提高测量提高测量的准确和代表性。整时,这时要找岩层的断面,找到属于同一层面的三个点(一般在两个相交的断面易找到),再用记录把这三个点连成一平面(相当于岩层面),这时测量记录本的平面即可。NO.4:构造分析点:河床:平水期被水淹没的地带河漫滩:是在河床两侧,洪水季节被淹没,枯水季节露出水面的一部分谷底。阶地:在河谷发育过程中,由于地壳上升、气候变化,侵蚀面下降扥因素的影响,使河流下切,河床不断加深,原先的河床或河漫滩抬升,高出一般洪水位,形成顺河谷呈带状分布的平台,这种地貌形态称为阶地。NO.5:地形地貌分析点: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NO.6:断层滑坡分析点:滑坡的发生通常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酝酿阶段或蠕动变形阶段。首先山坡上部出现裂缝,接着裂缝下侧的土体发生缓慢位移,每月仅数厘米。这一阶段历时较长,有的达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常常伴随出现各种异常现象,如地下水增多、山坡坡脚土体变形,以及出现震感和响声等。二是突变阶段或剧烈滑动阶段。当软弱岩层被完全剪断,滑动面或滑动带形成之后,位移速度加快,一般每小时数米至数百米,有时可达数千米,在少数情况下甚至发生急剧快速的滑动。在突变之前,常见泉水变浊,坡脚局部坍塌或掉落土块。三是残余变形或渐趋稳定阶段。这是在突变阶段之后发生的,位移速度减慢,各块间变形逐步停止,滑带在压密下排水而固结,地表无裂缝、沉陷发生,最后完全稳定下来。也有的科学工作者将滑坡的发生划分为六个或四个阶段,对于最后两个阶段(剧烈滑坡和稳定压密),不同的划分大同小异,主要差别在于对蠕动变形阶段的划分。划分四个阶段的人把蠕动变形阶段分为蠕动挤压和滑动两个阶段,在蠕动挤压阶段,滑体只有蠕动变形并受到挤压,没有明显移动,而滑动阶段滑体已有明显位移,滑体上裂缝纵横交错,滑舌出水并发生坍塌。滑坡裂缝:滑坡在滑动之前和在滑动过程中,由于受力状况不同,滑动速度不同,会产生许许多多裂缝,这些裂缝一般可以分为四种:一是拉张裂缝,分布于滑坡体上部的地面,因滑坡体向下滑动或蠕动,产生拉张作用,形成若干条长十多米到数百米的张口裂缝;多呈弧形,其方向与滑坡壁大致吻合或平行,位于最外面的一条拉张裂缝,即与滑坡壁重合的一条,通常称为主裂缝;二是剪切裂缝,分布于滑坡体中下部的两侧,由于滑坡体和相邻的不动土石体之间相对位移产生剪切作用,或者由于滑坡体中央部分比两侧滑动更快而产生剪切作用,因而形成大体上与滑动方向平行的裂缝。在这些裂缝的两则,还常常派生出羽毛状平行排列的次一线裂缝。有时,由于挤压和扰动,沿着剪切裂缝常形成细长的土堆;三是鼓张(隆张)裂缝,当滑坡体向前方滑动时,因为受到阻碍或上部滑动比下部为快,土石体就会产生隆起并开裂形成张开的裂缝,鼓张裂缝的方向与滑动方向或垂直或平行;四是扇形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体中下部,尤以滑坡舌部为多,因滑坡体下部向两侧扩散而形成,它们也属于张开的裂缝。这些裂缝的方向,在滑坡体中部大致与滑坡滑动方向平行或成锐角相交,在滑坡舌部则呈放射状,所以称为扇形张裂缝或放射状裂缝。滑坡体有三大要素,即切割面、临空面、滑坡面,而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NO.7:节理、编号、裂隙、充填、走向分析点NO.8:石灰质角砾岩分析点NO.9:构造分析点: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NO.10:地层接触关系:eq\o\ac(○,a)侵入接触:不平整接触。eq\o\ac(○,b)层级接触:角度不整合NO.11:综合分析点:溢洪道角度分析:eq\o\ac(○,a)地形地貌条件eq\o\ac(○,b)工程地质条件:闸室基础岩石主要由坚硬的石英砂砾岩及石英砂岩组成,偶夹断续的页岩及少量正长斑岩。岩层倾向向下游,走向多于中心线近于正交,对边坡稳定有利。基础筑于弱风化的岩层上,岩层坚硬,胶结较好,力学性佳,基础中有少量软弱之页岩及正长斑岩分布,基石因受构造影响,在86—97米高程间,裂隙极为发育,岩石较破碎,单位较破碎,单位吸水率达3.08—3.4公分/升。eq\o\ac(○,c)构造:断层、节理、褶皱eq\o\ac(○,d)坡顶、坡面eq\o\ac(○,e)水文地质分析: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经观察发现溢洪道左右岸有如下几点:(1)岩性为:砂砾岩,砂岩,页岩等。(2)植物覆盖率:较高,多为松树等。(3)由于岩层产状倾向下游,为良好渗漏通道,并伴随解理裂隙发育,故会产生一定绕坝渗漏。(4)右下图可知,绕坝渗漏为部分原因,溢洪道同时存在一定坝基渗漏。溢洪道纵断面分析图溢洪道正面图过滤池左端渗漏时间:2013年12月22日星期天天气:晴地点:上饶市玉山县双明镇路线:老五饭馆——渠道附坡——七一水库西干渠道——边坡——隧洞一路上由杨老师,唐老师,胡老师三人带领12水利水电建筑工程3、4班全体同学延着农田来到渠道附坡观察附坡的结构特征,观察渠道构造特征,随后给我们布置任务,自行寻找随同,结合地质课本知识,以及实训知识进行分析隧道结构特征。NO.1:渠道附坡1、坡面分析:坡面走向321°,坡向对于山地生态有着较大的作用。山地的方位对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强度有影响。辐射收入南坡最多,其次为东南坡和西南坡,再次为东坡与西坡及东北坡和西北坡,最少为北坡。

向光坡(阳坡或南坡)和背光坡(阴坡或北坡)之间温度或植被的差异常常是很大的。南坡或西南坡最暖和,而北坡或东北坡最寒冷,同一高度的极端温差竟达3~4℃。在南坡森林上界比北坡高100~200m。永久雪线的下限因地而异,在南坡可抬高150~500m之间。东坡与西坡的温度差异在南坡与北坡之间。

坡向对降水的影响也很明显。由于一山之隔,降水量可相差几倍。来自西南的暖湿气流在南北或偏南北走向山脉的西坡和西南坡形成大量降水;东南暖湿气流在东坡和东南坡造成丰富的降水。节理现象: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通常,受风化作用后易于识别,在石灰岩地区,节理和水溶作用形成喀斯特。岩石中的裂隙,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节理是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按成因节理可分为:①原生节理,成岩过程中形成,如沉积岩中因缩水而造成的泥裂或火成岩冷却收缩而成的柱状节理;②构造节理,由构造变形而成;③非构造节理,由外动力作用形成的,如风化作用、山崩或地滑等引起的节理,常局限于地表。节理层面层面现象:在沉积岩层面上保留有自然作用产生的一些痕迹,统称层面构造。它常常标志着岩层的特性,并反映岩石的形成环境。主要有:波痕:由风、水流或波浪等作用形成的一种波状构造。雨痕:雨滴打击沉积物时留下的痕迹。干裂:沉积物未固结即露出水面曝晒而成。盐晶体假象:盐晶体溶解,留下空间被泥土物质填充形成。反映干燥浅海环境。2、分化带分析:整个边坡分为3带(1)完全分化带:全风化带是岩体受风化作用影响最剧烈的部分。其特征是:岩体已完全变色,造岩矿物发生变异,形成次生矿物,岩石组织结构基本上完全破坏,仅外观局部保持原岩结构,强度很低,用手即可压碎。(2)中风分化带:结构部分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有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用镐难挖,干钻不易钻进。(3)强风分化带: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用镐可挖,干钻不易钻进。3、渠道走内围原因:根据边坡走向程度,以及交通,灌溉等问题将此渠道设计为走内围。4、宏观观察存在哪些问题:边坡分为天然斜坡和人工边坡两类,后者又分为开挖边坡和堤坝边坡等。按照物质组成,边坡分为岩体边坡、土体边坡,以及岩、土体复合边坡3种。按照稳定程度,分为稳定边坡、不稳定边坡,以及极限平衡状态边坡。5、渠道边坡稳定性问题:不稳定:天然斜坡和设计坡角过大的人工边坡,在岩、土体重力,水压力,振动力以及其他外力作用下,常发生滑动或崩塌破坏。大规模的边坡岩、土体破坏能引起交通中断,建筑物倒塌,江河堵塞,水库淤填,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NO.2:七一水库西干渠道1、排水孔特征:大坝出现众多溃坝,渗流现象,说明坝内部存在大量雨水因此排水孔必须更加密集排水减压。2、岩层倾斜方向与山坡方向相同,因此是顺向坡。NO.3:边坡1、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水成岩;岩浆岩2、岩浆岩: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产生的高温炽热、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3、变质岩: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NO.4:隧洞中午老师讲任务布置给我们,下午我们每个小组不约而同的去寻找隧洞,走了很多路,找了很久终究没有找到隧洞,故此点无效!时间2013年12月23日星期一天气:晴地点:上饶市玉山县双明镇路线:老五饭馆——七一水库管理局——主坝左岸、右岸NO.1:观察左岸公路滑坡体的岩性通过观察该处山体有大量节理以及一处明显的断层。在山体上部分为砾土层,中部为泥岩,下部是风化严重的岩石体。岩体以砂岩和中石炭系砂岩较为明显,透水性很大,所以导致了该出易发生山体滑坡现象。NO.2:分析七一水库上游开裂民房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左岸房子处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房屋位于七一水库左岸,他依山而建,房屋离水库很近,而且房屋靠着的是个斜坡,房屋所处地区潮湿多雨,房屋所靠山体是砾岩,较为稳定,房屋边有一条小型公路。2、水文地质:该地区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岩裂隙潜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在于粗粒土层中,埋藏较浅,基岩裂隙赋潜水存在于基岩裂隙之中,水量较丰富。地下水受雨水补给,排泄与水库之中。地下水动态类型属降雨径流。3、地层岩性:房屋旁边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石炭系下统木辛山组灰白色砂岩,砂砾岩和紫红色页岩。砂岩、砂砾岩:灰白色,主要由中粗粒石英砂及石英砾石组成,砾径一般1~2厘米,个别达3~5厘米,呈次棱角状,次圆状,砾石含量为百分二十到百分三十之间,基底式钙质皎洁,岩性软弱,中厚层状。页岩: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岩性软弱,这俩种岩性呈互层状产出,岩层层状为NW54度,NE<36度。4、地质构造:该地区震动加速度小于0.05g,相应地震烈度小于VI度,区域稳定性较好。不良地质:该处房子靠山那边还有滑坡,该滑坡属于小型滑坡,对房子影响不是太大,房子的外侧基础几乎为回填土,土质松软。5、建筑物的特征房子在左边的墙上出现了长为1.5米宽为0.03米的大裂隙,再往里约2.5米左右有一条长1.米宽0.0002米左右的裂隙,越往里裂隙的裂缝越小。屋裂隙1、分析评价:综合上述观察该建筑物右侧开裂原因:①水流侵蚀作用导致右侧的地基侵蚀更为严重从而导致地基分配不均从而产生裂隙②因为大部分地基为人工回填土经过时间的推移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墙体开裂③由于房屋的开裂处靠近书库使开裂处的地下水较多从而使得地基沉降过多所以发生开裂。2、处理措施:可以将其拆除然后对地基进行平整和牢固或者对开裂处用混凝土补劳并且在房屋周围做一个挡土墙。NO.3:坝右岸岩性分析及引水隧洞的地质条件分析主坝右岸地质分析先是主坝工程,此坝为标准土坝,坝选址在天然河谷的窄入水口,两岸环山,山林植被覆盖情况较好。坝基坝肩坐落在石炭系砂岩上,坝址岩性条件较好。我们来到大坝右坝肩的一块紫红色岩石区让我们看看,这是个小向斜,两翼为砂岩和页岩,核部也是砂岩。页岩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长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学物质。页岩形成于静水的环境中,泥沙经过长时间的沉积,所以经常存在于湖泊、河流三角洲地带,在海洋大陆架中也有页岩的形成,页岩中也经常包含有古代动植物的化石。有时也有动物的足迹化石,甚至古代雨滴的痕迹都可能在页岩中保存下来。页岩抗风化力弱,在地形上常形成低山低谷。主坝右坝肩小向斜处过去是一大片页岩夹薄层砂岩,也有部分砂岩透镜体。此大片页岩区,出现了明显的揉皱现象。我们陆续看到了各断层,其中有一岩层上面是砂岩,下面是页岩,但有明显的错断,老师告诉我们这是断层,断面的岩石有火烧得感觉。此外,此处附近有牵引褶皱。还有另一明显断层,是依据岩层走向的突然中断而判定的,但要认真的分析岩层走下才能确切的判定,因为有较广的断层破碎带。沿着主坝右岸一直走过去,我们来到了一水沟处。根据坚硬岩性地区,“逢沟必断”,我们判断这里存在断层现象,并且根据老师的指点,我们确实找到了断层。老师讲了,一般断层的地方,会有一些树或草沿着断层生长,我们就是根据此现象找到断层的。水沟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