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五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1页
课标通用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五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2页
课标通用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五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3页
课标通用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五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4页
课标通用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五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五文言文阅读

一、(2018课标全国Ⅱ,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

王涣字稚子广汉妻阝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

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

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感知高考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

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

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

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

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

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

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

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

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

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

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

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B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

“豪右”。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

为敬辞。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

此名。D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

可指国都。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

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

得以显名。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

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

声威。C.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

有神算。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

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

法分身。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译文: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译文:

一、

B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题,应在通读文段的基

础上把握大意,查找标志词语和对称结构。如文中介绍王涣经历时,

“少”与“晚”对举,“敦儒学”与“习《尚书》”“读律令”句式相

同,“也”常用于句末等。

D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京

师”旧指国都,“京”字单用也可以指国都,但“师”字单用常指老

师、军队之类,故“旧时均可指国都”错。

D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文末说任

峻选拔文武官员,充分发挥这些人的才能,这些人检举剪除奸恶盗贼,决

不畏避退缩,任峻的声威超过了王涣,D项任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

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没有依据。故D错。(1)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

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2)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必须遵循

“信”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句中务必落实的有“思”

“德”“荐”及介宾后置(“为立祠安阳亭西”);(2)句中重点落实的有

“岁”“狱”“于”“文理”“及”。[参考译文]王涣字稚子,是广汉郪县人。父亲王顺,是安定太守。王涣年少时喜好行侠,崇尚武力,与强悍轻捷的少年交往频繁。后来才改变了自己的操

行,重视儒学,学习《尚书》,研读律令,大体能明晓其主要思想。他担任

太守陈宠的功曹后,对自己的职责认真负责,敢于决断,即使对豪强大户

也决不留情。陈宠名声大震,被提升到朝中任大司农。汉和帝问他:

“你在郡中是用什么办法治理政务的?”陈宠叩头回答说:“臣任用功

曹王涣,让他选拔有才能的人;又让主簿镡显弥补纠正有漏洞的地方,我

不过是奉命宣读皇上您的诏书罢了。”和帝十分高兴,王涣从此知名。州里举荐王涣为茂才,并让他做温县县令。温县境内有很多奸猾之徒,

长期以来成了当地人的大患。王涣采取策略加以讨伐打击,把他们全都

杀了。县境内安定太平,有的商人就在外面过夜。那些放牛的人,经常

说将牛交给王涣了,始终没有发生互相侵犯的事。王涣担任了三年温县

县令后,升为兖州刺史,他纠正所属郡县,声名大震。后来由于审问妖妄

言论不符合实情而被定罪。一年多以后,又被征召任命为侍御史。永元

十五年,王涣随从皇帝南巡,返回后被任命为洛阳令。他以办事清平公

正严格要求自己,处理案件也宽严得当。那些含有冤情,长期诉讼,而历任官员所不能判决,按法律情理难以彰明,人们难以信服的案件,王涣无

不弄清真伪,消除大家的疑虑。同时他还用巧妙的办法,多次揭发和暴

露隐秘的坏人坏事。京城的人都称颂叹服,认为王涣神机妙算。元兴元

年,王涣病死。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行旅之人没有不叹息的。男女老少

都共同集资,上千人为他举行祭奠之礼。王涣的灵柩向西运回家乡,路

过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案加以祭奠。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

老百姓都说平常带米到洛阳,被士卒衙门所盘剥,经常要损失一半。自

从王涣任洛阳令后,不再有官吏掠夺侵扰的事情了,所以来报答他的恩情。王涣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百姓思念王涣的恩

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延熹

年间,桓帝使用黄老学说,将所有的祠堂全部毁去,唯独专门下诏书要密

县保留原太傅卓茂的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堂。自从王涣去世以后,皇

帝连续下诏书给三公,要他们专门挑选洛阳令,但挑出来的都不称职。

永和年间,朝廷任命剧县县令勃海人任峻为洛阳令。任峻选拔文武官

吏,充分发挥这些人的才能,检举剪除奸恶盗贼,决不畏避退缩。一年间

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任峻字叔高,最后在太山太守任上逝世。二、(2018课标全国Ⅲ,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

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

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还

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

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

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

之,吾不忍也。”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除户部郎中、京西

转运副使。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

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

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明日

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

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

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

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崇

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

以及禁卫。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

牵连他人。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

府的简称。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

皇帝印信。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纯礼敢于抗言,受到韩琦赏识。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他有理有据

地提出异议,认为永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应与各县均等,得到陵使

韩琦认同。B.纯礼关怀下属,处分重在惩戒。他在遂州任上对下属宽厚,草场失火,

守吏惶恐等候诛杀,库吏因盗丝将被处死,他均认为罪不至死而采用赔

偿的惩处。C.纯礼鉴察往事,治事去苛从宽。在开封府任上,有村民被误告谋逆,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认为应判杖刑,并以彰显皇上刑罚不滥为由,征得皇

上认可。D.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

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

遭到免职。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译文:

(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译文:

二、5.答案

D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关键之一是理解

“荫”的含义,此处当为“庇荫、庇护”之意,故“以……荫”不可断

开,排除B、C两项。“京西转运使”为官名,做后句主语;且“建”的对

象为“陵”,而不是“京西转运使”,排除A项。6.答案

C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京

兆尹”并非“知府”的简称,是国都所在地区的行政长官。7.答案

D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纯礼“敢于抗

言”表现在他因建陵不受令而受到众人责问时的回答,“受到韩琦赏

识”根据原文“琦是其对”可知。故此项正确。B.注意找到“以比部

员外郎出知遂州”,联系下文事件及关键点“吾不忍也”“以赎”

“释”等来判断,可知此项正确。C.由“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判

断是“开封府任上”;然后看村民作为;再看纯礼的态度“以不应为杖

之”,即“按不应做此事的罪名杖责他”;最后看皇上的态度——“徽

宗从之”。故此项正确。D.“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错,原文为“会诜馆辽使”,是王诜宴请辽使,而不是纯礼。(1)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

祸患的呢。(2)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1)方:正。务:尽力。虑:担心。岂:哪

里。患:祸患。(2)村野:鄙俗、粗野。蔽:决断、断定。好生:爱惜生灵。[参考译文]

范纯礼字彝叟,因父亲范仲淹的恩荫,担任陵台令和永安县令。永昭陵兴建,京西转运使把木材、石料、砖和工匠役徒摊派给一路,只有永安不接受命令。使者把这件事报告给陵使韩琦,韩琦说:“范纯礼难道不

知道这件事吗?一定有他的说法。”后来,众人责问他,纯礼说:“陵寝都

在永安县境内,一年四时都要修缮管理,没有闲着的时候,现在竟然和各

县平摊赋役,怎么比得上将赋役搁置,用它来贡奉平时的用度呢?”韩琦

肯定了他的回答。回到朝廷,任命为三司盐铁判官,凭借比部员外郎出

任遂州知州。泸南有边防事务,征调赋税严苛急切,纯礼一概以静应对,分辨其中可以备办的,不从百姓那里征取。百姓在庐舍中画像,把他像

神一样加以供奉,命名为“范公庵”。草场失火,百姓疑虑害怕,看守草场的官吏惊恐地等待诛杀。纯礼说:“草湿就会起火,有什么值得奇怪

的!”只让他们暗中赔偿。库吏偷丝大多当判死罪,纯礼说:“因为乱糟

糟的丝杀了他,我不忍心。”听任他的家人立刻出钱买下丝来赎罪,命

令释放受到牵连的人。授职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即位,(纯

礼)凭借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开封知府。前任知府治政苛刻严酷,

纯礼说:“宽松与严苛相辅相成,这是圣人的教导。正尽力去除先前的

苛严,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因此一概以宽松的态度来处理政事。皇帝直接下诰命令审讯享泽村百姓谋反一事,纯礼审问事情的缘由,(原来是)这个人到戏场看戏,回来的路上见到工匠做

桶,就把桶戴在头上说:“和刘先主相比怎样?”于是被桶匠抓住。纯礼

第二天上朝应对,徽宗问怎么处理这件事,纯礼回答说:“愚人粗鲁无知,

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按不应做此事的罪

名杖责他,就够了。”皇帝说:“(这样做)凭什么告诫后人呢?”纯礼回

答:“正是要外面的人知道陛下不滥施刑罚,足以作为典范了。”徽宗

听从了他的话。纯礼沉稳坚毅刚强正直,曾布畏惧他,挑拨驸马都尉王

诜说:“皇上想要升任你为承旨,范右丞不同意。”王诜发怒。恰逢王诜招待辽国使者,纯礼主持宴会,王诜诬告他动不动就直称皇上名字,纯

礼被罢免为端明殿学士、颍昌府知府、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复任左

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去世时享年七十六岁。三、(2017课标全国Ⅰ,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

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

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

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

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

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

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

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

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

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

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

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

营毕葬事。追赠太常。(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

不常用。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

一部分。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

居家守丧。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

钱财营葬。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

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

留意。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

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

子。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

叹。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

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

取。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译文: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译文:

三、9.答案

D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的

大致意思,二是四个选项不同的点断之处。比如“时然后言/所继叔父

混名知人”与“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从后文看,“混”是专

有名词,即“谢混”,“所继叔父”是谢弘微和他的关系,用来修饰

“混”。由此分析,“所继叔父/混名知人”的断法有误。据此排除B、

C两项。再如“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与“此儿深中夙敏/

方成佳器/有子如此”,“有子如此”前省略主语“你”,即谢弘微的父

亲谢思,其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项。10.答案

B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与

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错。“姻亲”与“血亲”不同,

“姻亲”指由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血亲”指有血统关系的亲属。11.答案

B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

中心意思的能力。“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张冠李戴,原文中是说谢混

“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

恭敬谨慎过于常礼。(2)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注意单音节词要翻译

成双音节词,如“严正”翻译为“严肃正直”,“恭谨”翻译为“恭敬

谨慎”,“过常”翻译为“过于常礼”。(2)“臧否”翻译为“褒贬”;

“言论”用作动词,翻译为“发表议论”;“乱”翻译为“岔开”。[参考译文]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父亲叫谢思,任武昌太守。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继子。谢弘微本名密,

因为触犯了继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代名。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

但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他继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

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对谢思说:“这个孩子内心廉明

正直并且早慧,将成为才能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足够了。”谢弘微

家里一向贫寒,而继父家产业却很丰盈,他却只承继接受了继父的几千卷书而已,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谢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

往,只同他的族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一起因赏析文义而聚

会。(他们)曾经一同游宴歇息,居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

瞻等人才气横溢,言辞漂亮,谢弘微每每以简约的言语使众人信服,谢混

特别敬重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被

诛,谢混的妻子晋陵公主便把谢混的家事托付给谢弘微。谢弘微为谢混

家经营生计,管理产业,办事如同在官府办公一般,一枚钱、一尺帛的收

入支出,都有账册记载。高祖登上帝位之后,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从谢混死,到这时已有九年,但谢混家屋宇整齐,仓廪充盈,仆人听从使唤,各

有所业,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田地的开垦种植,比原来有所增加。本族

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凡是来看望东乡君的人,进门(见到这么齐整的家

境,)没有谁不感慨叹息,甚至有人为之流泪,深为谢弘微的德义所感动。

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

谨慎过于常礼。太祖镇守江陵,以谢弘微为文学。谢弘微因为母亲去世

离职,居丧期间以孝著称,服丧期满后又过了一年,仍旧素食不变。谢弘

微的兄长谢曜历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谢弘微为他守丧而长时间吃素食,哀戚超过常礼,虽然服丧期满,还是不吃鱼和肉。谢弘微从小失去父亲,侍奉兄长如同侍奉父亲,兄弟之间非常友爱和睦,当代没有人能

够赶得上。谢弘微口中从不说别人长短,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

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元嘉九年,东乡君去世,留下

的资财非常多,园宅十余所,奴仆尚有数百人。而谢弘微一无所取,自己

用私人官俸营办东乡君的丧事。谢弘微说:“亲戚之间争夺财产,可算

是最为鄙贱之事。现在财产多则分用,少则共用,不至于贫乏就行了,身

死之后,哪里还去管它。”元嘉十年,(谢弘微)去世,死时四十二岁。皇上十分痛惜,派二卫一千人营办丧事,一直到丧事完毕。朝廷追赠谢弘微为太常。四、(2017课标全国Ⅱ,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

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

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

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

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

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

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

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

“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

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

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

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

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

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

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

吏初到任所。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

证工作。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

王的代称。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

泛指首都。B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憙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

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B.赵憙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

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

求情。C.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

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D.赵憙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

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

吊唁。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译文: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译文:

四、13.答案

A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四个选项的前三处断句均一

致,从第四处开始不同。结合画波浪线部分的大意,舞阴大姓李氏不肯

投降,皇帝派人去招降,他仍不肯投降,故应断为“不肯”;“云”在此处

意为“说”,“云”字以下为不肯投降的理由,故其前后均需断开。在

“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中,“孤孙”表示辈分(南阳赵氏家族单传的

孙子),“憙”是人名,“孤孙憙”一起充当该句的宾语。如果将“孙

憙”作为人名(姓孙名憙)单独拉出来,充当“信义著名”的主语,就篡改

文意了。14.答案

B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考”的

意思是“拷问,刑讯(逼供)”,而非“考察,取证”。A项的“下车”和D

项的“京师”在高中必修教材《张衡传》中出现过,如“衡下车,治威

严,整法度”“游于三辅,因入京师”。C.“车驾”除了指帝王所乘的

车外,也可指普通“马车”。15.答案

C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有两

处错误:一是赵憙仅仅是建议皇帝将其他盗贼迁移到京城附近,皇帝采

纳了他的建议,并下令将这些人迁移到颍川、陈留,故“将他们迁往异

地”的主语应是皇帝,而非赵憙;二是选项中的“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

善”属无中生有。(1)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

求。”赵王没有再说话。(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抓住关键

词。(1)“奉”译为“奉行”,“枉”译为“违犯”,“道”译为

“说”。(2)“大蝗”是名词作动词,译为“发生蝗灾”;“辄”译为

“就”;“歌”译为“歌颂”。[参考译文]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县人。年轻时就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又没有儿

子,赵憙当时(只有)十五岁,常想着为哥哥报仇。于是准备兵器,结交门

客,后来终于去复仇。但是仇人都患病了,没有能够和他相抗的人。赵

憙认为趁其生病来报仇杀人,不符合仁者心意,就释放他们离开了。回

头对仇家说:“你们将来如果健康了,要远远地避开(我)啊。”更始帝即

位,舞阴(地名)的大户人家李氏坐拥城池而不投降,更始帝派遣柱天将军

李宝去招降他们,李氏仍不肯降,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以信义

闻名天下,愿意向他投降。”更始帝就征召赵憙。赵憙不到二十岁,引见之后,更始帝随即任命赵憙为郎中,行使偏将军的职务,让他到舞阴,李

氏终于投降了。光武帝攻破寻、邑两地后,赵憙遭受创伤,有战功,回来

后被任命为中郎将,被封为勇功侯。邓奉在南阳造反,赵憙一向与邓奉

关系很好,多次写信严厉责备邓奉,而那些谗毁的人趁机说赵憙和邓奉

联合谋反,皇帝对此有疑心。等到邓奉兵败,皇帝得到了赵憙给邓奉写

的书信,就大吃一惊地说:“赵憙真是忠厚的长者啊。”后来任命赵憙

为怀县县令。大姓人家李子春先前做过琅邪相,强横狡猾,兼并土地,当

地人很是忌惮他。赵憙任职伊始,听说他的两个孙子杀了人的事没有被查出来,就不断地追问他犯禁的事情,并把李子春收捕拷问,他的两个孙

子都自杀了。京城里有数十人为他求情,最终赵憙都没有理会。当时赵

王刘良生重病快死了,皇帝亲自来到赵王身边,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

赵王说:“我和李子春一向关系很好,现在他犯了罪,怀县县令赵憙想要

杀了他,希望能饶他一命。”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

的,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这年,赵憙升任平原太守。

当时平原有很多盗贼,赵憙与其他各郡一起追捕他们,杀了他们的首领,

其余同党应判罪的有好几千人。赵憙上书说:“恶人做了坏事只要控制住他们就行了,可以(把余党)都迁移到京城附近的郡里。”皇帝听从了

他的建议,就把他们都转移安置到颍川、陈留。自此,赵憙提拔推荐有

义行的人,除掉奸邪恶人。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

去,(平原境内)连年丰收,百姓歌颂赵憙。建武二十七年,授予赵憙太尉

之职,赐爵为关内侯。当时南单于俯首称臣,乌桓、鲜卑都来入朝修好,

皇帝命令赵憙主持边塞事务,考虑做长久规划。建初五年,赵憙病重,皇

帝亲临探视。等到赵憙病逝之后,皇帝亲自前往吊唁。享年八十四岁,

谥号正侯。五、(2017课标全国Ⅲ,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

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

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

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

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

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

“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

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

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

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

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

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

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

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节选自《宋史·许将传》)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D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

一名的人。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

要节日。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

响也很大。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

种借口。C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

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

而返回。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

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

然止息。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

作出回答。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

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

不道德的。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译文: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译文:

五、17.答案

D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先明确句意与选拔人才有关,

然后用排除法来做。“初”,时间词,其后断开,排除B、C两项。“选

者”与“选人调拟”呼应,指被选拔的人。正是因为吏“为奸”,被选

拔的人才“不得诉”,故应在“选者”之前断开,排除A项,选D项。18.答案

C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近侍”不一定有很

高的职位。19.答案

A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使对方未占

得便宜而返回”与原文不符,原文只说“禧惭不能对”。(1)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

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2)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

马光坟墓。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1)申饬:指示。何以:为什么。使:动

词,出使。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不译。(2)同肆:两个词,一同,大肆。罗织:虚构罪名,进行诬陷。奏发:奏请开

挖。[参考译文]

许将字冲元,是福州闽县人。考中进士第一名。神宗召他入对,授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察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待选的人不能向上级官

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被无

理阻止,故意刁难。契丹以二十万的军队逼近代州边境,派遣使者索要

代州的土地,岁聘使不敢去,就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在侍从

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没有驳斥他们的理由,就会伤害国家大体。”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

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看看南朝的

状元。”等到演示射箭,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接待宾客,萧禧果然

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渠没有定下来,只是以和

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

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回来报告,神宗

称赞他。第二年,担任秦州知州,又改任郓州知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

记那些偷盗的人,并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都把他们释放了,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监狱都空

了。父老乡亲感叹道:“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才再看到监狱空

了。”郓州习俗,士子喜欢聚集在一起公开批评官方政令,许将虽然没

有禁止,这一习气自动消失了。征召担任兵部侍郎。上疏说:“治理军

队有规章,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让万众像一人一样。”等

到西方用兵,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

天,询问枢密大臣,却回答不上来。绍圣初年,入朝任吏部尚书。章惇担

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哲宗拿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坟墓,不是品德高尚的

人所做的事。”担任颍昌府知府,又调任大名府知府。在大名府六年,

多次告老还乡,被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年,去世,年七十五岁。赠开府

仪同三司,谥号文定。六、(2017山东,9—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22分)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

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

[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

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

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

进饣亶粥。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

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

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

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

粮。(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注]

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2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奇其有佳致奇:稀奇B.工草隶虫篆工:擅长坐坐:受株连而获罪启固辞启:禀告A2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B2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B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

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B.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

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C.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

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D.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

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C2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

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6分)译文:

(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4分)译文:

六、21.答案

A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奇:形

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奇。22.答案

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

力。A.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和肯定语气,不译;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的

语气。B.均为连词,如果。C.副词,才;副词,于是,就。D.连词,于是,就;动

词,依靠,凭借。23.答案

B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先通读所给语

句,明确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或者说了什么话;然后分析四个选项的不

同点断之处;最后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初读文句确定,“父蔺”在为

母亲阮氏服丧期间,“不食泣血而卒”,据此排除A、C两项。“华严

寺”做“共往”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D项。24.答案

C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之后,奉养母亲

未曾间断”错误。自“太清之乱”至“太建五年”,谢母先出家于宣明

寺,后得到谢贞族兄谢暠将近二十年的供养。(1)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

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

罪他。(2)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

后之事。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1)异志:叛变或篡逆的

意图。辄:副词,总是。雅:一向或非常。钦:钦敬,敬重。弗之罪:宾语前

置句式,即“弗罪之”,不怪罪他。(2)及:到,等到。笃:特指病重。省:问候,探望。问以后事:状语后置句式,即“以后事问”,问他后事。[参考译文]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是晋朝太傅谢安的九世孙。父亲谢蔺,是正员外郎,兼任散骑常侍。谢贞小时候聪敏,有淳厚的性情。祖母阮氏先前苦于中风眩晕,每次发病便一两天不能吃东西。谢贞当时七岁,祖母不吃,他也不吃,亲戚族人无不为此惊奇。母亲王氏,教授谢贞《论语》

《孝经》,他读完便能背诵。八岁时,曾作五言诗《春日闲居》,从舅尚

书王筠惊奇他有特别才能,对亲戚说:“此儿将来可成大器,至于‘风定花犹落’一句,可以追步谢惠连了。”十三岁时,大致通晓《五经》要

旨,尤其擅长《左氏传》,擅长草书、隶书、虫篆书。十四岁时,为父亲

守丧,在地上号啕大哭,以头叩地,几次气息断绝又恢复过来。当初,父亲

谢蔺为母亲阮氏守丧,不吃东西,哭泣出血而死,家人宾客怕谢贞也会如

此,叔父谢洽、族兄谢暠于是同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谢贞说法。禅

师对谢贞说:“你这个孝子已经没有兄弟,非常需要自己爱惜自己,如果

忧伤过度而危及生命,谁来赡养你母亲呢?”此后谢贞才稍微吃了一些

稠粥。太清之乱,亲属离散逃亡,谢贞在江陵陷没,谢暠逃难到番禺,谢贞母亲在宣明寺出家。等到高祖受禅,谢暠回返乡里,供养谢贞母亲将近二十

年。太建五年,谢贞才还朝。等到始兴王叔陵任扬州刺史,推荐祠部侍

郎阮卓为记室,征召谢贞为主簿。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

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一向

(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不久高宗驾崩,叔陵叛逆,官府中许多人都

被牵连逮捕,唯独谢贞与阮卓没有受株连而获罪。后主于是下诏令让谢贞入宫执掌中宫管记,改任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被任命为都官尚书,请谢贞撰写让表。后主览表后感到惊奇,曾

在宴席间问周确:“你的让表是你自己写的吗?”周确回答说:“我的让

表是谢贞所作。”后主便命舍人施文庆:“谢贞在王处,没有俸禄,可以

赐给他一百石米。”至德三年,谢贞因为为母亲守丧离职。不久,诏令还府。谢贞多次启奏坚决辞去任命。诏令说:“虽知你哀痛在心,但官府需得人才,可便勉力

快速还府。”谢贞哀痛彻骨,身体瘦弱,最终还是不能到官府。当时尚

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都来问候谢贞,见他身体似骨而立,徐祚等人悲伤着叹息。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

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谢贞说:“小儿年刚六岁,情寄不能忘,敢请为

托。”谢贞当夜死去。后主问姚察道:“谢贞有什么亲属?”姚察便禀

告说:“谢贞有一个六岁的儿子。”于是诏令长期给予衣服、粮食。七、(2016山东,9—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2分)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①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

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常有处橧巢②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

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

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

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

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

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

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③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

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zēng)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③关市:指集市。讥:稽查,盘问。2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说也说:同“悦”,高兴文,木事不镂文:花纹疾其上甚矣疾:痛恨D.宗君而处身宗:尊崇B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D2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服不镂刻

服不镂刻

服不镂刻A服不镂刻2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

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德义而归附他们。B.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

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C.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

景公穷奢极欲与穷兵黩武的危害性。BD.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

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3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4分)译文:

(2)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3分)译文:

(3)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3分)译文:

七、26.答案

B文:动词,装饰。27.答案

DA.表示揣测,也许,大概;代词,他们。B.介词,对;介词,从。

C.介词,拿;连词,表示目的。D.连词,都表示转折关系,却,但。28.答案

A“夫冠足以修敬”语句完整,“修敬”是动宾关系,不能

断开,可排除B、C两项。“衣足以掩形御寒”与“冠足以修敬”结构

相同,单独成句,排除D项。故选A。29.答案

B“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错。原文

“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一句显示出晏子批评齐景公只做表面

文章,却不效法古圣王的制度。由此可见,晏子是建议齐景公取法古圣

王制度的。(1)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居住,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穴

居住,是为了避潮湿。(2)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您的话错了。(3)这样做是可以的。虽然这样,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解析(1)其:代词,他们。为:动词,造。以:表示目的,为了。两个分句均

为判断句。(2)乃:表示转折,却。致:使动用法,使……来。过:错。(3)是:

这。虽:虽然。然:这样。独:难道。[参考译文]

景公问晏子说:“我想穿上上古圣王那样的服饰,居住在上古圣王那样

的房屋中,这样,诸侯大概会来朝拜我吧?”晏子回答说:“效法上古圣王的节俭就可以了;效法他们的服饰,居住他们那样的房子,没有益处。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穿不同的服

饰却都能统一天下,不是靠服饰使诸侯归附的。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

实实在在地施行善政,天下人感念他们的德而归附他们的义,就好像是

君主衣着节俭而百姓高兴似的。帽子足够用来表示庄重就可以了,不必

追求它的装饰性;衣服足够用来蔽体御寒就可以了,不必追求它的华美。身上穿的衣服不色彩斑斓,头戴的帽子不镂刻花纹。古代曾有居住

在用柴薪搭成的巢穴和洞窟中而不怨、给予他宫室而不住的人,天下人

不朝拜他的居室而归附他的仁德。到了三代圣王时,制作衣服,是为了

增加敬肃之意。衣服的厚薄轻重适合身体,使用钱财的多少顺从民意。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居住,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为了

避潮湿。所以修建宫殿的原则是,底下的潮湿,不能浸上;天降的寒暑,不

能侵入。土制建筑物不饰纹彩,木制建筑物不镂刻花纹,向百姓示范要

知道节俭。等这种风气衰败的时候,衣服的奢侈已大大超过能表示敬意的原则,宫室的华美已大大超过能躲避潮湿的标准了。使用的人力很

多,钱财浪费十分严重,这是与百姓为敌啊!现在君王想效法圣王的服饰,

不效法他们的制度,如果效法他们的节俭,那么即便达不到圣王之治,差不多还是有益的。现在君王尽力追求楼台亭榭的高、池塘的深而没有

止境,追求刻镂的精巧、装饰的华丽而不满足,那也是与百姓为敌啊!如

果像我忧虑的这样,恐怕国家就危险了,而您也得不到安宁啊。您却还

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您的话错了。”景公赐给晏子平阴和藁邑。晏子辞谢说:“您喜欢修建宫室,百姓的精力疲敝了;又喜欢游乐,爱好珍宝,用来打扮宫内的女子,百姓的财力枯竭了;又喜欢兴兵攻伐,百姓的死亡临近了。使其精力疲敝、财力枯竭、

死亡临近,下面的百姓很痛恨君王!这就是我之所以不敢接受的原因

了。”景公说:“这样做是可以的。虽然这样,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

吗?”晏子说:“我听说作为臣子的,要先想到国君然后才考虑自己,安定国家后才考虑自己的家,尊崇国君后才安顿自己,怎么能说唯独我不想富有和尊贵呢?”景公说:“那我拿什么给先生当食禄呢?”晏子回答说:“君王放宽对渔、盐的税收,对集市只盘查而不收税;对耕地的百姓只征收十成收获中的一成;放宽刑罚,如当判死刑的改判徒刑,如当判徒刑的改判罚款,如该罚款的就赦免。如果您同意这三句话,就

是对我的赏赐,就是君王的收益了。”景公说:“(对于)这三句话,我没有什么意见,就依从先生的话去办

吧。”景公按这三句话行事后,派人去询问大国,大国的国君说:“齐国安定

了。”派人去询问小国,小国的国君说:“齐国不会侵凌我们了。”年份类别出处

形象特征身份体裁题型分值考点2018卷Ⅰ《晋书·鲁芝传》

有谋有略、品格高尚能臣史传选择(3)主观(1)19文言断句文化常识概括分析文句翻译

卷Ⅱ《后汉书·王涣传》

为政出众、宽猛相济

卷Ⅲ《宋史·范纯礼传》

坚毅刚直、去苛从宽

2017卷Ⅰ《宋书·谢弘微传》

治业有方、清正廉洁名流

卷Ⅱ《后汉书·赵憙传》

光明磊落、除恶推义能臣

卷Ⅲ《宋史·许将传》

才能出众、文武兼备名将

2016卷Ⅰ《宋史·曾公亮传》

为政有才、熟悉文法能臣

卷Ⅱ《明史·陈登云传》

不畏权贵、关心百姓

卷Ⅲ《明史·傅珪传》

清廉守正、直谏不屈

备考指南考查内容从选材上看,选文均出自“二十四史”,一般为人物传记,传主品质一般与当前社会价值观相吻合。从考点来看,着重考查文言断句、古代文化常识、概括分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等考点

常见题型常考题型①文言断句。②文化常识。③文意的概括与分析。④文句翻译

其他题型①文言实词题。②文言虚词。③信息筛选与整合

复习策略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掌握这些,就不能阅读文言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考虑,虽然2016—2018年高考没有单独考查这些考点,

但也不能放弃对这些考点的复习,况且翻译题也考查了这些考点,这就要求考生平时要熟悉课本上的文言文,还要有充足的知识积累。在复习时要进行全面复习

命题趋向近三年的文言文阅读题的分值、题型稳定,2020年课标全国卷文言文的命题形式、分值、选材应该不会发生变化,但近年有考查难度加大的趋势,所以考生在备

考时应认真复习

专题导引

一、文言文的阅读要点从命题特点可以看出,对文言文的考查主要选择的是古代人物传记。古代人物传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散文,一般涉及下列内容:传主的姓

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

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

到的封赏,等等。二、四步阅读法,读懂文言传记阅读写人记事类文言文,要根据写人记事的特点,采用四步阅读法,具体

步骤如下:第一步,关注开头段,了解基本信息。第二步,关注重点词语,划分文章层次。写人记事类文言文大多以时间为线索来记述。因此,我们可以抓住表示时间节点的词语,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人物及事

件。此类词语主要有以下三种:①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②年号及表示皇帝变动情况的词语;③表示时间、地点变化的词语。第三步,了解人物事件,归纳内容要点。了解人物事件是阅读写人记事类文言文的重点,具体要知道:人物在何

时何地做了什么事,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当时任什么职,事件

涉及的人物及相互关系有哪些,等等。第四步,把握人物性格,概括中心意思。依据上面掌握的内容,对人物要有一个总的评价,明确文章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和道德品质,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真题体验]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

代典籍通称。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

朝觐见皇帝。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

上国君宝座。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

让行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

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

到升迁。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

被采纳。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

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

礼让鲁芝。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译文: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译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