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思想的历史演变_第1页
卡扎菲思想的历史演变_第2页
卡扎菲思想的历史演变_第3页
卡扎菲思想的历史演变_第4页
卡扎菲思想的历史演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卡扎菲思想的历史演变

卡桑特的概念是艾新王朝的社会政治思想。它为阿拉伯民族统一和阿拉伯民族复兴作出了贡献。亚洲。卡扎菲思想有三方面的内容:即伊斯兰教的指导原则;平均主义的建国原则;泛阿拉伯、泛伊斯兰的对外政策。它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和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理论体系,对利比亚社会机制运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透视后冷战时代卡扎菲思想的实践特征及伊拉克战争对卡扎菲思想的影响。一、政治统治模式冷战结束以后,东西方对峙的战略态势暂时缓解。随着后冷战时代国际形势的嬗变,卡扎菲思想在其政治实践中也显露出不同的特征。1.对部族主义力量的依赖这和中东地区固有的部族历史传统密切相关。部族主义指的是“以一种粗犷的求生存的性质和一种坚持对一定程度的原始的或氏族集团的忠诚为特征的现代以前的政治交往形式”(P47)。在贝都因沙漠中,各部落之间近似无政府状态的环境培植出一种弱肉强食、有仇必报的部族政治传统。就其个性来说,阿拉伯人表现出一种高度的个人主义和狭隘主义的个性。在一般情况下表现为狭隘忠诚,笃信于部族和家族的天性。美国学者希提(Xitty)在他的著作中一针见血地写道:“个人主义是这样的根深蒂固,以致游牧人未能变成一个具有社会意识的生物。他只关心本部族的福祉,要他关心各部族共同利益,那是很困难的。”(P17)这充分说明在阿拉伯世界传统的部落结构是广泛存在的,而且具有很强大的感召力。卡扎菲对部族主义力量的依赖主要体现在以下层面:一方面,利比亚最高权力机构革命委员会领导人主要从部族中任命。他依靠的部族为卡萨斯发(Qathathfa)部落。19世纪该部落流落于昔兰尼迦地区,部族成员过着贫穷落后的游牧式生活。卡扎菲上台以后,对他们倍加信任。卡萨斯发(Qathathfa)部族的军官被安插在关键的军事部门,并担任了重要的职务。1995年2月,利比亚发生一次未遂军事政变,促使卡扎菲完全改用自己的部族。另一方面,次要职位则由忠诚于卡扎菲的其他部族所充任。这些新的招募者主要来自与卡萨斯发(Qathathfa)部族有血缘上亲属关系的瓦法拉(Warfala)部族。通过对部族力量的确认,卡扎非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力量。因此,卡扎菲的统治方式具有明显的部族政治特征。2.政治统治方式和权力分配伺机变换,不断强化自己的权力和威信按照马克斯·韦伯(MarxWeb)的分类,政治统治模式可分为传统型、法理型和克里斯玛型三种,而中东的“强人政治”基本上都属于克里斯玛型。卡扎菲的统治模式是典型的克里斯玛型特征,其主要特点是:卡扎菲的行政管理班子成员并非训练有素的“官员”,而是依据领袖的直觉加以召唤的“亲信”;卡扎菲领导地位没有“职务辖区”和“权限”,没有固定的“机构”;没有规章及法律原则,而是现时地创造法律。他们更多的是靠政治上的不断宣传领导者的个人魅力,而缺乏有效的政治制度保障。卡扎菲在利比亚夺权后,着力以纳赛尔政府的形式为样板治理国家。埃及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ASU)由于纳赛尔自己的超凡魅力和感召力,在埃及政治结构中处于“无冕之王”的地位,纳赛尔有能力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其他权力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卡扎菲也希望埃及版本的利比亚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LASU)处于“无冕之王”地位,但并不奏效。为了牢固控制权柄,卡扎菲提出建立人民委员会的想法,即“民众民主”。这一概念的核心内容就是在利比亚建立各种形式的、服从卡扎菲的人民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向总人民委员会(GeneralPeople′sCongress,简称GPC)派遣代表,卡扎菲授权总人民委员会成员在政府机构中的行政任命权力,包括任命国家首脑、总理和部长。几年以后,政府的实际权力都掌握在卡扎菲自己的手中。1993年9月,在纪念利比亚政变24周年大会上,卡扎菲宣布:他已经不满足于利比亚目前的政治结构。他决定建立公社制度,即把利比亚划分为1500个自治的、自我管理的、自我调控的公社。卡扎菲花样翻新的变换统治方式,其目的在于避免国家权力旁落,造成自己在利比亚政治结构中的边缘化。故此,及至1994年,利比亚的权力部门大都控制在服从卡扎菲领导的部族手中。3.在外交实践方面,利比亚正经历着一个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从游离于世界之外到融入全球化的过渡时期卡扎菲由于支持恐怖主义,因而成为美、英等国长期敌视的对象和打压的目标。1992年4月,美、英等国以利比亚拒绝交出涉嫌制造“洛克比空难”的2名利比亚人为由,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748号决议,对利比亚实施多方面的制裁。1993年11月,美、英又促成安理会通过了对利比亚制裁升级的第883号决议:禁止向利比亚石油天然气部门出售规定禁止的炼油设备和零配件,以及冻结利比亚的海外资产等。自1992年春到1994年末,国际制裁使利比亚经济损失了100亿美元。(P479)1996年8月,美国还实施进一步制裁伊朗和利比亚的《达马托法》,对向伊朗和利比亚能源部门投资超过4000万美元的外国公司施行惩罚。(185)联合国的制裁不仅使利比亚在国际社会空前孤立,还使其国内社会经济发展面临极大困境。据统计,到1998年底,联合国的制裁使利比亚损失了265亿美元(P19)。联合国实施制裁后,利比亚的孤立处境和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困难,以及国际局势的变化,促使卡扎菲重新审视其外交政策,推动着他在外交理念上的变化和利比亚外交政策的调整。后冷战时代卡扎菲外交思想的变化可以归结为: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由激进开始向务实、温和转变。(P38)一方面,卡扎菲强烈谴责对利比亚的制裁,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他多次表示希望同美、英等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于是,利比亚外交实践相应做出了调整:一是强调对外政策的重点是非洲,二是缓和与西方的关系。1998年非洲统一组织决定单方面解除安理会的制裁令。此后,包括非洲统一组织执行主席在内的多名非洲国家首脑乘飞机访问利比亚,以实际行动冲破安理会对利比亚的空中制裁。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还称赞卡扎菲:“是我们孤独时的密友”,指出“西方国家的敌人不是我的敌人,我不准备让任何人支配我的处事方式”(P115)。经国际社会的积极斡旋,1999年初,利比亚政府将2名涉嫌制造“洛克比空难”的利比亚人移交给联合国。联合国随即宣布暂停对利比亚的制裁,利比亚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有所缓和。1999年欧盟宣布暂时终止对利比亚的制裁。同年11月,英国政府全面恢复与利比亚中断了15年的外交关系。二、卡扎菲对其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伊拉克战争以后,卡扎菲思想在多种因素催化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卡扎菲思想演变的原因有三:第一,卡扎菲担心成为继伊拉克之后美国的下一个打击对象。伊拉克的战败与萨达姆的被擒使卡扎菲意识到自己微弱的国力尚不足以充当“杀鸡给猴看”游戏中的角色。第二,阿拉伯国家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冷漠态度使卡扎菲深感凄凉。伊拉克战争期间,阿拉伯国家尽可能置身事外,避免触怒美国。这一事实使卡扎菲更深刻地意识到阿拉伯世界内部的重重矛盾和面对危机时的无奈。第三,卡扎菲自从执政以来国内外树敌颇多。在国内,对军队的清洗,针对商人和社会其他阶层的挤压,使越来越多的利比亚人成为卡扎菲的反对派。在国外支持恐怖主义,被西方称为“恐怖公司”的老板,遭受西方和国际社会的制裁。因此,只有改变以前的思维才能使利比亚在未来的国际关系中免遭孤立。伊拉克战争对卡扎菲思想演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层面:1.政治安全目标的实现首先,伊拉克战争以后,卡扎菲一改以前强硬作风,做出向美国和西方妥协的姿态。2003年,利比亚表示对“洛克比空难”事件负责,利比亚驻联合国代表阿赫玛德·欧文(AhmadOwen)向安理会提交一份信件,宣布与恐怖主义断绝关系,同意向受害者家属支付27亿美元赔偿(P46)。同年12月,利比亚宣布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2004年3月,利比亚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并加入了《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这一系列行动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广泛好评。其次,与英国改善关系。英国早在1999年就开始与利比亚改善关系。2002年,英国外长麦克(Mike)访问利比亚,成为19年来第一位访问利比亚的外交部长。他在一次讲话中说:“我们的判断是可以通过鼓励而不是孤立利比亚达到我们的目的,利比亚人认同其长期利益必须成为国际社会的一部分。”(P47)伊拉克战争以后,卡扎菲向国际社会发出了更加友好的信号。英国首相布莱尔于2004年3月抵达的黎波里与卡扎菲会谈。4月,卡扎菲访问欧洲,为彻底结束孤立局面、重返国际社会迈出了重要一步。最后,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伊拉克战争以前,利比亚就有意缓和两国久已凝固的敌对关系。伊战后,卡扎菲的妥协姿态使美国十分满意。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说:“我意识到与利比亚的关系应该往前走,我们接受利比亚返回国际社会符合我们的利益。”(P40)美国宣布放宽对利比亚长达18年的经济制裁,包括终止执行《达马托法》的有关条款,从而使两国关系逐步向实现关系正常化迈进。2004年6月初,美国贸易代表团访问的黎波里,美国商业助理兰斯(lans)证实利比亚正在考虑从美国波音公司购买飞机,这表明长达20年的经济贸易隔绝结束。美国也表扬利比亚是与西方官员“杰出的合作者”,白宫发言人说:“通过这次行动,利比亚为其他世界的国家确立了一个标准,我们希望其他国家都能够效仿。”(P40)美国声明不再反对利比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美国石油公司可以重新赴利比亚投资。布什2002年和2003年《国情咨文》中把施压利比亚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视为得意之作加以宣扬来论证其安全战略的正确性。(P40)2.现行国有经济制度改革的进程利比亚长期受美国和联合国的制裁,经济损失惨重。由于外资来源枯竭,作为利比亚经济主干的石油工业一落千丈,原油产量从20世纪70年代日产330万桶降到现在日产量130万桶,通货膨胀率高达30%(P45)。人民福利和生活水平直线下降,社会矛盾趋于激化。伊拉克战争后,利比亚政府渴望吸引更多的外国公司来开发本国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能源,欢迎外资进入利比亚。卡扎菲曾在2003年6月份的一次讲话表示,将对利比亚的国有经济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从2004年起,利比亚对约360家国有企业实行所有制改革。据透露,50多家石油化工、钢铁、化肥、农业等领域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大型国有公司将允许外资直接进入。利比亚尤其欢迎外资进入石油领域,因为这一领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外国公司的先进经验。利比亚政府已列出361家改制企业的名单,他们的所有制改革进程将从2004年1月份开始,分三个阶段在一年内完成。其中241家小型企业将拍卖给本企业职工,其余中型企业则采取公开拍卖,至于大型企业,则在最后阶段由外资收购。据称,这一举措旨在降低政府直接参与经营活动的程度,最大限度发挥私营部门的作用。这是自1969年卡扎菲当政以来,利比亚首次允许外国资本直接进入利比亚的国有企业。2004年7月初,美国公司和利比亚进行了第一件石油交易。此外,意大利、西班牙和澳大利亚也有公司在利比亚开始投资。3月份,英德壳牌石油公司和利比亚国有石油公司签订了合同,后者控制了利比亚石油产量的50%以上。在2000-2005年的计划中,国家拨出350亿美元作为投资项目,来改善利比亚基础建设,为投资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发展空间(P50)。3.自由贸易部主的新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国有化以及反对外国公司来利比亚投资的想法已经被彻底放弃。2003年,卡扎菲面对传统的伊斯兰社会主义原则,做出重大变更。他宣布公有化已失败,利比亚应该坚持私有化。其具体内容包括建立证券交易所,加入世贸组织。2003年6月,利比亚总理穆巴拉克·阿卜杜拉(MubrakAbdullah)被前经济和贸易部长苏卡利·穆罕默德(sukariMuhammd)替换,后者一直是市场经济的倡导者。苏卡利说:“利比亚的经济模式已经改变——这也是我为什么能在这里任职的原因,我们正努力使私营部门参与经济。”(P40-42)利比亚外交部长阿卜杜勒·拉赫曼(AbdullahRahman)认为:“公有部门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P49)事实上,卡扎菲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试图启动市场经济的改革,后因洛克比事件招致联合国和美国的制裁而被迫停止。伊拉克战争后,卡扎菲灵活务实的外交风格使西方国家对利比亚的封锁政策有所松动。借此时机,卡扎菲宣布要全面推进经济改革,实行开放的经济政策。卡扎菲思想的历史成因从卡扎菲思想的理论和实践变迁可以看出其思想内容嬗变经历了否定自我理论的历史进程。具体表现在经济层面上的从主张公有化到推行私有化的转换;政治层面上,从排除部族到依靠部族的转变;外交层面上,从对西方和美国的极端仇视到异常的亲西方行为的转折;行动理念上,从激进主义、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型。从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耳熟能详的真理为卡扎菲思想演变作了最好的注解,这也是卡扎菲思想变化的根本原因。第二,卡扎菲呼唤民族大一统30多年,至今阿拉伯国家一盘散沙的现实是其思想转变的直接动力。第三,卡扎菲思想的演变也说明国际社会的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