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门市各级(类)公园建设标准指引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2016年7月
项目名称:江门市各级(类)公园建设标准指引委托单位:江门市林业和园林局规划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证书:【建】城乡编(141019)证书等级:甲级风景园林工程设计证书:Ani000795证书等级:专项甲级项目负责人:李慧生风景园林高级工程师技术负责人:赵彩君风景园林高级工程师风景园林负责人:李铁军袁建奎尹端星李景郎婧吴婷婷风景园林负责人:李铁军袁建奎尹端星李景郎婧吴婷婷给排水负责人:唐建新生态环境负责人:沈建兵建筑专业负责人:张小钦风景园林高级工程师风景园林高级工程师风景园林工程师风景园林工程师风景园林工程师风景园林工程师给排水高级工程师环境工程与生态高级工程师建筑工程高级工程师TOC\o"1-5"\h\z\o"CurrentDocument"第一部分总述 1\o"CurrentDocument"编制背景 1\o"CurrentDocument"制定目的 1制定原则 1\o"CurrentDocument"编制依据 2\o"CurrentDocument"适用范围 2\o"CurrentDocument"术语解释 2公园 2市级公园 2龙头公园 3县(区)级公园 3镇级公园 3村(居)级公园 3居住区公园 3乡村公园 3综合公园 3专类公园 3田园风光公园 3农业公园 4地热地质公园 4海洋地质公园 4湿地公园 4红树林公园 4森林公园 4儿童公园 4游乐公园 4文化公园 4文物古迹公园 4历史名园 5纪念性公园 5工业遗址公园 5风景名胜公园 5植物园 5盆景园 5体育公园 5动物园 5雕塑公园 5带状公园 5竖向设计 5园林建筑 6古树名木 6驳岸 6乡土植物 6土方平衡 6种植设计 6季相 6园林构筑物 6立体绿化 6公园游人容量 6绿化覆盖率 7绿地率 7\o"CurrentDocument"第二部分 公园建设分级(类)指引 7\o"CurrentDocument"公园分级(类)准则 7\o"CurrentDocument"市级、县(区)级、镇级公园建设要求 11\o"CurrentDocument"村(居)级公园建设要求 15\o"CurrentDocument"专类公园建设要求 17\o"CurrentDocument"带状公园建设要求 19\o"CurrentDocument"第三部分 公园通用建设标准指引 20\o"CurrentDocument"公园总体规划要求 20\o"CurrentDocument"公园竖向设计要求 22\o"CurrentDocument"公园植物种植要求 24\o"CurrentDocument"园路及铺装场地建设要求 26\o"CurrentDocument"园林建筑物建设要求 29\o"CurrentDocument"水景建设要求 31\o"CurrentDocument"公共服务设施要求 32\o"CurrentDocument"给水及排水要求 35\o"CurrentDocument"电气与防雷要求 36\o"CurrentDocument"防灾避险要求 37\o"CurrentDocument"公园海绵化建设要求 37\o"CurrentDocument"第四部分 园务管理要求 39\o"CurrentDocument"公园绿化管养 39\o"CurrentDocument"公园设施维护和保养 40\o"CurrentDocument"公园卫生管理 40\o"CurrentDocument"公园治安管理 40\o"CurrentDocument"第五部分 附录 42\o"CurrentDocument"附录一 42\o"CurrentDocument"附录二 42\o"CurrentDocument"附录三 43\o"CurrentDocument"附录四 43#第一部分总述编制背景自建国以来江门市的园林事业有了长足发展,通过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江门市园林绿化水平有了质的飞跃,2002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至2014年,我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68%,建成区绿地率41.7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6平方米。为适应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把江门市建设成为公园城市,重点对公园绿地方面进行提升行动。针对江门市三区四市范围内的公园建设现状质量参差不齐,公园建设水平普遍偏低,缺乏对地方特色和文化的多样性表达等急需改善和提升的地方,因而需要制定建设标准指引,规范各级(类)公园建设。《江门市公园城市建设工作纲要(2015-2025年)》十大重点工作之一是“规范公园标准,统一公园标识”。根据纲要要求:至2015年,编制完成我市各级公园的建设标准,完成公园标识设计。因此特为江门市三区(蓬江区、高新区及江海区、新会区)、四市(鹤山市、开平市、台山市、恩平市)所有新建或改造升级的各级(类)公园【包括市级公园(包括龙头公园)、县(区)级公园、镇级公园、村(居)级公园、专类公园(包括田园风光公园等)、带状公园等】制订建设标准指引。制定目的为适应江门市公园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充分发挥各级(类)公园的游憩服务、改善环境和防灾避险等作用,提高各级(类)公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形成一个理念先进、内容详尽、可操作性强的各级(类)公园建设标准指引,制订各级(类)公园建设主要内容和基本指标,为规范公园建设提供技术指引。1.3制定原则本指引以现行的公园建设等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为参考,对江门市公园实施有效保护利用为出发点,正确处理公园与城乡建设之间,公园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公园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之间的关系。本指引符合江门市相关规划,与江门市建设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编制依据《公园设计规范》__CJJ48—9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城市绿地分级(类)标准》CJJ/T85—200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LY/T1755-2008《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LB/T011《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适用范围本指引明确了公园的术语及定义、一般指引、总体规划、竖向设计、植物种植、园路及铺装场地、园林构筑物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给水及排水、电气与防雷、防灾避险、其他设施以及园务管理的各项要求。本指引适用于江门市三区(蓬江区、高新区及江海区、新会区)、四市(鹤山市、开平市、台山市、恩平市)所有新建或改造升级的各级(类)公园【包括市级公园(包括龙头公园)、县(区)级公园、镇级公园)、村(居)级公园、专类公园(包括田园风光公园等)、带状公园等】的规划、建设和后期管理。术语解释以下术语及定义适用于本规范。公园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或自然环境的绿地或区域。市级公园主要为全市居民及外地游客服务,是全市公园绿地中面积较大,具有独特自然风貌、地域特色或一定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性良好,活动内容丰富,设施完善的绿地或区域。龙头公园江门市中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文化效益较高的,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市级公园。县(区)级公园主要为县(区)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兼具为外地游客服务,具有较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设施完善的绿地或区域。镇级公园在镇级范围内,供居民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绿地或区域。村(居)级公园与村居住区相对应,为区域内居民提供休闲活动场地的绿地或区域。根据规模和服务对象的不同,村(居)级公园分为居住区公园和乡村公园。居住区公园主要服务对象为居住区居民,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娱乐设施,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乡村公园主要服务对象为乡村居民,设有基本的配套设施与娱乐设施的公共活动空间。综合公园适合于各种年龄和职业的城市居民或者旅游者开展各类户外活动和休憩的规模较大的公园绿地,配套文化娱乐、康体活动、儿童活动、安静休憩、游览观赏、后勤管理等功能区及相应的常规设施。专类公园具有特定主题、内容、形式,并具有相应设施,同时也具有一般游乐休闲功能,向大众开放的绿地或区域。田园风光公园以乡村自然式田园风光为主题,能让游客体验农事生产劳作、品味农家生活、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的特色区域。农业公园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它是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但又不同于城市公园,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现代农业经营方式,是现代农业园林景观与休闲、度假、游憩、学习的规模化乡村旅游综合体。地热地质公园以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热资源或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海洋地质公园以具有独特的海洋地质资源景观为主体,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海洋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湿地公园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红树林公园在沿海地区为保护红树林植物及其鸟类而建的,具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等生态效益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以大面积人工林或天然林为主体而建设的公园。儿童公园单独设置,为少年儿童提供游戏和开展科普、文体活动,有安全、完善设施的公园。游乐公园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置,生态较好的公园。文化公园以当地特有历史文化为主题,具有城市公园一般功能的公园。文物古迹公园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发掘、研究,并供观赏、游憩及科普活动的公园。历史名园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被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园。纪念性公园对特定的人或事表达怀念或传承,既具有一般功能也具有特殊功能的公园。工业遗址公园是指在弃置的工业遗址或工业废弃地上,通过对场地内的工业设施设备、工业人造物等,采用保留、改造利用、再生设计等途径,改造建设而成,可供市民游憩、观赏、娱乐以及开展工业科普教育等活动的公园。风景名胜公园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公园。植物园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游憩及开展科普活动的公园。盆景园专门对盆景艺术进行存放、培育、教学及展示等具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专门性园林。体育公园以体育健身活动为主的城市公园。动物园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保护野生动物,供观赏、科普、科研和动物繁育,并具有良好设施的公园。雕塑公园以特定雕塑为主题内容的公园。带状公园是指沿城乡道路、城墙、水系等设置、有一定游憩设施、公用设施和服务设施的狭长型绿地或区域。竖向设计在建设场地内对各设计因素进行的垂直面方向的设计。园林建筑修建在各类园林绿地内的供人们休息、观赏、游览用的建筑物的统称。古树名木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可称为名木,均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是一类独特的、不可代替的风景资源。古树名木的分级:古树分为国家一、二、三级。驳岸在水体与土体相连接处,保护园林中水体的垂直结构工程。乡土植物原产于本地区或长期生长于当地,能够正常繁衍后代实现自我更新,自然分布,已适应并融入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植物。土方平衡在某一特定区域内挖土方和回填土方基本持平,没有外来泥土或余土外运。种植设计按照植物的生态习性、生态学原理、园林艺术构图和环境保护要求,进行合理植物配植,创造各种优美、实用的园林空间环境。季相植物及植物群落由于四季变化而呈现出来的不同面貌特征。园林构筑物可供游人休息、观赏,方便游览活动或为方便园林管理而设置的园林设施。立体绿化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包括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河道堤岸、屋顶、门庭、花架、棚架、阳台、廊、柱、栅栏、枯树及各种假山与建筑设施上的绿化。公园游人容量公园游人容量是指游览旺季高峰期时同时公园内的人数。公园游人容量应按以下公式计算:C=A/Am式中C——公园游人容量(人),A——公园总面积Im?),Am——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m7人)。绿化覆盖率是指区域内绿化覆盖面积与区域面积的比率。绿化覆盖面积指区域内的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绿地率是指一定区域内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第二部分公园建设分级(类)指引2.1公园分级(类)准则(1)根据江门市公园建设现状或规划,江门市各类公园按规模、内容(涵)、服务对象、服务半径分级如下:f市级公园县(区)级公园镇级公园——居住区公园村(居)级公园 乡村公园
公园分级应符合下表规定:公园分级序号级别名称服务对象或服务半径内容(涵)及设施规模(面积)hm?1市级公园全市居民及外地游客具有独特自然风貌、地域特色或一定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性良好,活动内容丰富,设施完善三502县(区)级公园县级市、市辖区范围内的居民兼外地游客具有较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较完善设施三103镇级公园镇(街)地区内居民具有一定的活动内容和设施三14村(居)级公园居住区公园居住区居民服务半径0.5-1km具有相应活动内容和娱乐设施22乡村公园乡村居民具有适量活动内容和娱乐设施,并具有承载当地历史文化传统功能的公共活动空间。22根据江门市公园建设现状和规划,目前江门市各级(类)公园按功能和特色分类如下: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田园风光公园农业公园地热地质公园海洋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红树林公园森林公园儿童公园游乐公园文化公园文物古迹名园历史名园纪念性公园工业遗址公园风景名胜公园植物园盆景园体育公园动物公园雕塑公园其他专类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
(2)公园具体分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公园分类序号类别名称功能与特色备注1综合公园适合于各种年龄和职业的居民或者旅游者开展各类户外活动和休憩的规模较大的公园绿地,配套文化娱乐、康体活动、儿童活动、安静休憩、游览观赏、后勤管理等功能区及相应的常规设施。活动内容丰富,设施完善。2专类公园田园风光公园以郊区基本农田、生态林地、水系湿地、自然村落等现有生态资源为基础的具有游憩功能的区域。农业公园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它是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但又不同于城市公园,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现代农业经营方式,是现代农业园林景观与休闲度假、游憩、学习的规模化乡村旅游综合体。地热地质公园以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热资源或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海洋地质公园以具有独特的海洋地质资源景观为主体,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海洋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湿地公园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红树林公园在沿海地区为保护红树林植物及其鸟类而建的,具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等生态效益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以大面积人工林或天然林为主体而建设的公园。儿童公园单独设置,为少年儿童提供游戏和开展科普、文体活动,有安全、完善设施的公园。面积宜大于2hm2
游乐公园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置,生态较好的公园。绿化占地比例应三65%文化公园以当地特有历史文化为主题,具有城市公园一般功能的公园。文物古迹公园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发掘、研究,并供观赏、游憩及科普活动的公园。历史名园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被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公园。纪念性公园对特定的人或事表达怀念或传承既具有一般功能也具有特殊功能的公园。工业遗址公园是指在弃置的工业遗址或工业废弃地上,通过对场地内的工业设施设备工业人造物等,采用保留、改造利用、再生设计等途径,改造建设而成,可供市民游憩、观赏、娱乐以及开展工业科普教育等活动的公园。风景名胜公园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公园。植物园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游憩及开展科普活动的公园。面积宜大于40hm2盆景园专门对盆景艺术进行存放、培育、教学及展示等具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专门性园林。面积宜大于2hm2体育公园以体育健身活动为主的城市公园动物园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保护野生动物,供观赏、科普、科研和动物繁育,并具有良好设施的公园。面积宜大于20hm雕塑公园以特定雕塑为主题内容的公园。其他专类公园除以上各种专类公园以外具有特定主题内容的公园,包括灯光公园、宠物公园、桃花园等。面积宜大于2hm23带状公园沿城市道路、城墙、水系等设置、有一定游憩设施、公用设施和服务设施的狭长型绿地或区域。2.2市级、县(区)级、镇级公园建设要求与城乡规划的关系(1)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公园规划为依据,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改变公园性质。(2)公园的边界线应与城乡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置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乡道路衔接。(3)公园的出入口、主园路、主要景点和建筑等应进行无障碍设计,并与城乡道路无障碍设施连接。(4)新建公园边界与城乡主、次干道红线重合的,不得设置封闭性实体围墙。(5)沿城乡道路、水系的景观(包括大门、围墙或围栏和植物群落),应与该地段城乡风貌相协调。(6)城乡供电走廊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应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过境应符合CJJ48-1992中2.1.7条的有关规定。园内主要用地比例(1)公园的陆地面积,指去除水面后的全部面积,不包括已改变性质的用地。水面面积以常水位面积计算。(2)公园陆地用地比例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市级公园陆地用地比例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公园内部用地比例(%)用地类型陆地面积3由2)<22~<55~<1010~<2020~<50三50I5-103-8II<1.0<0.5III<3.0<2.5W>80>85注:1——园路及铺装场地;II——管理建筑;III——游览、休憩、服务、公用建筑;W——绿化用地。上表中规定的各种用地比例的总和都小于100%,留出余地一般可扩大绿化用地或设置园路及各种活动用的铺装场地、园林小品等。对城市公园采取上表标准;对于非城市公园和建成区外的市级公园,上表仅作参考,不作强制,并尽量保留原有的土地使用性质不变,尽量保留自然风貌及生态资源,相应增加休闲设施和公园的通达性。
县(区)级公园陆地用地比例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公园内部用地比例(%)用地类型陆地面积3田2)<22~<55~<1010~<2020~<50三50I--8-185-155-155-10II--<1.5<1.5<1.0<1.0III--<5.5<4.5<4.0<3.0w-->70>75>75>80注:I——园路及铺装场地;II——管理建筑;III——游览、休憩、服务、公用建筑;w——绿化用地。上表中规定的各种用地比例的总和都小于100%,留出余地一般可扩大绿化用地或设置园路及各种活动用的铺装场地、园林小品等。对城市公园采取上表标准;对于非城市公园和建成区外的市级公园,上表仅作参考,不作强制,并尽量保留原有的土地使用性质不变,尽量保留自然风貌及生态资源,相应增加休闲设施和公园的通达性。镇级公园陆地用地比例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公园内部用地比例(%)用地类型陆地面积3田2)<22~5<55~<1010~<2020~<50三50I10-2010-208-18II<0.5<0.5<0.5III<2.5<2.5<2.0注:1——园路及铺装场地;II——管理建筑;I——游览、休憩、服务、公用建筑。镇级公园的绿化覆盖率宜三70%。容量计算其中,市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60m2为宜,县(区)级公园的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40m2为宜,镇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大于30m2为宜;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该指标可酌情降低,但最低的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陆地面积不得低于15m2。其中,建成区市级公园外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宜大于100m2。水面和坡度大于50%的陡坡山地面积之和超过总面积的50%的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应适当增加,其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水面和陡坡面积较大的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指标水面和陡坡面积占总面积比例(%)0~50507080近期游人占有公园面积(22/人)三30三40三50三75远期游人占有公园面积(22/人)三60三75三100三1502.2.4常规设施(1)公园的内容应包括多种文化娱乐设施、儿童游戏场和安静休憩区,也可设游戏型体育设施。公园内不得设大型或猛兽类动物展区。(2)公园交通设施:市级公园、县(区)级公园一般情况下要设有公交站点。县(区)级以上公园要根据实际需要设置3〜4个出入口,方便各方向的游人进出公园。(3)公园中应设以下设施:游憩设施:亭或廊、园椅或园凳、儿童活动场、活动广场;服务设施:面积大的根据实际适当配置小卖部、茶室或咖啡厅;公用设施:厕所、圆灯、垃圾箱、指示牌、停车场(包括自行车或摩托车)、无障碍设施;管理设施:镇级公园可视面积和管理需要设置管理用房,县(区)级以上公园要增加公园管理用房、治安设施、垃圾站、消防供水管网等设施。市级以上公园要增加游客服务中心,维修车间、专用停车场、监控室等设施。(4)公园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更多游憩、服务、公用与管理设施。2.2.5文化内涵建设各级公园要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底蕴,凸显当地文化特色。对公园现有和周边资源进行保护和整合,再通过挖掘各个公园自身的文化内涵,进行差异化建设。根据各个市级、县(区)级公园文化特色有针对性深挖其中的文化精髓,营造公园文化氛围,实现文物保护与生态景观的有机融合。村(居)级公园建设要求与城乡规划的关系村(居)级公园分为居住区公园和乡村公园。村(居)级公园面积应不小于0.2hm2;居住区公园服务半径约为0.5-1km,并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应合理布置其位置。村(居)级公园的边界线应与城乡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置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乡道路衔接。(3)新建村(居)级公园不得设置封闭性实体围墙,旧有公园封闭性实体围墙应在公园升级时拆除。居住区公园的出入口、主园路、主要景点和建筑等应进行无障碍设计,居住区的无障碍设施要与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连接。乡村公园沿乡村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风貌相协调。园内主要用地比例村(居)级公园的陆地面积,指去除水面后的全部面积。水面面积以常水位面积计算。村(居)级公园陆地用地比例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居住区公园陆地用地比例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居住区公园内部用地比例(%)用地类型陆地面积3田2)<22~<55~<1010~<2020~<50三50I10-2010-208-18II<0.5<0.5<0.5III<2.5<2.5<2.0W>75>75>75注:1——园路及铺装场地;II——管理建筑;III——游览、休憩、服务、公用建筑;W——绿化用地。上表中规定的各种用地比例的总和都小于100%,留出余地一般可扩大绿化用地或设置园路及各种活动用的铺装场地、园林小品等。乡村公园陆地用地比例可参考下表的规定,不作强制。乡村公园内部用地参考比例(%)用地类型陆地面积(hm2)<22~<55~<1010~<2020~<50三50I10-3010-258-18II<0.5<0.5<0.5III<2.5<2.5<2.0注:I——园路及铺装场地;II——管理建筑;III——游览、休憩、服务、公用建筑。乡村公园的绿化覆盖率宜三55%。乡村公园宜充分利用村庄周边的风水林地、池塘、水溪建设公园,尽量保持原有的土地使用性质不变,尽量保留自然风貌,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民俗,相应增加休闲设施和公园的通达性。容量计算村(居)级公园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30m2/人为宜。水面和坡度大于50%的陡坡山地面积之和超过总面积的50%的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应适当增加,其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水面和陡坡面积较大的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指标水面和陡坡面积占总面积比例(%)0~50507080近期游人占有公园面枳(由2/人)三30三40三50三75远期游人占有公园面枳(由2/人)三60三75三100三1502.3.4常规设施村(居)级公园中应设以下设施:游憩设施:亭或廊、园椅、园凳、儿童活动场、文体活动场所或科普宣传栏;公用设施:照明灯具、垃圾箱、指示牌。村(居)级公园中可根据面积及实际情况设置更多游憩、服务、公用与管理设施。专类公园建设要求与城乡规划的关系专类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公园规划为依据。专类公园的边界线应与城乡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置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乡道路衔接。专类公园应在出入口位置有明确标识,包括公园性质、注意事项与特别规定等。专类公园沿城乡道路、水系的景观(包括大门、围墙或围栏和植物群落),应与该地段城乡风貌相协调。园内主要用地比例专类公园的陆地面积,指去除水面后的全部面积,不包括已改变性质的用地。水面面积以常水位面积计算。专类公园陆地用地比例可参考下表的规定,不作强制。公园内部用地比例(%)用地类型陆地面积(hm2)<22~<55~<1010~<2020~<50三50I-10-208-185-155-155-10II-<1.0<1.0<0.5<0.5<0.5III-<5.0<4.0<3.5<2.5<1.5w->70>75>80>80>85注:I——园路及铺装场地;II——管理建筑;III——游览、休憩、服务、公用建筑;w——绿化用地。(3)上表中规定的各种用地比例的总和都小于100%,留出余地一般可扩大绿化用地或设置园路及各种活动用的铺装场地、园林小品等。容量计算专类公园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60m2/人为宜。水面和坡度大于50%的陡坡山地面积之和超过总面积的50%的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应适当增加,其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水面和陡坡面积较大的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指标水面和陡坡面积占总面积比例(%)0~50507080近期游人占有公园面积(口7人)三30三40三50三75远期游人占有公园面枳(由7人)三60三75三100三1502.4.4常规设施(1)儿童公园应有儿童科普教育内容和游戏设施,全园面积宜大于2h面。动物园应有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游人参观、休息、科普的设施;安全、卫生隔离的设施和绿带;饲料加工场以及兽医院。检疫站、隔离场和饲料基地不宜设在园内。植物园应创造适于多种植物生长的立地环境,应有体现本公园特点色的科普展览区和相应的科研实验区。专类公园中应设以下设施:游憩设施:亭或廊、园椅或园凳、文体活动场所;公用设施:厕所、照明灯具、垃圾箱、指示牌、停车场(包括自行车或摩托车);管理设施:管理用房。专类公园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更多游憩、公用与管理设施。2.4.5田园风光公园建设要求田园风光公园的确立应根据场地现状用地条件与建设基础综合考虑。明确公园的范围和性质,根据公园的定位、定性做出总体规划与详细设计。田园风光公园应以保护与利用郊区基本农田、生态林地、水系湿地、自然村落等现有生态资源为基础,同时开发其科普与游憩功能。公园范围内增设的设施(景观、休憩、服务等)要采用将来易于复耕复种的建造材料。田园公园路网规划与建设要以实地现有农用机耕路、田间小道等现有路网为主,尽量不侵占农用地。由于田园风光公园用地性质特殊,其公园陆地用地比例宜按现场实际建设条件设计用地比例。2.5带状公园建设要求与城乡规划的关系(1)沿城乡道路、城墙、水系等建设集观光休闲、全民健身为一体的带状公园。(2)带状公园应具有隔离装饰街道和供短暂休憩的作用,园内应设置简单的休憩设施,植物配置应考虑与城乡环境的关系及园外行人、乘车人对公园外貌的观赏效果。(3)带状公园绿地最窄处应大于8m,全园面积应大于1公顷。(4)在城乡绿地系统中,带状公园可以连接城乡其他类型公园,与滨水绿地、道路绿地和防护绿带等景观共同承担着城乡生态廊道的职能。园内主要用地比例带状公园的陆地面积,指去除水面后的全部面积,不包括已改变性质的用地。水面面积以常水位面积计算。带状公园陆地用地比例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公园内部用地比例(%)用地类型陆地面积0由2)1~122~<55~<1010~<2020~<50三50I15-3015-3010-2510-2510-25-II<0.5<0.5<0.5<0.5<0.5-III<2.5<2.0<1.5<1.5<1.5-W>65>65>70>70>70注:1——园路及铺装场地;II——管理建筑;III——游览、休憩、服务、公用建筑;W——绿化用地。容量计算带状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30m2/人为宜。水面和坡度大于50%的陡坡山地面积之和超过总面积的50%的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应适当增加,其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水面和陡坡面积较大的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指标水面和陡坡面积占总面积比例(%)0~50507080近期游人占有公园面枳(由7人)三30三40三50三75远期游人占有公园面枳(由7人)三60三75三100三150常规设施带状公园中应设以下设施:游憩设施:亭或廊、园椅、园凳、文体活动场所;公用设施:厕所、照明灯具、垃圾箱、指示牌、停车场(包括自行车或摩托车);管理设施:管理用房。带状公园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更多游憩、服务、公用与管理设施。第三部分公园通用建设标准指引公园总体规划要求公园建设与城乡规划的关系公园建设应坚持对原有环境进行最小干预原则,使公园的整体面貌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2)公园建设应符合批准的城乡总体规划与城乡绿地系统规划,明确公园的范围和性质,根据公园的定位、定性做出总体规划与详细设计。规模大于10公顷的各级(类)公园的边界线应与城乡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置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乡道路衔接。沿着城乡主、次干道的规模大于10公顷的各级(类)公园,其主要出入口的位置边线必须距离道路交叉路口、匝道口拐弯处边线50m以上,并根据游人流量设置集散广场与停车场。新建公园(山体公园除外)的出入口、主园路、主要景点和建筑等应设立无障碍设施,并与城乡道路无障碍设施连接;改建或升级公园(山体公园除外)出入口位置应设立无障碍设施。主园路、主要景点和建筑等有条件也应设置。城乡供电走廊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应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过境应符合CJJ48-92第2.1.7条的有关规定。公园沿城乡道路、水系的景观(包括大门、微地形、围墙或围栏、园林构筑物与植物群落等),应与该地段城乡风貌相协调。面积大于2公顷的公园应设置绿道,并且与城乡绿道系统连接,有条件的公园可设置自行车驿站。公园的给水、排水、电气等设施应与城乡相应设施合理连接。滨水公园建设时宜与水体的防护绿地以及蓝线内的绿地统一考虑,在保证水系安全、游览安全、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将其建设成为休闲绿地。布局公园建设应以公园总体设计为依据。设计需根据业主下达的设计任务书,结合现状条件对公园功能、景区进行划分,并合理布置出入口与景点位置,对竖向、道路系统、水系、植物、构筑物以及各专业工程管线系统做出综合设计。公园竖向设计应充分考虑现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改造,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3)公园的园路需进行分级(类)分级设计,路网密度宜在200〜380m/hm2之间,动物园的路网密度宜在160〜300山4面之间。园路分级(类)指步行游览路、机动车游览路、自行车游览路、生产管理专用路等。分级指主园路、支路或小路。公园内游憩场地设置应考虑包括休闲健身、歌舞活动、儿童游戏等功能。其选址、规模和设施配置应有所不同,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的人群对使用功能的要求。场地内原有河湖塘等自然水系不得填埋,设计应根据水源和现状地形等条件确定园中水系的水量、水位、流向、水闸或水井、泵房的位置、各类水体的形状和使用要求。游船水面应按船的类型提出水深和码头位置要求;游泳水面应划定不同水深的范围;观赏水面应确定各种水生植物的种植范围和不同的水深要求。(6)公园内景观最佳地段不得设置餐厅及其他集中的服务设施。现状处理公园范围内的现状地形、水体、构筑物、植物和管线必须进行调查,作出评价提出处理意见。历史名园的修复建设必须符合国家、广东省、江门市相关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保护或参观使用而设置防火设施、值班室、厕所及水电等工程管线,也不得改变文物原状。风景名胜公园应在保护好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基础上,设置适量游览线路、休憩、服务和公用等设施。公园建设应该了解公园服务范围的现状和控制性规划,做出公园区位场地分析;必须对公园规划范围的现状地形、水体、构筑物、植物、地上或地下管线和设施进行调查,并做出评估,提出处理意见。在保留的地下管线附近进行各种工程或种植施工时,应提出对原有物的保护措施。公园范围内古树名木严禁砍伐或移植,并应采取保护措施。古树名木的保护必须符合CJJ48-1992中3.4.4条的有关规定。原有乔木宜原地保留,对原地保留实施有难度的,应进行就近迁移。场地内有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构筑物,应保留并结合到园内景观之中,需对其进行修葺或改造的,需将方案提交相关部门审核。公园竖向设计要求一般要求公园竖向与地形应以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的竖向地形专项规划为主要依据,同时根据现状条件综合考虑。公园竖向与地形应满足植物的生长习性要求,有利于雨水的排蓄,有利于创造多种地貌和多种园林空间,丰富景观层次。公园内原有的地形地貌、水系应予以充分保护、利用,必要时可因地制宜作适当改造,宜就地平衡土方。公园内的土坡必须保持稳定。当土坡超过土壤自然安息角呈不稳定时,必须采用护坡技术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或滑坡。(5)大高差或大面积填方地段的设计标高,应计入当地土壤的自然沉降系数。(6)地形改造后的原有各种管线的覆土深度,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7)改造地形填挖土方,应避让基地内的古树名木,并留足保护范围(树冠投影外5m以上)和提供良好的排水条件,且不得随意更改树木根颈处的地形标高。地表排水创造地形应同时考虑园林景观和地表水的排放,各类地表的排水坡度宜符合下表的规定。各类地表的排水坡度(%)地表类型最大坡度最小坡度最适坡度草地3351.5-10运动草地20.51栽植地表0.53—5铺装场地平原地区20.31丘陵地区30.31.5(2)与广场相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0.5〜2%为宜,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公园须设置雨水收集处理系统。为了蓄留住雨水,绿地宜低于路面;绿地中雨水口的顶面标高宜高于绿地20〜50mm。3.2.3水体外缘水体的驳岸和护坡应确保稳定、安全,并宜栽种护岸植物。水体的常水位与驳岸顶边的高差宜在0.3m,不宜超过0.5m。公园水体深度应随不同要求而定,栽植水生植物及营造人工湿地时,水深宜为(0.1〜1.2)m。(3)硬底人工水体的近岸2.0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m,达不到此要求的应设护栏。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2.0m范围以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5m。公园水体应设闸门或溢水口以控制水位。闸门或溢水口的设置,应结合造景采取隐蔽措施;闸门或溢水口的排水管口径应满足水体集水面积与江门常年降水资料中的一次最高降水量的排放要求。水体的最高水位,必须保证重要的建(构)筑物和动物笼舍不被水淹。护岸顶与常水位的高差,应兼顾景观、安全、游人近水心理和防止岸体冲刷,宜使用立体绿化进行美化遮挡。未经处理、未经达标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不得排入绿地水体,在污染区及其邻近地区不得设置水体。3.3公园植物种植要求一般要求公园的绿化用地应用植物覆盖,大面积墙体等宜以立体植物进行装饰。公园绿地中种植土壤的理化性状,应符合园林种植土标准。植物种植应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统一与变化、主景与配景、构图与季相等关系。应充分利用植物枝、叶、花、果的形态和色彩,合理配置植物,形成群落结构多样和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景观。种植应考虑近、远期不同的植物景观效果。一般地段乔、灌木密植的株距,宜按选用植物成年冠幅的70%〜80%计算;重要地段和主要景点可适当密植,远期可根据植物的长势采取疏伐或间移措施调整效果。种植应以乔木为主,常绿树与落叶树、观叶树与观花树、速生树与慢生树相结合;乔、灌、草相融合,使植物群落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多层种植时,上下层植物应符合生态习性要求,并应避免相互产生不良影响。植物种类的选择,应适地适树;林下植物应具有耐阴性,其根系发展不得影响乔木根系的生长。园内的古树名木严禁砍伐或移植,并应采取保护措施。古树名木的保护必须符合下列规定:一、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的划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成林地带外缘树树冠垂直投影以外5.0m所围合的范围;2、单株树同时满足树冠垂直投影及其外侧5.0m宽和距树干基部外缘水平距离为胸径20倍以内;二、保护范围内,不得损坏表土层和改变地表高程,除保护及加固设施外,不得设置建筑物、构筑物及架(埋)设各种过境管线,不得栽植缠绕古树名木的藤本植物;三、保护范围附近,不得设置造成古树名木处于阴影下的高大物体和排泄危及古树名木的有害水、气的设施;四、采取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其正常生长。乔木、灌木与各种建(构)筑物及各种地下管线的距离,应符合附录一、附录二中的相关规定。游人集中活动区域种植集散、赏景、休憩、活动铺装场地内及周边绿地宜选用冠大荫浓的苗木,严禁选用危及游人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集散广场种植应充分考虑保证游人、机动车交通安全的视距、视域和人流通行或机动车行驶的必需空间。树木枝下净空应大于2.2m;可让机动车行驶区域的树木枝下净空应大于4m。(3)游人集中场地内庇荫树木的枝下净空应大于2.5m。园路种植公园内宽度小于3山的自然式园路两侧宜结合植物造景组织空间,路面绿化覆盖率宜大于30%。滨水区种植根据水体及水质成分确定水生植物栽植品种,选择适生并有利于水质净化的品种。对于自身繁衍能力很强的植物必须设置隔根挡墙,避免植物无限制的生长,对景观、生态环境、通行以及游人安全等造成影响。水生植物种植土的厚度、种植土表层距常水位的距离应结合植物种类确定,并与湖底的形状塑造结合,与近岸水深的安全要求结合,综合考虑。垂直绿化垂直绿化植物材料的选择,必须考虑不同习性的植物对环境条件的不同需要;并根据植物的观赏效果和功能要求进行种植;应根据不同种类植物本身特有的习性,选择与创造满足其生长的条件。同时应根据墙面或构筑物的高度来选择攀缘植物。(2)垂直绿化应尽量采用地栽形式。种植带宽度50cm以上,土层厚50cm以上,根系距墙15cm以上为宜。容器(种植槽或盆)栽植时,种植宽度宜为50cm,土层厚宜根据种植植物的类型来规定范围,容器底部应有排水孔。垂直绿化造景,要考虑其周围的环境进行合理配置,在色彩和空间大小、形式上协调一致,并努力实现品种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景观效果,并丰富观赏效果(包括叶、花、果、植株形态等)合理搭配,草、木本混合播种。垂直绿化施工前应实地了解水源、土质、攀缘依附物等情况。若依附物表面光滑,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种植品种与种植方式。停车场种植新建停车场内绿化覆盖率应大于60%,升级改建停车场绿化覆盖率宜大于30%,种植设计应使树木间距满足车位、通道、转弯、回车半径的要求,场内庇荫树木枝下净空应大于4m。(2)场内庇荫乔木枝下净空的标准:大、中型汽车停车场:大于4.0m;小汽车停车场:大于2.5山;自行车停车场:大于2.2m。(3)场内种植池宽度应大于1.5m,并应设置保护设施。3.4园路及铺装场地建设要求一般要求公园内园路及铺装场地建设应以公园总体设计为依据,确定体量、形状、竖向与材料。公园内的广场和主园路在满足机动车通行要求的基础上,宜作透水透气性设计;不行机动车的园路和赏景、休憩、活动铺装场地宜作透水透气性设计。依山或傍水且对游人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和铺装场地,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杆。园路及铺装场地的饰面应以图案简洁、色彩淡雅为原则,与公园风格相协调,并应有防滑功能。园路(1)各级园路的宽度应与公园的规模与游人容量相适应,宜符合下表的规定:园路宽度(m)表园路级别公园陆地面积^山2)<22-1010-50>50主路2.0-3.52.5-4.53.5-5.05.0-7.0支路1.2-2.02.0-3.52.0-3.53.5-5.0小路0.9-1.20.9-2.01.2-2.01.2-3(2)园路的线形设计应与公园的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铺装场地及其它设施有机融合,创造连续展示园林景观的透景线,形成完整的风景序列。园路的走向、转折、衔接应符合游人的行为规律。一般主路纵坡不宜大于8%,山地主路纵坡不宜大于12%;支路、小路纵坡不宜大于18%。当纵坡大于18%时,应按台阶、梯道设计,但主园路不宜设梯道,必须设梯道时纵坡宜小于36%。台阶级数不应少于2级,每级级差高度宜在12〜15cm之间,不宜小于10cm;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踏步应防滑,级宽宜在30〜40cm之间,梯道级数超过16级宜设缓冲平台。园路纵坡坡度较大之处应适当设置栏杆扶手。园路两侧一般不宜设路缘石,有需要的可设路肩。园路面坡一般应结合雨水收集方式和安全行车的要求,采用抛物线型路拱或单坡型路拱时,其坡度宜在1%〜3%之间。粒料路面横坡宜小于4%,纵横坡不得同时无坡度。一般主路转弯半径不应小于6m,经常通行机动车的主路,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2m;支路转弯半径不应小于4m;小路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5m。园路断面应充分考虑路面的稳定性和透水性。通行机动车的园路可采用混凝土结构网格的方法来加强路面的稳定性。栈道的承重、护栏结构部分,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钢架、硬木、石材等安全的结构材料。公园出入口及主要园路宜便于通过残疾人使用的轮椅,其宽度及坡度的设计应符合《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中的有关规定。脚底按摩健身径应独立于园路系统之外,不作游览通行。3.4.3铺装场地根据公园总体设计的布局要求与游人数量,确定各种铺装场地的面积规模,铺装场地应根据集散、活动、演出、赏景、休憩等使用功能要求做出不同的设计。公园安静休憩场地应利用地形或植物与喧闹区隔离;活动场地应根据游乐、康体、文娱等活动的不同需要,设置相应的设施。具有文化演出功能设施的文娱活动场地,应规划设置方便观赏的适宜坡度和观众席。集散、赏景、休憩、活动场地内应合理布置照明、坐凳、直饮水、洗手盆、分级(类)回收废物箱等公用设施,大型场地内可根据需要设置小卖部。铺装场地宜采用透水透气性设计,其断面设计应充分考虑场地的稳定性和透水性。大面积的铺装场地可采用混凝土结构网格的方法来加强场地的稳定性。园桥园桥应根据公园总体设计的要求,考虑园桥通行、通航所需的尺度、荷载和造景、观景等具体要求设置。通行机动车的园桥应按市政道路桥梁的相关标准建设,桥头两端须设置限载标志。(3)人行的园桥,桥面活荷载应按3.5kN/m2计算,桥两端应设置车障。(4)作用在园桥栏杆扶手上的竖向力和栏杆顶部水平荷载均按1.0kN/m2计算。(5)桥下通行游艇的园桥,其桥底与常水位之间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1.5m。通过管线的园桥,应考虑管线隐蔽、安全和维修方便的综合措施。拱桥桥面应设置利于游人行走,保证游人安全的防滑设施。(8)不设护栏的桥梁、亲水平台等临水岸边,必须设置宽2.00m以上的水下安全区,其水深不得超过0.70m,汀步两侧不得超过0.50m。停车场停车场和自行车停放处的位置应设于各游人出入口附近,不得占用出入口内外广场。停车场设置应以占地面积小、疏散方便、保证安全为原则。停车场的出入口应有良好的视野。出入口距离人行过街天桥、地道和桥梁、隧道引道须大于50m;距离交叉路口须大于80m。公园露天停车场应利用地形或植物与公园其它区域隔离。场地内宜配植高大乔木,一般应设2个以上的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连,停车位应铺设植草砖。停车场的车位数规模宜按以下停车位指标要求设置。具有旅游观光景点功能的公园,应规划相适应的大客车停车位。停车位指标:类别停车位指标(车位/100平方米游览面积)机动车自行车一类市区0.800.50郊区0.120.20二类0.020.02注:一类:市级公园。二类:一般性公园。园林建筑物建设要求一般要求公园内园林构筑物建设应以公园总体设计为依据,确定位置、朝向、高度、体量、空间组合、造型、材料、色彩及其使用功能。园林建筑应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天然能源,利用江门地区的社会和自然条件,创造富有侨乡特色的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应充分考虑小品的风格、形式与公园的性质特点和建筑、地形、地貌、水体、植物等其它造园要素协调统一。园林建筑园林建筑选址应符合“巧于因借”、“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最佳的地点。选址于坡地的建筑,应结合坡地合理布置建筑平面,必要时可作局部架空处理,使建筑与山水、植物等自然环境协调融合。园林建筑物层数以一层起,作为公园主题和点景作用的建筑物,高度和层数可服从景观需要适当增加。(3)游人通行量较多的建筑室外台阶宽度不宜小于1.5m,踏步宽度不宜小于30c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16cm;台阶踏步数不少于2级,;侧方高差大于1m的台阶应设护拦设施。(4)园林建筑的横楣高度和室内净空不应小于2.2m。公园服务与管理建筑的“三废”处理必须与建筑同时设计,不得影响公园环境卫生和景观。残疾人使用的建筑设施应符合《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的规定。护栏(1)建筑内部和外缘,凡是在游人正常活动范围边缘临空高差大于0.7m处,均设护拦设施。(2)公园内的示意性护栏高度不宜超过0.4m;安全防护性护栏设计高度应不少于1.05m,高差较大处可适当提高,但不宜大于1.2m。护拦设施必须坚固耐久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不宜采用木结构。其竖向力和水平荷载应按1.0kN/m计算。各种装饰性、示意性和安全防护性护栏严禁采用锐角、利刺等的构造形式。电力设施、猛兽类动物展区以及其它专用防范性护栏,应根据实际需要另行设计制作。假山与置石堆叠假山和置石的体量、形式和高度必须与周围环境协调,设计文件应对假山的石料提出色彩、质地、纹理等要求,置石的石料还应提出大小和形状要求,尽量使用江门本地产石材。堆叠假山和置石的各种造景,必须统一考虑安全、护坡、登高、隔离等各种功能要求。叠石假山或塑石假山的体量、形式和高度必须与环境协调。假山平面和梯道的基础设计应符合GB50007-2002的规定;游人进出的山洞应有采光、通风、排水的措施,并保证游人通行安全。叠石必须保持本身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山石衔接以及悬挑、山洞部分的山石之间、叠石与其它建筑设施相接部分的结构必须牢固,以确保安全。园林小品园林小品应妥善处理景观组织与环境协调的关系,按照“少而精”的原则,合理确定其位置和体量。公园内的雕塑设置应坚持精品原则,慎重选用纪念性雕塑和大型主题雕塑。有一定文化内涵和意境的景点,宜适当设置艺术雕塑加以点题式的展示,并设说明牌作简要介绍。园林小品宜选用石材、钢材、不锈钢、陶瓷与玻璃钢制作;位置和朝向应合理,并须有防止游客攀爬的措施;园林小品的体量和高度应与周边环境协调,并有植物背景衬托和足够的观赏距离与空间。水景建设要求一般要求公园水景建设应综合考虑经济、生态与社会价值,结合地形地貌合理确定水景的形式和规模,宜以地下水渗透、地表径流、雨水收集等自然水作为补水的主要方式,人工补水为辅。(2)能照射太阳面积少于2h面的水体没有自净能力,必须采用过滤、循环、净化、充氧等技术措施,保持水质洁净;具有自净能力的水体有条件也应采用适当的净化措施。与游人接触的喷泉不得使用再生水。溪涧等径流应考虑生态效果和工程造价,落差不大时不应采用山石为主构筑,宜以土为主构筑,辅以少量山石点缀。可涉入式溪涧的水深不应大于0.3m,水底应做防滑处理。地表水不宜直接流入水体中,应集中进行沉沙处理后再排入水中。现状处理公园内现状水体在保证水源与水质的基础上,应予以保留并适当改造利用。为保证游人安全,水底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清淤处理,驳岸宜使用抛石或毛石挡土墙形式进行硬化,保证水体外缘的安全稳定。现状水体面积过小的则可考虑扩大面积,尽量使能照射太阳的水体面积不少于2h面,使水体产生自净能力,减少后期的维护成本;同时挖湖所产生的土方可用于公园内地形的塑造,不宜进行土方外运。人工水景喷泉和人工瀑布应控制开放时间,以降低运营成本。喷泉和人工瀑布的形式、规模应与环境相协调,并与公园运营承受力相适应。人工水景应设置在重要景观节点位置,体量不宜过大,同时要求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并能保证游客的使用安全。驳岸(1)公园的水岸宜采用坡度1:2〜1:6的缓坡,水位变化比较大的水岸,宜设护坡或驳岸。护坡或驳岸的外形和使用材料的质地、色彩应与环境协调。驳岸的基础设计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规定。驳岸顶部一般高于周边的铺装或绿地,以防止地表水对驳岸的冲刷,同时阻止地表水带着垃圾泥沙直接流入水中。根据园林的风格与特点,选择相应的驳岸材料与形式,使之与周围园林环境相协调;水岸周边宜种植可以保护水岸且能净化水质的湿生、水生植物。3.7公共服务设施要求一般要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布局应根据公园的性质和游客容量、用地和环境条件、设施的功能要求等进行综合协调与统一安排。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应结合江门特色,以使用方便为原则,考虑美观性。照明公园内的照明灯具应根据公园的性质和风格选择合适的灯具样式,并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灯具种类,灯具的设置应合理并与周边环境协调,使灯具成为公园景观的组成部分。照明设置以适度为原则,在保证夜间光线充足、场地安全,有足够的夜景效果的基础上,不能过度照明造成浪费以及对周边造成光污染。灯具高度、灯距和灯具功率的确定,应符合照明设计亮度、范围的要求。公园的照明灯具应采用节能灯具,推广使用太阳能灯具。导游设施公园导游图牌、指示牌、说明牌、警示牌、标志牌等导游设施设计应遵循“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图牌的形式应统一协调,并符合公园的性质和风格;图牌的框架制作应选择经久耐用的材料;图牌的内容应考虑可更新置换;图牌的设置应合理,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导游图牌除了应有公园平面图和各种规范的指示标识外,还应有公园简介和游园守则。公园导游设施是公园文化的展示窗口。公园导游设施的文字应有中英文对照;导游图牌、指示牌、警示牌、标志牌的指示标识应采用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公共信息图形。厕所公园独立式厕所设计应充分考虑厕所的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及园内其它建筑风格相协调;建筑平面布局及配套设施设计应符合JJ14-2005和犯)50-2001的有关规定;建筑立面设计应满足自然通风、采光的要求。厕所的厕位数量应按男女比例(男小便位纳入计算)2:3计算。男女应各设一个坐式便器,其余以蹲式便器为宜,并设拉手。男厕所小便器宜设一个低位小便器。(3)每座厕所应设一个以上独立的无障碍厕间,每个厕间最小面积为4m2(2.0mX2.0m)o厕所应设防滑地面。宜采用脚踏式或感应式节水水龙头。宜在厕所外部设置集中洗手处,并应设3个以上的洗手盆,其中应有一个低位洗手盆。(5)厕所平顶室内高度应大于3.5m,坡顶低檐边高度应大于3.3m;外实墙高度宜控制在2.2m以下;男女厕所的间墙高度宜控制在2.5m以下;外实墙顶与屋檐或屋顶横梁之间宜留空高度大于0.8山的自然通风采光带。厕所的污水不得排入江河湖海或景观水体中,必须经净化处理达标后用于浇灌绿地,或排入市政污水管道。(7)厕所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50m,在公园主要交通节点位置须设置指示牌明确指示厕所位置。出入口及围墙大门公园游人出入口宽度应符合下表规定:公园游人出入口总宽度下限(m/万人)游人人均在园停留时间出入口宽度下限>4h5.01-4h10.2<1h15单个出入口最小宽度1.5m。公园出入口必须与城市道路相连接,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举行大规模活动的公园,应设置单独的安全出入口。公园围墙设计应妥善处理安全管理与公园景观美化城市环境的关系,因地制宜选择围墙形式,并确定其高度。与城市主、次干道红线重合的公园边界应因地制宜选择沟渠、绿墙、花篱或栏杆、透空围栏等替代围墙。从公园安全管理的角度考虑,必须设置围墙的地段宜采用通透性围墙,并把墙高控制在2.2m以下。围墙的基础设计应符合GB50007-2002的规定。垃圾箱(1)在公园主路上布置垃圾箱,宜30-50m布置一个,在主要交通节点可适当增加;在公园支路上宜50-80m布置一个;在公园小路上宜100m布置一个。垃圾箱应选用分级(类)回收垃圾箱,垃圾箱上标识要求醒目、易懂,以方便游客进行垃圾的分级(类)投放。同一个公园内垃圾箱材料与造型要求统一,宜选用金属、陶瓷或树脂等价格较低,不易损坏的材料。3.7.7游乐与健身设施公园内的儿童游乐场、成人健身设备及场地,必须符合安全、规范、卫生的要求。选址应位于公园一侧或角落位置,避免干扰周边环境。(2)机动游乐设施及游艺机必须符合《游艺机和游乐设施安标准》(GB8408)的规定。(3)儿童戏水池水深不得超过0.35m,池壁装饰材料应平整、光滑且不易脱落,池底应有防滑措施。幼儿和学龄儿童使用的游戏器械应分别设置。游戏器械下的场地地面宜采用柔软、耐磨、不扬尘的材料铺装,高差应采用缓坡过渡,不宜采用山石和挡土墙。儿童游乐场内设置的坐凳、饮水器、洗手盆以及避雨设施和小便器等设施应有半数以上与儿童人体尺度相适应。儿童游乐场内的构筑物及设施应结构坚固、耐用,并避免构造上的硬棱角。尺度应与儿童的人体尺度相适应,造型、色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根据条件和需要设置游戏的管理监护设施。3.7.8休息设施单列双人坐凳宜选用带靠背的园椅;树穴、花坛附设坐凳应有凳面与泥土的分隔措施。园椅、坐凳宜采用石材制作,凳面、靠背应平顺光滑,与人体接触的石材边角应作磨圆处理,长度不宜超过1.5m。公用的条凳、座椅、美人靠(包括一切游览建筑和构筑物中的在内)等,其数量应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但平均每1h面陆地面积上的座位数最低不得小于20,最高不得超过150,分布应合理。3.8给水及排水要求一般要求公园给水、排水设计应以周边区域修建详细规划的给水、排水的专项规划、现状地形和地貌为依据,并能与城市给排水系统接驳。绿化给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采用滴灌节水技术和措施或利用公园内中水进行浇灌。绿地中雨水不宜全部排走,应截留部分让其下渗,并保存到泥土中。给水(1)公园的绿化灌溉给水管网从地面算起最小服务水压应为0.10MPa。当公园绿地内有堆山和地势较高处需要供水,或所选用的灌溉喷头和洒水栓有特定水压要求时,其最小服务水压应按实际需求计算。(2)草坪及疏林草地应采用隐蔽式喷淋设施;其它绿地宜按(40〜60)m的间距设计淋水接驳口,接驳口与胶水管的连接宜选用先进耐用的卡口配件。公园景观水池应有补水管、放空管和溢水管。当补水管的水源为自来水时,应有防止给水管被回流污染的措施。(4)本指引对公园给水未明确事宜参见《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相关规定执行。排水公园内的重要景观节点和人流量大的交通节点可适当增大排水坡度,保证排水顺畅、游客的游览方便与安全。(2)园路雨水的收集和排放,宜采用植草沟、雨水湿地、渗管/渠等排水形式。(3地下建筑及构筑物上的绿地应有排水措施。公园内的污水、废水处理工艺,宜根据进出水质、水量等要求,采用生物处理或生态处理技术,同时应将其进行美化,成为公园园林景观的一部分。(5)本指引对公园排水未明确事宜参见《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相关规定执行。电气与防雷要求一般要求公园电气设计应根据各种设施的用电需要和“安全、节约、便于维修”的原则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管线及配套设施的设计。公园景观照明设备及灯光造景设施应考虑生态和环保要求,采用节能灯具,减少光污染影响。公园内照明设备应分为功能性、景观性及装饰性,并按照不同使用功能分回路、分时间段、分节假日控制,节约能源,以便于照明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电气室外照明配电系统在进线电源处应装设具有检修隔离功能的四级开关。公园绿地中的电气设备及照明灯具不应使用0类防触电保护产品。动物园和晚间开展大型游园活动、装置电动游乐设施、有开放性地下岩洞或架空索道的公园,应按两路电源供电设计,并应设自投装置;有特殊需要的应设自备发电装置。(4)安装在水池内、旱喷泉内的水下灯具必须采用防触电等级为ni类、防护等级为IPX8的加压水密型灯具,电压不得超过12V。旱喷泉内禁止直接使用电压超过12V的潜水泵。(5)喷水池的结构钢筋、进出水池的金属管道及其它金属件、配电系统的PE线应做局部等电位连接。室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金属外壳、电缆的金属外皮、穿线金属管、灯具的金属外壳及金属灯杆,应与接地装置相连(接PE线)。室外配电箱应加锁,并宜设在非游览地段。园灯接线盒应考虑防护措施。(8)本指引对公园电气未明确事宜参见《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与《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相关规定执行。防雷公园的建筑物、供配电设施、游乐设施、架空索道、通往山顶的金属护栏等应装置防雷设备或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的要求;古树名木防雷措施参照《文物建筑雷电防护技术规范》(DBn/741-2010)和《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DB53314-2010)执行。防灾避险要求公园建设应考虑城市防灾避险的需求,应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等作为依据。防灾避险场所周边植物的选择在满足避灾功能的基础上,兼顾平时景观效果,并应降低次生灾害的危害。古树名木和文物古迹等设施附近不宜规划避难场所,不能满足要求的必须对文物、古迹等添加保护设施进行保护。防灾避险场地的选址、设施配置及其他要求需根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进行设置。公园海绵化建设要求一般要求公园海绵化建设应根据“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建设基本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公园建设应根据地形、周边环境充分考虑海绵城市的建设需求。对滨水公园类,湿地公园类等与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公园建设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其他公园的建设则根据现状情况适当进行海绵化处理。合理设定不同性质用地的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等指标,防止土地大面积硬化。水体公园海绵化建设应保护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并结合这些区域及周边条件(如坡地、洼地、水体、绿地等)进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设计。可通过雨水湿地、生态堤岸等设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有条件的可设计人工土壤渗滤等辅助设施对水体进行循环净化。对传统粗放式城市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机械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数据科学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油橄榄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油橄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乐理视唱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中医药大学《智慧城市信息系统建设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山西省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河南省建筑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2025河南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福建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上海市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
- 滞销风险管理制度内容
- 关于物业服务意识的培训
- JJF 2184-2025电子计价秤型式评价大纲(试行)
- 排污许可证办理合同1(2025年)
- GB/T 44890-2024行政许可工作规范
- 上海科目一考试题库参考资料1500题-上海市地方题库-0
- 【7地XJ期末】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 设备操作、保养和维修规定(4篇)
- (完整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竖式计算题100题直接打印版
- 玻璃瓶罐的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63699
- 高层住宅(23-33层)造价估算指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