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堡凹陷原油和烃源岩精细地球化学研究_第1页
南堡凹陷原油和烃源岩精细地球化学研究_第2页
南堡凹陷原油和烃源岩精细地球化学研究_第3页
南堡凹陷原油和烃源岩精细地球化学研究_第4页
南堡凹陷原油和烃源岩精细地球化学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堡凹陷原油和烃源岩精细地球化学研究

近年来,南堡坍塌油气勘探取得了显著成效。它在南堡1、2、3、4和5号构造带中得到了突破(图1),并在奥陶系潜山上获得了油气勘探潜力。与其他湖泊盆地相比,南堡塌陷发育了多泉岩(赵燕德等,2008a),最大埋深近6000米。现在,油气主要分布在中平坦层。根据最近的研究,南宝坍塌发育优质砂三醇源岩(郑洪菊等,2007a、2007b)。然而,相关分析主要局限于北部陆地凹陷地区,而对南部海滩地区(林雀次洼等)的泉岩源缺乏深入研究。根据现有的研究,南宝油田的原油主要来自三度岩-东部(贾齐山等,2006;梅玲等,2008),深层天然气只能局部分布(贾齐山等,2006;赵燕德等,2008a)。这与南宝凹陷南部泉岩和油气的泉岩性质有关。本研究综合分析南堡凹陷南部及北部各坳陷油气泉岩和油气的系统油气成因,为该地区深部油气资源评价和油气勘探提供基础。1南堡凹陷th油气南堡凹陷是发育在古生界、中生界基底之上的典型中新生代箕状断陷凹陷,具有北断南超的特征(周海民和丛良滋,1999).自下而上第三系发育沙河街组、东营组、明化镇组、馆陶组地层,陆地面积660km2、滩海面积1000km2,发育多个生油洼陷,包括拾场次洼、林雀次洼、柳南次洼和曹妃甸次洼(图1).南堡凹陷油气主要分布在陆上高尚堡、柳赞、老爷庙油田、北堡地区以及近年发现的海上南堡油田(图1),南堡油田油气分布于南堡1、2、3、4、5号构造带之上.2测试对比和定量方法本文对南堡凹陷34口井、65个位于不同构造带、不同层系的烃源岩样品进行了Rock-Eval、饱和烃与芳烃常规地化分析,从中选出部分样品进行了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共分析南堡油田原油46个(图1),对比分析了以往测试的陆上原油71个(李素梅等,2008).原油测试项目与烃源岩基本一致.选用标样包括nC24D50、D4C27胆甾烷、D10-蒽.GC、GC/MS实验条件与化合物定量方法参见Jiangetal.(2001)、Lietal.(2003);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采用HP6890气相色谱与同位素质谱相连.实验条件:色谱柱为苯基-甲基-硅酮固定相毛细管柱(60m×0.25mmi.d.×0.25μm),气相色谱的升温程序:50℃恒温1min,以3℃/min升到310℃,恒温30min.He载气,恒流模式,流量1.0mL/min.同位素分析采用内标标定与重复性分析界定.3南堡坍塌原油的基本特征和形成类型3.1原油含烃特征南堡凹陷原油为典型的淡水陆相油,陆上部分一般为正常油,馆陶组、明化镇组浅层系部分原油因保存条件较差,为稠油.滩海南堡油田原油物性相对较好,多为正常油,具有中-低密度(0.8123~0.8822g/cm3)、低粘度(2.118~7.975MPa·s)、低硫(0.02%~0.32%)、中-高蜡(5.00%~31.28%)特征,少数为稠油.位于南堡2号构造带的LPN1、NP2-82井奥陶系潜山原油为高蜡油(含蜡量分别为23.78%和31.28%).南堡油田原油饱和烃占绝对优势(63.08%~88.52%),其次是芳烃(7.03%~22.87%),非烃+沥青质含量(3.5%~21.98%)较低,具有高饱/芳比、低非/沥比特征,反映原油为正常成熟油.陆上多数原油与南堡油田具有相似的族组成特征,表明原油成因的相似性.气相色谱参数显示,南堡凹陷原油CPI、OEP值接近平衡值1,指示原油较高的成熟度.原油Pr/Ph值分布范围为0.98~1.67(均值1.43),反映烃源岩弱氧化-弱还原原始沉积环境.3.2潜山原油打造“”根据烃类组成、同位素特征,可将南堡凹陷原油分为以下几类:第1类(Ⅰ)高柳地区深层原油(Es3),典型特征是富含4-甲基甾烷系列(图2),4-甲基甾烷/规则甾烷值一般为0.16~0.27(李素梅等,2008),而其他原油一般<0.1.Ⅰ类油还具有相对低丰度重排甾烷(图2)、低丰度伽玛蜡烷特征.第Ⅰ类原油单体烃碳同位素曲线也不同于其他原油,相对较重,呈从低碳至高碳逐渐变轻的斜“直线型”(<nC29部分)(参见下文),而海相原油一般呈近水平的直线型(Lietal.,2010;李素梅等,2010).南堡凹陷LPN1、NP2-82井奥陶系潜山原油划为第2类(Ⅱ),典型特征是富集低分子量孕甾烷、三环萜烷系列(图2,3e);饱和烃成熟度参数C29甾烷ααα20S/(S+R)、Ts/(Ts+Tm)、芳烃甲基菲指数与二苯并噻吩参数4,6-/1,4-DMDBT(二甲基二苯并噻吩)显示其较高的成熟度特征,反映深源供烃.第Ⅱ类原油碳同位素曲线与I类有些相似,但高碳数部分偏重(图4a,4d).老爷庙油田M113-1井(3139.6~3229.0m,Ed3)原油也划为Ⅱ类,其碳同位素与潜山原油相近,并且重排甾烷/规则甾烷、C27-/C29-规则甾烷值相对较低,具有类似高柳深层沙三成因原油和南堡凹陷Es2+3烃源岩的特征,反映成因相关性(下文讨论).南堡凹陷北堡、3-5号构造带原油划为第3类(Ⅲ),典型特征是4-甲基甾烷与伽玛蜡烷含量相对较低(图2,图3a,3c)、重排甾烷含量相对较高(图2,图3b)、2xC24-四环/C26-三环萜烷值大大高于其他原油(图3d)、三环萜/五环萜值(图2,图3e)、(C21+C22)/C29-甾烷值相对较低.此外,成熟度参数4,6-/1,4-DMDBT显示最低值(图3f).第Ⅲ类原油的碳同位素曲线明显区别于其他原油,近似呈压扁的“W”型(图4c,4f).以上生物标志物参数与同位素反映第Ⅲ类原油的成因/油源不同于其他原油.第4类(Ⅳ)原油为最为普遍的一类,分布最广,包括南堡1、2号构造带、老爷庙油田及高柳中浅层原油(图1).对比发现,第Ⅳ类原油通常具有界于Ⅱ、Ⅲ类原油之间的生标特征(图2,3,4b,4e),单体烃碳同位素的中间值特征最为明显(图4b,4e),认为其主要为Ⅱ、Ⅲ类成因原油的混源油(下文讨论).依据上述主要对比指标,用SPSS软件绘制的南堡油田原油聚类树枝图如图5所示.4南堡坍塌油源分析4.1沙二+3g-沙二+3g有机碳的构成烃源岩生烃潜力分析表明,南堡凹陷东三段、沙一、沙二+三段均发育达到较好生油潜力级别的烃源岩,如NP288、NP2-82井(近年钻遇深部暗色烃源岩的少数探井)沙二+三段有机碳含量分别高达2.9%、2.4%;总烃高达851、2082ppm.这部分烃源岩当前埋藏相对较深,其中沙一与沙二+三段一般在4000m以下.如果将这部分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进行恢复,其生烃潜能应比当前的测定值高,因部分烃类排出,目前仅为剩余生烃潜能.4.2油源识别4.2.1沙一方-东因子三烃源岩以往研究已确认高柳地区沙三段深层油(Ⅰ类油)主要来自拾场次洼沙三段烃源岩(Ⅰ类岩)(梅岭等,2008;李素梅等,2008).本研究侧重高柳中浅层及南堡油田原油的油源分析.甾萜类指纹对比揭示,南堡凹陷第Ⅱ、Ⅲ类原油分别与沙二+三、东三-沙一段烃源岩有较好的相关性,反映亲缘关系;第Ⅳ类显示介于第Ⅱ、Ⅲ类原油及相关烃源岩之间的特征,应为混源油.生物标志物参数对比表明,南堡油田原油Pr/Ph值(1.15~1.67)与林雀次洼、部分北堡的沙二+三段烃源岩(0.94~1.78)具有较好的相似度,与沙一段-东三段多数烃源岩(Pr/Ph多为1.82~3.34)差异较大(图6a).各项生标参数一致显示,沙二+三段烃源岩各项参数相对稳定,指示性质相对稳定,而沙一-东三段烃源岩变化较明显,南堡油田原油与沙二+三段烃源岩聚类相关(图6),指示其为南堡油田的主力烃源岩.Pr/Ph、4-甲基甾烷/规则甾烷、CPI、2xC24-四环/C26-三环萜一致显示,东三段烃源岩与原油的相似度较低,埋深接近3800m的东三-沙一段烃源岩才显示与原油相近的特征(图6e,6f,6g).南堡油田沙二+三段烃源岩伽玛蜡烷/C30藿烷值分布范围较大且具有随埋深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图6b),暗示深层烃源岩沉积时水体分层或咸度增加,这种环境更有利于形成优质烃源岩.C27、C28、C29-规则甾烷相对丰度三角图指示,高柳地区沙三段原油与沙二+三段烃源岩聚类相关;中浅层原油分布于同区东三-沙一段烃源岩及南侧林雀次洼沙二+三段烃源岩附近,显示混源成因.类似地,南堡油田原油与同区沙二+三段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相似度,与部分东三-沙一段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指示前者为主力烃源岩,后者的贡献不能排除.芴、氧芴、硫芴相对丰度反映母源岩的原始沉积环境(LinandWang,1991),三芴系列分布图显示,陆地高尚堡油田、海上南堡油田原油均与沙二+三段烃源岩具有更高的相似度,显示较好的亲缘关系(图7).南堡凹陷多数东三段-沙一段烃源岩样品与原油相关性较差(图7),暗示其成烃贡献可能相对较少.4.2.2南堡、南堡、沙二+3g-沙一-东3g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南堡凹陷拾场次洼及其邻区沙三段烃源岩同位素近似呈“斜直线型”,且从低碳到高碳同位素值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图8a),与高柳地区沙三段深层原油(I类油)同位素曲线位置基本重叠(图4a,8a),显然二者为油源对应关系.南堡凹陷南部滩海沙二+三段烃源岩(Ⅱ类)同位素曲线也曾近“斜直线型”,与南堡潜山原油(Ⅱ类)相似并且位置相近(图4d,8b),指示两者具有成因相关性.北堡、南堡3-5号构造带原油(Ⅲ类)碳同位素曲线型式相似(图4c,4f),并与沙一-东三段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相似度(图8),表明两者具有亲缘关系.特别地,观察到南堡1,2号构造带原油、高柳中浅层、老爷庙油田原油(IV类)单体烃碳同位素值相似(图4b,4e),如果叠加则显示界于沙二+三段、沙一-东三段烃源岩(图8)及其相关原油(图4b,4e)之间的特征,认为主系混源油,来自沙二+三段、沙一-东三段烃两套烃源岩.以上同位素的对比结果与生物标志物基本一致.4.3南堡凹陷原油中沙二+三种成因原油的贡献选用第Ⅱ类LNP1井潜山(O)原油作为Es2+3成因端元油(A);选用第Ⅲ类原油B26-2、NP3-2等井的均一化值作为Es1-Ed3成因端元油(B);采用正构烷烃(<nC21相对稳定部分)单体烃碳同位素途径对南堡油田等原油进行混源定量计算.公式如下:m(%)=(ci×δCi-cEb×δCEb)/(cEa×δCEa-cEb×δCEb)×100%,(1)其中,δCi为原油i的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值;δCEa为端元油A的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值;δCEb为端元油B的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值;ci,cEa,cEb为原油i、端元油A、B的正构烷烃浓度;m为测试原油中端元油A的混入比例.计算结果表明,南堡凹陷原油中沙二+三段成因原油的贡献量不等,分布范围可为25%~82%.南堡2号构造带中沙二+三段成因原油的贡献相对较高,一般超过50%;南堡1号构造带沙二+三段的贡献量约为29%~51%(表1).预测出老爷庙、高尚堡中浅层原油中均不同程度地混有沙二+三段成因原油.地质研究表明,南堡凹陷原油具有混源的地质条件:(1)多套烃源岩空间分布叠置;(2)不同类型烃源岩生排烃时间有重叠,为混源油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3)深切油源断层发育,为深部油气的垂向运移提供了运移通道;(4)深、浅层冲积扇等砂体发育,为混源油形成与聚集提供了运载体.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中.5不同类型原油对烃源岩组分的影响(1)南堡凹陷主要存在3大类烃源岩,分别是拾场次洼Es3、林雀次洼\柳南次洼\曹妃甸次洼Es2+3、南堡凹陷Es1-Ed3.烃源岩生烃潜能分析表明,南堡凹陷存在有利沙二+三段烃源岩.南堡凹陷主要有四类原油,分别是第I类高柳深层(Es3)、第Ⅱ类南堡油田潜山(O)、第Ⅲ类北堡+南堡3、4号构造带、第Ⅳ类高柳中浅层+老爷庙油田及南堡1+2号构造带原油,分布最为普遍.不同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